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一个减字了得--减负背景下基层教育工会的应对策略
怎一个“减”字了得
——减负背景下基层教育工会的应对策略
【摘要】学业负担过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危害,给学生健康发展带来了伤害。当前背景下,基层教育工会的减负策略多种多样。应对策略之一:大讨论,从理念上再更新;应对策略之二:承诺书,从源头上再确认;应对策略之三:听证会,从手段上再强化;应对策略之四:小书袋,从细节中再印证;应对策略之五:怪作业,从变化中再摸索;应对策略之六:玩起来,从感受中再体验;应对策略之七:洋经验,从距离中再学习。这些应对策略的应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基层教育工会组织的活力,也促进了减负在基层学校的真实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今年,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文件,取消早自修、减少作业量、严禁滥发资料等等。文件内容之详细,态度之强硬,说明为学生减负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大事。减负势在必行,过重的负担不仅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心和乐趣,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而且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所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是维护少年儿童正当权益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少年儿童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减负背景下,作为教育系统内群众组织的基层教育工会的走向,无疑引人关注。
减负:形势刻不容缓
国家统计局调查证实: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在校时间8.8小时;80%以上的小学生的作业量在2小时左右,初中生每天完成作业量2小时以上,高中生的作业量更是不断递增。
据贵阳市调查:初中学生42.3%睡眠不足8小时,72%的学生在校时间8小时以上,74%的学生有2小时左右的作业。
两组数据不谋而合。再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普遍存在于中学生,许多学生形象地称之为“课业猛于虎”。
有付出必有收获!但是,如此重负担下,我们培养出的学生素质如何呢?
据国际教育机构成就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在参评的20个国家中,除数学平【关键词】减负
基层教育工会 应对策略
均正确率居第一外,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均居第15位。题目分知识、理解、应用,其中理解第3名,知识第11名,应用第17名。远低于负担比我们轻得多的美国学生。
我国与日本文部省的调查比较,在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项目上全部是日本占优势; 50米、引体向上等主要项目,从12—22年龄组也全是日本占优势。可见,我国学生一方面负担重,另一方面素质不尽人意,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在高耗低效地工作;学生是勤奋向上的,教师是尽心尽力的,学生学得辛苦,教师也教得辛苦,却是无用功。我们可以判断:造成学生素质不高与学生负担过重应该是有内在联系的。
学业负担过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危害,给学生健康发展带来了伤害,减负已刻不容缓。
减负:教育工会职责
基层教育工会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调动广大教职工投身教育改革实践的积极性。事关我国数亿学子,数亿家长以及数千万之众的教育工会会员的“减负”,无疑是基层教育工会开展工作的一个重头戏。基层教育工会抓住各种教育契机,针对“减负”开展各级各类的减负讨论以及活动,使中央的“减负”精神得到有效落实,是其职责之所在。
在这方面,萧山区的基层教育工会组织已经有了行动:
区教育工会下发了举办“减负与提质”教工论坛的通知,组织和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减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少基层工作单位已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以多种形式和方法参与这一工作。城厢街道教育工会举行了“减负与提质”教工论坛演讲比赛。13位中小学教师,紧紧围绕“减负与提质”这个主题,从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谈起,从宏观的教育政策、教育理念谈起,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河庄镇教育工会、党湾中心辅导学校分别举行“减负提质”论坛演讲比赛,戴村片“减负与提质”论坛在河上镇综合高中举行。来自各镇的小学、中演讲的主题鲜明,例证生动,语言优美,博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学十三位选手,通过声情并茂的论谈,赢得了在坐区教育工会领导、评委和河上综合高中学生的好评。
„„„„
减负:条条道路通北京
应对策略之一:大讨论,从理念上再更新
“减负”应该怎么减?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等对“减负”又持怎样的 为了集思广益、更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康、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从学校态度?他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减负背景下,这些问题不容忽视。的实际出发,在调查宣传的基础上,许多教育工会开展一次“减负”大讨论,组织教师就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全镇教育系统掀起了一阵“减负”讨论大热潮,并最终形成对“减负”的共识。集思广益正是基层教育工会发挥其群众组织的一个重要手段,减负背景下,基层教育工会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的减负规定,积极地开展征文、演讲、“我为减负献一计”金点子、知识竞赛等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能够为减负积累广大的民意基础,从而为减负的真正实施,提高减负的实效打下扎实的基础。
