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调研报告 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
建筑调研报告
——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
指导老师: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调研时间: 2011.02.28 调研地点: 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 调研方法: 实地调研 网上调研
调研内容: 通过现场调研,结合课上老师专业知识的辅助,对建筑进行设计解读
1.概 况
号称可以让车手“飞檐走壁”的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位于大学城中心湖湖畔,显得静谧又不失优美。这是目前国内四个木质赛道自行车馆之一,是亚运场地自行车赛比赛场馆。造型由亚运火炬概念和自行车运动员的头盔外形相结合,已经跃然成为广州市的标志性体育建筑之一。
开工日期: 2008.11 竣工日期: 2010.08 建筑面积: 268000㎡
设 计 者: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设计所 所 在 地: 广州大学城体育与信息共享区 建筑背景: 2010广州亚运会比赛场馆 功能特性: 亚运场地自行车赛比赛场馆
自行车馆夜间效果图 自行车馆日间效果图 自行车馆湖畔效果图
2.设计理念
自行车馆的设计理念完美融合了亚运会五羊会徽造型与自行车头盔的形象,象征着亚运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建筑整体造型曲线流畅,形态舒展,极富动感及雕塑感。中间还有镂空,(功能)指向明确。自行车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行车比赛的特点,与其他体育场馆相比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这个造型,不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建筑造型与建筑功能的关系,而且透露出广州深厚浓郁的历史文化信息。
3.功能特性
作为国内第四个室内木制赛道自行车场馆,正在兴建的广州自行车馆请来了德国舒尔曼公司监制赛道,采用世界先进技术。“赛道曲线精确度比老山场地自行车馆更高,既有冲刺的直道,又有弯度很大的弯道,可以使运动员完美展现冲刺技术和过弯技术。”广州市重点办工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别看赛道上的木板和普通的家庭木地板外形上没什么差异,其实里面大有乾坤。广州自行车馆赛道的赛道木板全部是专门从西伯利亚进口的赤松木,挑选的时候对树木的年轮都有限制,在一定面积内的年轮数量必须在8到12条之间,能做赛道的木材一般都有300年“高龄”,不能有疮疤、节点等瑕疵,所以10块赤松木中只有一块能“达标”,可谓“十里挑一”。
自行车馆内250米的木质赛道,曾获得了前来广州验收的国际自联高级测绘师Andreas Ederd称赞,“这条赛道是目前全世界最高品质的赛道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行车赛道是一个木制的椭圆形坡道,因此自行车馆建设中最难的环节就是赛道。而赛道需要从圆心向外扩散逐渐形成弧形坡度,而按照国际自联的要求,整条赛道的外道要比内道高,坡度在13°至47°之间。但经过苛刻的测量后,广州自行车馆的赛道标线长度测量为250.0024米,误差仅为2.4毫米,比北京奥运会老山自行车馆还要精确1毫米,堪称目前全球最精准的自行车赛道。
4.建筑结构
广州自行车馆如同自行车运动员头盔的造型给人第一眼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但是最
能体现广州自行车馆技术含量的还是它的结构。馆的建筑和结构方案均是设计方自主创新的。就钢屋盖的结构设计而言,采用的是局部双层的单层椭圆球面网壳结构。目前国内对局部双层的单层网壳已有一些研究,但这样大跨度的工程实例还是首例。这个工程网壳跨度达102米(短轴)—126米(长轴),属于超限的大跨度网壳结构。再抗震方面,经过弹塑性动力工程分析验证,结构整体可抵御100年一遇的强风及地震。就这个工程而言,主体结构用钢量约1500吨,整体结构用钢量约为2300吨,钢结构的起吊达3万次左右,要12台吊车作业,吊装量非常的大。
这个馆造型像一个硕大的银色头盔,造型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南方地区湿热多雨的特点,借鉴骑楼街的做法,在东西向设计了遮荫外廊,南北向设计自然通风窗引导气流,观众大厅采用岭南民居常用的敞厅做法,节省空调费用,实现节能环保。
