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拟上市公司IPO进程中股权转让问题核查要点分析
拟IPO公司股权转让问题核查要点分析
经核查相关资料,股权转让未付转让款问题存在瑕疵,应当核查转让程序是否合法,核查原因确认意思表示否是真实,最后需要股权转让方出具确认,一是如为受让方无须支付对价收回股权的,则应出具确认股权转让没有异议及不存在纠纷;二是如为真实需要支付对价转让只是尚未支付的,可以签订补充协议安排转让款的支付事宜;三是如为没有凭证,实际已经转让的,则可以由受让方出具承诺或者转让方出具确认。
一、申报材料前的股权变动律师核查要点
1)对IPO前增资和股权转让,审核中重点关注有关增资和股权转让是否真实,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履行相关程序,是否为真实意思表示;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等;
2)如增资是否履行了相应的股东会程序,是否已完成有关增资贷款和转让款的支付,是否办理了工商变更手续,关注增资入股或者受让股份的新股东与发行人或者原股东及保荐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要求披露该股东的实际控制人,说明有关资金来源的合法性等;
3)如股权转让是否签署了合法的转让合同,有关股权转让是否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否办理了工商变更手续,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是否存在代持或信托持股;关注有关股权转让的原因及合理性,股权转让的价格及定价依据。重点关注低价股权转让是否存在股份代持、利益输送问题;同时关注股权转让纳税情况;
4)涉及国有股权的,关注是否履行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求的批准程序和出让程序(公开挂牌拍卖)。转让过程存在国有股权瑕疵的,应取得省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确认文件;
5)涉及工会或职工持股会转让股份的,关注是否有工会会员及职工持股会会员一一确认的书面文件。要求中介机构对上述问题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6)定价方面,关注有关增资和股权转让的定价原则,对在IPO前以净资产增资或转让、或者以低于净资产转让的,要求说明原因,请中介进行核查并披露,涉及国有股权的,关注是否履行了国有资产评估及报主管部门备案程序,是否履行了国有资产转让需挂牌交易的程序,对于存在不符合程序的,需取得省级国资部门的确认文件。
7)保代和律师要讲清楚核查的过程、核查方式和核查结论,并提供依据,审核中预审员将对公司股权转让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必要时将有关情况和问题提醒发审会关注。
2、在审期间股权变动事宜
1)审核过程中原则上不得发生股权变动,除非有正当理由,如继承、判决等;
2)增资扩股需增加一期审计;
3)引进新股东原则上应撤回申请文件,办理工商登记手续及内部决策流程后重新申报。
4)虽然去年存在光大银行(4.77 +6.47%,诊股)、杭州银行(12.95 +2.78%,诊股)在审核过程中安排了私募,但是,证监会认为原则上在审核过程中股权不得发生变动;
二、与股权转让相关的关注点
1、针对发行人历史上存在股权代持的情况,关注其股东核查情况,判断股权是否清晰,是否存在重大权属纠纷。核查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的原因、价格、定价依据、价款支付情况,以及税收缴纳义务履行情况,在股权转让中是否存在规避税收缴纳义务的情况,相关股东受让股权或增资的资金来源及其合法合规性,股权代持及解除情况,核查发行人的股权代持情况是否得到彻底解决,核查中介机构、发行人等主要关联方的关联亲属关系。(股权代持)
8、针对股权转让给员工,关注员工股东的遴选原则、依据,股权转让是否存在其额外条件、约定或限制性条款,部分合伙人在发行人职位级别较低而持股比例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核查外部股东与员工股东的定价一致或差异的原因与合理性、主要关联人与公司客户、供应商的关联关系。(内外部股权转让)
11、解释说明增资或股权转让的原因、定价依据、资金来源、新增股东的背景,是否存在委托、信托持股、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说明与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发行人高管之间的具体关系,说明对发行人财务结构、公司战略、未来发展的影响。(突击入股)
三、反馈案例:
例:发行人历史沿革中进行了多次股权转让和增资,并且存在原股东乐士投资用雷利电机、工利精机等8家公司的部分股权用以向发行人增资的情形。请发行人:(1)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时股东的资金来源、详细说明股权转让的背景及原因(包括同批次股权转让价格不同的原因)、股东背景、履行的内部决策程序、发行人财务状况(包括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每元注册资本对应净资产/每股净资产)、定价依据、股权转让款支付情况、工商变更情况;说明外汇出入境履行的程序、是否取得主管机关审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说明乐士投资将雷利电机、工利精机等8家公司的部分股权用以向发行人增资的合理性、增资过程、上述8家公司是否经过评估、是否存在出资不实或抽逃出资情形,说明股东之间是否存在纠纷;说明未将8家公司全部股权予以出资的原因;
1.共达电声(002655)
瑕疵:股权转让未支付款项,后转回。
反馈问题:请保荐机构及律师进一步核查并说明蓝博投资的业务、股东、董、监、高等基本情况,其未支付公司股权转让款及增资款的具体原因,该公司受让及转回公司股权的内容和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潜在纠纷(《反馈意见》“
一、重点问题”第2条)
解释:
(二)美国蓝博未支付股权转让款及增资款的原因
根据美国蓝博出具的《确认函》及本所律师核查,美国蓝博未支付股权转让款及增资款的原因在于:美国蓝博原计划运作共达有限在美国上市融资,所以从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处受让股权,后来美国蓝博考虑其当时从事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与共达有限从事的电声元器件制造业务差别较大,美国蓝博内部判断上市融资计划难以成功,主动放弃了上述计划,因此美国蓝博未按协议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和增资款。2005年10月,美国蓝博将受让的共达有限股权以零对价全部转回给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美国蓝博对此无异议,认为不存在未决纠纷和潜在纠纷。
(三)美国蓝博受让及转回公司股权的内容和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潜在纠纷
1.关于美国蓝博受让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所持共达有限股权的内容 根据《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股权变更若干规定》”)第十条,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变更相关股权转让协议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转让方与受让方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国籍;转让股权的份额及其价格;转让股权交割期限及方式;受让方根据企业合同、章程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违约责任;适用法律及争议的解决;协议的生效与终止;订立协议的时间、地点。
经查验,除未明确规定订立协议的地点外,美国蓝博(作为受让方)与潍坊高科(作为转让方)和镇贤实业(作为转让方)于2005年2月20日分别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具备《股权变更若干规定》第十条规定的其他应包括内容。
基于上述,本所律师认为,尽管上述《股权转让协议》未规定《股权变更若干规定》第十条所要求包括的订立协议地点,但《股权变更若干规定》不是法律、行政法规,且该等《股权转让协议》未违反当时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仅因缺少订立合同的地点不会影响《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该等《股权转让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关于2004年至2005年,美国蓝博受让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所持共达有限股权,根据共达有限的工商登记材料,上述股权转让所履行程序如下:
(1)共达有限董事会同意
2004年12月20日,共达有限召开董事会并作出决议,同意镇贤实业将其所持有的共达有限40%股权转让给美国蓝博,潍坊高科将其所持有的共达有限20%的股权转让给美国蓝博。
(2)美国蓝博与香港镇贤、潍坊高科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2005年2月20日,潍坊高科与美国蓝博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潍坊高科将其所持共达有限20%的股权转让给美国蓝博,转让价款为24万美元。自股转协议经潍坊市外经贸局批复之日起一个月内交割完毕。美国蓝博付清潍坊高科股权转让费24万美元后,才能行使其在共达有限的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美国蓝博应在股权转让协议批复之日起60日内,将转让价款汇入潍坊高科账户。
同日,美国蓝博和镇贤实业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该协议约定镇贤实业将其所持有的共达有限的40%的股权转让给美国蓝博,转让价款为48万美元。自股转协议经潍坊市外经贸局批复之日起一个月内交割完毕。美国蓝博付清镇贤实业股权转让费48万美元后,才能行使其在共达有限的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美国蓝博应在股权转让协议批复之日起60日内,将转让价款汇入镇贤实业账户。
(3)共达有限合资合同修改协议及章程修改协议
2005年2月24日,潍坊高科与美国蓝博分别签署《合同修改协议》和《章程修改协议》。
(4)镇贤实业及潍坊高科放弃优先受让权
2005年3月5日,镇贤实业和潍坊高科分别出具放弃优先受让权的声明,放弃受让对方拟转让的共达有限股权。
(5)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复、工商变更登记 2005年3月7日,潍坊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下发《关于对“潍坊共达电讯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并追加投资的批复》(潍外经贸外资字(2005)第100号),同意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分别将其所持有的共达有限20%和40%的股权转让给美国蓝博,批准转让各方分别于2005年2月20日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生效,批准新投资者于2005年2月24日签署的《合同修改协议》和《章程修改协议》生效,以及新董事会组成。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共达有限换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2005年3月23日,潍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共达有限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基于上述,本所律师认为美国蓝博受让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所持共达有限股权已履行必要法定程序,程序合法。
3.关于美国蓝博向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转回共达有限股权的内容 经查验,除未明确规定订立协议的地点外,美国蓝博(作为转让方)与潍坊高科(作为受让方)和镇贤实业(作为受让方)于2005年10月20日分别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具备《股权变更若干规定》第十条规定的其他应包括内容。
基于上述,本所律师认为,尽管上述《股权转让协议》未规定《股权变更若干规定》第十条所要求包括的订立协议地点,但《股权变更若干规定》不是法律、行政法规,且该等《股权转让协议》未违反当时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仅因缺少订立合同的地点不会影响《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该等《股权转让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关于2005年10月美国蓝博向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转回共达有限股权,根据共达有限的工商登记材料,上述股权转让所履行程序如下:
(1)共达有限董事会会议
2005年9月10日,共达有限召开董事会并作出决议,同意美国蓝博将其所持有的共达有限40%的股权转让给镇贤实业,将其所持有的共达有限20%的股权转让给潍坊高科。(2)美国蓝博与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2005年10月20日,美国蓝博和潍坊高科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美国蓝博将其所持有的共达有限20%股权转让给潍坊高科,转让价格为零。
2005年10月20日,美国蓝博和镇贤实业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美国蓝博将其所持有共达有限40%股权转让给镇贤实业,转让价格为零。
(3)共达有限合作合同修改和公司章程修改
潍坊高科、美国蓝博和镇贤实业三方签署了《合同修正案》和《章程修正案》。(4)潍坊高科放弃优先购买权
2005年10月20日,潍坊高科出具《放弃优先受让权的声明》,放弃美国蓝博向镇贤实业转让所持共达有限40%股权的优先受让权。
(5)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复和工商变更登记完成
2005年10月28日,潍坊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下发了《关于对“潍坊共达电讯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批复》(潍外经贸外资字(2005)第750号),同意美国蓝博将其所持有的20%和40%共达有限的股权,分别转让给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批准各股权转让双方于2005年10月20日分别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生效,批准于2005年10月20日签署的《合同》、《章程》修改协议生效。其后,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共达有限换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05年12月12日,潍坊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共达有限换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基于上述,本所律师认为美国蓝博向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转回共达有限股权已履行必要法定程序,程序合法。美国蓝博已出具的《确认函》,确认美国蓝博对于以零对价将所持共达有限股权转回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没有异议,不存在任何未决纠纷和潜在纠纷。本所律师认为美国蓝博受让及转回共达有限股权不存在潜在纠纷。
分析: 1.美国蓝博原计划运作共达有限在美国上市融资,所以从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处受让股权,后来美国蓝博考虑其当时从事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与共达有限从事的电声元器件制造业务差别较大,美国蓝博内部判断上市融资计划难以成功,主动放弃了上述计划,因此美国蓝博未按协议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和增资款。
2.美国蓝博受让股权履行了全部相关程序,经过共达有限董事会同意,与香港镇贤、潍坊高科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共达有限合资合同修改协议及章程修改协议,镇贤实业及潍坊高科放弃优先受让权,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复、工商变更登记。
3.2005年10月,美国蓝博将受让的共达有限股权以零对价全部转回给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美国蓝博对此无异议,认为不存在未决纠纷和潜在纠纷。股权转回所履行程序有:共达有限董事会会议,美国蓝博与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共达有限合作合同修改和公司章程修改,潍坊高科放弃优先购买权,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复和工商变更登记完成。
4.美国蓝博出具《确认函》,确认美国蓝博对于以零对价将所持共达有限股权转回潍坊高科和镇贤实业没有异议,不存在任何未决纠纷和潜在纠纷。
2.德威新材(300325)
瑕疵:股权转让未全部支付款项,后转回
反馈问题:2000年12月,刘荣志入股德威实业。由刘荣志先支付一半股权转让对价,余下股权转让价款在刘荣志任职于公司后逐步付清。后刘荣志因个人原因未任职于公司,余下股权转让价款也未实际支付,周建明于2005年7月收回该部分股权。请发行人披露并说明刘荣志入股德威实业的审议程序,增资入股的验资证明,刘荣志实际持有的股份数额,在周建明2005年7月收回该部分股权前,刘荣志实际所享有的股权及利润分配情况,有无损害发行人、其他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周建明收回股权的相关程序。请保荐机构、律师对上述问题进行核查并说明上述股权转让是否存在潜在纠纷和风险隐患。
解释:【略】 分析:
1.2000年11月20日,德威实业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赵红英将其持有德威实业1,8182%的股权(代表20万出资额)转让给刘荣志,周建明就前述股权转让书面放弃优先受让权。
2.2000年12月2日,赵红英与刘荣志就前述股权转让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价款为25.6万元。协议签订后,刘荣志先行支付价款的二分之一,即12.8万元,剩余股权转让价款在刘荣志任职后支付。后因刘荣志个人原因未在德威实业任职,亦未向赵红英支付余下12.8万元股权转让价款。
3.2000年12月5日,德威实业办理上述股权变更的工商变更登记。经过2001年德威实业整体变更为发行人、2004年发行人未分配利润转增后,刘荣志所持股份增至27.6507万股。
4.刘荣志一直以股东身份出资德威实业股东会及发行人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刘荣志实际持有前述股权。发行人证实,其从未收到对刘荣志股东资格的任何异议、主张、亦未因刘荣志股东身份问题受到诉讼。
5.刘荣志为发行人股东期间,刘荣志因有意于出让股权,与周建明达成口头协议,刘荣志将领取发行人分配利润的权利转让予周建明,周建明将以刘荣志实际出资额为基础溢价受让刘荣志股权。
6.2005年7月20日,刘荣志与周建明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刘荣志以每股0.65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的发行人27.6507万股股权转让给周建明,转让价格为签署口头协议价格总计17.92万元。
3、迪森股份(300335)
瑕疵:以每股1元价格转让股权给马革等人
反馈问题:发行人2006年三次股权转让受让方均未支付转让价款,苏州松禾成长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和北京义云清洁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每股1元价格转让股权给马革等人。关于发行人上述股权转让的真实性、未支付转让价款或转让价格较低的原因,是否存在股份代持和潜在纠纷的补充核查意见。解释:
根据发行人提供的资料并经本所律师核查,发行人2006年三次股权转让及苏州松禾、北京义云1元转让股权等股权转让事宜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2006年9月及2006年11月张耿良受让股份的基本情况2006年9月,发行人股东将其持有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张耿良的情况如下:
【略】
2006年11月,发行人股东将其持有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张耿良的情况如下: 【略】
上述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张耿良共持有发行人300万股股份。2007年5月,张耿良将其持有的发行人的300万股股份转让给了洁密特环保;2007年8月,张耿良认购了C&T公司发行的300万股无面值普通股;2010年2月,张耿良将其持有的C&T公司的300万股普通股分别转让给了Leadway公司、Market公司、Cultural公司。
根据本所律师对发行人上述股权转让各方的访谈,2006年9月及2006年11月的股权转让中,张耿良并未按照股权转让协议的相关约定支付股权转让价款;2007年5月,张耿良将其持有的发行人股份全部无偿转让给了洁密特环保;2007年8月,张耿良认购C&T公司股份时亦未实际支付股权认购价款;2010年2月,张耿良将其持有的C&T公司的股份全部无偿转让给了Leadway公司、Market公司、Cultural公司。
1、受让方未实际支付股权转让价款的原因
根据本所律师对股权转让各方的访谈,并经本所律师核查,张耿良取得发行人股份未实际支付股权转让价款的主要原因为张耿良为公司为促进业务发展而引进的专业人才,经股权转让各方同意,张耿良暂不支付股权转让价款。2010年2月,张耿良基于个人原因的考虑决定退出,不再参与迪森股份的发展,因此,张耿良将其持有的股份无偿退回。
2、股权转让的真实性
经本所律师核查,张耿良2006年9月、2006年11月受让发行人股份的事宜分别经迪森股份200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200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转让方常厚春、马革、李祖芹、钱艳斌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分别与张耿良签订了《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已依法经发行人的注册登记机关广州市工商局备案登记。
本所律师对本次股权转让各方常厚春、马革、李祖芹、钱艳斌、张耿良分别进行了访谈并制作了《访谈笔录》。经确认,上述股权转让均是各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股权转让各方均对上述股权转让事宜予以认可,并确认股权转让各方之间不存在股权纠纷或任何的其他纠纷或潜在纠纷。
综上所述,本所律师认为,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真实、合法、有效。
(二)2006年11月冯佐彩受让股份的基本情况2006年11月,发行人股东将其持有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冯佐彩的情况如下:
【略】
上述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冯佐彩持有发行人200万股股份。2007年5月,冯佐彩将其持有的发行人的200万股股份转让给了洁密特环保;2007年8月,冯佐彩认购了C&T公司发行的200万股无面值普通股;2010年2月,冯佐彩将其持有的C&T公司的200万股普通股分别转让给了Leadway公司、Market公司、Cultural公司。
根据本所律师对发行人本次股权转让各方的访谈,冯佐彩已按照相关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支付了股权转让价款14.08万元;2007年5月,冯佐彩将其持有的发行人股份全部无偿转让给了洁密特环保;2007年8月,冯佐彩认购C&T公司股份时未实际支付股权认购价款;2010年2月,冯佐彩将其持有的C&T公司的股份全部转出,Leadway公司、Market公司、Cultural公司共计支付给冯佐彩股权转让金14.08万元。
1、转让价款较低的原因
根据股权转让各方与冯佐彩签署的相关股权转让协议,本次股权转让的价格为7.04万元/每100万股股份。根据本所律师对股权转让各方的访谈,并经本所律师核查,本次股权转让价款较低的原因为冯佐彩可以帮助公司拓展业务,基于公司长期发展考虑,发行人主要股东决定低价转让一部分股份给冯佐彩。
2、股权转让的真实性
经本所律师核查,冯佐彩2006年11月受让发行人股份的事宜已经迪森股份200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转让方常厚春、马革、李祖芹、钱艳斌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分别与冯佐彩签订了《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已依法经发行人的注册登记机关广州市工商局备案登记。
本所律师对本次股权转让各方常厚春、马革、李祖芹、钱艳斌、冯佐彩分别进行了访谈并制作了《访谈笔录》。经确认,上述股权转让均是各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股权转让各方均对上述股权转让事宜予以认可,并确认股权转让各方之间不存在股权纠纷或任何的其他纠纷或潜在纠纷。
