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中土司的等级制度与建筑格局
王静
(西北大学,西安710069)
摘要:本文以《尘埃落定》描述的史实和作者阿来独特的身份视角为背景,以文中土司的权力和财富为主线,围绕森严的土司阶级制度和体现民族风情的建筑风格,论述土司制度的腐朽与消亡,还原一段嘉绒藏族土司制度的没落史。关键词:嘉绒藏族;官寨;土司制度
“尘埃落定”最初用来形容漂游在空中的尘土最终安然落地,后来经人引申表示事情经过曲折变化终于有了结果。《尘埃落定》全文以第一人称来描述事情的发展,作者阿来选用此为题,更像是对主人公一生的总结,冥冥之中早有预料却又经历各种波折而终获明了。
文中用记叙的方式抒写了主人公麦其土司的小儿子从童年到壮年的种种经历,以其统治贵族的身份和被世人诟病的“傻气”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更迭与土司制度的消亡。让我们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待这段历史的记忆:土司制度在历史中曾如何“甚嚣尘上”而又终归“尘埃落定”的完结。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的条件下,新时代与新文化对古老藏族土司统治的冲击,使土司制度逐步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又隐含着主人公对这种必然到来的历史命运的预言与期盼,未知与茫然。全文散发着浓厚、淳朴的土地芬芳,有许多值得品鉴的民族文化与风情。
一、作者背景及地方历史
作者阿来生于1959年的川西藏区马尔康县,即藏语中的“嘉绒”地区。嘉绒的意思是靠近汉族居住地的农耕山谷。在至少一千多年前,藏族占领并统治了这片土地以及当地的土著人,形成了后来的民族及文化的过渡区。作者借助于这种根植藏文化,熏染汉文化的成长环境,驾轻就熟地运用汉族语言诠释了“嘉绒藏族”的历史演化与文化变迁。《尘埃落定》中提到的四个土司统辖的地区,就是嘉绒所在。嘉绒藏族作为藏汉两族交融的地理区域,它从来都不是藏族文化的中心地带。作者虽长期受到汉文化的熏染但并不懂得藏文,这是因为“当西藏的王国崩溃时,远征到这里的贵族们,几乎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语言。后人说的都是土著人的语言和零星母语的影子。”所以,阿来的文字多源于民间的点滴生活,悠久而又神秘的藏族社会历史生活成为创作的源泉与动力。他用藏语去思维和交流,将语言幻化成汉字,借鉴却不张扬。将世人眼中“自然、遥远而神秘的高原地带;远离了物欲横流的世外桃源;拥有着冰山雪域超凡脱俗的圣地;充满向往和憧憬的无人区”在文中渐渐地剥离了神秘,以其朴实的文字和对藏汉两族文化的理解,让西藏从一个“形容词”过渡到了“名词”,让人们感受到真实的西藏,淳朴的藏民,秀美的风光,深厚的文化以及悠远的历史„„也正因为嘉绒民族交融地带给作者的独特,使他能以辩证的角度来记述历史的发展。
文中主人公对土司制度与汉文化表现出的既不爱也不恨,既爱又恨的复杂情绪是这篇小说的基调。在看多了宣扬“表象美丽,你值得拥有”的绚烂广告和充斥华丽低俗肥皂剧的今天,为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用大量的笔墨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古老而封建的藏族统治地区,以及在宗教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体现了土司统治对人权的凌驾和不同群体的阶层划分,藏族教派内的派系划分,藏族与汉族的民族关系等。文中围绕着权力和财富下家族、群族以及种族间的各种矛盾和斗争,真实入木的为我们刻画了不同层次不同民族的人物形象,还原了一个真实且在浮华外表下不完美的世界。并以主人公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有关爱情,亲情和友情;以及各种感情的美丽与缺憾,浓厚与倾轧,缔结与善变。
二、土司制度中各阶层的角色
土司作为辖地上唯一的王者,享有“黑头藏民从天而降”的说法。在藏族首任“嘉尔波”(即领地“国王”)统治后,西藏王国崩溃,“国王”又被中原王朝赐给了“土司”的称号。这不仅仅是一次政治变革中领主称谓的变化,也是历史中土司制度建立的伊始。在土司的统治下,众多藏民信奉着来自白衣之邦的印度佛教,通过宗教文化的渗入,逐渐达到对政治长远的影响。教民依照佛教中释迦摩尼高贵“种姓”的出身,对土司制度统治下的社会也执行了类似的区分,“骨头”被当做种姓,看成和门坎有关的东西。这种代表“血统”的骨头成为古藏族地位和权势的象征。