自行车馆的巨型圆顶以钢架搭建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的屋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扁平”。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名词叫矢跨比,是网壳结构的一个重要几何参数,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拱形建筑物的“拱”的高度与跨度的比例。建筑物“拱”的程度越大,矢跨比也就越大,受力情况比较容易解决,反之,“拱”的程度越小,矢跨比也就越小,受力情况解决起来就比较复杂和困难。现在常见的网壳结构的矢跨比一般为1/3~1/7,而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屋盖的矢跨比要小很多,长轴的矢跨比只有1/10,平均也只有1/9.05。这种小矢跨比的网壳结构不要说具体的工程实例比较少见,甚至研究的都不多,设计人员在设计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时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最终解决了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采用较为扁平的体型,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压
缩建筑高度,网壳的矢跨比很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减小室内空间的高度和体积,节省空调制冷、灯光照明的费用,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廖旭钊解释说。
整个屋面中间的部分另有一个类似“天窗”的穹顶,圆顶中部采用的聚碳酸酯板不但透光性好,而且散光作用非常明显。这样,即使外面艳阳高照,透射进馆内的阳光也不会在赛道上形成斑驳的光点,充分保障运动员训练时的安全性。要知道,在赛道上,自行车选手可以骑出高达85公里的时速,要是被光线晃了眼,运动员很有可能发生危险。
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主体结构主要有两部分,下部是混凝土结构,上部屋盖采用的是局部双层的单层椭圆球面网壳结构。屋盖的中间大部分为单层网壳结构,大量减少了杆件,沿屋盖周边局部设置了双层的杆件,但是结构整体仍然属于单层网壳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综合了单层网壳与双层网壳结构的优点,力学性能良好,整体稳定性好,工艺成熟,单价较低,在达到同等性能的前提下,用钢量比全单层网壳低,而结构厚度小,外观轻盈,不再需要装饰吊顶,建筑效果比双层的单层壳结构好。”设计人介绍说。
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屋盖的整体重量达到了2600吨,由24根钢筋混凝土圆柱承载。说起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屋盖与圆柱之间并没有固定住,而是由铸钢球铰支座联结。
球铰支座是活动的,可以向着屋盖中心的方向滑行10公分。因为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的主体结构下部是混凝土结构,上部屋盖是钢结构,上部与下部之间温差大;钢结构的屋盖也一直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伸缩变化。如果屋盖与圆柱之间完全固定住,不但钢筋混凝土圆柱要加粗,看台的梁也要加大。而采取这种结构,在保证整体稳定的前提下,避免了将网壳侧推力直接传递给下部的混凝土结构,大幅度减少了温度荷载的影响,既保证了安全,经济效益又非常明显。目前这种结构形式在国内并不多见。
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在设计上还有一个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结构与建筑相互协调、相得益彰,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上部的“飘带”,在一般情况下,只是作为装饰,不考虑它的作用,有的还会成为建筑物的荷载,压在上面,增加建筑屋的重量。而在这个项目上,设计师们巧妙地把加劲桁架设置在“飘带”的内部,使屋盖中央部位的单层网壳结构提高了稳定安全度,减少了单层网壳部分结构的用钢量,同时改善了结构的整体安全,而所有的加劲桁架隐藏在“飘带”内,建筑的外形曲线流畅,造型舒展。
5.建筑的环境