综上所述,本所律师认为,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真实、合法、有效。
(三)2006年11月刘东昌受让股份的基本情况
2006年11月,发行人股东将其持有的部分股份转让给刘东昌的情况如下: 上述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刘东昌持有发行人50万股股份。2009年6月,刘东昌将其持有的发行人50万股股份转让给了马革。根据本所律师对发行人本次股权转让各方的访谈,2006年11月的股权的刘东昌并未按照相关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支付股权转让价款。2009年6月,刘东昌将其持有的发行人股份转让给马革时为无偿转让。
1、受让方未实际支付股权转让价款的原因
根据本所律师对股权转让各方的访谈,并经本所律师核查,刘东昌取得发行人股份未实际支付股权转让价款的主要原因为刘东昌为公司为促进业务发展而引进的专业人才,经股权转让各方同意,刘东昌暂不支付股权转让价款。2009年6月,刘东昌由于个人发展方向改变,决定退出迪森股份,因此,刘东昌将其持有的股份无偿退回。
2、股权转让的真实性
经本所律师核查,刘东昌2006年11月受让发行人股份的事宜已经迪森股份200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转让方常厚春、马革、李祖芹、钱艳斌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分别与刘东昌签订了《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已依法经发行人的注册登记机关广州市工商局备案登记。
本所律师对本次股权转让各方常厚春、马革、李祖芹、钱艳斌、刘东昌分别进行了访谈并制作了《访谈笔录》。经确认,上述股权转让均是各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股权转让各方均对上述股权转让事宜予以认可,并确认股权转让各方之间不存在股权纠纷或任何的其他纠纷或潜在纠纷。
综上所述,本所律师认为,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真实、合法、有效。
(四)2006年12月股份转让2006年12月,发行人股权转让的情况如下: 【略】 上述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张志杰、朱活强各持有发行人股份150万股,陈燕芳持有发行人股份50万股。2007年5月,张志杰、朱活强将其持有的150万股股份分别转让给了洁密特环保。
根据本所律师对发行人上述股权转让各方的访谈,2006年12月的股权转让中,张志杰、朱活强、陈燕芳并未按照股权转让协议的相关约定支付股权转让价款;2007年5月,张志杰、朱活强将其持有的发行人股份转让给了洁密特环保时亦为无偿转让。
1、受让方未实际支付股权转让价款的原因
根据本所律师对股权转让各方的访谈,并经本所律师核查,张志杰、朱活强取得发行人股份未实际支付股权转让价款的主要原因为张志杰、朱活强为公司核心员工,公司主要股东为鼓励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决定转让一部分股份给核心员工,经股权转让各方同意,张志杰、朱活强暂不支付股权转让价款。后因张志杰离职、朱活强工作岗位调整,2007年5月,张志杰、朱活强将其持有的发行人全部股份无偿转让给洁密特环保。
根据本所律师对股权转让各方的访谈,并经本所律师核查,陈燕芳取得发行人股份未实际支付股权转让价款的主要原因为陈燕芳为公司核心员工,公司主要股东为鼓励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决定转让一部分股份给核心员工,经股权转让各方同意,陈燕芳无须支付股权转让价款。
2、股权转让的真实性
经本所律师核查,发行人2006年12月的股份转让事宜已经迪森股份2006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转让方常厚春、马革、李祖芹、钱艳斌就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分别与张志杰、朱活强、陈燕芳签订了《股东转让出资合同书》。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已依法经发行人的注册登记机关广州市工商局备案登记。
本所律师对本次股权转让各方常厚春、马革、李祖芹、钱艳斌、张志杰、朱活强、陈燕芳分别进行了访谈并制作了《访谈笔录》。经确认,上述股权转让均是各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股权转让各方均对上述股权转让事宜予以认可,并确认股权转让各方之间不存在股权纠纷或任何的其他纠纷或潜在纠纷。
综上所述,本所律师认为,上述股权转让事宜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真实、合法、有效。
(五)2010年4月股份转让
2010年4月,发行人股份转让情况如下: 【略】
1、本次股权转让的背景和转让价格较低的原因
2009年12月,苏州松禾与发行人、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行人的其他股东签订了《投资协议书》。根据该《投资协议书》,苏州松禾向迪森股份进行增资,增资价格为3.52元/股。该《投资协议书》约定,如迪森股份2010年主营业务利润或生物质销售合同年保底累计签约总量达到约定条件时,苏州松禾应无偿转让不超过2,644,575股股份给实际控制人。
2010年5月18日,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苏州松禾签订了《补充协议》。根据该补充协议,迪森股份截至2010年3月底已签订的合同测算可以达到《投资协议书》中规定的利润条件,同时根据市场预测,2010年底完成保底累计签约总量不存在问题。经各方友好协商,决定提前办理股份回转手续。根据该补充协议,由苏州松禾转让2,644,575股股份给发行人管理团队,定价为1元/股。本补充协议为原《投资协议书》的有效附件,原《投资协议书》中的股份回转条款不再有效。
2011年5月18日,苏州松禾与发行人、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行人的其他股东签署了《协议书》。根据该《协议书》,原《投资协议书》中关于股份回转、股份回购等条款、2010年5月签订的《补充协议》解除,《投资协议书》、《补充协议》中约定的尚未履行的各方权利义务不再履行。对于已经履行完毕的权利和义务,协议各方均认可并确认各方之间不存在任何的争议和纠纷。
综上所述,本次股权转让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除财务投资者之外的其他股东与公司引入的投资者协商一致的结果,是投资者对发行人进行投资的条件和所应履行的义务之一,因此,本次股权转让的价格较低。
2、股权转让的真实性经核查,苏州松禾于2010年4月30日与马革、郁家清、张开辉、陈平、钱艳斌、陈燕芳、张茂勇就本次股权转让事宜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
本所律师对本次股权转让的受让方马革、郁家清、张开辉、陈平、钱艳斌、陈燕芳、张茂勇进行了访谈并制作了《访谈笔录》,本次股权转让的转让方苏州松禾亦出具了《声明与承诺函》。根据相关《访谈笔录》及《声明与承诺函》,上述股权转让均是各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股权转让各方均对上述股权转让事宜予以认可,并确认股权转让各方之间不存在股权纠纷或任何的其他纠纷或潜在纠纷。
综上所述,本所律师认为,上述股权转让事宜真实、合法、有效。
(六)2010年5月股份转让
2010年5月,发行人股份转让情况如下:
1、本次股权转让的背景和转让价格较低的原因
2010年3月,北京义云与发行人、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签订了《增资合同》及《增资补充合同》。根据《增资合同》及《增资补充合同》,北京义云向迪森股份进行增资,增资价格为3.68元/股。《增资补充合同》约定,如迪森股份2010年主营业务利润或生物质销售合同年保底累计签约总量达到约定条件时,北京义云应无偿转让不超过1,420,976股股份给实际控制人。2010年5月18日,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北京义云签订了《补充协议》。根据该补充协议,迪森股份截至2010年3月底已签订的合同测算可以达到《增资补充合同》中规定的利润条件,同时根据市场预测,2010年底完成保底累计签约总量不存在问题。经各方友好协商,决定提前办理股份回转手续。根据该补充协议,由北京义云转让1,420,976股股份给发行人管理团队,定价为1元/股。本补充协议为原《增资补充合同》的有效附件,原《增资补充合同》中的股份回转条款不再有效。
2011年5月18日,北京义云与发行人、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签署了《协议书》。根据该《协议书》,《增资补充合同》及2010年5月签订的《补充协议》解除,《增资补充合同》、《补充协议》中约定的尚未履行的各方权利义务不再履行。对于已经履行完毕的权利和义务,协议各方均认可并确认各方之间不存在任何的争议和纠纷。
综上所述,本次股权转让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除财务投资者之外的其他股东与公司引入的投资者协商一致的结果,是投资者对发行人进行投资的条件和所应履行的义务之一,因此,本次股权转让的价格较低。
2、股权转让的真实性
经核查,北京义云于2010年5月5日与马革、郁家清、张开辉、陈平、钱艳斌、陈燕芳、张茂勇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
本所律师对本次股权转让的受让方马革、郁家清、张开辉、陈平、钱艳斌、陈燕芳、张茂勇进行了访谈并制作了《访谈笔录》,本次股权转让的转让方北京义云亦出具了《声明与承诺函》。根据相关《访谈笔录》及《声明与承诺函》,上述股权转让均是各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股权转让各方均对上述股权转让事宜予以认可,并确认股权转让各方之间不存在股权纠纷或任何的其他纠纷或潜在纠纷。
综上所述,本所律师认为,上述股权转让事宜真实、合法、有效。
(七)股份代持和潜在纠纷情况
本所律师对发行人上述历次股权转让涉及的各方进行了访谈并制作了《访谈笔录》;针对发行人2010年4月、5月的股权转让,苏州松禾、北京义云分别出具了《声明与承诺函》;发行人的现有股东均签署了《承诺函》,其中对是否存在股份代持及股份纠纷的情况进行了确认。
综上所述,并经本所律师核查,发行人上述历次股权转让各方不存在通过协议、信托或任何其他方式为他人代为持有迪森股份的股份的情形,亦不存在通过协议、信托或任何其他安排委托他人代为持有迪森股份的股份的情形;股权转让各方之间不存在股权纠纷或任何的其他纠纷或潜在纠纷。
分析:
1.部分股权低价转让系公司为促进业务发展而引进的专业人才或公司核心员工,经股权转让各方同意,刘东昌暂不支付股权转让价款。后来,由于部分该等人员自身原因,无偿转回受让股权。转让双方协商一致,其他人员均无异议。
2.部分股权转让系公司财务投资者转让股份给实际控制人。根据双方协议,发行人财务指标符合一定标准时,财务投资者无偿转让若干股份给实际控制人。
3.以上股权转让均不存在纠纷。
华商律师事务所拟上市公司律师团队
2018年1月
第二篇:拟上市公司股权转让问题简析
拟上市公司股权转让问题简析 发布日期:2008-12-24
国枫律师周旦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关注与拟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有关的事项,并结合实践具体分析拟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目的、股权转让的定价、股权转让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特殊主体的股权转让、股权转让的税收以及拟上市公司转让股权的特别注意事项等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以下称“IPO”)之前发生或可能遇到的各种与股权转让有关的情形,并总结出拟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应特别注意的事项,以期对正在准备 IPO 的公司提供基础层面的参考。
本文所指拟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系指拟上市公司的股东转让所持拟上市公司股权的行为。拟上市公司转让所持子公司股权的行为或收购其他公司股权的行为因主要涉及股权并购与资产重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以下称“IPO”)之前发生或可能遇到的各种与股权转让有关的情形,并总结出拟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应特别注意的事项,以期对正在准备 IPO 的公司提供基础层面的参考。
一、拟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目的
从具体实践的角度,拟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主要基于以下一个或几个目的:
1、创造公司 IPO 的实质性条件。例如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称“《公司法》”)要求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外商独资企业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比较直接的方法就是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境内的投资者。再如有的公司存在职工持股会持股的现象,对其进行清理的简便方法就是将该部分股权转让给合格的投资者。
2、优化股权结构。不少拟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过于集中的弊端,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一些家族企业,一股独大特征尤为明显,这无疑增加了企业发行上市的风险。通过大股东转让其所持有的一部分股权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从而使公司的股权结构能更好地满足《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编报规则第12号--公开发行证券的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以下称“《12号编报规则》”)所规定的发行人设立时的股权设置、股本结构应当合法有效的要求。
3、引入战略投资者。拟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但方式往往是两种:一是战略投资者对公司进行增资,二是公司现有股东向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转让。后者可以在保持公司的股本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公司股权结构,也可以让公司股东在 IPO 之前收回部分投资并取得一定的股权溢价收益。
4、股权激励。有的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为了激励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会将其持有的少量股权在公司 IPO 前转让给这部分人员,对该部分人员进行股权激励,更好地为公司留住人才。
5、合法避税。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股息、红利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拟上市公司(A 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可将所持 A公司的股权转让给自己控制的另一家公司(B 公司),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在 B 公司所在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高于 A 公司所在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B 公司取得 A 公司的股息、红利所得可以免纳企业所得税。
6、拓宽融资渠道。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称“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股东,可以经保荐人保荐,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该上市公司的股东,应当是符合《公司法》、《证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拟上市公司(A 公司)的自然人股东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在 A 公司上市前将其所持 A 公司股权转让给自己控制的另一家公司(B 公司),待 A 公司上市后,自然人股东就可以利用 B 公司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与直接持有 A 公司股权相比,通过一次股权转让,自然人股东获得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二、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的一般规定
拟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应当遵循公司法规定的股权转让行为的一般规则,根据《公司法》及其他相关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有不同的规定,简述如下:
(一)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公司法》第72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该条款构建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行为的一般性规则,同时也建立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退出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即赋予了有限责任公司章程高度的自治权,股东可以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根据意思自治的原则对公司股权转让事项创设最符合其需要的规则。
(二)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公司法》第138条至141条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转让。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记名股票,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转让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记载于股东名册。无记名股票的转让,由股东将该股票交付给受让人后即发生转让的效力。上市公司的股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上市交易。
由于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度资合性特征,公司法充分保证股东转让股份的自由权利,仅对具有特殊身份的几类股东或特殊时期的股东进行股权转让做了限制性规定。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法也赋予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事项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即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公司法》明确限制以外的其他限制性规定。但除此之外,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不得违反公司法的规定限制股东转让股份,以充分保护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自由转让股份的权利。
三、特殊主体的股权转让
(一)向外国投资者转让股权的若干注意点
2006年8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经修订后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称“《外资并购规定》”),对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进行了规范,该规定于2006年9月8日起施行。
根据《外资并购规定》及其他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将拟上市公司(内资企业)的股权转让给外国投资者,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1、遵守中国的法律与政策。首先,应遵守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遵循公平合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造成过度集中、排除或限制竞争,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其次,应符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投资者资格的要求及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依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不允许外国投资者独资经营的产业,股权转让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持有企业的全部股权;需由中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产业,该产业的企业股权转让后,仍应由中方在企业中占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禁止外国投资者经营的产业,从事该产业的企业的股权不得向外国投资者转让。
2、审批、核准、登记与备案。(1)应依照《外资并购规定》及其他外商投资企业法律的规定,向商务部门报送相关材料并经其批准,并向工商登记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2)应当按照中国税法规定纳税,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3)应遵守中国有关外汇管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及时向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各项外汇核准、登记、备案及变更手续;(4)股权转让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还应当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3、股权定价及股权价款支付的强制性要求。股权转让的双方当事人应以资产评估机构对拟转让的股权价值的评估结果作为确定交易价格的依据。双方可以约定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资产评估应采用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禁止以明显低于评估结果的价格转让股权,变相向境外转移资本。股权转让当事人应对双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进行说明,如果双方属于同一个实际控制人,则当事人应向审批机关披露其实际控制人,并就股权转让的目的和评估结果是否符合市场公允价值进行解释。当事人不得以信托、代持或其他方式规避前述要求。
外国投资者受让拟上市公司的股权后,拟上市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向转让股权的股东支付全部对价。对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者,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支付全部对价的60%以上,1年内付清全部对价,并按实际缴付的出资比例分配收益。作为股权转让对价的支付手段,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外国投资者以其合法拥有的人民币资产作为支付手段的,应经外汇管理机关核准,以其拥有处置权的股权作为支付手段的,按照《外资并购规定》的要求办理。
(二)国有股权转让的若干注意点
根据2003年5月13日施行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2004年2月1日施行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10月28日通过并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以及其他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法律文件,拟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持有者转让国有股权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1、国有股权转让的审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其中,转让全部国有股权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所出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其中,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应当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会签财政部门后批准。其中,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需预先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2、国有股权的转让场所。企业国有股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企业国有股权转让可按下列基本条件选择产权交易机构:(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政策规定;(2)履行产权交易机构的职责,严格审查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主体的资格和条件;(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披露产权交易信息,并能够定期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情况;(4)具备相应的交易场所、信息发布渠道和专业人员,能够满足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活动的需要;(5)产权交易操作规范,连续3年没有将企业国有产权拆细后连续交易行为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记录。企业国有股权转让成交后,转让和受让双方应当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
