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

时间:2019-05-15 07:5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

第一篇: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

时 间:90分钟 分 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4题,总分51分)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少,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记载反映了 ①王位可以继承

②分封等级秩序 ③宗法制的最大特点 ④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商王名)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①商朝时已经出现了宗法制度 ②商朝时分封制度已经形成 ③宗法制度对统治稳定影响巨大 ④商朝“乱世”局面与分封制直接相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确立王位世袭制 B.创立郡县制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开创科举制 4.《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5.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扶军安民”而名。从名称寓意来看,“行省”应是

A.地方的自制机构 B.中央的派出机构 C.皇帝的顾问机构 D.中央的监察机构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7.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传记集》中指出,“„„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出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 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的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 这说明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

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 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

C.用贡金装点自己的城市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8.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 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18.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 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

B.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C.没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19.南京大学资深教授方之光指出,有清一代总共268年。前200年清朝历史,基本上仍然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延续,后70年则开始由古代向近代阶段转变。“向近代阶段转变”的显著特征是

①西方列强的开始入侵 ②被迫进行开放和改革 ③不平等条约制度化 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并在剑桥大学演讲,其中说道:“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人学习西方 B.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办民族工业 C.甲午战争——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21.戊戌变法期间,香港总督卜力爵士上任后到中国内地视察,香港报纸给予大量报导,下列报导不符合史实的是

A.在北京接见中国外务部官员 B.到上海视察英国人开设的工厂 C.乘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考察中国风情 D.在西什库教堂做祈祷

22.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3.“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至第五棚时,惊见该棚正目(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中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以上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武汉战役

24.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 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5.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党的***是团结的破坏者,是抗日失败的负责者。是内战的祸胎,必须立即废止,及由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组成联合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然后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这段讲话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抗战即将胜利 C.国共重庆会谈期间 D.解放战争结束 26.右图为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的照片。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美国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主要原因是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A.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继续支持国民党政权 B.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美苏“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7.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2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向黎派驻维和部队 ②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29.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欲提出“双重代表权” 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苏联与美国的外交策略斗争 30.“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下列与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A.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B.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柏林墙的修建说明民众更向往资本主义制度 D.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斯大林模式弊端 31.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下图是1950年到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导致A、B两阶段军事激剧下降的共同原因是

A.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政策 B.美苏争霸转向空间领域 C.美国结束一些侵略战争 D.美苏冷战局势日益缓和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在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有哪些体现?(2分)依据材料归纳国民政府的职责。(3分)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36.(1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 “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2).请概述“沉沦”和 “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 “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 “上升”的社会因素有哪些?(3分)

材料三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1940年毛泽东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后,他就把陕甘宁边区做为一个“试验区”,明确指出:“边区的方向,就是新 民主主义的方向。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也说:“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 主义的边区。”

——《中国人大》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在近代中国的“上升”时期,在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3分)

材料四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创立了人民民主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民主的内涵;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途径,为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央社会主义学报》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特点,并结合史实说明。(4分)

37.(14分)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了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四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级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1)材料一、二反映的相同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二的错误观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7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试从国际局势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2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主要特征。(2分)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3分)

学而思网校 www.xiexiebang.com

案 选择题

1-10:BCADB|BDCBA;11-20:DBDCD|ABDCC;21-30:ACBAB|ABDAC;31-34:CBDD

37、.(1)《管子》认为法作为君主实行统治的手段;君主在法律的制定中起主导的作用(或:立法是君主的专有权);臣民必须服从于法。(3分)西塞罗认为人们既是法的制定者,也是守法者;制定法律是为了保障人们的权利;人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3分)(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议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3分)(3)思想主张体现:主权在民、分权与制衡。(2分)职责:保障人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参政能力,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力;实现民族自治和平等,维护国家安全和独立。(任答3点得3分)(4)考生答出统治者的意志、经济因素、地域因素、人民的觉悟、先进思想的传播、历史传统等因素中的任意三点即给3分。

