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密瓜大棚栽培技术
哈密瓜大棚栽培技术
近几年,新疆哈密瓜在嘉定地区成功的引进、示范、推广,已筛选出了一批适合东部地区栽培的哈密瓜品种,其中雪里红已成为了本区当家哈密瓜品种。同时,通过“基地+农户”的形式,哈密瓜已向广大农户推广,并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哈密瓜大棚栽培技术。现将大棚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特性
雪里红,新疆哈密瓜研究中心育成的厚皮甜瓜,属早中熟品种,果实发育期约40天,果实椭圆形,果皮白色,偶有稀疏网纹,成熟时白里透红;果肉浅红,肉质细嫩,松脆爽口,入口即化,口感似香梨,中心折光糖15%以上,单瓜重约2.5公斤。
二、播期确定
上海地区哈密瓜春季大棚栽培的最佳播种时期:1月下旬~2月上旬。
三、培育壮苗
1、种子处理
可采用干燥处理,把干种子在60~69℃恒温干燥箱内烤3天左右,消毒杀菌效果良好。若无此条件可把种子在强日光下晒种2天。
2、播种
播种时,一是钵面要平,苗钵间排列紧密;二是苗床要充分浇水,待水下渗后播种;三是一钵一粒籽,种子平放;三是覆土深浅要一致,厚约1cm为宜,播后轻轻压实。
3、苗床管理
春季育苗强调保温防病,苗床采用多膜覆盖,地面铺设电加温线。
温度管理:采用“二高二低”法变温管理,即出苗前,苗床温度应保持白天30~32℃,夜间18~20℃,以促齐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前,床温应适当降低,保持白天25~28℃之间,夜间15~16℃,以防高脚苗;第三片真叶出现止,床温应适当提高,保持白天30~32℃之间,夜间18~20℃,以促进早出真叶;定植前一周进行低温炼苗,使幼苗逐渐适应大田环境条件。
水分管理:苗期应严格控制水分,视苗床钵体干湿程度于晴天的午前进行适量浇水,浇后待植株表面和土表水分蒸发、水渍收干后再盖塑料薄膜。
湿度和光照管理:通风降湿是防止幼苗病害发生的关键。因此,齐苗后在床温许可的范围内,应尽量揭开小环棚塑料薄膜,增加通风,降低苗床空气湿度。遇阴雨天气,在中午前后也要进行短时间的通风降湿、增加光照。
育苗期间可进行一次25%阿米西达悬浮剂喷雾,以防病和提高抗性。
四、定植
1、定植前准备
田块选择:哈密瓜栽培忌瓜茬和连作地块,应选择3年内未种过瓜类、地势高爽、排水良好的稻茬田块。有机质丰富、通透性好的沙质土壤为种植哈密瓜的首选。
施足基肥:定植前一个月,进行耕翻,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同时开好配套沟系(大明沟、操作沟和棚外围沟),并一次性全耕层施足基肥,一般亩用商品有机肥1000kg左右,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N∶P∶K=15∶15∶15)30kg和过磷酸钙50kg。
整地作畦:作畦时一定要高畦、高垄,一般立架栽培作四畦,地爬栽培作两畦。畦面应呈龟背形,采用地膜全覆盖(春季透明地膜),有利保墒降湿防草。
搭棚和铺地膜:定植前15~20天,应搭好大棚、盖好膜,以提高地温和棚内气温,达到预热瓜路的目的。
2、定植:
定植时期:定植应以秧龄和叶龄,春季苗龄30天左右。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中旬定植。
定植密度:
地爬栽培:株距45cm左右,每棚2畦,亩栽500株左右。
立架栽培:株距40cm左右,每棚4~5畦,亩栽1100株左右。
定植行一般在畦中间。定植时应选晴好天气,并及时浇好活棵水,可适量使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来浇灌以防病。
五、定植后管理
1、温湿度管理
春季多膜覆盖保温时,应特别注意降湿防病。尽量创造一个高光照的环境,晴天在保温的条件下勤揭膜通风降湿,坐果前大棚白天保持28~30℃,夜间不低于10℃;当瓜蔓长至坐果节位时,适当降温促进坐果;果实膨大期应加大昼夜温差,以利果实养分的转化和积累,促进果实的膨大和提高品质。
2、肥水管理
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可在活棵后喷施植物营养液促发棵,如赐保康液肥等。瓜果膨大期时进行1~2次追肥,可在离根部30cm处穴施,亩用复合肥10~15kg,结合进行磷酸二氢钾的叶面喷肥。瓜成熟前15天停浇肥水,以防裂果。
3、整枝留果
哈密瓜生产上常采用的整枝方式主要有单蔓整枝和双蔓整枝。
单蔓整枝:即主蔓晚摘心(27~30叶摘心),去除主蔓基部侧芽。春季选取12~15节的子蔓留瓜,雌花后留2叶及早摘心。
