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火把节资料

时间:2019-05-15 07:1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火把节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火把节资料》。

第一篇:4火把节资料

4、《火把节》教学参考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这部分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一开始读这篇文章就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使人倍感亲切。“我为你砍好了蒿枝,扎好了火把”;“我为你准备了彝族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了准备你彝家小伙儿最喜欢的披毡和花包”;“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愿陪你„„”这些都充分看出彝家人准备欢度火把节的愉悦和欢迎客人与他们一起过节的盛情。实际上也巧妙地交代了彝家人怎样准备过节。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这部分描写了火把节的盛况,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一天中几个主要活动的场面:

先写清晨,“太阳还没爬上山头”,人们就打扫房子,穿上盛装,准备节日饭菜。再写“日上三竿”,举行斗牛、摔跤活动的情景。这是火把节举行的重要活动。从“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从人们企盼感受得胜时那种骄傲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出彝家人是如何在自己盛大的节日里,释放着自己的激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彝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

最后写“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火把奔向田野,燃起篝火歌舞狂欢。夜晚狂欢是火把节的高潮,课文的这部分重点描写了狂欢的场面。人们点燃火把“绕屋三圈”,“奔向田野、山川”,据说这是在驱除害虫;然后是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嬉戏,“火光照红了每个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三部分(第11—14自然段)写彝族火把节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这部分写了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在火把节传说故事中,我们看到彝家人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威,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用火消灭害虫,他们“日夜不停,艰苦奋战”,灭掉天虫保护了庄稼,表现出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全文中“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的四次出现把全文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现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一盛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热爱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蒿、寨、矫、犄、蝗”5个生字;会写“帕、披、毡、宰、寨、矫、跤、熊、嫉、妒、蝗”11个生字;掌握“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建议】

1.课前根据学习需要查找资料。自学生字,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识字:“蒿”读“hāo”,不要读成“gāo”;“矫”读“jiǎo”,不要读成“jiāo”。

写字:“毡”是半包围结构,“毛”的最后一笔要托住部件“占”,还要注意写紧凑;“嫉”字读“jí”,不要读成“jì”,这个字的右半部分是“疾病”的“疾”,不要丢掉“疒”左边的两点。

3.这篇课文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点,即: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写道:“来吧,到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似乎是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客人发出盛情邀请,表达了彝家人过节的欢快心情和热情邀请客人参加自己民族盛大节日的那种自豪,很有感染力。在第二、三两部分的起始,分别也用了“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这个句式。这种句式的反复出现一方面加强了上述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句子稍加变化,分别以“„„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参加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作为重点句点明了第二、三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4.第二部分的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在读这一部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清晨到夜晚,从一天到三天这节日的气氛,从而感受到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5.在阅读第三部分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火把节的传说。在大量的民间故事中,大多数鬼神都是恶势力的象征,而人民以及他们拥戴的英雄都代表了勇敢、正义、善良。英雄战胜恶魔,正义战胜邪恶,则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这个关于火把节的传说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感情。通过阅读感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间故事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6.文章描写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全篇文章的语言同样是激情四溢的,全文的感情可以用“热情奔放、充满民族自豪感”来概括,文章把彝族人民的这种情感也传达给了读者,因此要加强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民族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我们这个具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的热爱。

课文多处语言很有韵律,节奏感强。如: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第二部分的第10自然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去感受那热烈的场面,去感受彝家人的那种激情。尤其是“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四次反复,朗读全文的时候,要在这四句话的引领下读出节奏,从火把节的精心准备,到火把节的盛况展现,再到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强。

7.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教学资料

1.彝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2.火把节是彝、白、傈僳、纳西、拉祜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在火把节上一般举行斗牛、赛马与摔跤等各种竞赛娱乐活动,夜里点燃火把,穿行田间,驱除害虫,并饮酒歌舞。

3.词语解释

盛典:盛大的典礼。

矫健:强壮有力。

激情:强烈激动的感情。

企盼:盼望。

欢愉:欢乐而愉快。

嫉妒: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在恶势力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4.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话说火把节》和《火把节的传说》。

第二篇:彝族火把节的资料

彝族火把节的资料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关于火把节由来的传说很多。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

