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民党为什么会惨败?(本站推荐)
国民党为什么会惨败?
台湾大选结果揭晓,国民党的大败早就毫无悬念。唯一的悬念是,国民党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邹振东的回答是:五上!
国民党第一输在“马上” “马上”这个马,当然是马英九的“马”。仍记得2008年大选,响遍台湾的“马上就好!”给了台湾人民多少想象。2012年大选,马英九余韵犹存,好多国民党“立委”候选人还为马英九能不能为自己站台争风吃醋。没想到,这世界变化快,到了2014年“九合一”选举,马英九已经成为国民党的负资产,国民党的一些地方候选人生怕与马英九扯上关系,而民进党等反对者则趁火打劫,在国民党地方候选人的户外广告牌边上竖起(悬挂)另一个广告牌,图片是该候选人和马英九的合影,广告语只有一句话:“谁选某某某,票投马英九”。这对国民党地方候选人杀伤力巨大。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大帅哥马英九情何以堪?民主政治对于选民就是购买政治期货,你用选票换来的政治产品最后发现和描述不符,亲,对不起,本产品不参加4年无理由退换!即便有理由,对不起,也等4年吧!马英九第一个任期,“八八风灾”是一个转折点,人们对马英九团队的执行力开始怀疑,但马英九运气好,虽然连任的选战打得很苦,但幸运的是蔡英文的弱和蔡英文的错,马英九笑任新四年。但接下来的运气就不好了,第二个任期对马英九杀伤力最大的是三个事件。第一个事件是士兵洪仲丘之死,让马英九失去了底层。洪仲丘事件本来是一个小事件,处理得当,一点**都不会有。但正因为权力体系的傲慢,再加上由于马英九历来的对舆论慢半拍,使得最后酿成两位“国防部长”下台都无法平息民怨。归根结底是马英九看不到洪仲丘事件的背后是弥漫的底层人悲哀,当25万人送别洪仲丘时,齐唱的是《你敢有听着我的歌》,这首用闽南话唱出的歌,改编自电影《悲惨世界》主题曲。《悲惨世界》的主题就是底层人的悲哀和所有人的救赎。但我相信:从马英九的判断力水平来看,这个声音他听不到。第二个事件是“王金平关说案”,让马英九失去了同僚。王金平关说案本来是一个黑白问题,黑白问题本应该让“有关部门”搞个清楚,给一个说法。但马英九偏偏在还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自己站出来大声质问:“这不是关说,什么是关说?”生生把一个是非问题,搞成恩怨问题,使“王金平关说案”变成了“马王之争”。王金平没有敌人,马英九没有朋友,讲恩怨,马哪是王的对手呢?人家王金平在你选“总统”时,出钱出力,等到你当“总统”时,你却恩将仇报,落井下石!当舆论战从是非走向恩怨,充满正义感的马英九反而遍体鳞伤。所有得到王金平好处的人,马英九让他们感到寒心。王金平经营的庞大体系,跟马英九更加离心离德。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国民党内心的分裂外在化,马英九已经跛脚。第三个事件是太阳花学运,让马英九失去了青年。服贸协议本来是一件好事,生生被他搞成烂尾楼,甚至还搞出学运。支持服贸协议的人,普遍质疑其领导力,而不理解服贸协议的青年,则和他渐行渐远。马英九2008年,甫一当选,就宣誓要当“全民总统”。当时,他是唯一可以跨过浊水溪的国民党精英,其理想也值得鼓励。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让理想落到实处,需要智慧和执行能力。最后的结果是,马英九既没有得到绿营的支持,而他一系列措施却让蓝营的基本盘一点点流失,从寒心变成心死。本来,国民党基本盘再怎么也有四成,马英九的民调跌破一成,丢掉的是自己的脑残粉。马英九是有伟大梦想的,他的父亲对他寄望很大,影响也很大。也许他在美国,可能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总统”,但在台湾却不行。这样一个人物的悲剧命运,警醒我们:在华人社会里,政治人物仅仅靠清廉立身和法律思维,连解决问题都困难,更遑论成就大业!国民党第二输在网上 国民党不是一个互联网政党,它在网上的舆论战,满盘皆输!国民党对现代文明的接纳,一直被对方诟病。从光复时“水龙头”符号(来台的国民党官兵不知道怎么用水龙头),到2000年大选的“柜台”符号(陈水扁任台北市时将过去隔开公务员与民众的柜台高度大幅降低, 且提供座位让来办事的民众坐着接受服务),民进党一直制造国民党与落后文明的符号联接。到了互联网时代,国民党丢失的不仅是符号,而是新的世界。互联网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国民党对新技术革命的反应迟钝,对互联网通行证的陌生,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不懂得运用懒人包,他们不知道一个类似Z>B的表情符号就是杀他们于无形的超强武器。更令人可悲的是,蓝营不仅在新媒体上溃不成军,在传统媒体上也差强人意。以台湾报纸为例,世新大学的民调显示,《自由时报》在平面媒体中影响最大,拿下平面媒体总评指针中“最好、最优质”冠军。如果说,《自由时报》在订报率、阅报率胜了《联合报》、《中国时报》还不稀奇,但这张在大陆网民看来极具情绪性和倾向性的报纸居然被台湾民众评为最公正的报纸,的确让大陆民众大跌眼镜。这张报纸,在习马会当天,居然敢用头版发广告的方式拒不提供重要版面,从而挑战新闻底线,可是在民调的最公正客观指标中,《自由时报》以16.5%居冠,接续的是《苹果日报》13.8%、《联合报》13.3%及《中国时报》5.8%。不能不彻底反思国民党的传播效果和台湾基层民众的民意走向。更要命的是蓝营在新媒体的论坛阵地上几乎寸草不生。以习马会为例,对台湾网络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蓝营的正面关键词其出现频率第一次超过负面关键词,这是自2012年以来台湾网络对马英九和国民党的正面关键词口碑数第一次超过负面词。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重大利好的新闻加持下,在台湾网络论坛的bbs上,活跃度排名最前的20个议题中,居然无一正面评价,片甲不留。有正面新闻,却没有正面评论,证明国民党和蓝营在网络评论的导向上几乎处在沙漠地带。针插不入,水泼不进。批踢踢是台湾年轻人和大学生最爱使用的论坛bbs,国民党对年轻人的民心争取失落到何等地步。国民党第三输在钱上2008年的大选,民进党输在钱上,那是因为陈水扁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2016年大选。国民党也输在钱上,是因为国民党没有把更多的钱装进民众的口袋。台湾有著名的22K说法,指的是最低台湾的最低工资,22K就是22000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4000多。但很多人16年没有涨工资。16年啊!人最大的悲哀是没有盼头!问题是台湾政府一直在宣传台湾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增长了,那钱到哪里去了呢?当看到朱立伦再一次把选举主轴定在拼经济,我觉得国民党真的和时代恍如隔世。“拼经济”在2008年就是国民党的宣传主轴,已经让你们拼了八年,还要拼吗?最可笑的是,连胜文就是以“拼经济”作为选举主轴,结果大败,一个已经烂了的口号,都不知道换吗?笨蛋,不是拼经济,是拼口袋呀!谁让老百姓有赚头,就让谁有干头!国民党第四输在岸上曾几何时,两岸议题是民进党的超级提票机。只要骂大陆,就有选票。到了2008年大选,特别是2012年大选,两岸议题逆转为国民党的有利武器。直到今天,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都占上风,蔡英文避之唯恐不及,一直躲躲闪闪。但国民党输就输在没有把两岸交流带来的红利换成扎扎实实的选票。虽然国民党比民进党厉害,能够勇敢地游到岸上。但到了岸上,还要回到水里。民众是水,要把岸上的红利,两岸和平交流的红利,转化为民众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不能仅仅让相关的工商大佬获利。这样,才能如鱼得水!2012年大选前,我观察台湾媒体有一个关键词出现频率特别多,那就是“无感”。一个“无感”,道尽了底层人的无奈。无感不是恶感,也不是反感,而是感受不到,大陆的善意、两岸的和平红利在企业主那里非常有感,但是传递到底层民众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中梗阻的状况。大陆让利这么多,为什么老百姓感受不到,国民党必须反思,这些让利让到哪里去了?以致于蔡英文一次又一次喊话:“台湾人民,这四年你们过得好吗?过得不好的人请投蔡英文一票”,如果底层民众个个腰包鼓鼓、尝到甜头,蔡英文的这种喊话不是找死?2012大选结束后马英九宣誓就职前,台湾《旺报》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策划,邀请两岸各界为马英九下一个任期的“520讲话”(5月20日是马英九连任宣誓就职日)提出希望。