应对策略之二:承诺书,从源头上再确认
减负事关广大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在减负过程中,作为减负第一线的教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师直面减负。减负背景下,其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以及工作实践至关重要。见》、市教育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有关“减负”规定的通知》及区教育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减负”规定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护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有关学校教育工会便出台了《减负承诺书》,从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承诺书虽繁,但却见证了基层教育工会的用心,见证了减负第一线教师的应对策略之三:听证会,从手段上再强化
随着基层民主的推进,近年来,各种听证会油然而生,并且呈现燎原之势。紧跟时代步伐,某镇中心小学基层教育工会便举行了“减负”听证会,邀请家长代表来校,就学校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文件精神的具体事项进行听证。教育工会领导首先向家长们介绍了上级的有关精神,通报了本校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在“减负”背景下学校的一些打算。随后,家长们畅所欲言,对“减负”和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对“减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不同想法和担心。最后,教育工会领导就家长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并作出相应保证。听证会使学校融洽了家校关系,双方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减负”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此,基层教育工会作为一个群众性组织,也发挥了其积极建言献策的作用。应对策略之四:小书袋,从细节中再印证
学校在一些教育改革中亦步亦趋,不敢放开手脚,很大程度上因为其行动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限制以及社会上的严格监督。作为群众组织的基层教育工会,在一些细节上进行尝试,将解决学校在这方面的一些尴尬。某小学基层教育工会就针对学生书包过重问题,通过教工代表大会提议把学生原来背的双肩大书包换成学校统一订做的手拎布制小书袋,学生是否购买这决心,在当前减负背景下,其作用,还是不可小觑的。种小书袋完全采取自愿的形式。这种宽300厘米、长 350厘米,只能装两到三本书,价钱为3—5元,并同时印有“××小学”的手拎“小书袋”同时也可以限制装书的数量,从而从根本上减轻学生们肩上的“负担”。
应对策略之五:怪作业,从变化中再摸索
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
一学校德育主任孙杰老师拿来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单”,“成绩单”的全称是养菊活动综合评价表。评价内容分为参与活动的态度、方法和知识、实践能力三大部分,每部分又有若干子项,如遇到困难、与同学合作、动手操作、信息技术、收集资料、社会交往等。评价方式是笑脸或哭脸的表情符号。除了自评、小组评还有教师评、家长评。得到笑脸最多的女生将获得“菊花仙子”称号,男生则获得“菊花王子”称号。孙老师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养菊花和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学生的收获甚至超过我们的想象。” 考试改革是减负最大的拦路虎,基层教育工会组织可充分发挥自身建言献应对策略之六:玩起来,从感受中再体验
孩子的负担减轻了,课余时间增加了,那么,“减负”之后的孩子干什么?南京鼓楼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全区19所中小学“减负”后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问卷调查,对象为小学4-6年级和初一至初三学生。调查发现,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不会玩。而据家长们反映,现在大部分博物馆、科技馆几十年如一日内容陈旧、形式单调。减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应是一个系统工程,但这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教师,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是无法全部完成的。为此,基层教育工会应该发挥工会组织沟通的作用,联合政府以及社会力量,让社会在大力整治四厅一吧,清除“电子海洛因”对孩子们的侵害时,更应下大力去建设一批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有书可读,有电影可看,有地方可玩,有同龄朋友可交。同时,基层教育工会的“教工之家”、“教工小家”也可考虑到联合学校的其它资源,对学生进一步开放,使减负之后的孩子真正地动起来,玩起来,在感受中再体验减负之乐,减负之实。
应对策略之七:洋经验,从距离中再学习
