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新初在成都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上的重要讲话
黄新初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上的重要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2月11日下午在金牛宾馆胜利闭幕。会议应到委员628名,实到593名,符合法定人数。
闭幕大会由唐川平主持。会议通报了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常委的调整情况;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黄新初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这是一次充满民主氛围、高扬奋进基调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发展共识、共绘美好蓝图的大会,对于更好地发动社会各界构建“同心同向同力、共济共建共荣”的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黄新初指出,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中心谋划工作定位,紧贴大局加强自身建设,高水平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夺取成都“十二五”发展开门红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成都市情再认识中,市政协机关和广大政协委员发挥智力资政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许多符合发展规律、富有真知灼见的建议。在去年工作中,市政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充分展示,和衷共济、肝胆相照的可贵精神得到了有力体现,一个内和外顺、富有活力、运转规范、成果明显的政协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他代表中共成都市委,对各位委员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借今天的机会,我想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怎样建设成都’、‘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两个重大问题,谈一谈市委的初步考虑,也与同志们做一个交流沟通。”黄新初表示,将从成都发展定位、战略任务,以及形成共识合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个城市确立什么样的发展定位,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抱负,最终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黄新初说,当前,成都新一轮发展“怎么干”,是全市人民极其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回答的现实课题。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站在成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取向,明确了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这一引领成都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从经济建设的层面回答了我们将“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个重大课题。
黄新初说,要深入理解这一发展定位的战略考量。当前,全国和全球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一个重大趋势,就是人口和生产力越来越向特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中。“这个发展大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谁抓住了,就能形成领先发展的强势;抓不住,就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当前,成都已集中了全省1/6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占到了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8%,作为西部经济的增长极已具有一定现实基础,但增长极的地位还不够核心、功能还不够强大。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应当是抓住和用好人口和生产力向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集中的大势,升级成为具有更高集中度、更强带动力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发展定位,既体现了对城市化趋势的科学把握,又体现了对区域竞争挑战的积极应对;既是顺势而为的务实定位,更是乘势而上的奋进定位。” 黄新初说,成都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关键在塑造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在未来西部地区多极核的发展格局中,成都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应当体现为“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四大功能。“交通主枢纽”,就是成都既要成为贯通西部交通、通信网络的中枢节点,又要成为联通外部交通、通信网络的关键节点,构建起西部地区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和信息大循环的战略通道。“产业主支撑”,就是成都在西部地区产业体系中,既要成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高密聚集区,又要成为新兴业态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孵化地,牢牢把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制高点,成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力量和西部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集中标志。“城市主引擎”,就是成都要提升城市形态,拓展量能体积,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人口承载能力、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并带动成都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开放主阵地”,就是成都要成为西部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成为世界了解西部的“第一窗口”,成为全国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地区的首选之地。
黄新初说,最近,省委对成都发展提出了“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重大要求。我们提出的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与这一要求是高度契合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实质就是要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而“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又体现了成都的发展定位是一个立足西部、放眼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定位。省委对成都的发展定位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是“把准了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勇挑重担、服务全局的责任和气魄,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这个发展定位也支撑和服务于“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全市工作总体目标。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既需要良好的生态基础,也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就是要为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提供增长动能和产业支撑。