自行车轮滑馆以其极具特色的造型和专业的功能自然成为整个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的核心建筑。广州自行车馆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不仅是一个充满动感的运动场,而且是一个“生态绿色”运动场。在这里,除必要的疏散广场和少量硬质活动场地外,大部分区域是绿地或山林,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均以绿化覆盖,绿地率达90%以上。建筑
物采用大量的节能措施。主馆沿场馆周边设计了遮阴通廊,利于形成热压引导气流穿越场馆;设计天面采光,使室内日常使用可节省照明用电,覆盖于采光天面外部的遮阳构件则有效地避免了温室效应的产生。极限运动综合楼则采用适合南方通风良好的外走廊形式组织穿堂风,并采用热阻隔效率高的外遮阳方式,降低建筑能耗。在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情况下采用节能材料。采用生态节水技术手段,实行污水再生和循环利用,用于绿地浇灌和清洁。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建筑屋顶雨水和运动场地雨水并加以利用。
6.室内装修特点
该场馆曾被亚洲射击联合会主席称赞为中国最好的“飞碟馆”,其硬件建设标准国内最高。场馆共能容纳4000名观众,其中1500个座位是永久席位,另外2500个座位是专门为亚运会提供的临时座位。
据了解,广州自行车馆是国内第四个室内木制赛道自行车场馆,延用了为北京奥运自行车馆监制赛道的德国舒尔曼公司,技术世界领先。赛道曲线精确度极高,既有冲刺的直道,又有弯度很大的弯道,可以使运动员完美展现冲刺技术和过弯技术。而且由于自行车馆的赛道是倾斜的,观众坐在看台上看到自行车车手们在倾斜的木质赛道上你追我赶,如同 “飞檐走壁”。
7.评 价
从设计外形上来说,广州亚运自行车馆外形不够创新,亮点不够,显得保守拘谨。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这座自行车馆的设计团队全部是来自广州本土的建筑设计精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设计所,不断拓展体育场馆设计,曾为第九届全运会设计了广东深圳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了老山自行车赛馆。广州自行车馆吸收了奥运会的经验后制作的,在赛道维护、运动员安全、弯道安全维护等方面实行了更加严格的控制。一个好的设计不光追求足够创意的外形,设计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情况下,经验就显得特别珍贵,在经验指导下这座自行车馆显得特别“实在”
图片赏析
第二篇:广州亚运会思想汇报
近年来,我们的祖国真是盛事连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第16届亚运会也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进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心情非常激动。
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是第16界亚运的吉祥物,他们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这次亚运会,不但给中国人争光,同时也代表了亚运是亚洲的的桥梁,又一次促进亚洲各国(地区)的团结、友谊和交流。广州亚运会,不单会是一个快乐的亚运,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亚运。虽然我们不能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为了亚运从交通到空气,从空气到安保设施这些方面地完善,但我们能从电视上看到广州市民那一张张骄傲自信的面孔;虽然我们不能察觉运动健儿正奋力备战亚运,其实这些点滴无不在每个华夏子女心中擦出火花,而我们的民族之火将在继奥运会之后再一次重燃。再过16天,就要开展那激动人心的广州亚运会了。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为亚运会做好准备。我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这次亚运会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体育健儿们一定能再创佳绩,为我们的祖国夺得更辉煌的金牌。让那亚运圣火永不停熄,让亚运精神永垂不朽。
这就是我心中的2010年,我心中的亚运会。也许我们这里没有鲜花满地,但是人们心中的花却永不凋谢,相信我们的亚运会会伴着这些心中的花,在2010年的广州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美丽!祝愿亚运会举办成功!
