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时间:2019-05-15 08:2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第一篇: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一(下)期末

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诗品和人品

肖瑞峰

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选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

提及“诗品”,熟悉中国文学史的很容易联想到梁代钟嵘和唐代司空图的两部同名著作,所谓“品”,是就区分诗歌的不同风格、境界而言的,可以理解为类别。今天我们讨论的“诗品”,有别于钟嵘、司空图的指称,指的是诗的品质、品格和品味;与此相应,所谓“人品”指的是人的品行、品性、品德。人们常常将诗品与人品相提并论。二者之间确实有密切的联系,但却不能等同,也无法对应。它们呈现出的是若即若离、错综复杂的双边关系。

主张诗品与人品相统一,是追求诗歌理想与人格之美彼此契合的集中反映。在这方面最简明的一个论断就是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倡言:“诗品出于人品。”最早将诗品与人品联系在一起的是先秦时期的“诗言志”思想。所谓“诗言志’’是指诗应当抒写人的情志,应当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外在表现。这实际上已涉及到“文如其人”和“言为心声”的命题。“文如其人”这一命题,可以追溯至汉代扬雄的《法言•问神》、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体性》.但从现存的文献看,明确表述“文如其人”这一命题的是苏轼的《答张文潜书》:“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这段话是苏轼评论他弟弟的。后人都认为三苏里面最有才气的是苏轼而不是苏辙。在苏轼的眼里,弟弟的文章超过了他,而世人不理解。

后来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就太多了,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

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

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

高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9页 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我们有理由强调:欲醇诗品,先正人品。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达到诗品与人品的完美融合。要正诗品就要像孟子说的,养吾浩然之气。(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有删改)(1)根据文本,下列选项中无法说明“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的一项是: ______

A.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程做一个全面的考察,“文如其人”确实比较普遍。

B.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倡言:“诗品出于人品。”可见其主张诗品与人品相统一。

C.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不断提升,人的品行、品性、品德也会不断提升。

D.要达到诗品和人品的完美融合,就要像孟子说的,养浩然之气。

(2)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由来已久的说法,说明我们-直在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B.世人以为苏轼的才气胜于苏辙,苏轼却认为苏辙的文章超过了他,苏辙其文如其为人,诗品和人品达到了统一。

C.李白、刘禹锡的“文如其人”和潘安、赵构的“言非心声”形成了对比,说明了“诗品与人品”并不能完全相统一。

D.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

(3)综观全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品与人品是可以统一的,这是对诗歌理想与人格之美彼此契合的追求。

B.诗品与人品也有割裂、背离、无法契合的情况,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

C.诗人应尽量达到诗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D.诗品出于人品。诗如其人,从作品中就足见其人的品质、德行,有了好的人品,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

高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9页 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B.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C.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促使他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D.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高中语文试卷第3页,共9页 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2)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第二种失败

麦家

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因恐怖而咆哮的困兽,禁不住仰天嚎叫了一声。这粗壮的悲鸣,似雄狮的怒吼,歇斯底里,撕心裂肺。

这是一个有风有阳光的日子。就像以往许许多多个美丽的清晨一样,山雾袅袅,轻风送爽,小鸟鸣唱,晨曦把半个山头映得霞光四射,整个是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致。但是,突然的,这往日的宁静和美妙很快被粉碎了。

是战争打扰了它!

他奉命在天黑前拿下山头。他在八点钟组织了第一次冲锋,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一次又一次冲上去,一次又一次被打下来。

现在,绛红的太阳跌落在山顶的另一边,四射着早晨一样的金色光芒,但照耀的已全然不是同一个山坡。这是一个卧满尸体、烈焰升腾的山坡,远看,像开满了杜鹃,又像布满了红旗,既悲惨,又壮丽。山坡上犹如惨遭浩劫一般的褴褛,破败不堪。他看一眼还在继续跌落的太阳,心想,太阳走得真快啊。

山坡下,士兵们又一次在整队集合。他要组织第十次冲锋。

队伍终于横出来了。站在他面前的,只是四十几个衣衫不整的伤兵和哀兵。

同志们……他觉得自己的声音也是很陌生的,又哑又黏,像喉咙里堵满了稠血,敌人还在山上,我们还冲不冲锋!

冲!

他觉得听到了四百个人的喊声,好像山坡上的尸体也在喊。

太阳在继续西沉。他抬头看看落日,又回头看看队伍,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做最后一次努力了。我再也输不起了,他想。

第十次冲锋开始了。士兵们猫着腰,吼叫着,疯狂地直往山顶扑去。枪声紧密。呼啸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泼下来,中弹的士兵一个个倒在了大地的怀抱里。

他冲在队伍的前面,时而匍匐,时而跃进,那挥舞手枪的样子,就像在指挥千军万马。可士兵们却一个个在和他告别。

突然,他一下子跪倒在距离堑壕十几米远的山坡上,热乎乎的血瞬间从几个黑暗的窟窿里奔涌不息。子弹钻进他大腿了!

“我冲不上去了!”他悲愤地吼叫着。

他看见几个战士飞快地越过了他。这叫他振奋,他拉开嗓门大喊:冲!给我冲!往上冲!

不一会儿,所有没有扑倒的战士都越过他,冲到了堑壕外沿。

终于,一个熟识的身影突然领先跃进了堑壕。很快,第二个也跟着上去了。三、四、五……七……九,他激动了,又一次挣扎着想站起来。可两条腿简直像被灼热的焦土熔化了。他站不起来!

渐渐地,厮杀声开始冷落了下来,而这时一声突然的枪响,似乎像是打出了一个句号。从此,山顶如同死光了人,再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他知道,胜负已经摊牌。

谁胜?谁负?他激动得要死,也害怕得要死。他希望山顶上马上跃出一张他熟悉的脸,或者一个声音。是的,捷报应该是他的。他已经经不起打击了。他努力尽了,也损失尽了,接下来应该请他收获和交代了。

终于,山顶上突然颤颤巍巍地站出了一面旗帜。那是一面褴褛得失去了真实和原貌的旗帜,但他几乎不用看,只是用鼻子嗅了一下,就觉得脑浆飞溅……

那是敌人的旗帜!

山坡上,静静的。

高中语文试卷第4页,共9页

还有人吗?他回头扫视山坡:山坡上,只有一具具静卧的尸体。对着无数尸体,他也忍不住吼叫起来:还有人吗?谁还能冲锋?

只有山谷的回音:谁还能冲锋……还有人吗……

一阵风过,他打了一个寒战,同时也清醒了。恍若一场梦醒来,他接着又看见了辉煌的落日,和满山满坡的尸体,还有那面迎风招摇的旗帜。

难道我这样趴着等着来人把我抬下去,或者拖上去?他想。

不,我不想作为一个伤兵被人抬回去,也不能做俘虏,被他们拖上去。他自言自语道,我要爬上去,我没死,我应该爬上去,爬上去决一死战。

这叫宁死不屈。

他一拱一拱地爬起来了,夕阳的光辉照耀着他,像照耀着一片熠熠发光的金属。他丑陋的身躯如同一条断尾的蚯蚓,只是不息地、顽强不屈地蠕动在焦土和血泥之中,直逼山顶,直逼那面狰狞的旗帜。

堑壕就在眼前,这是多么激动人心!