我有幸被《旺报》挑中为这个“马英九如何写就职演说”专栏写一篇文章。这篇于2012年4月30日发表的文章标题为《520,希望传来伟大的声音》,作为一个历史文本,非常值得转帖它的开头部分:“520,会传来什么声音?人们关注它,不仅是好奇,也是期待。有人提醒马英九,他的听众不仅有2300万,也有13亿。我想说的是,他还有更多的听众。中华民族是最有历史感的民族,我们常常和列祖列宗进行对话,要记住,在任何一个重要时刻,不仅有当代人在现场,还有历史在倾听。——这一天,我希望听到谦卑的声音。希望马英九的目光能够越过自己的支持者,看到其他的族群。一个只会向支持者喊话的人,只能是相互取悦或相互取暖。我希望从马英九口中,能够传出一个特别群体的声音,没错,我说的就是‘无感族’。马英九必须反思自己第一个任期,为什么有那么漂亮的数据,却落得那么多人的无感?无感不是恶感,也不是反感,而是感受不到,这些无感族中,即便有相当多人最终还是投了马英九的票,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马英九有特别的好感,而是另外的人带给了他们更为恐惧的不安全感,在无感和不安全感之间,他们纠结着进行选择。我希望520马英九能够承诺:在未来四年,他将致力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红利让每一个人分享,特别是让底层人民能够感受到领导人的决策与引领所带来的好处。这个好处应该如此明显,就像大陆人民感受到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好处那样真实可感。只有这样,未来站起来力挺马英九的就不仅仅有王雪红这样的大企业主,还有更多引车卖浆的民众。只有这样的民众越来越多,马英九的声音才能传播更远。这些无感族并不是没有声音,只是这些声音只有通过类似‘占领华尔街’的活动,才能得到关注,而领导人只有用谦卑的身段,低下头来,才能够听得见。我想象马英九能够这样来解释他名字的的‘九’:未来四年,他将把更多的呵护和关注投入到那些最容易被1%剥夺的99%,确保让台湾99%的人能够切实改善生活,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更多好康。”真的很遗憾,520我没有听到伟大的声音,之后也没有听到。政治人物必须清楚:无感族其实并不是无感,只是更客气更委婉的善意表达。一旦他们从无感变成反感,他们就会用脚表达(走上街头),或者用手表达(投反对票)。我当时希望不要用占领华尔街的方式表达这样的无感,令人唏嘘的是:“太阳花学运”真的就这样如期而至……国民党第五输在“大”上 民进党与国民党打舆论战,打的是”小”与“大”的战争。2012年大选,最值得关注的舆论现象就是“三只小猪”舆论战法,它是马英九和蔡英文民调追平的历史转折点。不是统独议题,没有政策失误,更没有领导人形象污点,就凭一个小猪存钱罐的创意,就可以逆转选举势头,令人叹为观止,堪为舆论战的经典战例。但国民党没有发现“三只小猪”的关键词就是一个“小”字。2014太阳花学运,最值得关注的舆论口号是“你好大,我害怕”。这是台湾大学生反对服贸协议时打出来的口号。可惜的是,国民党再一次没有注意到“你好大,我害怕”的关键词是“大”。以“小”搏“大”,是民进党最得意的舆论战法。目标就是把国民党打扮成大怪兽,连带把大陆也打扮成大怪兽,而他们则是反抗权贵、争取自由的小猪。打怪兽,打怪兽,年轻人最爱,底层人最爱!遗憾的是,国民党的舆论策略,却一直往“大”里走,配合着民进党的舆论游戏。舆论是弱势群体的天然盟友。这一次周子瑜事件,为什么在台湾舆论负面发酵,打的就是“小小的我”的悲情牌呀!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扮“大”呢?国民党到底输在什么地方?归根结底,输在水上。“水”是民意。国民党既大面积丢失民意,又有人操纵民意,水激起的浪花,就成为巨浪!一场选举终究是选举,民主政治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再来,四年不行,八年可不可以?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白自己输在什么地方,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第二篇: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抗战之后,国民党得到了大批美国剩余军火,接收了相当数量的日军物资,但仅仅三年就失败了,原因何在? 首先:政治统治的失败
抗战之后迅速挑起内战使国民党失去了民心.这里的民心不仅仅指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心,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军队的军心也失去了,一般认为抗战结束之后国民党军队是希望马上消灭共产党的,实际上在国民党的相当人员中是希望建国发展民生作为抗战之后首要任务的,战争进行得太久了,人民需要生养休息,军队也如此,说老蒋忽视这一点是不正确的,但老蒋认为消灭共产党是很快的事,战争的结束确实很快,只不过被消灭的是国民党.国民党基础在现代城市之中, 对农村缺乏渗透。镇压过广东商团叛乱.使用各种 合法和非法暴力统治国家用军队和情报组织(这与其恐怖活动历史有关).是一个缺乏社会基础和农村基础的政党.建立在社会各阶级软弱上政党政权性质是为自己谋利,靠军事力量和情报组织维持自己统治。第二: 军事战略的失败
不平等的对待非嫡系军队.解放战争中,大量的国民党军队倒戈投向共产党,这些军队基本就属于非黄埔系军队, 国民党军队军官欺压士兵,共产党官兵平等。国民党排斥异己,共产党统一战线。国民党军事战略失误,占领据点多,这样机动兵力上变得弱势。蒋介石追求政治影响,急于占领城市。在与共产党的战争之中,弱点暴露无疑,内部派系,腐化, 军队军阀性,有各自山头,保存实力,互相不配合,互相妒嫉。共产党军队总能各个击破国民党军队.。内战开始, 国民党军队训练比较好,作战比较有章法, 比较科学.但是,机动力差,作战勇气不够,后勤组织差,战略和战术错误.而解放军在战略、战术机动、后勤和勇气上占优.第三:经济引导的失败
以通货膨胀得到战争费用,以抓汉奸为名掠夺日战区的企业
然而解放区则经济保持稳定,生产稳步恢复,控制了主要粮产区,取得经济优势,现代战争靠大炮和炮弹决定胜负,解放区在这两样生产远远超过国统区。第四:腐败
建国大业有句台词,不反腐败,亡国,反腐败,亡党.老蒋自己有没有直接腐败,现在没有看到相关资料,但他纵容自己的妻子亲戚大量捞钱是肯定的,结果捞了钱江山丢了.其他的原因还有一些,但是,这些原因中的任何一条如果当年只是单独存在,国民党并不会必然失败,只是这些所有的原因加在一起,构成了摧毁国民党政权的强大动力,结果国民党失败了,而中国也失去了抗战胜利之后一次全民族和解的机会。
第三篇:国民党兵团
国民党兵团
兵团作为国军建制的一级,最早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其地位处于战区之下,集团军之上,是最高级的野战指挥机关。抗战中期精简指挥层级,兵团被撤消。抗战胜利之后国军进行整编,以师整编为旅,以军整编为师,以集团军整编为军或绥靖区,投入了对共产党军队的作战之中。初期,国军担任某任务的一个或几个整编师,常常以作战区域冠以相应的兵团称呼。此时的兵团属于典型的任务去向,没有专职的司令官,而只由某一部队长官担任指挥官,任务结束后予以撤消。到1947年,面对超大规模的作战地域与长期的作战时间,较为正式的作战兵团应运而生。但该时期组建的兵团等级各不相同,有绥靖区改编的,也有绥靖区派出的。再者,此时各兵团所属部队变换频繁,所辖部队相差悬殊。由此可见,此时的“兵团”作为一级部队建制,虽然从番号上看,已逐渐整齐统一,但仍存在着规模不定、所部去存随意的特点,简而言之就是“非建制性”。1948年8月,国军统帅部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内战以来的失败与不足。在军队建制方面,除决定恢复原来的军、师两级番号外,并正式决定将兵团作为一级正式的野战指挥机构,与绥靖区动静配合,对抗解放军越发凌厉的攻势。目 录
1第一兵团
1.1 汤恩伯兵团
1.2 胶东兵团
1.3 孙渡兵团
1.4 郑洞国兵团
1.5 陈明仁兵团
1.6 黄杰兵团 2第二兵团
2.1 王敬久兵团
2.2 陈明仁兵团
2.3 邱清泉兵团 3第三兵团 3.1 欧震兵团
3.2 周福成兵团
3.3 张淦兵团
3.4 朱鼎卿兵团 4第四兵团
4.1 廖耀湘兵团
4.2 四兵团,四团兵
4.3 吴绍周兵团
4.4 李文兵团
4.5 沈发藻兵团
4.6 赵子立兵团 5第五兵团
5.1 李铁军兵团
5.2 裴昌会兵团
5.3 李文兵团 5.4 胡长清兵团 6第六兵团
6.1 卢浚泉兵团
6.2 李延年兵团 7第七兵团
7.1 陈明仁兵团
7.2 区寿年兵团
7.3 黄百韬兵团
7.4 张耀明兵团
7.5 裴昌会兵团 8第八兵团
8.1 周福成兵团
8.2 刘汝明兵团
8.3 汤尧兵团 9第九兵团
9.1 廖耀湘兵团
9.2 石觉兵团
