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岸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关键字:两岸关系 台独 美日 倒扁 马英九 对台政策 摘要:
台湾自古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在李登辉,陈水扁等人的执政下,台湾一步步走上了历史的歧路。“台独”分裂路线在台得到大肆鼓吹,“台独”分子不断开展所谓的台独活动。其中,以陈水扁的台独活动最具代表性。在台独问题上,美国和日本等国虽表态不支持台独,坚决拥护一个中国政策,但台海局势多次成为他们要挟大陆的利器,而且屡试不爽,维持现状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中华民族的统一对他们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正文: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我要回来,母亲,母亲!”一曲《七子之歌》,曾让多少大陆人民与台胞们潸然泪下。随着时间的积累,大陆人民对台湾早日回归的殷切期盼亦越来越强烈。然而,目前台湾境内的台独势力不断扩大,两岸关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就今后台海关系的发展趋势做一分析。
台湾自古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成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后台湾先后成为了荷兰,日本的殖民地。政治发展进程开始与大陆有了差别。后在李登辉,陈水扁等人的执政下,台湾一步步走上了历史的歧路。“台独”分裂路线在台得到大肆鼓吹,“台独”分子不断开展所谓的台独活动,以谋求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其中,以陈水扁的台独活动最具代表性。
从2000年5月陈水扁执政开始,便以“一边一国”为基本前提,以“统合”论来适应国际生态,全面推进“台独”蓝图的实现。
2002年8月3日向“世台会”发表的电话讲话中,陈水扁明确将两岸定位为“一边一国”,主张“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而2003年,陈水扁抛出“正名”“公投”“制宪”的“台独”时间表,2004年底重提“公投”“制宪”,2006年初废除《国家统一纲领》,终止“国统会”的运行,2007年提出制定“第二共和”,“宪法”,表明走向执政的民进党已经走上了“台独”不归路。其基本思路是:固守“台湾已经是一主权独立国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基本立场,以“宪政改革”的方式解决“台湾独立”的法统困扰;以“公投自觉”的方式内争民意,外争国际舆论支持;以思想文化的“去中国化”为手段,全面以“台湾认同”代替“中国认同” ;以“统合”方式,通过两岸文化、经济的“统合”发展到确保台湾以民主国家的身份进入亚太或中华国际联盟,和平实现“台独”。
在台独问题上,美国和日本等国虽表态不支持台独,坚决拥护一个中国政策,但台海局势多次成为他们要挟大陆的利器,而且屡试不爽,维持现状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中华民族的统一对他们来说是最不愿意看到的。这直接或间接地为陈水扁等台独分子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面对台湾愈行愈远的现状,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强烈要求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一国两制”。自02年以来,胡锦涛主席领导的党中央在对台政策上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和五个基本点”。“一个中国” 是对台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必须遵守,不容讨论。“五个基本点”包括:一根主轴、一部法律、一条战线、一个有效途径和一个阶段性目标。其中“一根主轴”是指目前我们处理台湾问题时可以暂时不谈“一国两制”和“统一”,但必须以“反台独”为主轴;“一部法律”指《反国家分裂法》,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们首次以法律形式反对台独,这对岛内的分裂份子有很大的威慑作用;“一条战线”指我们应当团结岛内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两岸四党”的反台独统一阵线;“一个有效途径”指通过举办各种农业交流会促进两岸农业交流;而“一个阶段性目标”是指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但就目前现实来看,要想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伟业,依然羁绊重重。
首先,除了台湾政府的坚持态度外,在台独分子的鼓吹下,一部分台湾民众已对统一中国的信念有了动摇。目前的台湾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本土人和大陆移民。本土人一般是指1949年以前移居到台湾的大陆人及后裔;大陆移民是指国民党退却到台湾时及以后移居到台湾的大陆人及其后代。本土人由于移居台湾的年代比较久远,本身没有太多的大陆情结。所以,在政府的影响下,他们便产生了要求台湾独立的愿望。大陆移民则不同,由于他们移居台湾不过几十年,与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愿意与大陆一刀两断。尽管他们不愿意与大陆统一,但也不愿意台湾独立,维持现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第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还会牵涉到美国和日本的态度。众所周知台湾之所以和大陆能够保持近60年的隔绝状态,很大程度上来自美国的对台政策。国共内战的结果是国民政府被迫迁往台北,当时的形势是蒋介石已经做好解放军武力攻打台湾,而自己在无法守卫的情况下流亡他国另组流亡政府。可以说当时的台湾岛内到处都弥漫着失败的悲情。可是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国际形势出现变化。美国因为韩战的关系重新认识到偏安一隅的国民政府的价值,从而出兵海峡,帮助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中站稳了脚跟。这一切导致了两岸至今仍然隔绝。之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制造了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并在蒋介石拒不合作的情况下,引导并鼓励“台独势力”发展多年。日本也与此相同。由于日本做过近50年的台湾母国,所以“台独分子”对日本有着很深的感情。这其中以李登辉最为著名(李登辉甚至认为自己二十来岁前是日本人)。所以要解决台湾问题已不仅仅是两岸之间的问题了,要解决台湾问题必将要涉及美国和日本的意见。虽然前景不甚乐观,但我们在最近的“倒扁”事件中,也看到了一丝希望。此前由陈水扁及其亲属贪污腐败而引起的“反贪倒扁”运动规模庞大,共有一百多万台湾民众自发参加。而在这一百多万民众中,不仅包括反对民进党的“泛蓝”阵营,也包括支持民进党的“泛绿”阵营,所以有人称这次运动“跨越蓝绿”。这在台湾以往的政治运动中非常少见,由此可见民众对陈水扁的极度不满。这次活动之后,台湾岛内政治力量的对抗将由“蓝消绿涨” 转为“蓝绿平衡”,“泛绿” 阵营中将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民进党的贪污腐败和在政绩上的空白而对其失去信心。但由于国民党自身的一些原因,“蓝绿平衡”在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发展为“蓝涨绿消”,所以经过此次“倒扁”运动,岛内政治力量的对抗将趋向平衡。
