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生产 “六小场所”解释
一、“六小场所”解释
(一)小门店:是指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或容纳50人以下,具有商业经营服务功能的商铺。
(二)小作坊及出租屋(住人场所):小作坊是指员工在20人以下具有加工、生产、制造或修理性质的小工厂;出租屋(住人场所)是指7层以下用于出租的房屋。
(三)小网吧: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
(四)小招待所: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小招待所、小旅店。
(五)小餐厅: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或容纳50人以下的小餐厅、酒楼。
(六)小影视厅: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或容纳50人以下的影视厅。
二、人员密集场所解释 :人员密集场所包括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等公众聚集场所,影剧院、录像厅、夜总会、舞厅、卡拉OK厅、网吧等公共娱乐场所,以及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
三、“三合一”
四、“多合一”
五、“四定”原则
六、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时间:2012年9月1—5日主题“和谐发展、合作共赢”
标志和吉祥物 标志
“会标叫做”交汇”,由字母a和e组成,分别是亚洲(Asia)和欧洲(Europe)的英文单词首字母,它们交织而成的字母x,是新疆的开头字母。”2011年7月13日,新疆国际博览事务局副局长陈季,这样解释了新出炉的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会标含义。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侯汉敏介绍,今年4月1日,主办方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开面向社会征集中国-亚欧博览会会标、吉祥物。征集活动得到了各专业设计机构及广大设计爱好者的广泛参与。
这些参与者来自疆内和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福建、四川、云南、浙江、广东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甚至还有来自台湾和德国的作品,有专业设计人员、机关干部、教师、在校学生、退休职工、工人、个体经营者等。吉祥物
吉祥物“天马新新”
[1]
与会标一同公布的还有吉祥物“新新”。它是一匹可爱的“新疆天马”,象征着中国-亚欧博览会成功、圆满。
设计解读:“新新”的创意来源于新疆天马,“新新”之名来自新疆的新,代表举办地新疆;马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连接亚欧两地的使者,寓意马到成功,象征着中国-亚欧博览会是一届成功圆满的盛会。[
第二篇:机械生产场所安全要求
机械生产场所安全要求
(一)机械生产场所的采光要求
生产场所采光是生产必须的条件,如果采光不良,长期作业,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劳,视力下降,产生误操作,或发生意外伤亡事故。同时,合理采光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生产场所要有足够的照度,以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1)生产场所一般白天依赖自然光,在阴天及夜间则由人工照明采光作补充和代替。(2)生产场所内照明应满足《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要求。
(3)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应不小于开间长度的1/2;多跨厂房相连,相连各跨应有天窗,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车间通道照明灯要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90%车间安全通道长度。
(二)机械生产场所的通道要求
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厂区主干道是指汽车通行的道路,是保证厂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以及消防灭火、救灾的主要通道;车间安全通道是指为了保证职工通行和安全运送材料、工件而设置的通道。
1.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
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 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
2.车间安全通道要求
通行汽车,宽度>3 m;通行电瓶车、铲车,宽度>1.8 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宽度>1.5 m;一般人行通道,宽度>1 m。
3.通道的一般要求
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
(三)机械生产场所的设备布局要求
车间生产设备设施的摆放,相互之间的距离,与墙、柱的距离,操作者的空间,高处运输线的防护罩网,与操作人员的安全都有很大关系。如果设备布局不合理或错误,操作者空间窄小,当工件、材料等飞出时,容易造成人员的伤害,造成意外事故。为此,应该做到:
1.大、中、小设备划分规定
(1)按设备管理条例规定,将设备分为大、中、小型3类。
(2)特异或非标准设备按外形最大尺寸分类:大型,长>12 m;中型,长6—12m;小型,长<6m。
2.大、中、小型设备间距和操作空间的规定(1)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2m,中型≥1 m,小型≥0.7m。大、小设备间距按最大的尺寸要求计算。如果在设备之间有操作工位,则计算时应将操作空间与设备间距一并计算。若大、小设备同时存在时,大、小设备间距按大的尺寸要求计算。
(2)设备与墙、柱距离(以活动机件的最大范围计算):大型≥0.9 m,中型≥0.8 m,小型≥0.7m。在墙、柱与设备间有人操作的,应满足设备与墙、柱间和操作空间的最大距离要求。
(3)高于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罩(网),网格大小应能防止所输送物件坠落至地面;对低于2m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护栏,栏高1.05 m。
(四)机械生产场所的物料堆放要求 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不当,不仅妨碍操作,而且引起设备损坏和工伤事故。为此,应该做到:
(1)生产场所要划分毛坯区,成品、半成品区,工位器具区,废物垃圾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按操作顺序摆放整齐且稳固,一般摆放方位与墙或机床轴线平行,尽量堆垛成正方形。