双蔓整枝:即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摘心,选留两根健壮子蔓,其余子蔓全部摘除。春季选取11~13节的孙蔓留瓜,雌花后留2叶及早摘心。
哈密瓜一般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时间春季宜在上午7~10时进行,选择同品种异株上当天开放的雄花,掰去花瓣,将雄蕊在雌花柱头上均匀轻轻涂抹。
当果实长到鸡蛋大小时,根据各果实的长势及发育情况综合判断选留其中一个端正、健壮的幼瓜,其余去除,通常28~30节位进行打顶。一般单蔓留一瓜,双蔓留两瓜。
六、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要勤观察,及时用药,清理杂草。控制棚内湿度、保持植株干燥是防病的最有效措施。
大棚哈密瓜主要病害有:蔓枯病、白粉病、霜霉病及病毒病等。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福星乳油、10%世高水分散粒剂、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等喷雾防治。
在发病初期或整枝时,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农用链霉素配成糊状药液涂抹病部或伤口,有效率可达90%以上。
大棚哈密瓜主要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瓜绢螟、红蜘蛛、潜叶蝇、蓟马等。采用针对性的杀虫剂如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杀虫双水剂、15%安打悬浮剂等喷雾杀虫或挂黄色粘板诱蚜。
七、适时采收
鉴别哈密瓜的成熟与否,有以下几种方法:
1、开花至成熟的时间,即果实发育期。雪里红品种在40~43天。
2、离层。果实成熟时在果柄与果实的着生处都会形成离层。
3、香气。有香气的品种,果实成熟时香气开始产生,成熟越充分香气越浓。
4、果实外表。成熟时果实表现出固有的颜色与花纹。雪里红品种成熟时白里透红,偶有稀疏网纹。
5、植株特征。坐果节卷须干枯,坐果节叶片叶肉失绿,叶片变黄。
采收应在早晨,瓜的表面无露水时进行;采收时,瓜柄应剪成“T”字形,并轻拿轻放,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第二篇: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大棚蔬菜栽培是在寒冷时节利用大棚的保温性能在棚内栽培喜温蔬菜以达到早熟、高产和高效的栽培形式。
一、温室大棚内温度、湿度的控制
冬天,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气温和土温,温室大棚膜要尽量盖严。一般以温度为主要因素考虑,并根据外界气候条件灵活掌握。要及时通风降温,即在早上9点以后把大棚两边的薄膜向上卷起10—30厘米,如棚内温度较高时就将边膜卷高一点,棚内温度较低时则卷低一点,但是必须在下午5点前将卷起的膜放下并压好。禁止在中午高温时放风,以防辣椒萎蔫。棚内空气湿度,在晴天棚温升高放风时降低,而在阴天、夜间、封闭时就要高一些,辣椒适宜的棚内湿度为60—70%,如棚内湿度大于70%时(棚膜上出现水滴),只要温度不低于10℃,可在中午前后采取短时通风降湿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如果棚内湿度低于60%时,则应该加强保温措施,尽可能使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20—25℃。在冷空气来临,气温下降时,要加强保温措施,不能在将大棚两边的薄膜卷起,造成棚内温度下降,必须保证棚内温度不能低于10℃,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求。
如果大棚内空气湿度低于50%时,直接影响辣椒的光合作用和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棚内空气湿度大于70%时会造成辣椒徒长,而且有利于各种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引起病害发生流行。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
二、温室大棚内合理密植
每亩施2—3吨腐熟农家肥,复合肥一包,普钙一包作底肥。辣椒合理的种植密度为行距50-60厘米,株距30-40厘米,采用单行定植,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
三、田间管理工作