第三篇:广州亚运会思想汇报
广州亚运会思想汇报.txt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电话给我不能保证逗你笑但我能陪着你一起哭。坚强的基本,就是微笑。面具戴久了丶就成了皮肤≈尊敬的党组织:
11月12日,广州2010年亚运会倒计时两周年启动仪式隆重举行。随着11月12日广州2010年亚运会倒计时两周年启动仪式在天河体育中心隆重举行,我们将一起见证亚运会的到来。(广州亚运会思想汇报)作为一名大学生,同时身在广州,理所当然希望能为广州为亚运出一份力。
相比之下,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民意征集调查可能更显得令人兴奋。据悉,广州市规划局和地下铁总公司联合发布了广州未来地铁发展的两套规划方案——小环线和大环线方案,并且就此征集民意。这体现了真正的人文关怀,让居民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的主人,参与到民主生活中去。自10月31日起,两套方案正式接受市民意见反馈,期限为一个月,最终的方案将在民意的基础上形成。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方法论,胡主席说过,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面对广州亚运会的到来我们更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劳动去让这次亚运会办的有声有色为中国人民增光,如何在在这次亚运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从以下这点去做好:
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责任”二字,看似笔画简单,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事物在不断发展,我们肩负的社会责任也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作为一名学生,不仅仅要学好祖国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是口头上说爱国,看看新闻就可以了,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去。广州成功申办2010年亚运会,作为一名广州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广州人的形象,一颦一举,都成为外地游客评判广州的依据,我们当然不能丢脸。此外,向外地游客展示广州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有城市的魅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此时的社会责任感表露无遗。为亚运会而进行的城市建设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衷心期待也运回在广州开幕的一天,我将会以主人的姿态迎接外地游客,为广州献出一份力量。这是我的责任,也是表达我对广州的热爱的体现。
从广州地铁规划局的网站资料可查,现规划中的地铁网线将与广深港客运专线接驳,并于2010年投入使用,届时广州到香港的时间将缩短一半以上。2010年正值广州亚运会,可以预见,这一专线的投入使用将会给广州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当然,也需要我们努力把握好,才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第四篇:广州亚运会总结报告
广州亚运会总结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大幕昨晚徐徐落下,作为中国体育的一次大练兵和大检阅,成绩不能被当成判断
成功的唯一标准,在给本届亚运会画上句号的同时,我们心中还留有惊叹号和省略号。
中国军团199金领风骚
15天的追逐、15天的荣耀,随着中国女排摘下最后一枚金牌,历时半个月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就此结束了全部比赛的较量。一共有472块金牌,474块银牌和681块铜牌先后产生,35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
团进入奖牌榜行列,中国队以199金高居榜首连续8届亚运会蝉联金牌榜第一的宝座。
