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晚会摄像年会摄像注意事项(xiexiebang推荐)
晚会摄像年会摄像注意事项
1、年会晚会摄像前,拍摄方需提前做好拍前的准备,首先要了解清楚客户的晚会拍摄录像要求,确定晚会摄像或年会拍摄时要拍哪些场面,在什么时间拍。此外,拍摄前一天要把需要的录像、照相器材准备好,最好能提前一天到达拍摄现场,实地考察会场的大小、灯光情况、主宾位置、自己的机位等。如果是大型重要的场合一般对服装有要求,国际会务、国内中大型活动等必穿西服系领。提前向主办单位领取一份胸卡,出入方便。
2、预先选好晚会摄像角度,在所要求的瞬间出现之前,你可以站在理想的位置等待它的到来。假如在演出过程中临时寻找拍摄角度,就一定来不及。当然,如果剧场内不允许你来回走动,则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拍摄;
3、通过观看演出或彩排,事先了解拍摄技术上的问题,做好准备。如舞台上的照明情况如何,演员动作速度的快慢等等。前提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舞台布光是否均匀,舞台灯光的色温是多少,这些都很重要。
如果你的摄像机比较专业,建议色温滤色片设置为3200K(一般为第一档),让灯光师将舞台灯光打开,用一张标准白纸在舞台灯光下手动调整白平衡(调整时用自动光圈),(如果舞台灯光的色温为标准的3200K,使用预置白平衡也可),请一位演员站到舞台中央,将斑马纹打开(100%),推镜头拍摄脸部特写,然后将光圈设置为手动,手动调整光圈值,调整到鼻尖有少许斑马纹即可。
晚会年会拍摄时,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
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我们微信公众平台摄影摄像师留言或者联系西安天慧广告有限公司。感谢浏览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我们微信公众平台摄影摄像师留言或者联系西安天慧广告有限公司。感谢浏览
第二篇:晚会摄像、年会拍摄注意事项
近几年来深圳很多公司都会在年底举办年会和各种会议活动,请深圳摄影摄像公司对企业一年的发展做一个回顾和总结。深圳晚会摄像与深圳年会拍摄不同如深圳婚礼拍摄、深圳会议拍摄或深圳专题片拍摄,有模式可遵循,一般企业举行一场晚会都会邀请重要的领导,想把整个作品、精心排练的节目展示给领导或者员工,根本不可能象电视台演播厅一样让摄像师一遍一遍的拍摄,直到导演满意为止。所以年会等重要会议活动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几个小时的展示和播放,更多的是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对外宣传的最珍贵的素材!
通过对晚会的预先了解,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1、在深圳年会拍摄与深圳晚会摄像前,深圳影视公司拍摄方需提前做好拍前的准备,首先要了解清楚客户方的晚会拍摄要求,确定晚会摄像或年会拍摄时要拍哪些场面,在什么时间拍。此外,拍摄前一天要把需要的录像、照相器材准备好,最好能提前一天到达拍摄现场,实地考察会场的大小、灯光情况、主宾位置、自己的机位等。如果是大型重要的场合一般对服装有要求,国际会务、国内中大型活动等必穿西服系领。提前向主办单位领取一份胸卡,出入方便。
2、预先选好晚会摄像角度,在所要求的瞬间出现之前,你可以站在理想的位置等待它的到 来。假如在演出过程中临时寻找拍摄角度,就一定来不及。当然,如果剧场内不允许你来回走动,则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拍摄;
3、通过观看演出或彩排,事先了解拍摄技术上的问题,做好准备。如舞台上的照明情况如何,演员动作速度的快慢等等。前提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舞台布光是否均匀,舞台灯光的色温是多少,这些都很重要。如果你的摄像机比较专业,建议色温滤色片设置为3200K(一般为第一档),让灯光师将舞台灯光打开,用一张标准白纸在舞台灯光下手动调整白平衡(调整时用自动光圈),(如果舞台灯光的色温为标准的3200K,使用预置白平衡也可),请一位演员站到舞台中央,将斑马纹打开(100%),推镜头拍摄脸部特写,然后将光圈设置为手动,手动调整光圈值,调整到鼻尖有少许斑马纹即可。
在深圳晚会摄像、深圳年会拍摄时,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
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第三篇:晚会摄像、年会拍摄注意事项
近几年来深圳很多公司都会在年底举办年会和各种会议活动,请深圳摄影摄像公司对企业一年的发展做一个回顾和总结。深圳晚会摄像与深圳年会拍摄不同如深圳婚礼拍摄、深圳会议拍摄或深圳专题片拍摄,有模式可遵循,一般企业举行一场晚会都会邀请重要的领导,想把整个作品、精心排练的节目展示给领导或者员工,根本不可能象电视台演播厅一样让摄像师一遍一遍的拍摄,直到导演满意为止。所以年会等重要会议活动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几个小时的展示和播放,更多的是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对外宣传的最珍贵的素材!