1、温度的管理:定植后一周内不通风,以保温为主,辣椒(甜椒、皱壳辣)的生长适温为20--25℃;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0℃,气温上升,苗期揭膜通风换气时间在9时-10时,下午15时-16时后要关门盖膜。
2、水分的管理:辣椒较耐旱不耐涝,要获得高产,必需加强水分管理,开花结果期如遇干旱,要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3、追肥:(1)轻施苗肥:定植成活后,每亩生根剂500克,丰安5公斤,并结合中耕灌水。(2)稳施花蕾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多分枝结果,每亩施施普旺14-6-30旺花宝1-3公斤。(3)重施花果肥:氮、磷、钾,注意距植株根脚8—10厘米,以免烧根,或肥料直接接触根茎造成腐烂或每亩用丰安+冲满福冲施。
四、病虫害防治
大棚大部分时间种植蔬菜,特别是冬季,给病虫害的越冬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会使蔬菜病虫害日趋严重。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是大棚栽培蔬菜成功的关键。
1、辣椒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青枯病、根腐病等,药剂用速退病毒宝、83增抗剂、杀毒矾、克露、代森锰锌、炭疽福美、米鲜胺、粉绣灵、粉锈清、硫悬浮剂、农用链霉素、新植
霉素、根腐灵、辣椒腐落灵等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防2-3次。
2、虫害主要有蚜虫、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等,药剂用48%吡虫啉、瑞华、氯氰菊酯、阿维菌素、除虫菊脂、印楝素等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防2-3次。防治方法:白粉虱: 1用速扑蚜虱、速奇、吡虫啉、康福多、蚜虱净等喷雾。2人工释放丽蚜小蜂。3黄板诱杀:硬纸板上涂橙黄色油漆,干后涂上一层机油,每亩设30块,置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同。
蚜虫:4采用银灰薄膜覆盖,达到避蚜防病目的。△黄板诱蚜:方法同上。
烟青虫:及时打杈,摘除虫果。
5诱杀成虫:糖10份,酒、醋各1份,加水8份,配成混合液,加90%晶体敌百虫少许,晚上放田间,每亩一碗,连放10天,每早收回; 杨树枝、柳树枝捆成束,蘸95%晶体敌百虫300倍液,放置田间,5-10把/亩。
地下害虫:常由未腐厩肥带入田间。△喷洒或灌根:5·7百树1000倍液。
第三篇:西瓜大棚栽培技术
西瓜大棚栽培技术
卢学义
福建省长乐市湖南镇农业服务中心
近几年,大棚设施农业发展很快。大棚用塑料无滴膜覆盖,采用人工保温措施,创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条件,进行一些蔬菜、瓜果的反季节栽培,从而促进一些喜温作物的全年供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笔者于2004年开始用塑料大棚种植西瓜。可在10~12月份进行种植,最早可在春节前上市,并可多次开花结果,连续采收到来年8~9月份,正常年份每667m2产量5000kg左右。现将西瓜大棚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田地选择
选择土壤肥力好,排灌方便,光照充足,3~4年未种过瓜类,前作非茄果类的田块种植。整地及大棚建设
2.1 整地
前作收后,应清洁田地,然后整地。先用大型拖拉机深翻1遍,深翻后晒白,晴天晒3~5d。再用拖拉机犁地1遍,将土块充分打碎,然后每667m2施圣农有机肥150~200kg、复合肥50~100kg作基肥,再犁1遍,以利于肥料和土壤的充分混合。
2.2 大棚建设
每667m2大概建设两个竹架大棚,棚距左右间隔1~2m、前后间距3m;棚长45~50m,中间每隔1m对称插4~5m长的小黄竹,两边竹对弯拱型,宽7~8m、高2m。拱上覆盖塑料无滴膜,每667m2 用薄膜60~70kg,薄膜绷紧四周,边缘用土压严实。在棚与棚间隔中挖深沟,同时把挖出的土压在塑料膜边缘上,并压实。1个棚内做两个畦,畦宽3m左右。田块四周要开好排水沟,确保不积水。播种育苗
当地大棚西瓜主要以早春红玉和麒麟瓜为主栽品种,并且没有采用嫁接技术,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播种期在12月上旬,采用营养钵育苗。在搭好的棚里整出一块地,去除杂草和大土块。营养土采用质地疏松、未种过瓜类的肥沃土壤。每10m3土加复合肥18kg、钙镁磷肥12kg,肥料和土搅拌均匀后浇适量的水,以手抓住土松开土不散即可。然后装入营养钵,营养钵要排列紧密,缝隙间要覆土,以利保温。在每个钵上播1粒种子,深1~2cm,播后用过筛细土覆盖播种口,播种完毕覆盖地膜,再用小拱棚盖上,用土压边,使之不透风。播种6~7d后开始出苗,当出苗率达60%~70%时,把贴地的地膜翻开,留小拱棚。地膜翻开后2d内用氧化乐果5g加甲基托布津10g对水15kg喷施。苗期要注意调整棚门的大小,以调节棚中温湿度。要多通风,只要温度不是很低都可把棚门打开一点,避免因棚内温湿度过高产生高脚苗。移苗定植
