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女王》读后感(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8:4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伊丽莎白女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伊丽莎白女王》读后感》。

第一篇:《伊丽莎白女王》读后感

《伊丽莎白女王》读后感

在单位不忙的时候断断续续的读完了老板的这本《伊丽莎白女王》传。伟大的女王,英国版的武则天。也许她本应该过着普通女孩由天真无邪的少女转为相夫教子的少妇,然后享尽天伦之乐后,带着亲人们的悲伤与祝福,安静的离开人世。但是天意弄人,她却出生在帝王之家。在她出生的那一刻,注定了她将远离那种一生都向往的平凡生活。也许当她安静的离开人世时,连她自己都不曾想过,这样艰辛而又遗憾的一生却成为了一个传奇。影响和鼓舞着后人,并且流传至今,永不褪色。

艰辛,是因为做为一个妇女,在当时还是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时代里,想要统治一个王国,可以想像是多么的艰难。然而这就是她非同常人之处,她锐智,勇敢。会利用其他国家的求婚者来为英国谋取最大的利益。能够在宠臣莱斯特弄权时及时的收回权力。并且重用一位同样伟大的大臣塞西尔和他的儿子。勇敢的向法国和西班牙发起战争,来证明英国并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小国。当然,她也有女性特有的仁慈的一面,这在她对待她的姐姐玛丽,和苏格兰女王玛丽的案件上都一一的表现了出来。她用女性的仁慈一次次的对她们宽恕,用亲人的关爱一次次的让法院延期对她们的审判。虽然由于政治上的判决,和英国的未来,这两位女王最后还是被她处死,但是女王同样也承受着失去亲人那种难以言表的痛苦。

遗憾,是她做为一个妇女,为了国家终身未嫁,因为她把自己嫁给了自己的国家。她爱过,最初情窦初开时,心弦曾被那个后来取了她继母凯瑟琳。帕尔的西摩拨动过。后来西摩叛乱被送进伦敦塔。她爱过,那个被她从普通人升至皇宫贵族的莱斯特,常常因为在宫廷里陪在女王的左右而受到妒嫉。当然女王的爱情是没有结果的。她不可以嫁给一个外国的君王,把整个英国做为嫁妆送给那个国家。她更不可能嫁给臣子,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妇女,把大权交给一个本来还在自己地位之下的男人。

女王的晚年是孤独的。在最后的几年里,她还要更加伤心的处理最后一个卖国贼埃塞克斯。他是她晚年最喜欢的一个青年,给了他太多的权力让他非为,给了他太多的金钱让他挥霍,当然也给了他太多的厚爱让他总以为无论他犯了什么错都可以被宽恕。女王总认为埃塞克斯是一匹可以被训服的马,所以她总是不忍心判决他。到最后当一些人或事无意间让她想起这只马时,她还都表现出了惋惜,但是却不曾表现她对他判决的后悔,这就是女王。她行使王权的最后行动就是肯定詹姆斯继承王位。在1603年3月24日凌晨2-3点之间,安静的离开了人世。正如最光辉的太阳终于沉没在西方的乌云中一样。

看完这本书,我自己也在网上买了一本稍稍更详细的书来再一次体验女王的一生。本来打算看完这一本再写感受的,但是想想读后感在刚刚读完,才能写出自己当时的真正感受。所以先记来来。待看完自己的那一本再继续补充。

第二篇:电影伊丽莎白女王读后感

女王读后感

提到英国王室,人们总对其具有的神秘和高贵心生向往,那是一个我们常人无法近距离触摸的世界,是童话的真实写照,而对当今的伊丽莎白女王来说,那是她成长生活的地方,是她最亲切的家。对于整个大不列颠民族而言,女王又是国家团结和睦的象征,因此,伊丽莎白女王过着平凡却又实不平凡的生活,注定了她性格的非凡性。

女王是为国民树立个人行为操守的典范,她在对待自己与孩子们的婚姻问题上表现出极为保守严肃的态度。影片中女王不承认查尔斯王子的情人,及戴安娜王妃的各种绯闻,极力维护皇室名誉与尊严。并且,她本身与菲利普亲王60年的钻石婚姻一直都和睦友爱,相依相伴,受到英国人民的尊敬与喜爱。

作为一国的形象大使,伊丽莎白女王在各大公共场合,我们总能看到她端庄适当的仪表,优雅严肃,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故从不失仪,留在我脑中的永远是大方的笑容。

而要成为一国的君主,除了良好的仪表外,更重要的是治国才华和经验。女王在位期间,产生了十一位英国首相。她为各首相提供自己多年来的治国经验,并给出宝贵的意见;同时与各政党领袖关系良好,出访别国,拉近了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她充分利用宪法赋予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致力于环境保护与慈善事业中,极为重视忠诚与责任。

