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范文
读《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
泗洪县魏营镇中心小学:宋 武
教育的成败与否,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最心知肚明的了。刚毕业那会,给我的印象是各年级各学科的平均分都是在90多分。同年级各班级之间的平均分需要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三位数才能分出高低。而现在班级学生的平均分大都在70分左右,更甚至有平均分不及格的现象。我在三年级连续代五六年课,我总结了一个可怕的规律:每一届学生的平均分都要比上一届低一些。我为什么说这个规律可怕呢?因为如果真的按照这个规律发展下去,我不知道将来有一天学生的平均分究竟会低到什么程度。所以,从每一届学生的平均分都会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个现象来看,我们的教育的确是失败的。
我这几年有幸到外地学习了几次,从教育专家、学者那里得知,我们国家派出去的优秀学生在和国外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生存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和差距令人堪忧。所以,综上所述,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居然有人站出来对政府、对全世界说:“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他的这个举动在如今的中国真的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胆量的。我认为,错误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失败了,却没有承认失败的勇气,没有力争赶超取得成功的动力和信心。今天教育主管部门让我们学习《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这篇文章并写一写感受,说明我们的上级部门已经认识到我们教育的失败,并且已经充分做好了扭转败局的准备,这是振奋人心的大事。
下面我就中国教育失败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
原因之一:教育体制问题。
高考制度成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影响了整个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方式,致使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围着考试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一考定终生,负担和压力日益加重,高分低能现象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是教育体制的缺陷带来的影响。所以,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原因之二:教育主管部门的问题。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校长的话对我触动很深,他说:“我们学校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政府行为的干涉,我们学校从来不接受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各种各样的检查和验收。”从教十几年来,我经历了无数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大小小、形式多样的检查和验收。每临检查之前的两三天,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很难正常开展的。由此可见,花样繁多的各类检查和验收浪费学生多少学习时间啊!令人奇怪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本应该是对学校教育起到督查指导作用的,却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桎梏,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得不引人深思。所以,我真心的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少搞形式,少弄花架子,多在教育发展上动脑筋,也让我们能静下心来认真地教书育人。
原因之三:学校领导的问题。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教育界的至理名言。校长好,则学校强。好校长做人要有气度,待人要有温度,做事要有尺度,举止要有风度,底蕴要有厚度,视野要有宽度。现实当中,很多学校的校长与好校长的标准相去甚远,更甚者还有部分校长道德败坏,人格沦丧。去年暑假我县被处理的几个校长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这样的校长怎么能管理好学校呢?我认为一个学校管理的好坏,还与学校的教干群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干群体的能力和素质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进而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与教学成绩。很多学校的教干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热情,没有能力,用文盲、无赖的方式干工作,稍有不到之处便给人脸色看,做事丢三落四,不能做到示范带头作用,反而成为众老师的笑柄。这样的教干群体不能让人信服,难以形成凝聚力。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在校长的任用上一定要把好关。同时校长在教干的选用上也要慎重,不称职的教干要及早把他剔出去,教育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
原因之四:教师的问题。
我总结如下四点:
1.教师聘任量少,新鲜血液的补给缓慢,导致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越来越大。
2.部分教师不思进取,专业化知识缺乏,已有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
3.走教教师数量庞大,很多老师住在县城,早来晚回,时间和精力有限。
4.缺乏热情,工作怠慢。很多老师工作被动,拨一下动一下,混一天算一天,工作敷衍了事,顶多做做表面文章。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老师不遵守教学常规,迟进堂,早退堂,中间跑
堂离堂情况严重。更甚者还有老师每星期只在校工作两三日,这样的情形学校和家长竟不知不管不问,以这样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我们所从事的良心工作,良心何在?