移苗前,畦面要浇透水,铺设滴灌软管,然后覆盖地膜。播种后大约20~25d,苗长到2叶1心时移苗。1畦栽1排,株距40~50cm,栽前在定植穴中放点钙镁磷肥,栽后浇足定根水。栽植5~6d后,根据土壤和天气状况浇水。每50kg水加100g磷酸二氢钾和50g敌克松,也可加点复合肥。移苗前应多开棚门,以炼苗。移栽后2~3d开始补苗,使幼苗长势一致,利于后期管理。摘心整蔓抹芽
苗长到4片真叶1心时摘心。藤长10cm左右时整枝。根据长势留3枝蔓。少数长得旺的可留4枝蔓。因棚内靠边内侧通风不良、管理不便,所以枝蔓要排好,靠棚边的一侧一枝,中间一侧两枝。留蔓后多余的芽及蔓上的侧芽要抹掉。留瓜及瓜期管理
藤长8节以上后,棚内要注意多通风,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雌花的发育,以利坐果。一般藤长8节以上的雌花都可以留瓜,留瓜节位最好的一般在第10节至第15节。一般每条枝蔓上有两个雌花的都要留瓜,待坐果后留1个发育最好的果实,摘除多余的幼果。为避免低温对坐果的影响,要喷施坐果灵以促进坐果。坐果后要注意保温,以促进果实生长。长瓜后可以不整枝。枝蔓上长出的芽也不用抹掉,任其生长,长成侧枝以用来二次结瓜。当西瓜长至鸭蛋大小时,应追施结果肥,每667m2施复合肥30~40kg,将复合肥充分溶解后过滤,再通过滴管滴灌。由于结果后西瓜根系的吸收能力降低,可根据长势适当进行根外追肥,采用0.2%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加甲基托布津进行叶面喷施。根外追肥要控制浓度,且不可在强烈阳光下使用。温湿度控制和病虫害防治
拱型竹架塑料大棚通过关开头尾两侧的塑料膜来调节棚内温湿度。冬春季节以保温为主,控制温度在10℃以上,坐果后尽量控制在15℃以上;夏秋季节以控温为主,通过加大通风控制温度在40℃以下。通风也可降低棚内湿度,特别是春季阴雨时节,棚内湿度高易引发霜霉病、灰霉病,要注意适当通风,降低棚内湿度。西瓜生长期间蚜虫、白粉虱发生比较普遍,可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霜霉病、疫病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灰霉病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炭疽病可用10% 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6000倍液。枯萎病早期可用70%敌克松1000~1500倍液灌根,每株250ml;发生重的,拔掉病株,并灌浇敌克松。采瓜前7d停止施用任何农药。后期管理
第1批瓜因为温度低,一般在花后40d以后成熟,因早春红玉皮薄,采摘时要小心轻放。采摘后,侧枝的营养生长加快,藤蔓长势好的,藤蔓顶端开始挺立向上,这样的蔓结出的瓜都可留瓜。每蔓留1个瓜。坐果后3~4d要追肥,每667m2用复合肥30kg左右,还要根据结果量及长势适当进行叶面追肥。同时侧枝上还可发新枝,结下批瓜,一般可采5批西瓜,每667m2产量可达5000kg。
第四篇: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大棚辣椒栽培技术
辣椒为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明代时传入我国,在我国各地栽培普遍南北方均有种植。随着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发展,栽培形式多样化,周年可进行多茬栽培生产,是果菜类中重要的蔬菜之一。在大棚栽培条件下,辣椒可进行周年生产,栽培茬次大体可分为早春茬、秋延迟茬、秋冬茬、越冬茬等。
一、早春茬栽培
(一)培育无病壮苗
根据我区气候条件,大棚可于
月
育苗,月
定植。一般情况下,苗龄大约
天左右。
1、种子处理:
①用10%磷酸三钠浸种15分钟或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可钝化病毒。②用1%次氯酸钠浸种5—10分钟,杀死早疫、炭疽、枯萎等多种病菌。③55—60℃热水浸种15分钟,杀死附着在种皮及种皮下的病菌和病毒。用温水浸种6—8小时,捞出于28—30℃条件下催芽,4—5天露白时播种。
2、播种及苗期管理