(2)生产场所的工位器具、工具、模具、夹具要放在指定的部位,安全稳妥,防止坠落和倒塌伤人。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人,白班存放量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量为加工量的2.5倍,但大件不超过当班定额。
(4)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前提下,垛高不超出2m(单位超高除外),砂箱堆垛不超过3.5 m。堆垛的支撑稳妥,堆垛间距合理,便于吊装。流动物件应设垫块楔牢。
(五)机械生产场所的地面状态要求
生产场所地面平坦、清洁是确保物料流动、人员通行和操作安全的必备条件。为此,应该做到:
(1)人行道、车行道和宽度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2)为生产而设置的深大于0.2m、宽大于0.1 m的坑、壕、池应有可靠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3)生产场所工业垃圾、废油、废水及废物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避免人员通行或操作时滑跌造成事故。
(4)生产场所地面应平坦、无绊脚物。
第三篇:机场所安全生产制度
机场所安全生产制度
为切实加强我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江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省交通运输厅、省高速集团有关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明确责任,确保全所安全生产无事故
机场所安全生产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分级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所各部门及负责人是其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监管领导责任;
全所各部门职责及主要责任人如下:
1、征费室(主要责任人:熊滨华)
负责安排各相关人员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收费人员及票管、稽核的日常工作纪律,对收费广场、票管室的现金存放、防火防盗制定相关工作条例,并监督执行。保证收费广场的安全及处理车主投诉工作。对收费场所的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行为进行监督指正,确保岗亭人员及财产安全。
2、办公室(主要责任人:骆利民)
负责向管理处汇报有关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重要事项;督促检查行政决议的贯彻落实,综合协调本所召开的有关安全生产会议和参与安全生产检查等活动的组织工作;负责本所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汇报材料、领导讲话的审核、印发工作;负责重大信息的审核、向上级有关机关报告工作。负责全所安全保卫、消防安全、行车安全和驾驶员安全教育工作,保证所院内财产安全。安排相关人员对发电机、车辆进行定期保养检修,确保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财务室(主要责任人:江碧云)
负责财务室内现金、账本及相关单据的存放保管,注意防火防盗,确保现金财产安全。
4、团支部(主要负责人:郝琳)
负责所员工工作情绪调解调动,建设管理阅读室、健身房,组织员工观看安全教育影片,确保所内不出现打架斗殴、吸毒违法活动,开展拓展教育,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5、职工食堂(主要责任人:胡玉玲)
负责食堂日常管理,食物的采购、存放,确保不使用变质过期食品,保证所职工饮食安全。
二、落实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月对所各部门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在各重点时段组织开展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员、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并将检查结果及整改结果在月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
机场收费所
2014年1月20日
第四篇:关于“六小场所”应当遵守的消防安全要求
关于“六小场所”应当遵守的消防安全要求
所谓“六小场所'是指集中在城镇、城市或城乡结合部沿街建设或改建、扩建并以店面形式设立的个体经营小型企业,如:小网吧、小饭馆、小发廊、小旅馆、小作坊、小超市等等,他们是我国个体经营队伍的主力军,从事着城镇居民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服务项目大家喜闻乐见,但是,近些年来火灾发生率持高不下,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究其原因:自身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单位负责人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差,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混乱;
二是单位缺少长远发展目标,小打小闹思想严重、短期行为较多。
消防安全方面的人力投人和财力投入不足,单位消防安全环境差、管理工作不规范;三是单位建筑或设施在建设方面的消防投入不足,火灾隐患整改资金投入不够,有些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消除;
四是单位员工文化素质低、安全素质差,消防安全责任心不强,内部随意用火用电、盲目乱接电线、违章操作等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时有发生,诱发火灾的因素增多。
为了进一步改善“六小场所'的消防安全条件,提高自身消防安
全管理水平,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本人根据《消防法》
和《防火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写了该文,着重介绍了“六小场所'在建筑或设施方面应该遵循的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安全要求,对增强“六小场所'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除火灾隐患可能会有一些帮助。
火灾隐患:
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害增大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
重大火灾隐患:
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害增大,并由此可能造成特大火灾事故后果和严重.影响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