接下去,他只要来一个翻滚就上了山顶了。此时此刻,他需要的是拿生命作最后一搏的勇气和毅力。但是,他的目光又看到了那面狰狞可怖的旗帜。旗帜似一个威风的巨人傲然凌立,孤独中透露出一股杀气腾腾的神气。它是对方胜利的铁证。看着它,他的冲动和勇气顿时损失了大半。他想,你一个没腿的伤兵爬上去又能怎样?让对方再次享受屠杀的快乐?

他对自己说,我被打垮了。

与其上去让他们屠杀,让他们享受屠杀的快乐,我宁可自杀……

于是,枪口顶在了太阳穴上。是右边的太阳穴。

是的,他是不害怕死的。他害怕的是失败和失败以后的一切。

晚霞如血,光辉抹在他身上,他感到了光辉的压力。其实,作为军人,最重要的是看你关键时候是不是有那种大无畏的、不怕死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和风度,他想。既然败局已定,那么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于是,他开始下达此生的最后一道命令:开枪!

枪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

一个小时后,增援部队赶到,不费一枪一弹便冲上山顶。当他们冲上山顶后,发现阵地上惟一的活物是一个奄奄一息的伤兵,他双手紧紧拥抱着旗杆,连松手的力气都没。(有删节)(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______ A.文章把他的嚎叫比作“雄狮的怒吼”,把他比作“一头暴怒的、歇斯底里的狮子”,是为了表现他对敌人强烈的愤慨、誓与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B.文章对第十次冲锋时的场面描写,既有对主人公语言、动作的细腻刻画,也有对战士群体冲锋的描绘,点面结合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真实感。

C.第十次冲锋结束后,山顶终于竖起了一面旗帜,“褴褛得失去了真实和原貌的旗帜”“他几乎不用看”“只是用鼻子嗅了一下”等描写为敌我双方此时的胜负设置了悬念。

D.他有军人的风骨,宁肯壮烈地死,也不肯屈辱地活,当时败局已定,他毫不犹豫地向自己举起了手枪,增援部队赶到时,他已全军覆没,点明了“第二种失败”的含意。

E.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以时间为序,用悲壮的笔调讲述了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惨烈战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小说中“他”这个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高中语文试卷第5页,共9页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逾月,资遣还乡。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继者以为常。充嗣言:“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①夫歇役之属,无虑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

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敕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颜如翙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详《河渠志》。

嘉靖元年论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苏、松白粮输内府。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寻改南京兵部尚书。七年致仕,卒。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注】①无虑:大约,总共。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B.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C.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D.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庶吉士,官名,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为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C.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明清时期,敕的范围扩大,也可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D.白粮,与漕粮相对,明代主要由苏州、松江等府供纳。在用途上,漕粮主要为军饷,白粮则主要供应宫廷、宗人府,及用作京官的禄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充嗣政绩卓著,深受倚重。李充嗣为官一方,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并多次被提拔;又因为平定朱宸濠有功,得到朝廷嘉许慰劳,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B.李充嗣直言敢谏,不阿从权贵。刘瑾的党羽假借进贡的名义向地方百般索求,李充嗣直陈其弊端,但朝廷只是下诏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的行为。

C.李充嗣勇救国难,竭尽臣责。宁王朱宸濠谋反,李充嗣亲率军队,抵御叛军,并巧用计谋使叛军疑惧,为最终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D.李充嗣督治水利,卓有成效。兴修苏州、松江水利时,李充嗣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仅用六个月就顺利完工,并写下《河渠志》加以纪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试卷第6页,共9页 ①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

②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5.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

E.下片的结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

(2)此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

(2)《离骚》中表现作者只求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运用景物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的“ ______,______ ”表现的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风雨,一去不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着郎平率领中国女排在里约赛场一路过关斩将,时隔12年再夺得奥运金牌,女排精神又一次在国内蔚然成风。

....②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它“甲天下”,实不为过。

....③为了孕育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成员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④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万籁俱寂。

....⑤他们夫妻二人50年如一日相敬如宾,迎来他们的金婚纪念日。

....

高中语文试卷第7页,共9页 ⑥1909年,陈夔龙出任直隶总督,下车伊始,便自我标榜曰:“所可以自慰者,厥有....三端:一不联络新学家;二不敷衍留学生;三不延纳假名士。”可见其政治倾向极为保守。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⑤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该省承诺,宁可不要旅游人数的大幅增长,也要提高旅游的品质,为此,将在本月出台史上最严的治理措施,力争从根本上用一年时间改变旅游乱象.

B.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C.通过对十万个家庭的入户调查及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排在“2016年度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首的拉萨市民对家庭关系、婚姻或情感生活和健康状况都感到十分幸福.

D.雄安国家级新区被定性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意味着以塑料包装、电气电缆、服装加工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的雄安三县将面临重大的产业变革.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同的景点 ①对游客的要求不完全一样,比如游湖时一般要穿好救生衣,赏花时一般不允许采摘等。②更多的是相同的一些要求,比如,不能乱丢垃圾,不允许对文物进行拍照,人多的地方须听从疏导安排……这些规定 ③是文明旅游的要求,也是游客人身安全的保障。作为游客,要遵守类似规定,④严格自律,真正做个文明的游客;否则,⑤违规违法 ⑥会受到法律制裁,这是何苦呢?

A.①可能 ②但 ③/ ④更要 ⑤一旦 ⑥就

B.①/ ②当然 ③既 ④并且 ⑤如果 ⑥便

C.①或许 ②反而 ③大都 ④/ ⑤只要 ⑥必然

D.①常常 ②却 ③不仅 ④进而 ⑤/ ⑥一定

六、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______,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因为 ______,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见,______。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11.下面是某校“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高中语文试卷第8页,共9页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广东中山一所学校推出“无声食堂”,倡导在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就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进行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的目的;饭后,同学们有序地整理餐桌,将餐盘放到指定位置,分类摆放。老师介绍,学生们如需要加菜添饭,可以通过眼神和手势进行交流。比如,手势

1代表 饭,2代表菜,3代表汤……不需要发出叫喊声。总之,学生从进门到用餐结束都基本在无声中进行活动。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中语文试卷第9页,共9页

第二篇: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50 分,答题时间为150 分钟。考生作答时,选择题答案和非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字”有多解

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的定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形音义三者一体的“六书”构造系统,使得汉字本身具备相当的完整性,从而能够灵活组词。比及表音文字,汉字笔画繁复,却是当今世界上仍在通行的最古老文字。汉字结构精致,形状优美,韵律协调,内涵隽永。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能够引起国人那么大的兴趣,除了出于对母语的情感外,还因为汉字本身具有活泛的灵性、睿智的义理、幽深的趣味,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