晴天上午播种,每平方米播种25—30克,覆土1厘米,盖上地膜提高地温,维持白天25—30℃,夜间15—18℃,一周可出苗。苗出齐后去掉地膜。出苗后覆两次细土,以利保墒,每次覆土0.5厘米分两次间苗,使苗距2厘米左右。出苗后降温,白天保持22—24℃,夜间12—14℃,一周后进入正常管理,白天25—30℃,夜间14—18℃。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分苗。分苗过晚会影响花芽分化。分苗时一般采用双株分苗法。这样既可以保证密度,又可减轻病毒病发生,但一些长势强的品种可采用单株分苗。用营养钵为好,两株苗要求一致。分苗后白天保持26—30℃,夜间15—18℃,以较高温度促进缓苗。
辣椒苗期长,如果床土肥沃,肥料完全,分苗前可不追肥,但分苗后可进行叶面追肥。可选喷0.2%硫酸铵或0.2%磷酸二铵,或0.2%尿素加1%葡萄糖2—3次。辣椒育苗期以保温为主,但也要避免高温引起徒长。白天温度长期高于30℃,夜间高于20℃,特别是阴天时高温,不利于营养积累。定植前10—15天浇水切块,然后通风降温,白天保持20℃左右,夜间10—12℃,进行炼苗。移栽前2—3天,苗床喷一次240倍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百菌清、多菌灵等,预防病害。
3、壮苗标准:茎粗壮,节间短,苗高20—23厘米,不超过25厘米,具有12—13片真叶,茎粗0.6厘米,现蕾(但未开花)。
(二)定植
辣椒的安全定植期为棚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定植前亩施优质圈肥5000—7000公斤、复合肥30—50公斤,施后整地作畦或作垄。
①平畦栽植:行距平均50—60厘米,穴距30厘米,亩栽4000穴左右。
②单垄栽植:又可分为等垄距和不等垄距。等垄距为垄距50—60厘米,穴距30厘米,亩栽4000穴;不等垄距为小垄距40厘米,大垄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亩栽4400穴。
③高畦双行栽植,畦高15—20厘米,底宽60厘米,垄沟40厘米,畦顶两行行距40厘米,亩栽4400穴。
辣椒早春定植时,外界气温低,宜选择晴天上午定植,开沟浇水,水稳苗栽植。随即将土坨按株距栽下,深度以土坨与地表平为准。
(三)定植后的管理
1、温度管理:辣椒定植后10天内不通风,白天维持温度22—32℃,夜间15℃以上,随着外界温度的提高,在缓苗后开始通风,晴天中午棚内气温达到30℃时通风,下午降到26℃时关闭风口。维持白天棚温25—30℃,夜间15—18℃。当外界气温已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夏季高温季节,进一步加大通风量,可将大硼四周棚膜卷起,保留顶部棚膜,遮阴防雨。行间还可覆盖稻草降温。
2、中耕培土:定植后3—4天开始中耕,以提高地温。前期多松土,少浇水,一般未盖地膜的,需松土3—4次,植株座果后,平畦栽培的需培土2次,培成10—15厘米的小垄。培土可加深土层,稳固植株,但早春不宜培土过早,否则会影响缓苗。
3、肥水管理:前期尽量少浇水,若浇水,最好浇暗水,以利于提高地温和缓苗从门椒开始,每隔7—10天浇一次水,盛果期隔2—3天浇一次水,忌大水漫灌。
早春栽培除基肥外,在门椒、对椒、四门斗椒座果后各追一次肥。有机肥和化肥交替使用。门椒座住:每亩施腐熟圈肥20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 对椒座住:每亩施尿素20公斤、复合肥15公斤; 四门斗椒座住: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公斤。
4、植株调整:包括支架(吊绳)、疏枝、保花保果等。
疏枝疏叶:门椒以下的侧枝及时抹掉,结果期将植株下部的老叶、病叶打掉。四门斗椒座住后,隔行将上部保留1—2片叶剪去促进继续抽枝结果。进入炎热季节,植株生长茂密时,随时剪去多余枝条或已结过果的枝条,并疏去病叶病果。
保花保果: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辣椒易落花落果,除防止高低温,控制湿度外可选用激素处理:番茄灵,40—50ppm,喷、浸花;奈乙酸,50ppm,喷花;2,4—D,20—30ppm,涂抹花柄,防止重复涂抹。
5、其他管理:辣椒生长中后期,温度高,光照强,辣椒易患病毒病、日烧病等,可用遮阳网遮阴,可降温1—3度,覆盖还可减轻病害,提高后期产量和品质,延长生长期。
6、适时采收:一般在开花后35—40天,果实长大,果肉变厚,果皮变硬有光泽,果色变深并在变红前采收最佳。这时果实重量大,耐贮运。
二、秋延迟或秋冬茬栽培
秋延迟栽培一般在月
播种,月定植;秋冬茬栽培一般在 月
播种,月定植。秋延迟、秋冬茬的关键技术是:遮阴防雨防虫育苗,促进开花结果,后期保温防冻等。
(一)培育无病壮苗