9.3 孙兰峰兵团 10第十兵团
10.1 杨干才兵团
10.2 王靖国兵团
10.3 夏威(徐启明)兵团11第十一兵团 11.1 孙兰峰兵团
11.2 霍揆彰兵团
11.3 鲁道源兵团 12第十二兵团 12.1 黄维兵团
12.2 胡琏兵团 13第十三兵团 13.1 李弥兵团
13.2 方天兵团 14第十四兵团 14.1 宋希濂兵团
14.2 钟彬兵团 15第十五兵团 15.1 孙楚兵团
15.2 罗广文兵团 16第十六兵团 16.1 孙元良兵团
16.2 重建兵团 17第十七兵团 17.1 侯镜如兵团
17.2 刘嘉树兵团
18第十八兵团 19第十九兵团 19.1 张轸兵团
19.2 何绍周兵团 20第二十兵团 21第二十一兵团 22第二十二兵团 22.1 李良荣兵团
22.2 郭汝瑰兵团 23西北兵团 23.1 青海兵团
23.2 宁夏兵团
23.3 海固兵团 1第一兵团 汤恩伯兵团
司令官为汤恩伯。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隶属第一兵团的国民党头号主力整编74师被歼灭后,第一兵团因此被撤消。汤兵团辖有74、83、65、25、28、57、48整编师和7军,其中74师(74军)、83师(100军)、25师(25军)、7军战斗力甲等,在孟良崮竟然被华野以4个纵队阻击,5个纵队围歼,百万军中取74师首级。不过,汤恩伯嫡系是13军,此时让他指挥王耀武的嫡系74师、83师,而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老蒋让汤恩伯出任1兵团司令,其实已经埋下祸根。胶东兵团
1947年8月第一兵团重建(又称胶东兵团),司令官为范汉杰,辖第8、9、25、45、54、64六个整编师,1947年12月参与胶东战役。初期,第一兵团不断攻城略地,完全占领了山东半岛,攻克威海、烟台等。但是后来蒋介石将整编25师陆续撤往其它战场,优势不再明显。孙渡兵团
1947年9月由第一集团军改编而成,该集团军自越南受降后即乘船到东北,驻防辽西。改为第一兵团后,仍以孙渡任司令官,梁恺任副司令官,后任命范汉杰为司令官。该兵团辖第93、第60军和葫芦岛港口司令部、骑兵第三军以及地方保安团队,司令部驻锦州。1948年1月改称第六兵团。郑洞国兵团
1948年3月,以负责长春城防的新7军(由原新1军新38师扩编)及60军6万人编成第一兵团,司令官为郑洞国。1948年10月在吉林长春地区投降。陈明仁兵团
1948年11月,第一兵团在武汉重建,辖29军、71、79军,司令官为陈明仁。后兵团改驻长沙,辖14、71、100军。1949年8月在长沙起义,改编为解放军第21兵团。但是大部分部队期间叛逃到衡阳,隶属于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麾下。黄杰兵团
1949年8月,陈明仁兵团起义后,国民党政府重建第一兵团,辖14、71、97军,司令官为黄杰。黄杰兵团后逃入越南,由法国殖民政府船运台湾 2第二兵团 王敬久兵团
司令官为王敬久。以第5军、整编第72师、整编第75师、第85师、整编第88师编成。1947年1月,巨金鱼战役中隶属第二兵团的暂编第4纵队等部被歼灭,第二兵团因此被撤消。王 3
敬久属于张治中“教导总队”嫡系,军事才华本就不突出,远低于宋希濂,更不用说“五大主力”和7军、13军、35军、52军的宿将。老蒋惩罚军事失利不是处罚军事主将而是撤销番号,此法实在幼稚。陈明仁兵团
1947年9月以第七十一军、新编第一军和骑兵第一军编成,陈明仁任司令官,兵团部驻四平。兵团成立不久,陈诚即以陈明仁在四平战役中有贪污行为,将其撤职,第七十一军军长刘安祺升任司令官。1948年1月该兵团改称第七兵团。邱清泉兵团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整编第5军为基础,建立第二兵团,辖5军、12军、70军、74军、100军、新编第21旅、独立骑兵旅共12万人,司令官为杜聿明(1948年10月杜聿明调东北指挥作战,邱清泉接替司令官)。淮海战役中指挥第5、12、70、72、74、116军、兵团独立旅、独立骑兵旅。1949年1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被歼灭。3第三兵团 欧震兵团
司令官为欧震,辖第7军、整编第11师、整编第20师、整编第48师、整编第64师。1947年底,第三兵团调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因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而撤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的效果就是围攻山东的四个兵团撤出了两个,并牵制桂系主力。欧震本来就是以听话著称,又没有强大的嫡系部队,所以让他为兵团主将实在可笑。周福成兵团
1947年8月以第52、第53军合编而成,周福成任司令官。后改称第八兵团。张淦兵团
1947年11月以驻安徽的桂系军队主力第一纵队成立新的第三兵团,辖7军、整编48师(后改为48军),4.5万人,司令官为张淦,在广西战役中被歼灭。桂系的7军还是很有战斗力的,所以此时的3兵团实力不弱。不过,林彪、陈赓两支人马杀到,3兵团能从湖南突围到广西,实在不易。朱鼎卿兵团
1949年11月以湖北保安部队改编的暂8军、暂9军共3万人,重建第三兵团,司令官为朱鼎卿,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4第四兵团 廖耀湘兵团
1947年9月以新编第六军和青年军第207师编成,司令官廖耀湘。后改称第九兵团。四兵团,四团兵
1947年1月,巨金鱼战役进行时,为救援王敬玖兵团,临时成立了第四兵团,司令官为王仲廉,旋即因增援不利而被撤职,罗广文接任兵团司令官。1947年底,第四兵团调大别山围剿刘邓大军,因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而撤消。王仲廉属于汤恩伯嫡系,罗广文属于陈诚嫡系,老蒋排兵布阵似乎缺乏整体观念。大兵团不适合山地作战,那么就应该调往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地方。看刘邓大军,适合野战的2纵、3纵、4纵都在外地,只是把1纵、6纵放在大别山。同时由于罗广文长期下辖整编第十四师二旅四团,被讥为“四兵团,四团兵”。吴绍周兵团
1948年10月,国防部委任吴绍周为第四兵团司令官,所遗第85军军长一职由廖运周接任。此时第85军正随第十二兵团奔赴徐蚌战场,11月中旬到达蒙城时接此电报。吴绍周考虑到此时已接近战区,若将命令公布,会使部队造成混乱,因此将电报交人事科保存,准备战役结束后公布。但第85军于徐蚌会战中覆没,吴绍周被俘虏,第四兵团未能成立。李文兵团
1948年11月将保定绥靖公署改为第四兵团,李文为司令。12月任命袁朴为副司令。该兵团辖第16、第94军。1949年1月16日天津被攻克后,该兵团退至北平城里,李文兼任北平城防司令,所部担任北平城防。1月21日傅作义召集高级将领会议,宣布《北平和平解 放实施办法》的条文,李文等要求离开北平,后走脱。2月所部被和平改编。沈发藻兵团
1949年9月,国防部以隶属华中军政长官公署赣州指挥所的第23、70军组建为一个兵团,最初发表为第十三兵团,旋改为第四兵团。司令官沈发藻。该兵团驻于广东英德、翁源地区,与第二十一兵团配合,构成保卫广州的第二道防线。10月,兵团被解放军歼灭。赵子立兵团
1949年12月,国防部任命退入四川的第127军军长赵子立为第四兵团司令官。赵认为所部仅一个军实力,不足以匹配兵团的番号,打算将部队扩充为两个军后再发表兵团番号。12月25日,赵子立率所部起义,兵团未组建。5第五兵团 李铁军兵团
1947年8月末,解放军陈谢兵团渡过黄河。国防部抽调部队在河南组建第五兵团,司令官李铁军,辖整编第3师、整编第15师、整编第20师。11月,整编第15师被歼,师长武庭麟被俘。12月,兵团部、整编第3师被歼,只李铁军率小部逃出。1948年1月,第五兵团番号取消。裴昌会兵团
1948年3月西安绥靖公署将在豫西的部队调回,组建第五兵团,司令官裴昌会,辖整编第36师、整编第38师、整编第65师、骑兵第二旅。8月陈武任副司令,11月鲁崇义任副司令,12月李正先、李楚瀛任副司令。1948年8、9月间,整编师、旅恢复军、师番号,该兵团辖第17军、第36军、第38军、骑兵第二师。1949年1月钟松任副司令,9月李文接替裴昌会任司令官,是时辖第27军、第36军、第57军、第69军。12月该兵团在四川被歼。李文兵团
1949年9月原第五兵团改为第七兵团,新建第五兵团,辖27、36、69、90军,司令官为李文,1949年12月在成都被歼灭。胡长清兵团 1949年12月,第五兵团在四川被歼,其所属第六十九军一部由军长胡长青率领突围至汉源。1950年3月,该部与第二十七军一部组建为第五兵团,代理司令官胡长青,辖第八十四师、第三三五师、新编第十二师。4月该部被歼,胡长青阵亡。6第六兵团 卢浚泉兵团
司令官为孙渡,驻锦州,辖93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六兵团。1948年6月孙渡调任热河省主席,卢浚泉继任兵团司令官。1948年10月锦州周围的新8军、93军、184师共10万人全部归第六兵团指挥,但旋即就在辽宁锦州地区被歼灭。李延年兵团