39、(1)相同观点: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错误观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是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看法:二战后,随着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的加剧,美国开始实施冷战政策;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该计划扶持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7分)

(2)特征: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欧共体发展、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等冲击两极格局)(2分)(4)建立单级世界;推行强权政治。(2分)

(5)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3分)

第二篇: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大连市2017~2018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答案】C 【解析】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这反映出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一统,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反映的正好相反,故排除。

点睛:“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分封制的作用。

2.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秦朝“钱范”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 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 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 C.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 D.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出,秦朝统一了全国货币样板,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ABC不是最重大意义,排除。

3.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的独裁专制,那么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

民特点是由希腊的地理环境导致,并非柏拉图的观点造就的,故B错误;柏拉图的思想体现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特点,故是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他又把人数局限在5040人中,提出人数的上限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不能说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故C正确,D错误。

6.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此,雅典城邦 A.轮番而治,抽签担任一定官职 B.制约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 C.实行法治,树立法律至上意识 D.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 【答案】A 【解析】“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表明雅典民主为公民民主,人们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公民可以通过抽签担任一定官职,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特点,故A项正确;“制约权力”主要针对的是统治者,故B项错误;实行法治不能说明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故C项错误;“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与民主政治无关,更不能体现轮番而治,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联系所学验电民主政治的特点----轮番而治分析解答。

7.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 B.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 C.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 D.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 【答案】C 【解析】“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体现出罗马法迅速审判的理念,诉讼当事人应按照法律规定时间内到庭,否则法律将判为败诉,体现出法律的权威,表明古代罗马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C正确;A材料表明诉讼当事人双方都应在规定时间内到庭,无法体现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也无法体现随意性,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审判程序,排除D。

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广州、厦门、宁波、上海、福州等五处通商口岸,外国人通过通商口岸倾销商品,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生意受到冲击,生活艰难,C项符合题意;遭战争破坏严重的不仅仅是对外贸易的劳动者,A项不符合题意;对外贸易受到限制这种说法不正确,B项错误;抵制洋货运动此时期还没有兴起,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11.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民众忧患意识产生,故B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与“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不符,应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材料信息不涉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联系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

12.“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革了皇帝的命,二是革了辫子的命。这说明辛亥革命 A.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ACD与“学生运动”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解答。15.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A.对工人运动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B.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 D.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可以得出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不可能改变规律,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而不是具体的斗争手段,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也不是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是解题的关键。16.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A.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 B.建立了民主的联合阵线 C.是工农阶级的联合政权 D.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答案】D 【解析】巴黎公社政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伟大尝试,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说明组成该政权的代表具有较广代表性,故D项正确;A中完全说法绝对;B中联合阵线不符合巴黎公社性质;C中工农联合说法错误,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政权。17.“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 C.开创了人民民主专政模式 D.提升了中国政府民主程度 【答案】A 【解析】根据“《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规定: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分析得出,抗战时期中共在边区政治建设上扩大选举和被选举权利,这有利于团结各阶级的力量进行抗战,从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正确;根据“《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故“推动了解放战争胜利进程”表述错误,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选举范围的变化,无法体现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材料只反映的是边区政府的民主制度,D项“中国政府”表述错误,排除D项。

20.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表明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 B.新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答案】A 【解析】依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由中共和民主党派共同组成,可见新中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是民主联合政府,故A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BC项;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1.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D 【解析】根据“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战略方阵”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符合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故D项正确;A项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背景下提出的外交战略构想,与材料背景不符合,故A项错误;B项主要针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C项出现于80年代,强调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C项错误。