全文看似人物众多,派系庞杂,实则都是以权力和财富为核心,推动整件事情的发展。从第一章野麻雀中,主人公因“纡尊降贵”和下人的孩子们玩乐被指责“身上长着的可不是下贱的骨头”,以及土司太太明确告知“只能把奴隶当牲口”的处事原则;同是家奴的侍女不愿为下人的孩子沏茶倒水的同类相轻,埋怨这些奴仆“也不看看自己长着什么样的骨头”,已不难看出这种等级的差别是自上而下深入人心的。
作者重点讲述了骨头的三种说法“根子、尼、瞎日”。骨头能把人分出高下,使人与人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土司制度下将寨子里的人大致分为六种:土司-头人-百姓-科巴(信差而不是信使)-家奴。还有一类地位可以随时变化的人,他们是僧侣、手工艺人、巫师、说唱艺人。
辖地的寨子依靠百姓耕种和畜牧为生,寨子里住的人家叫做“科巴”,这几十户人家是一种骨头,一种瞎日。除种地之外,随时听从土司的召唤,到官寨里来干各种杂活儿,在土司的辖地上担任信差,随叫随到。每个寨子都有一个级别不同的头人,头人们统辖寨子。土司家再节制头人,头人节制百姓。这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等级制度,越往顶上人越少,但是这种格局并非一成不变。百姓或因贵族的血液可以得到等级的跃迁,如商人买来的妓女和查查头人的老婆都因土司的结姻而荣升了土司二太太和三太太。土司为抢夺查查头人的老婆可以随意杀害最忠心的头人且处死自己派去的杀手,侵占他们的财富,将他们变成一无所有。并不以为然的认为头人不该有这么漂亮的老婆,也不该有这么多的银子,而不主动叫土司分享。
除了地位的上升,当然也会有地位的下降。家奴是所有等级中最为低下的一种,土司能够依照规矩(这种规矩完全是由土司口头制定,具有最高权威性。)将自由的百姓变成没有自由的家奴,家奴可以任意买卖任意驱使。正如文中的奶娘因未婚生子而被贬为家奴,或像银匠一样为娶土司太太的贴身丫鬟心甘情愿贬为家奴。
而家奴中又有等级较高的世袭家奴,行刑官和书记官。他们两家与土司一同出现,并世袭延续。虽是家奴,他们均效忠于土司,尽忠职守做好本职工作。行刑官负责对土司宣判的人行使刑法。由于常年的行刑,增长了对人体的了解,成为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外科医生。换句话说,他们即杀人也救人,对人体解剖学和藏药的运用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书记官则遵照事实记录土司有关的一切日常言行作为史料为后人参照,因为要遵照事实,他们也常常会因违逆土司而受到刑罚。这一武一文的官衔像极了汉朝官吏文武官员的意思。
另外,家奴中深得信任的管家,可以说是官寨中家奴权力的上层结构,其权威仅次于土司及土司太太之下。他负责帮助土司和土司太太料理官寨里外的大小事务。也因为这种至高荣誉使他不会因为是家奴而被人小看,甚至可以和寨中大大小小的头人平等对话。
由于宗教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喇嘛这类人要更为自由。他们通常充当僧侣、巫师或者说唱艺人,他们是辖地内最有学问的人,被土司供养,并直接服务于土司家族,确保他们千秋万代的统治。喇嘛们平日的活动较为丰富。秉承藏传佛教中“戏剧是神的创造,是历史和诗歌”他们参与典礼及祭祀活动,除了念经说法,还会舞台表演;充当家族护法人;破解家族敌人的巫蛊和释放巫蛊之术抗敌;担当家族医生。同时,起到进谏并约束、规范土司言行的职责。
这里我们看到了宗教的力量能够与土司的权利相抗。尽管土司在辖地内为所欲为,掌握生杀大权,却仍有喇嘛可以直言他的言行。其实,另有一种权利能够凌驾于土司权利之上。在汪波土司边境作乱时,麦其土司没有过多的抵抗,而是带着清朝皇帝颁发的五品官印和一张地图到中华民国四川省政府去告状、搬救兵。这像极了两个打架的孩子找家长评理的情形。这也是主人公反复询问的问题,“汉人地方为什么会是我们十分需要的丝绸、茶叶和盐的来源,更是我们这些土司家族权力的来源。”
