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吧20年发展历程
网吧20年发展历程回顾:初期经营者数钱数到手软
2014年02月24日03:17 人民网 我有话说(46人参与)
有没有那么一段时间,有一个黑黑的房间人头攒动,排队的人络绎不绝。
回首,那年,那夜,那人,你已有多久没去过网吧
最初,中国只有62万网民,如今,中国网民数量破六亿。然而,在手机的攻城略地下,网络向上,网吧却在向下。
网吧的黄金时代【1996~2002】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凌 见习记者 李杨/文
【编者按】
前不久召开的2014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省文化厅宣布,今年,我省将降低网吧市场准入标准,放开单体网吧的审批。“冰封”10年的审批突然要解冻,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
当年,开网吧办证免费、日进斗金;当年,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在黑市上被炒到四五十万元;当年,去网吧总是“人等机”;当年,花近半工资也要去体会“高大上”的生活„„辉煌的都是当年。
如今,孩童都会拿着智能手机打游戏、刷微博、聊微信,我们不得不承认,网吧已经走过了它的黄金年代、白银岁月、青铜光阴,它的未来,会如何?
1971年出生的杨前,家住郑州市中原区,以前是上班族,现在自己创业。“十几年前,我是网吧里的常客。”他介绍,可以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网吧,每个月都会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百元。
开网吧的人
每晚全家人都一箱子一箱子地数钱
2000年左右,网吧开始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在那里,聊天有QQ、ICQ,游戏有CS、魔兽,无聊了还有最新最快的电影,着实让人乐不思蜀。那时候,拥有一家网吧,就等于有了一棵摇钱树。因为看到了网吧的红火,刘峰开了一家网吧,红火得不得了,后又开了5家网吧,一年收入几百万。
【缘起】网吧真火 小煤矿主都改行了
在郑州市天明路中段的一座家属楼下,有一个经营了多年的网吧,虽然是双休日,但里边的人只有七八个,收银员坐在椅子上,打着瞌睡。
“十几年前,开网吧绝对是一本万利的赚钱买卖。”经营了多年网吧生意的刘峰说,郑州最早的网吧大概出现在1996年,那时上网的价格基本是每小时10元左右,但那时上网的人比较少,网吧更少,全郑州也不过十来家。
“‘要想发、开网吧’是当时叫得比较响的一句口号。”1998年,河南开始对小煤矿实施专项治理整顿,在登封开了一家小煤矿的刘峰,就把煤矿转让给了郑煤集团,拿到了几百万现金。“闲下来没事干,看到自己正上初中的儿子天天痴迷去网吧,就去网吧一看,乖乖,一台机子后面有几个人,机子几乎24小时不闲,我就动了心,准备开一家网吧。”
【经营】 办证免费 每天毛收入几千块
当时因为网吧刚起步,各方面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最早办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还是免费的。“办证很容易,到那儿把材料一交,过了十来天证就拿回来了。”刘峰介绍,开的第一家网吧规模不大,有50台机器,花了50多万。“生意好极了,平均每天的毛收入都有两三千块钱,不到半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我算是郑州开网吧比较早的一批人,那时候郑州的网吧只有几十家,生意也真是好做。”刘峰说,他的网吧开业后,因为靠近两所中专和两个中学,加上还有两个都市村庄,流动人口多,网吧几乎天天爆满。
【火爆】 又开5家 总收入“你放开猜吧”
2000年到2001年,刘峰一口气在郑州市东风路、大铺村、白庙村又开了5家网吧,把自己的弟弟、妹妹和亲戚派去管理,“投资了200多万元。”他回忆说,每天晚上,弟弟妹妹和亲戚把一天收到的现金都用箱子提回来,全家人坐在一起数钱,“因为好多钱都是一元、五元的,数起来不容易,真是数钱数到手软。”
“2002年,网络游戏也兴起了,除了上网和包夜收费,还卖些游戏点卡和Q币,一个网吧一天收入过万,那都不是个稀罕事。”问起这些年刘峰开网吧的总收入,他没有回答,只是说“你放开猜吧”!
【转折】 一场大火让网吧管理严格起来
转折发生在2002年6月16日凌晨,北京“蓝极光”网吧遭人为纵火,造成24人死亡。后来经过调查,这家网吧没有任何经营许可执照,网吧老板违规经营,开放“包夜”把上网者锁在网吧内是造成多人死亡的直接原因。
刘峰说:“就是‘蓝极光’这个事之后,对网吧的监管越来越严了,消防、工商、文化、公安这些部门经常会过来检查,包夜也不让开放了,支出增加了,收入减少了,但相对于其他生意,还是个相当不错的行业。”
泡网吧的70后
网吧十块钱一小时
发邮件老掉线
上郑大才接触电脑
“1995年,我考入郑州大学,那时候还没听说过网吧。当时我们学校的实验室一般会配一台电脑,用的还是DOS系统,全靠键盘操作,没有鼠标。”杨前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不禁感慨起来。“记不清是大三还是大四的时候,郑大东门开了家网吧,那时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100多块钱,去网吧10块钱一个小时,太贵了!”
