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的那些事儿5(投稿)

时间:2019-05-15 08:2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的那些事儿5(投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的那些事儿5(投稿)》。

第一篇:电大的那些事儿5(投稿)

电大那些事儿(连载5)

现任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博士说:国土多大,电大校园就有多大。巨牛,估计《中国教育报》的记者被“雷”到了,心理嘀咕这个牛可吹大了!其实这是电大的真实写照。

第五章 一统江湖,电大首先是大

上章讲到电大筹建的外部环境有了保证。77年成立的电视教育领导小组变得雄心勃勃起来,在筹办请示报告中,他们可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方案是首先集中力量办好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如果不仔细思考细节,那么你很快会被文字的表面所迷惑,不就是办一所学校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玄机在广播电视大学前面的定语——面向全国!电大所言的面向全国与普通高校此言迥异!电大不可能面向全国招生,毕竟是招业余学习的学员,不能解决就业学籍问题,学员肯定是就近入学。只能是面向全国教学,即全国的地方电大都听中央电大的课,全国电大将都接受中央电大的管理,那就意味着:全国电大收归麾下,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党中央对电视教育领导小组的提议心领神会,在筹建的批示上,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一个反对意见都没提,为什么?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大一统管理体制下,教育为什么不能统一?

文革前的地方电大基本是自立山头、各自为政,由地方政府与当地高校联合办学,其主要特征是运用了广播、电视传输媒介。例如北京电视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的前身)是由北京教育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北京电视台(即现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办学。文革后至中央电大正式办公前,全国也相继出现了地方电大,例如上海电大、沈阳电大、山东省函授广播学院等也是文革前电大系列的翻版。

筹建中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被赋予了更多的期望与责任,已有的地方电大要收编改造,没有的要新建,这项工程看起来十分浩大,但别低估了我党、我政府的工作能力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政治敏感性。动员工作随即展开,筹建攻坚战立刻打响。1978年7月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筹备工作会议,会后正式通知全国筹备成立广播电视大学,次年2月6日中央电大和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并在北京举行了首次开学典礼。半年时间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要框架搭建成功,效率惊人。除了西藏与台湾,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都设了电大,随后几年又相继成立了市级电大或分校,市级电大之下还有各类分教点,并不断向下延伸,电大系统在中国大地上深深扎根,现任校长葛道凯博士概括:国土多大,我们的校园就有多大!豪迈之情溢于言表,葛校长谦和真诚、儒雅严谨,却讲出了这句貌似吹嘘的实话,咎其原因?电大本身就是奇迹,一个时代的奇迹。电大实在是大,世界上还没有哪所学校有这么大,覆盖面这么广!

电大大了,巨人开始迷惑了,我是谁?我将去何处?在电大的发展史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个词:多快好省。这也是电大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指导思想,这句毛泽东时代的、发展经济的用语,成就了一所超级大学,但办所学校毕竟不是搞经济,电大人至今还在寻根,尝试准确定位自己的文化,想找回自己的枝枝蔓蔓,笔者只想说电大文化带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电大一直都在发展,答案就在前方,路就在脚下!

1979年2月电大系统就全面开学了,但你却惊奇的发现,中央电大还没有校长呢?谁来领导这个超级学校?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篇:电大的那些事儿8(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8 电大三十年回首,人们感叹电大真不容易,一路走来危机四伏,本章将触及电大的第一次危机。“熬”过去的电大,给点阳光就灿烂了,给点养分就噌噌噌地长大了,谁叫电大的根深深地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第八章 第一次危机有惊无险

上一章讲到中央电大一个劲地催促地方电大的筹建工作,很多工作上马仓促,例如开学典礼,地方上的同志难免发牢骚,犯得着急成这样吗?不久后的事实证明:快人一步、抢占先机是多么地重要!

1979年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4月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贯彻执行八字方针的过程中,有许多新上的项目以及可上可不上的项目暂停了,有人提出电大也要下。此“有人”非“友人”且份量不低,真乃平地一声雷,人心惶惶,电大究竟是上还是下?就这样,电大在周岁后不久就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危机,襁褓中的电大差点夭折,如果不是行动快,如果不是小平同志的关怀,如果不是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后果不堪设想!

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迅速反应,第二次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于1979年8月28日至9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教(教育)局、广播事业的局长或副局长,中央电大、各省级电大的负责同志共99人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统一了思想,稳定了人心,明确说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原则上是上不是下,是进不是退;开展广播电视教育,意义重大,前途光明,开办半年来社会反响热烈,要克服经验不足、人员缺乏、问题较多、条件又差的诸多困难;对地方电大的建设开始提出相应规范,地方电大要配备必要的教学、管理、行政人员,进而提出地方电大的校长由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兼任的具体建议(注:这条建议对今后电大发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包括中央电大)。会议决定:1980年电大继续招生,并解决学员在职培训的性质、脱产学习期间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知识青年的学习等一系列问题。同年11月会后的红头文件《关于第二次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的报告》由国务院转批下发,一所学校的工作会议当成国家政务来处理,对电大的发展释放了一个积极的政治信号。