“字”的本义是生孩子。“字”的结构,上有屋宇,下有子息,合起来会意,即在家中产子。乍一听来,似乎有点奇怪,其实这里说的是汉字的派生原理。唐代书家张怀瓘说:“文字者,总而为言。若分而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谓之曰文;母子相生,孳乳浸多,因名之为字。”在我国的经史典籍中,“字”含有“孳乳”“怀孕”“生殖”“繁衍”“养育”“爱抚”“教化”等意思。

在今人眼中,“字”,就是文字,没人会把它与生孩子联系起来。倘若仔细考究,即便是后来,乃至现在,“字”的表意尽管不再与生孩子相关,但也不限于记录语言的符号,还可以拓展为文书、信函、书法、人名、嫁娶等意涵。

称文书为字。签署合同、契约、协议,订立遗嘱、保证书以及书写借条、收条、欠条、领条、发条等,口头语叫“立字据”,所谓“空口无凭,立字为据”。为防日后争讼,涉及利益交割的字据还要有担保人签字画押。字条,也称条子,可视为凭据。字条虽小,有时也能办大事。管事的条子往往是走后门的通行证,递条子办事的做法自古就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称书简为字。“见字如面”的意思是:看到这封信,就像见到了本人一样;“由字度人”的意思是:通过这封信,想象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字如其人”的意思是:书写的风格就像他本人的品

(一)文言文阅读(19分)性。

屈伸,字引之,任丘人。成化末进士。选庶吉士,授礼科给事中。弘治九年,京师民讹言寇近称书法为字。人们把书法绘画作品统称为字画。北宋书画家米芾,将蔡襄、沈辽、黄庭坚、苏

边,兵部请榜谕。伸言:“若榜示,人心愈惊。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轼以及自己的书法分别称为“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米芾的概括简明通俗,说的王商不从,顷之果定。今当以为法。”事遂寝。寇犯大同,游击王杲匿败绩状。伸率同官发之,并是书法的运笔风格。.

称别名为字。过去的读书人因礼节相关,姓名之外有表字。《礼记•曲礼》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劾罪总兵官王玺等。屡迁兵科都给事中。泰宁卫部长大掠辽阳,部①议令守臣遗书,称朝廷宽大不男子成年后就要取字,以便他人尊称,同辈及晚辈不得直呼其名,所以有名讳一说。命名取字的讲究已往,若还所掠,则予重赏。伸等言:“在我示怯弱之形,在彼无创艾之意,非王者威攘②之道。究很多,通常要“名字呼应,互为表里”。《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字孟德,孟为排行,“德”与“操”前日犯边不以为罪,今日归俘反以为功,诲以为盗之利,启无赖心,又非王者怀柔之道。”帝悟,.相呼应;孙权,字仲谋,仲为排行,“权”与“谋”相呼应。这一古风延续到近代,乃至上世纪五书不果遣。已,劾镇守中官孙振、总兵官蒋骥、巡抚陈瑶偾事③罪,帝不问。广宁复失事,瑶等以十年代。如辜鸿铭、孙中山、胡适之、梁实秋等称谓,都是表字冠姓而不是姓名。

语文学科试卷第 1 页(共4页)

称嫁女为字。待字闺中指的是成年待聘的女子。古时女子“十五及笄”,盘起头发,插上簪子,这叫“上头礼”,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后再取一个“字”,表示嫁人了。所以,成年女子尚未婚配,就叫“待字闺中”。

1.下列对于“字”的表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今人眼中的“字”就是“文字”,与它的本义“生孩子”相去甚远。但根据汉字的派生原理,“字”就是“在家中产子”。

B.唐代书家张怀瓘对“字”有“母子相生,孳乳浸多,因名之为字”的看法。这与经史典籍中“字”有“孳乳”之意是一致的。C.现在,“字”的表意已与“生孩子”无关,也不含有“繁衍”“养育”“教化”等含义,它只是作为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

D.“字”的多解,由最初的“生孩子”,拓展为今人眼中的文书、信函、书法、人名、嫁娶等意涵,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字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至今通行的最古老文字,它经历了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的漫长演变过程,本身具有完整性,能够灵活组词。

B.“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国人兴趣的最主要原因是汉字本身具有灵性、义理和趣味,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等因素。

C.口头语的“立字据”指的是签署合同、订立遗嘱和书写借条等,为了防止以后利益纠纷还需要担保人在字据上签字画押。

D.古代读书人“名”之外还要有“字”,这与礼节无关,这种古风甚至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孙中山的“中山”不是名而是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作为当今世界上仍在通行的最古老文字,有很多令人骄傲的地方:结构精致,形状优美,韵律协调,内涵隽永。

B.平常我们所说的“见字如面”“字如其人”,这里的“字”常被狭义理解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其实这里称书简为字。

C.北宋书画家米芾称自己和蔡襄、沈辽、黄庭坚、苏轼的运笔风格分别是“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用语简明通俗。D.古代“字”有“嫁女”之意。“待字闺中”,是指女子还未出嫁;若表述为“笄而字”,就是说女子已将成年,嫁人了。

捷闻。伸及御史耿明等交章劾其欺罔,乃按治之。太监苗逵、成国公朱晖等捣巢获三级,及寇大入.固原,不敢救,既而斩获十二级。先后以捷闻。伸等数劾之。及班师,又极论曰:“晖等西讨无功,班师命甫下,将士已入国门,不知奉何诏书。且此一役糜京帑及边储共一百六十余万两,而首功止三级。是以五十万金易一无名之首也,乃所上有功将士至万余人。假使斩级至千百,将竭天下财不足供费,而报功者不知几万万也。晖、逵及都御史史琳、监军御史王用宜悉置重典。”帝不听。云南有镇守中官,复遣监丞孙叙镇金腾,伸极言不可。锦衣指挥孙銮坐罪闲住,中旨复之,令掌南镇抚事。伸等力争,乃命止带俸。中旨令指挥胡震分守天津,伸力争,不听。镇守河南中官刘瑯乞皂..隶④,帝命予五十人。故事,尚书仅十二人,伸等力争,诏止减二十人。自后中官咸援例陈乞,祖制遂坏。伸居谏垣久,持议侃侃不挠,未及迁而卒。(节选自《明史·屈伸传》)

【注】①部:兵部。②威攘:以威力攘除。③偾事:败事,把事情搞坏。④皂隶:衙门里的差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当以为法法:法令。.B.太监苗逵、成国公朱晖等捣巢获三级级:首级。.C.诲以为盗之利诲:教唆。.