其次,在区领导人选举中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的马英九代表国民党重新赢得执政权后,两岸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共存异、共创双赢”的原则,推动海协两岸周末包机直航达成协议并成功实施,而使以往风云变幻、乱云飞渡、危机四伏的两岸关系大大改善,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3.22大选”后,大陆方面不断释出善意,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先后会见现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萧万长、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表示,“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创建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湾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为两岸的良性互动创造了极佳的氛围。通过对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及对台湾籍学生同等收费等一系列具体务实、惠及台湾百姓的政策,使大陆在台湾民众心中的形象日益趋向正面化。
至于马英九方面,他也认识到陈水扁“激进台独”路线的危害,以及岛内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渴望,决定走两岸和平、共创双赢的路线。
5月20日,马英九发表就职演说。在这场被外界高度关注、认为是马未来4年两岸政策风向标的重要演说中,两岸关系成为重头戏,占了近1/4篇幅。演说以承认“九二共识”为基础,向大陆发出了改善发展两岸关系的信息。马英九称,由衷盼望两岸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两岸人民共属中华民族,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5.20”正式执政后,马英九遵循“九二共识、一中个表”的基调处理两岸问题,与陈水扁执政时期、坚持的“两岸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有了根本的改变。
最后,我必须要说,中国走向统一将是大势所趋。从感情层面来说台湾人民是血浓于水的华夏子孙,从具体利益方面来看,台湾离不开大陆,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成为两岸同胞坚定的共识,不可违抗的主流民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陆现在的国际声誉日益提高,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近代的屈辱走向当代崛起的巨变,已经步入再创辉煌的伟大时代。目前中国大陆的日益强大是两岸必将走向统一的决定力量,两岸由长期隔离到走向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
第二篇: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目前中国政府采取的是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我们希望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增进互信,积累共识。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两岸关系的现状
1.两岸政治上的互信
如今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的进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达成一致,从而建立了政治上的互信,形成了良性互动。两岸高层互动热络,沟通顺畅,极大地确保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有利于两岸增强政治互信。两岸沟通管道与平台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两会制度化协商平台成为两岸协商的重要渠道,两会协商成果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表现与推动力。两会协商机制进一步深化,体现五大特色:
一、权威性逐步提高。
二、专业程度稳步提升。
三、协商议题拓宽,更加注重民生。
四、过程更趋平和。
五、两岸制度化商谈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更多台湾民众的理解与肯定。两岸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层进行沟通,海峡论坛等民间交流平台是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合作、凝聚亲情友情的新渠道,博鳌论坛、世博会、亚运会、APEC峰会等平台,为两岸高层表达善意诚意、探讨合作事宜提供了重要舞台。两岸协商制度化,是两岸关系正常稳定的最具体表现,是为两岸交流构建基础的重要工程,目前,两岸形成“政党主导、官民结合、多轨并进、多方位沟通”的协商合作机制对两岸增进了解、累积互信、规划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才能克服“台独”势力的干扰于破坏,成功化解两岸之间的一些摩擦和不快。2.两岸经济上的发展
随着绿色通道的开启,作为ECFA的执行和监督机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已全面启动了ECFA的后续协商,稳步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向正常化、自由化方向发展。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增进了两岸经济上的互信、互动继续给台湾的消费经济和旅游业注入巨大的活力。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积极、务实、灵活而有效促进两岸交流的新举措,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提供便利。大陆方面本着为台湾同胞做实实在在事情的精神,不断出台解决台湾同胞关心问题、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的政策措施,推动两岸交流深入、持续发展,两岸经济关系在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两岸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全国台企联谊会在北京成立“马上办中心”,为台商排忧解难,吸引台商持续扩大对大陆投资。相对近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增速放缓或下滑情况,台商投资项目及金额大幅增长,均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3.两岸文教上的合作