1981年由于受电视播出时间限制,该年没有招生,为消除广大人民群众的误会,1981年4月18日到25日,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南京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电大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电大1982年的招生工作,确定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电大要积极做好巩固提高工作。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大,1982年起开设文科,文科和理工科在1982年3月同时招生,以后电大每两年招生一次。

三次全国电大工作大会,无疑是电大史上的“遵义会议”,明确了电大之旗应不应该打、应该打向哪里、应该如何打以及如何长久打下去的问题。在这三次会议召开的两年多时间里,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电大的课程播出、基建设备投入、经费拨款、省级电大的性质、规格等事关全国电大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也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和规定。于是,初期发展中的电大迎来了几年平稳发展期。

好奇的读者也许会说,政策文件离我们太遥远,这段时期电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生活、工作的呢?敬请留意下期内容。

第三篇:电大的那些事儿6(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6 中央电大首任校长段洛夫,这个名字听过吗?估计知之者廖廖。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早版本(1937年版)的合译者,怎么样!肃然起敬了吧!第六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中央电大和28所省级电大于1979年开学时,细心人肯定会发现:中央电大诺大一个“超校”还没有校长呢?进而又会想,没有校长学校如何运作呢?事实是:运作良好。

1980年1月31日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确实没有校长!中央电大的筹建及管理由教育部与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来操办。1979年2月6日的电大系统开学典礼,盛况空前,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张香山主持,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对电大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电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前途无量的。”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到会讲话,号召全国都来做办好电大的促进派。看明白没有,这是干什么?中国式广告。宣传工作是我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学校宣传不能太商业化,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愿者上“钓”。70年代末的中国,哪个电视机前不是人头攒动,国家级领导上电视为电大讲讲话,全国能不沸腾吗?广告,不用了;名气,已有了;招生,别愁了!

国家对电大的重视很快“传染”到了地方,各省市领导在意识到了人才重要性的同时,也把办好地方电大当成一项政治工作来“抓”。1979年1月初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率先宣布成立,由省高教局局长丁耿林任校长。而其后(1979年至1982年)省级电大校长的行政级别越来越高,省级电大校长基本由副省长兼任,直辖市基本由副市长兼任,例如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由省革委会副主任胡开明兼任,上海电视大学由市革委会副主任杨恺兼任,陕西电大校长由副省长宋友田兼任......有的地方最高领导人直接担任电大的名誉校长,例如江苏省省委书记张仲良。时隔20年,电大在地方重新“火”起来了!

中央电大的领导更难定了,既要能对地方省级电大进行管理,又要对中央各部委的支持有所回应,这要求电大的领导需“三高”----高级别、高声望、高协调能力。时至1979年11月6日,教育部才发文确定了中央电大领导小组,这是一个庞大的领导小组,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国家计委、国家经委、邮电部、四机部、商业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及中央电大各派一位负责同志组成中央电大领导小组。教育部副部长刘仰峤任组长,教育部顾问段洛夫和广播事业局副局长李连庆任副组长。

这三位老党员是绝对的复合型人才,上马能打仗,下马写文章,经历丰富,写起简历来一般表格不够用(以下简介有诸多删减)。刘仰峤,1933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毕业,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四纵队总队主任,延安中央党校秘书处处长,第二野战军前委秘书处处长,武汉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副校长,中共湖北省委、河南省委书记等职,段洛夫,1933年毕业于东京日本大学英文、日文系。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第七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部秘书长,关东通讯社副社长。建国后,历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局副局长,教育部计划司司长、副部长、顾问等职。李连庆,大学文化。1940年参加八路军,曾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干部科长及外交部科长、专员,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一等秘书、研究室主任及外交部副司长、代理司长,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政务参赞,中央电台台长,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世界知识画报》、《世界博览》主编,中国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等职。总之,三位老革命,镇得住场。

领导小组起了很好的过渡,随即1980年1月31日,教育部党组报经党中央批准,段洛夫同志任中央电大校长;王亦山任中央电大党委书记、副校长。同年6月17日,教育部办公会决定,中央电大可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即全国电大管理办公室和中央电大。至此中央电大的行政管理架构逐渐明晰起来。

发展之路漫长,电大创业的下一棋是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篇:电大的那些事儿7(投稿)

电大的那些事儿7 而今中国人对开会颇有微词,其实开会是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会议尤其是全面大会的确能起到制衡权力、集思广益、上传下达的作用,会议结束后随之出台的相关政策还会进一步巩固大会的成果。一般人学了形式,抓不住本质,慢慢走样。

第七章 由上至下建立系统

人们常讲“世事无常”,如何防止“夜长梦多”、“节外生枝”,常规方法就是把“生米煮成熟饭”。电大的前期领导人深谙其道,于是电大系统的建设工作一直处于加速中,如何加速?基本策略:由上至下,从中央到地方,走“城市”包围“农村”之路;具体措施:组合拳----会议+红头文件+开学典礼。