24.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护照语种的变迁体现了 A.法英语言的普及 B.国际关系的变化 C.改革开放的政策 D.旅游人数的多少 【答案】B 【解析】从护照上的文字看,20世纪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改善,表明护照语种是国际关系变化的晴雨表,故B正确;法英语言的普及、出国旅游人数的多少均不是主要因素,故AD错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时间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25.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后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但也着重指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一个关键。这个关键是 A.-个中国 B.-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实现三通 【答案】A 【解析】两岸合作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A正确;B、C属于解决台湾问题方针;D是2008年已经实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112

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解析】(1)认识:根据“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伴”得出苏联是美国的政治对手。

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二战结束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不断增强、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等方面分析总结。

(2)根据所学可知,七十年代美国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对华关系的正常化;在第三世界实行局部收缩;根据“在亚洲要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以及世界上‘自由’国家和独立国家的关系”得出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与盟国的“伙伴关系”;根据“以实力为后盾”“特别是对付苏联的扩张”得出以实力为后盾,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

(3)影响:根据“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得出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据“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得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根据“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得出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本部分为选做题,三选一,包括28、29、30三道大题,均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宦官集团祸乱朝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东汉的党锢之祸源于宦官专权;明代的阉党为祸更加严重……清朝除继续沿用朱元璋制定的各项约束宦官的法规外,还进一步采取了诸多措施……顺治元年,清世祖作出取消厂卫的决定,同时确定宦官事务归内务府管辖,撤销宦官衙门……与此同时,顺治帝还下诏旨:“中官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份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决不姑贷。特立铁碑,世世遵守。”……明末宦官多至十万,顺治时裁减为数千人,到清末仅剩八九百人……此外,康熙帝时明确规定:“各衙门官品虽有高下,寺人不过四品。”……乾隆时还废除太监读书制度,奏事宦官一律改姓为秦、赵、高,其用意是“借此三字以自儆也”,可随时汲取秦代宦官赵高擅权乱政、祸国亡秦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朱子彦《中国朋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为解决宦官乱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为解决宦官乱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答案】(1)措施:改革宦官机构,裁撤宦官衙门;严厉惩罚宦官干政;削减宦官人数、415

(2)原因:近代中国对人才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张伯苓对教育的信仰和实践;思想解放的推动。

【解析】本题关于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特点,可以根据对材料的归纳总结来回答。关于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成功创办南开系列教育的原因,一方面要根据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另一方面要联系时代背景来回答。

(1)对于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无论何事,无精神必归失败”“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华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至受淘汰”等信息,可以归纳得出。对于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可以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张伯苓办教育是在近代中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要根据时代特点来分析在当时社会以及中国教育史上产生的影响。

(2)张伯苓成功创办南开系列教育的原因要从两方面分析:个人原因和时代要求。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张伯苓个人在教育方面的追求;联系时代背景,近代中国正是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人才,以摆脱贫困和受侵略现状的时代。

第三篇: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I 卷 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2.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C.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3.《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政体形式为责任内阁制 4.《十二铜表法》第一表(传唤)内容概述如下: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这些内容可以佐证罗马法 A.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B.重视法律程序和践行人人平等

C.法理精深,逻辑性和系统性强

D.掺杂着原始和落后的社会习俗

5.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邦联的不足以维持联邦》:“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以上材料说明 A.此时处于美利坚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最后阶段

B.此时美国处于南北分裂时期

C.独立后的美国邦联松散

D.美国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 6.《三元里等乡痛骂鬼子词》说:“向来英夷屡不安分,久犯天朝,昔攻沙角炮台,戕害官兵,我皇上深仁,不忍加诛,且示怀柔。„„是以饱德之义士佥助兵粮,荷锄之农夫操戈御敌,纠壮勇数十万,何怕英逆之义律不可剪除?水战陆战兼能,岂怕夷船坚厚?” A.政府动员民众积极开展抗英斗争