胡子拉茬的萨米进教室的时候,简直就像活脱脱的“猴子”。尽管同学们策的作用,搞一些试点和小规模的改革,为减负提供生动的例证。像这种“
早就知道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老师,也是一个优秀的“演员”,但不知道他今天又要耍什么“花样”。同学们最终还是知道了。萨米之所以扮演成一只“猴子”,是为了让同学们感到奇怪,因为今天要学“奇怪”一词。在课堂上,萨米接着让中国学生用英语每人编写一个关于“奇怪”的故事。外国的经验不能照本宣科,但在这方面,基层教育工会组织完全可以发挥工会会员主要为一线教师,而且不少工会会员本身就是优秀教师的优势,加强教师在这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利用自身软件资源,让教师们充分互动起来。有条件的基层教育工会甚至可以主动邀请洋教师来学校为教工们上上课,搞搞讲座,使自己学校的教师们也洋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减负中的乐趣。正如俗语所言,条条道路通北京。减负之路,并不是唯一的。还有更多的应对策略,更新的应对策略,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但无论彼还是此,我们都看到,这些应对策略的应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基层教育工会组织的活力,也促进了减负在基层学校的真实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思考:如何让减负不再“失败”
如何让减负不再“失败”,我们不得不思考: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不是一次教改,就能真正改得了教育;更不是一次减负,负就真的减了下来。同样,也不是基层教育工会一两次活动,甚至更多次“应对”,负就真正减了,质随之就上来了。在负还没有真正减下之前,还没有全部减下之前,减负工作就要反复抓,抓反复。其次,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的学术研究和制度环境还不够健康。基层教育工会组织应该探索从更深层次上进行实践,探索如何静化教育法制环境,静化教育学术环境,使教育工会的每一位成员都拥有纯洁高尚的育人之魂,使减负直面心灵,直面学生发展,为民族大业夯实基础。
最后,还要认识到,减负需要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注、理解、参与和支持,而不仅仅凭一己之力。减负背景之下,国家和社会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教育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尽可能多地创造教育机会,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免费的或者费用低廉的社会教育体系、全民教育体系,保障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教育机会,让每一位公民都能成为减负大军中发挥作用的一员,我们的社会才能稳定,不断地繁荣发展,我们的减负之路,才能不再任重而道远。在这方面,基层教育工会组织作为其中活跃的一分子,应当积极地参予到改革与创新的洪流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资料:
1、《论减负的教育改革意义》 作者:张命华 原载于《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2、《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作者:陈西湖
3、《关于“减负”所想到的建议》
原载于《潇湘晨报》
2005年10月7日星期五
作者:顾绍骅 原载于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创新教育文选》
4、《有感于第四十九次“减负”的“失败”》原载于《现代中小学教育》
5、《中国教工》2004年各期、2005年1—8期
6、《浙江教工》2004年各期、2005年1—8期
7、《中国教育报》2004年1月-2005年9月各期
8、《浙江教育信息报》2004年1月-2005年9月各期
第二篇:教师,怎一个教字了得!
教师,怎一个教字了得!
**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教师,怎一个教字了得!
第 1 页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怎一个教字了得!
第 2 页
第三篇:评职称,怎一个累字了得!
评职称,怎一个累字了得!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开始了。山东青岛今年要求严查违规违纪行为——参评人员作假三年内禁评,抄袭论文从重处理。
为了评职称,有人四处拉关系托人情,有人憋着不评,却无法得到公平待遇。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医生、学者等入列最受职称评审之“累”的职业。学历、外语、计算机、论文„„“职称壁垒”如何一个个突破?
老师评职称拉学生“赞助”
小q(文员)
在提交申报副教授职称材料后的第7天,“海龟”涂博士从浙大综合楼顶楼纵身一跃,留下了尚无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3岁小儿,留下了厚厚6页遗书和一句“国内学术圈残酷、无信、无情”,也留下了一地的惊叹号。这位一直是同龄人中佼佼者、被作为浙大“1311计划”引进的涂博士,之所以走上绝路,固然有其心理脆弱的因素,评选职称中的黑幕却是直接导火索。
这当然是十分极端的事例,身边怀才不遇的实例却俯拾皆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师长,人品众口皆碑,发表文章无数,早已是作协会员,却因为自知英语考不出,早已放弃了对中级以上职称的追求,做好以初级职称、“助理”级别干到退休的准备了。即使有些前辈侥幸跨过英语、计算机的门槛,也因为岗位冷僻、名气不响、职位不高、关系不硬等种种原因评不上较高职称,让人惋惜。【中国论文榜】——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其中一位老师,不久前终于拿到了副高职称。喜讯传来,祝贺者有之,邀功者亦有之——好几个“热心人”或“路道粗者”,主动前来,自称帮他在某位甚至某几位评委面前递了话。冷眼旁观,为老师高兴的同时,不禁暗自担心起来:“到了我要评职称的时候,莫非也得靠这几位帮忙?”
