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大学内迁长汀简史
厦门大学内迁长汀简史
1937年,在厦门大学刚改为国立大学不久,便面临了一场大灾难,即日寇全面侵华。此时此刻,厦大师生并没有被这场突临的灾难所吓倒,而是在萨本栋校长的带领下,精诚 团结,勇敢面对。抗战8年中,厦门大学不仅没有被战争所摧毁,还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人才,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更是发扬了厦大的“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
一、抗战时期厦门大学内迁长汀抗战前夕,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建的私立厦门大学于1937年7月1日正式被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国立厦门大学。7月6日,教育部任命萨本栋为校长。紧接着,就发生了七七事 变和“八一三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厦大位于国防最前线且临近炮台,易成为敌人摧毁的目标。9月3日,生物大楼便被摧毁,于是迁校的计划被提上议程。9月4日,厦 大借闽西职业学校为临时办公处继续办公,并在鼓浪屿借得英华中学和毓德女校的部分校舍,作为学生宿舍和课堂,以维持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厦门大学迁到鼓浪屿后,还是处于 战火严重威胁下,所以萨校长多方考虑,决定进省城去商议迁校的事情。根据萨校长提出的3个原则,即“要留在东南最偏远的福建省内,以免东南青年向隅;要设在交通比较通达 的地点,以便利闽浙赣粤学生之负笈;新校址的环境,要比较优良,以使员生得安心于教导于求学”。〔1〕因此,最后决定将厦大迁往与江西省交界的山城长汀。
随后,厦门大学于1937年12月20日停课,准备迁移之事。师生从24日起开始分批出发,进行迁移。从厦门到长汀,虽说是省内迁移,但其路途也有近千里,并且闽西多山,道路崎 岖,图书仪器很难搬运。在师生齐心协力下,至1938年1月12日,人员都已安全抵达,剩下的难搬运的仪器也陆续抵达长汀。在内迁的过程中,虽然遇到种种磨砺和考验,但学生们 却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人生经验,也加深了师生彼此间的感情。
长汀地处闽西偏僻山区,初来的时候,既无校舍,又少经费,师资严重不足,可以说是一片凄凉之景。但在政府的帮助及全体师生的努力下,红红火火的开展了校舍的建造和旧房 的改建。在迁到长汀短短两年的时间,便建造了男女生宿舍、食堂、图书馆、教室、实验室、医院、操场等硬件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来汀之后,又聘到 了急需的教师,调整了院系课程,制定了严格的教学制度,使厦门大学的教学研究走上正轨。在1938年迁汀后,共计学生239名,教职员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助教14人。
二、抗战时期厦门大学之抗日抗战时期,厦门大学学生不忘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积极备战,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尽一份绵薄之力,厦大师生主要是通过创办刊物和组织一些社团来开展抗日救亡 运动。
厦门大学在抗战时期出版了一系列刊物,有发展各个领域学术的,如《语言文字导刊》、《科学》、《教育周刊》、《经济》。同时,由于厦大历来就有抗日爱国的光荣传统,曾 在九一八事变后,就出版了《救国出路》、《抗日救国须知》、《抗日救国方案》等抗日书刊。在七七事变内迁长汀后,也立刻组织出版了抗日刊物《救亡言论》,其目的是在于 “能够唤起读者的警惕„„对每个不愿做亡国奴的同胞说明大时代里的神圣责任,共同起来推进这大时代的巨轮”。〔2〕其文章如《从“屈膝到抗战”》、《抗战呐喊》等,都体 现了厦大学生日益增加的抗日民主意识,并为迁往长汀后开展抗日办刊活动奠定了基础。内迁长汀后,厦门大学救国服务团继续开展活动,在经费短缺的困难条件下,于1938年3月 13日正式出版了《唯力》报刊。《唯力》在第一期《献词》里便直接道出了它的发行目的:“一方面冀将平日研究学术之一得,公诸社会;他方面是要把我们心坎里救亡的呼吁,从 文字上广播给本地民众和全国同胞。”“唯力”二字的意义也是“唯有集合全国的一切人力、财力、物力,才能打破中华民族的历史难关”。