常言道,要成为伟大的人首先要不失为人,即要有大爱之心。无论是王妃逝世后对孙儿的安抚和疼惜,还是对鹿的爱护,我们从女王这里得到的并非只是说一味追求高位,而是在其位要谋其政,要对家人,朋友,乃至非人类生灵报以仁爱之心,这样才能更好的更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力,有所成绩。

只是,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1997年,在英国历史上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托尼布莱尔成为新一届英国政府首相,并组成新政府,而戴安娜王妃不幸遭遇车祸逝世。对于王妃离世,女王及其他王室成员并没有参加公众悼念活动,这引起了许多英国媒体的批评,让英国人觉得王室冷漠,不近人情,一度导致王室与观众关系紧张。女王终在巨大的公众压力下,听取多方意见,做出了艰难的选择。王宫降半旗,并在其灵柩经过白金汉宫时向其鞠躬,并罕见地以电视直播形式表达对戴安娜王妃去世的哀悼。她再次走进了人群中,看着那些责骂自己的标语微笑,表现的如此优雅得体,不失分寸,令新首相折服。

这件事情带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很多的选择和牺牲等待着我们,有的仅仅涉及个人利益,而有的却牵连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安全与稳定。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女王不是很喜欢王妃,她觉得王妃行事与自己的道德理念背离。然而,在面对公众如此难听的声讨前,她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女王身份,为了王室与民众的关系考虑,抛除一己之私,应允了国民要求,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举动。

冷静坚强,忍辱负重——这是我对她的评价。能够忍耐的人也是能够超凡脱俗的人,女王为了整个民众忍受自己的家庭恩怨,以大度之心选择原谅,与为国之心选择牺牲,这是何等的气魄。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更要学习这种品德,能够理性冷静的去处理每一个意想不到的意外,居安思危;对待身边的人,更要宽容以对,原谅他人所犯的错误,更要放过自己,能忍也是福;而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乃至整个社会民族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维护集体利益,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到如今,女王早过花甲之年,在我们父辈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的时候,女王仍不遗余力的出访,处理国家事务。年龄永远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心态,只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青春阳光,就永远都不会老。我们年轻一辈更是要学习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找到自己人生真正意义所在,兢兢业业的学习工作,不虚度年华。

在我的脑海中,女王永远是那么的美好,她不只活在英国人的心中,她的品格与操守更是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领导人,给我们带来宝贵的做人经验。若要做,就像伊丽莎白女王那样,做温暖的太阳,可以带给人光明与希望,还可以指引方向;而我们正是此时的初阳,我们的努力就是这个国家的方向。

第三篇:伊丽莎白女王美丽的之迷故事

能英国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她那高贵的穿着、优雅的微笑,尤其是女王美丽的外形更引起人们的注目,成为女性们的羡慕焦点。能维持不变的美丽,展现所谓黄金时代魅力的女性。查字典故事会跟大家分享这个故事

自我管理生活

伊丽莎白女王在三五年内,共访问了一百个以上的国家,其足迹遍布将近3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往返于月球的距离。她经常呈现出冷静而明朗的气质,不过旅行中的女王在生活规律上却是极为严谨的。当然,女王身边不乏许多负责照料的帮手,但女王对自己的生活却是自我管理,生理上,只要稍有不适一定立刻寻求治疗。

控制饮食

女王长久以来,每天都牵着可爱的家犬,持续着皇室步行法(敏捷地步行)。特别是在周末,总会花许多时间步行于广阔的温莎公园内。女王的体重为112磅(约50公斤),令人惊讶的是与结婚当年的体重完全相同。关于饮食方面,女王采取自我管理方式。尤其是盛夏时,选用最简单的饮食,养成适可而止的饮食习惯,控制食欲。即使在外国的豪华宴会上,看似毫无忌惮地享用餐点,其实多是只吃一口、两口而已。

女王不食用鱼贝类的食物,而只吃小片的羊肉等,但总会配上许多的蔬菜一起享用。并使用少量的香料、调味品、食辣椒或橄榄油,但绝不吃蒜。可以喝少许的酒类饮料,但多是花一小时以上的时间慢慢品尝一杯香槟,或是用餐时搭配上淡雅的德国白葡萄酒,而且绝对不会饮用一杯以上的酒类饮料。旅行中,不论到何处都随身携带水,不喝当地的水。携带的水,也可用于刷牙漱口。

喜欢天然纤维的服装

在打扮方面,女王的衣服全是天然纤维??羊毛、绢、棉所制成的。为了避免衣服折皱,不以折叠方式收藏衣饰,而是吊挂于衣橱内。因此,穿着前不需要加以熨烫。不过礼服或长大衣需事先熨平,然后仔细地刷掉尘埃,整理到没有一丝皱折为止。