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看到这情景,体古孜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火把节是云南民族村除泼水节以外的品牌大型节庆活动。每年火把节期间,景区都会推出一些别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在保留“祭火、巡游、斗牛、火把打跳以及激情火把狂欢”等原有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火把节还特别邀请了彝族哑巴表演队、白族唢呐乐队、斗羊队等,进一步丰富和营造“精彩火把节、经典火把节、欢乐火把节”三个时间段。同时还新推出了“火把节选美、纳西族东巴祭火、火把跳赛”等项目。

除了阵容强大的少数民族拦门敬酒迎宾和彝族花腰歌舞、三道红、大三弦等乐器伴奏外,还有刺激好看的牛王争霸,斗羊比赛,激情热闹的彝族祭火仪式,将民间民俗的味道彻底还原,让游客感受多个少数民族的激情四射,体验独具特色的狂欢盛事。

佳节之前,各家都要准备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唱歌跳舞,彻夜不息。

彝族火把节的重要节目之一是选俊男靓女。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评委由民间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评选结果绝对公正。俊美的条件不仅要看外形还要看言行品德。如美女的条件是:头发浓黑、眉毛浓、眼睛大、鼻梁高、脖子长、皮肤细腻红润,身材匀称(不能太瘦)、言谈举止得体、人品好、勤劳等多种条件。俊男的条件又不同:勇猛善战,仪表堂堂,体魄雄健。言行要有风度,头梳英雄结,佩带英雄带和宝剑,身披黑色羊毛斗篷,手牵骏马。如今,这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每年火把节都要进行的比赛。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选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天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因此享有“东方狂欢节”的美誉。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这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最后,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火把节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英雄黑体拉巴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华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第三篇:火把节

火把节(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学习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课前准备:课件 定向·诱导

1、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2、出示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读第一部分,用笔画出彝家人为了欢度火把节做了什么准备。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课文描写了火把节那几个场面,试着加小标题,选出自己喜欢的场景,多读几遍,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表情、神态,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批注在文中空白处。

3)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感受到人们的热情好客、盼望、兴奋。(感情朗读)2)标题:节日准备、斗牛、摔跤、点燃火把 感受:人们那欢乐的心情,尽情释放的激情

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感情朗读)

3)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

课文2至4自然段,哪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从重复出现的“我为你”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中还有那句话重复出现,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为什么说“火光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 反馈·总结

1、谈谈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设计: 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装、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第四篇: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4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衣服是不是很特别? 生:是

师:这是彝族的服饰(板书“彝族”),在老师的家乡美丽的大凉山,那里住着许多的彝族人民,他们都会穿着这样的民族服装。瞧,老师还带来了好多彝族的服饰。

师由此简单介绍彝族服饰。(出示课件)

师:彝族不仅衣服漂亮,他们还有更多好玩的,好看的,特别是彝族火把节,(板书“火把节”)有很多好玩好看的,大家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请每个孩子闭上眼睛,我们来到了彝族之乡,美丽的大凉山,那里正在举行一场火把节盛会,请你仔细看看盛会里,人们都有哪些活动?(出示课件)快看,活动开始了。

师:大家看到在节日里的人们他们过得怎么样? 生:开心,高兴……

师:那么都举行了那些活动呢? 生:打火把、斗羊、斗牛、跳舞…… 师:(出示课件)就像同学们刚才说的的除了赛马、斗羊、斗牛传统活动外,还有磨尔秋、爬油杆、选美等活动。其中同学们还提到了跳舞,那是彝族传统的民族舞蹈——达体舞。(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跳的呢?