B.因外敌入侵国内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C.民众思想陈旧并不了解世界形势

D.民众的民族观念、国家意识正在形成

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 1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B.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8.1929年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来华访问南京政府就尖锐指出:“在相互对立的政府、党派、军阀的争夺中,最终获胜的那一方并非因为用武力取得了统一,而是因为赋予了人民其内心深处最想要得到的那些东西。”从汤因比的话中可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汤因比大力支持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 B.汤因比对南京政府的所作所为深感失望 C.汤因比对南京政府的所作所为歌功颂德

D.国民政府统一中国即是“人民其内心深处最想要得到的那些东西” 9.“依照执政者的个人喜好以及亲疏关系来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公共事务,而不是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在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的成就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 C.制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确立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目标 10.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11. 下图是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与此对应的国际关系是

请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必须互相依赖才行

法国并不是由任何 其他国家拖着走的A.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即将形成 B.欧洲希望与美国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 C.美苏“冷战”的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应对“经济滞胀” 12.清朝乾隆《吴江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据此可知 A.政府的倡导对工商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B.当地丝织业逐渐从农家副业生产中独立出来 C.新兴市镇的兴起侵夺了行政机构附属的经济职能 D.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3.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疟疾之一发,则其俗有以冷热发歇为市喻。”这段话反映的是

A.宋代蜀地疟疾流行

B.“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C.宋代的集市贸易十分繁荣

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 14.《大国崛起》解说词:“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英国被称为“小店主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 宗教改革

B.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C.工业革命 商品输出

D.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15.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列宁装等,“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女孩子喜欢穿俄国风情的“布拉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建国初期,物质生活不丰富

B.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D.国际政治环境

16.195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人民公社的实质是

A.第一规模要大第二公有制程度要高

B.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 C.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D.企图通过人民公社的道路,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

17.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8.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中国邻邦”。这段材料试图说明 A.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 B.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 C.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 D.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19.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认为,“新政”的不足在于“它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起一些 3 麻烦的新问题。它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先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它没有找出一条保护没有这种发言人的人民的道路,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这主要表明“罗斯福新政”

A.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B.无视普通下层人民的疾苦 C.无法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D.只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2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近来市场的动荡不安,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特里谢在此主要强调

A.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没有纪律 B.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C.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管理

D.美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21.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22.宋代词人晏几道曾在《鹧鸪天》中写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程颐看到后说:“鬼语也”。这说明程颐

A.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B.对遣词造句要求极高 C.对鬼神存敬畏心理

D.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 23.“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经过他的精心整理、改造,阴阳五行学说才得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年来它有极顽固的势力。’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弊端,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这一观点

A.怀疑董仲舒是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 B.肯定董仲舒“阴阳五行”学说 C.否定董仲舒的学说

D.肯定董仲舒学说的影响力 24.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老庄哲学的影响 B.孔孟之道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25.顾炎武说:“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体现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具有 A.勇于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

B.批判理学虚伪的革新精神 C.揭露封建专制的无畏精神

D.积极进取的社会责任意识 26.“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这一现象说明戏曲 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

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 27.“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解国家之义,„„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此教育方针反映作者的核心思想是

A.中体中用

B.中体西用

C.民主科学

D.尊孔复古 28.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 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 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

29.面对法庭的判决,苏格拉底在申辩词中追问道:“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他所追求的“希腊精神”的核心是 A.民主与法治

B.平等和自由 C.财富和荣誉

D.智慧和真理

30.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是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所有这些,让古代贤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据此判断这篇诗作是歌颂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31.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体现出泰戈尔的作品: A.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B.代表了东方文学的最高水平C.体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D. 反映了民族独立的迫切要求

32.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人权思想深入人心,尊重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个人情感成为新的时代风尚。进而产生的是强调主观情感、追求个性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下列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是雪莱、德拉克洛瓦、塞尚 B.偏重向外,朝对象感性世界开掘 C.偏重客观、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

D.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5—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3.(25分)青岛啤酒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3年,通过德意志银行募集了40万墨西哥银元的股本金,香港盎格鲁·日耳曼啤酒公司的德国商人与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其生产设备、原材料从德国进口。该厂产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材料二 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山东青岛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工厂的主要管理人员从厂长到各主要生产部门配备的负责人和技师都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在生产和工艺技术问题的处理上由专业人员负责确定。