评职称有很多讲究,论文和荣誉证书也是其中之一。在论坛上看到有人抱怨,他所在的学校中,有些能力平平的人能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速成为本科毕业生,或者只要交钱,就能评上一些不太权威却硬碰硬是“国家级”的奖项。最夸张的是,还能靠着打好招呼的便利,用假证蒙混过关,评上副高、高级职称。
发表论文,更是水分极大。前不久,为了帮家人混个在职研究生的文凭,四处托人,终于花了1500元在某核心期刊上露了个脸。原本一直以为,以我们这种半吊子水平,发论文很困难。没想到,即将研三毕业的实习生却用一番话,全面推翻我的井底之见——
一来,花钱买版面根本无需介绍,只要在网上海投一圈,坐等杂志编辑主动联系即可。至于价钱,也有行规,一般一个页码3000-4000字,“全国统一零售价”1000元。
其次,再牛的人,几乎也没有不花钱的。比如他的老师接到某杂志编辑的电话,对方先
大度地说:“你是老师,我们就不收钱了”,这位老师还没来得及窃喜,对方又跟上一句:“不过希望你包销100本全年杂志。”于是,几天之后,老师便握着一沓收据走进课堂,冠冕堂皇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学这门课一定要博览群书,了解最新研究动向。我推荐大家一定要看看这本杂志!”学生们岂能不明白其中奥妙,只能乖乖掏钱。于是乎,老师首战告捷,顺利完成一半任务,接下来只要再到其他班级里如法炮制即可。
如此说来,这位老师将来倘若在职称上更上一层楼,其中还有学生们倾情赞助的贡献呢。
逼出来的高级教师
李新(语文老师)
我本来想,自己这辈子与“高级教师”无缘了,那就顺其自然吧。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消极想法,不是我的业务能力不强,也不是论文写不出,就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很难的计算机,我也勉强通过。主要是英语成了我最大的坎。
我英语的底子差,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正儿八经地学过英语。上大学期间学了两年英语,从此就与此拜拜了。参加工作后就再也没摸过,就原来那点底子,也早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职称评定规定考英语,我如何能通过?
我试着考了两次,结果两次都只考了三四十分。关心我的领导说:“你先把材料报上去,看能不能破格。”结果材料准备好了,人家上面根本不收。一纸规定,似乎永远把我挡在“高级教师”门外了。
我曾经不服,在报刊上撰文说,职称最主要是对一个人业务能力的肯定,一个人英语不好,就能证明他的业务能力差吗?这是哪一家的王法?再说,有些人英语水平比较高(对非英语老师而言),就一定能证明他的业务能力强吗?牢骚归牢骚,但不服不行,那冷冰冰的规定,就如同铜墙铁壁,谁也撼动不了它。
于是,每年到了该申报高级职称的“季节”,看着一个个比我年轻的同事把材料报上去,而且他们一般都顺利通过了,我只能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可不行啊,媒体发表我文章的时候,多次称我是“高级教师”,引起很多人误解。我忙找媒体,解释说我不是高级教师。他们很惊讶:像你这样的老师,会不是高级教师?解释也没用,下次发表我文章的时候,他们仍然我行我素,把“高级教师”直接给我封上去。我想,那就甭解释了,弄个货真价实的“高级教师”,向读者交代吧。
于是我决定:学英语!