D.伸等力争,乃命止带俸止:只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屈伸“持议侃侃不挠”的一组是()①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②诲以为盗之利,启无赖心,又非王者怀柔之道 ③劾镇守中官孙振、总兵官蒋骥、巡抚陈瑶偾事罪 ④晖、逵及都御史史琳、监军御史王用宜悉置重典 ⑤复遣监丞孙叙镇金腾,伸等极言不可 ⑥诏止减二十人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伸富有预见,分析能引用古事。他以汉朝时有人谣传大水至,决定让官民上城避水,王商不听从,谣言终于平定为例很好地处理了“讹言寇近边”这件事。

B.屈伸考虑周全,能尊崇王者之道。泰宁卫部长劫掠辽阳,兵部以宽大之法对之,屈伸等从敌我双方分析,认为这不是王者威攘和怀柔之道,信最终没有送出。

C.屈伸能洞察真相,处事坚持正义。游击王杲隐瞒战败的情况,屈伸等揭发了他;朱晖等虚报战功,屈伸用算账的方式指出危害,主张对朱晖等人应用以重典。

D.屈伸久居谏官,为人刚正不阿。他先后弹劾了中官孙振、总兵官蒋骥、巡抚陈瑶、太监苗逵、成国公朱晖等多人,终因得罪人太多,没有等到升迁就去世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京师民讹言寇近边,兵部请榜谕。(5分)

(2)晖等西讨无功,班师命甫下,将士已入国门,不知奉何诏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9.“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⑵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⑶,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⑷吾所以为此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⑸,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⑹,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在这里不要叫我妈妈

曾 颖

这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是一个保安小兄弟讲的:

我是到帝豪小区当保安的第三天认识阿兰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她主动来和我搭讪并请我吃苹果。这是我在这座富人住的小区中受到的最高礼遇。这里的其他住户,通常是车进车出,像害怕掉出冰箱的冰激凌一样地小心呵护自己,而保姆们,也因为忙或别的什么原因,不怎么爱搭理人。从相貌和装束上看,阿兰也是保姆,但也许是来城里很久了,她的举止言谈和衣着,并不像其他小保姆那样,浑身上下要么是未谙世事的青涩感,要么就是急于摆脱以往的形象而用力过猛的装扮。她始终穿着一件洁白干净的衣服,套一双价格低廉但样式还算好看的皮鞋,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不是桅子花,便是黄桷兰或茉莉。她每次出现,都带着一个小男孩。小家伙白白胖胖一脸营养过剩的样子,他的衣着,永远是最新最时尚的衣裤。

我的工作,是看护小区的花园。花园占地几十亩,是小区的配套工程,里面有健身路径、游泳池、网球场,还有休闲娱乐广场和儿童游艺设施。我主要负责看门,及时将那些妄图混进去的刷鞋匠、破烂王、小商小贩和非小区住户阻挡在门外。每天下午六七点,阿兰就会带着小胖胖准时来公园。阿兰永远穿着一身浅淡的衣服,而小胖胖,则像一个变身小精灵,身上的衣物和手中的玩具一天一个花样。小胖胖一来,就和孩子们一起去滑滑板车或扮游戏,阿兰就站在一旁,远远地看着孩子,像看一幕精彩的电影,随着他的表现而变换着表情。

我问阿兰:你的工资一定很高吧?看把孩子带得多好!

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

几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和阿兰也混成了熟人,小胖胖每次见面,隔很远就会喊叔叔,有时还会将口袋星的糖,掏一块送给我。我们已将彼此的碰面作为一种习惯,如果偶有下雨或别的原因没看到他们,就会有怪怪的感觉。

有一天,保安队长对我说:最近有业主反映,外面时不时有非业主混入花园,极有可能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或小偷团伙的卧底。一定要加强警惕性,将这些不安全因素清除出去。领令之后,我睁大眼睛努力寻找队长所说的可疑人物,但几天下来,一无所获。

有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来向我举报线索,说有个女人,老是带个娃娃来和她孙子套近乎,她在小区里没见过这女人,深度怀疑其动机不纯。她指的女人是阿兰。

这是我不愿认可的事情,但为了不让那女人继续向队长投诉,我决定悄悄查一查。

这天夜里,我换上便衣,跟在从花园里出来的阿兰身后,远远听见孩子叫阿兰妈妈。阿兰赶紧制止住他,说:小声点,我给你说过多少遍,茌这里不要叫妈妈,要是被别人听到了,你就不能来这玩了。

我悄悄跟着他们,左拐右拐走了几里路,来到一处城中村,这里是外来人口聚居地,我刚进城的时候,也住过类似的地方。

我跟着他们,从狭窄而杂乱的巷里穿过。突然觉得前方夜色中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与周遭的环境是那样的不协调,像两朵花落入垃圾筒。

在一处小杂货店,他们停下,店里一位明显比阿兰大的男人没好气地说:又跑哪去了?你不嫌折腾?这孩子每月折腾的钱,够我们吃半年了!

阿兰进店,很快换了件蓝布衫,端着一个盛满碗的大锅,蹲在街边,一面洗一面说:折腾?你忍心让娃娃像咱这样混一辈子?我就是要让孩子去好一点的环境,和素质高的孩子玩!总不能让他跟咱们周围这些野孩子去交流怎么捡垃圾刨沙土?那样就永远完了!我不能给他好的环境,但我一定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男人没言语了,空气中只有小胖胖轻声哼着从别的孩予那里学来的英语儿歌。

我没有把所看到的情况向队长汇报。每天仍努力以平静的神态,继续和阿兰母子打着招呼。直到半年后,我被调去守会所,我还给后任的小徐招呼,请他好好照顾阿兰,我依稀记得,我的前任老吴,在交接工作时,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故事讲完,有人在这里面听出了辛酸,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感动,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无奈与伤感。不知道你能从中能听出点什么?反正我听完之后,接连两宿都没睡好觉,眼前,总闪着两母子的身影,耳朵里,冷不丁会回响起那声让人心碎的声音:在这里,你不要叫我妈妈!

(选自2011年11月13日《今晚报》)(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阿兰自己省吃俭用,却要给自己的孩子穿最时尚的衣裤,玩最好的玩具,并每天带他到富人

区玩,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融入到富人区中。

B.保安眼中的阿兰的形象,从相貌和装束上看,质朴整洁,像是保姆,这是她为了能够顺利进

入小区而刻意打扮的。

C.阿兰的丈夫并没有阻拦阿兰的做法,但他对阿兰的那些没好气的话语,说明他并不真正关心

孩子的成长,只是考虑如何赚钱、攒钱。

D.保安和阿兰聊天的时候夸她把孩子带得很好,并猜测她工资很高的时候,阿兰对此总是含笑

不答,表现了阿兰质朴、不善言谈的个性。

E.这篇小说通过保安的讲述,塑造了一个想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环境影响的母亲形象,反映了一

定的社会现实,发人深思。

(2)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阿兰这个人物形象。(6分)(3)请结合小说,分析“我”(保安)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4)“故事讲完,有人在这里面听出了辛酸,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感动,有人在里面听出了无奈与

伤感。”你从这个故事中听出了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相关链接

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 ,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周汝昌少年时期便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进入南开中学后,即研习宋词。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周汝昌诗一首(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创作深得胡适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使周汝昌成为学界“红人”,也使

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

B.周汝昌研究红学的许多观点深受“大拿”的影响,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湖而死”等,就

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C.周汝昌认为,“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要区别开来,不能用一

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红学”研究方法虽得到一致认可,但他得出的结论却一直饱受争议。

E.周汝昌多才多艺、勤学善思又特立独行。研究红学,他一旦投身期间便矢志不渝,虽毁誉参

半,但终难否认其红学泰斗的地位。

(2)结合全文,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有哪些?请分条慨括。(6分)(3)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4)纵观周汝昌的一生,这位大家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习近平主席在访法期间发表了署名文章,居高临下地阐述了中法之间的密切伙伴关系,预示着....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的到来。

B.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但见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便油然而生。....