无论土司的权利如何至高无上,这种分而治之的辖地管理策略究竟瓦解了大势力的聚集,使土司之间既能安享权力带来的世代荣华和安逸生活,又可以相互制衡,平息边疆的征战。虽然对于众土司而言,汉人毕竟是外邦异族,但这种强大势力的保障又可以为自己带来实惠的利益,使得他们不得不认可“权力的来源”。他们既不愿汉人插手族里内部的事务,又为获取更多的利益产生了强烈的依附感。以麦其土司为代表,“客房里挂了块前清皇帝钦赐的御匾”又想将国民政府特派员的题词一同挂在房间里。这一描写充分表明土司们并不在意是谁在汉族的江上执政当皇,更无需知道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差别,只要能赋予他们权力的汉人他们都认为是可以帮他们巩固地位的“汉人”的统称。甚至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末年,土司们也不曾察觉时代的变迁和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安然享受着土司制度下的安逸生活,为族人之间因罂粟种植带来的巨额利益频起争斗。
从风和大鹏鸟的传说中关于土司间的关系就十分清楚了。“大鹏鸟的巨卵里出了九个土司。土司们挨在一起。我的女儿嫁给你的儿子,你的儿子又娶了我的女儿。土司之间都是亲戚。土司之间同时又是敌人,为了土地和百姓。”通婚是土司成为亲戚的主要手段,通婚讲究门当户对的骨头。经过多次通婚,造成不止一层的亲戚关系。麦其土司与汪波土司家和拉血巴土司家,他们既是表亲又是堂兄弟。由于错综的婚姻,通常他们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弄不清楚哪一种关系更为真实。“这次打完了仗,下次我们又有可能发生婚姻关系。”这才真是利益相关,血脉相连。
三、嘉绒藏族的建筑
对于建筑,文中曾数次从颜色、形状、格局分别进行了描绘,它们既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又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土司辖地上人们的居所和庙宇大都是石头和黏土垒成的建筑。这是由于嘉绒藏族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的祖先在千年前就学会了就地取材和石料加工,让一座座石头房子拔地而起。灰色的时候不免没有美感,人们又发挥自己热爱生活的灵感,在门楣、窗棂上都垒放上晶莹的白色石英;门窗四周用纯净的白色勾勒出轮廓;高大的山墙上,白色涂出了牛头和能够驱魔镇邪的金刚等等图案;房子内部,墙壁和柜子上,醒目的日月同辉,福寿连绵图案则用洁白的麦面绘制而成。这些细节中无不渗透着宗教、传统和民俗的特色。
众多的官寨几乎是相同的格局,作为最高首领土司的住所,它们还承担着坚守辖地的“堡垒”任务。在寨子众多的建筑中官寨占据着形胜之地,通常是地理位置较高的龙脉所在的顶端,如两条河水的交汇处,形成有利的观望地势。站在官寨的建筑上可以俯视河滩上的几十座石头寨子,随时登高远望就可掌握辖地的动向。行刑人家的房子则在一个小山包上。比土司官寨低,但比其他房子高。站在独木楼梯上,也可以看到下面的大片田野。
除了地势的高度,土司的官寨建得也的确很高。文中作者以一句“水从四楼上倾倒下去,确实有点粉身碎骨的味道”,用声音侧面描绘出了官寨的高大,生动形象的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七层楼面加上房顶,再加上一层地牢有二十丈高。官寨高大的建筑中有众多的房间和众多的门用楼梯和走廊连接,纷繁复杂。骑楼有三层楼高,就在向着东南的大门的上面,向着敞开的山谷,骑楼上设有平台。寨子的其他三面是七层楼高,背后和整个寨子连成一体,是一个碉堡,对着寨子后面西北方向的山口上斜冲下来的一条大道。平台上是夯实的泥顶。
整个建筑就像是以阶层来划分楼层的,从一层到顶层依次是囚犯-家奴-家丁-土司及家人。地牢通常是用来关押犯错之人,包括奴隶和僧侣。在财富快速囤积时,地牢又会成为存放财宝的库房。骑楼的下面三层,最上面是家丁们住的,也可对付来自正面的进攻。再下的两层是家奴们的房间。所有官寨的布局,呈现出封闭的环形,是自我保护和抵御侵略的防卫型建筑。这里的住所房间众多,包含了厨、卫、客房、粮食仓库和地牢形成的军火与财富仓库。在冷兵器时代,一旦战争爆发,官寨立刻变身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不得不说是土司相互争斗的产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财富积累形式发生了改变。文中土司二儿子在辖地边境建立起贸易往来。他首先对哥哥在边境修建的官寨复制品进行了改造,拆掉了官寨对面的围墙,让各方贸易往来的人在官寨延伸出的道路上搭建贸易帐篷和修筑沿街商号。这种建筑格局的改变实质是一种新思潮的出现,是打破土司固有的守卫模式,创立财富积累的新形式和商贸开放的新格局。这种积极主动的以邻为友,互利共赢的态度对建筑的创新更加适应时代的背景。当边境贸易呈现出繁荣昌盛的迹象时,也预示着土司制度和土司传统官寨的没落。