长期以来,大陆高度重视文教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主张两岸同胞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关键是促进两岸同胞共同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马英九当局也表示,“中华民族子孙应接受中华文化教育”,强调两岸加强文教交流是“两岸迈向和平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两岸双方高度重视文教交流,两岸文教交流蓬勃开展,呈现“领域更宽、层级更高、影响深”等特点,对于两岸进一步增进同胞情感、淡化心理隔阂、推动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淡化“文教台独”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岸文化交流内容遍及教育、出版、宗教、民俗、新闻传播、民间艺术,地方特色等各个领域。文化交流的专业性、组织性、机制性不断,如对在大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的台湾学生执行与大陆学生相同的收费标准,并设立台湾学生奖学金,两岸共同成立客家文化研究院、民间法律办公室,共同举办国学论坛、智库论大学校长论坛,共同举办神农文化祭、抗战电影展、简体图书交易会、农博会、妇家山歌大赛、旅博会等。两岸就共同建立”两岸词汇云端资料库”的设想进行沟通。两岸教育双向交流得到深化。4.两岸军事上的探索
两岸适时的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和交流有利于共同采取进一步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的措施。两岸都有建立军事互信的愿望,和平和发展是两岸长期追求的目标,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两岸军事交流主要以两岸退役将领为主,他们以参访、学术研讨会、黄埔校友联谊等方式进行交流。目前两岸退役将领交流互访逐步升温,双方就加强军事文化交流、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共同维护海洋主权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产生了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向。
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大陆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战略机遇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战略选择,是国际格局演变、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两岸繁荣与稳定,促使岛内民意和政治格局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调整,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累积了有利条件。
从目前形势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保持良好势头,为遏制“法理台独”和延长战略机遇期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解和平、平等协商、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主流价值深得两岸同胞的认同。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国共两党赞成和平发展,两岸同胞已经形成强大合力。两岸经济关系在正常化、制度化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正稳步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加速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塑造新远景,并使台湾民众获得实际利益。两岸经贸关系密切,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岛内局势演变进一步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演进。两岸意识形态对抗、武力对抗的程度不断降低,军事冲突的危险性明显下降,两岸经济加速整合,两岸共同利益不断增加,两岸政治和社会互信不断增强,使得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
然而积极的因素仍和复杂的变数共存,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明显增强。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大陆对
台政策更加务实灵活。大陆秉持“信心、诚心、耐心、创新”,从中华民族共同繁荣的战略高度,与时俱进调整对台政策,更加务实灵活地推动两岸关系,造福两岸同胞。岛内“遏独促和”的主流民意和力量明显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岛内政局和民意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价值成为岛内主流民意,得到越来越多岛内民众的认同和支持。尽管两岸关系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但两岸关系发展总体上局限于经济、民生、文教层面,两岸政治对话没有实质进展。应该客观看到,受台湾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选举的周期性影响,影响两岸关系的根本性因素没有根本改变,岛内民意走势的复杂性要审慎应对,争取台湾地区的民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我们必须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充分准备。
第一,在转变岛内民意、加强中国认同的过程中,要防止急躁冒进坚定不移地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坚持不懈地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谨慎处理因认同分歧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防止其被“台独”势力所利用。
第二,继续加强对台湾中南部民众交流力度,增强中南部民众对大陆的了解。建立健全惠台政策的规划、评估、反馈、执行机制,加强政策落实,使惠台政策切实及时有效。逐渐消除台湾地区民众对大陆的误解和敌意。
第三,加强两岸文教和社会交流,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塑造两岸共同价值,扭转两岸交流“物质化”倾向。注重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共同认知、共同记忆。
第四,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要妥善解决。相对于两岸长期隔绝与紧张对峙,当前两岸关系呈现较快发展势头。不
过,两岸关系改善的时间还不长,和平发展的格局才初步形成,实现“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抚平历史创伤,深化经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继续扩大两岸各界交流,不断激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命力,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三篇: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姓名:赵程程
