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泳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游泳场所(水世界)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范围
GB19079 的本部分规定了游泳场所开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各类游泳场所。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1907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核素限量标准 GB 9667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 9668 体育馆卫生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7093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 19079的本部分。3.1 游泳场所 swimming place 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运动训练、健身、比赛等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注:游泳场所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和天然游泳场所。3.1.1 人工游泳场所 artificial swimming pool 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各类室内外人工游泳池、游泳馆、游乐嬉水池等。3.1.2 天然游泳所 natural swimming place 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江、河、湖、海天然水域及其设备。
从业人员资质
4.1 救生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水质处理人员、医务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职业人员,须持国家有关执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4.2 服务人员必须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取得身体健康合格证后方能上岗。
经营设施设备条件 5.1 人工游泳场所
5.1.1 游泳池应符合下列规定 :
——已建成的人工游泳池(单个池)水面面积不小于 25㎡;新建人工游泳池(单个池)水面面积不小于 100㎡。
——游泳池壁及池底必须光洁。不渗水,呈浅色,建筑质量符合国家建筑规范要求 , 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 GB6566 要求。
——池面有明显的水深度、深浅水区警示标识,或标志明显的深、浅水隔离带。
——浅水区水深不得超过 1.2 m。
——水面面积在 500㎡ 以下的游泳池至少设有 2个出入水池扶梯,水面面积在 2000㎡ 以上的游泳池至少设有 4 个出入水池扶梯。
——游泳池四周铺设有防滑走道,其地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不小于 0.5。
一一游泳池与防滑走道之间设排水沟。
——游泳池内排水口设有安全防护网。
5.1.2 有沉淀吸污设备或自动水循环过滤、消毒、吸底设备,其设备须有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部门鉴定的合格证书。5.1.3 游泳池水面光照度不低于 80 lx,照明设备距离水面的高度不低于 5 m。开放夜场须有足够的应急照明灯。5.1.4 有分设的男、女更衣室,并配有存放衣物的设施。5.1.5 分设男、女淋浴室,其淋浴喷头数量与可容纳游泳人员的数量相适应,其地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不小于 0.5。5.1.6 有男、女厕所,其厕位数量应与可容纳游泳人员的数量相适应。
5.1.7 更衣室与游泳池走道中间设有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
5.1.8 更衣室与游泳池走道中间设有强制喷淋设备男、女各一套,每套喷头数量不少于 4 个,其喷头喷出的水不能进入浸脚消毒池中。
5.1.9 更衣室与游泳池中间的走道地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不小于 0.5。
5.1.10 有符合建筑规范的人员出入口及疏散通道。5.1.11 室内游泳场所须有通风设施,且室内空气卫生符合 GB/T 17093 的要求。5.1.12 有广播设施。5.1.13 有专用直拨电话。
5.1.14 有各类公共标识,并符合 GB/T 10001.1 的要求。5.2 天然游泳场所
5.2.1 有天然水域,天然水域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域面积不小于 1000㎡。
——设有危险区域的标志和有效的安全防护网。
——岸上活动区公共指示用标识应符合 GB/T 10001.1 的要求。
5.2.2 游泳区水面光照度能够满足救生安全需要。5.2.3 有能够监视整个游泳区的指挥(瞭望)台。5.2.4 有广播、通讯设施。
5.2.5 有分设的男、女更衣室,并配有存放衣物的设施。5.2.6 设有男、女淋浴室,其淋浴喷头数量与可容纳游泳人员的数量相适应,其地面的静摩擦系数不小于 0.5。
5.2.7 设有男、女厕所,其厕位数量应与可容纳游泳人员的数量相适应。
5.2.8 设有宽度不小于 1.5m 的人员疏散通道。5.2.9 设有宽度不小于 1.5m的人员出入口。5.2.10 有专用直拨电话。
5.2.11 有各类公共标识,并符合 GB/T 10001.1 的要求。
卫生、环境管理要求
6.1 提供当日天气、气候、环境情况报告。
6.2 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符合 GB 9667、GB 3097 的要求(水温规定除外)。
6.3 游泳场所室内空气符合 GB 9667、GB 9668、GB/T 17093 的要求。
6.4 游泳场所的环境卫生符合 GB 9667、GB 9668 的要求。
安全保证
7.1 救生设施