四、总结
作者阿来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为我们还原了一段朴实的嘉绒藏族史:从传统的土司辖制常年争斗,到财富争夺的“罂粟花之战”。最终又因种植罂粟导致粮食的短缺,以及先进思想者们开放边境贸易,打破了封建土司的传统生活。本文力求通过分析土司统治期间嘉绒藏族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土司间、土司与汉族政府间的相互联系,以建筑格局的改变来阐明土司统治时期特有的文化特色,和财富积累的格局变化。着力还原一段嘉绒藏族土司制度没落的史实。
第二篇:《尘埃落定》读后感
《尘埃落定》读后感
浮华烟云不过是千万颗尘埃组成的,烟消云散之后也就是尘埃落定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漂浮不定的尘埃,不论你是土司还是贫民,不论你是傻子还是天才,不论你是绝世美女还是平凡女子,不论你在人生或者历史的舞台上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你对于整个浩瀚的人间历史来说仍然是颗尘埃,充其量不过是被气流托得比较高的尘埃而已。当一切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时,即使你是颗最有主见的尘埃,也难免要随风漂流,最后找一个没有谁会来祭奠的角落安心的沉睡。也不知千百年后会不会有一阵风再来聚敛这些旧识的尘埃,再上演一部相同或是相似的剧目。哪一颗尘埃会遇见哪一颗尘埃是不可想象的,历史就是由这样一段一段漫不经心而又意外的排列组合构成。有时候它让人发笑,有时候它引人深思,有时候我觉得它荒谬得过于智慧。
一个有着好运气的傻子,其实用他的智慧在嘲笑周围的聪明人,而一群愚蠢的聪明人也在嘲笑和原谅着一个傻子的智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过就是在欣赏、嘲笑和原谅之间打转而已。一个家族的没落,一个小王国的失落,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在一个傻子的眼里是那么理所当然,那么坦然接受。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傻子”种种不可理喻、出乎意料的思维和举止。我们看到曾经辉煌显赫的土司们,曾经被美女簇拥的英雄们,是怎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可是,到最后不过也只是一颗会发笑,会感觉,会思考的尘埃而已。从题目看来已经给人一种哲理的思索,正如文章结尾处的“我看见麦其家的精灵,已变成一股旋风飞到了天上,剩下的尘埃落下来,融入大地,我的时候就要到了,我当了一辈子傻子,现在,我知道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聪明人,不过是在土司制度将要完结的时候到这片奇异的土地上来走了一遭似的,上天叫我看见,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象傻子。” 土司制度连同土司的官寨轰然飞上天空,扬起漫天的尘埃,然后徐徐落下。那伴随着的一切野蛮,生活在土司阴霾下的尘俗人物,也像那漫天的尘埃一样徐徐落定,大地重归于安静、平和。
读了这本书,我很羡慕那个傻子少爷,他出生于一个优越的家境却没有被权力、财富诱惑,没有被欲望所扭曲。聪明人总想表现自己的智慧,聪明就成了一种负担。聪明人最会盘算自己的利益,机关算尽,最终引来了仇恨,引来杀身之祸。