该兵团系1948年12月1日为增援徐州,在蚌埠由第九绥靖区改编而成,辖第九十九军、第五十四军、第三十九军、第九十六军,以蚌埠指挥所主任李延年任司令。该兵团在增援徐州时,遭到解放军的顽强阻击,于12月20日后自蚌埠南撤,后转隶京沪杭警备司令部。12月任命梁栋新为副司令官,是时辖第二十八军、第九十六军。1949年3月任命李浡为副司令官。4月京沪地区被解放,该兵团撤至福建,国防部将驻闽部队进行整编,以其主力编入第六兵团,是时辖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军、第七十四军、第九十六军、第一0六军。7月任命方先觉、8月任命王修身为副司令官。8月该兵团在福州被歼,李延年到台后以擅自放 5
弃平潭岛被判刑10年。7第七兵团 陈明仁兵团
司令官为陈明仁,驻四平,辖71军1个军。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七兵团。四平战役后陈明仁被撤职,刘安琪接任兵团司令官。随后因所辖71军并入廖耀湘兵团,第七兵团编制被撤消。区寿年兵团
1948年6月为救援开封重建第七兵团,辖整编72、75师,新编第21旅,司令官为区寿年,副司令官沈澄年。1948年7月即在豫东战役中除整编72师获救,其余被全歼。黄百韬兵团
1948年7月为救援区寿年兵团,以整编第25师为基础,加上第3快速纵队、第2交警总队,编成黄百韬兵团。豫东战役后,扩编成新第七兵团,辖25军、63军、64军,司令官为黄百韬。淮海战役中指挥25、44、63、64、100军(约10万人)。1948年11月在江苏碾庄地区被歼灭,同时也给华野造成巨大伤亡。张耀明兵团
1949年4月20日晚,解放军大举渡江,国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瞬息崩溃,4月22日汤恩伯下令全线撤退。国防部于此时发表首都卫戍司令部改编为第七兵团司令部,张耀明任司令官,指挥部队为第四军、第二
十八、第四十五军。其时该部正由张耀明率领向定海撤退,未正式成立,划归其指挥的部队则均被渡江的解放军歼灭。6月兵团番号取消。裴昌会兵团
1949年9月,西北绥署将一些整补的二线部队编组为第七兵团,司令官裴昌会,副司令官杨德亮、何文鼎、曹日晖、王治歧、鲁崇义,辖第十七军、第三十八军、第七十六军、第九十八军、第一一九军及第三十军、第六十九军一部。12月,该兵团在孝泉镇通电起义。裴昌会自西北战场以来一直与中共秘密联系,这次总算成功了。8第八兵团 周福成兵团
该兵团系1948年1月22日东北第二兵团为与关内兵团统一番号编成,周福成任司令,覃异之为副司令,1948年9月免覃副司令职。10月后该兵团驻沈阳城内,11月初沈阳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该兵团放下武器,周福成被俘。该兵团辖第五
十三、青年军207师。青年军207师第一旅在沈阳战役中抵抗,第二旅在师长戴朴指挥下大部突围回关内。刘汝明兵团
1948年11月,将第四绥靖区改为第八兵团,指挥原属第四绥靖区的55军、68军及驻蚌埠的96军,司令官为刘汝明。淮海战役失败后,改为负责长江防线,但解放军一突破江防,则立即南逃,后负责厦门地区防御。1949年10月在厦门战役被歼灭。可以说该兵团实力相当之差,居然还参加那么多战役。汤尧兵团
1950年1月以云南边境地区第8、26军组建第八兵团,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司令官。滇南战役中被歼灭,部分部队撤往缅甸。9第九兵团 廖耀湘兵团
司令官为廖耀湘,驻沈阳,辖新3军、新6军2个军7万人。1948年1月,与关内的兵团番号统一,改为第九兵团。1948年5月,第九兵团改组为机动兵团,辖新1军、新3军、新6军、49军、52军、71军6个军及另4个旅。1948年10月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被歼灭。同时52军大部在军长刘玉章指挥下顺利从营口撤退。
石觉兵团
1948年11月10日,国防部以第十三军扩编为第九兵团,以石觉为司令官,副司令官蔡剑鸣、骆振韶。12月葛晏春任副司令官。12月该兵团由热河退至北平。1949年1月31日该兵团被改编,石觉等一部分长官在改编前走脱。孙兰峰兵团
1949年7月以原第十一兵团残部2个骑兵旅重建第九兵团,司令官为孙兰峰,1949年9月在绥远起义。10第十兵团 杨干才兵团
1948年6月成立,辖整编20、54师,司令官为杨干才,后改兼第十五绥靖区代理司令官,后率整编第二十师编入第十四兵团。王靖国兵团
1948年11月以负责太原城防的19军、33军、43军3个军3万人编成第十兵团,司令官为王靖国,1949年4月在山西太原地区被歼灭。夏威(徐启明)兵团
1949年4月将桂系合肥第8绥靖区改为第十兵团,辖46、56、126军,司令官为夏威(徐启明代理司令官)。1949年12月在广西被歼灭。11第十一兵团 孙兰峰兵团
于1948年2月以暂编第四军和2个骑兵旅编成,孙兰峰为司令官,朱矩林为副司令官。1948年该兵团驻张家口,11月暂编第四军使用正式番号第一0五军。是年12月中旬该部由张家口东进增援新保安第三十五军,遭阻击后退回张家口。12月下旬,该部由张家口向绥远撤退,在内蒙商都地区被围,大部被歼。孙兰峰率百余骑兵突围至绥远,后又有部分突围骑兵及驻张北部队到达,重新编组为第九兵团。霍揆彰兵团
该兵团于1949年5月由第十六绥靖区改称,仍以霍揆彰为司令官,丁德隆、刘召东为副司令官。该兵团辖第九十七军、第一0三军。6月12日该兵团番号撤销,改编为湘鄂赣边区绥靖司令部,所辖2个军转隶第一兵团。鲁道源兵团
1949年2月以滇军第58、125军共5万人,重建新第十一兵团,司令官为鲁道源,1949年12月在广西钦州被歼灭。12第十二兵团 黄维兵团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整编第18军和吴绍周第4兵团为基础,建立第十二兵团,辖10军、14军、18军、85军以及配属18军的第四快速纵队共12万人,司令官为黄维,副司令胡琏,吴绍周。1948年12月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被歼灭。胡琏兵团
1949年5月由第二编练司令部改编而成,胡琏任司令官,副司令官胡互素。辖第十、第十八、第六十七军。兵团于6月间分别经赣南和闽西进入粤东,归华南绥靖公署指挥。经过整训,至9月,该兵团辖第十八军、第十九军、第六十七军。10月该兵团撤往金门等岛屿,并在金门战役中抗击解放军。10月26日,第十二兵团撤消,改为金门防卫司令部。13第十三兵团 李弥兵团
第十三兵团于1948年8月由整编第八军扩编而成,以李弥为司令官,9月、11月先后任命 7
陈冰、赵季平为副司令。该兵团辖第八军、第九军。12月该兵团被包围后,又以被歼各军残部编成第六十四军、第一一五军。该兵团于1949年1月10日在青龙集地区被歼。方天兵团
1949年将江西绥靖公署改为第十三兵团,辖23、70军,司令官为方天,广东战役中被歼。14第十四兵团 宋希濂兵团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杨干才第10兵团为基础建立第十四兵团,辖20军、28军,司令官为宋希濂(1949年4月钟彬继任司令官),1949年11月于鄂西川东战役中被歼灭。钟彬兵团
原宋希濂兵团,1949年4月钟彬继任司令官。民国36年,钟彬任国民党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四兵团中将司令。1949年任14兵团司令,同年11月在涪陵被俘,1950年2月下旬去世。15第十五兵团 孙楚兵团
1948年11月,国防部将第八集团军改编为第十五兵团,以郭宗汾为司令官,于镇河为副司令,郭宗汾到职不久,调为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遗职原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孙楚兼任,12月又调第十兵团副司令官孙福麟继代理司令官。辖第三十四军、第六十一军。1949年4月20日太原战役中该兵团第六十一军军长赵恭中流弹阵亡,24日司令官孙楚、代理司令官孙福麟、第三十四军军长高倬之、第六十一军代理军长郭弘仁等均被俘,5月1日,副司令官于镇河率部向解放军投诚,至此第十五兵团全部消失。罗广文兵团
1949年第七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十五兵团,辖44、108、111军,司令官为罗广文。1949年12月在四川起义。16第十六兵团 孙元良兵团
1948年8月国民党全国军事检讨会议决定以川军整编第47军及第5绥靖区为基础,建立第十六兵团,辖41军、47军、99军,司令官为孙元良。淮海战役中指挥41、47军。1948年12月在永城陈官庄地区大部被歼灭,孙元良率少数部队突围至萧县成功。重建兵团
1949年以川军部队重建第十六兵团,辖41军、47军,司令官为孙元良,1949年12月在四川被歼灭。17第十七兵团 侯镜如兵团