女王时常在大镜子前注视全身,观察衣服随“动作”所形成的变化,并且细心地检视衣服的状态是否得当。女王的礼服,不单是一种时尚,也可说全都是工作服,所以有时不得不在15分钟内换装完毕。

常换手套

提到换装,女王经常戴着手套,由于女王讨厌带有汗味,所以一天要换五次手套。行程短的旅行时配戴小羊皮或都士金(雌小羊)的手套,后来开始使用容易清洗的棉质或棉、尼龙混纺的手套。服侍女王的随从会把备用的手套装入手提袋中,以备不时之需。

保持脚步舒畅

始终保持脚部的舒畅感,是女王生活规则中的一环。她喜好的鞋型是:鞋面宽、鞋头圆且带5厘米高的鞋跟。盛夏时常穿清凉造型的鞋子。一天会换穿数次鞋子,以便于脚部得到休息。在女王的行程中,常有持续站立二小时以上的安排,因此小腿也不得不随时呈现紧张状态。令人感兴趣的是究竟如何维持其惊人的活力呢?其实就是靠敏捷的步行法来维持。这对女王来说是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尤其是在炎热季节里,据说更具效果。

利用时间消除疲劳

女王的每日行程表比我们想象得更为紧凑。但女王是不能在众人面前打瞌睡、休息的,所以要善于利用时间消解疲劳。女王即使只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也会脱掉鞋子,把脚抬高,喝上一杯茶。然后借着填字游戏松弛情绪。或是轻松地坐在椅子上,缓缓地做头部回转运动,消除颈肩部的僵硬感。

充足睡眠

如此看来,女王的生活犹如范本一样,但最重要的还是支撑她活力的秘密??睡眠。即使旅行中置身于国外,女王仍保持一贯的就寝习惯。例如,在喧闹至深夜的宴会或舞会中,女王会先行离开,并在晚间十一点以前就寝。每天清晨,必定在七点半起床,享用早茶并传唤随从,为了迎接紧张、紧凑的一天,保证七至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必需的。

第四篇:年月日伊丽莎白女王圣诞节演讲全文双语

年月日伊丽莎白女王圣诞节演讲全文双语

At this time of year, few sights evoke more feelings of cheer and goodwill than the twinkling lights of a Christmas tree.每年此时,没有什么情景比一棵圣诞树上闪烁的灯光更让人感到欢乐祥和。

The popularity of a tree at Christmas is due in part to my great-great grandparents, Queen Victoria and Prince Albert.After this touching picture was published, many families wanted a Christmas tree of their own, and the custom soon spread.人们对圣诞树的喜爱要部分归功于我的曾曾曾祖父母——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这张温馨的图片公布后,很多家庭都想要一棵自己的圣诞树,这一习俗也很快普及开来。

In 1949, I spent Christmas in Malta as a newly-married naval wife.We have returned to that island over the years, including last month for a meeting of Commonwealth leaders;and this year I met another group of leaders: The Queen's Young Leaders, an inspirational group, each of them a symbol of hope in their own Commonwealth communities.1949年,初为军嫂的我在马耳他度过圣诞节。多年以来,我们多次回到马耳他岛,上个月还在那里召开英联邦领导人会议。今年我会晤了另一批领导人,“女王青年领袖”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团体,每个人都是各自英联邦社区的希望。

Gathering round the tree gives us a chance to think about the year ahead--I am looking forward to a busy 2016, though I have been warned I may have Happy Birthday sung to me more than once or twice.聚在圣诞树旁,我开始展望来年。我盼望着2016年忙忙碌碌,尽管有人说,我可能不止一次甚至两次听到生日歌。

译者注:2016年是伊丽莎白女王九十岁生日,届时多场庆祝活动。

It also allows us to reflect on the year that has passed, as we think of those who are far away or no longer with us.Many people say the first Christmas after losing a loved one is particularly hard.But it’s also a time to remember all that we have to be thankful for.圣诞树让我们回首过去的一年,于是我们想到了那些远离我们的人。很多人说失去平生所爱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是最艰难的,可此时也该想想我们要感恩的人。

It is true that the world has had to confront moments of darkness this year, but the Gospel of John contains a verse of great hope, often read at Christmas carol services: “The light shines in the darkness, and the darkness has not overcome it.” 今年,世界不得不面对诸多黑暗时刻,这是事实。可《约翰福音》有一句充满希望的话这样说,圣诞赞歌中常常朗诵,“光明照亮了黑暗,黑暗却无法蒙蔽光明。”

One cause for thankfulness this summer was marking seventy years since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On VJ Day, we honoured the remaining veterans of that terrible conflict in the Far East, as well as remembering the thousands who never return

ed.今年夏天纪念二战结束七十周年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在对日作战胜利日,我们给在远东作战的在世老兵们授勋,缅怀数千名没有回到祖国的牺牲者。