“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是关系成都发展全局的战略定位,也是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载体。”黄新初说,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围绕实现这个发展定位,提出了“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这五大战略,指明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点任务,回答了我们将“怎样建设成都”这个重大问题。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黄新初说,成都地处西部内陆,既不沿海也不沿边,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面临着地理区位上的劣势,也就越发需要塑造交通区位上的优势来弥补。因此,我们把“交通先行”摆在五大兴市战略的首位,下决心首攻交通、大兴交通,打一场交通建设的大会战。一是大抓外部交通,高效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外循环。要围绕建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西部高速公路枢纽等“三大交通枢纽”,统筹抓好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构建起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二是大抓内部交通,着力畅通市域交通内循环。要按照“半小时通达”的理念来进行规划和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无缝衔接、高度通达的全域交通体系,力争在交通设施上具备“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半小时到达、市域内相邻县城间半小时贯通、乡镇与快速路网半小时接头、各建制村与乡镇半小时联接”的硬件条件,重点将建好三张交通网:规划建设“市域半小时快速路网”、打造“市区半小时快速路网”、打造全面覆盖的“公共交通网”。三是大抓通信畅通,紧密联接世界信息大循环。我们将大力实施宽带成都战略,加快“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基本建成汇聚西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
“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夯实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产业支撑。”黄新初说,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产业。当前,成都总体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的过渡期,在经济形态上还具有“商贸流通型城市”的特征,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不够坚实,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为此,我们决心用几年时间打一场产业发展的翻身仗,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当前成都产业经济的“源”和“纲”,抓源引流、抓纲带目,抓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实现工业率先倍增、服务业尽快倍增,为全市经济提早翻番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一是坚持先导地位,推动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成都补工业充分发育这一课,不会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而是瞄准先进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高端路线,着力抓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以及“园区挖潜”工作。二是紧扣提速升级,推动服务业尽快倍增。服务业,是当前成都市域经济的主体,也是实施“产业倍增”战略的重点。要用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坚持以体制创新和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业态优化,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做大支柱服务业,注重扶持新兴服务业,积极抓好楼宇经济。三是突出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态化、有机化、特色化、品牌化和加工化,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做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动力引擎。”黄新初说,我们深感幸运的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成都的城市建设恰恰处在“改旧启新”这样一个极其特殊、极其关键的历史时刻,既要完成成都旧城改造的攻坚决战,也要开启天府新区“千年立城”的宏伟事业。我们将实施好“立城优城”战略,“立”好以天府新区为代表的新城,“优”化以中心城区为代表的老城,书写成都城市建设新的历史。一是要树立“四态合一”理念,科学谋划未来城市布局。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是一座宜人城市的基本元素。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要用“四态合一”理念统揽城市规划和建设,强调“文化是城市活的灵魂”,强调“生态是绿色的基础设施”,特别注重产城融合发展,特别注重城市生态和文态的塑造。考虑到成都未来发展成为“巨型城市”的可能,我们将采取“走廊+组团”式的城市布局方式,构建起“一轴双核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镇发展格局。近期,我们正在抓两件大事:其一,打造“百里城市中轴”。为了给未来更大规模的城市化预留足够空间,我们将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将原来局限于主城区的城市中轴线沿人民南路、人民北路南北延伸、贯穿全域,准备打通一条北接德阳、南连眉山,全长80公里、路幅宽达80米、两侧各配置50米绿带的城市中轴线。中轴线的打造,将坚持分步推进、分段实施,全面完成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我们将沿中轴线规划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集聚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使这条中轴线既是景观轴,也是经济轴、文化轴和生态轴。其二,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198”区域是中心城区最重要的生态绿地,要结合绿化建设,依靠“城市中水回用”来解决“198”区域的水源补给问题,争取连通绿地水系、构建一批大型水面,打造一个全长8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的环城湿地公园,更好地发挥“198”区域的生态、景观和休闲功能。二是要把握“千年立城”机遇,全面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天府新区建设,是成都落实省委省政府兴川大计的一号工程,也是成都立好新兴城市极核的龙头项目。抓好这项工作,将推动成都的建城格局由延续千年的“单中心”向“双中心”转变,打开成都通向建成区超千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超千万的“巨型城市”的大门。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先行启动支撑新区骨架的重大基建项目,突出抓好“三纵一横两轨”等一批交通干线工程,尽快让天府新区内部贯通起来、外部联通起来。同时,按照“小规模、密布局、快起步”的建设原则推进起步区建设,尽快把现代化新城组团的骨架搭起来、产业立起来、人气造起来,形成示范效应,早日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目标。三是要办好最大规模民生工程,加紧“北改”工程实施步伐。我们把“北改”工程作为优化中心城区极核的龙头项目来抓,将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时安排、分块实施”原则,区分“建新”、“更新”、“改旧”三种模式来有力有效推进。“北改”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将有一个排序,要坚持以交通建设为先导、以客运场站和市场搬迁为重点、以风貌打造和立面整治为补充,特别是要突出抓好人民北路打通、火车北站周边区域改造等北改工程的标志性项目。至于老旧居民片区改造,既要积极推进,又要贯彻“改不改,由群众自己定”的精神,做到宜改则改、愿改则改。“北改”将坚持“政策尺度统一、政策红利递减”的原则,树立愿改受益、先改受益的鲜明导向。欢迎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北改”,形成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争取用几年时间改造出一个畅通城北、安居城北、宜人城北。
