第一篇:我看法治校园
我看法治校园
我看法治校园,“建立和谐的法治校园是整个法治社会的重点”,单单从这一角度看,校园安全就是重中之重。
首先,从校外角度看,在校园周边有一些学生们口中所说的社会人员,这些人员的逗留会直接导致与学生接触。轻者,会让学生沾染一些社会上的陋习,例如:吸烟、酗酒等;重者,则会直接导致学生们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
其次,从校内角度看,如果说社会是校园隐患的发源地,那么学校就是这些陋习的培养皿。校园暴力如今早已屡见不鲜。最常见的就是两位同学因为一点小事而互相发生争执,先是恶语对骂逐渐演变为拳脚相加,然后战火继续升级,俩人凭借着人脉“哥们” “大哥”等等找人报复,两帮人斗殴打仗,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亦或是一些被污水所侵染的人无端找事,无缘无故的欺负同学等等
厌学、上网。好逸恶劳,坐享其成。不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而去参加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以身试法这种人虽然只占极少数,但毕竟也是存在的。所以定期的法制教育是极为有必要的,这样不仅会让一些同学回到正途好好学习,还会让一些难以预料的危险得已排除。
正值青少年的我们容易迷失方向,若是不想让自己走错道路,那么就必须为自己的下一步人生做好铺垫,如何做好铺垫?这需要同学与老师共同努力。
第一:杜绝校园暴力。打架是校园最大的公害,打架的人应该受到大家的鄙视。同学之间不要因为一些小事互不相让、争强好胜、拳脚相加、逞凶斗狠。发生矛盾化解不了要找老师解决,不要出口伤人,不要出手打架,更不要为狭隘的哥们义气而放弃正义的原则,参与打架,卷入与本人无关的矛盾,记住:“冲动是魔鬼”。同学们,有时候,你挥出的一拳,就打伤了友谊,打出了钱财,打丢了学业,打掉了前程,打出亲人长流的泪水,打出忏悔一生也难以赎回的深重罪孽。所以,日常要加强修养,注重团结,开朗豁达,宽容忍让。
第二:加强心理素质。如果一个人他再怎么懂法知法,一旦他心里不平衡的话,他还是会冲动的,而且他做的事很难让人相信,就仅仅因为心里失衡。所以我觉得一个学校要注重心里健康辅导,要有一个让我们去调节的环境。学习的压力无处不在,比如说考试的压力,加之再有什么导火线的话,就很容易发生打架之类的!可见,学校也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如果没有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心中有着一种试着玩玩的想法,那么就看看与我们比同龄的杜某。杜某十四岁,成绩一直很好,他在暑假里,与同学玩时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李某等一伙人,他见李某比自己才大两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李某出手大方,经常带杜到网吧、游戏室等地方玩,他很羡慕李某,于是天天跟着李玩,但是出去玩必须要有钱,李某口袋中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李某就对杜说:“我们现在没钱玩了,要玩就必须搞钱”,他们一合计杜某决定到一个他认为有钱的同学家去抢钱,杜某带着李某等三人趁同学的父母上班、同学一人在家之时闯入同学家实施抢劫,同时还将该同学打成重伤。公安机关很快就破了案,将李某和杜某等人抓获归案。到了9月1号,杜某坐在牢房里悔恨交加,他痛哭道:“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呀,当时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没想到我的行为是犯法的,我后悔呀。”但是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它就要受到处罚。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就应该时刻不忘记纪律这一“阶梯”,做遵守纪律的模范,将遵守纪律的观念落在行动上,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希望全体同学以他为诫,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追求健康高雅的生活,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为自己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校园DM杂志以及发展我的看法
校园DM杂志以及发展 [原]
----北风
目前,DM行业普遍并不景气,除了如《生活速递》,《时尚》,《目标》广告等,已经很少有优秀的DM出现,这些DM的发展,靠的是前期长期的投入培养起来的市场,进行了大量资金等的投资,最终适应了市场,抓住了目标拥护的需求,而同时长期的试水,也使得广告上认可了广告的价值,进入了既抓住了目标客户需求,又最大程度满足了广告商的需求的阶段,在这里,当然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盈利。但是,宏观来讲,DM杂志整个行业并不景气,我重点说一说DM杂志。
DM杂志的特点:
第一:免费直投。
因为杂志是免费的,也就是说白白送给学生,所以,几乎没有发行阻力
第二:市场细分
DM杂志一般是进行的细分市场,市场细分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人口统计学细分。对于个体来讲,人口统计学方法包括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种族,收入,家庭状况,生活阶段,网络连接等分类。在公司统计学方法中,公司可基于员工人数,公司规模,工作智能,以及采购过程进行细分。