C.季老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保持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D.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

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普京表示,俄中关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成果显著。俄方希望充分发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有力推进重大项目合作。

B.去年11月29日,中国空军查证并识别了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实现了对防空识别区内空中目标的常态化有效监控。

C.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初衷是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

D.省政府为减轻流通企业的税收负担,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将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类产品,从而调动流通企业的积极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是啊,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大事。① 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② 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③ 胸中容不得尘埃

④ 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 ⑤ 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A.①②④③⑤B.②③⑤①④C.②⑤③④①D①④②⑤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与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句式协调。(6分)

如果你和那种没有梦想的人一起旅行,你一定会觉得乏味透顶。一轮明月当空,他们最多说月亮像一张烧饼,压根儿不会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也不会有,面对苍茫大海,他们只看到一大滩水,绝不会像安徒生那样想到海的女儿,更不会像。17.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材料:清朝康熙年间的郑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但是,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

郑板桥的《竹石图》里,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了竹的质感,这正是他 ①的画竹技法的表达。画家对画竹的看法不尽相同,就如郑板桥的看法不同于苏轼,两者的主要差异②。但两人在画竹上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强调③。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两句名言,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写照。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第三篇: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3届高三实验班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6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6亿次移动阅读。上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期,其次人们也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洗手间、下班路上阅读。

移动阅读是什么?移动阅读是指人们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包括数字化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包括博客微博、视频等。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自从2004年7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它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贴身性等优势,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2.5G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做是移动阅读的“前世”。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这些基于移动工联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成为可能。移动阅读时代到来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电纸书可以阅读PDF、TXT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一本纸质书一样。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砌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并把他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读到精彩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这样,通过小小的阅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45%。摩尔定律预示着移动阅读将汇入这样的科技潮流: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阅读体验更好,阅读量更大。可见,未来移动阅读将在手机上大有作为,“飘”起来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移动阅读让人们买的书越来越务,加上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打折扣。因此陈保平也提出: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1.下列关于“移动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动阅读”是相对于传统阅读而言的新兴阅读方式,这里面既有阅读方式、方法的变化,也有读物内容的变化。B.“移动阅读”将随着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的趋势给人们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大的阅读量,并将替代传统阅读。C.“移动阅读”时代到来的标志是3G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EP上阅读成为潮流。D.“移动阅读”是人们利用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的方式,而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最早得到认可和追捧。

2.下列表述不能支持“移动阅读被称为‘碎片化阅读’”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业余时间呈“碎片化”形态,在这样的时间里很难长时间地连续阅读。B.人们通过移动阅读很难从头到尾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甚至难以读完一篇并不长的文章。C.人们通过这种阅读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是零碎的,而零碎的信息给人的教益是断章取义的、不完整的,有害无益。

D.这种阅读是浅阅读,阅读的结果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正所谓开“卷”未必有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技术的移动阅读可能会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B.人们可以使用阅读终端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通过“微博”等社交工具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随时随地以书会友。

C.一些电子阅读器因为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使这类移动阅读没有辐射,不伤眼晴,效果逼真而被广泛应用。D.传统阅读时代的书房藏书“汗牛充栋”,而移动阅读时代,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

以装下成千上万本书,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 B.郁然负公辅望

负:怀有 C.趣内阁撰敕

趣:通“促”,催促 D.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

顾:顾念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5分)

译文:

(2)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8.这首《酒泉子·长忆观潮》用了何种手法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9.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李密)细草微风岸。

(《旅夜书怀》杜甫)(2)

,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李煜)酌贪泉而觉爽。

(《滕王阁序》王勃)(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李白)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惠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和所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来的**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丈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l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 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分)

(3)蔡东藩将《清史演义》提到第一,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1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管美国有一套相当完善的消费者保护体系,但是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件还是层出不穷。B.水价上调是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可是在听证会上,供水企业只说亏损,而对水价构成则始终三缄其口,这让人们大为不满。

C.一向以“性情君子”自诩的他,经常在公共场合发表怪论。但其坦荡无私,皮里阳秋的做派,却深受听众欢迎。

D.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中国政府采取强硬措施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涉及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并非一下子就可以解决。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B.为迎接伟大祖国的62周年华诞,《华商报》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围绕“我与祖国的故事”为主题展开大型征文活动。

C.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

D.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服务网站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依此类推,“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

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 ⑤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③①⑤②④

B.③④②⑤①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③④①

15.某电视台邀请几位专家就学校赞助收入问题进行讨论。请根据专家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不超过 15个字)。(5 分)

主持人:

某律师: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凡有偿提供应税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均应依照税法规定缴纳营业税,而所谓“有偿”是指取得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据此要看学校是否有向赞助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转让不动产所有权的行为而定。

某官员:税务部门认为,对学校取得各种名目的赞助收入是否征税,主要看是否发生了向赞助方提供应税劳务等行为,如果没向赞助方提供,不缴纳营业税,如果向赞助方提供,应缴纳营业税。16.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示例: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五.(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的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

请结合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实验部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1.B(“替代传统阅读”一说,文中无依据)2.C(表述内容绝对化,不能支持题干观点。)3.B(A项原文中是“必将”。C项“没有辐射”说法错误;“广泛应用”也缺乏依据。D项“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说法无依据。)4.D解析:顾:反而。

5.C解析:③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的;④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⑥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6.D解析:“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7.(1)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解为“财物”“礼物”均可)。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译出大意给2分;“方”“疏”“谢”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译出大意给2分;“因”“究”“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

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

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

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草敕书。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诚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

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积聚的粮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还可以支付几年。”皇帝感慨地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

8.、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2分)间接描写: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江边争碧潮涌的盛况,为写钱塘潮作铺垫:结尾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悸,从侧面来珙托潮水的雄壮气象。(2分)直接描写: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2分)

9、描写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履险如夷的弄潮儿形象。(2分)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浪立涛、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1分)表现出英勇无畏、奋力拼搏,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2分)10.(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3)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1.(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和D不给分。解析:A项,“增加了《历朝通俗演义》的真实性”,说法有欠妥当,《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是作者的目见耳闻。C项,“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的说法不当,原文有“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D项,“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的说法欠妥,在原文中蔡东藩批评罗贯中的话主要是就《三国演义》一书的历史的真实性来说的,没有说它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2)①虽家境贫寒而不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以博取富贵;②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决意远离腐败官场,鄙弃荣华;③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每点2分)

(3)①以清朝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子,笔伐袁世凯的封建专制性质的“洪宪帝制”;②把《清史演义》着手写作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把成书的时间安排在袁世凯自毙之时,说明恢复帝制绝没有好下场;③以清朝灭亡的历史,封建帝制的不可复存,来教育后人。(每点2分)

(4)观点一:是受到“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的影响。①当时各类救过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演义救国”之路;②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①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著书立说的。(如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观点2分,理由充分6分)

12【答案】C 【解析】A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B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C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D盘:盘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比喻事情纷难复杂。13.C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掌握和突破”;B项,句式杂糅,“围绕”和“为主题”删掉一个;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

14.B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③④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③“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相呼应;②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承“这样理解”,⑤句举例说明;①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呼应。15.答案:“学校取得的赞助收入是否应该缴税?”