3、国有股权的转让方式。企业国有股权转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转让方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协商,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者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产权转让合同,并应当取得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
4、股权定价及股权价款支付的强制性要求。企业国有股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转让方应当组织转让标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清产核资,根据清产核资结果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移交清册,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全面审计(包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转让标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资产损失的认定与核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让所出资企业国有股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织进行清产核资,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报告经核准或者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依据。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全部价款,受让方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合同的约定支付。
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付清。如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应当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四、股权转让的定价问题
如何确定股权价格是股权转让过程中十分关键的问题,恰当的定价有利于股权转让的顺利进行,反之一方面会在无形中加大日后产生纠纷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于拟上市公司而言,亦可能会面临监管部门的质疑,对公司 IPO 造成不利影响。
(一)定价方式
根据实践中的大量案例总结,股权转让的价格确定一般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
1、出资额法。即按公司工商注册登记时的出资额来确定股权价格。
根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2月1日)的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记载,其于2003年的一次股权转让采用了根据出资额法进行定价的方式:
2003年5月21日,深圳市特尔佳运输科技有限公司原股东梁坚与梁鸣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书》,梁坚将其持有的特尔佳运输科技有限公司7%的股权(70万元的出资)以7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梁鸣。本次股权转让是以出资额为定价依据的。本次股权转让经深圳市公证处公证,公证书号(2003)深证内柒字第945号。
2、净资产法。即按公司某一时点的净资产值或根据该净资产值进行适当的溢价来确定股权的价格。
根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7月28日)的浙江大东南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记载,其于2003年的一次股权转让采用了根据净资产值进行定价的方式:
2003年7月8日本公司三个外方股东德国布鲁克纳公司、德国莱芬豪舍公司、英国阿特拉斯公司与浙江巨能东方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三方将其所持本公司股权全部转让给巨能东方。根据《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依据为2003年6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值,确定每股转让价格为2.07元,合计转让价款为10,764,414元。
该公司2007年的一次股权转让则采用了根据净资产值进行适当溢价的定价方式:
2007年7月11日,集团公司与诸暨贸易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持有的本公司1,566.7466万股的股权转让给诸暨贸易,转让价格以截至2006年12月31日本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进行适当溢价折算为每股2.50元。2007年10月20日,集团公司收到诸暨贸易支付的股权转让款3,916.8665万元。
3、评估价法。即按公司经资产评估后确定的资产价格来确定股权的价格。
根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6月23日)的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记载,其于2005年的一次股权转让采用了根据评估价法进行定价的方式:
2004年6月3日,经上海市卫生局沪卫财收【2003】29号、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沪外资委协字【2004】第838号《关于同意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批复》同意,原合资中方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持有的50%的股权转让给科瑞天诚,外方股东美国莱士放弃优先受让权。本次股权转让价格参照经上海市资产评审中心(沪评审【2004】021号)确认的评估结果(上海申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沪申信评报字【2003】第105号)确定,转让价款13,000万元,于2004年3月8日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完成产权交割,2004年6月7日取得变更后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2004年6月16日取得变更后营业执照。
4、市盈率法。即股权转让价款按照公司的净利润乘以一定倍数的市盈率计算确定。
根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6月25日)的深圳市彩虹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记载,其于2006年底的一次股权转让采用了“市盈率法”定价方式:
经2006年12月25日公司股东会决议,股东陈永弟将所持有的环保建材5%的股权以87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黄翠绸,公司另一股东彩虹集团将其持有的环保建材的10%、7.6%、7.6%、6.2%、6.2%、5%的股权分别作价1,750万元、1,330万元、1,330万元、1,085万元、1,085万元、875万元转让给中科招商、华宇投资、兴南投资、深港产学研、东方富海、乔治投资。具体作价依据如下:根据陈永弟、彩虹集团与各受让方的协商,决定以2006年预测净利润2,500万元按七倍市盈率计算公司股权总价为17,500万元,各受让方以拟受让比例确定价格。2006年12月25日各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深圳市工商局于2006年12月29日核准了前述变更登记。
5、协商作价法。即由股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按照意思自治的原则协商确定股权转让价格。前四种方法可以归类为客观定价法,如“出资额法”反映了企业资产原有的价格,“净资产法”与“评估价法”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现有价格,“市盈率法”则考虑企业的动态盈利能力,主要体现企业的未来收益,反应了企业资产的将来预期价格。“协商作价法”属于主观定价法,即转让方和受让方可以综合考虑企业资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以及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确定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但“协商价法”也因其主观性而存在一定弊端,尤其在涉及关联交易等特殊情形且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容易让监管层对交易的公允性产生怀疑。
根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5月12日)的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记载,其前身于2005年的一次股权转让采用了“协商价法”定价方式:
2005年5月23日,经奥维有限股东会同意,2005年5月24日,王崇梅与杜方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王崇梅将其持有的奥维有限13%的股权转让给杜方;杜安顺与杜方、白萍、胡颖、马志杰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杜安顺将其所持奥维有限32%的股权转让给杜方、1%的股权转让给白萍、1%的股权转让给胡颖、1%的股权转让给马志杰。
次日,杜安顺与白萍、胡颖、马志杰分别签订了《补充协议书》,依据奥维有限2005年4月30日的账面净资产,杜安顺转让给上述三人的股权价值均为62万元,杜安顺暂不向上述三人收取股权转让价款,如果具备以下几项条件,杜安顺同意将上述股权无偿赠送给上述三人:①上述三人应自受让奥维有限股权之日起至少为奥维有限继续服务六年,上述三人同意与奥维有限签订为期六年的劳动合同,并服从奥维有限对其的工作安排;②上述三人应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奥维有限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及奥维有限各项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的情况。③经过奥维有限董事会的认可,上述三人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并能够被奥维有限董事会继续聘任担任相应的职务。如果上述三人违反上述任何一项内容,应向杜安顺支付上述股权转让价款或将其持有的奥维有限股权无偿转让给杜安顺或杜安顺指定的第三人。2005年5月30日,奥维有限依法进行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二)“同次转让、不同定价”问题
股份公司股票发行要求同股同价、同股同权,股票交易的定价则由于竞价交易规则的存在可以千差万别。对于拟上市阶段的有限责任公司而言,由于不存在等额划分的股份,往往只按出资额的数量或股权的百分比来进行计量。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进行转让时,同一股东将其持有的一定百分比的股权转让给不同的受让方,是否可以进行不同的定价?