班级:服表111 学号:2011313380117
【摘要】海峡两岸关系在近十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两岸关系的发展却并不顺利,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僵局依然没有打破,原本存在于两岸有一定
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震荡中变得逐渐清晰并走向对立的两面,两岸的主要矛盾也由“正统”之争演变成统、独之争。特别是近几年来,因台湾当局政策的变化导致两岸在一些重大政治立场上的原则分歧更为突出,两岸关系重趋于紧张,两岸的经济关系也朝着更加合作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两岸现状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并对未来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作一简要的展望。
中台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湾自唐时称其为“琉球”就隶属于朝廷,后经历几朝,一直是以朝廷马首是瞻,直到1624年荷兰进据台湾,后来郑成功率领明朝后裔收复台湾。1683年,郑克塽归顺清朝政府,台湾进入清治时期。1895年,由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日本人征服居住于台湾东部和中央山脉的原住民,成为第一个有效完全统治全岛的政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自该年秋天起,台湾即为中华民国有效统治的领土、且为1950年起中华民国政府所实际管辖的主要国土。自1895年起的116年,台湾与位于中国大陆的政府只有4年的政治关系,而与此有所联系的中华民国已于1949年12月将中央政府迁至台北市。台湾与澎湖、金门、马祖四地公民自1991年起以选举决定全数中华民国国会议员法定席次、1996年起即直接选举产生中华民国总统。与台湾从无实质行政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称拥有其主权。此外,台湾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也是主争议产生的原因之一。
两岸关系近年来趋于缓和,从江泽民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把握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展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已经并将继续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台湾问题已经存在半个多世纪,暂时分离不仅直接影响干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且给两岸带来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更是导致两岸
中国人为之付出了高昂的政治、经济代价。同时,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告诉人们两岸交流和合作给两岸同胞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在祖国大陆的积极推动下,迎来了每年人员来往超过300万、两岸经贸超过300亿美元、两岸同胞认识差距不断缩短的可喜局面。这一成就说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悠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所有中国人的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2010年是两岸关系稳步推进,两岸协商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一年。一年来,祖国大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导权,务实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在两岸双方和海内外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两岸沟通与交流渠道日益多元,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教交流迈向新层次新水平;尤其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和生效,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对于增进同胞亲情、繁荣两岸经济,维护战略机遇期、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峡两岸关系在近十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两岸关系的发展却并不顺利,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僵局依然没有打破,原本存在于两岸有一定模糊空间的一些问题,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震荡中变得逐渐清晰并走向对立的两面,两岸的主要矛盾也由“正统”之争演变成统、独之争。特别是近几年来,因台湾当局政策的变化导致两岸在一些重大政治立场上的原则分歧更为突出,两岸关系重
入谷底,但于此同时,两岸的经济关系也朝着更加合作的方向不断发展。
有利条件:台湾经济需求于大陆。随着两岸实现了“三通”和两岸包机直飞,两岸人民之间的旅游,慢慢的促进了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经济发展迅速加快。在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唯有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也可以说台湾是借着大陆的肩膀生存下来的。也可以说现在的台湾越来越离不开大陆的保护。
主要障碍:利益集团的利益。比如:美国需要一个地方来制约大陆的发展。封锁大陆的海上军事力量监控阻止大陆的发展和军事 他需要的是一个分裂的
而不是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华民族和他争世界霸主的地位。两岸注定要统一,但是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道路。
作为大陆人民很大部分的人都是希望台湾能平稳收回,但是肯定也有一部分人漠不关心这类问题。面对台湾民众,似乎回归大陆与不回归大陆这个问题上分歧很多,还是有很多台湾民众是不希望台湾回归大陆的。就马英九上台所对大陆的表示上来看,他也未必能有台湾是否独立还是回归祖国的决定权。
台湾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条件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获得民众的支持。而获取民众支持的最佳手段就是以民生为本,更加深入扎实地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台湾人民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只有使台湾广大民众深刻认识到“台独”的危险性,认识到“台独”与他们自身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促使广大台湾民众自己站出来反对“台独”,才能取得遏制“台独”的更大效果。