借着北京奥运会后的东风,此番中国军团主场作战获得了骄人的战绩,一共拿到了199金119银和98铜的惊人成绩,总奖牌数达到416枚,金牌数量更是占到全部金牌数的42.16%,金银铜牌各自所得数,都是中国代表团的历史新高,除了金牌连续8届蝉联第一之外,银牌数也是连续7届第一。具体到各个项目,中国军团在体操、跳水、乒乓球、体育舞蹈等优势项目上几乎又是大包大揽,让其他代表团望尘莫及。中国28年、连续八届雄踞榜首位置没有悬念,次席之争同样如此,原本预设的日韩之争从一开始便失去悬念,韩国代表团显然为了4年后的仁川亚运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但在传统的射箭、围棋项目上继续强势之外,在射击、击剑、排球等项目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日本队则由于重视程度的不足在成绩上
出现了小幅下滑。
除了中日韩之外,从金牌分布来看,广州亚运会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夺得了金牌,36个国家和地区有奖牌入账。在夺金国家的数量上比多哈亚运会时多了2家,但获得奖牌的国家却减少了3个。由此本届亚运会设项达到了空前的42个设项,因此也给了许多国家夺金的机会,像中国澳门、孟加拉国都在广州夺得了
各自在亚运历史首金,印度和西亚国家更是不断在进步。
“90后”演绎青春风暴
自1986年以来连续六届亚运会都有世界纪录产生,这一届也不例外。本届亚运会共2人3次超3项世界纪录,1人1次平1项世界纪录、1队9人14次打破12项亚洲纪录。与四年前多哈亚运会相比,从数量上有
所减少。
破世界纪录的两个项目是举重和射箭,分别是李萍在女子53公斤级破抓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以及韩国箭客金优镇在射箭男子个人项目上的超越,另外射击项目上中国枪手翟羽佳在男子10米移动靶比赛中平了世界纪录。之所以数量减少,就是中国大力士们的“低调”,实际上多哈亚运会的5个新世界纪录全部出自(女子)举重赛场,而此次由于练兵等原因,仅有李萍一人完成超越。另外破亚洲纪录方面,场地自行车6项,举重1项,射击1项,游泳4项。其中孙扬在男子1500米自由泳项目上更是险破保持了9年之久的世界记
录。
当然提起孙扬,我们自然会想起游泳,游泳和田径这两个金牌大项,虽不是中国军团的强项,但在广州让人看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或进展。中国游泳获得38个项目中的24块金牌,横向比较我们彻底超越了日本,成为亚洲游泳的最强势力,纵向比较我们在12个项目游出今年世界前三名成绩;另外在田径赛场,刘翔跑出13秒09的个人第四好成绩,重回巅峰;中国队重夺男子100米和4×100米接力两个分量最重的冠军。
本届亚运会还有一个突破不能不提,那就是“90后”的集体爆发,本届亚运会的多金王游泳选手唐奕出生于1993年,同样收获4金的体操运动员眭禄也是1992年生人,另外射击场上的翟羽佳、国际象棋完成零的突破的候逸凡,在跳水男子10米台力压火亮夺冠的曹缘等等都是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将。都说广州亚运会作为伦敦奥运会的“前哨战”,我们确实看到了中国军团年轻选手们的朝气蓬勃,这批“90”后新军的大放异彩
让我们对伦敦奥运充满期待。
望伦敦警钟已经鸣响
亚运会既是我国竞技体育上一个发展周期的小结,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下一个发展周期的前瞻,在以199枚金牌微笑着作别广州之后,我国竞技体育接下来面临的大赛无疑是2012伦敦奥运会。透过亚运会这扇窗户,中国军团现在展现出来的奥运会前景可谓是有喜有忧。
喜的是,本次亚运会中国军团涌现出了一大批新人,根据统计在中国代表团的199枚金牌中,有127枚由
第一次参加综合性运动会的年轻选手获得。王适娴(羽毛球女单冠军)、李哲思(游泳2金)、李玄旭(游泳1金)、胡亚丹、何敏(跳水1金)、丁宁、刘诗雯(乒乓球女团冠军成员)、杨哲(男子举重105公
斤金牌)……这些来自不同项目的小将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90后”!
忧的是,本次亚运会中国军团虽然获得了199枚金牌,但正如中国代表团团长段世杰所言许多金牌的含金量明显不足,距离奥运会的水平相距甚远。同时让人在本届亚运会上感到失望的还有三大球,尤其是足球,男足以0:3完败韩国队止步16强。而中国女足虽然有所起色,但第四名也是这支曾获奥运会和世界杯双
料亚军的荣誉之师在亚运会上的最差成绩。
在北京奥运会上以第五名取得历史突破的中国男排,又一次在家门口的大赛中给人以“意外”——无缘四强
中国男排也创造了亚运最差战绩。
在王治郅的带领下,中国男篮给人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决赛,不过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依然值得深思——王治郅退役之后,谁将挑起中国队的大梁,现在中国男篮明显有些青黄不接。女篮虽然蝉联了冠军,但整个
亚洲水平低下,还不足让中国女篮大肆庆贺。
本届亚运会上,让人最揪心的比赛莫过于昨天的女排决赛,面对韩国队,中国女排的姑娘们虽然在0:2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这种精神固然值得称赞,但其中暴露出来了人才匮乏、整体水平下降的问题也不