2.地理细分。国家,城市,地区,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等。例如上海等地区有一些日文DM杂志,专门针对在该地区的日本商人。
3.行为细分。例如在线购买行为,Web浏览习惯,生活习惯,消费习惯。
4.场合细分或情景细分。日常场合或者特殊场合,比如一些高级会所,咖啡厅等。
5.心态细分。生活方式(寻求刺激型,热中乐趣型),性格(懒散者,勤奋者,冒险型),关系(团队领导者,参与者,从属者等)
6.效益细分。便利性,经济性,质量,易于使用,速度,信息,选择等。
7.信仰和态度细分。品牌忠诚,态度信仰,渠道有效性的信念等
第三:发行准确
依靠精准的市场细分,利用独特的发行渠道,精确投放,提高了发行的高效性。例如,在加油站等为渠道发行汽车相关DM,以机场为渠道的高尔夫DM
学生市场的特点就是学生集中性强,容易受到影响,容易受到引导,容易跟风。同时,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引领时尚潮流。
但是,总体来说,校园市场目前同样是处于一个培养的阶段,目前,校园DM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
首先:就内容上定位摇摆,做内容,必然减少广告量,同时提升杂志成本,而做广告,必然失去客户,失去客户也就失去了价值;
其次:广告商不认可广告价值,作为大型的正规的DM杂志,制作成本和渠道成本都是很高的,但是,目前杂志广告成本即便是封面广告一般也不过<5000/P。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告招商还是很难进行,广告客户基本是不认帐的。缺乏一个好的方式来系统的量化,通过数据直接反应出DM广告的价值
再次:也是由于第二的原因,广告费往往连杂志的固定成本,采编以及渠道费用,导致杂志总是亏损状态,于是,杂志运营商就采用减少发行的方式来压缩成本,更降低了广告价值。
目前生存的校园DM杂志几乎没有健康运营的。想半年前,我们做的〈〈选择驿站〉〉教育培训DM是最终死掉了。广告费无法支撑杂志制作成本,采编等硬性开支以及员工开支。连最基本的费用都难以维系。这样无法保证发行量,更无法保证效果了。还记得年初,〈〈UP新鲜人〉〉曾经号称得到了千万投资,进军京沪地带,但是,号称发行百万,但是,只到今天,也只是见过其电子期刊,杂志发行完全不是说的那个样子,相反,到是一些黑户生活的很滋润,所谓黑户就是指那些没有公司实体,没有工商注册的学生个人办的DM报纸类,这个局限与部分很集中的高校,主要以分类广告等为主,纸张质量也没多高的要求,成本低,发行量小,而且往往从页者还会依靠杂志为载体引如其他的营销活动。比如教育培训等,这样的游击战比正规军更容易占领市场。
创新是产品提升价值,改变消费观念的第二春
意间再次踩了北风的菜地.发现了这样的一篇文章,算起来,与北风结识也有一年的光景了,同样是做DM出身的,而北风<校园DM···>一文,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望与北风兄及其他同行共同探讨。
由于地域不同,校园DM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进度各不相同。象北风所提到的优秀DM都属于大城市中的佼佼者。但是,这些优秀DM与市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这些DM所针对的受众是相对来说素质较高的,人数众多。登载的企业、产品实力都是较为雄厚且远见卓识的。例如:教育主管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5年,北京现有教育部直属普通高校75所,各类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100余所。各类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接近200万人,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接近100万人。《时尚》DM面向各高校的200多万在校师生定向发行。保质保量的同时必然达到预想的效果。
而黑龙江市场与北京市场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自2004年末做《新锐流行》DM以来,从报纸到寝室直投杂志,由直投到车载经历了一个迅速的过程,寝室直投对于哈尔滨校园市场来说,运营成倍高,风险大,对于草根创业团队来说,是条不归路。因此创新转型成了必然。与《新锐流行》同时,在哈尔滨江南市场中DM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创办出来,《学院周刊》,《新校园》,以及后来出现的《千千度》都热火朝天的热闹了一阵。但是一阵暖风过后,等待的并不是春天。后来《新校园》选择了货架直投。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一组很简单的算术公式:
面对江北10万人的大学城市场
车载杂志:一期/半月 每期1000册 成本3000元 宣传覆盖率95%以上 直投杂志:一期/月每期2万册成本5万元宣传覆盖率80%以上
解析:江北大学城坐落在哈尔滨松花江北岸哈尔滨江北利民开发区中,由于尚属开发初期阶段,所以交通不便利,江北大学城10万余名大学生,每周须到江南市区购物游玩的平均次数为1.4次/人。而从江北大学城到市区除45辆80,213路工交车外,无其它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而乘车时间至少25分钟。所以这就为车载DM提供了条件。
所以,我认为,把握市场脉络,依据市场实际情况,创新经营,任何陈旧的产品都可以提升价值,再获青春!