麦其家大少爷为表现自己的聪明劳了不少神,也争得了正统继承权,他好战,好杀戳,最后被引来的仇恨杀死。麦其家二少爷,自认为是个傻子。他尝到了当傻子的好处,不管做错什么事,别人都会理解:“他是个傻子”,聪明人则要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傻子弟弟不会与哥哥争夺继承权,很自然的就取得了哥哥的爱护;当给这个傻子有独立决策权时,他又出人意料的作出了聪明的决定:在别的土司都种罂粟时,他决定种小麦;当别人受到饥荒危胁时,他把粮食买出去,赚了一大笔钱。还有每天给挨饿的人炒小麦,最后不费一枪一弹使得雪巴拉土司的几个村子归顺,雪巴拉土司心甘情愿的送上了这几个村子的印信;他以粮食交换,娶到了茸贡土司漂亮的女儿塔娜。当一切好运都降临在这个傻子头上,他哥哥忌妒了,他与哥哥的仇恨也开始了。没有人会恨一个傻瓜,甚至仇人都不肯杀他;只有傻瓜才会把最好的武器给他的敌人,让敌人与敌人彼此仇恨;傻瓜才会把坚固的城墙拆了,让那里变成市场。这个傻瓜为什么不会想暴露在自己眼皮之下的杀手杀了?而且要以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以为,死了,人世间的仇恨便没有了。最后一切化为尘埃——尘埃落定,他的傻,化解了仇恨。
第三篇:尘埃落定 读后感
这个世界的那些傻子
——《尘埃落定》读书笔记
故事应该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那个新旧交替的时期,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
这个世界有太多黑白颠倒的东西,有太多觉得不公平但是又无力改变的事实,也有太多所谓的正常人定制的那些相对的规矩。所以造就了这个世界里一些奇异的现象,比如会说话的哑巴,看得见的瞎子,还有本文中那个大智若愚的傻子。
可能正是他不同于那个特定的时代里人们的思维方式,故而他随心创造了一段让人惊叹的传奇,也不知是他刚刚好阴差阳错顺应着时代的变迁,还是他真的知道物竞天择里改变与毁灭的自然规律。在现如今的社会看来,当时的土司制度是何等的愚昧落后,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平等„„在土司的领地下,除了服从和被奴役,没有其他的命运可供选择。那个傻子也可以看做是个幸运的人,如果出生在奴隶家或者平民家庭,他怎样都不会存活下来,即使生存下来,也多半会被抛弃或遗忘。好在他的父亲是那片土地上势力强大的麦琪土司,所以这个傻子才有了后面的人生,接下来的故事。其实,时代变换也没能改变这一点,就算是放在现下的社会,这种状况还是存在。人们为什么费尽心思要往高处爬?因为站的高,生存的权利才能更有保障。有些事实就像黑白牌理,不知起于何方,却是世世代代的延续着。
也或许傻子并不是真的傻吧,他能赢到最后,并非只是那个荒唐时代成就的荒唐奇迹。他懂得靠装傻的保护色来避开暗地里想要对准他的箭矢,避免了父亲对于他的顾忌和兄长对他的防范,毕竟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傻子能够扛起麦琪家的天下。他面对母亲的伤感和妻子的背叛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假面”,是因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还未稳操胜券时不值得做半途而废的考量。不过,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以理解为他是真的单纯,也许在一群复杂人的勾心斗角里,最后得利的偏偏是最无心功名的人吧。
有人说过,人的一生无非是笑笑别人,再让别人笑笑自己。想来这话虽然简单,但也在理。那么多的明争暗斗,世世代代的恩怨情仇,繁复的如同一团乱麻,我们就存在在这堆乱麻中,剪不断,理还乱。衍生出喜怒哀乐的情绪就是为配合表演争斗里的胜败常事,拼尽全力争到手的还要费尽心思护在怀里„„有必要那么累吗?到头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为人做嫁衣。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人生从容一点呢?把心放宽,不去计较那些打扰我们生命的繁琐小事,就算被那些“聪明人”当作傻子又怎样?至少,也是个幸福快乐的傻子„„
苏东坡与佛印之间流传下很多故事,其中有个很出名的典故就是“心中有佛,入眼皆佛;心中有粪,入眼皆粪”,虽然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这句诙谐的话却道出处世的玄机。当被误解,被欺压,被嘲笑时,不妨仔细想想,在计较得失的立场下也许真的算是输了,但是经过此番历练,对生活的过往和自己前方的路途有所了悟,拥有了常人难求的平和与宽容„„也不知谁才是真正的傻子。有时候的争吵争夺有什么意思呢?是为了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还是说得到以后就能比别人多些什么„„可是,命运安排下给每个人的定额就那么多,这边得到了,另一边就有可能失去。不如拥有恬淡的心境,仔细去体会生命里任何细小的感动与从容,像品一壶上好的香茗,留的温馨的余味温暖整个人生。抑或随心而至,生命的水墨丹青长卷,自由泼墨挥洒,等到遇见属于自己的伯牙子期,让那双清澈的笑眼将这幅画卷读懂、珍藏。