1948年9月为增援锦州作战,以第六十二军全部和第九十二军第二十一师编成,侯镜如任司令,刘春岭、林伟俦为副司令。10月11日,第五十四军及暂编第六十二师归第十七兵团指挥。月底组成东进兵团,配合廖耀湘的西进兵团,进攻锦州,时辖第三十九军、第五十四军、第六十二军、第九十二军第二十一师、暂编第六十二师、独立第九十五师。西进兵团被歼后,该部即收缩撤离。12月该兵团驻塘沽,辖第八十七军和第九十二军第三一八师、独立第九十五师及交警部队。1949年1月中旬该部从塘沽乘船撤退至淞沪,1949年春改属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辖第七十三军、第八十七军、第一O六军。4月,第七十三军改归第九编练处整补,第八十七军开杭州转宁波整补,第一0六军改归第七绥靖区指挥。月末,解放军大举渡江,兵团实际仅指挥第一0六军掩护撤退。5月该兵团司令部撤退到福州马尾,6月兵团撤销番号。
刘嘉树兵团
1949年9月湘鄂赣边区绥靖司令部与湘西绥靖公署合并改编为第第十七兵团,刘嘉树任司令官,副司令官曹金轮。辖第一00军、第一0三军。11月29日,第一0三军在安龙被歼,12月兵团撤退到中越边境。1950年1月9日该部假称“越南建国军第三方面军”,但遭越共人民军阻击,无法立足。2月5日返回国内,7日被歼,刘嘉树被俘。18第十八兵团 李振兵团
该兵团于1948年11月以第一军、第三十八军、第六十五军编成,以李振任司令官,陈鞠旅为副司令官。1949年5月第九十军调归该兵团。11月25日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五军全部、第九十军第六十一师及第三十军一部宣布起义。19第十九兵团 张轸兵团
1949年3月,原河南信阳之第五绥靖区全部撤过长江,4月初,该部改编为第十九兵团,以张轸为司令官,副司令官赵子立、朱其平。辖第一二七军、第一二八军,后第五十八军也调归该兵团。5月15日张轸率第一二八军和第一二七军三0七师在武昌金口起义,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军,张轸任军长,1950年9月24日番号撤消。何绍周兵团
1949年5月,国防部令贵州第六编练司令部司令何绍周组织第十九兵团,并兼任兵团司令,隶属贵州绥靖公署指挥,担任省防。辖第四十九军、第八十九军。9月任王伯勋为副司令官。11月何绍周脱离部队,12月王伯勋率该兵团在贵州起义,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军区部队。
20第二十兵团 陈克非兵团
1949年9月以第二军、第一二四军编成,陈克非任司令官。11月,第一二四军在撤退时被歼大部。12月10日,该兵团撤至成都,收容了一些部队,经调整,全部调归第二十兵团,时辖第二军、第十五军、第一一八军。24日,陈克非率部在四川起义。1950年5月,所部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军一六七师,9月,该师并入第一五0师。21第二十一兵团 刘安祺兵团
1949年6月,青岛第十一绥靖区奉命撤退,船运台湾后改编为第二十一兵团,归华南军政长官公署指挥,仍以刘安祺为司令官。6月任命施中诚为副司令官,7月任命郑挺锋、詹忠言(增设)为副司令官,8月任命吉章简为副司令官,9月任命林英为副司令官(增设)。辖第三十二军、第五十军。该兵团于6月由台湾船运海南。9月兵团主力开往广东。10月第三十九军调归其指挥。11月该兵团大部在广东被歼,残部撤到海南岛后补充重建。1950年海南岛战役该兵团再遭重创,5月撤退到台湾,8月改编为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五十年代初改为预备部队训练司令部,1966年改为陆军训练发展司令部,1979年改为第八军团部至今。所属第三十二军撤消,部队分别编入第六十七军、第九十六国。第五十军来台后保留番号,1954年改为第一军,1981年改为第二十军,至1989年7月1日台湾军队统一撤消军级番号时撤消。
22第二十二兵团 李良荣兵团
1949年7月26日国防部以福建第一编练司令部改编为第二十二兵团,李良荣任司令官,副司令官石祖德、徐志勖、唐云山、方先觉。辖第五军、第二十五军和从台湾调来之第二O一师。8月在解放军的攻击下,该兵团移驻金门。10月29日,第二十二兵团奉命撤消。
郭汝瑰兵团
1949年10月31日,国防部以第七编练司令部所属第二十一军、第四十四军和第七十二军及三个独立师编成,郭汝瑰任司令官。1949年12月11日郭汝瑰率第七十二军三十四师、二三三师、教导师在四川宜宾起义。第二十一军大部于10月在泸州被缴械,王克俊率军部于12月21日在大邑投诚。第四十四军亦于兵团部、第七十二军起义同时在隆昌、金堂地区起义。1950年6月底,该兵团一部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藏,一部开往华北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23西北兵团 青海兵团
1947年3月,青海马家军部队为进攻陕甘宁边区时,一度使用过青海兵团的称呼。1949年5月18日,国民政府发表以马步芳为代理西北军政长官,这使马步芳燃起了控制全西北的强烈欲望。经与西北军政副长官兼宁夏省主席马鸿逵、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联络,决定三方一致行动,反攻咸阳、收复西安。国防部以马步芳所属的部队编组为青海兵团,又称陇东兵团。司令官马继援,辖第八十二军、一二九军。该兵团编成后参加了咸阳、扶眉、兰州等战役,9月8日,青海兵团被歼。宁夏兵团
1947年8月宁夏马家军部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一度使用过宁夏兵团的称呼,总指挥为马鸿逵。1949年5月18日国防部以马鸿逵所属的部队编者组为宁夏兵团,又称贺兰智兵团。司令官马敦静,辖第十一军、第一二八军。1949年8月又自行编了一个贺兰军,是年9月20日该部通电起义。海固兵团
1949年5月马鸿逵、马步芳、胡宗南决定联合反击西安,并以马家军组建了“青宁联合兵团”。在宁夏中卫地区的马鸿宾所部,也组成海固兵团,加入联合兵团。司令官马惇靖。辖第八十一军、独立骑兵旅。6月中反击咸阳失败后该兵团撤回中卫地区,兵团番号取消。
第四篇: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
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4周年,124年前中日之间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中国近代的对外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场战争。正因为如此,重新反思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
我认为,甲午战争惨败的教训主要有十条:
一、国殇伤在政体,体制落后必然挨打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新一轮对殖民地更加激烈的争夺。于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猎物。而此时,中国大陆战祸连接,内忧外患频仍,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皮表,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建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
反观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建立新政,充实国力,汲取西方文化之精髓,摒弃不合时宜之思维,提出“开拓万里波涛”的口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87年3月,正当中国准备挪用海军购舰专款之际,日皇谕令从皇室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相当皇室经费十分之一)作为购舰用费。谕令即出,全国影从,至当年9月,集资即达100余万日元。两相比较,高下立现,由此可见大清帝国首先败在国体政体上,甲午之战,其实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甲午之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二、战败败在贪腐,腐败不除未战先败
当时,清廷修缮“三海”工程,有人估计费用在白银300万两以上,可添购多艘“定远”“镇远”这样的主力舰。在黄海海战之前6个月,北洋舰队申请紧急换装部分速射炮并补充弹药,以应紧急之需。而李鸿章竟然以慈禧太后祝寿需要用款为名,予以拒绝。当1894年11月7日,清廷为慈禧太后大庆六十寿辰之日,正是我辽东半岛大连湾陷落敌手之时,此腐朽政权焉能不败!