第三篇:关于校园手机管理的几点看法
关于校园手机管理的几点看法
随着我国新经济、新文化、新观念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发生着各种变化,手机作为便利的信息沟通工具,大量涌进校园,手机消费成为中小学生新的消费项目。在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在通信领域信息的丰富化、便利化等因素的刺激下,不少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加入手机一族,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手机几达普及程度。如何对中学生的手机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热切关注的话题,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前校园手机的普遍现象入手对校园手机的有效管理进行分析:
一、中学生携带手机到校的利弊
要对学生携带的手机进行管理,应如何管理?我们必须对中学生带手机到校的利弊作出客观的比较。
⒈ 中学生携带手机的作用和意义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作用:
首先,学生携带手机能方便与家庭的联系。有一些学生学习不自觉,行踪和行为难以掌握,有些家长便主动给孩子配了手机,定时或不定时地关注监控孩子的行踪,方便了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有效防止不必要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住校学生,使用手机大大便利了家长的接送,在当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发生意外事情也可以随时联系呼救。
其次,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扩大交际圈。现今的中学生学习任务和压力日益沉重,不少学生深陷于课业负担,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同龄人通过手机进行跨空间的交流和对话,有助于压力的释放,排解一些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的苦恼,维护心理卫生,同时也能在狭窄的地理空间获得较广阔的交际空间。
再次,学生使用手机能加速信息吸纳、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机作为网络通讯的组成部分,也具备了网络资源共享、拓展视野、信息传输便捷等特点,无疑能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加对社会信息的掌握,加速社会化进程。
另外,使用手机可以体现独特个性,增添生活情趣。手机作为通信领域里的弄潮儿,它较高的科技含量、较短的更新周期、新颖的流行设计,成为学生追逐时尚、体现生活品味的追求,手机特别是智能化的高端产品为新一代的学生炫出自我风采、展现自我生活个性的心理需求提供了条件,因而增添了生活情趣。
⒉ 中学生携带手机的弊端
中学生携带手机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携带者都能使用其利好一面,中学生带手机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
首先,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用手机收发短信同样会让人迷恋,因此拇指族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一些学生在午休、睡前、半夜甚至课堂上发短信几乎达到痴迷状态,不但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休息,也影响到其他同学;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功能已不只是通话发短信,价格越来越低的智能手机在中学生中逐渐流行起来,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玩起捉迷藏来,用它们听MP3、看电影、玩游戏、甚至QQ聊天,而学生在课堂上的隐蔽动作老师很难发现,难以有效制止,课堂的学习效果肯定每况愈下,而一旦考试季节来临,用手机作弊现象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次,手机成为校园安全隐患。手机应属贵重物品,学生携带手机很容易成为抢劫的对象,一些不法团伙就专把矛头对准学生,甚至有学生因此而受伤;一些学生之间因打手机和发短信息不当,如超出了“正常”的范围的整蛊、骚扰信息,有时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正常的同学关系,也引起了不少矛盾和纠纷;上体育课或参加活动时带在身上不方便,不带又容易丢失,住校生的手机在宿舍里也经常出现失窃,这些都给学校管理造成不小的问题,手机成为学校安全的隐患。
再次,为男女生的非正常交往提供便利。中学中男女生交往过密、早恋甚至越轨的现象已时有发生。由于在学校里耳鬓厮磨、卿卿我我的场合和机会较少,很多陷入早恋泥淖的少男少女在欲望的诱惑下,转而利用手机频繁发送甜言蜜语、互相约会,从而避开家长和老师的干预而进行非正常交往。
第四、容易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中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很多是一种炫耀和装饰,易于引发攀比心理,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造成较大的思想负担和影响。同时,在每天收发几十条短信属“正常范围”的情况下,相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中学生来说,话费的消费水平确实不低,由于群体庞大,中学生已成为移动通讯消费的潜在市场,成为各公司争夺的对象,它们挖空心思出台的各种“优惠套餐”对刺激消费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中学生话费居高不下,容易在学生中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第五、泛滥的垃圾信息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每位手机用户都毫不例外地经常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这些信息多来自不良声讯台和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业客户,他们或者为了引诱消费,或者为了牟取利益,经常向手机用户群发不雅网页、黄色短信,以及如招聘“男公关”、“中奖”等诈骗类信息、卖防盗解码器、窃Ting器、透视麻将等 “黑色商业”信息、心理测试、情感测试等缺乏科学依据的迷惑类信息、测命运、解梦等封建迷信类信息,还有无聊的整蛊、骚扰信息,可以说门类各异应有尽有。