“实施‘三圈一体’战略,凝聚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合力。”黄新初说,成都市域三大圈层的划分,既是一个地理分区,也是一个经济分区。我们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升对外辐射力,前提是要把市域经济的“三圈”融成完整的“一极”,形成对内聚合力。一是要区分发展要求,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中心城区6个区作为第一圈层,肩负的发展要求是“头雁高飞”,“高”要高在发展水平上;紧邻中心城区的6个区县作为第二圈层,肩负的发展要求是“中雁竞飞”,“竞”要竞在发展贡献上;第三圈层的8个市县,肩负的发展要求是“尾雁快飞”,“快”要快在发展速度上。二是要突出政策导向,健全“联动发展”机制。今年,我市深化改革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围绕落实“三圈一体”战略,将从财税体制、考评机制、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等方面,健全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鲜明树立三大圈层联动发展的政策导向。
“实施‘全域开放’战略,提升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开放程度。”黄新初说,最近,省委在深刻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明确了成都新一轮发展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建设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我们将按照这个既定的国际化方向,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加主动的姿态实施“全域开放”战略。一是突出外生型增长,加快构建国际化产业体系。当前,成都国际化的一个最大机遇,就是我们正在经历全球最深刻、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我们要坚持“双需驱动”、“两型增长”,抓住眼前的有利时机,争取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地把省外、国外的成套产业更多地转移到成都来,采取“拿来”和“移植”的办法快速做大我市的经济规模,大力发展“把企业引进来、把产品卖出去”的外向型经济,力争最大限度地吸收这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红利,力争成为这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城市之一。二是坚持便利化取向,加快打造国际化合作环境。当前,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重点是构建长运距、大容量、低成本、高速度的国际国内物流链条;着力打造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重点是抓紧启动“筑巢工程”,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餐饮机构、健身机构,加快建设国际社区,做好城市标识标牌多语种的规范翻译,特别是要在天府新区、高新区这些外企集中区着力营造国际化的生活环境;着力打造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重点是继续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抓好投资软环境整治,形成人性化、高效化的营商制度环境。三是注重软实力建设,加快推进国际化城市营销。我们要提高成都在中西部地区吸引国际投资的首位度,就必须提高成都在国际社会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根据国际受众的接受偏好,精心选择成都的城市形象定位,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媒体尽可能扩大传播效应,展示成都、宣传成都、营销成都,加快充分国际化进程。
黄新初说,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承载着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福祉和共同愿景,也需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今后几年,是我们推动成都新一轮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起步阶段,也是政协工作大有可为的重要时期。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肩负光荣使命,担负特殊职责,对构建“同心同向同力、共济共建共荣”的发展格局发挥着重大作用。希望广大政协委员发挥界别广泛、联系深入的优势,当好凝聚发展共识的“纽带”,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大力鼓呼;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当好服务中心工作的“智库”,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言献策;发挥位置超脱、影响重大的优势,当好落实兴市战略的“推手”,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助力;发挥渠道多元、包容性强的优势,当好增进社会和谐的“桥梁”,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营造环境。
黄新初说,加强自身建设,是政协组织履行职能、做好工作的基础。希望市政协领导班子高举旗帜、服务大局,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认真践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更好地组织和领导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希望广大政协委员牢记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提高科学履职水平,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希望全市各级政协机关进一步抓好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建设,为各位委员履职尽责提供优质服务。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不断开创我市政协工作新局面。黄新初强调,全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政协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在政治上关心政协工作,在思想上重视政协工作,在机制上促进政协工作,在投入上保障政协工作,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
黄新初最后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各方智慧、团结一切力量,共同驾驭这艘满载成都人民幸福愿景的发展航船,沿着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航程,奋力驶向成都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 黄新初作重要讲话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 黄新初作重
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成都
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从经济建设的层面回答了我们将“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个重大课题。