对于这个世间,我们本就赤条条的来,赤裸裸的去,争的头破血流的东西最后也带不走,不如收获一份长久的宁静淡泊的愉悦。敞开因紧闭而狭隘的心胸,拂去心灵上微微的尘埃,打扫干净纠葛缠绕灵魂的藤蔓蛛网,让阳光照进生命深处,把阴霾点亮成一片清明。对于得到的点点滴滴都心怀感恩,对于失去的一切学会淡然的放弃,对于批评指责能够虚心与坦然的面对,对于伤害和争抢懂得原谅和忽略。要知道不去计较就不会那么疲惫,减压后的生命
才能有向上升腾的力量,然后,抛开脚下的浊气,禅下一袖的喧嚣,尘埃落定之后,向往高处的云淡风轻。
第四篇:《尘埃落定》读后感
《尘埃落定》是部不错的书,首先文字好,二是思维不错,三是能写,四是耐读,五是有知识,六是够主流。
很早以前就有人推荐这本书,到了如今才开了初遍,算是损失,不过毕竟比没看过的好。
把文字好放在第一位不是因为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就逢迎,二是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随意和空灵,有个嗜好你会感觉文字很简单,但是有个时候却会觉得自己是在看晦涩但是又经典的莎士比亚剧本,那种优美的文字驰骋,是要有厚厚的功底去驾驭的。
思维不错就是写一个公认的傻子的视角去写,而在民国和解放这个阶段最后的土司制度正在碰撞,它写的是一个大动荡社会的一个集体的小动荡,而又反映了大动荡。而以一个傻子的视角去写,又恰好规避了很多乱世的规则,这个傻子就成了乱世中一个很明亮的眼睛。然后一切似乎怪诞不经却又正好掐中预言。
能写是说里面穿插的角色事件多而不乱,每节的过度相当自然。当然,每个人并不是那么性格十分乖张,而是写通过时间的洗练,人的每一种变化,如老土司的那种老谋,大儿子的暴戾、卓玛的干练和奴性、小塔娜的卑微、美丽塔娜的高贵和孤独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性格,就那样,在傻傻人眼里,都是那么的瘦骨穷骸。当然权力的拥有也让这个小土司有了自我愉快、个性逞能的时候,这是他得以能够对任何事物发表没有顾忌评论的又一前提。
耐读是有回头率,耐读主要是建立他的知识性上面,没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是不会反复去咀嚼一本书的。看书就要像自己写作文一样,慢慢看后再去好好修改,然后又发觉会有什么不适合的地方稍微润笔一下。而这本书带给人去反复读的一个是对这个时代的认识的渴求,二是我能想象为何改土归流以后的康巴土司还能这样折腾寿命呢?三是对一个干净灵魂的一些哲理的解读,为甚能预见,就是把哲学想通了。
有知识就是耐读的基础,一本好的读物是要有知识性的,而知识不能赤裸裸的,小说不是教科书,长篇累牍地教人那是圣贤,当然知识也要结合的好,当年我看《大唐双龙传》,不知道谁说里面包含了无限的古典知识,确实如此,不过因为太书面化,或许我知识有限,内很好穿插,看着有不忍卒读的感觉,勉强看了个半,故事没理会了,知识倒是一大堆。这本书写的关于异域的风情,另一个时代的生活以及几个暗权力的争斗,使得这里面充满着读书人需要的营养,当然,里面有按照世俗常说的自然主义描写的梅毒和罂粟,但更多的是来自我们小傻子、书记官和师爷、小叔子的智慧,以及大藏区人民历久以来诗歌的美誉传承。
够主流就是说它已经被拍成了电视剧,这个书的知识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读物就是这种,喜欢看的电影就是他们自己土地上发生的事情,书中抒发的情感是复杂的,那种生活也是最后的,先知最终还是埋葬在前代人报仇的血泊中,高贵的塔娜却依旧在瞭望;不像康定情歌那样纯纯洁洁的抒情,纯粹采民间爱情“风”,这部书是 藏族人民要了解自己的一部“诗经”,风雅颂俱全。
小子看书不多,也难得写的玩意;当然写了也不一定对,毕竟人家写的东西是那么久远、写的地域也距离我那么远,但是就是被打动了,从文字开始,或许从那“罪过的和尚和美丽的姑娘”的自然主义描写开始,确实很不错,也许是我太贫瘠,我再找点别的吧。向本贵同志的《凤凰台》是下个目标哈。
第五篇:《尘埃落定》读后感
《尘埃落定》读后感
——陈月杰