7.1.1 有救生观察台 , 救生观察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工游泳池水面面积在 250 ㎡以下的,应至少设置 2 个救生观察台;人工游泳池水面面积在 250㎡ 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 250 ㎡ 及以内,增设1个救生观察台的比例配置救生观察台。救生观察台高度不低于 1.5m。
——天然游泳场所的救生观察台间距小于等于 100m, 其高度不低于 2.O m。
7.1.2 有救生器材,救生器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天然游泳池有救生船或饶、救生圈、救生杆。
——人工游泳池有救生圈、救生杆、救护板和护颈套。7.1.3 有急救室,并配有氧气袋、救护床、急救药品和器材,救护器材要摆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
7.1.4 嬉(涉)水池内的设施设备必须经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技入使用。7.2 救生人员
7.2.1 水面面积在 250㎡ 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2 人:水面面积在 250㎡ 以 上的,按面积每增加 250㎡ 及以内,增加 1 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7.2.2 天然游泳场所(海水游泳场所除外)按每 360 ㎡ 配备 1 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7.2.3 海水游泳场所按海岸线每 100 m 配备 1 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7.2.4 至少设有流动救生员 1 人。7.2.5 至少有医务人员 1 名。7.3 安全制度
7.3.1 有醒目的 “ 游泳人员须知 ”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警示。
7.3.2 人工游泳场所实行深水游泳合格证验证制度。7.3.3 人工游泳池内人均游泳面积不得小于 2.5㎡,天然游泳场内人均游泳面积不得小于 4.O ㎡。
7.3.4 有溺水抢救操作规程及溺水事故处理制度,并悬挂在明显位置。
7.3.5 游泳场所开放时间必须有值班人员、救生人员、医务人员、保卫人员现场值班。
7.3.6 游泳场所各类人员上岗着装有明显标识。
7.3.7 各种电器、机械设备能随时启用,并由具有资格证书的人员操作、管理。
7.3.8 有毒、危险物品的保存、管理须符合国家或当地有关安全条例(要求)的规定。
7.3.9 禁止向游泳人员出售含有酒精的饮料。禁止酬酒人员游泳。
7.3.10 有健全的治安保卫、安全救护、卫生检查、设备维修、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度。
本部分为 GB19079 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
第二篇:一般焊接件技术要求
1.本件的焊接应符合JB/T5000.3-1998<<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2.本件加工后的尺寸及形位公差应符合JB/T5000.9-1998<<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3.除注明者外,均采用E4303焊条进行连续焊缝焊接.4.图中未注明的角焊缝,其高度分别为两连接件中最薄者厚度的0.8倍(单面焊)和0.4倍(双面焊).5.焊缝需经消除残余应力处理,校平矫直后再进行机加工.6.本件涂装前非加工表面应进行除锈处理,除锈等级达到Sa2 1/2或SP.10.7.锐角倒钝。
第三篇:游泳场所管理办法
游泳场所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管理,保障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游泳场所,包括下列经营性场所:(一)室内外人工游泳池、馆(含拆装式游泳池,以下统称人工游泳场所);(二)海滨浴场等天然游泳场;(三)其他提供游泳服务的经营性场所。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卫生和计划生育、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公安、旅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规定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游泳场所的管理。
第四条举办游泳场所,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举办人工游泳场所的,还应当依法取得《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证》。
第五条省体育部门会同省卫生和计划生育、旅游等部门根据管理需要,参照国家相关标准,按照法定程序制订适用于游泳场所的地方标准或者规范,并指导、督促执行。
第六条游泳场所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管理规定:(一)全面执行国家和省相关标准、规范,保证场地、设施设备、水质、卫生环境、安全保障等符合规定要求。
(二)向游泳者警示、提醒有关注意事项。
(三)按规定对水质进行日常检测,并公示检测的结果及时间;属于人工游泳场所的,还应当采取循环净化消毒、及时补充新水等水质维持措施。
(四)工作人员应当持有健康合格证明,水上救生员还应当持有上岗证。(五)依法应当遵守的其他管理规定。
第七条人工游泳场所实行游泳者健康承诺制度。游泳者应当如实填写健康承诺单,对有不适宜游泳禁忌症的游泳者,游泳场所工作人员应当劝阻、制止其入水游泳。
省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会同省体育部门制定游泳者健康承诺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第八条游泳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标准、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卫生、安全、应急等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向游泳者提供卫生与安全保障,提高服务质量。第九条通过承包、委托等方式经营游泳场所的,当事人双方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第十条海滨浴场等天然游泳场和室外人工游泳池在气象、水文等环境条件有可能出现危及游泳者安全情况时,应当采取预警措施,必要时应当临时关闭,确保游泳者安全。