三、强国必须强军,军不够强不成强国
在中日开战之前,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从经济上看,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钢铁、煤、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但清政府疏于国防建设,有军不强。更有甚者,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几年时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是世界第八,亚洲第一,此时已被日本赶超。开战前三个月,李鸿章预感到这种危机,拟为北洋海军换装21门新式火炮,但因海军衙门与户部意见相左,而不得仅先为“定远”“镇远”两舰购买12门快炮。此时,日本诸多主力舰均已安装速射炮,这为黄海战败埋下隐患。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赔款白银2.3亿两。要知今日何必当初,若当年早将银两用于购买急需装备,何至开战仓皇至此?
四、强军必须创新,观念落后满盘皆输
进入19世纪90年代,“巨舰重炮”之观念已经被“快船快炮”之观念所替代,海上作战的首要目标,由以往之击毁战船转为注重杀伤舰上有生力量。所以,当时新型舰船趋向于减少大口径主炮数量,而以众多中口径速射炮代之。在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装备大型速射炮71门,小型速射炮154门;而北洋舰队仅有大型速射炮2门,小型速射炮130门。与敌相比,大型速射炮远逊于敌。若论在10分钟内发射弹药,中日之比是33:185。由此可见,虽然在战舰的总吨位上,北洋舰队并不比日军差,但由于作战理念落后,导致优劣转换,北洋舰队在战力上处于下风。
五、强军重在军魂,无勇军队散沙一盘
岳飞云:“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矣!”中华民族不乏精忠报国之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有7名管带以身殉职。但在甲午战争中亦有“怕死畏葸”之将领。平壤之战中,大同江南岸、玄武门外、城西南三大战场,只有玄武门陷落,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指挥叶志超却竖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6天里,清军狂奔500里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在黄海激战中,“济远”“广甲”“扬威”三舰均是主动逃离战场的。在旅顺附近战斗中,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清军不战自溃,日军又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当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时,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清军群龙无首,成鸟兽散。
六、强军必强装备,数量质量缺一不可
固然,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但武器装备也是重要因素。对于海军战力之评估,通常以拥有舰船数量与总吨位作为依据。战争爆发前,中国海军共有军舰78艘,总排水量8.5万吨左右。日本海军则有军舰31艘,总排水量7.2万吨左右。中国在规模数量上占有上风。但军力的比较,不只是绝对值的比较,还应包括相对值的较量。比如,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参战兵力为12艘战舰,总吨位34420吨;日本参战兵力为12艘战舰,总吨位39684吨,数量上难分伯仲。而在建军质量上,则中国军队处于劣势。北洋舰队“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舰首炮塔之4门主炮只能正向射击,其余各舰所配弹药也不多。海战中,后续补充弹药,或者与火炮口径不符,弃之无用;或者质量太差,弹身布满小孔,炮弹未出炮口即炸膛……如此等等,北洋水兵纵有三头六臂,也回天无力。
七、强军不可松懈,有备才能保证无患
1880年起,日本全力扩充军力,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截至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万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以及舰艇总排水量7.2万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如沈葆祯、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李鸿章也认为“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器械弹药经费。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毫无戒备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
八、指挥情报后勤,通力合作方能得胜
海上作战,舰队远离陆上指挥中心,应有独立高效的指挥机构。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以“定远”舰为旗舰,提督丁汝昌位于此舰上。通常做法是在旗舰建立指挥中心,由提督坐镇指挥;另于主力舰“镇远”舰上建立副指挥中心,以备万一。因为丁汝昌不谙海战,不能担当舰队实际指挥权,只得以旗舰管带刘步蟾代为执行,同时北洋海军又未在“镇远”舰上建立副指挥中心。交战初期,当“定远”舰被敌炮击中,无法升旗发布号令后,北洋舰队各舰即陷入各自为战境地。
情报战输人一头也是导致甲午战败的重要原因。1894年6月,日本就已破解了中方电报密码。1个月后,清军雇用“高升”号等英国轮船,秘密向朝鲜牙山运兵。由于行动电报被日军破译,日本舰队发起偷袭,造成清军损失惨重。黄海海战前,日军又从破译电报得知北洋海军将于9月15日运兵在大东沟登陆。于是,日本联合舰队在大东沟附近设伏,导致北洋水师惨败。
海上作战远离陆地依托,又离不开陆地依托,应建立完善的后勤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弹药供应及战损维护两项。而恰恰在这两项上,北洋水师严重不足。黄海海战中,“定远”舰受伤千余处,舵机锚机均被击毁;“镇远”舰锚机亦被损坏。两舰返回旅顺基地,虽有船坞,但无备用零部件之储存,无法恢复战斗力,最终贻误战机。
九、技术决定战术,剑不如人法要过人
技术决定战术,受两艘主力铁甲舰炮塔装置的限制及主炮位置的制约,北洋海军只能采用单行雁形阵为接敌阵型,但对右翼两舰“超勇”号和“扬威”号之战力未加慎重考虑,以至在日军第一游击队4艘战舰全力冲击下,这两艘舰一伤一沉,阵形随之被打乱。在战术运用上,单行雁形阵的长处本在于全力冲刺日军的鱼贯阵形,攻击日方由我阵形前方经过的每一艘舰船。但令人扼腕的是,在冲击时,北洋舰队反而将航速由8节降为6节,形成无力之冲击,最终难以达成预期目的。
十、敢战方能言和,依靠别人不如靠己
甲午战争始终存在着主战派与主和派之争,主和派主张“羁糜为上,力保和局”。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但显然对外国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李鸿章首先请求英国调停,他考虑英国在华既得利益最多,日本侵华“英人必不答应”。但没有想到英国和日本已经在背后进行了交易。他转而请求俄国干涉。但这时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尚未修通,在远东争夺的筹码还不够,并不想和日本闹翻,只是进行了一番口舌之争了事。清政府还请求德、法两国调停,更是徒劳无益,白白浪费时间。英俄德法调停落空后,李鸿章竟异想天开地寄希望于美国调停。美国则回复说:“美国抱严正的中立态度,只能用友谊的方式影响日本。”实际上美国并不是什么中立的态度,而完全是偏袒日本。