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期,好奇心强,在频繁的“黄色”网页和信息的诱惑下,很容易产生一种不健康的阅读快感而沉溺其中,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封建迷信类的信息也容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判断,将成败与命运联系起来而放弃对未来的憧憬和努力;中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差,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必须依靠正确的引导,而测试类信息很容易误导学生对自我的判断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而学生经常接触欺诈类和“黑色商业”类短信,或是受到欺骗,很容易对诚信等做人准则产生怀疑。不良短信对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树立、价值观的形成、积极生活态度的建立,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影响严重地对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构成威胁。
二、手机管理热点问题的分析
携带手机的学生个体,并非能全面体现使用手机的意义,也不会集中以上的所有弊端,个体不同利弊也不同,必须具体分析,但在教育实践中着眼于整体结果来看,允许中学生携带手机到校弊远大于利。所以对学生的手机管理引起中小学校的重视和关注,也由此而催生出各种各样的管理措施,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学校是否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到校?学校是否能没收或暂扣学生的手机?
⒈ 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到校应合法化
由于对学生携带手机利弊的认识不同,一些家长和学生不认同甚至抵制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到校的做法,他们认为学校禁带手机侵犯了公民通信自由的权利。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我们可以按这样的逻辑类推:法庭驱逐喧哗者侵犯了公民说话的权利,交警处罚闯红灯者侵犯了公民人身自由的权利,环保部门处罚深夜扰民麻将侵犯了公民娱乐的权利……教师在课堂上批评打瞌睡的学生岂不侵犯了公民休息的权利?家长和学生的这种认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曲解。在任一场合中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必定还要受到特定规范的制约,校园是教育场所,“校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言之成理,不仅课堂上需要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规范,在校园里同样也时刻需要确保正常教育秩序和效果的规范,禁带手机的意义就在于此。
也有一些学校认为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明文规定,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中学生不能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和带手机上课,因此手机管理是中小学最突出的管理难题。当然法律条文不可能细化得面面俱到,因此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中学生不能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和带手机上课也是正常的。而从《教育法》来看:第26条第1款要求学校“有组织机构和章程”,第28条第1款要求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这一条款就是《教育法》的授权性规范,“授权性规范授予法律主体可以作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能力。”通过授予学校一定的权限规范师生的行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实质上就是“章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律法没有规定或没有实施细则的部分的补充,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均认为:法无明文规定时,学校可自行制定相关校规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教育法》第43条第4款也规定受教育者必须“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更多地趋向于契约性……”、“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违反校规校纪者将受到相应的处分。在这种不对等的法律关系中,受教育者处于个人从属、被支配的关系,……部分法学界人士称这种关系为准行政性的法律关系。”法律学者普遍认为,学校只要不改变学生的受教育者身份就完全可以按照教育规律制定校规来来管理内部事务,将学校按校规对学生的纪律处分纳入民事诉讼的范围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宜将其纳入司法审查范围。显然,学校制定的禁带手机规定应属学校自由裁量权的适度行使。综合上面的分析,学校禁带手机不会违背上位法,完全可以把它明确列入校规校纪,使之成为对中学生的一种管理契约。
⒉ 对违规学生的手机可暂代保管
既然禁带手机成为校规,就必定会有违规的现象,对违规携带的手机管理也是一个难题,一此学校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如见诸报章的搜身、没收、当众摔毁等,显然是违法的、不可取的。也有一些学校采取暂扣的做法,也引起了关于学生合法财产权的争议。
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玩弄物品,教师将它予以暂扣或代管,是教育实践中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做法,从来没有一个律法专家对此提出异议,也不认为此做法会剥夺学生的财产权。如果认为老师暂扣或代管学生的手机违背了物权法或者是剥夺学生的合法财产权,那么以上的做法无疑也是违法的,不可为的。那么我们由此应当担心:课堂上日益泛滥的各类物品该如何让其消失?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该如何维持?