理论上讲,不论是按照何种定价方式计算,在同一时点同一股东持有的股权应当是等价的,之所以有不同的定价结果,必然是股权本身价值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在股权转让自由的原则之下,是否允许股权同次转让不同定价,关键看是否会损害相关各方的利益。首先考虑公司本身,股权转让是股东间的行为,股权价款的高与低对公司自身资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此不会损害公司的利益;其次考虑其他股东,由于公司法赋予了其他股东对于股权向外部人转让时的否决权以及法定优先购买权,因此也不会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最后考虑公司债权人,由于股权不同价转让不会对公司资产产生影响,因此也不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总而言之,在法律没有明文禁止,且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形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同次转让、不同定价”不违反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
1、遵循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一般规则并履行了相应的程序,在股权拟向外部人转让时,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并放弃优先购买权;
2、不构成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情形,即股权转让双方不应通过股权转让行为转移资源与义务。
根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8年9月19日)的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记载,其于2006年的一次股权转让中采用了“同次转让、不同定价”的方式:
经川润集团股东会同意,2006年6月20日,相关各方签定《股权转让协议》:罗永清将其持有的川润集团3.883%的股权作价116.5万元转让给罗丽华,将1.45%的股权作价43.5万元转让给钟智刚;罗全将其持有的3.167%的股权作价95万元转让给罗丽华,将0.5%的股权作价7.5万元转让给陈亚民,将0.5%的股权作价7.5万元转让给吴善惟;西润厂将持有的0.1665%的股权作价5万元转让给陈亚民,将0.1665%的股权作价5万元转让给吴善惟;川达厂将其持有的0.4833%的股权作价14.5万元转让给陈亚民,将0.4833%的股权作价14.5万元转让给吴善惟;研究所将其持有的0.1%的股权作价3万元转让给陈亚民,将0.1%的股权作价3万元转让给吴善惟。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发行人每股净资产为2.94元。本次股权转让以原始出资额定价而没有参照公司净资产定价。2006年6月23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经保荐人国金证券核查,股东将股权低价转让给陈亚民、吴善惟的主要原因是,陈亚民和吴善惟两位分别是在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和税务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多年以来他们一直是公司及主要股东的管理咨询顾问,引入他们成为股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经营决策水平和管理的科学性,协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财务体系,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股权转让的价格充分考虑了陈亚民和吴善惟为公司多年来良好发展所作贡献、对公司今后制订并实施经营战略的重要作用以及公司经营现状,经转让各方协商确定的,股权转让行为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其他股东均明确放弃优先认购权,交易双方无任何附加协议,转让方对转让行为无任何异议。
经国金证券核查,并根据陈亚民和吴善惟分别出具的书面说明,陈亚民、吴善惟与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实际控制人及持有5%以上的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不存在关联关系。
发行人律师认为,陈亚民、吴善惟与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实际控制人及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关联关系。
五、股权转让合同签订与履行中的若干问题
股权转让合同是股权转让行为的法律表现形式,其签订与履行除了要遵循公司法的规定外,还必须符合合同法的相关要求。实践中常见的与有限责任公司以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有关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如下:
(一)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与股权转让合同的履行
在股权转让合同无需监管部门审批且未附生效条件以及期限的情况下,股权转让合同的成立日往往就是合同的生效日,但合同的生效并不意味着股权发生转让,股权的转让属于股权转让合同履行的范畴。根据《公司法》第33条、第74条、第140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自新股东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发生转让;股份有限公司的记名股票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记载于股东名册时发生转让,无记名股票则由股东将该股票交付给受让人后即发生转让的效力。
至于股权转让后的工商变更登记,也是股权转让合同实际履行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整个股权转让过程中的一项法定义务,但与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以及股权实际发生转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据《公司法》第33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变更未经工商变更登记的,只发生“不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因此不应以未办理股东变更登记手续而否认股权转让合同以及股权发生转让的效力。
(二)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的股东出资有瑕疵
股东出资有瑕疵包括虚假出资、未按期足额出资以及抽逃出资等情形,《公司法》第200条与第201条规定了出资有瑕疵的情况下股东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及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出资瑕疵引起的是补足差额义务以及其他股东的连带责任,并不必然导致该股东资格的丧失,因此在遵循股权转让一般规则并且公司章程没有禁止的情况下,出资有瑕疵的股东转让其出资并不违反现行法律的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该种情形下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须受合同法的约束,即要判断转让方是否对受让方构成欺诈,如果转让方向受让方明示了拟转让股权存在的瑕疵,受让方仍同意按照股权现状予以接受,则合同有效;如果转让方未告知受让方拟转让股权存在的瑕疵,受让方对此也不明知或应知,受让方可以欺诈为由主张撤销或变更合同,若涉及危害国家利益的,还可以主张合同无效。
(三)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与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是股东意志的体现,对股东具有约束力。如前文所述,公司法赋予了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极大的自治权,公司章程可以在不违反公司法的强行性规定的前提下对股权转让做出限制甚至禁止性的规定。如果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所做出限制或禁止性规定,应视为对股权转让的条件做了特别约定,因此股东与他人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时必须注意并遵循公司章程的规定。
六、股权转让中的税收问题
根据国家税法有关规定,股权转让行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税种:
(一)印花税
根据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2条规定,产权转移书据为应纳税凭证。产权转移书据,是指单位和个人产权的买卖、继承、赠与、交换、分割等所立的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股权转让合同属于该条所指的“产权转移书据”,应当按照所载金额万分之五贴花,依法缴纳印花税。
(二)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自然人股东取得股权转让所得,应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转让所得以个人每次转让财产取得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
2、企业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于2000年发布的“国税发(2000)118号文”《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是指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的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后的余额。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另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于2004年发布的“国税函(2004)390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转让有关所得税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1)企业在一般的股权(包括转让股票或股份)买卖中,应按前述“国税发(2000)118号文”有关规定执行,股权转让人应分享的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或累计盈余公积应确认为股权转让所得,不得确认为股息性质的所得;(2)企业进行清算或转让全资子公司以及持股95%以上的企业时,应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改组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8〕9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投资方应分享的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应确认为投资方股息性质的所得。为避免对税后利润重复征税,影响企业改组活动,在计算投资方的股权转让所得时,允许从转让收入中减除上述股息性质的所得;(3)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第三条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帐准备的资产,如果有关准备在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相关准备应允许作相反的纳税调整。因此,企业清算或转让子公司(或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的全部股权时,被清算或被转让企业应按过去已冲销并调增应纳税所得的坏帐准备等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数额,相应调减应纳税所得,增加未分配利润,转让人(或投资方)按享有的权益份额确认为股息性质的所得。
(三)营业税
根据2003年1月1日起执行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财税(2002)191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规定,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七、拟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特别注意事项
拟上市公司因其所处特殊时期,为了避免对发行上市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构成实质性障碍,股权转让除了遵循一般的规则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避免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以下称“《首发管理办法》”)第13条规定,拟上市公司在最近三年内实际控制人不得发生变更。该规定旨在保持公司控制权的稳定,使公司具有持续发展、持续盈利的能力,以便投资者在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拥有较为明确预期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公司控制权是指能够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或者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权力,其渊源是对公司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股权投资关系。认定公司控制权的归属,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判断标准(当然并非唯一的标准)就是股东所占公司股权比例。因此,避免拟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在发生股权转让时应当注意:
(1)如果是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控制之下的股东对外转让股权,转让后应当仍然能够保持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对拟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
(2)如果是其他股东之间发生股权转让,则不得出现某一新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权比例超过原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权比例的局面。
2、避免影响公司稳定
拟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应当避免对公司稳定产生影响。一方面,股权转让不应影响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另一方面,由于股权变化,可能会发生公司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的情形,公司领导层的变动,不应对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造成不良影响;此外,《首发管理办法》第12条要求拟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董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因此股权转让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也必须符合该规定的要求。
3、避免发生股权纠纷
根据《12号编报规则》第36条规定,发行人历次股权变动应当合法、合规、真实、有效。因此,拟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转让时,还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关注股权转让资金来源的合法性,避免发生股权纠纷,防止出现因发行人的股权存在纠纷而影响发行上市的情形。
八、结语
股权转让本身是一个涉及多层面的问题,对于拟上市公司而言,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其中的几个知识要点,而应包括股权转让行为涉及的方方面面;否则哪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股权转让行为成为公司发行上市的障碍。本文立足实践,对拟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进行了综合、立体地解析,希望能对拟上市公司整体把握股权转让行为有所助益。
第三篇:非上市公司个人股权转让涉税分析
非上市公司个人股权转让涉税分析
一、营业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第二条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二、个人所得税
根据当前税收政策,对个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转让从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即二级市场取得股票的转让所得仍免征个人所得税。另外,股权转让环节,列入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的股权有:上市公司限售股转让与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