我报了一个班,利用晚上和双休日的时间去学英语。在格致中学的大礼堂里,我和许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成为同学。我们刻苦地背着一个个单词,做着一套套模拟试卷。经历了多少苦风寒雨,我们硬是一节课不落。终于,我在2005年4月份参加了全国职称英语考试。哈哈,过关了。
英语通过了,接着另外一个问题来了,我3年前通过的职称计算机考试过期了,只好重考,好在还是顺利通过了。这一年,我顺利被评上了高级教师。
无“硬件”约束更不公平
桂子(办公室主任)
常听人们抱怨参评职称的苦恼,有埋怨外语挡道的,有觉得论文是走形式的,还有讨厌计算机考试的,都希望评职称能以实际能力为准,能清除这些卡人的条条框框。
其实,大家想得有点天真。殊不知,要是真正把这些硬条件都取消了,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很可能就真评不上了——正因为有这些实打实的硬条件卡着,职称才有一定的公平性,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凭资历和本事,像考状元一样,一步一步地攀登到顶峰。
我们单位5个带“总”的领导,只有2人拿下了高级职称,另外3个都过不了关——不是别的,就是被这些硬件卡住了:有的是因为从事本专业的年限不够,有的是没有科技成果,有的是没有获奖作品,加不了分,同等条件下若是硬件条件不够,就上不了这个档。即便是一把手,也没有“变通”的办法。
但是,如果这些硬条件全取消了,那还真要乱了套。别说头儿可以名正言顺地轻松评上,就是领导们的仨亲俩好恐怕都落不了空。因为,在现阶段,有些事大家心里都明白。
我觉得,考职称资格千万别打做假的谱儿,而且,硬条件卡着,也很难做假。一般企业,初级职称本单位虽有审核权,但没有批准权。到中级职称,上级单位要一份材料一份材料地审核原件,然后继续向上报批。高级职称资格,单位和上级单位都无权掺和,要按硬条件,由相关部门统一审核资格。
最好的办法,是先下手为强,提前做准备。先熟悉考职称资格的条件,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差距?学历不够的,赶快到教育部承认的院校续本;业绩不够的,尽量争取在一定时间内,挤进科研小组,排不了第一、第二,排第三第四也管用。高级职称,获奖作品、发表作品都能加分,应该根据专业情况,提前做这方面的积累。
另外,想取得职称,就必须过外语关。岁数大的也不要放弃努力,能学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使指望破格,也得八九不离十。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凡是有心人,都悄悄地把这些功课做在前头,从不临阵磨枪。有些人平常不把这当回事,看见人家申报,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走捷径,想造假,最后未必如愿。
为了每月多拿几百元
陆燕萍(人力资源)
妈妈在2005年拿到高级农技师职称。她评高级职称,就是为了退休后可以多拿这几百元钱。说起来还真让人觉得心酸。
父母这代人,老实安分,在一家单位工作基本上是“终身制”,哪像我们年轻人,几年内要换好几家单位。妈妈所在单位是事业单位,女性要55岁退休。一般在临近退休前,还要干一件大事,就是评好高级职称。因为这“评”与“不评”,退休后每月要差几百元。
2003年,政策上说女性到50岁退养。妈妈一算,过3年就轮到自己了。可是高级职称还没有评,于是妈妈马上申请评高级职称,这一评,就是3年。
评定职称要求越来越高,硬件条件越来越严,学历、外语、计算机、论文„„样样都不能少。别的倒不怕,学历是有的,大专;工作经验,超过25年;论文,在报纸上也发表了不少。怕的是外语、计算机。
妈妈小时候没有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1976年,生产队有保送读农校机会。乡下人、种地人,不就是和庄稼打交道吗?20岁的妈妈选择了这条道路,农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镇农科站工作,这一干就是几十年。工作几年后,妈妈评上初级农技师。再后来,为了评中级农技师,妈妈又开始读夜大,很辛苦。那时我还小,不懂事,听说总是撕坏妈妈的书。妈妈这一读就是5年,大专毕业后,顺利评到中级职称。
对于妈妈这样一个人,外语只会写ABC,电脑是“脑盲”,怎么过关?