得不让人深思。
现在距离伦敦奥运会还有两年的备战时间,在这个时候中国军团能够通过亚运会这面镜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无疑是一件好事,只要能够结合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备战,相信2012年的伦敦中国军团依然会取得大
丰收。
第五篇:自行车调研报告
来自湖南的中国商人谢重辉没有想到,自己当年顺口蹦出来的“康尼克”这个名子,如今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自行车市场已经赫赫有名。当地人从商店或仓储超市购买的每10辆自行车中,就有5辆是他们的康尼克牌自行车。谢重辉在哈拉雷创建的康尼克投资公司,已成为当地最大的自行车销售厂家。
为买自行车差点打起来
在康尼克公司的董事长办公室里,谢重辉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津经商以来最“得意”的一件事。去年某天,一家自行车零售商给康尼克公司打来电话,说该店只剩一辆库存康尼克女式山地车了。一名顾客看中车后先交了钱,但第二名顾客也看中了这辆车,没去交钱但先拿到了车,结果两人起了争执差点打起来。虽然店家为他们调解,告诉他们店里还有其他牌子的女式山地车,而且价钱还比康尼克的便宜,但他们就是要康尼克的。接到电话后,康尼克公司派人专门送去一辆车,并承诺谁作出让步就给谁优惠10%,结果先交了钱的顾客让了步。
谢重辉说,他最开心的,就是看到津巴布韦人在商店里排队买康尼克的自行车,人最多时能排50米的队。
1997年,谢重辉经朋友介绍来津考察市场。他发现当地工业不发达,大部分商品依赖进口。当时津经济滑坡、汽油短缺,这对发展自行车无疑是个好机会。于是,他在哈拉雷投资设厂。从2001年到2003年,康尼克的销售量每年都在四万到五万辆之间,居津几十家自行车厂销量之首。
自行车要热卖 得有地方特色
谢重辉认为,“康尼克”之所以能赢得市场,除了价格适中、注重自行车质量和售后服务外,还注意研究非洲的风土人情。津人不像中国人那样有很强的多劳多得的观念,他们更注重享受生活,在这里,即使你付双倍工资,人们也不愿在周末加班。而且津人法律意识很强,如果中国雇主不懂当地劳动法,很容易被黑人雇工告上法庭。
谢重辉说,针对当地民俗特点进行创新,也是“康尼克”成功的原因之一。自行车在非洲说到底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而非洲人通常比较爱面子,于是他们生产出一种新产品,将手把式自行车改成方向盘式自行车,以满足没有汽车的人们的驾车欲望。
在津巴布韦做生意,人们不大重广告,但很重口碑,往往大的买主买了第一次就会买第二次,而口口相传,又会带来更多的客户。前年一家大厂矿为自己的员工购买自行车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康尼克”一下子接到一笔2000辆的定单。
谢重辉说,他们很少做广告,但是很重视通过参加大公司的公益活动来作宣传。同时他们还为当地抗艾滋病组织、红十字会以及警察局等捐献自行车,既密切了和当地社区的关系,又为产品作了宣传。目前,他已在赞比亚开设了分厂,还将进军莫桑比克等国。
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戴震东
竹子自行车,这并非是什么新的发明,去年它已被运用于竞技赛场。不过最近,一些研究者又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在非洲一些盛产竹子的地区,人们连最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那里恰恰是生产竹子自行车的好去处。这些造价低廉、可以不依靠电力全手工生产的自行车可以为当地的穷人提供基本的交通和就业机会。
被忽视的优质材料
美国加州圣克鲁斯市的自行车店店主克雷格·卡尔菲是全美国最优秀的自行车制作者之
一。他擅长用碳纤维制作出重量最轻的赛车,为像赢得环法赛的首位美国人格雷戈·勒蒙那样的杰出选手提供服务。
功成名就的克雷格·卡尔菲并没有打住他的创造力,在12年前,他开始捣鼓如何用竹子来制作自行车。
这项新奇的发明来自12年前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某一天,克雷格·卡尔菲家的那条宠物犬“卢娜”正在啮咬着生长在车店后面的竹子。它有着强有力的下巴,擅长于咬碎木棍。随便给它一块木头,用不了多久就能咬成碎片。但对于坚硬的圆竹干,它最多也只能留下一两个牙印。
这让卡尔菲琢磨开来:如果竹子坚固到可以承受卢娜的啮咬,那为什么不用它来制作车架呢?从那以后,卡尔菲已经从开始造出样式简朴的竹子自行车,转变到制作出式样新颖、价格不菲的竹赛车,就算是在名车荟萃的赛车道上,人们也对这种新奇的赛车刮目相看。
他12年前制成的第一辆自行车现在还在。他用它在镇上各处跑杂事,不过因为担心顾客误会,并不怎么将它带到车店里来。用卡尔菲的话来说,这车造得“有点毛糙”,车上的竹质部分现在有一条大的裂缝——这个他已经修好了,而且两个车把的制造也差些水准。不过这么多年来卡尔菲一直骑着它在镇上转悠。