The procession from Horse Guards Parade to Westminster Abbey must have been one of the slowest ever, because so many people wanted to say 'thank you' to them.从骑兵卫队场到威斯敏斯特宫的队伍大抵是行进最慢的一次,太多的人想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At the end of that War, the people of Oslo began sending an annual gift of a Christmas tree for Trafalgar Square.It has five hundred lightbulbs and is enjoyed not just by Christians but by people of all faiths, and of none.At the very top sits a bright star, to represent the Star of Bethlehem.战争结束后,奥斯陆人民每年向特拉法加广场赠送一棵圣诞树。树上挂着1500个灯泡,不仅基督徒喜爱它,无论何种信仰或有无信仰的人们都喜爱它。在树顶有一颗明星,它代表着“伯利恒之星”。

译者注:所谓“伯利恒之星”是《圣经》中记载的一颗奇特天体。据说,在耶稣诞生时,有个三个博士在东方观察到一颗属于“犹太人之王”的星,前来耶路撒冷拜见,就在博士们前往附近的伯利恒寻找时,先前看见的那颗星,又忽然出现在前方,引领他们来到耶稣降生之处。后世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金星和木星交汇。

The custom of topping a tree also goes back to Prince Albert's time.For his family's tree, he chose an angel, helping to remind us that the focus of the Christmas story is on one particular family.这一风俗也要追溯到阿尔伯特亲王时代。他把一个天使放在家里的圣诞树顶,提醒我们圣诞节纪念了一个家庭的故事。For Joseph and Mary, the circumstances of Jesus's birth--in a stable – were far from ideal, but worse was to come as the family was forced to flee the country.It’s no surprise that such a human story still captures our imagination and continues to inspire all of us who are Christians, the world over.对于约瑟和玛丽而言,耶稣出生在马厩,这样的环境难堪理想,可更糟糕的是这家人还被迫逃离故土。这个人伦故事依旧捕捉着我们的想象力,继续激励着全世界所有的基督徒,这并不令人惊讶。

Despite being displaced and persecuted throughout his short life, Christ's unchanging message was not one of revenge or violence but simply that we should love one another.基督短暂的一生中颠沛流离、饱受迫害,可他一如既往倡导的不是复仇和暴力,而是人人相爱。

Although it is not an easy message to follow, we shouldn't be discouraged;rather, it inspires us to try harder: to be thankful for the people who bring love and happiness into our own lives, and to look for ways of spreading that love to others, whenever and wherever we can.尽管践行不易,我们也不要灰心。这鼓励着我们要加倍努力,感谢那些给我们生命带来爱和幸福的人,并想方设法将那份爱传递给他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处。

One of the joys of living a long life is watching one’s children, then grandchildren, then great grandchildren, help decorate the Christmas tree.And this year my family has a new member to join in the fun!长寿的喜悦之一是儿孙绕膝。先是儿女,然后是孙辈,现在有重孙辈帮我装扮圣诞树。今年,我家又有一位新成员共享天伦。

The customary decorations have changed little in the years since that picture of Victoria and Albert's tree first appeared, although of course electric lights have replaced the candles.自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的圣诞树出现以来,传统的圣诞装饰变化甚微,当然,电灯取代了蜡烛。

There’s an old saying that “it is better to light a candle than curse the darkness”.There are millions of people lighting candles of hope in our world today.老话说,“点燃烛火胜过咒骂黑暗”。今天,我们的世界,成百上千万的人点燃希望的烛火。

Christmas is a good time to be thankful for them, and for all that brings light to our lives.值此圣诞佳节,向他们表示感谢,对所有给我们生活带来光明的人表示感谢。

I wish you a very happy Christmas.愿诸君圣诞快乐。

第五篇: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

上海大学2010~2011学年冬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

小论文

课程名称:

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 课程编号: 21103916

论文题目:

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

研究生姓名: 范广寅

学 号: 10720290

论文评语:

成 绩: 任课教师: 徐善伟

评阅日期:

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 课程论文

历史系 世界史 范广寅 10720290 从伊丽莎白一世看女王崇拜文化

范广寅

专业:世界史

学号:10720290

【摘要】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即位时,英国国内矛盾剧烈而国际处境也不如人意,英国需要一个代表民族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女王适时承担了这一角色。伊丽莎白和其宫廷极力挖掘女王的个人魅力,塑造了一个整合君主的神性与人性、神秘与热情的女王形象,并因此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团结,巩固了都铎君主专制统治,更为日后英格兰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关键词】