怎样建设成都
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指明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点任务,回答了我们将“怎样建设成都”这个重大问题。
本报讯(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张魁勇 裴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昨日下午在金牛宾馆胜利闭幕。
大会执行主席唐川平、何绍华、侯一平、张宁生、金嘉祥、杨兴平、李铀、戴晓雁、黄平、沈有春在主席台前排就座。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洲等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应到委员628名,实到593名,符合法定人数。闭幕大会由唐川平主持。会议通报了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常委的调整情况;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黄新初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这是一次充满民主氛围、高扬奋进基调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发展共识、共绘美好蓝图的大会,对于更好地发动社会各界构建“同心同向同力、共济共建共荣”的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黄新初指出,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中心谋划工作定位,紧贴大局加强自身建设,高水平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夺取成都“十二五”发展开门红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成都市情再认识中,市政协机关和广大政协委员发挥智力资政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许多符合发展规律、富有真知灼见的建议。在去年工作中,市政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充分展示,和衷共济、肝胆相照的可贵精神得到了有力体现,一个内和外顺、富有活力、运转规范、成果明显的政协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他代表中共成都市委,对各位委员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借今天的机会,我想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怎样建设成都’、‘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两个重大问题,谈一谈市委的初步考虑,也与同志们做一个交流沟通。”黄新初表示,将从成都发展定位、战略任务,以及形成共识合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个城市确立什么样的发展定位,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抱负,最终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黄新初说,当前,成都新一轮发展“怎么干”,是全市人民极其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回答的现实课题。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站在成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取向,明确了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这一引领成都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从经济建设的层面回答了我们将“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个重大课题。黄新初说,要深入理解这一发展定位的战略考量。当前,全国和全球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一个重大趋势,就是人口和生产力越来越向特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中。“这个发展大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谁抓住了,就能形成领先发展的强势;抓不住,就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当前,成都已集中了全省1/6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占到了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8%,作为西部经济的增长极已具有一定现实基础,但增长极的地位还不够核心、功能还不够强大。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应当是抓住和用好人口和生产力向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集中的大势,升级成为具有更高集中度、更强带动力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发展定位,既体现了对城市化趋势的科学把握,又体现了对区域竞争挑战的积极应对;既是顺势而为的务实定位,更是乘势而上的奋进定位。”
黄新初说,成都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关键在塑造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在未来西部地区多极核的发展格局中,成都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应当体现为“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四大功能。“交通主枢纽”,就是成都既要成为贯通西部交通、通信网络的中枢节点,又要成为联通外部交通、通信网络的关键节点,构建起西部地区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和信息大循环的战略通道。“产业主支撑”,就是成都在西部地区产业体系中,既要成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高密聚集区,又要成为新兴业态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孵化地,牢牢把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制高点,成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力量和西部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集中标志。“城市主引擎”,就是成都要提升城市形态,拓展量能体积,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人口承载能力、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并带动成都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开放主阵地”,就是成都要成为西部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成为世界了解西部的“第一窗口”,成为全国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地区的首选之地。
黄新初说,最近,省委对成都发展提出了“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重大要求。我们提出的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与这一要求是高度契合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实质就是要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而“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又体现了成都的发展定位是一个立足西部、放眼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定位。省委对成都的发展定位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是“把准了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勇挑重担、服务全局的责任和气魄,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这个发展定位也支撑和服务于“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全市工作总体目标。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既需要良好的生态基础,也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就是要为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提供增长动能和产业支撑。