他推了推眼镜,思绪回到了15年前。“再后来,郑大图书馆、计算机系还有我们化学系也都开了自己的电脑室,让学生们使用。当时拿着学生证去办个卡,交几十块钱,一个小时也就是三四块钱,去上一次网在卡上打一个勾。因为便宜,经常要排队。”
发个邮件需要几十分钟
“网吧真正兴起是在我刚上班的头两三年,记得工人路上有家网吧,当时是128K的网络专线,这个速度在当时已经是不得了了!去网吧就是聊聊天,给朋友发发电子邮件,当时我们都叫‘伊妹儿’。比较常上的一个网站是商都信息港,里面有陌生人聊天室。”杨前介绍。
“网速很慢,有时为了发个邮件需要等几十分钟,还经常掉线。”杨前回忆,大家已经习惯了,掉线了就抽根烟,慢慢等。打游戏更是卡得要命,正在关键处老是掉链子。
上网太贵 轻松花掉两成工资
“当时家里没电脑,手机也不普及,常去的那家网吧有四五十台电脑,都是爆满。”杨前说,“价格很贵,我都不敢多上。每次都是上一小时,到点儿就走,要不然,超过1分钟就按一个小时收费。”
杨前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上网的价格,2000年左右,网吧上网费降了不少:一般的都是星期一到星期五9:00~13:00每小时4元,两小时6元,13:00以后每小时5元。如果买“上机票”,90元可以上机30个小时。每个月都要花个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因为自己那时的工资也就三四百元,2002年才涨到1100元。”
网吧的白银时代【2003~2009】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李凌 见习记者 李杨/文
10年前,走进网吧是一件很潮的事儿。如果天天有机会去网吧,还会被身边的朋友高看一眼。作为一名资深网民,刘爱华至今都要感谢网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网吧成就了他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网吧还给了他美好的姻缘。
开网吧的人
月利三四万 牌照停批时果断转手了
“那时候的生意,就一个字:火!”38岁的赵志林谈起当年开网吧的经历,至今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那时候上网的人多,挣钱快,随之而来的是黑网吧也多,而当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炒到三四十万元的时候,他果断退出了网吧领域。至今,他依然为当年的抉择而庆幸。
【机遇】
辞职因为“要想发家,得开网吧”
“2000年时,郑州街头的网吧不是太多,由于工作需要,我要经常到网吧给单位传些资料。有时候,为了找网吧,跑好几道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上网的人也非常多。”赵志林说,网吧内人满为患的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觉得,要想发家,得开网吧。于是,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他,决定辞职向网吧进军。
为此,他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做通了家人的工作,2003年,27岁的赵志林和朋友一起,在父母的帮助下,在郑州市大学路上开了一家网吧。
“当时只有50台机器,加上房租和其他各项费用,总投资才40多万元。”赵志林说,那时候开网吧,也没有统一的门槛,很容易就办理了各种证件。而网吧一开张,就吸引了很多人来上网。
【火爆】天天满座 每月净利润好几万元
“那时候,网吧的生意都很好,更何况,我们的网吧临近学校,生意更好。”在赵志林看来,当时,网吧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用今天的话来说,可谓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很多年轻人都去上网,尤其是谈恋爱的年轻人。
50台机器,上座率总是百分之百。这个顾客走了,其他顾客就顶上来了。
顾客多,网吧的收入自然十分可观。“加上卖饮料的钱,每天都有几千元的收入,除了房租、工人工资、电费等其他费用,每个月净利润三四万元”。
“那时候,小日子过得相当刺激。”此后,赵志林又扩大了规模,将机器扩展到150台。
【退出】网吧牌照停批 “黑网吧”涌现
“2003年至2006年,是郑州网吧大发展时期。我的感觉,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基本上都能看到网吧的影子”。尽管如此,赵志林的生意也不受什么影响,因为他也在不停地提升网吧档次,改善网吧环境。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6年,从这一年的6月30日起,河南省内网吧牌照停止审批。2007年年初,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颁布了各地不得审批新网吧的通知,网吧牌照审批再次冰封。
“这一时期,网吧的生意依旧很好,想开网吧的人不在少数。然而,我国停止了新网吧的审批。于是,大量的黑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隐藏在城中村、居民楼内。”赵志林说,随之而来的还有政府有关部门对有证网吧的严格监管,各种规章制度陆续出台,“金箍”越来越紧。
在这种情况下,机灵的赵志林觉得,市场进入了饱和期,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于是,他果断将网吧转让,当时,身边不少朋友都觉得可惜。
泡网吧的80后
去网吧 天天都得“人等机”
在网吧写稿成常事儿
2002年,21岁的刘爱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就成为一家行业报的记者。
“当时,我们采访完回到单位,需要手写稿子。在稿纸上写好后,交给编辑修改,编辑修改后再交给打字员输入电脑。”刘爱华说,那时候还是原始的工作方式。到了2003年,他们单位配置了电脑,要求用电脑写作。由于电脑少,工作人员多,大家总是抢着用电脑。
经常在外采访的刘爱华,很少去单位,总是就近找网吧写稿子。“一小时1.5元,还有2元的,三个小时下来五六元钱,挺划算。”刘爱华说,如果没有网吧,在那个时代连工作都没法完成。
想上网经常“人等机”
单位的电脑不够用,而当刘爱华走进网吧时,也常常崩溃。“是个网吧,人都可多,要想上网,就得‘人等机’”。
“有一次,我连续跑了三家网吧,都没有一个空闲的机器。后来,我干脆不动了,就在网吧里等,好在20多分钟后,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一对小情侣离开后,才轮到我。”刘爱华说,那时候“人等机”是常事儿。