“台独”势力猖狂进行分裂国家、分裂中华民族的罪恶活动,是不断造成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根源,所以《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还有在2010年两岸签订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取得了多项共识,从单向投资到双向投资,从单一形态到多元化形态,从内循环到产业链的合作,可以看出,两岸经贸合作将实现“大交流”的格局,经贸关系将更加紧密,更加相互依存。
从整体上来看,祖国大陆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政策,都是为了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实现国家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两岸同胞情同手足,血浓于水,任何挑拨都不能疏离我们的感情,任何力量都不能把我们分开。“台独”是对两岸和平的最大威胁。两岸同胞应该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共同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维护两岸关系大局的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扩大合作,将为反对分裂、维护统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胡锦涛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感觉应该是对两岸关系发展最好的表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13
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都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真心诚意关心台湾同胞,充分考虑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切实维护和照顾他们的正当权益。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既不会因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动摇,也不会因少数人的蓄意干扰而有任何改变。我们要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只有实现大团结,才能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对于那些曾经对“台独”抱有幻想、主张过“台独”甚至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也要努力争取团结,只要他们回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我们都将热情欢迎,以诚相待。我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活动违背了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是没有出路的,是注定要失败的。尽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还面临阻力和障碍,今后也难免会经历曲折和起伏,但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念坚定不移,决不动摇。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支,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海峡两岸应当在双方都体认的共同因素中去进一步沟通,寻找支点:如两岸都认为双方都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民族认同的心理、恋土归根的意识、内聚凝合的情感、企求统一的愿望。这些精华的部分在海峡两岸的人民心中特别容易引起共鸣,无形中起到了两岸交流的桥梁作用。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海纳百川的胸襟,打破不同文化间的隔阂,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了解,自觉地融入世界主流的文明当中并成为一个积极活跃的角色,这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但是无论怎样,两岸人民期待着祖国早日统一,因为人民一直期待着“和平”,我相信祖国统一的那一天肯定会来临。
第四篇:当前两岸关系现状及走势分析
当前两岸关系现状及走势分析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我国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本文通过对新时代大背景下两岸关系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继而对台海两岸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本文从两岸关系问题形成,国内和国际形势现状入手,分析两岸关系走势,两岸关系已经进入一个调整期,台湾问题始终是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前行,祖国统一也必将势不可挡。【关键词】两岸关系
民进党
维持现状
和平统一
【正文】
台湾问题形成至今已有进70年历史了,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在全国战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蒋介石只能转移200万中国国民党军政人员从大陆撤退到台湾。期间,国民党蒋介石、蒋经国一度成立伪中央政府,带领国民党军,试图反攻大陆,但始终认可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随着李登辉、陈水扁的上台,才有了“两国论”“台独”,才导致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直到2008年,马英九在台湾上台,停摆近十年的“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在大陆台湾先后举办四次重要谈判,达成12项经贸合作协定;再就是取得了包含直接双向“三通”、MOU在内的一系列带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就,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全面、积极健康阶段。随着蔡英文为代表的民进党当局的上台,两岸事务性协商基本停摆。
一、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国内和国际形势现状
(一)国内形势现状