第十一条游泳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维护游泳现场正常秩序,劝阻、制止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发生治安事件和安全事故。
禁止向游泳者出售含酒精饮料;禁止醉酒人员进入游泳场所。
第十二条游泳场所经营者在游泳场所开办游泳培训的,应当配备取得资格证书的指导人员,并加强安全管理。
游泳场所经营者与有关培训机构合作开办游泳培训的,双方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合作内容。游泳场所经营者依法应当承担的管理责任,不得通过协议减免。
未经游泳场所经营者同意,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在游泳场所的管理范围内从事游泳培训活动。
第十三条鼓励游泳场所经营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鼓励游泳者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第十四条游泳场所发生溺水死亡事故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以及调查处理规定对事故进行处置。
第十五条体育、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依法对游泳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有关针对游泳场所的投诉、举报,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体育部门对游泳场所经营者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四篇:游泳场所管理制度
游泳场所管理制度
游泳场所管理制度1
1、持有效卫生许可证营业,亮证经营,按时复核。
2、建立卫生管理网络和卫生管理档案,有卫生负责人。
3、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培训考核合格上岗,能掌握基本卫生知识。
4、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5、淋浴、强制式脚浸池、通风换气等卫生设施能正常使用,池水净化消毒,每2小时自测一次余氯,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6、禁止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游泳,有明显标志。
7、厕所清洁,无异味,无积污。
8、内部布局和入场流程合理,设置更衣室,淋浴室,厕所等功能间。
9、池壁及池底为浅色,表面光洁不渗水,池边走道防滑,走道边缘有排水沟。
10、进水口设在浅水一端,排水口设在池底最深处,排水口径应大于进水口4倍,并安装隔栅。
11、通往游泳走道中间设强制式浸脚池,长度不少于2米,宽度与走道同宽,深度达到20厘米。
12、有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设施器材,室内游泳有机械通风设施和人工照明设施。
13、厕所采用水冲式蹲式便器,有通风设施。
游泳场所管理制度2
1.专用器材做到专人专用,并由使用者维护保养。暖气、灯光开启专人负责。主管随时对器材保养情况作检查。
2.未经允许器材不得出借。各人做好保管工作。
3.节约能源,不得在馆内洗衣物,充电等。
4.水处理设备是游泳馆最重要的设备,维护管理要求较高。水处理员对药剂申购、领用、使用、记录等工作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通过使用,不断提高使用率。热能消耗费用最大,加强日常管理是唯一可以降低成本的方式。水处理设备保养要求极高,定期保养沙滤缸、感应器、表具、阀门等,能够保证工作正常。
游泳场所管理制度3
一、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二、安全保障制度
1、明确职责:所有岗位制定职责。在岗人员必须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对安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要奖励,对违反安全职责的要处罚,建立健全奖罚制度。
2、安全工作的重点在泳池内。救护员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定岗,游泳池水面安全分片到岗,安全责任落实到各救护岗位的具体救护员,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3、建立游泳池开放安全工作管理例会制度。夏季开放期间每天召集有关人员专门就当天安全工作的情况开会,时间不在长短,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在专门的日记本上,此项工作由具体负责管理工作的领班人负责。
4、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日记录制,具体项目有:领班工作日记录、救护岗位日记录、寄存岗位日记录、池水卫生日记录、水处理日记录、电器操作日记录、冬泳开放日记录。
5、为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保障重点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救护人员、寄存人员、电工、水处理工、保洁员、守门员都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三、安全保障体系
1、在游泳池各区域醒目位置安放各种游泳规定警示牌、安全警示牌、有关游泳制度标牌及公共设施标志牌,并向游泳者宣传游泳常识和有关游泳的`安全知识及规定,提高游泳者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2、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市游泳场所管理办法”规定,配备足量合格的专职救护员,并取得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救护证》后,着装、持证上岗。