1978年,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在有几十种国外啤酒激烈竞争的美国市场上,青岛啤酒以其较高的品质、独特的风味加之美国代理的大力促销宣传,终于巩固了在美国的销售市场。

1979年以后,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工厂的活力日益增强,基本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厂大规模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装备。1981年,在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关怀下,国家计委、进出口委、财政部批准投资4551.62万元,进行10万吨扩建工程,于1986年8月竣工投产;1986年的产量在全国啤酒行业里首先突破10万吨。

材料三 90年代初,通过与另外3个工厂的联合,成立了股份制公司,青岛啤酒厂也更名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7%的股份被美国的安海斯-布什公司持有,2008年英博集团购并安海斯-布什,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于11月18日决定附条件批准购并。

1993年7月,青岛啤酒H股在香港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内地在港发行H股上市的企业,1996年3月7日,青岛啤酒向美国发行一级存股证(ADR)获美国证券及交易委员会批准正式开始交易。

――上述材料均引自百度搜索

(1)依据材料一分析青岛啤酒厂的性质并分析其建立发展的原因。(9分)(2)依据材料二判断青岛啤酒厂发展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90年代以来青岛啤酒厂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10分)

34.(12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972年,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2年,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田中角荣 请为以上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

请考生从35、36、37、38四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时楚国贵族势力强盛,吴起的变法即从剥夺贵族特权利益入手。他宣布废除对疏远公族的优待,封君子孙传三世者即收其爵禄,另外裁撤无用、不急之官,用节约下来的费用供养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吴起还将一部分贵族迁徙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整顿吏治,用人唯贤,禁止私门请托。吴起变法在打击贵族势力、富国强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来自贵族的强大阻力。变法实行一年,楚悼王去世,贵族攻杀吴起于悼王灵堂。肃王即位,以伤害王尸的罪名惩罚作乱者,夷灭宗族者70余家,贵族势力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楚国的变法运动也因此受挫,未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吴起变法的历史影响。(7分)

3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

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第四十九条:参议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摘自《中华民国约法》

材料二 “自此制(《中华民国约法》)实现后,中央之威信日彰,政治之进行较利,财政渐归统一,各省皆极其服从,循而行之,苟无特别外患,中国犹可维持于不敝。”

――张华腾 《封建买办政权还是资产阶级政府――1912-1915北京政府性质新议》(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不同。(6分)

(2)《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从中国大陆地区民主进程来说,是一次大的倒退。但却出现了材料二所述现象,对此你如何看待?(9分)

37.【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欧亚地缘战略是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就是避免欧亚大陆尤其是处于边缘地带的西欧和东亚被一个潜在敌对国家或联盟所控制。这一宗旨决定了美国基于1945年形成的欧亚地缘版图,通过政治、经济和联盟手段遏制苏联的地缘扩张,扶持边缘地带大国及关键地缘国家对苏形成均势,最终促成欧亚大陆战略平衡与地缘格局的稳定。

――汪滨《美国欧洲地缘战略与北约的形成》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欧亚地缘战略形成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苏联的地缘扩张”表现在哪些方面?美国是如何遏制这种扩张,“最终促成欧亚大陆战略平衡与地缘格局的稳定”。(9分)

3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58 年,戴高乐重返法国政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第一任总统。戴高乐上台后对法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包括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具体实施有:

①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从属地位,维护民族独立;

②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③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在东西方关系中 发挥作用,推动中法建交;

④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

⑤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

――百度搜索(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戴高乐主义”出台的背景。(6分)

(2)“戴高乐主义”体现了二战后戴高乐怎样的外交思想?简要评价这一思想?(9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I 卷 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ABBCC 6-10 CBBDD