《唯力》报刊不仅为进步文化的传播 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与当地的抗日活动相互呼应,相互促进,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自1939年至1942年,厦门大学总共有13个社团,分别是:“厦大剧团、铁声歌咏团、数理学会、中国文学会、教育学会、化学会、经济学会、机电工程学会、生物学会、法律学会、政治学会、华侨学会、木屋学社。”〔3〕这些社团有以研究学术为宗旨的,也有专以抗日救亡为宗旨的。但是两者会经常交叉,学术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学术。如华侨协会乘“ 三二九”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日,举办了“当前的救侨问题”座谈等活动。具有代表性的是铁声歌咏团,以歌咏作为宣传手段,唤醒民众,宣传抗战。在校内,他们举办演奏会,为难民筹集善款;在陈嘉庚莅校时唱出学校的精神和成为“南方之强”的信心和决心;在萨校长赴美时,用国歌唱出抗战胜利的信念。在校外,他们跋山涉水,深入到农村的穷 乡僻壤,教民众唱歌,为村民服务,慰劳驻军等等,用洪亮的歌声激起人民的斗志。教育学会还在当地的爱国路举办了一所民众夜校,救济一些失学的民众和展开一些抗日宣传活 动,学会还拟定了具体的《战时民众训练课程纲要》以合理开课。即使在假期的时候,学生也不忘抗日救亡的大任,他们成立了“国立厦门大学战时后方服务团假期工作队”,1939年暑假分别在新桥、林田、童纺展开了各种活动。
三、抗战时期厦门大学之成功办学八年抗战期间,厦门大学为何能在这个偏僻的小县城顽强的生存下来,并大力扩充了师资,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呢?可以说,这是综合因素结合的成果,包括校长的付出,教师的努 力,学生的刻苦,社会的支持等等方面。其中,我认为最为主要的因素包括以下3个方面:
首先,厦门大学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萨校长当时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本校一向对学生的程度的提高非常注意,在量与质不能兼顾的情形下,对质的改良,比量的增加尤为 重视。”〔4〕虽然此时的厦门大学资金短缺,条件艰苦,但她并没因此放松了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无论其课程,考试,教学都有严格的要求。对于课程,学校极为重视学生的基础 知识,并出现了厦大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就是由名教授教基础课,如萨校长教授普通物理学、普通制图学等,周辨明教授教英文课,吴士栋教授教西洋通史等。并明确规定一年级 的学生必修国文与英文这两门课,不及格者要重修,重修不及格者则令其退学。除此之外,课程上还注重对学生通识的培养,要求文科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理工科 学生不能没有社会科学知识,所以严格规定各院系学生必修国文、英文、中国通史、高等混合数学以及一门社会科学的课程。在考试上,学校要求严格,实行严进严出的原则,平常小考不断,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加以改进,学校还规定:“凡一年所修学分考试成绩有二分之一学分不及格或三分之一学分不上五十分者退学。”〔5〕故每年被淘 汰的学生不少。对于毕业生的考试要求也很严格,一般3人中至少有一人不能按时毕业。学校在此期间还制定了《母校修正通过毕业试验暂行办法》,以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在教学 上,学校还实严格的导师制,制定了《国立厦门大学导师制施行细则》,规定每一个导师最多带15个学生,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进行训导,且做记录以便最好地了解每 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在教学上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甚至在迁汀期间,生物系的学生都不忘借此机会对闽西的寄生动物、鸟类及其他脊椎动物的形态生 态进行研究。