事实证明,要想求得和平,只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以夷制夷必将被夷所制。战场上如果没有胜算,谈判桌上肯定什么也得不到。
反思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就是要痛定思痛,通过审视历史,解读现在,放眼未来。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124年前的中国,现在的日本也不是124年前的日本,现在的世界更不是124年前的世界。甲午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尽,但甲午战争的警钟却在长鸣。居安思危,常备不懈,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杜绝甲午耻辱再现,这就是我们痛思甲午战争的意义所在。
第五篇:国民党“政工干将”徐会之原是中共间谍
国民党“政工干将”徐会之原是中共间谍
黄埔精英徐会之与贺衷寒、曾扩情、袁守谦3人并称为国民革命军政训系统“四大干将”,最擅长军队政治工作。但因在台湾从事策反工作,1951年被蒋介石处决。
据台湾中华民国法务部公开资料称:台湾白色恐怖(肃清匪谍、惩治叛乱)时期,军事法庭受理政治案件近3万件,无辜受难者约14万人,几乎均为“匪谍”。但实际上由中共方面派出的情报人员仅1500余人,其中1100余人被中华民国政府公审处决。截至2013年中共方面通过调查得以确认的牺牲者为846人。其中包括自首不成反被处极刑的黄埔一期、官拜“总统府”参事(幕僚)的湖北人徐会之。
台湾解密档案显示,徐会之于1950年赴台后,写信向保安司令部自首,国民党国防部情报资料组对其立案侦办,原拟处判5年徒刑,蒋介石不满意要重审,后改判15年。1951年11月13日,台湾国防部将公文送达蒋介石手中,蒋批示“立即枪决可也”。
徐会之(1901—1951)湖北黄冈总路嘴镇(今属团风)人。字亨,别号容庵。早年就读于武汉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和中法高等学校肄业。1924年3月,由中共党组织武汉地区负责人包惠僧推荐到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编在学生第一队。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团3营连队党代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改任该军1师1团1连党代表。1925—1926年,充国民第2军骑兵第1旅及第2军第10师参谋,参加了第一次东征。1926年,蒋介石发动清党运动,被迫离开部队,被中共党组织派往北平、天津
做地下工作。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政治部科长,次年升任该军第2师政治部主任。1928—1930年,任天津公安局特务大队长。期间1928年4月,与余洒度、韩浚等在上海发起组织“黄埔革命同学会”,任宣传科长。同年冬,徐在天津成立“黄埔革命同学会华北分会”兼任华北分会会长。1931年8月,蒋介石将余洒度、徐会之、陈烈、韩浚等二十余人抓捕,押往南京强制受训。徐很快“自新悔过”,1932年9月任第五十六师政训处长。此后,长期从事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与贺衷寒、曾扩情、袁守谦3人并称为国民革命军政训系统“四大干将”。1933年任军委会政训科长,后改派到安徽任党政处长兼河南省经扶县(今新县)县长。1935年调任安庆、芜湖市公安局长。西安事变后,调任西安行营政训处长。
1937年抗战爆发,赴庐山参加暑期训练团并担任第五大队教导员,撰写《民众训练须知》一书作为全民抗战总动员纲领性文件。不久,由陕西西安到河北保定授命组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保定行营政训处任处长。1938年5月,该行营改为武汉行营,仍任政训处长兼政治总队总队长。1938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第一处少将处长。7月,成立抗日第五战区,武汉行营政训处改为第五战区政治部,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工作并参加武汉外围会战。年底,调任川鄂湘黔边区绥靖公署政治部中将主任。1940年初,调任广西桂林行营政治部副主任。旋即升任第四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同年8月兼任第四战区特别党部书记长。后赴四川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第二厅厅长。1941年,由重庆到湖北
老河口,任第五战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五战区特别党部书记长,后兼青年团第五战区支团部筹备主任。1942年后,调任湖北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襄樊保安司令。1943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鄂北行署主任,兼战时青年训练团鄂豫分团主任,参加鄂北会战。同年获忠勤勋章。1945年9月12日由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为汉口市市长。1946年为三青团中央团干事。1947年7月,党团合一,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汉口改制为特别市,继任特别市市长。1949年月2日代总统李宗仁任命徐为总统府参事处上将参事。12月留居重庆。
1950年3月,徐会之经香港赴台湾,与此同时,中共在台湾的最高领导人蔡孝乾(时任台湾省工委会书记)被捕变节。5月,徐会之写信向保安司令部自首。6月国民党国防部情报资料组对其立案侦办,原拟处判5年,因蒋介石不满意要重审,后改判15年。1951年11月13日,台湾国防部黄杰将公文送到蒋手中,蒋亲签“立即枪决可也”,18日在台北马町场被处决。
徐会之被杀后,国共双方三缄其口。直至197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弥留之际向国台办作明确交待:“我们不能忘记台湾朋友,更不能忘记为我党事业而牺牲的同志”(徐会之),才使这一尘封已久的迷案浮出水面。1985年,国家民政部、安全部在审查徐会之历史后,追认其为革命烈士。1996年4月,徐会之遗骨辗转回大陆,分葬八宝山革命公墓和武汉九峰山烈士陵园。遗憾的是,目前有关方面尚未公开徐会之案的来龙去脉。
在黄冈革命烈士陵园,陈列有徐会之事迹展。知识链接 无名英雄广场
位于北京市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2013年10月建成。是为纪念1950年代牺牲在台湾省的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潜伏人员而设立。广场坐西朝东,立有无名英雄纪念碑、雕塑、烈士名单等。其中花岗岩墙上用阴文素镌着846位隐蔽战线烈士名字。附:烈士名单
第一组(16名):安学林、白静寅、白克、白水吉、白云鹏、鲍一民、贝莱、蔡秉堃、蔡炳红、蔡点、蔡福泉、蔡国家、蔡进添、蔡捆、蔡敏新、蔡明通
第二组(15名):蔡能嘉、蔡赔川、蔡汝鑫、蔡瑞钦、蔡士陈、蔡水岸、蔡添丁、蔡铁城、蔡文仲、蔡西涵、蔡尧山、蔡裕康、蔡志愿、蔡竹安、曹赐让
第三组(15名):柴文达、陈阿呆、陈阿井、陈阿喜、陈宝仓、陈宝华、陈标、陈朝阳、陈辰雄、陈川、陈春英、陈德纯、陈德彰、陈定昌、陈冠英
第四组(17名):陈贵森、陈行中、陈鸿平、陈华、陈见、陈金朝、陈金成、陈金定、陈金泰、陈敬、陈坤发、陈坤良、陈来丁、陈力群、陈力群、陈丽水、陈莲亭