该茬栽培的育苗期正是高温多雨,光照强的季节,要突出抓好防病、防雨、防徒长等各项工作。
具体做法是: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10%磷酸三钠浸泡15分钟或1%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浸种6—8小时,在28—30℃下催芽,当60—80%露白时播种。苗床建在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每立方米培养土加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粉剂80克,25%敌百虫60克掺匀过筛。畦面整平浇透水,然后播种覆土,盖湿草或地膜覆盖保湿。待出土后及时撤除覆盖物。同时支架该遮阳网。苗出齐后上一次细土,加强通风。干旱时可浇小水,幼苗在2—3片真叶时进行2次间苗,除去病、弱苗。为防蚜虫及病毒病,可喷1000倍乐果等。进行分苗的苗间距为3厘米,不进行分苗的苗间距为6—8厘米。分苗一般双株分苗,间距8—10厘米,分苗后进行遮阴保湿,促进缓苗。苗期可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2—3次。临定植前,适当控水,加强炼苗。并喷一遍防病药剂。
(二)定植
秋延迟、秋冬茬栽培宜小苗移栽,伤根轻,易成活。若能带棚摸防雨定植更好。整地施优质圈肥5000公斤,然后翻地耙平地面,整成垄底宽70厘米、高10—15厘米的高垄。作垄前,在垄底按每亩用量有机肥2500公斤,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0—20公斤施入沟内,与土混合。定植时在垄上开沟放水,按株行距30厘米栽植,水渗下后封沟覆盖地膜,亩栽4000—5000穴,即8000—10000株。
(三)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辣椒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适宜温度白天25—30℃,低于10℃生长受阻,低于5℃易受冻害。
定植后,外界气温尚高,缓苗快,主要以通风降温为主,防止午间可能出现高温,可采用短时间遮阴。缓苗后,按适温管理,当夜温低于15℃时,要封闭通风口,当棚内夜温低于15℃放草帘保温。随气温下降,通风量减少,以利于辣椒的开花和果实膨大。利用大棚进行秋延迟栽培时,当夜间棚温低于10℃时,棚内可盖小拱棚,白天敞开,夜间盖,大棚周围可围盖草帖。当最低温在5℃以下时,要及时采摘上市。
2、肥水管理:定植后,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中耕2—3次。开花前起垄培土(未作垄的),然后浇水。以后每10—15天浇一次水,后期间隔时间更长,每次每亩随水冲施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尿素10公斤左右,追肥以速效磷、钾为主,不宜用氨过多,以免造成徒长、落花落果或受冻害。
3、植株调整:对生长势弱的植株可摘去门椒花蕾,并去掉一些分枝,结果多且集中。大棚在初霜后,每株座果10个左右为宜,摘除多余的花蕾及幼果,集中养分,促进果实膨大。秋延迟栽培,植株易徒长,可在进入开花期以后,喷10—20ppm的多效 两次,间隔15天左右。
其它管理参照早春栽培。
三、越冬茬栽培
(一)培育壮苗
育苗期仍处于高温强光下,要注意遮阴防雨。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参照秋冬茬育苗技术。
(二)定植及密度
越冬茬栽培时,栽培密度可适当减少。定植方法及缓苗期管理参考秋冬茬。
(三)田间管理
1、温度:①深冬前(即12月下旬前),以调温壮苗为主,草帖揭盖以温度为依据,白天保持25—30℃,夜间15—17℃。②深冬期间,年内温度最低的季节,以保温为主,白天25—28℃,夜间尽量保温,使最低温度在8—10℃以上。加厚覆盖物;雨天在草帖上盖旧膜防雨淋。③深冬后,气温回升,按适温(白天25—30℃,夜间15—18℃)管理,逐渐加大通风量。
2、光照:深冬前在维持温度下限范围内,草帖早揭晚盖;保持棚摸清洁。
3、肥水管理:底肥充足时,在门椒座住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冲施尿素15公斤、磷酸二氢钾10公斤。对椒座住后,再追肥一次。辣椒采收盛期,可每采收一层果实追一次肥并浇水,追肥量为每亩磷酸二氢钾15公斤。在水分管理上,深冬季节要控制浇水,干旱时可浇小水,浇水后注意通风排湿和提温。2月中旬以后,气温升高以后,植株蒸腾量大,可增加浇水次数。
其它管理,可参照早春茬栽培。
四、辣椒病虫害的防治