为了评这职称,妈妈可谓费尽心思。报名读计算机,从最简单的开机和关机开始。老师在上面讲,妈妈像在听天书。起先鼠标也握不住,不要说其他了。那时,我正好怀小孩,帮不上忙。教妈妈的重担,就落在我爱人身上。每天晚上,妈妈不是上辅导班,就是请女婿教电脑。等有点基础了,只能靠硬做“考题”来对付。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学打字,为到底用拼音还是用五笔,争议许久——拼音,妈妈翘舌音和平舌音分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五笔,要背词根,妈妈那记性哪里记得住?最后,妈妈还是坚决学五笔,每天清晨,看着她拿着词根表在背。至于外语吗?还好有规定,只要考20分就算及格,想想也算对他们这些老人很关照了。
前两次,妈妈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计算机没通过,这在情理之中。第二次是误解造成的。妈妈的单位是工业开发区农委,评审老师一看,工业区明明是搞工业的,怎么会出现农业?等去解释已经晚了。第三次选送单位改成妈妈原先工作的镇农科站,才顺利评上。
这一波三折的评职称之路,对于妈妈来说,走得极为艰难,我真的很佩服妈妈的毅力和勇气。
当初和妈妈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汤阿姨,因为没有评高级职称,在今年2月份退休时,同样工龄,比有高级职称的人每月整整少了400多元,一年要少5000元左右呢。
第四篇:教师:怎一个“苦”字了得
教师:怎一个“苦”字了得
教师问题,历来是教育最沉重的话题之一。考察目前教育一线教师的生存状态,远非一个“苦”字所能含盖。改革开放20年,应该说,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社会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已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但作为一种职业,教师无疑仍是人群中最辛苦、最小心、最无奈的一族。许多行业的苦楚说得出,教师的心酸似乎永远也说不清;许多人的茧壳挣得脱,教师的宿命始终打不破。几年前,学生们唱道:“起的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迟的人,是我;最痛苦最无奈得人,是我!是我!还是我!!”他们忽略了:在寒冬的熹微晨光中,除了学生和生意人,还有背着孩子匆匆行走的教师;夜深人静后,坚守在校园孤灯下的,除了永远也做不完作业的学生,还有他们不讨好的老师。老诗人藏克家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他把头沉重地垂下”,这里的本体意像“马”,是旧时代农民的象征,但从现状看,更像应试体制下教师的写照。
素质教育背景下,如果说学生的苦恼正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时下教师“逆天行事”,加班加点搞补课,没日没夜;大考小考逼成才,分分上紧,这让教师自己也理解不了自己。勿庸置疑,当前学生许多无谓的“苦难”,确是许多一线老师一手造成的。部分老师确实热衷于、擅长于搞应试教育,并且为此自鸣得意。事实上,更多教师内心的矛盾和痛楚在于:明知付出毫无意义,太不值得,却又变本加厉,辣手摧花。在体制和环境对良知的挑战中,教师是卑微者、懦弱者。对此,我常常半夜醒来,无法原谅自己的骑墙和摇摆:当自己在论文中或论坛里,尽情挥洒自己对新世纪教育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时,我是清楚的知道,学生正在痛苦的泥沼中挣扎;当我努力作为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热切地向学生传播崭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时,我是清醒的知道,将这些孩子送进大学才是我们当前教学根本的、唯一的目标,才“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的课改方案早已出台,面对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学实践的顽固延续,形式主义的作秀不断上演,我也是听之任之的“沉默的绝大多数”中痛苦的一员。实话实说,找不到职业尊严感的苦闷,依然笼罩着中国教师的天空,目前还在窒息着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学教师日渐稀薄的理想和激情。
简单、粗暴、以职业心代替事业心、缺乏工作的主动性,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群体常见的批评。大家是否想过,潜隐在这种被动、消极后面的是什么?是教师职业主体性的严重失落。此处,笔者无意于深究制度的僵化和朝三暮四功利性的所谓“改革”,对中国教育和教师造成的硬伤到底有多深,可以确信的是,没一种职业能够超过教师这种职业给现代人带来的诸多复杂和彷徨。“在理想主义时代,我骄傲着能够拥有的精神,我们也渴望着没能拥有的物质。而在实利主义时代我们得到了很想得到的东西,但必须失去不想失去的东西。”(邹平《唱一曲陨落的挽歌》)功利主义的暖风吹散了无言的大爱,留下的仅是七月流火中可悲的祭奠;技术主义的灰尘,模糊了良知的眼眸,留下的是作为普通众生的蝇营狗苟。这是一群逐渐失落了内在生命价值的孤独者。遗憾更在于,承受这种失落的原是一大批不想失去精神依托的奋斗者。这或许就是种种教育理论沸沸扬扬粉墨登场,而一线教师们却冷眼观潮、响应微弱的内在原因。有人说,现在做教师是最容易成功的,因为大多数教师长期习惯照本宣科,已经失去了创新和发展的能力。这话是有道理的。