刘爱华还讲了一件趣事。有一次,一位摄影记者需要传几张照片,跑了两家网吧都没有空位,后来,这位摄影记者只好跟一位正在上网的年轻人说:让我用一下网络吧,就传几张照片,就五分钟,我给你两块钱。
网吧成就美好“姻缘”
10年前,网吧是地地道道的热门场所。
“现在去网吧的人,大都是打游戏的;那时候上网的人,都是网上聊天的。”说到这里,刘爱华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那时候,下班没事就去网吧,在网上和很多网友聊天,俺媳妇儿就是那时候在网上认识的。
和刘爱华一样,在那个时代,上网成了很多人最大的业余爱好。由于上网需求大,而正规网吧满足不了需求,于是,一大批黑网吧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说实话,我也去过黑网吧。”刘爱华说,当时黑网吧里有很多中小学生,经常看到家长找到黑网吧,将自己的孩子强行拉走,而家长和网吧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网吧的青铜时代【2010~2013】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当年,70后、80后是网吧的主力军,为了上网,他们不惜排队等候。而对于90后的赵涛来说,网吧对他没啥吸引力。他说,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变得越来越方便,自己一年能去一次网吧就不错了。他甚至认为,网吧数量的缩减将呈不可逆转之势。
开网吧的人
卖盒饭比开网吧还赚钱
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2010年,网吧市场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当年,为了开这个网吧,我通过各种关系,找了很多熟人,花了将近40万元,才从别人手中‘购买’了一个网络经营许可证,本想着大干一场,没想到生意一年不如一年。”说起这几年的经历,网吧老板李胜利透露,他这几年不但白干了,还赔了不少钱。
【投资】为了拿到网吧牌照 花了38万元转让费
2007年,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颁布了各地不得审批新网吧的通知,网吧牌照审批进入“冰封”时期。“当时网吧生意好得很,我和两个朋友一直都想开网吧,但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到了2009年,民间盛传针对网吧的政策将有大调整。为此,李胜利一直等待着国家政策的出台,结果,当年9月,他等来了文化部的《网吧连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而该通知和他的关系并不大。
“该通知只是对网吧连锁企业的认定,对我来说,只有两条路:要么加盟连锁网吧,要么自己开网吧。而自己开网吧的前提则是要搞到网络经营许可证”。
于是,通过各种关系,李胜利花大价钱从别人手里买来了网络经营许可证。“为了这张纸,我花了38万元。当时在广州一些城市,这张纸更贵,能卖到100万元左右。”李胜利说。
【焦心】网吧生意下滑 一年不如一年
李胜利的网吧开在郑州市花园路上,2010年开业初期,生意还不错。
“总共有100台电脑,上座率基本上都在90%以上,每个月的纯利润也有几万元。不过,由于是三个人合伙投资,平均每个人每个月的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李胜利说。
然而,这样的好景并不长。
“进入2011年,我发现生意开始下滑,上座率在逐渐降低。”李胜利说,为此,他和他的合伙人开始更新网络设备,还对网吧进行了改扩建,换了清一色的皮质靠背座椅和液晶显示屏,传输也从刚开店时的宽带换成了光纤„„然而,他们的付出和改变,并没有吸引太多的人气,平常工作日的上座率只有50%左右。
“4个小时的网费,才10元钱;而卖一份10元的盒饭就能挣7元。”李胜利说,上网的人都要吃饭,后来,他们就在网吧内推出了盒饭套餐,结果,卖盒饭挣的钱比网吧的收入还高。
【尴尬】 低价转让网吧牌照 等了俩月乏人问津
网吧生意越来越惨淡,而房租年年涨,人员成本、宽带费用也是年年涨,这让李胜利苦不堪言。
“从开网吧这几年来,不但没有盈利,还一直在赔钱。”李胜利说,如果继续干下去,说不定还得继续赔钱。而谈及网吧生意惨淡的原因,李胜利直接归咎于“宽带入户”的普及和3G智能手机的热卖。
去年,恰好赶上拆迁,李胜利的网吧也在拆迁范围。于是,他和合伙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彻底退出网吧经营领域。
将相关资产变卖后,他们手中还有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当年花了38万元才买来的,现在的转让价格是15万元,如果真心要,最低14万元”。
“转让信息在网上挂出去俩月了,只接到了几个咨询电话,至今还没有卖出去呢!”李胜利感慨,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只不过三年,这张纸的命运就发生了巨变,真是赶上网吧的“青铜时代”了。
泡网吧的90后
一年能去一次网吧就不错了
初中时和同学偷偷跑到网吧
“说实在的,我对网吧有着很深的感情。”说起网吧,今年23岁的赵涛觉得,上初中时偷偷跑到网吧上网,是很难忘的人生经历。
赵涛的老家在洛阳,10多年前,洛阳的网吧发展迅猛,而当时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那时候,我们还在上初中,一到晚上,我们几个同学就偷偷跑到网吧玩儿。不用出示证件,只要付钱就行”。
当时网吧还是新兴事物,监管政策还不完善,丰富多彩的网络深深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不少学生沉溺于网络,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
“有一个周末,我爸将我从网吧里拽出来,狠狠揍了我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去网吧了。”赵涛笑着说。
网吧渐渐丧失了吸引力
2009年,赵涛进入大学。学校里有着宽敞明亮的网络教室,他能够经常在这里上网。
“这时候,智能手机出现了,上网变得更方便了。”赵涛说,同学们一回到宿舍,就会拿出手机上网,和朋友们聊聊天,看看新闻。
“很少去网吧了,网吧里太嘈杂,吸烟的人又多,空气糟糕。”赵涛说,于是大家都不咋去网吧了。
今天,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赵涛认为,网吧对他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家里有电脑,出门有笔记本,手中有智能手机,根本不用去网吧了!”