11-15 BBCCD 16-20 BAACC 21-25 BDDAD 26-30 BCBDB 31-32 CD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5—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3、(1)外资企业。(3分)《马关条约》给予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资金雄厚,规模大,技术先进。(6分)

(2)由专业人员从事生产和经营管理;产品质量高、风味独特;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6分)(3)吸收国内外资金,建立股份公司;国内外股票交易所上市(4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6分)

34、主题:契合题意、能概括图片均可。示例: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总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取得巨大的外交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5、(1)①废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②削减无用开支,将节省的钱粮用于训练将士,加强军事力量;③迁徙部分贵族开发边远地区;④整顿吏治,用人贤,唯禁止私人请托;(每点2分,共8分)(2)①打击了楚国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3分)②使楚国国力强盛,军事力量大增,从而扩大了疆域,威震诸侯。(2分)③遭到贵族的激烈反对归于失败(2分)

36、(1)不同:变内阁制为总统制;赋予国家元首以极大的权力;取消了议会制,将立法权完全降为行政的附庸;否定了民主的概念;政治体制弃美国、法国模式,而采取德国、日本模式。(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认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基本国情是极度缺乏民主,袁世凯行专制独裁仍有市场;《临时约法》存在着立法权过大的弊端,对政府行使职权有过多的制约,不利于对国家的治理。而袁世凯政府按《新约法》机制运行具有一定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新体制仍在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只不过更保守,更倾向于日本、德国的民主模式。对《新约法》我们应该客观认识,不能轻易予以否定。(9分。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

37、(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6分)

地缘关系:苏联利用战争扩大了疆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便利于苏联控制东欧;西欧等地共产主义运动兴起,扩大了苏联的影响。(6分)

(2)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3分)

38、(1)二战结束后,法国综合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低下;冷战形势下,美国加强了欧洲的控制;欧洲走向联合,法国实力逐渐增强。

(2)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3分)

积极:提高了法国国际地位,推动欧洲联合;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东西方缓和和世界多极化趋势。(4分,任意2点即可得4分)消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兰西民族主义的排外性和扩张性。(2分)

第四篇: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

答案)

一选择题(32X1.5=48分)如果每个人都很有教养,那么家庭将会得到很好的管理;当家庭管理妥当时,国家将会变得有秩序: 当国家管理井然有序时,全世界都将会变得和平友好。”此说源自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3.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C.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6.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 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秦崇尚法家,导致此时儒家受到抑制 B. b处:得到汉代统治者认可

C. c处:社会动荡、宗教兴盛,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D. d处:明朝思想批判推动儒学新发展

7.董仲舒堪称我国古代主流思想史上分水岭式的人物,经他改造和发挥,儒学获得“新生”。西汉儒学与春秋战国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宣扬“仁政” B、为统治者服务 C、神化封建统治 D、反对苛政刑杀

8. “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 D.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9.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10.《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11.《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文中的“原则”不包括

A.“爱人者,人恒爱之” B.“兼爱、非攻” C.“春秋大一统” D.“无为而治” 1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3.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14.《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15.“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7.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18、明朝有学者论述:“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该言论主张 A改变君主专制 B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国家 D君民平等

19.有人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①“工商皆本” ②“心即理也” ③“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28.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A.甲骨文“马”字风格质朴,注重规范 B.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C.“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D.小篆字形有意无法,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29.中国画注重写意与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以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知行合一 D情景合一

30.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B.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31.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变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的欣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C.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D.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32.李约瑟说:“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问题不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对下列材料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科技注重实用性

B重儒学轻技艺的传统阻碍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 C 中国科技落后是因为缺乏逻辑思维

(2)依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分析其主要历史作用。(8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6分)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6分)

34:(26分)

材料一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四: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

第五篇: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抚顺市协作校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客观卷在答题纸上涂好,主观题不要超出答题范围。