新世纪的曙光如期而至,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没有随时光的自然更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突出的惊喜。挑战在继续,且越来越残酷。每一个深入接触过教育一线的人都能看得出,眼下折腾着广大教师的除了辛苦、内心的矛盾、苦闷和彷徨外,更大的压力还来自于内心深处对自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恐惧和无措。终身学习的时代不可抗拒地来到,新课程计划的执行势在必然,随着教师职业要求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人流涌入教师队伍,职业竞争带来的恐慌,现实而又迫切,成为许多人的心理暗疾。2000多年前,先哲孔子曾以“汇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自勉!平心而论,不谈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曾给我们带来的虚幻的荣耀;薪火相传做教师,本是一件多么惬意的美事:学生一点就通,举一反三,玲珑剔透,聪明的让人感动。领略他们的聪明,就像是领略美丽动人的风景,赏心悦目!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朝夕相处,日久见情,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愫萦绕心头,总能时常感受到一种温柔而持久的光泽,纾解自私、淡化不平;尘俗又如周身不息运行的血脉。多少先贤甘于平淡却难舍其雅,多少同行执着清贫而矢志不移!曾几何时,古风不再。当我们慨然于师道的陨没和队伍里部分败类的沦落,何尝想到会有一天,育人者不自育,受教育者竟视育人者为仇寇。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谁正视它,谁的内心就会被击中。
身为教师,我曾庆幸自己是个城里的教师:长期的职业化劳作,除了勉强能够立于三尺讲台,其实身无长物,却拿着相对于周围普通劳动者和乡下那些常常难以领全工资的同仁们望尘莫及的薪水;身为今日教育大潮之一滴,我有点愧于自己随波逐流、自甘平庸,找不到身为人师内在的生命美丽……无边的恐惧和彷徨中,“谁将终夜常开眼”,不断进行深刻的反省和生命的拷问——无忍则无济,有爱即有忧“,请问:
你还有忧吗?如果有,你忧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第五篇:食品招商怎一个“难”字了得
食品招商怎一个“难”字了得
作为一个食品企业,肯定希望更多的代理商关注自己的产品信息,那么如何在业界内打开自己的产品知名度呢?
一般传统的方式主要有:业务员去找代理商,通过传统的春秋季或全国糖酒会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招代理商等等,但这样的效果怎么样呢?成本又是多少呢?比如说春秋季以及全国糖酒会,地点固定,食品参展商要提前准备好一些物质上的准备(餐饮安排、旅馆住宿)。整理自己的展会展架,前期的准备工作比较多,但宣传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展会一般都是2-3天。成交量也不是很理想的,于是我们就寻找更多的食品招商平台,听说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网络的B2B平台不错,就试着在一些招商平台上发布一些信息,打电话的是很多,但都是一些让做广告的,问代理的去寥寥无几。还有让做百度竞价的,百度竞价是有一定的效果,都是点击计费,投入的资金也是很多的。对于投入和收获来看,不划算,食品小企业根本就竞争不错大企业。
都说做食品行业稳赚不赔,但做食品招商怎么就这么难做呢?无意间在网络搜食品招商,看到了一个网站食品招商网站,简单的浏览了下,食品代理、供应信息还挺多的,又在百度上搜索了下“中国食品招商网效果怎么样”效果反应都不错,于是就注册了帐号发布了下产品信息。效果还不错,打电话咨询的代理商接连不断。这让我很兴奋,像是捡到了个宝似的。后来一次,和他们网站上的客服资讯相关问题,问她们:你们的招商网站为什么效果这么好呢?
说起招商,大家就一个感觉,那就是难,但是中国食品招商网会给大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中国食品招商网之所以效果好,就在于其专业性,是专业为食品厂家和代理商大件的一个交流平台真正的实现了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招商。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传统的食品招商已经不能在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国食品招商网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发布的信息可以快速的被浏览者发现,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的传播。
效果佳,中国食品招商上的会员以及来网站都是做食品的专业人士,有很多的经销商和代理商。通过这个平台,企业发布信息就相当于在代理商的门口做生意。同时,有意向的代理商可以及时和食品厂家沟通,提高招商效果。
在中国食品招商网上发布产品信息的优势
产品信息可以随时随刻被有需求的代理商看到,第二,企业可以把招商信息和企业网站进行链接,这样潜在经销商或代理商就将可以通过链接进入企业网站,深入的了解企业信息以及全部的产品信息。这是传统的招商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低成本。相对于传统的招商渠道,网络招商成本更低,比如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做招商广告费用较高,业务员走访招商,话费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通过中国食品招商网进行招商,成本比较低。通过事实证明,招商效果还比较好。
做招商,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选择一个宣传有效的平台,事实证明,中国食品招商网是值得新信赖和选择的最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