诚然,学校不具备暂扣学生合法财产的权力,但也不意味着学校对违规携带的手机无所作为。《教育法》赋予学校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为学校的教育管理预留一定的伸展空间,有专家认为:学校的自由裁量权必须在学校目的的达成与学生权利的保护两种利益间求取最佳的平衡点,要遵循最小侵害原则。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使做法游走于律法的边缘,可以改“暂扣”为“暂代保管”,暂扣的做法带有惩罚的性质,而代管不是处罚而是救助,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暂时远离诱惑,它遵循了“出于善意,着眼于学生更好发展”、“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的教育性原则,同时也符合“目的与手段合乎比例”的比例性原则以及“不过度处罚” 的相称性原则的法治精神,从这一意义上说,暂代保管应是可行的做法。
三、对手机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使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合情合法,确保管理效果,为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对学生的手机管理必须注意以下策略:
⒈ 为学生的必要通讯提供条件
在校学生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不少情况下也需要必要的互动联系,作为学校当然不能让学生于上学时段完全与外界隔离。学校应创设条件在校园、宿舍区域安装磁卡电话、200卡电话,教师办公室的电话也应适度向学生开放,以满足学生正常联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带手机带来的通讯需要的压力。
⒉ 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家长的态度往往对学生的认识和学校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要让禁带手机的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可在学年开始时即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家长会,在贯彻学校规章的同时把学校禁带手机的依据、认识和做法交由家长讨论,取得一致的看法,如有可能再由家长委员会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要求不配手机给学生或协助学校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减轻学校在处理违规学生时的阻力。
⒊ 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讲贯彻
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把手机管理列入学校的制度条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把它列入常规管理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违规带入的手机的处理,要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可结合新生入学训练进行宣讲和纪律教育班会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强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清利弊,解决学生的思想症结,明确学校禁带手机的意义。
⒋ 对违规学生的教育要注重方法与技巧
班主任、年级长、德育处主任在发现学生违规时要进行教育,这往往成为问题的焦点,在实践中存在不少简单粗暴的处理、极端激烈的训斥,这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违背了学校的初衷,起了相反的作用。“常规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要讲清道理,让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强迫学生执行”,因此在教育时要提高教育技巧,采取说服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确使用,以人性化管理的思维保证制度的坚决执行。
⒌ 对违规手机的处理要注意程序公正
学生违规使用的手机的正确处理,关系到管理成败,必须把握好尺度,要重视程序公正问题。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予以“暂代保管”,首先应当向学生说明处理的事实依据和校规依据,听取学生的申辩和异议;其次要把SIM卡退还学生,因为SIM卡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通讯消费等,把SIM卡退还学生是对学生隐私权和财产权的一种尊重,同时此做法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第三要出具“暂代保管”的回执作为领回凭证,根据违规事实在回执中明确领回时间和领回人(家长或学生本人)。让做法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程序的正当性,尊重人的尊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有效地对手机进行管理。
第四篇: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看法
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看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缤纷多彩的校园生活中,食品安全无不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普通学生,我们一日三餐的选择无非就是饭堂或者外卖。相信更多人还是会选择外卖,因为外卖的种类多,方便实惠,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但是,食堂和外卖真的可以让人放心吗?