(“学校”1 分,“赞助收入”2 分,“是否应该缴税”2分)

16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第四篇:210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解析版)

210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

次月考语文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莩(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â)墨翟(zhái)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谪戍(zhã)C.庠序(yáng)氓隶(mãng)度长絜大(duó)崤山(yáo)D.作难(nàn)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劲弩(n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嬴粮景从 填然鼓之 流血漂橹 不积跬步

B.契而不舍 摄足行伍 兵刃既接 而闻者彰

C.驽马十驾 同年而语 惑之不解 金石可镂 D.崛起阡陌 鸡豚狗彘 用心躁也 威振四海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4.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 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

5.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以致天下之士 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⑦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③④⑤ D.②④⑧

6.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③填然鼓之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句读之不知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⑦吾欲之南海 ⑧蚓无爪牙之利 A.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⑥/⑦/⑧⑤/③④

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许多网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的地区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 8.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9.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 凶:有战争 声非加疾也 疾:宏大

B.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增加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缉查盘问 C.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致力于 官盛则近谀 谀:奉承 D.无贵无贱 无:没有 而绝江河 绝:横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以五十步笑百步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1.下面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移其民于河东。/吾其还也。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子厚,世称“韩昌黎”。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专项整治,使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钱权交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B.“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对考核政府业绩办法作出新规定,即弱化对经济增速的评价考核,而提高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评价考核。

C.青年人要坚定“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的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国家”。

D.北京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公安机关也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编造或传播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14.下列选项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提早开始复习备考而拼命抢进度,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必须制止。

B.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C.长久以来人事部门的管理观念是“因人成事”,其核心思想是要让人与事搭配,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位。

D.第79届奥斯卡颁奖日前揭晓,《满城尽带黄金甲》无功而返,《颍州的孩子》则拿下最佳纪录短片奖后铩羽而归。

15.下列选项中加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做法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B.满腹经纶,不如一善在心;高谈阔论,不如一言九鼎。

C.台湾当局“一边一国”的错误言论导致台湾股市下跌,也引起了台湾人民的怨声载道。D.他有多年的律师实务经验,应付这种案子,真是游刃有余。16.下列选项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恶多端的灰太狼为了抓住小羊,设计了一个陷阱,结果自己掉进去了,灰太狼真是作茧自缚啊!

B.为了做一名优秀歌手,她多次到北京拜师学习,每次下车伊始便直奔老师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该提倡。

D.某些地方的领导和群众对国家的有关法规置若罔闻,为图本地“经济发展”而大肆砍伐天然林木,这无异于望梅止渴。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像《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B.这次来访的外国俱乐部足球队让我们青年队员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难忘这次比赛。

C.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18.给下列句子排出最恰当的顺序()

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气。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A.④⑤①②③⑥ B.④②①⑤③⑥ C.③⑥①④②⑤ D.③①⑤④②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

19.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

B.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C.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

D.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

2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的读者。

B.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

C.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

D.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

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

B.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

C.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

D.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康延孝,代北人也。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见庄宗于朝城,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庄宗初闻延孝言梁必亡,喜,及闻其大举也,惧,曰:“其将何以御之?”延孝曰:“梁兵虽众,分则无余。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庄宗甚壮其言,卒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

三年,征蜀,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崇韬解璋军职,表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崇韬曰:“敢违吾节度!”延孝惧而退。明年崇韬死,延孝谓璋曰:“公复俯首何门邪?”璋求哀以免。继岌①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杀。友谦有子令德在遂州,庄宗遣使者诏继岌即诛之。继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大怒,谓其下曰:“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而友谦与我俱背梁以归唐者,友谦之祸次及我矣!”延孝部下皆友谦旧将,知友谦被难,皆号哭诉于军门曰:“朱公无罪,二百口被诛,旧将往往从死,我等死必矣!”延孝遂拥其众自剑州返入蜀,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遣任圜以七千骑追之,及于汉州,会孟知祥夹攻之,延孝战败,被擒,载以槛车。车至凤翔,庄宗遣宦者杀之。摘自《新五代史》

[注]:继岌:即李继岌,后唐将领,后受封为魏王。

2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百骑奔于唐 以:凭借

B.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屏: 屏退,使„„隐退

C.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 趣:通“趋” 奔赴、趋向 D.知友谦被难 被:遭受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B.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C.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D.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延孝虽是亡命之身,但他熟谙兵法,洞察实事,他审时度势,向庄宗分析后梁的弊端,并为其出谋划策,堪称后唐灭梁的功臣。

B.康延孝生性耿直,性情暴躁,当位居其下的董璋受到郭崇韬的重用时,他大为不满,以军功自居,力劝郭崇韬用军法处置董璋。

C.康延孝虽立有大功,但恃功自傲,不满同僚,顶撞上级,猜疑朝廷对其不公,竟至公开谋反,最终兵败被杀。D.康延孝本是前朝旧臣,“背梁投唐”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献计灭梁、征蜀立功更是他人生的辉煌。

2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

(2)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

26.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輮以为轮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余威震于殊俗

C.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君子不齿

D.传道受业解惑/无失其时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1)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2)矰:zēng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27.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

28.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29.名句默写。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5),为天下笑者,何也?(6)吾师道也,?

(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过秦论》中总结全文,概括秦朝灭亡原因的句子:。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 zhái—dí;C yáng—xiáng,yáo—xiáo;D nú—nǔ。故正确选项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A项中 “嬴”—“赢”;B项中“契”—“锲”;“摄”—“蹑”;D项中“崛”—“倔”。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D 【解析】

试题分析:D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A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为名词作状语,分别为“向南、向西”;②为形容词作动词,分别为“变小、变弱”;③④⑤为使动用法,分别为“使之亡”“使之却”“使之愚”;⑥⑦⑧⑨为名词作动词,分别为“做帝王”“穿”“登上”“学习”。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D 【解析】

试题分析:①“然而”应为“这样,那么”。②“肥饶”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以致”应为“用来招纳”。④“逡巡”与现代汉语相同。⑤“以为”应为“把„„设为”。⑥“用心”应为“因为用心”。⑦“从而”应为“跟随并且”。⑧“先后”与现代汉语相同。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C 【解析】

试题分析:①指示代词,这,这些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不译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⑥结构助词,的⑦动词,到⑧定语后置的标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数罟:细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C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C 【解析】

试题分析:A凶:谷物收成不好,指荒年B加:更无:D无论、不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介词,按照;目的连词B项,都是介词,表凭借;C项,糊涂/疑惑,D项,兼词,“于此”,疑问代词,哪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都是代词,他们B项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代词,他们C项副词,表肯定语气/副词,表示推测D项代词,“那里”;“他们”/副词,表示推测。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D 【解析】