“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是关系成都发展全局的战略定位,也是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载体。”黄新初说,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围绕实现这个发展定位,提出了“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这五大战略,指明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点任务,回答了我们将“怎样建设成都”这个重大问题。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黄新初说,成都地处西部内陆,既不沿海也不沿边,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面临着地理区位上的劣势,也就越发需要塑造交通区位上的优势来弥补。因此,我们把“交通先行”摆在五大兴市战略的首位,下决心首攻交通、大兴交通,打一场交通建设的大会战。一是大抓外部交通,高效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外循环。要围绕建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西部高速公路枢纽等“三大交通枢纽”,统筹抓好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构建起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二是大抓内部交通,着力畅通市域交通内循环。要按照“半小时通达”的理念来进行规划和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无缝衔接、高度通达的全域交通体系,力争在交通设施上具备“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半小时到达、市域内相邻县城间半小时贯通、乡镇与快速路网半小时接头、各建制村与乡镇半小时联接”的硬件条件,重点将建好三张交通网:规划建设“市域半小时快速路网”、打造“市区半小时快速路网”、打造全面覆盖的“公共交通网”。三是大抓通信畅通,紧密联接世界信息大循环。我们将大力实施宽带成都战略,加快“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基本建成汇聚西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
“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夯实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产业支撑。”黄新初说,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产业。当前,成都总体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的过渡期,在经济形态上还具有“商贸流通型城市”的特征,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不够坚实,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为此,我们决心用几年时间打一场产业发展的翻身仗,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当前成都产业经济的“源”和“纲”,抓源引流、抓纲带目,抓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实现工业率先倍增、服务业尽快倍增,为全市经济提早翻番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一是坚持先导地位,推动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成都补工业充分发育这一课,不会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而是瞄准先进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高端路线,着力抓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以及“园区挖潜”工作。二是紧扣提速升级,推动服务业尽快倍增。服务业,是当前成都市域经济的主体,也是实施“产业倍增”战略的重点。要用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坚持以体制创新和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业态优化,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做大支柱服务业,注重扶持新兴服务业,积极抓好楼宇经济。三是突出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态化、有机化、特色化、品牌化和加工化,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做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动力引擎。”黄新初说,我们深感幸运的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成都的城市建设恰恰处在“改旧启新”这样一个极其特殊、极其关键的历史时刻,既要完成成都旧城改造的攻坚决战,也要开启天府新区“千年立城”的宏伟事业。我们将实施好“立城优城”战略,“立”好以天府新区为代表的新城,“优”化以中心城区为代表的老城,书写成都城市建设新的历史。一是要树立“四态合一”理念,科学谋划未来城市布局。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是一座宜人城市的基本元素。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要用“四态合一”理念统揽城市规划和建设,强调“文化是城市活的灵魂”,强调“生态是绿色的基础设施”,特别注重产城融合发展,特别注重城市生态和文态的塑造。考虑到成都未来发展成为“巨型城市”的可能,我们将采取“走廊+组团”式的城市布局方式,构建起“一轴双核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镇发展格局。近期,我们正在抓两件大事:其一,打造“百里城市中轴”。为了给未来更大规模的城市化预留足够空间,我们将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将原来局限于主城区的城市中轴线沿人民南路、人民北路南北延伸、贯穿全域,准备打通一条北接德阳、南连眉山(微博),全长80公里、路幅宽达80米、两侧各配置50米绿带的城市中轴线。中轴线的打造,将坚持分步推进、分段实施,全面完成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我们将沿中轴线规划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集聚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使这条中轴线既是景观轴,也是经济轴、文化轴和生态轴。其二,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198”区域是中心城区最重要的生态绿地,要结合绿化建设,依靠“城市中水回用”来解决“198”区域的水源补给问题,争取连通绿地水系、构建一批大型水面,打造一个全长8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的环城湿地公园,更好地发挥“198”区域的生态、景观和休闲功能。二是要把握“千年立城”机遇,全面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天府新区建设,是成都落实省委省政府兴川大计的一号工程,也是成都立好新兴城市极核的龙头项目。抓好这项工作,将推动成都的建城格局由延续千年的“单中心”向“双中心”转变,打开成都通向建成区超千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超千万的“巨型城市”的大门。