而在那些金属杆车手中也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在远距离骑乘中,竹子自行车能缓和道路对车子的震荡。相信这一点的人当中就有爱达荷州埃米特市的肯·伦亚恩,他开了一家兼卖零部件的自行车店。伦亚恩在拉斯韦加斯的一个贸易展销会上看到卡尔菲的发明后,买了一辆竹子自行车,售价很高,要2700美元一辆。最后伦亚恩没有转售这辆车,他发现自己爱不释手。
去年伦亚恩骑着这辆自行车参加了夏威夷的铁人三项赛。他说:“这车真棒。它总是让人大感意外,总是有人问个不停。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它,问是不是真的用竹子做的。”
当然,人们免不了也要拿这车开开玩笑:“别让它淋雨,要不会长出竹笋来;如果迷路了,还可以拿它当柴火;带着它,你时刻不缺牙签。”
但伦亚恩说,他注意到这车在长途骑乘时速度更快。而且在他弄破了三角架顶端的管子后,只用强力胶就把它修好了。“这种自行车现在仍然只是个新奇玩意儿,”他说,“不过它的性能很好。”
通过伦亚恩和其他人的现身说法,竹子自行车货真价实的消息不胫而走。卡尔菲也开始琢磨自己这种不同寻常的交通工具能不能派上更大用场。
竹子自行车的非洲计划
竹子这种植物在亚洲和非洲都很常见,同样,在第三世界国家里,自行车也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对于在这些地区的人们来说,自行车除了是他们的交通工具之外,还有着更多的意义,比如运送货物,送病人去医院,甚至帮助分发药品。在非洲,很少有人能够拥有汽车或者摩托车,没有自行车的人只能依靠不太准时,价格相对较贵的公共汽车。
很有创意的当地人还用自行车做起了出租车的生意,这种出租自行车被称为“bodaboda”。根据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在2007年的统计,在肯尼亚西部的一个小城市克苏姆(Kisumu),那里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中心的合作城市,大约有5000辆出租自行车,并且这个数字在迅速的增长中。缺少有效的交通工具,限制了人们的就业机会,当地和地区间的贸易,以及公共卫生健康。国际组织“农村交通与发展论坛”曾经在贫困的农村,包括肯尼亚西部做过调研,研究这一问题。他们得出解决交通限制的方法是,提高自行车的使用。
虽然非洲对自行车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根本没有本土的自行车制造行业。人们用的自行车是由中国或者印度制造,然后被完整的运到非洲。
2007年开始,卡尔菲去了好几次非洲,他希望在那里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广廉价版的竹子自行车,为穷人们提供基本的交通工具。与克雷格·卡尔菲不谋而合的还有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中心(TheEarthInstitutionatColumbiaUniversity)的竹子自行车计划小组。
何天音(DavidHo)是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中心的学者,该计划的负责人之一。在学术之外,他对自行车运动非常感兴趣。正是在挑选自行车的过程中,他认识了自行车制造专家克雷格·卡尔菲。
卡尔菲的网站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兴趣促进竹制自行车在发展中国家的使用的话,这里有你需要的东西!”正是这句话引起了何天音的共鸣。经过了解,何天音知道卡尔菲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用本土生长的竹子来制作自行车是可行的,而且教会当地人如何利用他们丰富的、环保的、可再生的资源去制作自行车也是可行的。
把竹子作为自行车的原材料有这样一些优势:在这些地区竹子的产量很丰富,也很容易获得,另外它早已经被证明是坚韧有效的制作材料。再进一步的说,获得竹子这种原材料,不需要任何的工业或者基础交通设施,不像钢铁、铝或者其它的工业结构材料。在没有工业的地区,人们利用竹子这种唾手可得的天然免费材料,也可以制作自行车,构建他们自己的交通系统。
正当何天音在想将竹制自行车在发展中国家推广这个主意的时候,一个机会出现了。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中心将提供启动经费给一些致力于世界其它地方扶贫的项目。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学者,何天音有资格去提出自己的计划来获得这笔启动经费。他在计划书里写道:“缺少有效的交通工具限制了人们的就业机会,当地和地区之间的交易,以及公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