试题分析:D柳宗元字子厚,韩愈字退之。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3.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删掉“通过”。B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强化”。成分残缺,“提高„„标准”;D“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与“依法”重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A“寅吃卯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收入。修饰对象错误。C“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与句意不符。D“铩羽而归”比喻遭受失败或不得志、沮丧失意地回来。与语境相反。故正确选项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C 【解析】

试题分析: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它不能做宾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A 【解析】

试题分析:B下车伊始:指官吏刚刚到任。修饰对象错。C与人为善:善意地帮助别人。望文生义。D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根据句意,应改为“饮鸩止渴”。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D 【解析】

试题分析:A“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B“让”应改为“给”。C无因果交系,应删去“因而”。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B 【解析】

试题分析: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很明显适合做首句的只有④。根据②句中的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之后。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该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然后分析整体语境,调整后的语序应按“提出问题——列举现象——指明原因”这一思路安排。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④②①⑤③⑥。所以应该选B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B 20.D 21.C 【解析】 19.

试题分析:B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错,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只适合特定区域内的交流。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0.

试题分析:D“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过于绝对,方言只是记住乡愁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不是记住乡愁的全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1.

试题分析:C“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做好学术性抢救,之后再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A 23.C 24.B 25.

(1)而忠臣勇士都被疏离排斥,这是梁必定灭亡的局势。

(2)我身为一都的将帅,难道不能用军法将你们斩首么? 【解析】 2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A以:动词,率领。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3.

试题分析: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4.

试题分析:B“力劝郭崇韬用军法处置董璋”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

康延孝,是代北人,做太原军中小兵,有罪,逃亡到梁。梁末帝派遣段凝将军队驻扎到黄河边,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看见梁末帝任用的人,都是一群小人,知道梁国必定灭亡,于是率领百个骑兵逃奔到唐。在朝城见到唐庄宗,庄宗避开众人问延孝梁国的事,延孝全部告诉他说:“梁末帝懦弱,信任进用的都是小人,而忠臣勇士都被疏离排斥,这是必定灭亡的局势。””庄宗开始听到延孝说梁国必定灭亡,高兴,等到听说要大举用兵,害怕,说:“应当如何防御?”延孝说:“梁国的军队人虽然多,分开来就不多。请陛下等到他们分散开,以五千铁骑从郓城逼近汴,出其不意,直捣他的空虚之处,不需要十天,天下可安定了。”庄宗认为他的话非常豪壮,最终使用了延孝的计策,从郓城进入汴京,用了八天灭掉梁国。

第三年,征伐蜀国,以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攻破凤州,攻取固镇,降服了兴州,蜀国平定,延孝功劳最大。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子在延孝之下,但特别受郭崇韬重用,崇韬有军事上的问题,唯独召唤董璋去和他商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责备董璋说:“我有平定蜀国的功劳,你们像仆人一样跟着,反而在郭公的门前俯首帖耳,我身为一都的将帅,难道独独不能用军法将你斩首么?”董璋在崇韬跟前告状,崇韬罢免了董璋的军职,封他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更加愤怒,说:“我冒着刀下的危险,越过艰难险阻,平定两川,董璋有什么功劳得到节度使的职位?”于是觐见崇韬说这是不可以的。崇韬反倒说:“李绍琛,你想谋反么?胆敢违抗我的命令。”延孝怕了,退下。第二年崇韬死了,延孝对董璋说:“你现在到哪个门前俯首帖耳呢?”董璋哀求,才免去责罚。

继岌出征回朝,命令延孝用一万二千人殿后,走到武连,听说朱友谦无罪而被杀。友谦有一个儿子令德在遂州,庄宗派遣使者告诉继岌,要他马上杀了令德。继岌不派遣延孝,而派遣董璋,延孝已经怀疑,等到董璋路过延孝军队,又不前外拜谒,延孝大怒,告诉下属说:“南面平定梁国,西面攻取蜀国,谋略全部是郭公想出,而日夜劳苦,攻城破敌的,是我。现在郭公已死,我怎么还能活?而友谦和我都是背叛梁国,投奔唐国的,友谦遭遇的灾祸,就要轮到我了!”延孝的部下都是友谦手下的旧将,知道友谦被灭族,都哀号着在军门哭诉道:“朱公无罪,家人二百人却别杀害,旧日将领往往也同时杀死,我们死定了!”延孝于是带领众人从剑州返回,进入蜀地,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派遣任圜带领七千骑兵追赶,到了汉州,与孟知祥会合夹攻延孝,延孝战败,被抓获,用囚车装载。装载延孝的囚车到了凤翔,庄宗就派遣太监杀了他。26.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涂”通“途”;“輮”通“煣”B项中的“颁”通“斑”,C项中无D项中的“受”通“授”;“无”通“毋”。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7.①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之“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②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失 群之雁,声音凄厉,呼寻伙伴。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③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压抑、恐怖的环境中飞行。

28.最后两句写出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在安慰孤雁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诗人以孤雁自喻,他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情;世路险峻的孤凄忧虑。【解析】 27.

试题分析:可抓住描述性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分析,如“几行”“独”形成鲜明的对比;“呼失”写出了雁的孤独凄厉;“欲下迟”写出了雁的影单心怯;“云低”“月冷”渲染了雁的飞行环境,烘托出了雁的孤单;尾联用“孤飞”直接描述雁的孤单。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8.

试题分析:可结合着注释,运用联想和想象,抓住关键词来描述最后两句大意,由“未必逢”可体会出诗人对孤雁飞行环境的安慰;“可疑”可理解为忧虑,是对孤飞的担忧。作者写孤雁是为了暗喻自己的处境,故可根据孤雁的孤独、环境的险恶、孤飞的凄凉等方面来答出作者的感受。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9.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30. 心要在焉

心在,则无所不能。

心在何处? 阿基米德说,我的心在数学那儿,于是有了“让我画完这个圆”的千古绝唱钱钟书说,我的心在文学,于是有了目不窥园,名满天下“扫把姐”说,我的心全在那一把扫把上,于是那把扫把像有了灵性,与她共舞出无限曼妙风情 心要在,在所爱之处 “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文天祥的浩荡正气,仍激励着炎黄子孙砰然令我心动的,是他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心他将一颗心安放在日渐式微的国家上,一切行动便都有了落脚点一切战役,一切悲愤的诗,便都有了共同的根源,那便是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心系国事,便有了那份勇气,以匹夫之力,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林觉民何尝不爱妻子?只是对国家的大爱使他抛却儿女私情,投身于挽救危亡的事业心在所爱之处,即便雷霆轰击,亦不动摇丝毫

心在所爱之处,便有了那种力量,能够承受众人的冷眼,即使荆棘遍地,也踽踽前行还记得那个潦倒的老人,“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当屡试不中的蒲松龄开始各处搜集奇闻逸事时,人人都以为他疯了,但在看过《聊斋志异》后,却不得不感叹那是一部“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旷世奇书正是有着那份信念,一心扑在文学上,他才能不理会众人的非议,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纵使险阻无数,他只坦然视之