网吧环境像咖啡厅就好了
“我觉得,网吧数量的减少,肯定是不可逆转的大势。但网吧还有其市场需求,也不可能消失。”赵涛说,他从来不打游戏,因此,网吧对他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于喜欢打游戏的年轻人来说,网吧还是首选场所。
赵涛说,他的一个朋友是个游戏迷,总是七八个人一起去网吧玩大型网游,“我的朋友说,只有在网吧里打网游,才会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吧肯定不会消失。尽管整个行业前景不容乐观,但网吧需要在自身设施、服务上不断下功夫。”赵涛说,如果网吧就像咖啡厅一样干净、整洁、舒适,他还是很愿意带着朋友去休闲的。
网吧的黑铁时代?【2014~?】
2004年,我省新建网吧的审批全面停止,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在黑市上被炒到四五十万元。10年过去,不少网吧从业者决定“金盆洗手”,就在这时,“冰封”了10年的单体网吧审批解禁。
为何要放开单体网吧审批权限?在网吧行业走下坡路的时候推出这一政策,会起到什么作用?我省网吧行业现状如何?未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现状】
网吧老板备受“煎熬”
2月21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郑州市黄河路上一家网吧。工作人员说,该网吧已经经营了10余年。“2009年之前都很火爆,从来都是人等机,现在成了机等人。”
记者发现,该网吧有120多台机器,当天上午的上座率只有50%。前来上网的网友大多在玩《英雄联盟》、《地下城》等游戏。
而在文化路上的一家网吧,王姓老板大倒苦水,说网吧本来分布在两层楼,这几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索性将二楼变成餐馆,用来补贴网吧。“基本上不赔钱,但和前几年相比,生意确实不好做了。”
在记者采访的多家网吧中,多数老板都表示,网吧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备受煎熬。他们的状况在58同城网上得到了体现,记者发现,有几十家郑州网吧挂出了“网吧转让”的信息。东方今报记者试着联系了多位老板,他们几乎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要投资其他行业,顾不上网吧了。而熟悉内情的人说,关键原因是网吧利润急剧下滑,老板们纷纷改行。
【趋势】
网吧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河南省文化厅市场处处长张松涛说,我国的网吧数量从2011年到2012年开始出现下滑,结束了自2004年以来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12年约有1万家网吧停业。截至2012年底,全国网吧总数降至13.6万家,我省网吧总数基本上还算稳定,保持在8000家左右,但城乡比例有所调整。
“前些年,网吧主要分布在城市里,乡镇甚至农村根本看不到网吧的影子,这几年,城市市区的网吧减少,出现了向城乡接合部乃至农村转移的趋势。”
在网吧逐渐走向没落的同时,中国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口比例从2012年的20%增长至去年的近50%,涨幅超过一倍。
同时,安装宽带网络的中国家庭用户数量也在2012年大幅提升,达到了1.91亿户,是5年前的3倍。
【转机】
单体网吧审批“解禁”
就在不少网吧从业者准备改行的时候,一个利好消息传来。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4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透露,今年,我省将优化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网吧市场准入标准,放开单体网吧的审批。据悉,这是我省文化部门首次透露这一信号,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我省之所以放开网吧的审批,这和文化部等四部委的一个通知有关。”张松涛说,去年11月初,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可根据地区和城乡差异,在确保场所每台计算机占地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的前提下,分别设立网吧台数标准,依法开展单体网吧审批。这意味着“不新批一个单体网吧”的政策被废止。
【作用】
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一边是网吧的经营困境,一边是政府审批解禁的救场。政府为何在此时放开单体网吧审批,新政能解救网吧吗?
张松涛分析,从大的方面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因此,文化部门要“减少审批,放开文化市场”。从具体现实来说,此次对网吧政策进行适时的调整,目的是希望使网吧市场准入与管理工作能够与市场的变化相适应。
有不少连锁网吧的负责人担心,网吧生意本来就不好,如果放开单体网吧审批,会对他们的经营造成影响。对此,张松涛说,网吧政策调整,对连锁企业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放宽准入有利于制度上消除地方保护,给连锁网吧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给那些“连而不锁”以及靠收取加盟费生存的连锁企业带来冲击,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未来】
要想存活必须转型升级
据悉,此番政策调整后,各地网吧的总量和布局规划不再报文化部备案。针对解禁后网吧会不会因此泛滥,四部委要求各地要及时调整网吧总量和布局规划。
“城市的网吧市场已经日趋饱和,甚至部分地方出现萎缩,而那些外来务工人员比较聚集的城乡接合部、小城镇、农村地区等,市场需求依然很旺盛,这些因素在整个网吧总量布局规划中都将全面考虑到。因此,农村地区和外来人口多的地区网吧数量会多一些,而城市里的现有网吧,要想继续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张松涛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网吧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除了提供网络服务外,还有桌游、咖啡、餐饮等。
“我希望网吧更具‘个性’,而不仅仅是一个上网的地方。”网友赵涛建议,网吧需要用餐饮、购物等综合服务来吸引顾客,而不同装修风格、不同文化内涵的主题网吧也会吸引上网族的光临。
相关链接
河南网吧大事记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网吧在我省出现。
2002年以前,网吧行业几乎没有市场门槛。
2004年,新建网吧的审批全面停止。
2006年6月30日,河南停止网吧牌照全面审批。
2007年年初,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颁布了各地不得审批新网吧的通知,网吧牌照审批再次“冰封”。
2008年,解禁传闻再次出现。
2009年9月,文化部印发《网吧连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0年4月,河南三家连锁企业获得网吧经营许可证审批。
2013年11月,文化部、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单体网吧审批解禁。
今评弹
放开网吧审批
是政府管理思维在转变
□东方今报评论员 路治欧
网吧是服务型行业,但在兴盛时代,因为带着“原罪”,被停止一切审批;在败落时期却被有限解禁审批。这种历史变迁富有戏剧性,这对一些从业者或想从事该行业的人来说,是迟到的春天。
十几年来,网吧之所以会被打压、批判、指责、抵制,不外乎网吧内发生了斗殴、烧死了人,涉嫌传播违规信息内容、促发青少年沉溺。网吧的这些洗脱不掉的“原罪”,是在家长“救救孩子”的呼声下形成的,也是在社会舆论一边倒的常年批判下形成的。
没有网吧,就没有“原罪”了吗?没有网吧,青少年就不会沉迷于网络吗?不。
冻结网吧审批这些年,未成年人上网问题仍未彻底解决,青少年在家上网也能产生网瘾。执法不严、多头管理使黑网吧更难发现和查处。因此,不管是网吧当年的“藏污纳垢”,还是黑网吧生生不息,根本原因还在于法律约束和政府监管没有及时跟上。
有市场需求就有某个行业的生存空间。对于合法的行业来说,一味强制会使一些经营者从明转暗,更难监管;会造就垄断市场,使既得利益者不思进取,阻碍市场发展。
网吧管理是政府管理体制的一个缩影,显示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只有从堵向疏转变、从微观干预向宏观调控转变,才能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源:东方今报
第二篇:发展历程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
1986年,审计署制定并颁布《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推动了离任审计的发展。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其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条例》,经济责任审计开始得到全面发展,审计范围从企业扩展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审计对象从县级以下领导干部逐步扩大到地厅级,并积极稳妥地开展了省级领导干部审计试点。2004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率新的《审计法》。
2006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条例》。
2007年财政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中央组织部以及中央纪委于2007年联合发布《关于2007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8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2008年审计署起草了《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以及于2008年编制的《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并以第48号主席予以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审计法》首次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为全国各级单位、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蔡】
蔡春,受托经济责任--现代会计、审计之魂,《会计之友》,2000年 第10期,
第三篇:发展历程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制度上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 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促进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尤其是原料性大宗农产品, 由于其生产和现货市场特性,使得农产品期货在中国与在其他期货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国家一样, 成为最早产生的期货品种, 并且到目前为止, 农产品期货仍是中国期货市场上最重要的品种。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 初创阶段(1990~1993 年)1990 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及1991年3月在该批发市场签订了第一份小麦远期交易合同等都在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育奠定基础, 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育的可能性;1992 年下半年起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要求的期货经纪公司开始成立;1993 年4 月中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期货市场方面的法规———《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截止到1993 年底, 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期货交易所达40 余家, 上市交易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也不断增加, 在国家工商局登记的期货经纪公司达144 家[1]。总的来看, 这一阶段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 不断产生的各种问题使得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趋势明显。