3、现场救生器材齐备、到位,放置符合要求。
4、设备安全运行管理配备专人负责,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标准操作执行,做到职责清楚。要求办证上岗的岗位,全部办理相关证件。建立相应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5、应急措施:配置现场处理轻微受伤的药箱和人员,遇紧急情况,采取就地抢救和联系120相结合的抢救措施。
6、如有溺水事故发生,及时上报安办、文体局、派出所,同时上报主管行政部门及相关领导。
7、保障游泳池水卫生,清澈见底,给游泳安全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池水处理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消毒、净化,并取得卫生监督机构检验合格。
四、监督制度:
1、场所负责人应经常巡视游泳池开放管理工作,发生安全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提出整改,并检查解决结果,要有记录在案。对各岗位有日记录的应经常检查。
2、全体管理人员在开放期间,对所负责的岗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安全问题立即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应向有关负责人汇报,重大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场所领导,所有这些程序都要有记录。
3、严格按照有关岗位制度,实行领导、主管、区域负责人岗位责任人的逐层负责制,切实做好各自的安全责任工作。
游泳场所管理制度4
一、当溺水者所在区域内救生员、游泳池管理员发现情况后,立即发出紧急信号(长哨音)。
二、另一侧救生员立即向120报警,并通知临场指挥后,协助实救或补位。
三、当事救生员立即将溺水者施救上岸,并作肩背至救护室急救,待救护车到时送往医院。
四、临场指挥接警后,立即手持无线话筒,疏导泳客、指挥抢救并同时通知门卫或其它岗位人员接救护车及医务人员到接护室。
五、门卫人员或其他岗位人员,立即同在馆人员赶赴现场,并向领导报告。
六、泳池管理人员作好临场记录。
第五篇:金融系统场所安全技术防范要求
核心摘要:本标准规定了本市金融营业场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施工、检验、验收和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证券、保险等金融营业场所。
前 言
根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上海市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的规定,参照《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GA38)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本市金融营业场所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检验、验收和维护的依据。
本标准4.1.1表1《金融营业场所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基本配置表》中序号8、21、22和4.2.1.4c)、4.2.1.5b)、4.2.1.7b)、4.2.4.2、4.2.4.3、4.2.7.5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上海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上海融谷软件有限公司、上海百科工贸有限公司、上海华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天跃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廷华、彭兴宝、张欣、刘晓新、陶焱升、孙亮
本标准由上海市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于2005年7月首次制订。
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第3部分:金融营业场所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市金融营业场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施工、检验、验收和维护。本标准适用于本市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证券、保险等金融营业场所。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401 彩色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 10408.1 入侵探测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10408.3 入侵探测器 第3部分:室内用微波多普勒探测器
GB 10408.4 入侵探测器 第4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GB 10408.5 入侵探测器 第5部分:室内用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GB 10408.6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GB/T 10408.8 振动入侵探测器
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5209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 GB17565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 GB17840 防弹玻璃