第五组(14名):陈良、陈琳、陈妈居、陈麻成、陈明德、陈明贵、陈明和、陈明琦、陈银志、陈明新、陈木森、陈南昌、陈平、陈平波
第六组(15名):陈启旺、陈清祈、陈清顺、陈清祥、陈荣华、陈荣添、陈润珠、陈沙、陈生财、陈盛景、陈盛妙、陈诗俊、陈实、陈士潜、陈淑端
第七组(16名):陈树欉、陈水炎、陈天枝、陈田其、陈廷祥、陈万君、陈维芳、陈文法、陈文贵、陈文坚、陈文山、陈梧桐、陈显富、陈心菉、陈新锦、陈仪
第八组(14名):陈义农、陈英浪、陈玉贞、陈渊明、陈越、陈赞明、陈兆有、陈振发、陈振福、陈振奇、陈镇山、陈正宸、陈智雄、陈子胥
第九组(15名):陈子婿、陈梓林、成连辉、程日棠、迟绍春、崔万彬、戴金豆、戴秋霖、戴水德、戴翼、邓锜昌、丁桂昌、丁文曜、丁窈窕、董传寿
第十组(15名):董涛、杜诚、杜枫、杜麟文、段复、段光洪、段徽楷、段沄、范阿立、方豆埔、方金水、方硕德、方弢[7]、方义仲、冯寿华
第十一组(15名):傅传魁、傅庆华、傅如芝、傅炜亮、盖天予、甘永焕、高草、高涵滋、高火旺、高木荣、高晞生、高一生、高有财、高泽照、高执德
第十二组(15名):葛仲卿、古瑞明、顾超、顾达川、顾瑛、顾照、顾振焜、顾子清、关汝云、宫树桐、桂相球、郭阿坤、郭成、郭聪辉、郭国民
第十三组(15名):郭坤木、郭清池、郭庆、郭双才、郭万福、郭文
魁、郭远之、郭振仁、郭子猷、郭子渊、韩凌生、韩若春、韩苏、何阿水、何曾登耀
第十四组(15名):何川、何秀吉、何永年、何照兴、贺中立、洪麟儿、洪养、洪振益、侯水盛、侯文理、胡沧霖、胡根旺、胡克飞、胡正明、黄伯达
第十五组(16名):黄财旺、黄财源、黄昌祥、黄朝和、黄崇国、黄得意、黄鼎实、黄二郎、黄逢开、黄国和、黄弘毅、黄家犹、黄嘉烈、黄介石、黄金殿、黄锦文
第十六组(17名):黄克思、黄梅、黄启明、黄琼林、黄秋金、黄泉、黄荣灿、黄端聪、黄子谦、黄水顺、黄水秀、黄添才、黄温恭、黄文陆、黄文庆、黄武宗、黄西白
第十七组(17名):黄喜、黄贤忠、黄新玉、黄秀庚、黄奕耀、黄胤昌、黄玉枝、黄裕焕、黄藻儒、黄中国、黄祖尧、霍振江、纪坤淮、简阿龙、简朝英、简桂生、简国贤
第十八组(16名):简进军、简开用、简文宪、江柄兴、江朝泽、江凤、江剑明、江流、江石荪、江应发、姜尧鑫、金木山、康海阁、康震、柯元耀、寇新亚
第十九组(16名):赖传盛、赖登洲、赖凤朝、赖牡彬、赖天印、赖正亮、赖仲和、赖竹篮、蓝春盛、蓝明谷[7]、蓝振基、黎达、黎子松、李阿春、李阿发、李秉炎
第二十组(15名):李聪礼、李涤生、李东炼、李国萃、李国英、李豪、李建章、李剑锋、李金水、李进来、李九利、李居万、李凯南、李来基、李礼盛
第二十一组(15名):李里光、李妈兜、李泮江、李庆神、李秋金、李日富、李荣窗、李瑞东、李诗泽、李书勋、李水木、李顺法、李添木、李武昌、李新泉
第二十二组(15名):李学骅、李义成、李永木、李友邦、李玉麟、李郁文、李载发、李张瑞、李兆基、李振乐、李振全、李枝添、李志墅、李紫、连得温
第二十三组(17名):连东信、梁标、梁九木、梁若山、梁绍和、梁水盛、梁维潘、梁钟浚、廖阿赐、廖成福、廖金和、廖金照、廖坤林、廖木盛、廖埤、廖奇辉、廖林元
第二十四组(15名):廖西盛、廖学龙、廖学锐、廖奕富、廖有庆、廖长且、廖长珇、林安家、林丙非、林炳钦、林彩满、林朝川、林东福、林庚盛、林嘉鸿
第二十五组(15名):林金木、林金子、林锦文、林坤生、林昆烈、林良桐、林茂松、林茂同、林茂雄、林美海、林孟义、林敏雄、林其柏、林清良、林清松
第二十六组(16名):林庆寿、林秋祥、林日高、林荣村、林瑞昌、林绍华、林声发、林拾、林水木、林水清、林斯镒、林天河、林庭槐、林挺行、林文安、林文豹
第二十七组(16名):林祥熹、林学金、林叶洲、林永祥、林有福、林再添、林增新、林战、林振成、林志森、刘伯瑜、刘福壬、刘福增、刘光典、刘国毅、刘坤泉
第二十八组(16名):刘茂己、刘明锦、刘姆儿、刘钦发、刘赛慧、刘森田、刘时俊、刘世铎、刘水龙、刘思禹、刘天福、刘万山、刘维杰、刘耀庭、刘占睿、刘哲源
第二十九组(15名):刘振国、刘镇国、卢镜澄、陆建勋、罗彬、罗基寿、罗吉胜、罗金成、罗林新贵、罗秋荣、罗水涂、罗天贺、罗文通、罗雨祥、罗致祥
第三十组(16名):骆永福、骆云腾、吕阿立、吕多论、吕高明、吕国昭、吕黄石、吕敏逊、马骉、马克坚、马时彦、马学枞、马志坚、梅衡山、孟优年、米荫庭
第三十一组(13名):倪永廷、聂世民、聂曦、欧阳宫斗、欧振隆、潘承德、潘大贡、潘弘杉、潘金源、潘胜治、潘子钦、彭金銮、彭明雄
第三十二组(16名):彭啸生、彭佑昌、钱克显、邱阿贵、邱垂本、邱垂和、邱番仔、邱干耀、邱金涂、邱焜棋、邱连球、邱木舜、邱树南、邱水、邱顺兴、邱桶
第三十三组(14名):邱文清、邱兴生、邱以金、裘锡
三、曲超、曲德修、饶菊秋、日进春、阮亚凤、阮英明、邵华章、邵万寿、沈阿鼎、沈明昌
第三十四组(15名):沈镇南、施纯忠、施教炉、施清祥、施清智、施水环、施性从、石玉峰、史与为、宋和亭、宋景松、宋盛淼、宋锡章、宋增勋、苏百禄
第三十五组(15名):苏尔挺、苏海树、苏金进、苏来宾、苏欐芩、苏荣生、苏土、苏文安、苏艺林、孙辉星、孙罗通、孙玉林、孙子仁、谭兴坦、汤守仁
第三十六组(15名):唐朝云、唐春炉、陶融、滕筱昌、田文彬、童常、汪清山、王柏栋、王炳辉、王臣滨、王德文、王冠民、王思操、王金象、王精
第三十七组(16名):王老见、王起均、王清、王清金、王如梁、王三派、王石头、王首题、王添、王添进、王文培、王兮、王哓春、王新发、王兴煜、王学韬
第三十八组(15名):王炎山、王瑶君、王耀东、王仪犹、王幼石、王宇光、王再传、王正均、王忠贤、魏德旺、魏如罗、魏文贤、温干群、温胜万、温万金
第三十九组(16名):翁文礼、邬荣盛、巫添福、吴东烈、吴复、吴海潮、吴和铭、吴金城、吴居得、吴丽水、吴梁明、吴梦祯、吴某守、吴乃光、吴鹏灿、吴清溪
第四十组(15名):吴庆、吴声达、吴石、吴贤取、吴玉成、吴沼木、吴志生、吴作枢、向红为、萧彩祥、萧春进、萧春源、萧清安、萧清标、萧庆章
第四十一组(13名):萧涂基、萧有本、萧正
五、萧传祖、谢达、谢丁壬、谢东荣、谢富、谢富礼、谢金波、谢锦荣、谢孟存、谢清风 第四十二组(15名):谢小球、谢运石、辛维新、熊琰光、徐阿生、徐代锡、徐国维、徐鸿涛、徐会之、徐嘉发、徐金生、徐木火、徐清全、徐庆兰、徐毅
第四十三组(13名):徐运发、徐紫亭、许灯炎、许复兴、许国汉、许火树、许进、许妈送、许上明、许寿山、许土龙、许文治、许希宽 第四十四组(15名):许学进、许宜卿、许再传、许宗隆、轩辕国权、薛介民、薛震连、严敦烨、严连军、严明森、颜再来、杨阿木、杨波、杨炽森、杨登惠
第四十五组(14名):杨东和、杨国材、杨俊隆、杨美东、杨慕容、杨清登、杨清淇、杨绍禹、杨树发、杨顺、杨思飞、杨思非、杨松玲、杨松龄
第四十六组(14名):杨文杰、杨舞井、杨永全、杨源成、杨源盛、杨运坤、杨忠扬、姚国骅、姚继重、姚家本、姚嘉本、姚金生、姚锦、姚妙舟
第四十七组(15名):姚明珠、叶阿平、叶城松、叶佳裕、叶金龙、叶秋钟、叶水田、叶耀南、叶幼勤、殷启辉、尹和全、尤柳门、游陈川、游成、游飞
第四十八组(13名):游和顺、游金鱼、游锦坤、游清林、游清添、游添胜、游祥枋、游英、于成志、于凯、余大和、余福建、余福连 第四十九组(15名):余火珠、余熙、余育生、袁广振、曾国沐、曾金厚、曾锦堂、曾木根、曾庆溪、曾添、曾维成、曾文平、曾仲修、詹俊英、詹木枝
第五十组(15名):詹清标、詹天增、张壁坤、张朝基、张潮贤、张春印、张栋材、张福全、张洸、张亨运、张驾、张金对、张金海、张锦生、张竞英
第五十一组(14名):张昆泰、张溜、张丕烈、张钦、张清洁、张庆、张去非、张如松、张仕贤、张守仁、张树旺、张水波、张孙彰、张天经
第五十二组(15名):张添丁、张万枝、张旺、张文彬、张文彩、张文信、张文兴、张雅韩、张燕梅、张耀宗、张义珍、张余安、张芫芬、张长庚、张志忱
第五十三组(14名):张志忠、章丽曼、章兆竹、赵守志、赵星吾、郑曾源、郑崇岳、郑海树、郑金河、郑锦章、郑明德、郑清标、郑秋徒、郑如霖
第五十四组(14名):郑书
六、郑水尚、郑水顺、郑添寿、郑团麟、郑文北、郑香廷、郑新忠、郑再添、钟水宝、锺来田、锺水宝、锺心宽、锺盈春
第五十五组(16名):籦国辉、周碧梧、周清连、周水、周添寿、周文和、周文冕、周训政、周耀旋、周一粟、周源茂、周植、朱枫、朱传周、朱石峰、朱文杰
第五十六组(16名):朱文清、朱新登、祝英杰、庄阿开、庄朝基、庄传义、庄金标、庄金妙、庄克伦、庄水清、庄天眷、庄文忠、庄新禄、庄昭英、卓阿臣、卓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