《尘埃落定》,是一部让人荡气回肠的小说,小说演译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没落直至终结的历史。没有太多的反思,却留给人深刻的思考,简单的叙述,却似有无限的张力,蕴藏了无限深情的感慨。小说整体展现的是一个我们陌生的世界,如红楼梦一样,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世界,是截取了土司制度的一段历史,在那里上演了各样的把戏,而能我的注意力,则一部分要归于某种程度上的我们对于这个地方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先说说作者:作者阿来是一位出生在嘉绒的藏族。他选择了康巴土司家族的兴衰作为小说的题材,借以描绘藏地的风土人情,阐述自己对其历史及人文的认知与思索。这也带给《尘埃落定》一股浓郁的高原气息。
再说说题目:“尘埃落定”,真是个好名字。浮华烟云不过是千万颗尘埃组成的,烟消云散之后也就是尘埃落定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漂浮不定的尘埃,不论你是土司还是土司的儿子,不论你是傻子还是绝色的美女,不论你在人生或者历史的舞台上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你对于整个浩瀚的人间历史来说仍然是颗尘埃,充其量不过是被气流托得比较高的尘埃而已。哪一颗尘埃会遇见哪一颗尘埃是不可想象的,历史就是由这样一段一段漫不经心而又意外的排列组合构成。
再说说情节:小说讲述了一个虽不繁杂,却跌宕起伏、辗转迷离的故事:麦其土司是康巴众土司中的一个,他和汉人太太生下了一个虽是傻瓜却常常道破天机的儿子。之后,老土司不顾济嘎**的阻止,靠着汉人黄师爷引种的鸦片迅速富足,成为最强大的土王。然而魔花罂粟却乱了人的心性,大少爷贪恋权势,老土司为了央宗和金银杀死了世代忠心的查查头人,贪心的他为了不让其他土司发展,发动了“罂粟花”战争,使诅咒和巫术再次在两边的领地蔓延,次年其余部落的灾荒又让粮仓丰足的麦其家族发起了麦米贸易,建立边疆城镇,茶马互市。在这看似麦其家族的鼎盛时期,红色汉人来了。随着大炮的轰鸣,土司官寨灰飞烟灭,旧制在瞬间土崩瓦解。一切奢靡烟消云散,只留下了尘埃落定后的死寂。
还有就是人物:故事一开始,阿来便给了我们土司二少爷的眼睛。那是一双异常敏锐而深邃的眼睛——它“什么都看得见,不仅今天,明天也都全部看见了”。正是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大地和民族,让我们目睹了康巴土司制在崩溃前的最后幻象,见证了一个时代转入另一个时代的喧嚣和动荡。
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没有名字,父母都叫他傻子。哥哥也常拍着他的肩叫他“傻子”,这个聪明人生气的时候说会对他摇摇食指说:“你一傻瓜懂什么?”就连下人们都叫他“傻子少爷”。也许傻子是没有自尊的,这个“傻瓜少爷”就这样承认谑称了,对人便自称“我是麦其家的傻瓜儿子””......于是他成远近闻名的“傻子”。然而,傻子也出乎意料的做了几件聪明事,哥哥就怀疑他是“装傻”,临终前对傻瓜弟弟说“你知道这个世界我最怕谁么?我最怕的就是你。”父亲为傻子的成功举动欣喜若狂,以为他是““大智若愚”,但又摇摇头说“究竟是个傻子。”麦其家的二少爷究竟是在装傻?还是真傻?聪明的读者都在怀疑,直看到小说结尾才会叹口气“是傻,真的傻。”麦其土司战死后,仇家要向他的傻瓜二少爷下手,这位傻子竟然自己躺在床上,摆好了姿势让杀手杀。尘埃落定,他就这样死了。就是傻子也会怕死吧?谁都不会想到有这样不要命的“傻”。
一个有着好运气的傻子,其实用他的智慧在嘲笑周围的聪明人,而一群愚蠢的聪明人也在嘲笑和原谅着一个傻子的智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过就是在欣赏、嘲笑和原谅之间打转而已。一个家族的没落,一个小王国的失落,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在一个傻子的眼里是那么理所当然,那么坦然接受。
只有爱他的人能伤他,而恨他的人丝毫不能触及他的疼痛。对权力,对财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魄力和幸运融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一个不可小看的傻子——豁达而又聪明。该来的事总会来,死命抵抗也没有用,该走的人总会走,拼命挽留也于事无补。所以他是这场动荡中最幸运的人,受伤最少的人。这是一种宿命论吗?还是无为而治的一例呢?