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T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 165 防弹复合玻璃 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 36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8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 394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JR/T0003 银行金库
DB31/295 安全技术防范监控用硬盘录像机通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营业网点
金融机构开办现金出纳、有价证券交易和办理其他重要票据交易的金融服务场所。3.2
自助银行服务网点(自助网点)
金融机构设立的客户可自行完成存款、取款、转帐和查询等金融服务的电子化无人值守营业网点。3.3
现金业务库房
金融机构存放现金、有价证券、重要凭证、金银等的场所。3.4
现金自助服务设备
金融机构提供给客户用于自行完成存款、取款、转帐和查询业务的设备。设立在营业网点和自助网点以外的称为离行式单体现金服务设备。3.5
远程安防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
对分布在不同地区安防子系统所采集的图像、报警、人员出入等相关信息进行异地集中显示、记录、控制的系统。系统设计和施工要求 4.1 总体要求
4.1.1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原则应符合GB 50348-2004第3章的规定,并应根据表1设置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4.1.2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施工程序应符合GA/T 75的规定。4.1.3 金融营业场所内设有现金业务库房的应符合JR/T0003的规定。4.1.4 金融营业场所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应纳入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应综合设计、同步施工、独立验收、同时交付使用。4.2 系统组成和设计施工 4.2.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4.2.1.1系统由各类前端摄像机、传输网络、控制装置、记录与显示装置等组成。4.2.1.2摄像机安装应牢固,且应固定焦距和方向,并减少或避免图像出现逆光。4.2.1.3摄像机工作时,监视范围内的平均照度宜不小于200Lx。
4.2.1.4 营业网点、自助网点门外安装的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的显示门外街面车辆、人员的活动情况。
4.2.1.5营业网点、自助网点出入口安装的摄像机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不应有盲区;
b)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地显示出入人员面部特征; c)出入人员面部的有效画面宜不小于监视屏显示画面的1/60。
表1金融营业场所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基本配置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视
频
安
营业网点、自助网点门外
强制 项目
安装区域或覆盖范围
配置要求
营业网点、自助网点出入口 现金自助服务设备处
强制 强制
营业网点、自助网点运钞车交接款处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处
强制 强制
防 彩色摄像机 监
控
营业网点营业厅客户区域 强制
自助网点出入口刷卡处 营业网点内通道、电梯轿厢内
强制 推荐 9 系
统 控制、记录与显示装置 远程安防监控系统 14 入侵探测器 入
侵 17 报警 紧急报警装置 系 统控制、记录系统 出入口控制系统 23 声音复核装置 24 电话来电显示系统 实 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 26 体 金属防护门或防盗安全门27 防防盗栅栏金属网罩
护 装 防弹(复合)玻璃 安防中心控制室、计算机室 营业网点现金清点处
营业网点现金暂存处
安防中心控制室、离行式单体现金服
务设备处
自助网点处
营业网点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 营业网点二层(含二层)以下与外界
相通的窗户、玻璃幕墙处
现金自助服务设备处、自助网点内部加、取款处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处
营业网点、自助网点安防中心控制室
自助网点内部加、取款处
安防中心控制室或出入口通道处、离
行式单体现金服务设备处
自助网点处
营业网点现金暂存处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处
营业网点电话总机或对外公开的服
务、咨询电话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出入口
营业网点出入口和自助网点内部加、取款处出入口
营业网点二层(含二层)以下与外界
相通的窗户、玻璃幕墙,现金柜台内
所有对外通风口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推荐 推荐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强制
置 收银槽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 强制
4.2.1.6
现金自助服务设备处安装的摄像机应符合以下要求:
a)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地显示金融机构人员加、取款的全过程以及客户的正面面部特征和存取款的操作过程,但不应看到客户密码;
b)客户的正面面部有效画面宜不小于监视屏显示画面的1/30。
4.2.1.7
营业网点、自助网点运钞车交接款处安装的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地显示运钞交接款全过程。
4.2.1.8
营业网点每个现金柜台均应安装摄像机并符合以下要求:
a)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地显示在该现金柜台的客户正面面部特征和存取款的操作过程,但不应看到客户密码;
b)客户的正面面部有效画面宜不小于监视屏显示画面的1/60。
4.2.1.9
营业厅客户区域安装的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地显示该区域内所有人员活动的情况。4.2.1.10
自助网点安装出入口控制系统时,应在刷卡处安装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地显示刷卡人员的体貌特征和刷卡操作情况。
4.2.1.11 安防中心控制室、计算机室安装的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地显示出入人员的活动情况。4.2.1.12 营业网点现金清点处安装的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地显示清点人员操作的全过程。4.2.1.13 营业网点现金暂存处内安装的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能清楚地显示暂存处区域内人员的活动情况。4.2.1.1
4营业网点电梯轿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门前上方的一侧,且应配置电梯楼层信号叠加器。4.2.1.15 摄像机在标准照度下,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像信号的技术指标应不低于GB 50198规定的评分等级4级的要求,回放图像质量不应低于3级的要求。
4.2.1.16
系统应能切换图像,并具有时间、日期的字符叠加、记录功能,时间误差应在±30s以内。字符叠加不应影响图像记录效果。
4.2.1.17 系统应采用硬盘录像机进行图像记录,并与营业(工作)时间同步。图像记录帧速应不少于24frame/s,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30天。硬盘录像机应符合DB 31/295的要求。
4.2.1.1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安装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A/T367的有关规定。4.2.2 远程监控系统
4.2.2.1 自助网点应实施24h远程监控。
4.2.2.2 远程监控中心应能任意切换监控图像,并能进行远程监听和录像资料回放,有人员进入自助网点时,应具有声光提示信号。
4.2.2.3 远程监控的监视图像应能清楚地显示自助网点内人员的活动情况,显示图像帧速应不少于6frame/s,监视图像应有自助网点名称、日期和时间的字符叠加,字符叠加不应影响图像记录效果。4.2.2.4 远程监控中心与自助网点应安装双向语言通话系统,通话音质应清晰可辨。
4.2.2.5 自助网点的入侵报警系统,应与远程监控中心联网。设有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远程监控中心应能控制出入口门锁的开关。4.2.3 入侵报警系统
4.2.3.1系统由各类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传输网络、防盗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主机)、告警器等组成。
4.2.3.2 营业网点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二层(含二层)以下与外界相通的窗户、玻璃幕墙应安装入侵探测器。
4.2.3.3 在现金自助服务设备的左右两侧中央水平线高度处应分别安装振动入侵探测器,内部加、取款处应安装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4.2.3.4 营业网点每个现金柜台应安装紧急报警装置。现金柜台相邻席位之间无间隔的,在保证操作方便的情况下2个席位可共用1个紧急报警装置。
4.2.3.5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有2个(含)以上的,紧急报警装置应设置2个(含)以上防区,相邻紧急报警装置不应设置在同一个防区,每个防区的紧急报警装置数不应超过4个。4.2.3.6 紧急报警装置应安装在隐蔽、便于操作的部位。
4.2.3.7 紧急报警采用公共电话网传输的系统,不应在通讯线路上挂接其它通信设施。4.2.3.8 紧急报警装置应设置为不可撤防模式,并具有防误触发措施,触发报警后应能立即发出紧急报警信号并自锁,复位需采用人工操作方式,同时应启动现场声光告警器。
4.2.3.9 现场声光告警器应安装在营业网点门外或门内的醒目处,其报警声压应不小于100dBA,报警持续时间应不小于5min。除紧急报警信号外,入侵报警系统的其他报警信号不应启动现场声光告警器。
4.2.3.10 金融营业网点安装室内入侵探测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壁挂式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安装高度距地面宜为2.2m±0.2m,其视场中心轴与可能入侵目标方向之间的夹角宜为90。±5。,入侵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视防护区域覆盖要求确定;
b)壁挂式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式入侵探测器安装高度宜为2.2m±0.2m,其视场中心轴与可能入侵目标方向之间的夹角宜为45。±5。,入侵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视防护区域覆盖要求确定;
c)
吸顶式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应水平安装在需要防护部位的上方;
d)微波、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视窗应避开正对强光源,附近及视场内不应有温度快速变化的热源,防护区内不应有障碍物;
e)磁开关入侵探测器应安装在门、窗开合处(干簧管安装在门、窗框上,磁铁安装在门、窗扇上,两者间应对准),间距应保证能可靠工作;
f)振动入侵探测器应牢固安装在被探测部位的表面,在探测范围内受到大于100N外力敲击时应能感应并输出报警信号,并应设置为不可撤防模式;
g)其他入侵探测器安装应按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