伊丽莎白一世、宫廷政治文化、女王崇拜

作为站在时代分岔路上的领导人,伊丽莎白一世无疑是成功的,她为中世纪末的英国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可以使英国人摆脱贫穷和经常被法国人嘲笑为“乡巴佬”的道路,一条为英国日后带来无数荣耀和梦想的道路。作为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女性领导人,伊丽莎白一世无疑是最具有的魅力的,她终生未婚却使得整个英国为她疯狂。在一个男权占主导的世界里,伊丽莎白一世聪明的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更为明智的是她懂得如何运用这种优劣势,积极在王权中寻找一个模糊的象征与符号,努力塑造了一个神秘而不朽的女王形象。“没有哪个欧洲国家能够像英国那样集中宗教改革前的忠诚和热情于国王身上”,不知究竟是这神圣化了女王崇拜帮助她完成了父亲与祖父所没有为国家做到的事,还是其丰功伟绩助长当时愈加疯狂的女王崇拜。

塑造女王崇拜的原因

在迈入近代社会以前,君主的人格魅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统治至关重要,君主的神圣化和对君主的奉承歌颂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屡见不鲜,而在都铎王朝更是风行不止。正如伊丽莎白一世的重臣沃尔辛厄姆所言:“人们需要有高远的东西供自己敬仰崇拜,需要在人世间能触摸到。1”理性未开,而宗教已然岌岌可危的年代,人们需要信仰、需要智慧、需要引导前进的方向,而这一切无疑都指向了君主。作为最高统治阶层,王室一向是神秘的代表,这迎合了人们的心理也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要。然而,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对于君王的崇拜之情达到了巅峰,更是因为女王并非简单的需要崇拜,而是更加需要崇拜。

众所周知,亨利八世终其一生都在为男性继承人来烦恼,即使是在中世纪末期的欧洲,女性的继承权依旧是不牢固的。伊丽莎白一世虽然最终荣登王位,但是危机始终四伏。我们可以想见,众多重臣和王室成员并不习惯或者说是愿意看到一位公主最后成为他们的主人,想取而代之或者心存不服的大有人在。在这样的背景下,伊丽莎白女王必须具有神性,必须威严与神圣,就如同圣母玛利亚。在英国历史上,圣女开创的和平与富足的黄金时代传说久盛不衰,是世世代代英国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而伊丽莎白女王需要如同圣母玛利亚一般,令英国人相信她能为国家带来和平与富足,相信她的统治权不仅是名正言顺的更是上天神圣赋予的。这是其一。

另外一点是宗教上的。由于在亨利八世时期,英国公然反对罗马教廷,积极发展新教并将其立为国教,而之后的玛丽女王又宣布恢复罗马天主教,大肆捕杀新教徒,这使得人们宗教信仰的混乱和惶恐。而伊丽莎白一世作为君主和女性合二为一的形象成功填补了宗教改革后偶像崇拜留下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在统治初期,英国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反宗教改 1 刘淑青:《论宫廷政治文化中的女王崇拜》,《人民论坛》,2010年,第29期,第188页。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 课程论文

历史系 世界史 范广寅 10720290 革的热情还很强烈,天主教叫嚣着要推翻信仰新教的她,因而伊丽莎白一世和其宫廷竭力把女王形象设定为爱好和平、坚贞纯洁的新教统治者,女王被神化为和平与正义女神。以暗示天赋王权,女王统治与及宗教改革的合理性。事实上,我们可以很容易了解到在动荡混乱、新旧交替的中世纪末期,一位女性统治者将自己包装为神圣的化身得到人民的崇拜,对于统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塑造女王崇拜的手段

为了便于统治和整合当时英国社会各阶层与各种思想,女王伊丽莎和其宫廷通过文学、绘画、仪式等形式构建女王的圣女形象,其中肖像画在女王神圣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文艺复兴以来,肖像画就不断起到可见范例的作用,统治者所赋予的各种形象能够促使人们对统治原则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肖像画是艺术和权力的结合,乃是权力的表达。正如宗教画像能够激起人类的虔诚信仰,君主的肖像画则会激起人们的模仿和崇拜。因此,欧洲各国便有意识地把君主肖像画作为重要的资源,以此强化君主的神圣。伊丽莎白一世不是英国最早使用肖像画的君主,英国对肖像画的兴趣主要受到法国影响,到宗教改革开始时逐渐增强,目的是强化基督教会崩溃后的王权,伊丽莎白女王继承了这种传统,女王肖像画成为统治的有力政治工具。