生:围着火堆、手拉手……

师:说得真好,达体舞简单易学,在老师家乡,不仅是彝族,几乎人人都会,特别是火把节,人们最喜欢围着火堆跳达体舞了。我们现在也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跳的。(出示课件,欣赏达体舞的跳法)光看太不过瘾了,干脆我们现在就来学一学,孩子们请起来,然后跟你的同桌手拉手,随着音乐,我们便学边跳,看哪一组先学会。(出示课件)

师生共跳达体舞。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是不觉得很容易学? 生:是。

师:达体舞学会了,我们就要去参加火把节了,而且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火把节中最好玩的,就是火把节狂欢夜。

师介绍狂欢夜:在这一天,当夜幕降临, 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每人手举火把,排成一条条长龙,从四面八方涌向火把广场。(出示火把广场)然后人们把手中的火把熔进篝火中,烧红天空。最后随着美妙的音乐,围着绚丽的火焰,手拉手尽情的跳起达体舞,跳啊、唱啊,直到天亮,整个城市也仿佛成了火的海洋,场面十分盛大。

三、技法探究

师:瞧,我们热情的彝族朋友已经等不及了,亲自来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狂欢夜!出示教师制作的撕纸范作。贴在火把广场上。而且这里还有好多彝族朋友,我请一些同学来帮老师把他们请进我们的火把广场。

生贴人。

师:大家看,彝族朋友们他们在……? 生:跳达体舞。师:没错,看来同学们刚才学的还真不错,现在除了跳舞的人,你还想在广场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想”)

生……

师: 那咱们就来做一个打火把的人,想好了,我们就可以动手了,可这样的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生:撕出来的。(板书“撕”)

师:孩子们真会观察。除了是撕出来的以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

师:对,他们都没有五官,只有外形轮廓,这叫剪影。(出示课件,介绍剪影)方法我们也学到了,咱们现在就来动手。(师示范撕人)逐步引导出“摆”,“贴”,“画”三个步骤。最后总结想、撕、摆、贴(画)四个步骤。

作业要求: 1:撕人。

2:人物动态要生动、夸张。

3: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跟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并且来参加我们狂欢夜活动的同学都能得到彝族小伙的英雄结、彝族姑娘的瓦盖,先来先得哦!

师:广场上的彝族朋友已经在等大家了。而且我们的火堆已燃起来了,就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加入到我们的狂欢夜吧。

生:实践。五:展示、评价

对做好的人,贴在广场上的孩子用送瓦盖和英雄结的方式鼓励孩子,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总结:大家看,在广场上的红、黄、黑三种颜色,正是彝族的三色文化。彝族以黑为高贵,以红为勇敢,以黄为美丽。今天我们只走进了彝族的火把节,学习了用撕贴剪影的方式来表现,而我们学校其他同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方法来展现彝族人民更多的民俗民风。请看(出示课件),展示我校曾经表现彝族民风的艺术作品。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希望在今后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它。现在还是让我们再跳起达体舞一起感受火把节的快乐吧。

音乐再次响起,师引导学生再次跳起达体舞,感受火把节的快乐氛围。(下课)

第五篇:火把节

声誉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华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有关传说、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耍火活动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祭颂火神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舞火唱种

舞火唱种黄坪乡是鹤庆县的一个热区,物产富庶。据传,这里的居民是当年孔明和孟获在此屯军留下的后代。这块沃土是当年孔明与孟获结盟时共同开垦出来的。并在6月24日晚点火夜战,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种,荒甸从此变成了良田。为了纪念这一日子,每到这一天,后人就要点火把夜战播种小春作物。是时,老人和孩子们手舞火把,环田地歌舞助兴,青年人在田间播种。劳动生产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另有一番风味

狂欢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选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天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因此享有“东方狂欢节”的美誉。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这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最后,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活动

火把节期间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英雄黑体拉巴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下载4火把节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4火把节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火把节

    火把节 农历6月24日是彝族火把节。这一天,斗牛场人山人海,观看斗牛表演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首先进行歌舞表演。有彝族表演的大三弦,一人弹着动听的三弦,其她人跟随乐曲边歌边......

    火把节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

    火把节

    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

    火把节(★)

    《火把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火把节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几天。届时人们盛装庆祝,举行摔跤、斗牛、射箭、赛马等游乐活动。入夜点燃火把,挨家挨户走访,并奔驰山乡田野,驱除“鬼邪......

    语文火把节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 文:4 火把节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火把节》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 的民族风情和彝族......

    《火把节》教案设计

    语文S版:《火把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

    火把节教案

    火把节教案模板合集5篇火把节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1、学跳集体舞“快乐的火把节”,感受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2、根据情节的提示,记忆动作顺序。3、大胆运用夸张的动作、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