1.2 清理整顿阶段(1994~1996年)这段时间里,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快速增长,1995 年中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63612 万手, 总成交额达10 万亿元, 其中农产品期货成交额占到一半左右。但是, 由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和不规范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1993年11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 并开始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工作。即使这样, 由于在这段时间里农产品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品种上, 尤其是绿豆、咖啡、红小豆等不具备较好的期货市场发育所需要的现货市场条件的品种交易活跃, 使得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垄断和恶性炒作事件不断发生, 甚至威胁到中国期货市场的继续生存与发展[2]。
1.3 调整阶段(1997~2000年)经过前一阶段的整顿,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始进入相对平稳的试点发展时期。1997 和1998 年政府加大了对期货市场的调整, 进一步压缩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以及期货交易品种;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并相继实施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等, 从而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法制监管, 使之逐渐向规范化发展。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 中国期货市场的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基本构建, 从而使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在整个调整时期, 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持续下降, 农产品期货交易也在不断萎缩, 2000 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不到1995 年的1/ 5, 农产品期货仍占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的绝大多数, 尤其从2000 年起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已经开始趋于向原料性大宗农产品集中(图1和表2)。
1.4 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2001 年3 月,“十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为中国期货市场多年的规范整顿划上了句号;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不仅为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 也预示着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新阶段的到来。从2001 年开始,期货市场逐步趋于活跃, 出现恢复性增长, 并于2003 年超过之前的最高水平, 全年成交金额达到10.84 万亿元, 其中农产品期货占77.1%;2004 年农产品期货成交额稍有下降, 但近几年一直稳步上升,尤其是期货市场发育或功能发挥所需具备的现货市场条件比较好的原料性大宗农产品期货的交易越来越活跃(图1 和表3)。2007 年3 月起, 国务院和证监会陆续颁布了有关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所以及期货公司等的相关条例和办法, 为中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中国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初衷——回避现货交易风险
农产品作为日常生活食品的来源和工业原料,其流通状况涉及到农民利益、国民生活和工业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不重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实行了以市场调节为主,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和流通。但同时也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和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使得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失时机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期货市场机制,通过期货市场特有的价格发现和回避风险功能,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从而起到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稳定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作用。
一、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成为农民种地卖粮的好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价格波动也非常剧烈,生产者承担着巨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扶持和农业保险的逐步实施,对农民来说,他们面对的最大风险不再是自然风险,而是价格风险。
其次,成为企业改善经营和保值避险有效工具。对于很多现货企业来说,期货市场的主要作用是套期保值。还有的现货企业,将期货市场作为调整经营策略和方向的指示器,在长期参与期货市场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经营的有效策略。
同时,期货市场价格信息反映市场预期,可以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信号,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并且期货市场价格信息传导效率高,对现货市场影响大,国家宏观调控信息通过期货价格信息传递,能够减少信息传导的时滞,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增强调控效果。
中国从1988 年起开始研究期货市场。与美国等其它国家不同的是, 国外的期货市场是自然生成的, 是根据生产经营者的需要“自下而上”自发产生的, 中国的期货市场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自觉建立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价格体制、外贸体制及对商品交易的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 “三角债”、违约现象屡禁不止。期货市场可以有效回避或减少这些风险, 这成为中国当时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原因。
1990 年6 月, 中国第一家以期货交易为目标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建立。1993 年5 月该市场正式推出了小麦、大豆、绿豆等5 个期货交易品种。上海粮油交易所于1993 年6 月开始小麦、大豆、菜籽油等农产品的期货交易。除此之外, 海南中商交易所推出了天然橡胶、原糖期货交易。苏州商品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天津联合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等交易所也陆续推出了其它农产品品种的标准化合约。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品种、数量在全国逐步扩大
3.1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 3.1.1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
我国期货市场的产生起因于80年代的改革开放。经济转轨要求国家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经济。80年代的改革是沿着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这两条主线展开的。价格改革最早从农产品开始,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国家实心价格双轨制,除计划订购外,可以议价购销,市场调节范围不断扩大。随之,出现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业生产大升大降,买卖问题此消彼长,政府用于农产品补贴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等一系列问题。这其中,现货价格失真并且市场本身缺乏保值机制,一旦价格波动,政府必须出面,甚至承担全部价格风险。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变动造成的危险呢? 80年代后期,一批学者提出了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设想。1988年初,国务院作出重要指示,决定研究期货交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等部门开始组织力量进行期货市场研究,并成立了期货研究小组,系统地研究了国外期货市场的现状和历史,组织人员到国外期货市场进行考察研究,积累了大量有关期货市场的知识。
3.1.2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准备后,我国的期货市场开始进入了具体运作阶段。1990年12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到1993年,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部门和地方利益驱动,在缺乏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纷纷创办各种各样的期货交易所。到1993年下半年,全国各类期货交易多达50余家,期货经纪机构近千家,中国期货市场建设一哄而起,盲目发展。期货市场一度陷入了一种无序状态,如交易所过多、分布不平衡、品种重复设置、设计不合理、地下非法交易泛滥、盲目开展境外交易、大户联手操作、欺诈投资者等,多次造成期货市场风险,直接影响其市场功能的发挥。