在为电大全面提速的背景下,第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大会工作会议于1978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主持,与会人员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办、教育局、高教局、广播事业局、电视台的负责人,亲友团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以及解放军代表等,共计190人。会议讨论了广播电视大学筹办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行方案》,并对开办电大的编制、经费、物资条件等作了初步安排。会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涉及电大未来发展的诸多方面,为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初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大在高等教育界的“名份”在本次会议中得以确立。会议肯定了创办广播电视大学的意义,指出:“举办广播电视大学,是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加速提高广大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确定了中央电大的性质,“是面向全国的以电视和广播为主,并准备增加函授教学手段的高等学校”,“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举办、直接领导”,教学方面由教育部负责,演播技术方面由中央广播事业局负责。

电大领导层对地方电大的管理用了缓兵之计,采用了先放后收的策略,先把电大的地方队伍拉起来,再进行整编,其实前后不过三四年时间。会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积极筹办广播电视大学,并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的组织领导体制、方针任务、办学方案、教学计划等,都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情况自行决定。

会议还对电大办学涉及的招生对象和办法、课程学习和播出、毕业证书发放和认定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决定,专门指出:持有电大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学历相当于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电大不解决学生的工作分配问题。至今还有人在问:国家会不会承认电大毕业证?这个问题在1978年底就解决了。

会后红头文件如期而至,12月20日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印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行方案》、《关于抓紧做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学准备工作的通知》。其实在红头文件没有下发之前,已经有省市开始了地方电大的筹建工作,例如陕西、内蒙古、浙江、四川等地,红头文件出现后更不用说地方上的热闹劲了,于是出现了第五章提到的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和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的盛况。正如前文所言,开学典礼的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28所电大还有些是“黑户口”,因为此时有些省级电大还没有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正式批示,不管怎么说,1979年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地方电大的筹建仓促得有些离奇,1978年7月通知筹建,12月正式发文,再到1979年2月开学典礼前后半年左右,其中是否另有隐情?留待下回分解。

第五篇:青春事儿

青春事儿

青春-无疑是喜欢穿大人的衣服、却带着一脸稚气。

青春-无疑是默默喜欢一个人、却从来不曾诉说。

青春-无疑是爱一个人行走、却很是孤单。

青春,说它像个苹果,涩涩的„„

青春的那些事儿、最有味道。

快乐地大笑,放声地大哭。

偶尔来点小打小闹。

找一个更贴切的比喻吧!

青春是一个打翻了的五味瓶、五味俱全了。

我有过青春、也还在继续

青春的那些事儿正在上演

也在重复落幕。

青春,偶尔会让人发笑

“都那么大了、怎么还敢那么蠢的事啊!”

是啊,青春走过了童真时代

却带不走那抹童真

“小孩子,学什么大人啊!你觉得你能穿高跟鞋走多久么?”

青春正要接受成人化的待遇

却一个个先懂得如何成熟。

青春-时而复杂得很、又时而纯洁得很。

或许、我无法言说地清青春的感受。

只希望,青春永最煽情的方式,去演绎我们的梦!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孙文婷

下载电大的那些事儿5(投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的那些事儿5(投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暑假趣事儿

    今年我有一大半时间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 那里有一条小道上,地势非常低,每逢下雨天,就会出现很多小水洼,这就为青蛙构成了理想的繁殖场所。从小道经过时总会看到有许多青蛙在......

    培训那些事儿

    培训那些事儿培训对于每一个xx人而言,那是再熟悉可是了。我们从工作开始的第一天起就要理解培训,等到职位提升到必须程度后,我们又要对下头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贯穿了xx行业......

    军训,那些事儿.

    军训,那些事儿 军训回来后,室友说,她好怀念拔军姿的日子,骄傲的站在阳光下,肆意地享受着那种脚踩地头顶天的感觉,每每这个时候,那挺拔的姿态,那骄傲的头颅,那坚毅的目光,就会让她心中......

    军训那点事儿

    军训那点事儿 今天是军训的第七天,天气已一扫前几日的冷意,露出小骄阳。笔者带你一起走入我院北区军训场地,共同领略大一新生的军训轶事。 在我们刚进入训练场地时,军歌响起,军训......

    军训那些事儿

    军训那些事儿十多天的军训就快结束了,在此稍作一番总结,谈谈我对这些天军训的一些体会、一些想法。 很多同学之前都经历过好几次军训,初中高中都训过,而我只是在高一入学的时候......

    励志那点事儿

    励志那点事儿 周兴 励志这个产物是何时出现的呢? 几经搜索翻查也没有找到它的出处。以前只知道个立志,意为:树立志向。而如今的励志一词我把它作励炼意志讲。 眼下励志一词已经......

    班级有意义事儿

    法学分院召开宣传工作会议 法学分院日益成长, 为了宣传分院的良好风貌,扩大其影响力,孕育已久的记者团已启程,法学分院宣传工作会议同样在3月9日启程。法学分院党委支副书记吴朵......

    军训那些事儿

    军训那些事儿 汪佳晖 二营一连四排 翻译学院 长号:*** 短号:665275 在经过大约十天的军理洗礼后,我们大一新生们终于迎来了传说中的大学军训。印象中,大学军训一直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