原因之五:家长的问题。
无论出外打工的家长,还是在家带孩子的家长,他们与孩子沟通少,对孩子的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他们普遍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管不问。与学校和老师很少联系,及时有时孩子出现状况,老师也很难见到其庐山真面目。
原因之六:学生的问题。
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过着安逸的生活,即使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也不会用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体会不到到生活的艰辛,体会不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由于现在家长都很忙,很少有时间看管孩子与孩子沟通,多数家长早出晚归,早上孩子没上学就出门了,孩子睡觉了才回来。且中国有一大部分家长长年在外打工,把孩子托给了爷爷,奶奶,甚至于其他亲人,使孩子体会不到亲情的温暖,心理走入误区,从而不能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到了初中,进入青春期,更是容易思想偏激。从而不听老师和父母的教育,不爱学习,靠上网,玩游戏来寻找心灵的寄托。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我真心的希望一切都越来越好。
第二篇:《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学习心得
《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学习心得
泗洪雪枫学校周鹏
近日,读了《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一文,觉得我作为一名教育者更是汗颜。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江濡山从表及里阐述了中国教育的失败的原因。
其实他阐述的问题,中国政府及教育届的人事也早就发现了,因此出现了多年前的教育改革,但是改革来改革去,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关键在于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思想没有发生具体的变化。一个孩子从洁白的纸张,进入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踏入社会后发现自己漫长的教育过程对自己基本没多大作用,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你想一下教育是何等的失败啊。
文章深刻分析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失败得如此惨重?根源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已经扭曲和腐朽,已经与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节奏失调!其实我觉得不是我们的思想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目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很多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毕业后都没有什么工作,也就是他毕业后找不到自身的价值,那么又如何谈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呢。孩子从一出生,家长就想着如何让他上大学等等。而很多大学扩大招生等。这些出发点各不相同。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我培养的这些人将来对社会对国家有和作用有什么贡献等等。就会发现我们确实是如此的失败啊。要想改变这个现状我们必须弄清楚我能缺什么、我们要培养的对象将来是什么有针对性的开展因材施教,相信不久中国的教育必能有个很大的进步。
文章中还说道: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是多么的清纯可爱,可是把他送上中国教育这条“流水线”,相当比例的人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加工”后,竟然是“次品”,而且还看不出次在哪里,这是莫大的悲哀呀!这点我相信大家都清楚。就是我前面说过的,一个研究生回来后,如果要问为何读书,他自己回头想想确实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回答,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何读书。这仍然是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曾经有个专家到美国去听了一节美国语言老师的课,课的内容是如何写一封信,专家发现:老师上课很认真,学生在下面却很少听。课后专家问老师,这些孩子不听,你怎么作一下要求呢。美国的教师说:现在都用手机,短信、电邮等没人写信,学着没用,我为什么要逼他们学呢?如果这个课堂在中国,作为教育的我们会如何做呢?
文章认为,中国的教育水平跟欧美发达国家比,至少落后一百多年。不是差在硬件上,而是差在软件、软实力的积蓄。差在教育思想及教学理念、教育体系及教育体制、师资综合素质及教学管理、教育环境及教学内容结构等等。中国的教育体系及教育体制已经严重扭曲和变形.其实我认为也不全是思想问题。关键是我们没理清我们为何这样教育。
江濡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的核心和本质。他说,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不应该把有些成年人参与的某些政治游戏的思想和使命,强加到了学生身上。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忽视人性和自然法则,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的是非人性的高压灌输教育和非伦理、非科学的大学“放羊式”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则是,腐朽僵化、不适时宜的内容太多,而创新的、道德的、体育的和现代人文的东西太少。
当然,文章也探索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出路及改革举措。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首先要从弱化教育部资源配置功能和大大削弱教育部及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权力开始;划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社会及市场界限,并实施不同形式的政府财政支持政策;取消所有学校的行政级别和校长任命机制,实行面向社会的、独立自主的聘任机制,拒绝任何形式的权力干预教育事业的现象;给予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实质性监督各地教育工作的实质性权利,以确保教育工作合法、民主、有序的发展;创新并透明化管理各级财政教育经费的预算及支出,使全社会各阶层人士能够看到花费在教育事业上的每一分钱都是有效的,从而彻底清除形形色色的教育腐败现象;尽快制定真正切合中国
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符合千万家庭真切诉求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大国教育发展战略”。此举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在政府组织下,由社会各阶层人士民主参与。