通过对晚会的预先了解,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1、在深圳年会拍摄与深圳晚会摄像前,深圳影视公司拍摄方需提前做好拍前的准备,首先要了解清楚客户方的晚会拍摄要求,确定晚会摄像或年会拍摄时要拍哪些场面,在什么时间拍。此外,拍摄前一天要把需要的录像、照相器材准备好,最好能提前一天到达拍摄现场,实地考察会场的大小、灯光情况、主宾位置、自己的机位等。如果是大型重要的场合一般对服装有要求,国际会务、国内中大型活动等必穿西服系领。提前向主办单位领取一份胸卡,出入方便。
2、预先选好晚会摄像角度,在所要求的瞬间出现之前,你可以站在理想的位置等待它的到 来。假如在演出过程中临时寻找拍摄角度,就一定来不及。当然,如果剧场内不允许你来回走动,则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拍摄;
3、通过观看演出或彩排,事先了解拍摄技术上的问题,做好准备。如舞台上的照明情况如何,演员动作速度的快慢等等。前提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舞台布光是否均匀,舞台灯光的色温是多少,这些都很重要。
如果你的摄像机比较专业,建议色温滤色片设置为3200K(一般为第一档),让灯光师将舞台灯光打开,用一张标准白纸在舞台灯光下手动调整白平衡(调整时用自动光圈),(如果舞台灯光的色温为标准的3200K,使用预置白平衡也可),请一位演员站到舞台中央,将斑马纹打开(100%),推镜头拍摄脸部特写,然后将光圈设置为手动,手动调整光圈值,调整到鼻尖有少许斑马纹即可。
在深圳晚会摄像、深圳年会拍摄时,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第四篇:电视摄像注意事项20条
电视摄像注意事项20条
电视摄像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了电视摄像的一般规律,拍出来的画面和图像就使人看了很不舒服,留下遗憾。下面是电视摄像注意事项,共20条,供参考。
一忌“七扭八歪”。如果我们拍出来的画面水平线不水平,垂直线不垂直,画面中的人或物向一边倾倒,这种“七扭八歪”的画面,非常难看。
有些记者习惯于用肩膀作摄像机的水平线,因为人的肩膀是大约15°的斜面而不是平面,所以靠肩膀找水平的办法是不可靠的,必须要用寻像器的边框来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正面构图时,大部分景物的水平线可以和寻像器的横框平行;但采用斜侧面构图时,物体水平线往往与寻像器的边框形成“夹角”,这时,就不能依靠物体自身的水平线,而要借助于物体的垂直线来与寻像器的竖边框平行,从而获得水平的效果。
二忌“面壁思过”。当对画面中的人物采用侧面构图或斜侧面构图时,人物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性——或者面向左边画框边缘,或者面向右边画框边缘。如果人物目光向右,而头部的位置又贴近右边画框,空白留在左方,就好象是一个人正在“面壁思过”。
当画面中的人物目光面向一侧时,把画面中较大的空白安排在人物目光的前方,视觉上就比较舒服,相反把较大的空白留在人物脑后,把人物的视线堵死了,使人感到难受。
三忌“横线切脖”。拍摄人物时,不注意处理背景中的横线——如地平线、水平面、电线、墙裙线、物品横向的轮廊线,往往会使背景中的横线处于人物脖子的位置,造成“横线切脖”。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如果把横线安排在人物头部或头部之上,看起来也不太舒服。
四忌“顶天立地”。有些电视画面中的人物全景,头部紧顶着画框上沿,脚紧蹬着画框下沿;有些建筑物上下两条轮廊线紧挨着画框上下沿,挤得满满实实,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在拍摄全景时要考虑在主体的四周留有适当的空白,避免“顶天立地”,以适应观众的欣赏习惯。
五忌“缺边少沿”。“缺边少沿”是指拍摄中景和全景时,主体应该保留的轮廊线被挤出画面之外。有的会场全景,会标两头各挤出一两个字;有的人物不是缺一只耳朵就是没有额头;有的建筑物本来是按全景景别取景,却是“缺边少沿”,全景不全。