第Ⅰ卷(本卷30小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不得分。每题2分,共60分。)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3.《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4.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5.就政体而言,从秦朝开始,到清朝末年为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下列哪两种形式()A.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地主政权与农民政权 D.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6.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这段材料可能出自()A.《新唐书》 B.《资治通鉴》 C.《元史》 D.《明史》 7.“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下列不符合这一情况的实例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尚书令(台)C.明朝的殿阁大学士 D.清朝的军机大臣 8.依据雅典民主,以下哪些人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 A.公民克里昂的妻子

B.贵族布拉达斯的妻子 C.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 D.雅典公民克里昂

9.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这种办法体现出的民主原则是()A.轮番而治 B.人民主权 C.民主集中制 D.下级服从上级 10.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地理位置 D.宪政制度 11.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四个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曾国藩 D.《天朝田亩制度》 12.1861年,清政府恭亲王奕在奏折中说:“综计天下大局,是今日御夷,譬如蜀之待吴,蜀与吴,仇敌也,而诸葛亮秉政,仍遣使通好,约共讨魏。”因而太平天国出现的局面是()A.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发生了内讧,从此由盛转衰 C.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D.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4.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 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的主张

C.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 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5.中共十七大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突出成就是()A.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赎买”政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6.恩格斯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这里的“纲领”指的是()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马赛曲》 D.《国际歌》 17.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里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2 A.俄国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俄国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采用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苏俄的经济 D.苏联采用苏联模式实现现代化

18.1980年8月,著名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的回答可能是()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加强现代化建设

C.加强国防建设 D.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建设 19.“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时期,没有遭受破坏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0.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我们实行的主要政策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2004年,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指出:“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这些原则”指的是()A.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美国提出的《独立宣言》中的有关原则 C.苏联“人道的社会主义”原则 D.殖民主义国家主张的“弱肉强食”原则 22.“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23.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当选后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A.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 B.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反对外国干涉势力

24.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25.柏林墙的修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美苏的大国强权主义达到高峰 B.反法西斯国家对法西斯势力的正义制裁 C.东西方“冷战”的加剧 D.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26.已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对华政策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尼克松这番谈话的本质目的是()A.继续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 B.主张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C.认为中国是未来美国的对手 D.指出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重要性 27.“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 3 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互相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28.美国学者指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这主要是指()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苏联实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错误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放弃社会主义的原则

29.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指出“两极格局解体是历史的必然”。这主要是因为()A.两极格局之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 B.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以强权政治为唯一 C.苏联解体后,其国际强国地位完全丧失 D.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30.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B.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C.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 D.恐怖主义威胁世界的安全

第Ⅱ卷(本卷共40分)

二、主观题(本题2小题,31题23分;32题12分;共2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1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 5 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12分)

三、选做题(本题共4道题,考生选择其中一道题作答,要把所选择的题号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不涂题号,按第33题批阅,本题15分)3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6分)

3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3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 7 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

3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试;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

抚顺市协作校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详解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 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维护周朝的统治。结合题中材料所包含的信息分析,封国面积较少,无法对中央政权形成威胁,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 A 2.【解析】这位大臣力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就是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答案】 C 3.【解析】 天子的印称“玺”,“群臣莫敢用”,体现的是皇帝独尊,意在维护皇权至上。【答案】 D 4.【解析】 唐朝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职责分别是政令的执行、草拟、审批,由此排除A、B两项,兵部属于尚书省的六部之一,也应排除。【答案】 D 5.【解析】 我国封建社会在皇位继承上基本采用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具体统治方式上采用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答案】 B 6.【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一现象出现在明朝,故选D项。【答案】D 7.【解析】 秦朝的御史大夫是三公中的一公,地位和权势都比较高,不符合题干中提到的“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辅政大臣。【答案】 A 8.【解析】 外邦人、奴隶、妇女不享有公民资格,不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D项正确。【答案】 D 9.【解析】 由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是否放逐某人,体现了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权威至上。