作为一名普通初中的教育者,我认为我们应该给孩子引导好正确的三观,让孩子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孩子不一定成才,但一定要成人,要能够在走出学校的时候能迅速适应社会。能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教育方面来说要能找准国家的需要,把孩子向着需要的方向培养,这样孩子将来才能学有所用。
第三篇:刘晓惠读《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
读《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
临淮中学刘晓惠
前两天读了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江濡山先生写的《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这篇文章,启发很深。虽然其中有许多比较过于尖刻的言辞,但不得不对他的敢于说实话,敢于面对问题心生敬佩。他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是从教育的体制上来谈,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主要还是从教育的目的上来谈,以下是我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平时在工作时,脑子里也总会冒出一个个自己都无法解答的疑惑,比如说当看到数万学生找不到工作,我会想我们培养的孩子最终目的是什么?考上好的初中,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名牌大学,然后,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可那些毕竟是我们培养出的所谓“祖国的花朵”的学生啊!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孩子很累,因为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无止尽的目标。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时培养伟大人物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朝着象牙塔的顶端攀爬,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平凡人的教育,教学生如何做裁缝,如何做司机,如何做清洁工。结果培养做平凡人的教育却塑造了世界上最多数量的诺贝尔奖得主。
可见是教育追求出现了问题,为什么要求孩子作伟人,除了北大清华,十几亿人依然要过普通人的生活。
这就是大环境的影响。有这样一段文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
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胆小;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
很显然,他周围的环境竟然可以改变他的思想,而我们所处的环境呢?
作为一个最为基层的语文教师,所有的宏观问题并非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但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去正视、思考这些问题,进而切实的去解决问题,中国的教育绝不会用“惨败”来形容。
第四篇:刘伟读《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
读《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有感
泗洪县临淮中学刘伟
我近期拜读了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江濡山的《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一文,深有感触,收获颇丰,感慨良多。全文我可以说是迫不及待读完的。读罢此文,周身的血液都在奔腾,涨涌起一种追求诗意教师人生的激情,这个文章每一条我感觉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很多内容都是我一直在特别关注的,因为条目众多,内容丰富。有人说:老师应该拥有比别人更高的道德情操; 老师应该只求奉献,不求索取;老师注定不能追求物质的享受;老师应该做别人做不到的;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有人说:你是老师?那你应该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你应该把所有的宽容和忍耐都献给祖国的下一代;你应该明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懂的学生;你应该是全能的,尤其是如果你做了伟大的班主任,你就应该是全才; 你应该吃草,然后挤出奶;你应该……
可是,可是------
老师也希望能够心安理得的、像别的行业的人一样享受自己的生活,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样希望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得到应该有的回报。仅此而已,错了吗?请剥去我身上那些伟大的光辉无比的外衣,用一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我们。
教育不是无能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别把学校当成解决学生一切问题的殿堂,别把老师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圣贤;别把教育当成背负一切责任的机器。别给我们赋予太多不能承受之重。
我在畅想:
如果有一天我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当中,不用只以成绩为目标;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了学生眼中的朋友,偶尔可以给学生讲讲人生的道理;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教育变得非常合理有效,真正是大家都喜欢的。
……
当然育人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学生成为博士或者大老板,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的显著特征就是品格高尚:竭尽全力去做正确的事情,远离错误的事情,并勇于担当生活的责任。如果一个人无法决定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愿意担当生活的责任,他就是一个心灵空虚的人,一个心灵空虚的人立刻就不能成其为人了。
当某种东西变得十分需要的时候,去追求得到这种东西的技术和知识,就会成为一种自觉地渴求。
再读此文,满目忧患:就业之忧、能力之忧、品格之忧、师道之忧、价值之忧、公平之忧、礼仪之忧、留守之忧。忧心如焚。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一位普通老师,我觉得分析得很到位,也很有理,语言也大胆。同时我也在想,我能为中国教育事业做什么?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说着都觉得很空,总之,我觉得我以前所做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将毕生努力!