一、建筑布局和毗邻的有关安全要求
不应与甲、乙类厂房、仓库组合布置及贴邻布置,不应与丙、丁、戊类厂房、仓库组合布置。建筑四周不得搭建违章建筑,不得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和占用消防车作业场地。
二、关于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的有关要求
1灭火机的配置要求
火灾种类有: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或可融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物质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物质火灾;E类火灾,指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不同种类的火灾灭火使用不同类型的灭火剂,ABC
干粉,五种火灾都可以适用。
1)配置数量:按照30平方米配一具计算,设置位置一处不少于2具多于5具;
2)型号:ABC通用;
3)功效:压力指针的指示标志是绿色区域表示压力正常;黄色区域表示压力过大(有爆炸危险);红色区域压力不足已经影响灭火功能;
4)放置位置:放置在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两侧或疏散通道、疏散走道两侧,便于操作的位置。
2关于室内墙壁消火栓的设置要求
A除特殊规定外,下列建筑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1)建筑占地面积大于
2)体积大于
B具体要求:
1)
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单层和多层建筑中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
2)
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条水带的长度不应大于
5)消火栓应保持足够压力的持续供水(测试方法,水枪垂直射水的水柱达到10米高度)。
三、关于防排烟设施设置的有关要求
A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歌舞娱乐放映场所和设置在四层以上楼层、地下、半地下歌舞娱乐放映场所;
2中厅;
3公共建筑内面积大于100平方米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4公共建筑内面积大于300平方米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5建筑内长度大于20米的疏散走道;
6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面积大于200平的或一个房间面积大于50平的且有人经常停留或可燃物家多。
B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丙类厂房建筑面积大于300平方米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的房间,以及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2建筑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的丁类生产车间;
3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丙类仓库。
四、关于安全疏散的有关要求
A关于楼梯的设置
(A)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楼梯间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米;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存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B)楼梯间的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其中,只可设置一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是:
1)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3层及以下建筑,每层最大面积200平方米,第二、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
2)耐火等级为三级的3层及以下建筑,每层最大面积200平方米,第二、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25人;
3)耐火等级为四级的2层及以下建筑,每层最大面积200平方米,第二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5人。
(C)建筑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
建筑;
4)六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B安全出口、疏散门的设置
1公共建筑:
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建筑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1个。
2除特殊规定外:建筑场所内每个楼层或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场所内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公共娱乐场所大于50平方米的应设两个出口;
2)人员密集场所大于200平方米的应设两个出口;
3)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米;
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
5)应向外开启不允许采用侧拉、旋转、吊门。
3有关要求:
1)商场、商店营业厅内的主要疏散走道应直通安全出口:
2)主要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3)疏散走道与营业区之间应在地面上应设置明显的界线
标识;营业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
4)学校、医院、超市、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安全出口、疏散门,或设有门禁系统的,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易于从内部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紧急出口'标识和使用提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以下方。
五、关于安全疏散标志和事故照明设置的有关规定
A除建筑高度小于27米的住宅建筑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疏散照明:
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避难间;
2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平方米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场所;
3建筑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4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
5人员密集的厂房内的生产场所及疏散走道。
B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4米住宅建筑、高层厂房(库房)和甲、乙、丙级单、多层厂房,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安全出口和人员密集的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
2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米以下的墙
面或地面上。间距不应大于20米,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米;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米.C对于下列建筑或场所应在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径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标志和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1总建筑面积大于8000平方米的展览建筑;
2总建筑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的地上商店;
3总建筑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
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5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电影院、剧院,座位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会堂或礼堂。
D商场、商店营业厅内设置的疏散指示标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在疏散走道转弯和交叉部位两侧的墙面、柱面距地面高度
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规格不应小于
E旅馆的客房内宜配备
1应急手电筒、防烟面具等逃生器材及使用说明;
2客房内应设置醒目、耐久的“请勿卧床吸烟'提示牌和楼层安全疏散示意图。
六、关于防火分隔的有关规定要求
1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
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2公共娱乐场所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消防规定。毗邻其他建筑或者附设在其他建筑内时,应当设置防火分隔。商服用房应当与建筑主体形成防火分隔。
3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人员3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使用不燃、难燃材料。
4场所内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应采用不燃装修材料;疏散走道的顶棚应采用不燃装修材料,墙面和地面应采用不燃或难燃的装修材料;
5建筑外墙不得采用可燃易燃保温材料和可燃易燃外墙装饰装修材料。
6根据《规范》和《人员密集管理》有关规定,厨房与建筑内的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
1)饭店、餐馆营业厅与厨房等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1.50h楼板和(宜)采用乙级防火门进行防火分隔。
2)厨房墙面应采用不燃材料,顶棚和屋面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灶台、烟囱应采用不燃材料。
七、有关电器、燃气管线安装和敷设的有关规定要求
A电气防火要求
1电气线路必须根据用电负荷,采用相应规格的阻燃铜芯电线;
2电线之间或电线与电器之间应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3电线采用穿金属管保护;
4各种灯光设备和电热设备,高温部位不得靠近可燃物,并有通风散热措施,或进行隔热阻燃处理。
5灯具、开关等固定在不然材料上;
6应在大功率的电气设备的上游,按装电气保险装置(电器开关),保证出现漏电、过负荷或短路时自动关闭电源。保险值的设定应与下游使用电气的额定功率相符。
7总保险下游的导线选用,应按照导线下游的所有电气设备的总功率计算选用合适的导线。
B燃气防火要求
1调压阀接口与角阀封闭圈有无损坏、脱落、老化现象;
2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营业厅禁止使用、存放液化气钢瓶;
3地下室、半地下室禁止存放或使用液化气钢瓶;
4严禁私自充装液化气钢瓶;
5商业用户、餐饮场所厨房内使用不超过2个钢瓶,并应独立设置储瓶间:
1)房间设置窗户,并开窗通风保持通风良好;
2)屋顶应符合泄压要求;
3)电气、地面应符合防爆要求;
4)应设置报警器。
5)不应使用胶管穿越楼板或隔墙;
6)钢瓶与炉具保持0.5米距离;
7)燃气管接口应采用恰口固定,且管线应固定避免压、踩、刮、碰等措施。
八、一些特殊情况的特别规定
A人员密集场所的要求:
不应使用明火照明或取暖,其中,设有生产车间、仓库的建筑内,严禁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B商店的特别要求:
1仓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隔墙与营业、办公部分分隔,通向营业厅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2商场、商店营业厅内食品加工区的明火部位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分隔。敞开式的食品加工区应采用电能加热设施,不应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C公共娱乐场所特别规定要求:
1外墙上应在每层设置外窗(含阳台),其间隔不应大于
2使用人数超过20人的厅、室内应设置净宽度不小于
3休息厅、录像放映室、卡拉OK室内应设置声音或视像警报,保证在火灾发生初期,将其画面、音响切换到应急广播
和应急疏散指示状态;
4各种灯具距离周围窗帘、幕布、布景等可燃物不应小于0.50m;
5在营业时间和营业结束后,应指定专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清除烟蒂等火种。
D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的有关规定要求