(1)政治上,民进党当局拒不接纳象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干预伤害两岸民间交流活动,致使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积极成果大部分丧失,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大陆一直坚定保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始终积极推动两岸经济社会交融发展,始终真心实意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推动者、维护者和两岸同胞的“贴心人”。【1】民进党当局执政一年多以来,从年金改革到“一例一休”,从“前瞻计划”到“非核家园”,改革标语贴的漫天飞,但实际只顾党派斗争,清理异己,窘态百出,难掩施政无方。而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新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为,持续推进两岸交流,效力两岸同胞,在大陆的台商、台生、台胞,以及在台湾的大陆配偶、陆生排忧解难,解决生产生活中遭遇的难题。
(2)经济上,2008年以来,“九二共识”在推进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向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2008年后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的重要纲领。但由于蔡英文当局上台后拒不认可“九二共识”及其中心思想,对两岸经贸关系造成诸多负面冲击。两岸两会协商机制根本不复存在,ECFA框架下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及旗下六个工作小组已根本中止运作。蔡英文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趋保守消极,使两岸经贸关系不进反退。
(3)文化上,两岸的民间交流仍在持续。书画、茶酒、电商和养老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融通着两岸的民意交流。大陆径直面对台湾基层、民众的两岸关系新形态是在2016年民进党当政后,两岸制度性协商中断交流后逐渐发展成形。尽管吴敦义接任国民党主席,紧接着导致国共平台空虚化,两岸民共对话僵持,国共也卡卡,但近期却有两岸企业家峰会、湖北台湾周都办得热腾腾,一批批台湾的企业家、民间人士来往交流,赴大陆创业就学的台青也愈来愈多。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国要素不容低估。特朗普上台后,首重经济与就业,为求防止南海问题与中国大陆提升抵触与反抗,可能考虑会适时向北京递出橄榄枝,共寻朝鲜半岛的稳定,台美关系与中美及两岸关系向来亲密联动,台湾是美国的博弈棋子,为了争取最佳利益,并将成为美国争取国家利益的战略筹码。另一方面,蔡英文当局对日本表忠,让台湾渔民失掉传统渔场,坐视日本强行扣押台湾渔船;闭门会晤来访的安倍晋三之弟岸信夫;无视台湾民众安全,强行解禁购进日本核灾区食品等,都没法改变日台关系在框架内,日本 1 对台政策不会扭转。当亚太关系针对中国大陆的形势不再突显,互惠合作、共赢政策成为大势所趋,疏于经营两岸关系的蔡英文当局只会损害台湾自身的利益。【2】
二、两岸关系的走势分析(1)2015年的政协两会,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为两岸关系指明了方向。2015年3月,习近平强调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我们应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2)2017年11月份的“习特会”,特朗普浩浩荡荡带着大量企业家访华,在北京签订了高达2500亿美金的经贸大单,满载而归;在朝鲜与南海等议题也取得建设性成绩。从这次的“习特会”分析,民进党陈水扁执政期间以为台湾愈与大陆不和,愈有利于美国与中国喊价,从中取得利益的时代已过去了。以如今的中国国力、中美关系,台湾已没什么筹码价值。
(3)台湾人民是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的最大希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就是为了获取民心、争取民意支持。同台湾同胞一道,增强两岸人员交往和经济思想领域的交换,坚决反对台湾分裂势力。
(4)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5)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承认放弃使用武力。
参考文献:
【1】《坚定信心把握方向排除干扰携手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单平,2017年08期,《两岸关系》期刊
【2】《抱美日大腿不如搞好两岸关系》,2017年1月20日,《两岸关系》期刊
第五篇:何仲山:目前两岸关系形势及发展趋势[最终版]
何仲山:目前两岸关系形势及发展趋势
08/14/2003/12:23
华夏经纬网
目前两岸关系形势及发展趋势,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共十六大报告中说的“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
一、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
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原则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虽然大陆和台湾没有统一,两岸各自控制着中国境内一定的人口的土地,并分别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为“国号”。这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但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没有从法的意义分为两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在两岸间是两个对抗性政权的的政策符号,两个政治符合所涵盖的领土主权和人民范围完全重叠,因而不构成两个国家。
台湾当局从李登辉执政时起,就开始推行“两岸分裂分治”、“中华民国在台湾”直至“两国论”的分裂政策。民进党执政以来,推行以“一边一国”为核心的两岸政策。他们的目的都是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但是,在大陆的坚决斗争下,他们的图谋都不能得逞。李登辉被迫退回到“国统纲领”,表示不会依照“两国论”“修宪”。陈水扁一再作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即,在他任内“不会宣布台湾独立、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或国统会的问题”。最近民进党当局又推出“核四公投”、“台湾加入WHO”和“‘立法委员’席次减半”等“咨询性公投”议题。民进党当局推出“公投”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明年的选举加分:6月27日,陈水扁宣布,将在明年“大选”前或“大选”当天进行“核四公投”。尽管民进党当局一再表示“公投”只是针对“核四”等公共政策,不会进行“统独公投”,但是难解人们心中的疑虑,台北股市的波动就说明了这一点。祖国大陆对台湾当局推动“公投”的态度是明确的。6月25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推动“公投”是“破坏台海和平,制造两岸关系紧张”,大陆将“坚持反对”。理由是明显的,民进党当局现在炒作的“公投”议题本身与“统独”无关,但本质上却是要以此来试探大陆的底线,引起两岸关系的新一轮紧张。当然,民进党当局想把对公共政策议题的“公投”逐步引向“统独公投”是一回事,但是,要付诸实践又是一回事。从目前情况看,民进党当局不敢进行“统独公投”。两岸关系仍然能够保持目前的基本格局,两岸局势不会出现大的动荡。