此时画家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关注的不是作为个体的人,而是作为理想国王身份体现出现的统治者,即一个崇拜的对象。为此,画家努力完善君主的特征,使君主以一种尊严、高贵的姿态出现,从而使其地位永远都不受质疑,即使这位统治者从本质上来讲缺少那些风度。因而伊丽莎白的宫廷画家关心的不是画出来的作品像不像女王,而是关心如何把女王塑造成“充满光荣”的形象,为的是唤起人们对女王及其政府所代表的原则的认同。16 世纪80 年代后的画家都在奉命强化女王神圣的形象,极力消除她身上人类的特质,女王越来越具有中世纪皇帝的神圣特征,她被赞颂为第二个圣母,正如一些诗歌所赞颂的“她是人间第一个、天堂第二个圣母”2。这一方法显然是有效的,伊丽莎白崇拜回归了神秘的中世纪宗教传统,人们把镶有女王画像的饰品戴在身上作为护身符的热情高涨,女王被当作神来崇拜,人们赋予她各种美德,每个人都能在女王身上能找到自己崇拜的东西,她被称作光荣女王、正义女神阿斯脱利亚、月神狄安娜,她成为黄金时代美德、和平与正义的象征。比如一副作于16 世纪70 年代的画像中,女王脚踩战神的剑、矛、盾等武器,和平女神和富足女神紧随其后,其中的寓意是女王统治时期的和平与富足。而在另一幅画中,女王的左手袖子上有只脖颈上带着金项圈的貂,貂在欧洲一直是纯洁的象征,这不仅暗示了英国的和平,同时貂也寓意女王的童贞与纯洁。世纪80 年代英国曾一度产生了女王有可能被谋杀的恐慌,于是政府起草誓约要求所有的英国人发誓要保护女王。1584 年,盖有政府印章的通知传遍了英国各地。此后,佩戴女王头像的饰品的风尚流行起来,金质的、银质的、金属的纪念章的流行反映了女王崇拜已经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在面临着英国无可避免的与其他基督教世界决裂的情况下,英国人把女王像饰品作为护身符说明了女王作为一个强大的符号给英国人提供了精神上的安全感,这些饰品的流行把女王崇拜推进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那就是对于骑士精神的提倡和利用。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文化的特点是多元主义,既有浓厚柏拉图色彩的黄金时代氛围,又有中世纪骑士游侠传统,而骑士精神的复兴是女王宫廷政治文化的突出特征。事实上,伊丽莎白一世与骑士 2 张佑周:《风流娘儿们极尽风流:六论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第38页。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 课程论文

历史系 世界史 范广寅 10720290 精神是相互需要着的,而伊丽莎白一世则聪明的了解到了这一点。如果说之前她和她的宫廷所作的都是为弥补伊丽莎白作为女性领导人的劣势,那么此刻在这一点上则是很好的运用了伊丽莎白作为女性的优势。伊丽莎白作为全国最耀眼的贵族女性,成为了英国贵族、骑士争相献身、效忠的最闪耀的崇拜目标。

在一副肖像画中,女王脖子上的蓝色绶带上就挂着骑士的庇护神圣乔治的嘉德徽章。骑士精神的复兴是为了赋予生活以新的含义与崇高的氛围,女王作为嘉德勋位的首脑,已然成为了都铎赞颂君主的工具和载体。

伊丽莎白在有效挖掘骑士传统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方面比亨利八世要强的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的骑士精神同中世纪早期的骑士精神已经有了本质上的不同,骑士精神被国家有意识地利用和开发,成为以女王为中心的新骑士精神,骑士理想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在英国乡绅和贵族看来,美德不再是骑士的个人决斗,或者个人完善,而在于公共服务;荣誉是对公共服务的回报,而这公共服务的对象说到底就是为了女王和女王所统治的这个国家。这是因为16 世纪后半期,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君主和臣民都需要承担新的责任,这些责任在传统的骑士语言中很难得到表达,需要改造骑士精神的传统价值从而服务国家利益。伊丽莎白一世巧妙的运用了传统的骑士精神,将自己的女性形象转变为骑士宣誓效忠的对象,而同时女王又是整个国家和权力的象征。这样新骑士精神被赋予了新的维度,新骑士精神与人文主义的市民观念联系在一起,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人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公共责任上,“而非传统骑士的个人价值。3”骑士理想和人文主义的整合,大大扩展了骑士的荣誉理想,公共义务感成为以后几个世纪中英国乡绅的主要符号。

嘉德勋位仪式提供给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急需的某种东西——中世纪等级制原则的强化以及对骑士理想的认同。在都铎民族国家背景下,忠诚意味着超出简单的封建性忠诚,忠诚的对象不再是个人,而已经转变成民族国家。这样嘉德勋位被适时地改造,代表一种全新的东西。圣乔治在中世纪是嘉德勋位的庇护神,他的敌人是毒龙。而现在他的敌人是教皇,嘉德勋爵们代表的则是“为打败圣乔治的敌人——教皇而联合在一起的虔诚的新教骑士4”。圣乔治日举行的嘉德勋爵游行仪式,成为重申民族性、新教理念下骑士理想的手段。这样,伊丽莎白宫廷削弱骑士精神效忠教会的一面,把骑士忠诚集中到民族利益的象征——女王身上,利用骑士精神中的荣誉观念加强王权,女王成为骑士荣誉的源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嘉德勋位代表的是一种人为的崇拜与古风的更新。