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先行启动支撑新区骨架的重大基建项目,突出抓好“三纵一横两轨”等一批交通干线工程,尽快让天府新区内部贯通起来、外部联通起来。同时,按照“小规模、密布局、快起步”的建设原则推进起步区建设,尽快把现代化新城组团的骨架搭起来、产业立起来、人气造起来,形成示范效应,早日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目标。三是要办好最大规模民生工程,加紧“北改(微博)”工程实施步伐。我们把“北改”工程作为优化中心城区极核的龙头项目来抓,将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时安排、分块实施”原则,区分“建新”、“更新”、“改旧”三种模式来有力有效推进。“北改”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将有一个排序,要坚持以交通建设为先导、以客运场站和市场搬迁为重点、以风貌打造和立面整治为补充,特别是要突出抓好人民北路打通、火车北站周边区域改造等北改工程的标志性项目。至于老旧居民片区改造,既要积极推进,又要贯彻“改不改,由群众自己定”的精神,做到宜改则改、愿改则改。“北改”将坚持“政策尺度统一、政策红利递减”的原则,树立愿改受益、先改受益的鲜明导向。欢迎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北改”,形成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争取用几年时间改造出一个畅通城北、安居城北、宜人城北。
“实施‘三圈一体’战略,凝聚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合力。”黄新初说,成都市域三大圈层的划分,既是一个地理分区,也是一个经济分区。我们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升对外辐射力,前提是要把市域经济的“三圈”融成完整的“一极”,形成对内聚合力。一是要区分发展要求,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中心城区6个区作为第一圈层,肩负的发展要求是“头雁高飞”,“高”要高在发展水平上;紧邻中心城区的6个区县作为第二圈层,肩负的发展要求是“中雁竞飞”,“竞”要竞在发展贡献上;第三圈层的8个市县,肩负的发展要求是“尾雁快飞”,“快”要快在发展速度上。二是要突出政策导向,健全“联动发展”机制。今年,我市深化改革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围绕落实“三圈一体”战略,将从财税体制、考评机制、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等方面,健全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鲜明树立三大圈层联动发展的政策导向。
“实施‘全域开放’战略,提升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开放程度。”黄新初说,最近,省委在深刻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明确了成都新一轮发展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建设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我们将按照这个既定的国际化方向,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加主动的姿态实施“全域开放”战略。一是突出外生型增长,加快构建国际化产业体系。当前,成都国际化的一个最大机遇,就是我们正在经历全球最深刻、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我们要坚持“双需驱动”、“两型增长”,抓住眼前的有利时机,争取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地把省外、国外的成套产业更多地转移到成都来,采取“拿来”和“移植”的办法快速做大我市的经济规模,大力发展“把企业引进来、把产品卖出去”的外向型经济,力争最大限度地吸收这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红利,力争成为这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城市之一。二是坚持便利化取向,加快打造国际化合作环境。当前,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重点是构建长运距、大容量、低成本、高速度的国际国内物流链条;着力打造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重点是抓紧启动“筑巢工程”,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餐饮机构、健身机构,加快建设国际社区,做好城市标识标牌多语种的规范翻译,特别是要在天府新区、高新区这些外企集中区着力营造国际化的生活环境;着力打造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重点是继续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抓好投资软环境整治,形成人性化、高效化的营商制度环境。三是注重软实力建设,加快推进国际化城市营销。我们要提高成都在中西部地区吸引国际投资的首位度,就必须提高成都在国际社会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根据国际受众的接受偏好,精心选择成都的城市形象定位,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媒体尽可能扩大传播效应,展示成都、宣传成都、营销成都,加快充分国际化进程。
黄新初说,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承载着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福祉和共同愿景,也需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今后几年,是我们推动成都新一轮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起步阶段,也是政协工作大有可为的重要时期。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肩负光荣使命,担负特殊职责,对构建“同心同向同力、共济共建共荣”的发展格局发挥着重大作用。希望广大政协委员发挥界别广泛、联系深入的优势,当好凝聚发展共识的“纽带”,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大力鼓呼;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当好服务中心工作的“智库”,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言献策;发挥位置超脱、影响重大的优势,当好落实兴市战略的“推手”,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助力;发挥渠道多元、包容性强的优势,当好增进社会和谐的“桥梁”,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营造环境。
黄新初说,加强自身建设,是政协组织履行职能、做好工作的基础。希望市政协领导班子高举旗帜、服务大局,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认真践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更好地组织和领导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希望广大政协委员牢记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提高科学履职水平,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希望全市各级政协机关进一步抓好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建设,为各位委员履职尽责提供优质服务。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不断开创我市政协工作新局面。黄新初强调,全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政协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在政治上关心政协工作,在思想上重视政协工作,在机制上促进政协工作,在投入上保障政协工作,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黄新初最后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各方智慧、团结一切力量,共同驾驭这艘满载成都人民幸福愿景的发展航船,沿着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航程,奋力驶向成都更加美好的未来!