学校还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至1941年,已建成实验所31间,可容纳621人,这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厦门大学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障学生的利益。在战火硝烟中,厦大认识到,使学生安心的学习成为这特定时期的头等大事之一。为此,厦门大学设置了一些机构,如生活自 助委员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并派人去产粮区采购大米、黄豆,提倡学生吃糙米,还规定给学生提供早餐配黄豆、中餐配青菜的饮食要求,以基本保证学生的身体正常健康 需要,学校还自制豆腐以增加学生的营养。并为经济困难的特困生介绍校内外的兼职工作,解决其燃眉之急。除此之外,学校还在免费与公费制度上制定了一些具体章程,以帮助 战时家贫力学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厦大确定每年的免费生约为60名。同时在公费制度上,厦门大学也尽量扩充其名额。在公费制度内,设置了奖金、津贴、服务所得3个方面。奖金 方面又包括了6种:(1)嘉庚奖学金,(2)林文庆奖学金,(3)刘树祀奖学金,(4)萨师俊奖学金,(5)中正奖学金,(6)各省教育厅奖学金。这些免费制度和奖学金的总额是很庞大的,以1939年为例,其总额就达到21808元。相对于当时学校的经济状况,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了。这些政策的设立,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学习导向,对学生起到了鼓励作用,也为全校 师生员工树立了爱校爱国奋发图强的榜样。学校还想尽办法寻求各方的支援,如当时就得到了闽西学生救济委员会所赠送的多件特殊药品,还有一些大学的教授捐款。像美国波士 顿大学的布鲁斯教授,斯坦福大学主任Terman博士都慷慨解囊,以资助学生。
第三,厦大为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而不断奋斗着,尤其是萨本栋校长的辛劳付出。自萨校长来到厦大的第一天时,就以清华的标准来要求厦大。他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聘请高素质的教授。所以,他亲历亲为,利用其个人声望,以及与清华大学和留美公私的关系,为聘请到优秀的教师而四处奔波,在其不懈努力下,群贤毕至。如在1939年 就聘到李宗池、肖伟信、傅鹰、黄开禄、叶明升等15名教授,在1941年又新聘各院系教授多人,如施哲存、周长宁、时昭涵、徐人寿等等,这些教授大都在国外著名大学学习过,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是当时的一些名士。这些教授也是具有清华特色的,在51名教授中,有47名是来自清华大学的。除了大量聘用知名教师,学校还积极培养年轻教师,尽量 给他们多提供深造的机会,千方百计去发展他们的才智。如萨校长就曾经动员和帮助陈梁生等去报考庚款留学,陈梁生后来在土壤学方面很有成就。另外,厦大还邀请校内外著名 学者名流来校演说,广泛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如在1944年就有英国纽凯索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雷立克特地来汀专阅母校,曾作5次演讲,又为英诗引论班同学讲学3小时。同时,美国地质地理专家葛德石曾作公开演讲一次,并为经济地理学班同学讲学一小时。他参观母校时,称赞不止,并称厦大为加尔各答以东之第一个大学。随后,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李约瑟博士来校讲演,讲辞内容丰富,让学校师生受益匪浅。这些学者的到来,为厦门大学在抗战时期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对于师资 的管理,学校也积极向清华学习,实行民主治校,教授治校,并根据厦大自身的情况,设立一些常设委员会,从职员中聘定委员,在1941年,就设立了招生委员会、校舍建筑委员 会、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等13个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各司其职,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四、抗战时期厦门大学之成就厦门大学迁汀的8年中,积极抗日,努力办学,不仅有条不紊的发展,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学校自身来说,首先表现在增设学院和招生人数的增多上。