辣椒常见病虫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茶黄螨等。主要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2、培育无病壮苗:10%磷酸三钠浸种15分钟,洗净。55℃温水浸种10分钟(浸种前用冷水预浸1—2小时),可杀死炭疽病菌和疫病菌。用1%硫酸铜浸种5分钟,洗净播种可杀死炭疽病菌。
3、栽培防病:避免连作,高垄栽培,田间防止高温高湿。
4、药剂防治:
防炭疽病: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500—600倍液,50%炭疽福美300—400倍液,70%代森锰锌粉剂400倍液。
防辣椒疫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灵粉剂700—1000倍液,64%杀毒矾粉剂400—500倍液。
防治灰霉病:45%百菌请烟雾剂,50%速克灵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防治蚜虫:20%速灭杀丁、2。5%敌杀死2000—3000倍液,40%乐果800—1000倍液。防治红蜘蛛:73%克螨特1000倍液,25%灭螨锰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10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200—300倍液,40%菌杀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茶黄螨参考红蜘蛛防治。
五、大棚辣椒落花落果的机理及防止
大棚栽植辣椒落花落果是发生极为普遍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不利气候条件和病虫危害而造成。
(一)营养不良
由于栽培管理措施不力,如栽培密度过大或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植株徒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去平衡,使辣椒花、果营养不足而脱落。大棚栽培中,辣椒较易徒长,因此落花落果是常见现象。
(二)不利的气候条件
冬春季大棚中经常遇到光照不足,温度偏低(低于15℃)的天气,影响受粉,果实也易脱落,这在阴雨雪天气时表现更突出。春末夏初及秋初,大棚内经常出现35℃以上的高温,可使辣椒花器发育不全或柱头干枯,不能授粉而落花。大棚内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时,造成辣椒花不能正常散粉,使授粉受精难以完成而造成落花落果。辣椒怕涝,田间积水数小时就可使根系窒息,叶片黄化脱落,植株落花落果,重者植株死亡。
(三)病虫害危害
辣椒发病后,如发生病毒病、炭疽病、叶枯病后,也易引起落花落果。如辣椒在感染病毒病后,常出现死顶现象,造成落花落果;烟青虫、棉铃虫蛀果,也易落果。
防止落花落果应丛加强栽培管理入手,主要是培育壮苗,适时定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定植后加强通风排湿,棚内白天温度保持25—30℃,夜间15—18℃,开花期最低为15℃。棚内提倡地膜下滴水,勿大水漫灌。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注意病虫害防治。除上述措施外,可用40—50ppm的番茄灵、50ppm的奈乙酸喷、浸花,或用20—30ppm的2,4—D涂抹花柄。
第五篇: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教学目的:使全体学员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常见的食用菌
二、学习食用菌丰产栽培技术
塑料大棚丰产栽培与食用菌常规栽培技术基本相同,我们以典型的低温品种香菇、典型的高温品种紫木耳以及大多NT中温型品种的平菇为代表,采用塑料菌袋栽培的方法,简介其大棚综合丰产栽培技术。1.大棚香菇丰产栽培技术1.1栽培准备工作 从接种到出菇约需90~120天,整个生长期约300~330天,一般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室内降温条件下制备栽培袋(规格为17厘米×34厘米,圆形)菌块,秋末冬初出菇。香菇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2℃,适温为10~28℃,子实体的生育温度为5~25℃,适温为12~17℃,栽培方式为床架式,一个棚内安排宽65厘米的栽培床6行,主走道宽50厘米,其它走道宽35厘米,中间床架分上、中2层,包地面为3层立体式。两边床架设一层床面,包地面为2层。紧靠大棚两边的两行床不设床架,只在地面E栽培一层。