同时,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人仍然痴迷于中世纪的英雄传奇,骑士爱情传统迅速与新柏拉图理想结合,在上层贵族中流行开来,骑士爱情传统成为女王崇拜的最流行、最政治化的表达。此时服务于国家、宫廷中的贵族和乡绅,就像骑士冒险小说中骑士追求贵妇一样,在骑士浪漫爱情文化中表达对女王乃至对国家的忠诚。女王最大程度地利用骑士传统典雅的一面,在宫廷文化中,朝臣成为中世纪的骑士,她则是骑士献身的最纯洁的对象。女王不止一次地在庆典活动中非常投入地扮演危难中拯救人类的女骑士;在打败无敌舰队的前夜,她亲临蒂尔博里督战,实践了骑士理想。

塑造女王崇拜的成果

随着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加强,国内危机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国外矛盾的日益显见。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自身发展的野心与西班牙扩张之间的冲突,而此时伊丽莎白女王所塑造的女王崇拜则为其与英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英国新的骑士精神给予了伊丽莎白女王忠诚的支持,而与西班牙的征战也给了骑士 3 杨玉林:《伊丽莎白一世及其贵族》,《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第52页。4 王晋新:《试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封爵政策》,《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第49页。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 课程论文

历史系 世界史 范广寅 10720290 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骑士表演给予那些渴望与西班牙进行战争的英国贵族和乡绅提供了一种绚丽多彩的表达,武士贵族传统的世俗符号被巧妙地演变成适应宫廷和战争的文化形式。16 世纪后期,英国同西班牙的战争直接刺激了英国老一代乡绅和贵族的骑士理想,爱国主义和宗教热情结合在一起,使战争具有十字军东征的性质,伊丽莎白一世给予了英国上层社会把自己想象成新教骑士的可能。同时那些成长在伊丽莎白时期的年轻一代乡绅看到了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新世纪:新大陆上的土地、人民、新的思想与充满机会的世界,这是一个很适宜释放浪漫情怀的世界。在充满渴望的氛围中,这些近代的骑士们在追求权力和财富的同时也渴求荣誉,这种渴求在骑士游侠行为中找到了表达。如此一来反对西班牙和探寻新航路产生的野心,在骑士术语下得到了表达,诉诸骑士传统不仅影响英国贵族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还使那些贵族之外的英国人接受贵族价值,激励他们作出将自我认定为是贵族的行为。对西班牙的作战成为了效忠女王和国家的表现,女王被赞颂为民族传奇女英雄、新教事业和与西班牙争霸的象征,女王登基日实际上成为嘉德勋位崇拜的扩张和延伸,效忠女王及其所代表的国家取代了中世纪骑士狭隘的个人忠诚。

除此之外肖像画中也体现了当时英国人对于这场战争的信心和对女王领导的支持,丝毫没有展现出对于战争和死亡的恐惧以及不满。在一幅木刻画中,女王被贵族簇拥着驾驶基督教之船航行在大西洋上,岸边跪着布列吞人,沙滩上散落着一只骷髅;十颗星星、月亮、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这意味着上帝对女王事业的支持,以及建立帝国的良机。同时,天上还有一个写有代表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的发光体,圣经七天使之一米迦勒手持盾和剑,在天空保护着女王一行。这幅画表现的是敦促女王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履行实现布列吞人愿望的神圣义务,而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挠她;女王必须抓住机会,加强王权,成为基督教世界之船的领航人。在另一幅作品中,女王身着国袍,头顶王冠,手握权杖和宝球。暗示着女王建立海权之上英帝国的使命。还有一幅画中的女王,左边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戴过的王冠,右边是象征皇权的宝球,英王国在舰艇无数的大海上熠熠生辉,女王直接被置于帝国扩张的框架中。

我们可以想见,对于战争特别是对于一位女性多领导的战争,中世纪末期的英国人已经没有了恐惧,取而代之的是狂热的激情,女王崇拜的塑造在其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神圣化的女王所做的决定自然是正确的,而这张战争带给英国人的必将是胜利和荣耀,而骑士精神的复兴也给予了人们极大的勇气为女王、为国家而战。

在打败无敌舰队后,英国海外扩张的愿望更加强烈,在画家的笔下,女王被神化为海神,又称月亮女神,女王的海神形象在绘画作品中占了主导地位,表达了英国人建立海上帝国的理想。女王头上佩戴着月形的宝石,这是广阔海洋上的女皇辛西娅的象征,名为“无敌舰队”的画与以往不同的是,宝球被女王握在手中,就像罗马皇帝手握宝球一样,这不仅暗示着女王被提升到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一样的地位,同时表明建立帝国的野心得到了实现。在另一幅画中,女王脚踩牛津郡,头戴一球形珠宝饰品,在这里王权和英吉利岛融为一体,“女王”与“英格兰”实现了互换。