在刚来到长汀的时候,学校只有3院8系,3院分别是文学院、商学院、理学院。当时的学生一共为284名,教师83名。到1940年,学校便发展为4学院13系,学生也发展到600余人。到1944年,全校发展为4学院15系,在校学生已有800余人。1945年抗战胜利时,全校发展为4院15系,教授、副教授94 人,学生达到1044人。其次表现在教师所取得的成就上。当时的校长萨本栋便是一个榜样,他非常重视学术研究,曾在美国出版了英文版的《线路分析》上册,在厦大出版了《七 股算机设计》,其论文如《矩阵与张量》、《三相电路中的双相座标系》等也受到科技界的重视。萨校长还获得了美国荣誉褒奖和国民政府的三等景星勋章。除此之外,学校的许 多教师在学界也颇有成就,如当时的李培囿、阮康成、张文昌3人合译的《教学视导原则》一书获得教育部奖金,文学院的周辨明教授被教育部聘为方音注音符号修订委员会委员。第三,除教师的饱学钻研,学生也勤学刻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育部于1940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试,厦门大学以最少经费取得最好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在第二届竞试中还蝉联第一。在1943年的本省专科以上学校学生辩论会和联合国论文竞赛中,也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时的厦大毕业生也卓有成就,如1939年在英国留学的 卢嘉锡和沈金在伦敦大学研究卤族原子放射性的研究和炼油问题研究上获得宣读论文之荣誉。1943年厦大生物学系毕业的曾呈奎在美研究琼胶藻类获重大成果,被当地政府及各界 人士所推崇。当时的学生后来成为两院院士的有15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大学校长6人,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家数百人。〔6〕当时学校在长汀的各种活动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发展。从教育方面来看,初来长汀时,长汀全县只有一所中学,小学也是极少数,大部分是私塾,接受高等教育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当时在厦大读书的无一人来自长汀。在厦大内迁以后,长汀教育出现蓬勃朝气的局面,1939年建立了长汀县立初级中学,由厦大毕业生潘懋鼎任校长,也增设了多座小学,接受 高等教育的人也逐年增多。另外,厦门大学的教育学系,商学系创办了夜校,学校又常开展演讲会,辩论会及抗日宣传的活动,让当地民众接触一些知识和接受教育,大大活跃了 当时的社会学习的氛围。其次,厦门大学迁到长汀后,带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就全校师生的消费及学校的经费来说,每年就有二三十多万。在厦大的帮助下,县政府顺利地 开展了一些市政活动,如长汀改造马路,开辟公园等工程。其三,是对社会风气之改变上,长汀由于地理及经济原因,其民众思想也是很封建保守的,他们见不得学生奇装异服,跑跳踢打的,尤其看到女同学抛头露面,本地人更是觉得有伤风化,然而经过厦大师生共同的努力,在举行多次比赛之后,风气大为改变,看见大人小孩男的女的跑跑跳跳都不足 为怪了,并且还建立了长汀体育场,为民众强身健体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厦大8年,在教育史上谱写了一段光辉的篇章。从内迁长汀办学众多的宝贵遗产中,其内迁闽西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使厦大成为当时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印度加尔各答以东最完 美的大学”。而校长与师生同甘苦共患难,从严治校,身体力行,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更是自强精神的表现。这种精神是厦大特有的精神财富,并一直勉励的全校师生不断追求 真理,“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注释:
〔1〕许乔蓁、林鸿禧:《萨本栋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45页。
〔2〕〔3〕厦门大学校史编委会:《厦大校史资料》第2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142页。