每2层床面间隔距离为50~60厘米,床沿高20厘米,地床床沿可用红砖拱立排成。整个大棚地面用红砖面平,或将面整平再种香菇。其栽培方式可分固体原种栽培或液体菌种制作后栽培二种。主要措施为:斜面母种一原种(摇瓶菌种)一(液体栽培种)一栽培袋菌种脱袋排放一菌块恢复生长和转色培养一出菇管理一采收。排放菌种前先在床面上垫上地膜,先垫一边,再将菌种脱袋,成排均匀摆放在床面上。排完一个床面,将另一边地膜覆盖于菌块之上,不必盖紧盖严,便于通气。以后精心培管,待转色、出菇,直到采收后床膜才予以撤换。1.2转色、出菇管理 出菇前,菌丝有一段转色的生理变化,这一期间,棚温要保持在20~23℃之间,还要掀盖地膜以通风、保温。要防止高温、高湿所带来的菌丝陡长,形成厚菌皮,影响产量、质量。如果条件适宜,自脱袋至转色约需10天。转色后菌块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这段时期称为出菇期。①秋冬菇(10~12月),由于棚温过高,须经常揭膜降温,长期保持棚温在10~15℃之间。每收获1次,须短时间揭开床膜换气,以促发育。②冬菇(1~2月)这时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宜于晴天对地面喷水保湿,通常以保温为主。③春季菇(3~6月)首先是将菌块浸水,含水量为60%即可。其次是控制棚温,保持昼夜温差在20~25℃到10~15℃,也即10℃的温差。以后气温升高,可适当揭膜降温。2.紫木耳栽培技术要点2.1发育条件 紫木耳适应广,菌丝在5~39℃之间即可正常生长,子实体为0~42℃,紫木耳喜高温、高湿,对氧气要求不严格,缺氧环境中,仍可正常生长。其菌丝体培养宜在黑暗中进行,因在较强散射光照射下,会过早成熟,影响产量。子实体则可在高温高湿强光直射下旺盛生长,耳片大而肥厚,颜色紫红至紫褐,品质优良,因此可作四季栽培。2.2栽培方法 有三种,均采用17厘米×34厘米的筒膜料,两头接种,然后栽培。2.2.1床架式 设置床架方式与香菇同。再将菌袋两端用绳子扎紧,袋面上用刀片划上4~5条纵向缝隙,即可排放(下同),一般为卧放在床架上,排满后,需盖上地膜。2.2.2吊挂式 棚内设成排木桩,菌袋吊挂在木桩上,其间距离自定,留出走道进行管理即可。菌袋齐地面至桩顶一一吊挂,袋距5厘米,桩下部地面可卧排,以后,每3~5行桩用整块地膜全部罩盖住即可。2.2.3沙畦式 内设数个长方形不漏水的浅床坑,上铺河沙,厚5~10厘米,此法最适高温干旱情况下应用。排放前沙层灌足水,再行排放菌袋,畦面上方亦可设置一定高度木架,木桩吊挂菌袋以增加产量,排、吊完好用整块大膜覆盖。2.3四季管理2.3.1春季 先于冬季在室内加温培养菌袋,早春排放出菇。棚温白天控制在之5~30℃,夜间控制在5~10℃以上,晴天在棚内喷水,虽降低了棚温,但不会降得过低,而水与水气会吸热并贮存,晚上释放以提高棚温。这对于延长棚温在15℃以上时间,促进紫木耳生长有利。2.3.2夏季 气温由低向高,对耐高温的紫木耳栽培有利。主要是降温保湿,一是揭去棚膜,加盖二层遮阳网,二是喷水保湿,可使棚温下降4~8℃,促进生长。2.3.3秋季 为培植紫木耳的黄金季节,初秋仍须降温保湿,晚秋则要覆盖棚膜保温,气温高时又要揭膜降温,以利获得高产、稳产。2.3.4冬季 利用秋季自然温培养菌袋,初冬排放。晴天可适当揭膜降温,风雨天就要盖膜保温。晚冬气温偏低,可加强升温管理,尽力延长15℃以上气温时间,以促生长。3.平菇栽培技术要点3.1发育条件平菇品种有高、中、低温型和广温型等数种,菌丝生育温度为5~36℃,子实体为5~30℃,一般为8~18℃,最佳制种期为9月~翌年4~5月。平菇耐湿,栽培时可直接喷水在菌袋和菇体上,其子实体发育期间,需充足氧气,故栽培时要常开前后门和提升棚膜,降低裙膜通气供氧。3.2栽培方法 有3种,均采用22厘米×44厘米的菌袋,两头接种,出菇。3.2.1床架式 床架设置同香菇,排放菌袋,间距不少于5厘米,只排放一层,两头及破缝均可出菇。3.2.2墙式 在床架上像砌墙样,将菌袋码放成墙式,一个床面可堆成两道袋墙,长与床同,高约3个菌袋直径的高度,为立式结构,只能两头出菇。3.2.3地面式 不用床架,菌袋直接在棚内堆砌成墙式,长与棚同,高度以高而不倒为度,中间高,两边低,与棚相似。3.3四季管理3.3.1秋季(10~12月)选用中温及广温型品种,10月上旬开始进行菌块排放及出菇管理。主要管理措施是降温通气-保湿,需保持棚温在8~18℃之间。3.3.2冬季(1~2月)选用低温和广温型品种,主要管理措施是保温通气保湿,在一天中尽可能延长棚温8~18℃的时间。3.3.3春季(3~6月)选用中、高温型品种。前期以保温通气一保温措施为主,后期以降温一通气一保温措施为主。3.3.4夏季(7~9月)选用高温型品种。揭去棚膜,加盖遮阳网,主要管理措施为降温,使棚温降至28℃以下,同时加强水的管理,经常喷水降温保湿,以促高产。
三、学员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