基本规定
1)
合用场所不应设置在下列建筑内:
a)
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储存、经营的建筑;
b)
建筑耐火等级为三级及三级以下的建筑;
c)
厂房和仓库;
d)
建筑面积大于
e)
地下建筑。
2)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合用场所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将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完全分隔,住宿与非住宿部分应分别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当难以完全分隔时,不应设置人员住宿:
a)
合用场所的建筑高度大于
b)
合用场所的建筑面积大于
c)
合用场所住宿人数超过20人。
3)除第2项规定以外的其他合用场所,当执行第2项规定有困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住宿与非住宿部分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
b)
住宿与非住宿部分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当无法分隔时,合用场所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自动喷水局部应用系统;
c)
住宿与非住宿部分应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独立的辅助疏散设施。
4)合用场所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应确保人员在火灾时易于从内部打开。
5)
合用场所使用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屋顶平台。
6)
合用场所中应配置灭火器、消防应急照明,并宜配备轻便消防水龙。
7)
层数不超过2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8)
合用场所内的安全出口和辅助疏散出口的宽度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需要。
防火分隔措施
1)当执行(一)3)项有困难时,防火分隔措施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楼板,当墙上确需开门时,应为常闭乙级防火门。
2)住宿内部隔墙应采用不燃烧体,并应砌筑至楼板底部。
3)两个合用场所之间或者合用场所与其他场所之间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1.50h楼板进行防火分隔。
辅助疏散设施
1)
室外金属梯、配备逃生避难设施的阳台和外窗,可作为合用场所的辅助疏散设施。逃生避难设施的设置应符合有关建筑逃生避难设施配置标准。
2)
合用场所的外窗或阳台不应设置金属栅栏,当必须设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
3)
用于辅助疏散的外窗,其窗口高度不宜小于
自动灭火和火灾自动报警
1)火灾探测报警器应安装在疏散走道、住房、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房间、疏散楼梯的顶部。
2)设置非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场所,应设置应急广播扬声器或火灾警报装置。
3)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应急广播扬声器或火灾警报装置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的15db,且应确保住宿部分的人员能收听到火灾警报音响信号。
4)使用电池供电的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应定期更换电池。
5合用场所除厨房外,不应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罐和甲、乙、丙类可燃液体。存放液化石油气罐的厨房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并设置自然排风窗。
6合用场所的配电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上述规定要求;
九、关于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
1应成立消防组织
(1)报警组(若干人员);
(2)灭火救援组(若干人员);
(3)人员疏散组(若干人员)等。
2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1)火源电源管理规定;
(2)用油用气用电管理规定;
(3)单位值班值宿管理规定等。
3应建立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制度,并应明确用火、动火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用火、动火的审批范围、程序和要求以及电气焊工的岗位资格及其职责要求等内容。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需要动火施工的区域与使用、营业区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2)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前,实施动火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清除易燃可
燃物,配置灭火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和安全措施,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3)商店、公共娱乐场所禁止在营业时间进行动火施工;
4)演出、放映场所需要使用明火效果时,应落实相关的防火措施.
第五篇:生产(工作)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工作)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1、生产(工作)场所应保持整齐清洁。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不得妨碍操作和通行,废料要及时清除。
2、生产(工作)场所的通道应随时保持平坦、畅通,两旁应划出通道线(宽度不得小于1米)。
3、生产(工作)场所的光线必须充足(采光部分不要遮蔽),夜间及阴暗处,要有足够的照明。
4、升降口、走道、平台、梯子、栈桥等应有防护栏杆;坑、沟要保持清洁并有盖板或围栏。栏杆要坚固、可靠、牢实,高度不能低于1.05米。
5、高温作业场所应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经常有水或其他液体的地面注意排水和防止液体渗透。
6、生产(工作)场所,应供给足够的清洁开水,并设置洗手设备。禁止在有粉尘或者放散有毒气体的工作场所用膳和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