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工作环境与场所要求
工作环境与场所要求
一、工作环境要求
(一)工作环境清洁管理制度
1、行政负责公司环境清洁管理工作。
2、各部每日对工作区域和周边环境进行打扫。
3、生产部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
4、工作人员不得随意仍垃圾,吐口痰。
5、工作人员应爱护公司的所有物品不得故意破坏。
6、生产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合格者方能上岗。
7、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前,须要经洗手消毒、保持个人卫生干净后方可上岗。
8、生产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不准长发外露,不 准留长指甲、涂指甲油。
9、生产人员严禁携带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进入岗位。禁止在生产区域内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10、生产人员要临时外出,待再次进入车间内需要重复上述卫生消毒程序才能上岗。
11、生产人员下班后对设备、工具、必须每日进行清洁维护。
(二)冻库清洁管理制度
1、生产人员负责冻库日常的清洁工作。
2、冻库内产品应离地离墙10CM堆放整齐,分类堆放,不得杂乱无章。
3、冻库应保持清洁,不得有垃圾和灰尘出现.。
4、禁止任何人吸着烟进入冻库内。
第二篇:机械生产场所安全要求
机械生产场所安全要求
(一)机械生产场所的采光要求
生产场所采光是生产必须的条件,如果采光不良,长期作业,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产生误操作,或发生意外伤亡事故。同时,合理采光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生产场所要有足够的照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补充和代替。(2)生产场所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应不小于开间长度的1/2;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二)机械生产场所的通道要求
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厂区主干道是指汽车通行的道路,是保证厂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以及消防灭火、救灾的主要通道;车间安全通道是指为了保证职工通行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而设置的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 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通行汽车,宽度>3 m;通行电瓶车、铲车,宽度>1.8 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 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1 m。
3.通道的一般要求
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
(三)机械生产场所的设备布局要求
车间生产设备设施的摆放,相互之间的距离,与墙、柱的距离,操作者的空间,高处运输线的防护罩网,与操作人员的安全都有很大关系。如果设备布局不合理或错误,操作者空间窄小,当工件、材料等飞出时,容易造成人员的伤害,造成意外事故。为此,应该做到:
1.大、中、小设备划分规定
(1)按设备管理条例规定,将设备分为大、中、小型3类。
(2)特异或非标准设备按外形最大尺寸分类:大型,长>12 m;中型,长6—12m;小型,长<6m。
2.大、中、小型设备间距和操作空间的规定(1)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2m,中型≥1 m,小型≥0.7m。大、小设备间距按最大的尺寸要求计算。如果在设备之间有操作工位,则计算时应将操作空间与设备间距一并计算。若大、小设备同时存在时,大、小设备间距按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2)设备与墙、柱距离(以活动机件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0.9 m,中型≥0.8 m,小型≥0.7m。在墙、柱与设备间有人操作的,应满足设备与墙、柱间和操作空间的最大距离要求。
(3)高于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罩(网),网格大小应能防止所输送物件坠落至地面;对低于2m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护栏,栏高1.05 m。
(四)机械生产场所的物料堆放要求 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不当,不仅妨碍操作,而且引起设备损坏和工伤事故。为此,应该做到:
(1)生产场所要划分毛坯区,成品、半成品区,工位器具区,废物垃圾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按操作顺序摆放整齐且稳固,一般摆放方位与墙或机床轴线平行,尽量堆垛成正方形。
(2)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具、模具、夹具要放在指定的部位,安全稳妥,防止坠落和倒塌伤人。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人,白班存放量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量为加工量的2.5倍,但大件不超过当班定额。
(4)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前提下,垛高不超出2m(单位超高除外),砂箱堆垛不超过3.5 m。堆垛的支撑稳妥,堆垛间距合理,便于吊装。流动物件应设垫块楔牢。
(五)机械生产场所的地面状态要求
生产场所地面平坦、清洁是确保物料流动、人员通行和操作安全的必备条件。为此,应该做到:
(1)人行道、车行道和宽度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2)为生产而设置的深大于0.2m、宽大于0.1 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3)生产场所工业垃圾、废油、废水及废物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避免人员通行或操作时滑跌造成事故。
(4)生产场所地面应平坦、无绊脚物。
第三篇:生产现场和工作环境管理制度
生产现场和工作环境管理制度
为加强车间安全环境管理及增强员工对生产劳动纪律的执行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管理
1、熟知安全中,用气常识及三防(防火、防盗、防爆)知识。
2、必须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
3、上班四不准,不准穿拖鞋、不准赤膊上阵、不准未关设备离岗、不准酒后上岗。4、坚持离岗前要切断电源、气源、清理现场。
5、以上3-4项每违反一项处罚5元。
二、生产管理
1、服从直属领导的工作安排,不得无故推诿。
1、熟知每次下单生产数量及当班生产任务。
2、应保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当班任务。
3、无特殊原因未完成当班任务者扣5—10元。
4、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三不放过(1)不查清责任不放过。(2)不查清原因不放过。(3)无预防再发生措施不放过。
三、劳动纪律管理
1、熟知公司劳动纪律管理规定。
2、坚持两个准时:准时上班打卡,准时进入工作状态。
3、坚持五个不准:不准看与工作无关的书、报,不准聚堆聊天,不准串岗,未经许可不准离开工作岗位,不准吃零食。
4、请假一天以上应提前写请假条交相关领导批准,不准捎假及打电话请假,否则按旷工处理。
5、以上2-3条每违反一次扣5元,第4条每旷工一天处罚30元。
四、设备管理
坚持定人定机管理。
操作前进行日点检,确定设备完好方可操作。