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作出上述判断的根据是:大陆有能力掌控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保持目前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理由如下:
1、大陆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决定了大陆的对台政策是和平的、连续的、稳定的
中共十六大提出,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不是平列的,第一位的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十六大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胡锦涛总书记再三强调:在新世纪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些都明确告诉我们,新世纪三大任务的中心是发展经济。
国家的统一历来与国家的强盛紧密相联。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强大起来了。台湾当局自认为有一定的实力,又有美国的支持,因此拒绝同祖国大陆谈判统一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从这个角度考虑,中共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新世纪最初20年的阶段性目标,的确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决策。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相对稳定的两岸关系。这一目标实现后,就可以为实现新世纪的其他两项战略任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我国已失去了几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从康乾盛世跌落到半封建、半殖民地。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除了我们的工作失误,如发生“文革”**外,周边环境也不安宁,美国插手台湾问题;我国还同外国打过5次仗:中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美半个战争),中印边境战争,中苏珍宝岛战争,中越边境战争。
从1981年开始,至2001年,中国获得了近现代史上第一个连续20年的和平建设时间。这20年我国实现了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进入新世纪,虽然世界还很不安宁,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美、欧、俄、日、印、中等重要力量中心之间,不存在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前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性的;而且我国已形成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全球正在进行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为后发国家追赶先进创造了机会,而汉字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用汉语和汉字人群总数超过使用英语人群,为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市场经济动力。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自由化、一体化。市场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加入WTO的实践证明,中国有能力化解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
基于上述条件,中共十六大作出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并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机遇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决定了大陆的对台政策是和平的、连续的、稳定的。
2、祖国大陆具有遏制台湾走向分裂的综合实力
祖国大陆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保持两岸关系的相对稳定,防止“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笔者认为祖国大陆有能力掌控两岸的政治走势,有能力制止台湾“法理上”的独立。关键是因为祖国大陆具有遏制台湾走向分裂的综合实力。
两岸综合实力对比,台湾处于弱势。中国经济已高速增长了20年,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万亿元(约1.2万亿美元),而当年台湾的GDP为3000亿美元,双方相差9000亿美元,大陆是台湾的4倍。而1989年,双方的差距仅为2.89倍。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差距还将拉大。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按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估算,将达到4万多亿美元。那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上升为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祖国大陆不可忽视并继续增长的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将使我强台弱的态势更加显著,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台湾当局“独立”的图谋。
3、台湾的主流民意制约着分裂势力
尽管目前统一不是岛内的主流民意,但“台独”也难成为岛内的主流民意,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要求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岛内最大的主流民意。台湾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必须考虑这个因素。这是制约“台独”的重要条件。
4、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框架不会改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国际社会出现了同台湾断交、同中国建交的高潮。至197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到122个。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在重大外交行动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从战略高度同各大国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与周边国家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涉台外交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适时提出“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多边外交、首脑外交更加活跃。提出了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相关政策主张。中国的国际地位大为提高。迄今共有165个国家与我国建交。