拍摄中景和全景“缺边少沿”与近景、特写只反映人物或景物的局部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全景,“缺边少沿”就不成其为全景。因此,构图应充分注意主体在画面中的外轮廊线,以防止“缺边少沿”。
六忌“顾此失彼”。我们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中、近景画面:会议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领导同志,靠画框左右边的两个人往往是“半拉身子半拉脸”。这种“顾此失彼”的画面,是由于记者在摄影构图时只顾了中间的拍摄对象,忽视了旁边的人物。
克服“顾此失彼”,要求记者在构图时应恰当安排好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兼顾两旁的人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绝不能把两旁的人物都“劈开对半”。七忌“头重脚轻”。有些摄像记者在画面构图时有“头重脚轻”的习惯,往往是把人物、景物都挤在画面的上半部,而画面的下半部却闲置不用。
克服“头重脚轻”的缺点,要求记者扛起摄像机,首先安排好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一般来说,主体上方留的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这样,给人的感觉就不再是“头重脚轻”而是“脚踏实地”。
八忌“刀光剑影”。我们有时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画面:人物靠近门窗,由于门窗框产生暗影,阳光射到人物脸上,使人物的脸部黑一块、白一块。这就是拍摄人物应避免的“刀光剑影”。
门窗框暗影导致人物脸部的“刀光剑影”,与人物在树荫下散步、劳作时脸上的树影不同,这种树影是无法避开,也无须避开的生活中自然景象的必然反映,观众当然能够接受,而门
窗框产生的“刀光剑影”则是要设法避开的。
九忌“杂草从生”。当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与背景中的枝干状物体重叠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人物的头顶上长出“一棵树”——人物头部恰好与背景中的树干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人物头上支出一根电线杆——人物头部与背景中的电线杆在一条垂直线上。这就是电视摄像中所忌讳的“杂草从生”。
我们在安排主体枝干状背景物的位置时,应善于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从生”。
十忌“哆哆嗦嗦”。有的记者使用摄像机上的自动变焦开关或手动变焦杆时,主意不定,在拍摄推镜头或拉镜头时,由于用力不匀,拍出来的画面“哆哆嗦嗦”——推拉过程不是平稳的“匀速运动”,而是忽动忽停,煞是难看。
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保持用力均匀。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静心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十一忌“空洞无物”。“空洞无物”是指记者在运用摇摄和移摄技巧时,起幅和落幅画面内容是充实的,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却缺乏实在的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造成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空洞无物”的原因,是记者违背了摇摄、移摄的基本规律,把两个互相之间缺乏必然联系、本来应该分别拍摄的画面,硬要用摇、移手法连在一起。如果摇、移镜头的中间部分没有实在的内容,这样的摇、移又有何必要呢?