在经过了长达7年的清理整顿之后,期货业的规范程度大大提高了,期货业的规范形象已初步树立起来。无论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我国期货市场都已经具备了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基本条件。
①清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期市规范程度大大提高。从期货市场自身条件来看,经过清理整顿,期市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法规体系。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监会出台的四个管理办法已正式施行,为期货市场的长期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二是监管体系和市场结构逐步完整。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体制发生重大改变,初步建立了中国证监会垂直管理体系,监管思路符合市场规律,监管能力显著提高。期货交易所从14家撤并到3家,经纪公司从原来的300家压缩到17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充实了资本金,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经培训和考核获得了从业资格,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的自觉性显著提高。三是经过几次升级和改造,期货市场的交易和信息系统更加成熟,其容量、速度、安全等主要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四是投资者操作R趋理性。经过十年磨练,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功能特征、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操作手段日趋成熟和理性,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总之,经过几年实践,期货市场己建成一套严密的交易、结算与风险控制制度,特别是经过一系列风险事件的洗礼,期货市场风险监控技术与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己能有效遏制期货市场较大风险事件的发生。现有的市场基础和条件,非常有利于推出期货投资基金。
②实践造就了一批专业的期货管理与投资者队伍。目前,我国专业期货经纪公司有170余家,期货经纪公司的最低注册资金由原来的一千万元提高到三千万元,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一些大型期货经纪公司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期货经纪公司不得从事自营业务的规定,使经纪公司的风险大大降低,自有资金显得比较充足,这就为发起成立期货投资基金创造了条件。同时,期货经纪公司不从事自营业务,也可以避免关联交易的发生,打消投资者的顾虑,这从制度上保障了期货投资基金的公正性。此外,通过培训和长期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造就了一支既懂期货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者队伍,为期货投资基金的试点成功奠定了人才基础。
③期货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在经过长期的低迷之后,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恢复性增长势头良好。2003年中国期货市场在国内外大环境趋好的背景下,大连、上海和郑州国内三大期货市场全面活跃,交易规模已创历史最好水平。据统计,2003年,全年交易额累计达10.84万亿元,一举刷新了1995年创下的10.12万亿元的历史新纪录。这说明,我国期货市场经过几年规范整顿,正逐渐迎来新一轮发展空间,已经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权威部门预测,我国期货市场未来发展的环境继续看好,理由如下:第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包括生产资料、农产品等一系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增加了生产、经营者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的需求;第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量,成为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的主要变数,在铜、铝、大豆等主要期货品种上,中国期货价格对国际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不断增大,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三,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决定》中明确指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确定了期货市场的重要地位,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国期货市场容量将继续扩大,交易规模将更加扩大。
2000年底,期货业协会成立,我国期货市场三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农产品期货的几个品种中,大豆、小麦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大豆、小麦期货为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服务粮改,衔接粮食生产、主销区的购销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大豆、小麦期货在价格预期指导和为粮食生产、经营、加工企业提供转移风险的手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显现出了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
第四篇:发展历程
2014年
3月
“星艺装饰”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
2月
2月10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星艺艺术院的春节大型艺术设计特训活动(庐山特训营)进行了报道。
3月
3月在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成立25周年庆典大会上,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突出贡献单位”,余敏总裁荣获“突出贡献奖”、设计师郭晓华、袁霄、魏已成荣获“优秀设计师”称号。
7月
星艺文化理念重新提炼和颁布:
星艺价值观:客户赞许 员工依恋 社会尊重
星艺经营理念:设计经典 质量第一 顾客至上 学习创新 星艺精神:敢为人先 恪守勤俭 诚信正直 勇于奉献 质量锤宣言:让工地开口说话 沟通理念:做装修=做朋友
广告语:把装修交给我们 您放心上班去 口 号:我们一起努力„„
8月
8月,经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复审评定,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第六次荣获“AAA级”企业信用等级证书。
8月22日,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学会理事会换届大会在丽江召开。星艺创始人余工当选名誉会长,星艺设计研究院钱际宏当选会长,徐橘当选秘书长。
10月
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经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总工会批准,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正式成立。
10月22日,工会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从140名会员代表中采取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产生7名工会委员、3名经审委员、3名女职委委员。
10月29日,第八届“中国企业报刊(通讯)大会”在重庆举办。会上,经由国内新闻界、学术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呈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星艺装饰导报》在众多国内报刊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第八届“中国企业报刊金纽带奖”“中国优秀企业报刊奖”“中国企业报刊封面奖”“中国企业报刊摄影奖”“中国企业报刊杰出主编奖”五项大奖。
12月
12月7日9日,CIID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年会开幕。会上,2013年第十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学会奖”颁奖揭晓: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荣获2013中国室内设计学会奖“最佳设计企业奖”; 广州工程总公司知名设计师谭立予设计作品《2807号公寓》荣获住宅工程类金奖;集团总设计师、星艺设计研究院院长、星艺设计学会会长钱际宏和广州工程总公司知名设计师谭立予分别荣获“中国五十位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荣誉称号;南宁公司设计总监李明荣获“中国优秀青年室内设计师提名奖”荣誉称号。
12月底,由星艺装饰文化传媒中心策划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运作的大型设计专著“一个城市的幸福”系列图书陆续出版发行。
2012年
2月
2月16日,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先生、副会长刘晓一先生和中国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秘书长张仁先生莅临大会。会上李秉仁会长发表重要致辞对星艺装饰在行业自律、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等方面充分肯定,并对星艺装饰的未来赋予了厚重期望。三位领导并为庆典大会题词,李秉仁先生的题词:“高举科学发展旗帜,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刘晓一先生的题词:“星级服务乃企业文化建设之本,艺术家装集全球风格总汇。”张仁先生的题词:“二十年行业领先,再续写辉煌篇章。”
星艺装饰创始人余静赣先生作了题为《做装修,就是做亲戚,做幸福》的重要讲话。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董事长周晓霖先生发表了题为《星艺的力量》的重要讲话。
庆典组委会邀请了全国客户、媒体、行业协会、合作伙伴和同行代表400余人参加了大会。
庆典大会上表彰了在企业发展20年来作出卓越贡献的10位功勋集体,20位功勋人物和60位杰出人物。
5月
《星艺的力量-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纪念》大型图书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图书为集团首次以品牌名义向社会发行的出版物。
8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前会长、88岁高龄的张恩树先生再访星艺装饰并题词:“忠于品质,致力幸福。”