现在台湾的“邦交国”还有27个,与大陆是“排他性承认”。这是《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规范下的必然产物。
这样的国际环境,决定了台湾当局在“扩大国际活动空间”方面很难有所作为。因此,祖国大陆能够牢牢地将台湾稳定在一个中国框架内。
5.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台湾地区领导人难钻空子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在台湾问题上,中美之间虽然存在着重大分歧,但是,也有共同点。正如江泽民所说,中美两国“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都希望台湾问题得到和科解决。”此外,中美关系中,在更高的全球战略层次上,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和需要合作的地方,远远大于彼此间的分歧。中美关系从上海公报发表直至现在的曲折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9·11”事件的发生,为中美两国改善关系提供了新的共同利益基础,大大降低了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引起战争的可能性。美国也意识到这一问题,降低了“台独”的门槛。布什总统多次重申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并明确表示,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反对“台湾独立”。
美国政府对台湾当局最近提出的“公投”议题表示疑虑。自“公投”议题在台湾炒热之后,美国有官员比喻“这种做法只是不断地试探,就像切香肠一样,一次一小片,最终会走向不可避免的冲突引爆点。”6月2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里克在华盛顿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说:“陈水扁在2000年5月的就职演说上讲,他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我们对他的承诺感到欣慰,也非常严肃地看待。”对于台湾当局要推动的不是“统独”、而是公共政策议题的“公投”,里克表示:“我们的立场是,自我克制,不要因为任何行动或言词,升高紧张状况或造成对话困难。这类动作和言词,我们认为台湾海峡两岸都不应该做。”重复暗示美国不希望因为“公投”而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的立场。美国的态度是对台湾当局企图把对公共政策议题的“公投”,引向“统独公投”的有力限制。
6、两岸民间关系越来越密切,台湾要脱离大陆越来越困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政治关系紧张,但民间关系越来越密切。据统计,至2002年底,赴祖国大陆探亲、旅游、交流、投资、经商的台湾同胞累计达2500多万人次,来过大陆的台湾同胞超过500万人,祖国大陆赴台人数和交流项目不断上升,累计达77.1万人次。经济、科技、文化、新闻、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间接贸易总额达到2679.29亿美元。批准台商投资56129项,合同台资金额620.71亿美元,实际到位331.29亿美元。现在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顺差来源地,据大陆方面估算,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已达28%,对大陆的出超达320亿美元。此外,大陆也成为台湾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的趋势还在发展,现在,台湾科技企业越来越多地到大陆投资设厂,两岸产业合作层次越来越提高;台商投资区域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之后,开始面向中西部地区;两岸金融合作升温,多家台资银行、台资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在大陆设立代表机构。两岸通邮发展声速,通航取得局部进展。两岸直接“三通”是大势所趋。
两岸人员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大大密切了两岸同胞的联系,加强了两岸经济、文化关系,台湾要脱离大陆越来越困难。这成为制约台湾分裂努力的重要条件。
7、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以及“文攻武备”的方略是遏制“台独”的有力武器
邓小平说,“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邓小平还说,对于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江泽民也多次表示:“我们不能作出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统一以及旨在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搞‘台湾独立’的分裂活动。”中共六十大报告再次重申“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为了防止“台独”分子铤而走险,近年来,大陆又提出了“文攻武备”的方略,即解决台湾问题要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基础上,以“文攻”为主导,以“武备”为后盾。
为贯彻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和“文功武备”方略,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加强军队建设。这成为防止“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图谋和保持两岸关系基本稳定的不可或确的条件。
台湾当局自认为大陆对台动武会得到美国的保护。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是有针对大陆对台动武的条文,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但是也应注意到,《与台湾关系法》中的用词是“严重关切”,其“自我赋予”的使命仅限于“提供台湾防御性武器”,而非承诺直接参战。同时,还应注意到,《与台湾关系法》第15条关于台湾的定义,实际上是对“台独”的限制:如果台湾独立,割断了与“中华民国”的联系,大陆被迫对台动武,美国可以不受《与台湾关系法》的约束。也就是说,“台独”不是《与台湾关系法》的保护对象。这一点台湾当局应该是明白的。
历史经验证明,尽管近年来台湾分裂势力猖獗,但在上述因素约束,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制约“台独”因素的增长,我们更有信心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