4.2.3.11 防盗报警控制器应安装在便于日常维护、检修的部位,并置于入侵探测器的防护范围内。操作键盘应安装在营业网点内,并将最终防区设置为延时状态。
4.2.3.12 防盗报警控制器应能接收入侵探测器和紧急报警装置发出的报警及故障信号,具有布防和撤防、不可撤防模式、外出与进入延迟的设置和编程,以及自检、防破坏、声光报警、报警记录与储存、打印输出、密码操作保护等功能,能准确地识别报警区域,实时显示发生报警的区域、日期、时间及报警类型等信息。
4.2.3.13 入侵报警系统应与所在地公安“110”接处警服务中心联网,报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0s。4.2.3.14 入侵报警系统布防、撤防、报警、故障等信息的存储应不少于30天。4.2.3.15 入侵报警系统的备用电源应满足8h正常工作。4.2.3.16 入侵探测器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B 10408.1、GB 10408.3、GB 10408.4、GB 10408.5、GB 10408.6、GB/T 10408.8、GB 15209的要求。
4.2.3.17 防盗报警控制器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B 12663的要求。4.2.3.18 入侵报警系统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A/T 368的要求。4.2.4 出入口控制系统
4.2.4.1 系统由识读(显示)装置、传输网络、管理控制器、记录设备、执行机构等组成。4.2.4.2 自助网点出入口宜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
4.2.4.3 营业网点现金暂存处出入口宜安装生物特征识读装置的出入口控制系统。4.2.4.4 系统应符合GA/T 394的要求 4.2.5 声音复核装置
营业网点每个现金柜台应配置声音复核装置,在营业时间内应与视频图像信号同步记录。声音记录应能清晰辨别营业员与客户的对话内容。4.2.6 电话来电显示系统
营业网点的电话总机或公开对外的电话应具有来电显示功能。4.2.7 安防中心控制室
4.2.7.1 视频安防监控、入侵报警(紧急报警)的终端设备均应设置在安防中心控制室,能实现对各子系统的操作、记录和打印。
4.2.7.2应安装紧急报警装置,并符合4.2.3.13的规定。
4.2.7.3 有人值守的场所应配置能与报警同步的终端图形显示装置,能准确地识别报警区域,实时显示发生警情的区域、日期、时间及报警类型等信息。
4.2.7.4 有人值守的场所应配备有线、无线专用通讯工具和专用防护器械。4.2.7.5 安防中心控制室可单独设置,也可设置在符合规定的其它场所。4.2.8 实体防护装置
4.2.8.1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不应正对出入口设置,内部不应设置窗户和与外界相通的后(边)门、玻璃幕墙。4.2.8.2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出入口应安装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其与外界相通的门应由内向外开启,现金柜台一侧的门体或箱体上应具有不小于200mmx200mm的可视窗,可视窗应采用防弹(复合)玻璃制作。闭门器在开启30。时应能自动关闭,未关闭时应发出声响报警提示信号。同时具有主、备电源自动切换、充电和应急开、关门功能。
4.2.8.3 营业网点二层(含二层)以下与外界相通的窗户应安装防盗栅栏,玻璃幕墙应安装防盗栅栏或粘帖防暴薄膜。
4.2.8.4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内部安装对外通风装置的,其通风通道应呈“S”型,直径应不大于200mm,并加装金属网罩。
4.2.8.5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内部不与外界相通的玻璃幕墙,应采用防弹(复合)玻璃制作。
4.2.8.6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基座应采用砖石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柜台高度应不小于800mm、宽度应不小于500mm。基座台面、立柱和横梁应为砖石或金属结构,其中立柱、横梁应采用规格不小于63x63x5mm的角钢(或与之强度相当的材料),并用扁铁焊接固定成基材。横梁采用膨胀螺丝固定时,螺丝直径不小于12mm。立柱下端嵌入基座的深度应不小于300mm,上端应接墙顶或横梁焊接固定。柜台上方应安装防弹(复合)玻璃。
4.2.8.7 营业网点现金柜台上方单块防弹(复合)玻璃高度应不小于1500mm,宽度应不大于1800mm,单块玻璃面积应不大于4m2。安装时,应三边嵌入凹槽,嵌入深度应不小于20mm,防弹(复合)玻璃的厚层玻璃应向柜台外侧。采用两块防弹(复合)玻璃交错安装时,大块防弹(复合)玻璃应安装在现金柜台外侧且非嵌入端朝下,小块防弹(复合)玻璃应安装在现金柜台内侧且高度300mm±25mm,交错部位宽度不小于100mm,交错部位内外的间隙不大于20mm。防弹(复合)玻璃上不得开孔。
4.2.8.8 防弹(复合)玻璃顶端以上未及顶部分应封至顶部,距离墙顶大于500 mm的,应牢固安装突兀式灯箱或钢筋防护网,钢筋防护网的钢筋直径应不小于8mm,网孔直径应不大于60mm。
4.2.8.9 每个现金柜台柜面中间应设置300mm(长)×200mm(宽)×150mm(高,以槽底计算)底部为弧形的收银槽,上方应安装能移动的金属盖板或金属栅栏盖板,金属盖板的厚度应不小于3mm,金属栅栏的栅栏直径应不小于6mm,栅栏与栅栏的中心距离应不大于16mm。
4.2.8.10 自助网点内部加、取款处应单独设置,与营业厅客户区域隔断,出入口处应安装金属防护门或防盗安全门。
4.2.8.11 防盗安全门应符合GB17565的规定。4.2.8.12 防弹玻璃应符合GB17840的规定。4.2.8.13 防弹复合玻璃应符合GA 165的规定。5 检验、验收、维护
5.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竣工后应进行检验。系统检验应按GB 50348的规定进行。5.2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竣工后应按照本标准第4章和GB 50348、GA 308的规定进行验收。
5.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系统出现故障后,应及时修复并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