(1)其中《关于个人转让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财税[2009]167号)纳入征税范围的限售股包括:一是股改限售股,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复牌日之前股东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复牌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二是新股限售股,即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三是其他限售股,即财政部、税务总局、法制办和证监会共同确定的其他限售股。
由此可见,该文件明确规定:将限售股转让须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范围限定于上市公司,在中心挂牌的企业并非上市公司,所以不适用该规定。
(2)《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针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明确要求在个人股权转让交易中,负有纳税义务的转让方或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受让方,应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
第一,适用税率。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财产转让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244号)第一条:原股东取得股权转让所得,应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故个人股权转让应按财产所得的20%征税。“股权转让所得”的计算方式为:股权转让收入-取得股权所支付的 1 金额-转让过程中所支付的相关合理费用(如按股权转让收入的0.05%缴纳的印花税)。
第二、计税依据。国税函[2009]285号 规定,税务机关应加强对股权转让所得计税依据的评估和审核,对扣缴义务人或纳税人申报的股权转让所得相关资料应认真审核,判断股权转让行为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是否符合合理性经济行为及实际情况。对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如平价和低价转让等)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参照每股净资产或个人股东享 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
第三、缴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以下两种条件同时达到时,取得股权转让所得的个人产生相应的缴税义务:条件
一、转让股权的合同已签订;条件
二、股权转让价款已经收取。结合中心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电子撮合的情况下,“要约承诺,合同成立”和成交后系统自动实现股权与资金的切割,交易完成之时即达到以上两个条件,取得股权转让所得即产生缴税义务。
第四、主管税务机关及纳税地点。文件明确:个人股东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以发生股权变更企业所在地地税机关为主管税务机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应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 报和税款入库手续。明确了主管税务机关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明确了纳税地点,主管税务机关所在地也即纳税地点。
三、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1.《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以及具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 税法第八条所说的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代扣税款的次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支付所得个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所得数额、扣缴税款的具体数额和总额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个人股权转让交易中,负有纳税义务的转让方或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受让方,应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
综合以上规定,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应当由转让人或受让人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或扣缴申报。因《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都是普遍的一般性规定,并未特别针对股权转让。而《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强调公司股权变更登记前的纳税义务,尤其对股东股权必须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股权交易的完成与股权登记是相互独立的,税务部门将纳税义务定位于股权登记之前,执行“先税后登记”的原则。
而《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于股份有限公司明显缺少针对性。因为目前情况下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设立之初发起人股东,其他股东并未做强制性登记要求,包括发起人股东与其他股东股权发生变更后也无须进行变更登记。
另外,(1)从中心对非上市公司股权的登记托管的定位上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工商部门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股权的“登记缺位”,中心在一定程序上履行了工商部门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的职责。(2)结合《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从中心股权交易的过程来讲,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在实现股权与资金的交割过程中即股权交易的完成,其股权也同时实现了在中心的登记,二者是同时的。
2.《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以限售股持有者为纳税义务人,以个人股东开户的证券机构为扣缴义务人。限售股个人所得税由证券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
以上为上市公司限售股个人所得税的征缴,由股东开户的证券机构代扣。因为中心与证券机构同时股权交易场所,有较多的相同之处,二者同为股权交易场所和办理股权交割手续的单位,所以,证券机构代扣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 3 做法值得我们思考。但是,国家税务总局与证监会出台的《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赋予了证券机构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义务,证券机构代为扣缴因此有了法律依据。但中心如果借鉴这一做法代扣股权转让个人所税缺少法律上的依据。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分别为股权转让的转让方和受让方,应由交易双方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另外,现行国家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证券机构对上市公司转让限售股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但并未规定股权(产权)交易中心对股权转让的扣缴义务,交易中心的限售股也非《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所规定的限售股。所以,目前在税务部门没有新的政策出台的情况下,交易中心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应由转让双方办理,没有中心的相关纳税义务。
四、印花税
《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二条: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二)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版权、商标专利权、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所书立的转移书据,应缴纳印花税。适用税率为万分之五。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1]155号)第十条“产权转移书据”税目中“财产所有权”转移书据的征税范围是:经政府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动产、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所立的书据,以及企业股权转让所立的书据。
根据上述规定,企业股权转让所立书据,应按“产权转移书据”税目缴纳万分之五的印花税。结合中心股权交易转让的实际情况来讲,股权交易实质也属于股权协议转让,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没有本质区别,应当按“产权转移书据”税目缴纳万分之五的印花税。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即只对卖出方(或继承、赠与A股、B股股权的出让方)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对买入方(受让方)不再征税。税率仍保持1‰。
由此可见,财政部又规定对证券(股票)交易征收千分之一的证券交易印花税,而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产权转移书即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收取万分之五的普通印花税,故个人在中心进行的股权转让应根据股权转让额万分之五的比例收取印花税。
五、印花税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
(1)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人。产权转移书据的纳税人是立据人,即书立产权转移书据的单位和个人;《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六条 产权转移书据由立据人贴花,如未贴或者少贴印花,书据的持有人应负责补贴印花。所立书据以合同方式签订的,应由持有书据的各方分别按全额贴花。
根据上述规定,中心发生的股权转让属于以合同方式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应当由转让双方分别缴纳万分之五的印花税,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为股权转让双方。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经财政部批准,对股票卖出方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买入方不再征收。即印花税的纳税人应为股权转让方。
(2)《印花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 发放或者办理应纳税凭证的单位,负有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义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一条非交易转让股票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征管问题 凡是在上海、深圳证券登记公司集中托管的股票,在办理法人协议转让和个人继承、赠与等非交易转让时,其证券交易印花税统一由上海、深圳证券登记公司代扣代缴。
根据上述规定,上市公司的证券交易印花税是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5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代扣代收代征税款手续费管理的通知》第三条“三代范围”(三)委托代征是指税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加强税收控管、方便纳税、降低税收成本的规定,按照双方自愿、简便征收、强化管理和依法委托的原则,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按照代征协议规定的代征范围、权限及税法规定的征收标准代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的行为。由国家税务局委托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公司征收。
综上,《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印花税由交易双方分别缴纳。另外,目前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股权(产权)交易中心对股权转让的扣缴义务,税务部门也未委托中心代税务机关征税,可见,中心没有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也没有扣缴义务。
六、税收政策分析及中心的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贫富分化严重,收入严重不均。国家税收政策存在严重缺陷,根据相关统计,由于税收起征点过低,大约1/3左右的税收来自于社会中下阶层,而由于税收监管部门监管手段和途径的缺失,社会富裕阶层通过各种途径逃避了纳税义务,税收政策呈现“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现象。
为扭转这一局面,扩大税源,税收部门拟加强与加强与地方政府工商部门、金融办、行业主管部门、证券机构和股权(产权)交易中心等部门的合作,掌握高收入人员的收入情况和纳税情况,探索建立自然人股权变更登记的税收前置措施或以其他方式及时获取股权转让信息。建立高收入者所得来源信息库,完善税收征管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收入人员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
为配合税务机关加强对股权转让所得税与印花税的征收,中心一方面可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向其提供股权交易信息,包括股权交易双方的基本信息,双方交易的价格、数量、交易时间等交易信息,由税务机关直接对股权交易的纳税义务人进行征缴。
另一方面,应税务机关要求与税务部门签订委托征税协议,代税务机关进行征税,同时税务机关向中心支付代扣手续费的方式进行征税。但这样一来,由中心直接受托征收20%个人所得税,0.05%印花税,可能对中心股权交易带来很大冲突,在执行层面还须对交易软件进行升级,加入相关税收的代扣程序,并告知 6 相关投资者税收代扣的情况,总之代税务机关征税是项复杂的工作,很容易出现偏差,出力不讨好。
举例来说:假设吕先生取得A公司股权时支付人民币10万元,现与B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要将其所持有的A公司股权作价人民币25万元转让给B公司,该股权转让首先应缴交印花税250000×0.0005=125元,其次应缴交个人所得税(250000-100000-125)×0.2=29975元。
股权转让者和受让者需承担相应的税收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三十条规定:“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对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负有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处理。”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交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最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自然人股东转让企业股权包括转让所持国有企业改制后的股权都应按股权转让应纳税所得额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按股权转移书据所载金额的万分之五缴纳印花税。否则,将按《税收征管法》接受处罚。
第四篇:IPO 公司的股东进行股权转让的评估问题
IPO 公司的股东进行股权转让的评估问题
背景资料:
IPO 发行人的原控股股东A 和其他股东甲在报告期内将持有发行人的股权全部转让给B 公司。B 公司与A 公司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由于B 公司为香港注册公司,发行人变更为台港澳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转让时,未进行审计和评估,按原始投资额作价转让。问题:因股权转让时没有进行审计和评估,仅是转让双方协商定价,该股权转让行为是否会对发行人IPO 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意见:
1、会计方面,关注是否满足股权转让条件,包括合同签署与内部批准、股权付款、工商登记、董事会与章程变更、实际控制权移交等。
2、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对于不涉及国有资产或国有产权的股权转让,没有强制要求审计和评估,故若股东协商一致,且履行了公司章程等文件要求的程序,转让公平、合理,未侵害其他股东或相关方的利益,不存在会导致影响企业存续的因素存在,则应无实质性障碍。
若涉及国有资产或国有产权,程序性瑕疵主要体现在两类:一类是转让时未履行评估程序;另一类是协议转让国有产权时,未取得有权部门(多数是省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出具的同意协议转让的批复。解决思路主要包括:有权部门出具补充确认文件或重新履行有关程序,定量或定性分析该瑕疵未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未侵害国有股东、小股东利益。
第五篇:外商投资企业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问题分析
外商投资企业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问题分析
2010-1-19 11:59 不详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资股权转让业务中涉及的所得税问题较为复杂,为规范外资股权转让行为,指导相关各方准确纳税,有必要对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根据我国股权转让的相关税收法规,系统分析了我国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的性质、计算方式和缴税方式,并介绍了外国企业常用的避税策略,以期能够指导相关各方准确处理外资股权转让中的所得税问题,同时对制定相关法规解释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随着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资股权转让日益普遍。在外资股权转让业务中,所得税的计算缴纳问题是困扰相关各方商务谈判的主要问题之一。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所得税法》”)对此问题有原则性的规定,但仍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细化。
一、外商投资企业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的性质和税率
外商投资企业外资股权转让(以下简称“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在性质上属于预提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外资所得税法》”)有间接性的规定:“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利润、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上述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都应当缴纳百分之二十的所得税。”逻辑上讲,其中的“其他所得”应该包括外资股权转让所得。
财政部1987年发布的【财税外字】[1987]033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征收所得税若干政策业务问题的通知》对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九、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外国合营者,外资企业的出资者转让股权所得的征税问题。股权转让所得是指合营企业的外国合营者、外资企业的出资者转让其在企业所有的股权而获取的超出其出资额部分的转让收益,应按规定征收20%预提所得税。”
关于预提所得税的税率问题,我国《外资所得税法》规定为20%。2000年11月18日国发[2000]37号《国务院关于外国企业来源于我国境内的利息等所得减征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00年1月1日起,对在我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其从我国取得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所得,或者虽设有机构、场所,但上述各项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减按1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从上述几个文件可以看出,在执行《新所得税法》前,我国外资股权转让应缴纳预提所得税,税率为10%。
《新所得税法》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可见执行《新所得税法》后,外资股权转让所得仍需缴纳所得税,税率将由现行的10%调整为20%。
二、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的计算
我国关于股权转让所得税问题的解释散见于不同时期的多个法规中,而且解释都不尽相同,并且其中只有部分适用于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因此,实务人员需要系统了解这些法规并且判断其适用性,才能准确地计算出外资股权转让应缴纳的所得税。
财政部[1987]033号文规定:“股权转让所得是指合营企业的外国合营者、外资企业的出资者转让其在企业所有的股权而获取的超出其出资额部分的转让收益,应按规定征收20%预提所得税”。这里,股权转让所得是转让价格与出资额之间的差额。转让价格一般理解为收购双方确定的转让价格,出资额应理解为等值人民币金额。
国税发[1997]71号《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分立、股权重组等业务所得税处理的暂行规定》对计税转让收益的解释重新作了解释:“股权转让收益或损失是指股权转让价减除成本价后的差额。股权转让价是指股权转让人就转让的股权所收取的包括现金、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等形式的金额;如被持股企业有未分配利润或税后提存的各项基金等股东留存收益的,股权转让人随转让股权一并转让该股东留存收益权的金额(以不超过被持股企业账面的分属为股权转让人的实有金额为限),属于该股权转让人的投资收益额,不计为股权转让价。股权成本是指股东(投资者)投资入股时向企业实际交付的出资金额,或收购该项股权时向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转让金额。”即计税转让价格中不包括被持股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及税后提存的各项基金等股东留存收益。
从国税发[1997]71号文的规定可以看出,外方股东享有的外商投资企业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留存收益项目不计为股权转让价,但该文并没有明确外方股东享有的资本公积份额以及享有的实收资本份额与出资额之间的差额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税时应如何处理。外商投资企业资本公积形成的原因比较多,其中外资股东超资本金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公积包括在71号文的“股权成本”中,而企业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等原因形成的资本公积在71号文中没有涉及。71号文的精神主要是避免双重征税,企业债务重组形成的收益已由企业缴纳了所得税,债务重组形成的资本公积部分不应计为股权转让价,但股权转让人享有的资产重组中形成的资本公积份额本质上属于资本利得,不属于投资收益。因此,在资产重组时不需要缴纳所得税,但在股权转让时该收益已经变现,按71号文的规定应计入股权转让价。
需要注意的是,71号文转让成本中“收购该项股权时向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转让金额”有一个前提条件:只有收购股权时已经缴纳过预提所得税后,向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转让金额才可以计为计税转让成本,否则,只能以原转让人的出资成本作为计税转让成本。
基于与国税发[1997]71号文同样的避免双重征税原则,国税发〔1998〕97号《企业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计算企业转让股权所得税的转让收益也可以扣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但国税发[2000]11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一)》否定了这一原则,要求:“企业股权转让所得或损失是指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的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后的余额。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国税函[2004]39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转让有关所得税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股权转让人应分享的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或累计盈余公积应确认为股权转让所得,不得确认为股息性质的所得”。
按照我国税收法规适用性规则,财政部〔1998〕97号文、国税发[2000]118号文及国税函[2004]390号文都只适用于内资企业,不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因此,国税发[1997]71号文目前仍是关于外资股权转让的最新规定,即,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股东转让其股权时,计税转让收益中可以扣除股权转让人享有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留存收益项目,但中方股东转让其股权则不能扣除。
《新所得税法》规定,非居民企业的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中“收入全额”和“财产净值”的具体含义并不是清晰可见,需要在《新所得税法》的实施细则中加以明确。按字面含义理解,收入全额应该是指股权转让人就转让的股权所收取的包括现金、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等形式的金额,财产净值是指财产的账面净值,具体到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资股权的财产净值应指外资股东应享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净资产的账面净值。但考虑到外商投资企业经常有资产重组等行为,由此导致外资股东享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化属于资本利得,在资产重组时形成,在股权转让时实现。从所得税税收法理上看,此类资本利得应在外资股权转让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为避免税款计算遗漏,建议将外资股权转让中的“财产净值”解释为外资股东投入到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和应享有外商投资企业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数额。
三、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的缴纳方式
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在性质上属于预提所得税,税款应由买方代扣代缴。我国《外资所得税法》第十九条规定:“……依照前款规定缴纳的所得税,以实际受益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款由支付人在每次支付的款额中扣缴。扣缴义务人每次所扣的税款,应当于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扣缴所得税报告表。”
国家税务总局1998年5月29日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代扣代缴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1998〕85号)规定: “
三、扣缴义务人同外国企业签订信贷、租赁、技术转让、股权转让、担保等合同或协议后,应将所签订的上述合同报主管税务部门;同时应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履行扣缴义务。”
《新所得税法》规定,“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税款由扣缴义务人在每次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时,从支付或者到期应支付的款项中扣除。”
可以看出,上述法规对外资股权转让税收主管部门的规定是不太明确的,《外资所得税法》只是笼统地提及“当地税务机关”,一般理解是指扣缴义务人的当地税务机关。但当外资股权转让双方都是境外企业时,作为扣缴义务人的境外买方在我国没有主管税务部门,此时境外买方应向哪一个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所得税?
从税收法理看,税源一般应在形成地就地缴纳。从税务征管的可行性看,税务机关是通过外商投资企业税务变更登记环节对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进行监控。当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发生变化时,税务部门要求企业在股权变化后一个月内做税务变更登记。办理税务变更登记业务,企业需出具股权转让完税证明。因此建议将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的主管税务机关明确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有责任提醒并督促股权购买方,尤其是境外的购买方,及时申报缴纳应代扣的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款。
四、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避税策略
如果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发生变更,除需缴纳数额很难确定的所得税外,还需要办理多项手续:股权转让合同需经商务部批准,合同生效后,外商投资企业需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变更、外汇登记变更、财政登记变更以及工商登记变更等手续。出于避税和避免办理上述手续的目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投资者一般都会设立 BVI等形式的公司,由BVI公司单纯持有所投资的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资股权。如果外方投资者要转让所持有的我国企业的股权,直接出让BVI公司的股权即可。一般的BVI公司构架如下:
上述构架中,外方股东在其所在地设立一个名义公司,例如在BVI群岛设立一个BVI公司,外方股东100%持有BVI公司的股权,由BVI公司 100%持有名义公司的股权,名义公司单纯持有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资股权。如果外方股东要转让持有的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操作方式是直接转让其持有的BVI公司的股权。这样,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股东虽然实益拥有人发生了变更,但名义拥有人并不变,因此外资股权转让行为,既不需要经我国相关部门的审批,也不会产生缴纳中国股权转让所得税的义务。
五、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外资股权转让需要缴纳预提所得税,现行税率为10%,2008年1月1日执行《新所得税法》后税率变更为20%,税款由卖方承担,买方代扣代缴。外资股权转让中的买方应切实履行起代扣代缴的责任,否则相应税款将由自己承担。
(二)按现行规定,外资股权转让应纳税所得额为转让价格扣除转让成本后的余额。其中股权转让价格可以扣除外资股权享有的被持股企业有未分配利润或税后提存的各项基金等股东留存收益份额。股权成本是指股东投资入股时向企业实际交付的出资金额,或收购该项股权时向该股权的原转让人实际支付的股权转让金额。《新所得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是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对于“财产净值”建议解释为外资股东投入到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和应享有外商投资企业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数额。
(三)建议将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的主管税务机关明确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外商投资企业有责任提醒并督促股权购买方,尤其是境外的购买方,及时申报缴纳应代扣的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款。
(四)尽管设立BVI公司可以绕过中国法律,不会即时引致缴纳股权转让所得税的义务,但在溢价购买时买方必须考虑所得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