我国近期的地沟油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尽管食品安全是政府重点整顿工作,但地沟油流入餐桌仍然“势不可挡”。当然,在校园也避免不了这个问题。虽然没有亲眼目睹到,但在公开度极大的微博上,图片上一个阿姨在食堂侧门出油口捞废弃的油„„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安全画个问号?况且不说卧石路的快餐为不卫生,我们早已依赖上快餐,“依赖”上地沟油了。就算是“三打两建”的实施,卧石路的也仅仅“关门”了一天,等城管形式上巡逻了一边之后,第二天还是照常营业„„作为卧石路主要消费群体的我们,也是无能为力,明明知道不卫生,偏偏我们又别无选择,这就是生活了。
当然,相对于外卖而言,学校饭堂还是比较有卫生安全保障的,外面店铺纯粹是为了盈利,食物的制作过程是我们所看不见的。保障学生吃的食品安全是学校的责任,因此在学校用餐还是很让人放心的,但学校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关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证件也齐全,但我觉得饭堂的冷藏储蓄设备还是很必要的,食物一旦不新鲜,吃了就容易坏肚子。特别是在夏天,气温高,食物变质得更快,有些菜尝起来明显有异味。其次,学校的餐具消毒保洁工作未跟上,吃饭用的汤匙有的不干净,甚至有的汤匙还是油腻的,细心的同学在用餐前都会把汤匙拿去冲洗一遍,饭堂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不便。还有一点,应该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意识和卫生知识,为我们打饭的都是中年叔叔阿姨,如果安排他们参加培训,有利于从食物来源处减少风险。最后,校方还应加强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配合,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单位,可以在校内成立一支检查队伍,随时抽查饭堂卫生情况,确保学生在校就餐时的食品安全,防范和杜绝学校食堂大面积的师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坚决遏制肠道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蔓延。
从我们自身方面而言,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是很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慢慢积累关于食品安全的常识,如豆浆要煮熟才可以喝,不能空腹喝牛奶,发芽的马铃薯不能吃等等。当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要十分了解,对过敏的食物要尽量避免,不能为了尝新鲜打破自己的戒律。另外,我们要在实践中练就一双慧眼,积累经验,在菜市场买菜和肉的时候,要挑新鲜的;在超市买商品的时候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的成分和储存方式等等。最重要的是,当身体出现不适时,我们要懂得如何及时处理,如果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在救护车和医生没到之前,一些救急小措施往往具有重大的意义。
总之,关于校园食品安全,除了外部的客观条件外,我们也需要加强自身的鉴别能力。
第五篇:浅谈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人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个人看法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由校园文化教育、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队伍、校园文化制度、文化政策以及校园文化组织和设施等构成的复合体,即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在建立健全完善的文化组织的基础上,运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营造一定的文化环境,确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特有的校园精神和校园风气。
但与此同时,校园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风气,如所谓的“课桌文学”,以及在大部分大学都存在的恋爱风、游戏风等。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现在做起。我个人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是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一定要去弊存利,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2、要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全校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共识。
我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包括软件建设,而且包括硬件建设;不仅学生应该参加,而且教师也应参加;不仅一般教职工要参加,而且学校领导也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不应仅限于举办几次娱乐性、示范性的文体活动,而应以搞好素质教育为宗旨,广泛开展多类型、多方式的群众性的活动,更好的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3、突出素质教育,抵制庸俗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反映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观,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意识、竞争意识、有效挖掘学生的可能潜质,下力气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应该注意的是,我们现在处于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一些消极的文化现象在学校已有根深蒂固的趋势。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例如所谓的厕所文化,课桌文化以及高年级同学在寝室集体打游戏的情况等。
当然,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清幽校园的规划建设,必要设施、设备的配置和改进等,需要学校领导根据学校的财力、物力情况给以力所能及的支持。
校园文化建设以其特有的凝聚力、导向功能、娱乐功能、和育才功能影响着学校教育。一种生机勃勃的、健康向上的环境气氛本身就具有更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功能,校园文化的影响和教育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