坚持“三好”、“四会”原则,即“管好、用好、修好”,“会使用、会检查、会保养、1、2、3、会排除故障”。
五、环境管理
熟知本工位所管辖区域范围,下班时做到:设备不擦拭,不保养好不走;工件不堆放整齐不走;工具不清点摆好不走;地面环境卫生不打扫不走。
徐州精艺空间膜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2009.1.1
第四篇:会计工作环境与会计诚信
会计工作环境与会计诚信
摘要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同样,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的养成与变化也离不开其所处的工作环境,会计诚信缺失事实上是会计人员不良会计行为的结果,而会计工作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会计人员具体行为的内、外诸因素的总和,通过对我国会计工作环境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洞悉目前会计诚信缺失的多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会计环境诚信
会计环境是会计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客观条件,它是由会计外环境和会计内环境组成的。会计外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法律中与会计工作相关联的部分,主要包括会计行为主体的各种功能、外部相关利益集团及其活动、经济展水平和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法律制度等因素;会计内环境是会计发展历史及其实践活动的产物,它具体体现为会计的各个发展阶段里会计人员的价值道德观念、会计工作所应运用的各种方法、理念、对象、手段、内容等会计自身的因素集合。会计的工作环境与会计的诚信紧密联系,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促进会计诚信的建立,不良的会计工作环境使会计诚信越来越恶化。
1环境因素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1外部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
政治环境因素。目前政府对企业不适当的行政干预,角色“越位”和“错位”现象并存,使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难以理顺,政府直接插手企业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有行政级别,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影响官员的政绩。会计诚信缺失,我们不排除会计人员利欲熏心主动造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可以找到会计造假的幕后操纵者。
经济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不仅直接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对会计产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关系越复杂,整个社会对会计的要求也就越高。不同的利益主体从不同的动机出发,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逐利就有了可能。
法律环境因素。这主要表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和协调不够,相关规定不够细化和明晰,还需立法部门根据会计工作及其从业人员现状,予以具体化、明朗化。另外在行为调整手段上威慑力度有待加强,目前的制裁重行政及刑事处罚,轻民事责任追究,而民事责任索赔机制有利于调集民间资源,提高违规者被发现和受到惩处的可能性。
文化教育环境因素。会计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价值取向、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各国不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这些将制约着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信念。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强调经济效益,分配方式开始多样化,人们的观念开始从“重义轻利”转为“利义兼顾”,在各项改革尚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一部分会计人员私欲膨胀,用造假账等行为谋取一已私利。
1.2内部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
会计模式对会计诚信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会计模式的多头监督体制使企业疲于应付,财政、工商、审计、物价等部门都有权来查企业的账目,且审查的侧重点不同,致使企业的会计人员每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应付检查,各监督部门之间又缺乏协调,没有实现审查结果的共享,一些企业往往设置几套账,分别应付不同的检查;另外社会审计监督和行业自律不力助长了企业造假的可能性,就会计模式在现有条件下所催生的会计诚信缺失而言,会计人员大多是迫于企业领导者的压力而造假。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影响。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起步较晚,已出台的相关规范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并且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零散、不系统,有些单位虽然订立了一些内控制度,但只是挂在墙上,印在纸上,说在嘴上,或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未能真正执行而流于形式,致使单位内部管理低效,控制弱化。内部控制的失效一方面造成企业管理上的漏洞,给会计人员的不法行为以可乘之机,导致会计人员在金钱的诱惑下主动造假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造成企业管理者得不到应有的约束,管理者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强迫和授意会计人员造假,这会导致会计人员的被迫造假。
2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2.1会计从业人员自身道德素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就目前而言,这是非常缺失的东西。因为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也是经过高等教育以及经过资格考试取得从业资格,在道德方面并没有过于突出的教育,这也就导致了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良莠不齐,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仍有待提高。导致假账和私设小金库现象盛行,加之极少有具体的单位负责任或者会计从业人员收到实质追究。这样,部分道德缺失的会计从业人员就从“侥幸”变得坦然,以至不会感到有良心的谴责和道德的约束。
2.2利益驱动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造假者对利益的渴望非常强烈。这个利益包含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单位的管理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少交多留”的直接利益或者是为了得到的更多的贷款或者经费,要求会计“会做账”。第二层次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单位的“收益”越好,从业者能拿到的物质汇报就越多。第三层次便是会计从业人员,按照领导授意“会做账”的从业者,必然会给领导留下易于管理,服从“指挥”的印象,并且和领导成为利益的共同体,可以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以及物质回报。并且,在分析利益驱动的因素时,还有一个方面不可忽略,那便是有些主管部门,对造假采取的“绥靖”甚至是“纵容”的态度,也是出于为了有更好的政绩,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以及政治荣誉的考量,也是利益的驱动。