女王崇拜的热情激励了对外扩张的进行,而对外扩张的成功又反过来加深了人们对于女王的崇拜。这二者相辅相成使得当时的女王崇拜文化达到了巅峰。到伊丽莎白统治后期,圣母崇拜在英国逐渐被“童贞女王”——伊丽莎白女王崇拜所取代。女王被比作玫瑰、星星、月亮、凤凰、貂、珍珠,而这些以前一直是圣母玛利亚的象征,“伊丽莎白万岁”也取代了“玛利亚万岁”。

刘淑青:《论宫廷政治文化中的女王崇拜》,《人民论坛》,2010年,第29期,第189页 5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 课程论文

历史系 世界史 范广寅 10720290 结语

无论从稳定统治还是对外扩张的角度看,在英国脱离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教皇作为全欧洲的精神领袖地位被摧毁后,所造成的政治和宗教压力,需要英国重新造就一个救世主,从而维持贵族的忠诚,寄托乡绅的理想,维护民族国家的团结。女王适时地担当了这一角色,女王崇拜整合了宫廷、骑士、新教信仰等宗教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女王既是“圣经中的朱迪斯”,又是率领英雄的骑士,反对西班牙、镇压国内叛乱而献身的女英雄,正如丘吉尔所说,“臣民对她报以忠诚,几乎达到崇拜的程度”,女王成为英国音乐、文学的主题,以及美德、高雅等贵族理想的象征,“和平与富足、正义与美德、爱与和谐的品质都在一个卓越的女性身上得到了体现”。亨利八世终其一生都在为着男嗣而努力,在他眼中没有男性继承人就没有都铎,没有英国的未来,然而事实证明真正让都铎二字闪闪发光的正是伊丽莎白一世,他的女儿赢得了英国人疯狂的崇拜和历史敬意!

【参考文献】 中文著作: 【1】 【2】 【3】 [英]摩根:《牛津英国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钱乘旦、许洁明:《大国通史: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文期刊:

【1】 刘淑青:《论宫廷政治文化中的女王崇拜》,《人民论坛》,2010年,第29期; 【2】 张佑周:《风流娘儿们极尽风流:六论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3】 杨玉林:《伊丽莎白一世及其贵族》,《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4】 王晋新:《试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封爵政策》,《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

下载《伊丽莎白女王》读后感(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伊丽莎白女王》读后感(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伊丽莎白女王致孙女的“行为礼仪”32项条款

    伊丽莎白女王致孙女的“行为礼仪”32项条款 (一)仪容仪表礼仪 1.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经常洗澡、换衣服,消......

    在位63年伊丽莎白女王简直就是见证世界历史的活化石

    在位63年 伊丽莎白女王简直就是见证世界历史的活化石 今年9月9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打破其高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所创下的“63年216天”的统治记录,成为“英国历史上统治......

    狼国女王读后感

    狼国女王读后感 狼国女王读后感1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由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狼国女王》,讲了生活在日曲卡雪山的帕雅丁狼群狼王盔盔意外虎口遇难,狼群出现权力真空,老母狼朵朵......

    《狼国女王》读后感

    《狼国女王》读后感 《狼国女王》读后感1 五年时间,我们体验了悲欢离合,但再过一年,我们即将踏上彼此的征途。——题记血腥味越来越浓,身边的血泊多了起来,身边的伙伴一个个倒下,......

    狼国女王读后感

    狼国女王读后感15篇 狼国女王读后感1 冉阿让因为偷一块面包而被判了5年刑,中途四次越狱,被加刑到,因心生怨恨,出狱后一直想要报复社会,后来受到卞福汝主教的感化,决定弃恶从善。我......

    《狼国女王》读后感

    《狼国女王》读后感 《狼国女王》读后感1 读完了狼国女王这本书,我禁不住为一位狼国女王的自强不息而赞叹。《狼国女王》这本书主要写了狼王盔盔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女儿白燕燕......

    《狼国女王》读后感

    《狼国女王》读后感 《狼国女王》读后感1 一进书店写狼的小说特别多,今天我挑了一本《狼国女王》。《狼国女王》讲述了帕雅丁狼族因一次虎口夺食而丧失了狼王盔盔我看到这里......

    《狼国女王》读后感

    篇一:为狼欢呼——《狼国女王》读后感文/徐高媛狼,在我的印象中往往是又凶恶,又残忍的,可是看了沈石溪老师写的《狼国女王》一书,狼在我的印象中彻底改变了。狼也有自己无奈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