阿来塑造了一个成功的故事,更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人物,看完小说,我觉得此刻我也不过只是一颗会发笑,会感觉,会思考的尘埃而已。《尘埃落定》,正是用心在歌唱着。
《尘埃落定》读后感
想起近日的布置,要求写读后感,便不由得记起矛盾文学奖获奖书系之一的阿来的《尘埃落定》,很有意思,所以决定写它的读后感。
作者阿来,1959年出生于西藏。深沉高洁的沃土,古老热情的民族,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还有奇异的宗教信仰,这一切都为西藏——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增添了一种特有的幻丽和芬芳。也许因为阿来就是出生并且生长在那个地方,他才能写出那种地道的味道。也许因为他对藏文化的耳濡目染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的长期的依恋,所以才能让我们作为读者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他选择了康巴土司家族的兴衰作为小说的题材,借以描绘藏地的风土人情,阐述自己对其历史的认知与思索。
老麦其土司是康巴众土司中的一个,他有两个儿子,大少爷聪明勇敢,被视为当然的土司继承人;二少爷天生愚钝,很早就被排除在权力继承之外,成天混迹于丫环仆役的队伍之中,耳闻目睹着奴隶们的悲欢离合。
老麦其土司不顾济嘎**的阻止在国民政府黄特派员的指点下在其领地上遍种罂粟,贩卖鸦片。很快暴富,并迅速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武装力量,成为土司中的霸主。眼见麦其家因鸦片致富,其余的土司用尽心计,各施手段盗得了罂粟种子广泛播种,麦其家的傻少爷却鬼使神差地突然建议改种麦子,于是在高原地区漫山遍野罂粟花的海洋里倔强地生长着麦其家的青青麦苗。是年风调雨顺,小麦丰收,而其他土司的土地上鸦片供过于求,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死亡阴影下。大批饥民投奔到麦其麾下,使得麦其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就在各路土司日坐愁城,身临绝境之时,却传来二少爷开仓卖粮,公平交易的喜讯。这足以看出这个所谓的傻瓜少爷超前的目光和超人的智慧。
很快,在二少爷的官寨旁边出现了一片帐篷,酒肆、客栈、商店、铺门,应有尽有。在黄师爷的建议下,二少爷逐步建立了税收体制,开办了钱庄。这样,在古老封闭的阿坝地区第一次出现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商业集镇雏型。这位二少爷虽然被人们认定为傻子,但他为阿坝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这又引起了他那哥哥仇恨的目光,就这样,一场家庭内部关于继承权的血雨惺风又悄然拉开了帷幕。后来,在解放军进剿国民党残部的隆隆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纷争、仇杀消弥了,一个旧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
说来也有趣,常人眼中的傻子背负了痴呆的名声,却担当着智慧的化身。我认为他是真正的英雄。任何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人,终将被碾得粉碎。对于这个所谓的傻子,人们褒贬不一。在我看来,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正是有了这个名不副实的傻子存在,才让小说里种种怪诞和荒谬成为了故事里激动人心的转折,才让这曲繁华落尽的末代哀歌有了绚丽的光彩。也正是这位傻少爷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大地和民族,让我们目睹了康巴土司在崩溃前的最后情景,见证了两个时代交替的喧嚣和动荡。
浮华烟云不过是千万颗尘埃组成的,烟消云散之后也就是尘埃落定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漂浮不定的尘埃,不论你是土司还是贫民,不论你是傻子还是天才,不论你是绝世美女还是平凡女子,不论你在人生或者历史的舞台上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你对于整个浩瀚的人间历史来说仍然是颗尘埃,充其量不过是被气流托得比较高罢了。到最后不过也只是一颗会发笑,会感觉,会思考的尘埃而已。
当一切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时,即使你是颗最有主见的尘埃,也难免要随风漂流,最后找一个没有谁会来祭奠的角落安心的沉睡。也不知千百年后会不会有一阵风再来聚敛这些旧识的尘埃,再上演一部相同或是相似的剧目。哪一颗尘埃会遇见哪一颗尘埃是不可想象的,历史就是由这样一段一段漫不经心而又意外的排列组合构成。有时候它让人发笑,有时候它引人深思,有时候我觉得它荒谬得过于智慧。
一个有着好运气的傻子,其实用他的智慧在嘲笑周围的聪明人,而一群愚蠢的聪明人也在嘲笑和原谅着一个傻子的智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过就是在欣赏、嘲笑和原谅之间打转而已。一个家族的没落,一个小王国的失落,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在一个傻子的眼里是那么理所当然,那么坦然接受。从题目看来已经给人一种哲理的思索,正如文章结尾处的“我看见麦其家的精灵,已变成一股旋风飞到了天上,剩下的尘埃落下来,融入大地,我的时候就要到了,我当了一辈子傻子,现在,我知道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聪明人,不过是在土司制度将要完结的时候到这片奇异的土地上来走了一遭似的,上天叫我看见,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土司制度连同土司的官寨轰然飞上天空,扬起漫天的尘埃,然后徐徐落下。那伴随着的一切野蛮、生活在土司阴霾下的尘俗人物,也像那漫天的尘埃一样徐徐落定,大地重归于安静、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