唐川平在讲话中说,黄新初书记的讲话立足成都新一轮发展,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作了系统阐述,指向明确,集中体现了市委对成都的发展目标、发展取向、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对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市政协组织、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找准履职重点,增强大局意识,始终与市委同心同向同力、共济共建共荣。
唐川平要求,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不断增进发展共识。准确把握市委对成都发展的科学定位,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广集民智、广聚民心,努力使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不断增进发展共识。要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作用,有效服务中心工作。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扎实有效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服务我市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大局,不断增强履职实效。要切实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履职水平。进一步深化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政协专委会和机关建设,深入推进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完善履职制度机制,不断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唐川平表示,站在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新起点,面对光荣而艰巨的新任务,人民政协责任重大,政协委员使命崇高。我们要在中共成都市委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务实进取、主动作为,不断开创我市政协事业新局面,全力助推成都发展新跨越!
邓修明、李昆学、徐季桢、朱志宏、孙平、何华章、赵小维、包惠、敬刚、文登来、刘超、黄建发、秦焰、叶学东、童若春、敖锡贵、孙传敏、杨伟、李小新、傅勇林、白刚、刘仆、王忠林、谢瑞武、苟正礼、牛敏、李建、刘继承等中共成都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成都警备区、市法院、市检察院领导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市老领导高未龙、黄忠莹,市十二届政协领导、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代表,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等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不是市政协委员的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副秘书长,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市)县委、政府、政协、统战部主要负责同志;市政府驻外办事处负责人,部分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和市政府参事,市政协机关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应邀参加闭幕大会的还有台商代表、公民旁听代表。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胜利闭幕。
2012年2月11日
第三篇:市委书记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讲话
市委书记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位委员肩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共商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计。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做好新一年的政协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市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出席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全体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克难攻坚、开拓进取的一年。一年来,市政协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中心,贴近中心,服务中心,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拓展政治协商范围、丰富参政议政形式、加大民主监督力度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使政协工作日趋活跃;围绕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民营经济、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等工作,通过会议协商、专题协商和组织委员调查视察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全市的社会和政治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大力推进委员队伍建设,积极倡导委员建功立业,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委员企业、委员项目,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大政协委员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广泛开展法律咨询、科谱宣传、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特别是在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捐献活动中为全市人民做出了榜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政协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结果,是各位政协委员与时俱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发挥优势、共同奋斗的结果。对此,市委是满意的,我代表市委对政协及全体政协委员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当前,a正处在经济社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建设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明年我市将面临严峻挑战,保持a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将是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全市上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全会精神,坚持既定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不动摇,紧紧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战略机遇,紧紧抓住省和长春市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力争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在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政治文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政协和全体委员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献智出力,在这一特殊时期进一步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实现a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要紧紧围绕实施“一城突破、两区腾飞”发展战略献计出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人民政协人才荟萃、联系广泛、代表性强,在研究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方面,在促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加快实施“一城突破、两区腾飞”发展战略议大事、献良策、当参谋。围绕“一城两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调研、咨询论证和建言献策活动,努力为a发展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当前,要把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改善发展环境等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要努力扩大对外交往,做好宣传联络、牵线搭桥、协调促进等工作,吸引更多的客商来a投资兴业。要多做团结各界、凝聚人心的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团体参与政协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多做实事。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殷实富裕的好日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力的增强,我市在改善民生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切实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好事。今年的74项民生行动计划,除部分重大跨项目外全部完成。今后,市里将进一步加大公共投入,扩大公共服务,每年都要出台新的民生计划,陆续规划建设一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政协要高度关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利用人民政协联系各族各界群众的优势,协助各级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政治协商的重点议题,把群众反