有些人将心放错了位置,便只能品尝失败的苦涩唐玄宗爱着杨贵妃,沉迷于“温泉水滑洗凝脂”,换来的却只是“此日六军同驻马”,马嵬兵变,大唐风光不再现在的一些人爱着名利金钱,向往高官厚爵,换来的却只是贪婪的双眼与累弯了的腰杆,却再也找不回“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可见,选择所爱,也应慎重

心在何处? 有些人不知心在何处,便只能“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有些人找错了所爱,便只能如无头苍蝇,乱飞乱撞而有些人,找对了心的位置,方不惧艰险,矢志不渝

找回自己的心吧,找到你所爱的地方,将他安放别再羡慕别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只要心在,你也能做到 心在,则无所不能。【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可着重思考为什么强调“心在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从个人层面思考:

“心在焉”是成功之道。1.“心在焉” 读书能融会贯通。2.“心在焉” 为官能政通人和。3.“心在焉” 治学能独树一帜。4.“心在焉” 经商能财源滚滚。5.“心在焉” 从艺能成为名角。

二、集体、国家层面思考:

“心在焉”则企业兴,国力强。如,沃尔玛,海尔;张裕让自己的葡萄酒遍布全球。张裕在一个世纪前就设想,酿造中国人的葡萄酒。于是,百年专注酿造,酒在遍布全球。世界品味到了中国的干红;二战后的日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等等„„

三、从反向思考:

1.可摆现象:“心在焉” 我们做到了吗?观今之天下,在围墙高院内的学生们,有多少专注于课堂学业?高楼大厦里,又有多少人全心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事业?那些吃着国家的饭,打着政府的旗号的官员,又有多少专注于自己的职业?试问,专注有那么难吗?答案是否定的。它取决于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取决于我们的个人修养。2.可探究原因、危害、实质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第五篇: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附有答案

10、17—18世纪,导致欧洲国家进行争夺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利益发生冲突B.扩张的方向相同 C.扩大市场的需要D.资本积累的迫切要求11、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包(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括()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1、下列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12、下列关于世界市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下列灌溉工具或灌溉工程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翻车②筒车③都江堰④坎儿井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

3、促使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现B.各国的税制改革

C.商鞅变法D.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4、明朝的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一

材料反映了()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③农民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④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

5、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所在是在()

A.南朝B.中唐以后C.北宋D.南宋

6、私营手工业在诸多行业中已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在()

A.明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7、在明清统治者为固守重本抑末的政策下,许多商人“以末敛财,以本守

之”,这种现象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利于手工业再生产的扩大

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8、苏州的工匠每黎明立于桥头,坊前“听大户呼织”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农民有了人身自由

C.自然经济解体D.雇佣关系的出现

9、以下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和禁海政策的理由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

当妨乱”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D.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的反抗斗争

AB ..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C.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不会波及其他国家D.世界市场是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 13、19世纪90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4、以下对洋务运动评价,不正确的是()A.其根本目的是“自强”“求富” C.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不小的推动作用B.其创办过程中存在种种弊端D.是中国人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15、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出现民族工业的背景是()①外商企业的刺激 ②洋务企业的影响③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④资产阶级独自创办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④

16、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A.甲午战争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7、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社会特有的服饰景观是()A.长袍马褂B.西服革履C.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D.华冠儒服

18、近代中国出现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A.《中外纪闻》B.《国闻报》C.《申报》D.《 新青年》

19、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突出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集中全国物力以供战时所需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C.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D

.挫伤了农民的积

极性

20、下列各项对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是小农经济占优势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D.恢复了自由贸易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2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B.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无限制的股票投机

22、下列不符合福利国家的出现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是()A.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B.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C.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D.扩大了社会消费

23、赫鲁晓夫在工业方面的改革中尝试推出“物质利益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B.冲破传统体制C.实行私有制D.调动生产积极性

24、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政权和国内反动势力的矛盾B.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25、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其中“调整”的主要含义是()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D.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26、在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战略

27、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内地B.农村-城市-少数民族地区

2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地位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D.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

29、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源于1944年一次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②它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③它对世界经济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④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0、从20世纪八九十年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相继成立,这表明()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集团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走上可持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8分,第32题10分,第33题8分)

31、阅读下列图像:

图一

图二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朝代。(4分)

(2)比较图一和图二,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大洋州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步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最大的意义在于?(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2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2分)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材料三有何关系?(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材料三:‚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5分)

(2)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题7分,第35题7分)

34、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谈到中华民族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为什么毛泽东对张謇作出这样的评价?请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加以说明。(7分)

35、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经济现

象:跃进产量高

三年经济困难

凤阳农民庆丰收

开放中的浦东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经济现象的认识,从中得到什么启示。(7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5 BBDAD;6-10 ABDCA; 11-15 CCAAB

16-20 BCCDD; 21-25 CBDBC; 26-30 ADBBC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8分,32题10分,33题8分,共26分)

31、(1)长安;唐朝。(4分)

(2)突破坊、市的空间限制;突破坊市制的时间限制。(4)

32、(1)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的世界。(2分)(2)材料二反映了材料一所进行的历史活动的动机是寻找黄金等贵重物品。(2分)(3)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关键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分)

(4)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因果关系。(2)

33、(1)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2分)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趋势,不可抗拒;

(1分)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1分)因此,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地分析。(1分)

(2)一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融入世界,把握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二要努力争取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

序;三要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自身竞争力。(3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34题7分,35题7分,共14分)

34、参考答案:涉及背景可得2分;事迹可得2分;评价可得2分;表述清晰评述合理可得1分。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实现“实业救国”的抱负,他兴办了通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工业企业。他出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走上了兴办实业的共同道路,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他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5、能准确地把握每一幅图片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3分)

在此基础上,分别适当加分:逻辑性强(1分),条理清晰(1分),文字通顺(1分),有独特见解(1分)

下载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正定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50分) 1.近日,“业主凑26万买高音炮反击大妈广场舞”的消息引......

    河北省石家庄市四十二中学高中语文 班主任 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班班主任,同时担任高一2班和高一12班的英语课。两个班的性质有很大差异。高一12班是一个国际特色班,这个班的学生不用参加高考,他们却要拿到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学校2013-2014届高一下期末复习语文试卷1

    金外2014高一下期末综合复习试卷1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摇曳(yâ) 估量(liàng) 孱头(càn) 叨陪鲤对(dāo) ....B.鞭笞(chī) 嘈杂(c......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2-2013年学年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粉丝”这个概念对公众......

    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地理试卷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3月) 文综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

    八下期末语文试卷

    八年级语文试题一、 古诗词默写(9分)。1、海内存知己,。2、人生自古谁无死,。 3、但愿人长久,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甘愿为他人献身的崇高、无私奉献的句子是 5、 在《......

    三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班级:姓名:考号:……………………………装………………………订………………………线……………………………… 致远中学西校区致远小学 三年级阅读试卷 分值:20分时间:20分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