2.3处罚不力
由于真正的调查取证困难,违反相关规定好如何处理较为模糊,即使是处理,也多是罚款了事,导致当事者的违法成本轻,不足以有威慑力。这个也是会计造假的一个重要因素。
2.4制度原因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前没有的经济现象、经济业务大量出现,但是相关的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即使随之修改,也有一个滞后性。所以,当没有新的可靠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来保证信息的客观公开真实的传递时,则会计失信上就
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制度的盲点便成了部分不法会计从业人员造假钻营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些行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3综合治理会计工作环境的对策
3.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严肃财经法纪,严格执法
各种会计法律、法规都需要与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因此这就需要立法机构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全面地总结当前会计工作具体情况与各会计法律、法规存在的矛盾,并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进行必要的修改,以缓和当前这种复杂的局面。如果会计法规范模棱两可,操作性不强,其贯彻执行就会大打折扣,不法分子就会乘虚而入。我们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及其他会计法律法规时,应充分参考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内容,使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避免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发生。
3.2加大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减少对会计的行政干预
个别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应放弃功利思想,摈弃所谓的“政绩”,全心全意为人民和经济建设服务。不要向企业多摊派工作任务,这会迫使企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相反地,也不能放松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对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更不能不闻不问。如果不根除腐败现象,虚假会计信息也就难以彻底治理。因此,就需要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
3.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约束,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还必须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上,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上来认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违法现象。并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和“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工作秩序的意见”,控制内部人员在职消费,规范内部人的财务会计行为,强化财务公开,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
3.4加强科技进步,改进会计教育工作
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会计的发展。教育是会计环境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着其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会计教育也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人才。我国的会计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解决方法主要有: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改进知识结构,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客观环境的需要。
3.5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相关部门应多举办各种座谈会、报告会、学习会等,让会计人员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下,十分有利于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的变化情况;能够通过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学会抵制各种诱惑。
第五篇:景观场所考察要求
考察内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考察重点:植物种植设计与空间尺度感
————植物种植设计
——了解各树种名称、科属、观赏特性(结合上课讲的植物观赏点),明确树形,球状、塔状、锥状、柱状、伞形等。拍照,做好记录,回来整理,选取其中印象深刻(或觉得种植效果很不错)的乔灌草各5-10种查阅其简单生态习性(喜阴喜阳,耐水耐旱等),以及何时开花、何时结果、何时叶色变化等;
——了解各种植物的种植方式。三五搭配、孤植、丛植、群植、林植、林带、隔离树丛、背景树丛、荫蔽树丛、花丛、花镜、草坪等设计方法以及乔灌草搭配方式,层次性、色彩等,详细记录1-2个案例,回来还原其平面、立面以及效果A3纸完成;
——了解植物与道路,植物与建筑,植物与小品,植物与停车、休息等设施的搭配情况,如何协调、统一又变化;
————植物对场地空间的围合——单棵植物的尺度关系,大致高度,冠幅,以便更合理的进行乔灌草搭配
——植物群体组合的尺度关系,植物群落各个部分的高度、宽度、以及合适的比例
——植物与其他建筑小品组合的尺度关系,高度、比例、两者合适的距离,大小、呼应关系 ——植物围合空间场地的尺度关系。类似广场与周边建筑高宽比一样,测量大致围合植被的高度,空间的距离,感受何种围合亲切适于交流、何种开阔适于瞭望,何种适中适于少量人流停留活动等
————城市景观设计要点
——了解规模、性质及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大关系(定性、定位、边界等)
——了解总体布局、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地形地貌的组织状况
——感受景观空间是否丰富有趣,是否考虑并结合了当地的人文因素
——记录使用者如何使用景观空间,是按照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还是另辟他用
——记录景观设施的种类 / 数量 / 分布/ 造型 / 材质 / 色彩等(残疾人设施)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在设计中如何体现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