十二忌“起落不稳”。有的记者在运用运动摄像技巧时,没有起幅固定画面,开机就是推、拉、摇、移;或者没有落幅固定画面,推、拉、摇、移尚未到位就戛然关机。这样“起落不稳”的运动摄像给后期画面剪辑带来很大困难——运动镜头与固定画面无法合理剪接在一起。剪辑理论上要求“动接动”、“静接静”,而在实际操作上,绝大多数是固定画面与固定画面的剪接,运动镜头的剪接也大都是运动镜头首尾固定一两秒长度的起幅、落幅的相剪接,纯粹的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当中作剪接点的情况是极少的。起落不稳的画面会给剪辑造成很大困难。
十三忌“运动随意”。有的记者在使用运动摄像技巧时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面对拍摄对象,采用固定摄像还是运动摄像,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决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扛起摄像机就是推、拉、摇、移,画面没有稳当的时候。特别是电视新闻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稍短一些,老是推、拉、摇、移,每个画面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拍摄新闻提倡多用固定画面。
十四忌“犹豫不定”。“犹豫不定”是指在运动摄像时,推、拉、摇、移的落幅位置不准确,有的未运动到位就落幅,当感觉到落幅未到位,就接着再往前运动一点;有的拍摄摇镜头落幅过了头。一发现过了头,就赶紧往回摇一点。这种情形,反映了某些记者在运动摄像寻找落幅位置时,“犹豫不定”的心理状态。
防止运动摄像落幅的“犹豫不定”,最好是开机录像之前先用演习方法来找准落幅的位置,找准落幅之后,再正式开机录像。
十五忌“或快或慢”。有的记者在运动摄像时,运动速度太快,使人目不暇接,根本看不清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内容;有的又太慢,看起来磨磨蹭蹭,拖泥带水,使人看了很不舒服。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像的一条基本原则。
十六忌“主体游移”。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游移不定,甚至出画,有以下两种情况:
1、对处于运动中的拍摄主体取景范围过小,致使运动主体的局部出画——如人物正在动作的胳膊或手拿的物品挤出画外,或人物由坐而站时,头部出了画面。克服这种毛病,要求
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
2、用跟摇、跟移手法跟摄运动主体,由于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快于或慢于主体的运动速度,致使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游移不定,甚至出画。克服这种毛病,除了取景范围不要太小以外,还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同时注意掌握运动主体速度的变化,以把握好改变摄像运动速度的“提前量”。拍摄体育新闻时就要注意避免这种毛病。十七忌“长焦摇晃”。有的记者经常肩扛摄像机,在远距离用长焦镜头拍摄物体。由于长焦镜头容易使画面晃动的自身特点,即使摄像机扛得再稳,也免不了画面摇晃。
在没有三角架,用肩扛机方式操作时,除了必须要追求长焦特殊效果的以外,应该优先选用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尽量少用长焦镜头。这就要求记者克服懒惰心理,宁可多往前走一段路,把摄像机靠近被摄物体进行拍摄,以避免“长焦摇晃”,获得稳定的图像。
另外,由于空气中介质的作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清晰度也不好,选用标准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还有提高画面清晰度的作用。
十八忌“越过轴线”。轴线规律要求电视记者在拍摄带有明显方向性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物体时,摄像机机位不能越过假想轴线180°范围,否则,就是“越轴”。