10月29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内部报刊(通讯)大会上,经全国新闻界、学术界资深报刊主编、专家和官员组成的评审团评审,《星艺装饰导报》以其鲜明的舆论导向、丰富的版面容量、厚重的标题质量和标准的文字质量等总体优势,一举奇得“中国企业报刊金纽带奖”、“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传播奖”和“中国企业报刊杰出主编奖”。
11月
11月8日在中国建设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 2012第22届年会上,我集团荣获“最佳设计企业”称号。设计师谭立予的作品《Mayu汇景新城》荣获住宅、别墅、公寓工程类金奖。设计师谭立予、郭晓华的作品《xy财东十楼》荣获办公工程类银奖。
12月
成立23家子公司,初步完成“集团-子公司-分公司”的三级管理架构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届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出第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周晓霖任董事长,冷忠任监事会主席,余批生任副董事长。在第一届董事会
第一次会议上聘任了新一届经营班子。余敏任总裁。
2011年
1月
在由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主办的“2010先驱中国之夜”颁奖典礼上,星艺装饰荣获“2010绿色环保企业奖”。
江西美术专修学校落户星艺艺术学院。
3月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新网站正式上线。
4月
在央视一、二、三套进行品牌强势推广,掀起星艺二十周年庆典高潮。
8月
在井冈山全国经理人特训期间,提炼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乐观向上的创业精神;诚实守信的立企精神;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成就大我的大爱精神之”“星艺精神”。
9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证书。
10月
《星艺装饰导报》荣获“2011中国十佳企业传媒”。
2010年
3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
4月
确立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为“经营大爱”,品牌核心价值观为“奉献幸福”。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正式成立,母公司名称变更为广东星艺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5月
4.14玉树地震后,全国爱心涌动,为灾区捐款。集团公司对玉树灾区的土旦才培、桑措等十五位大学新生进行完成学业的爱心助学捐助。
集团公司与阆品(LPL)软装设计机构强强联手,由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台湾和香港六大国际采购定制机构、14个国际定制工厂基地及30多位全球顶级设计师加盟,倾力打造“传承不可复制的永恒家居”,开创了中国国际家居定制模式的先河,星艺装饰由此迈上了家居全球化的道路。
8月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学会正式成立,余工任名誉会长,钱际宏任会长。
10月
在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博览会、亚太空间设计师筑巢奖作品展览会及第四届国际艺术和平展上,星艺装饰荣获“2010年亚太优秀设计企业”、“201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家居设计机构”两项大奖。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研究院成立,钱际宏任院长。
11月
星艺装饰与淘宝网签定战略合作协议,“星艺装饰旗舰店”登陆淘宝商城。
12月
《星艺装饰导报》荣获“2010广东省优秀企业报刊”。
星艺印象国际家居馆成立,相继推出“星艺”牌装修主材。
星艺设计师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八项大奖。
2009年
2月
“星艺有我四海尽飞扬 我因星艺人生畅豪情”——由郝峻作词、金旭庚作曲的企业歌《星艺人》录制并发行。
4月
《岁月留痕,星艺传说》——星艺最新企业宣传片问世。
9月
广东星艺装饰有限首届董事会、监事会由全体股东选举产生,周晓霖任董事长,冷忠任监事长,首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聘任了经营班子,余敏任总裁。
10月
由董事长周晓霖领队,星艺经理人、设计总监14人赴美国考察。
罗照球主任代表星艺装饰出席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四川行活动,受到国家领导、国家部委领导、四川省党政领导亲切会见。
12月
在中国民营企业系列成就颁奖典礼上,星艺装饰荣获“最具成长性民营企业奖”。
2008年
2月
星艺装饰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
4月
星艺装饰被广东省工商局评为“2007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5月
5.12汶川大地震后,星艺装饰分别在都江堰、德阳、安县、捐建三所爱心学校。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授予我司“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称号。
12月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总结表彰大会暨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大会上,星艺装饰荣获“改革开放30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星艺创始人余静赣先生荣获“改革开放30年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杰出贡献人物”称号;星艺设计作品“颐和山庄毓秀阁1702室”等一批施工工程荣获“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示范工程”大奖。
2007年
8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名誉会长张恩树视察星艺装饰并题词:“创新发展,行业领先。”
11月
星艺装饰获“广州市著名商标”。
12月
星艺装饰荣获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协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百强企业”称号。
2006年
9月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星艺装饰,这是星艺首度被中央级新闻媒体关注。
在“第六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这一中国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室内设计展上,星艺设计师占据二十多幅获奖作品中的六席。
11月
《星艺装饰导报》创刊100期。
12月
2006年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会胜利召开,星艺装饰高票当选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为星艺装饰颁发“知名品牌企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AAAA级诚信企业”、“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企业创新奖”、“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特别贡献奖”等多项大奖。
2005年
1月
星艺装饰品牌事业部成立。
8月
组织百名经理、总监到欧洲考察。
发布“全国联保宣言”。
9月
星艺装饰当选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10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马挺贵亲临星艺装饰总部视察,高度评价星艺装饰
在行业的地位:“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排头兵。”
12月
星艺装饰与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联合发布《2006年中国室内设计流行发展趋势》。
星艺装饰被中国双百峰会组委会评为“2005年中国家居产业最具影响力装饰公司”。
星艺进驻全国2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直营公司达256家。
2004年
3月
星艺装饰商标名及标识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
8月
星艺装饰创始人余工奔赴法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日本等国家考察。
2003年
1月
100余名经理人在清华大学进行学习培训,拉开了星艺经理人每年半个月到国家重点大学脱产学习培训的序幕。
5月
余静赣先生在江西丰良创办“星艺艺术学院”,成为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加油站”。
2002年
4月
星艺装饰与国家建设部合作,分别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举办公装特训班,培训工程项目经理200名、工程监理120名。
8月
星艺装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广东省建设厅颁发的《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
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9月
选派14人分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攻读MBA,成为业界首例。
2001年
10月
“绿色家装万里行”大型系列活动在广州、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福州、杭州、成都、石家庄、厦门、深圳、中山、珠海等二十个城市同时举行,成为业界首家倡导健康、生态家居理念的装修装饰企业。
2000年
7月
向社会发布企业质量标准QB01/T07—2000《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确立品牌目标:“为行业做榜样,打造中国人住的名牌”。
8月
购珠江花园物业——星艺大厦作为公司总部基地和内训中心。同年,星艺设计岛在珠江花园正式创立。
1998年
在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资500万,设立“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星艺”取“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之“星”和“艺”)继续承接原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所有业务,并以该公司的名义对外拓展,在全国开设分支机构。
确立品牌Log。
确立红色为企业标准色。
首创“家装现场咨询会”模式,该模式演化为星艺在全国独具一格的“家装文化节”。
首推“装修质量锤”宣言——“让工地开口说话!”自觉将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交给客户和社会监督。从而走上打造 “星艺装饰”品牌之路。
1997年
9月28日,第一家分支机构——深圳公司开业,开始实施“棋行天下的品牌扩张战略。
《星艺装饰导报》创刊发行,星艺装饰网站建立。
《星艺居》创刊。
确立团队口号:“我们一起努力!”