第四篇:漳州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漳州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作者:闽风
来源:《闽南风》2011年第03期
备受关注的漳州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于3月2日上午在漳州宾馆胜利闭幕。会议号召,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漳州市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为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多做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陈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洪芹,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市纪委书记江玉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建平,市政协副主席沈元坤、许少钦、林俊山、李惜真、罗春生、杨银玉、陈少青、兰万安,秘书长陈诠在主席台前排就座。闭幕式由市政协副主席沈元坤主持。
大会应到会委员362名,实际到会委员337名。会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漳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通过政协第十一届漳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市纪委书记江玉平在闭幕大会上讲话。江玉平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黄金期。中央支持东部率先发展和海西先行先试,省委、省政府作出全力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市跨越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条件。我们要主动服务大局,为漳州跨越发展多献良策;着力民生改善,为漳州跨越发展凝聚民心;坚持团结民主,为漳州跨越发展广聚合力;拓展对台交流,为漳州跨越发展再创优势;勇于改革创新,为漳州跨越发展多尽职责。江玉平指出,全体政协委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优势,凝心聚力,更好地发挥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十二五”开好局,加快推进漳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胜利闭幕。(闽风)
第五篇:王璋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王 璋
(2014年2月23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政协郑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全体委员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市人民政协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盛会。会议期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郑州警备区领导和担任过市政协领导职务的老同志亲临大会,认真听取大会发言,与委员坦诚交流、真诚协商,充分体现了对政协工作的大力支持。这让我们深受鼓舞、动力倍增。刚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天君同志代表中共郑州市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政协十二届委员会的工作,并对新一届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希望。吴书记的讲话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委会组成人员,选举我担任政协郑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主席。在此,我衷心感谢省委、市委的信任和重托;衷心感谢历届政协领导班子奠定的良好基础;衷心感谢全体政协委员的拥护和支持。今天,新一届市政协领导班子接过了郑州市人民政协事业的接力棒。这对于我们,既是鼓励和期待,更是责任和压力。我们一定会牢记使命,勤勉工作,积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勤政、谋政、善政,用心谋略、用力落实、用德履职,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力争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历届市政协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政协工作形成了优良传统,彰显了鲜明特色,积累了丰富经验,不少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在这里,向历届市政协老领导、老委员,特别是以李秀奇同志为主席的市政协十二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委员为人民政协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一定要把历届政协的好传统、好作风、好经验,继续继承好、发扬好;特别是把市政协十二届委员会提出的六条殷切希望和真诚建议,认真学习好、落实好,紧紧团结和依靠全体政协委员,不负重托,恪尽职守,务实重做,把我市的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两个初步”的目标任务,也是对十三届市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按照市委部署,结合政协实际,科学谋划五年工作,精心安排今年工作,扎实开展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努力开创全市政协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更加自觉维护核心,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发挥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巩固各党派团体、各社会阶层和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深入学习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服从和维护中共郑州市委的正确领导,认真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二是要更加主动履职尽责,服务改革发展,发挥好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目标任务,自觉把政协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要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多谋发展之计、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自觉服务“三大主体”工作,凝聚促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更加扎实服务群众,促进民生改善,发挥好政协组织沟通各界、贴近群众的优势。我们把群众放在什么位置,群众就把我们放在什么位置。广大政协委员要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强大活力,建好“委员之家”,创新工作内容,更加紧密联系群众,自觉扎实服务群众。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情倾听民声,真实反映民意,真心体贴民忧。结合政协工作特点,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挥以网格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优势,把离群众最近的事情先办好,切实推进“双基双治”建设,真正做到参政为民着想、议政为民谋利、监督为民维权。四是要更加广泛团结联谊,汇聚强大合力,发挥好政协组织联系面广、包容性强的优势。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促进各党派、各民族、各界别之间的大团结大联合,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努力形成为我市改革发展共同贡献力量的良好局面。
五是要更加弘扬先进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发挥好政协组织文化多元、兼收并蓄的优势。以文化人、以史育人,深入挖掘商都文化、黄河文化、根亲文化、少林文化、名人文化等资源,进一步提升郑州文化的影响力。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体现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增强全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的正能量。
六是要更加强化素质建设,提升履职水平,发挥好政协组织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优势。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责任重,影响大,社会关注。广大政协委员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大兴学习之风,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履职水平;要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投入政协工作;要始终做到清正廉洁,争当廉洁自律的模范。各级政协组织要准确把握新时期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政治协商的形式和途径,不断创新民主监督的方法和举措,不断拓展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众志成城兴伟业,继往开来谱新篇。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郑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争当参政议政的先进,争当解疑释惑的使者,争当民主监督的中坚,争当遵纪守法的模范,努力开创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