越轴拍摄再加上越轴剪辑,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混乱。例如,第一个画面是一辆汽车往右开,紧接着的第二个画面是这辆车又往左开,使观众弄不明白这辆车究竟是往哪边开。这就是由于越轴拍摄和越轴剪辑造成的。假设拍摄一辆行进中的汽车,后期剪辑长度要求至少有两个画面,那么,我们只拍摄了两个画面,而且是在汽车进行轴线180°内外分别拍摄的,剪辑时就麻烦了,——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两个画面合理地组接在一起。且在特殊情况下越轴拍摄,我们可以另外拍摄几个处理越轴的专用镜头,比如,拍摄一个远景或全景反映一辆汽车在变道上转弯后改变了行驶方向;拍摄一个汽车正面开来或背面离去的镜头,景别最好是特写,后期剪辑时,把这种专用镜头插在两个越轴的画面中间,从而缓解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主体方向不明的混乱。
十九忌“没有主题”。记者在拍摄时要充分运用画面语言。画面语言就是这幅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观众什么。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时要熟练地掌握摄像技巧,注重特写、近景、中景的拍摄,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做到主题突出,使人一目了然。如拍摄领导视察的镜头,就要有主要领导的特写或近景。有的记者为了图方便,全用中景或全景拍摄,又没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使观众一条新闻看下来,还不知哪一个是主要领导。
二十忌“背影重重”。有的记者在拍摄领导慰问、视察等新闻时,由于跟在领导后面拍摄,拍回的画面全是背影。当然,不是说不能拍摄背影,有些画面是需要背影的。但是领导视察等画面,用背影镜头就不理想。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不仅要做到眼明手快,还要练好腿功,快速跑到领导前面去,多拍正面镜头。
摄像艺术,博大精深;钻研业务,其乐无穷。
电视摄像基本功掌握四字要决:::平、稳、匀、准!!
平:::也就是中心要平,把握好平衡,尽量找水平或垂直的参考线!(特殊效果除外)
稳:::也就是摄象机一定要扛稳,尽量找依托物,启动到停止之间尽量摒住呼吸!
匀:::也就是运动镜头一定要均匀,速度均匀,运动平滑!
准:::也就是画面主体要准,准确表达该镜头所要表现的内容,运动的起幅、落幅一定要准,不能 出现,摇过了又摇回来,或是拉过了又推上去的镜头!!
只要掌握了这4点就能拍出好的片子!!
初学者要记住能不动则不动!尽量拍固定镜头!(镜头:::摄象机从启动拍摄到停止拍摄的过程为一个镜头!)
五种运动方式:::推、拉、摇、移、跟!从字面就可以理解!!
五种景别拍摄时值:::
远景:::8---10秒全景:::6---8秒中景:::5---6秒近景:::4---5秒特写:::3---4秒
第五篇:会议摄像技巧及注意事项
会议摄像技巧及注意事项
有些会议的摄像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但不可轻视,因为拍摄会议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里面有许多的学问,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才能迅速的成长。
为了交待会议的概况,会议的时间、地点、人物、会议的开始、经过和结束等因素是不可遗漏的。如果提前掌握了会议的时间,提前半个小时到会场拍摄一些会议背景材料,例如所拍摄的会场外面的布置、拍摄横幅等宣传标语,是必要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旦会议开始,你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不知该拍些什么。
在会议拍摄过程中,会有很多随即发生的事情,我们要灵活多变,头脑中要有多套备选方案,来应对现场的状况。有的会议上会使用投影仪,这就限制了我们的DV拍摄能力,因为一般DV所使用的CCD感光元件在有光线干扰时感光效果不太好,有时会出现色彩的失衡,画面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所以要注意调整好白平衡,另外,如果可能尽量使用摄像灯,这样可以在使用投影仪的会议上取得良好的拍摄效果。
会场拍摄要注意选好角度,使会议主题、人物突出,一般用广角来拍摄比较好,最好用三角架,对于重要的发言人应该用全身或是半身特写画面,在拍摄时被摄人物要位于拍摄画面的中心部位,切莫喧宾夺主。在拍摄会议时画面变换要慢,以突出会场严肃的气氛,不要随意快速变换场景,更不要频繁使用变焦镜头,以免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
在会议拍摄中,声音的拾取尤为重要,因为会议的拍摄大多数是动度比较小的画面,声音才是主要吸引人的地方。在拍摄时应该将摄像机的麦克风通过延长线对准发言人,这样可以使录音更清晰,主题更突出,但也要注意不要使摄像机的采音装置与会场的扬声系统距离太近,否则会产生刺耳的音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