【答案】 B 10.【解析】 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可确定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度。【答案】 D 11.【解析】 题干中已说明有四个链接,A项对应“历史背景”,C项对应“重要人物”,D项对应“历史文献”,故新的链接应是天国兴衰,表明太平天国的标志性事件。【答案】 B 12.【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遣使通好,约共讨魏”可知,清政府主张与列强“和好”,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答案】 C 13.【解析】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干材料“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符合题干材料“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答案】 D 9 14.【解析】 主要结合材料中的“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排除„„外国势力”,可知提出了反帝主张。【答案】 A 15.【解析】注意关键词“民主革命时期”,只能从A、B两项中选,“最突出成就”则表现为中共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答案】 B 16.【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社会主义文献”、“工人公认”等信息进行判断。【答案】 A 17.【解析】 用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苏俄与西欧其他国家不同的根本之所在。【答案】 B 18.【解析】 “文革”悲剧发生的原因就是民主与法制建设不健全,要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事件,就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答案】 A 19.【解析】 根据对联先判定此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期,没有遭受影响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此时“一国两制”的构想还未形成。

【答案】 C 20.【解析】 所谓“一边倒”就是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此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答案】 A 21.【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2004年”、“50年”这些信息,说明“这些原则”应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A项。B、C两项不能作为外交原则,D项显然行不通。【答案】 A 22.【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和“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这两句话的含义。从题中材料看,明显指的是1971年中国突破美国的干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 A 23.【解析】 “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是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答案】 C 24.【解析】 这里的 “恩”指的是:二战后,美国曾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答案】 D 25.【解析】 1961年修筑的柏林墙是第二次柏林危机的产物,本质上反映出东西方“冷战”的加剧。A项中的大国强权主义不能完全反映出柏林墙修筑的实质,因为当时的东德也愿意修筑该墙;B项叙述错误;D项两种军事力量说法片面,应为两种政治军事力量。【答案】 C 26.【解析】 A项与题中材料没有直接关系。B项是尼克松当时的本质意图,以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扭转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的颓势。C项与材料无关。D项只是现象,不是本质所在。【答案】 B 27.【解析】 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不想„„走下坡路的话”以及“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由此不难判断出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答案】 A 28.【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是指苏联最高 10 统治者中的主体部分放弃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即苏联模式。明显放弃这一体制,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故选D项。【答案】 D 29.【解析】 A项只是两极格局解体的具体原因之一。B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C项错在“完全丧失”的表述上。D项是两极格局解体的根本原因所在。【答案】 D 30.【解析】 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俄罗斯走出低谷,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包括中国的振兴,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因素,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而恐怖主义是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答案】 D

二、主观题

31、(1)不同之处:

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进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8分)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4分)。

(2)乾隆拒绝了英方的通商要求和派驻使节的要求(3分)。体现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拒绝英方的领土要求(2分)维护了领土主权;(2分)

32、材料表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如:就治理河道,政府受到宪法的限制;政府又限制了议会的决定。(4分)

2、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如:就河道治理问题很多议员指责联邦政府干涉了地方政府的权力。(4分)

3、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如:罗斯福新政时期,联邦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大。(4分)

三、选做题

33、(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9分)

答:孟德斯鸠: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该做的事)。托克维尔:无限制的权力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6)

答: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

3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

3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

3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下载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宁省辽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7-2018学年辽宁省辽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分析 成绩不理想原因: 主观原因:基础知识部分的题得分率不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夯实不够,不会活学活用; 太多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差。 客观原因:命题不规范,题......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32x1.5=48分) 1.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 1.民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相提并论,生动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A.以种植业......

    下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

    下学期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文章来 源w.5 Y K J.Com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1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高二三个文科班的科任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1 本学期是本人仍然是接受高二原来的班级的教学,文科(7)(8)班和理科的(26)(27)班,学生没有分班,彼此熟悉,教学工作也容易开展。这个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