1996年
在广州主要媒体发布广告,成为全国业界首个在媒体发布广告的装饰装修企业。“把装修交给我们,您放心上班去!”成为品牌广告语。
“做装修=做朋友”的沟通理念形成。
1993年
注销三星服务部,并同时设立广州市天河三星建筑设计艺术中心,继续承接原三星服务部所有业务,创始人余静赣先生担任总设计师。提出十年目标——进入中国家居装饰行业三强。
1991年
余静赣先生在广州创立星艺雏体——三星服务部,属全国最早在工商部门
注册的民营家装机构。
第五篇:50 年中国铝工业发展历程
年中国铝工业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从中国第一家电解铝厂-抚顺铝厂1952 年4 月开工建设到70 年代末期,可以认为是中国 电解铝工业的发展初期。1952 年当抚顺铝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时,其设计产能仅为年产1.5 万吨。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布了《关于大力发展铜铝工业的指示》,铝被定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金属材料。从此,国家开始对铝工业的发展给予巨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使中国铝电解工业开始走上了发展轨 道。这一时期,贵州铝厂、兰州铝厂、包头铝厂、青铜峡铝厂、连城铝厂、郑州铝厂电解分厂等相继建 成投产,初步形成了八大铝厂的生产格局。电解技术基本是以旁插和上插自焙阳极铝电解梢工艺和设备 为主,产量达到了36 万吨。50 一60 年代中国电解自焙槽主要缺点是电流效率低、能耗高、劳动生产力 低,特别是电解槽密闭性能差,电解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沥青挥发物,对生产操作和环境污染影响极大。70 年代中后期,我国自行设计并建造了135 KA 中间下料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系列。在1979 年贵州铝厂扩 建过程中,引进了日本当时还处于试验阶段的160 KA 中间下料预焙阳极电解槽技术。从此,中国电解铝 工业的技术水平开始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阶段从80 年代改革开放到90 年代初,是中国电解铝工业步入常规发展时期。1982 年在国家“优 先发展铝”的方针指导下,一些建于60 一70 年代的铝厂开始纷纷进行改扩建,以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率。如贵州铝厂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了186 KA 大容量、高效能预焙槽;包头铝厂兴建了135 KA预焙槽系列;青海铝厂在吸收消化贵州铝厂技术的基础上建成了20 万吨电解铝厂等。这一系列项目的相继建成,预示着中国铝工业开始向规模化大生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具有电力优势和铝土矿优势的地区也纷纷投资兴建了一批小型60KA 白焙槽电解铝厂。这段时期,全国电解铝的产员由70 年代末的36 万吨发展到1992 年的109 万吨,使中国电解铝生产首次突破厂100 万吨大关。
第三阶段从1992 年到跨入新世纪,是中国电解铝工业步入世界铝工业生产大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 有四个特征:一是发展速度跃居世界前列。仅用10 年时间,中国电解铝产量就从1992 年的109 万吨迅速发展到2001 年的342.46 万吨,形成了中国铝业公司、青铜峡铝业公司、兰州铝业公司、山东铝业公司、包头铝业公司、山西关铝公司、焦作万方铝业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铝生产企业。全球排名从1991 年的第六位跃居为2001 年第一,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并首次由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二是技术趋于先进。
近几年中国新建和改扩建的电解铝工程都采用200 KA 以上的大型预焙槽,230KA、280 KA、300 KA 预焙槽型、干法净化、氧化铝自动下料和浓相输送、电解槽智能化控制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2001 年160 KA以上电解槽产量超过150 万吨,占全部产量的45%左右,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三是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在1995 年全国电解铝生产企业就达到了53 家,电解铝产能197 万吨,产量168 万吨。
到2001 年,中国的原铝产能达到了433 万吨,跃居到世界第一位,占全球总产能的15.7%。到2002 年中国电解铝企业猛增到138 家,产能546 万吨,产量432.1 万吨,在全球排名第一。2001-2002 年中国电解铝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增长极大程度地弥补了西方世界的原铝产能关闭对市场的影响,中国原铝产量在世界所占份额也不断上升,1995 年份额不足10%,2002 年就达到了20.4%。在2003 年产量继续增长到541.9 万吨,同比增长25.4%,占世界总产的24.7%。即使如此,中国电解铝生产和投资在2003 年仍然大幅扩张,2003 年有在建项目47 个,建设规模约500 万吨,投资额约350 亿元。四是除国家重点铝厂迅速发展之外,以各种渠道集资筹办的地方铝厂(私人资本、中外合资、乡镇企业、地方国营等)发展更加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