第五篇:《江濡山: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观后感
《江濡山: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观后感
《江濡山: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惨败》全文我可以说是迫不及待读完的。读罢此文,周身的血液都在奔腾,涨涌起一种追求诗意教师人生的激情,这个文章每一条我感觉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等等。很多内容都是我一直在特别关注的,因为条目众多,内容丰富,不可能一一赘述,我在此就着重把我比较有感触的几点做一下阐述,完全是我个人的观点。
1.“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这的确是解决择校问题的一个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本身有三个潜在问题,一个是老师们的工资报酬校际间要至少保持相同水平;第二个是对于不同区域内的教师校长要有统一的管理调配可能,也许对于一个教育学区可以内部调配,对于一个市可能,那么城市间的差异呢,省际的距离呢。前面提到规划学校布局,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那么异地政府又怎么协调这种调配,我们都知道这种调配也是需要的;第三交流的时间多长为合适呢?短期可能还没有达到效果,中期或者长期,交流教师的生活起居家庭生活如何协调?
2.“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这一段话,我理解为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力求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这个实现的方法并不是简单的改进教学方法,减少作业和考试次数就能做到的。首先,请翻开孩子们的课本,告诉我你看着有什么兴趣,我们的教材字里行间都写着两个字“应试”——不是么?看那些内容、理论、课后的题目,现在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比我们20年前更新了多少?是不是只是从“来,来上学”改变成了“去,去上学”? 也许我们应该考虑重新认真根据新科技的发展来编排一组更新知识的有趣味的实用教材了。其次,多样的作业形式,联系实际的考察方式,或许可以动摇应试教育的根本,如果还只是要用100分的笔试成绩来衡量学习效果,一切都不会有大的改变。大学里追求的科研创新,我认为主要是让大家都不断学习,努力跟上时代科学的步伐,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上大学之前都不需要知道这个道理?
3.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地方政府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我觉得对于残疾学生,特别是在听说读写方面有障碍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好还是让他们在特殊教师的帮助下系统的学习,因为在普通的学校里他们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国家应该想办法多提供一些适合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机构供他们选择,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投入我可以预见,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国家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努力发展这项福利,这是人性的直观体现。
4.“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提议非常美好,但是具体如何执行呢?我打个比方,现在很多知名高校对应聘学生的要求是第一学历是211的大学,如果不是,即使他后面读完硕士,甚至博士,还是不予录取。这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典范么?这难道不是一种教育出身论?经过努力,一个人可能改变自己的未来,但是谁能改变自己的过去呢?没有触及法律和道德,仅仅因为曾经不够优秀,如何弥补都被永远的三振出局,这不公平。教育不仅对那些正在求学的孩子要实施公平,对那些努力完成了学业的孩子也要实施公平,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制度,让人觉得有希望的制度。其实教育之所以伟大,就是它不会嘲笑一个人的愚昧无知,而是宽容慈祥地俯身去帮助这个人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教育轻易根据一个人的过去就否定他的一切,那么谁会认为教育是一种善行呢?
5.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这是每个人的心声,我举双手赞成。但是一点,具体的考核制度,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来实施?由学生全权做主,还是加入一部分领导同事测评?网上投票还是问卷调查?是以表扬信为主还是以举报信为主?一个严谨笃学的老师可能会爱之深责之切,会不会被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视为不够爱学生?我们都经历过这个成长的过程,对我们的父母师长我们每个成人都或多或少都有过相似的错觉和误会,而这些以后就会写在老师们的评语中么?那么当这些孩子意识觉醒了,他们会回来改写我们的评价么?如果把老师对学生的不可量化的爱变成评语变成和利益挂钩的奖励,我无法想象,我更倾向于把这爱看做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很不成熟的看法,只当抛砖引玉。虽然身为一个小人物,我也要认真考虑说出我想说的,因为我爱我的职业,我的孩子,我的祖国,所以我尤其关心这个政策的出台,我希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