〔4〕〔5〕〔6〕陈武元:《萨本栋博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37、88页。
(本文作者 杨宁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福建厦门361005)
第二篇:长汀婚俗
长汀婚俗自唐至清一千多年来,基本上按“六礼”程序进行:
首先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家议亲求婚,俗称讲亲;其次问名又称请庚帖,男方请问女方生年月日及名字;再纳吉,男女双方商定聘金后,先付一定聘礼,俗称“扎定”,农村称“写婚书”或叫“订合同”;又再纳征(纳币),男家把聘金全数送给女家;又再请期,男方将迎娶日期通报女方,俗称“报日子”;最后,亲迎,俗称“接亲”或“迎亲”。
建国后,颁布《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成熟后,到政府部门登记,便可结婚,删去许多繁文褥节,封建买卖婚姻几乎绝迹,婚礼甚为简便。但“文化大革命”后,旧时婚俗又重演,农村尤甚。
婚书也称红帖、婚帖、婚姻合同,在农村婚俗中尚盛行。内容包括:男女双方姓名、年龄、住址及家长姓名;聘金聘礼项目,数量;压定预付项目、数量都要一一写清楚。立订婚约字人(男、女)、介绍人、在见人要签押。一式两份,未行两份合在一起书写。
聘金聘礼,民国前,少则数十元,多则数百元(银元),农村多讲稻谷多少担。大户人家嫁女,聘金多如数璧还,且备办丰盛嫁妆,故有女儿是赔钱货之说,娶亲者因此而发家致富。贫家嫁娶则相反。近数十年聘金不断增加。据城区、濯田、三洲、河埔、馆前、湖坑、庵杰等地调查(1987年),聘金在3,000~7,000余元之间。除聘金糖果外,在农村还须具备猪肉、糯米、籼米、面、粉干、黄豆,数以百斤计。鸡、鸭、鱼数十斤。甚者加香菰、鱿鱼、莲子、香烟、酒、地瓜粉之类物资。庵杰、馆前一带,另加银元十几个至几十个。聘金礼物总计万元以上,实难筹措,因此婚后负债累累;造成夫妻烦恼、痛苦,甚至酿成悲剧,时有所闻。
定(订)婚后结婚前,每逢年节,男方须备办礼品送给女方,一般宜备四色:衣料、鸡、鸭、美酒、粉丝之类。女家须回赠男方鞋帽,或具红包,上书“充鞋帽”。
报日子
男方择定吉日后通知女方,除“报书”外,要备办首饰、衣裳、三牲、糖、饼之类送到女家。“报书”放置女家神龛上。如三洲等地另给女方洗头礼(鸡一只,粉干若干)。女家将猪肉、糖、饼等,分成若干份分送亲友,城区一般只分送糖果。女家回赠男家鞋袜,俗称“回奉”。馆前湖坑一带另加一条白布做的百子裤。
安床 男家铺新床,一般在迎亲前几天,女家须送木炭、肉丸、红蛋,名曰“探子探孙”。
接亲时人数多少,各地习俗不尽相同。
城区6人:新郎、大客,其余4人,兄弟、亲友均可。
谬田7~11人:逢单。新郎、大客2人(母舅或叔伯)、点灯笼、放爆仗、点香、挑饷各1~2人。
馆前6人:新郎,上三代亲房每代1人、陪亲1人、背请书1人。
接亲所备东西各地大致相同,有马灯2盏、红伞1把、米筛、糠筛各1片,祭品一副:猪头、熟鸡、活鱼(口衔柏枝);香烛、喜爆等。接亲队伍到女家时,城区和部份乡村,女家大门关闭,待喜爆鸣放三次之后才开门迎人。男方给开门、接伞、上茶、上烟者红包,以示谢意。而三洲、濯田、馆前、河埔等乡村则敞开大门迎接接亲者。庵杰则派人到村口接男方礼担,待点好香烛,摆好祭品,然后打开大门,欢迎接亲者。
女方设宴款待接亲者。先点心,后正餐,席间不喧哗不猜拳,旧时在新郎面前放一碗无盐菜,俗称“无盐席”。
盘嫁妆又称送嫁妆。城区在接亲前一天,乡间在新娘到男家当天。送嫁妆由新娘母舅或叔伯主持,提拿扛挑的人则视嫁妆多少而定。
嫁妆丰俭品种,各个时期、各个阶层不同,但不论古今贫富,脚桶、尿桶、门帘、席四色必备。建国后新娘嫁妆一般有缝纫机、单车、电风扇、电视机、皮箱(或木箱)及日常生活用品。现时多备有彩电、双缸洗衣机及电冰箱。嫁妆送到后,男家须给每个送嫁妆者红包,以示答谢。
出嫁 又称“出门”,汀俗均在晚上进行,由弟妹或女友陪送。
出门时,城区将屋内灯火熄灭,而乡间则点满堂烛,适相反,但都迅速关闭大门,并用扫把往内扫三下。新娘出门,有的乡村由新郎或长辈背出大门。旧时坐花轿,轿上有八卦、渔网、轿门锁住,新娘在轿内一路啼哭。
五十年代起,不坐花轿,改步行擎红伞。现远者有迎亲汽车,农村多用拖拉机。
人门
新娘到男家,不能立即进门,须在门前等候若干时候,短则数十分钟,长则数小时,颇为难受。通融的办法,先从侧门入屋休息,待入门时候,再从正门进来。
拜堂
先拜天地,再拜祖先,最后夫妇同拜,现城关多免去。然后饮交杯酒,入新房(农村则入新房后饮交杯酒),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吃面碗鸡,有的外加四个蛋。
闹房
新房内的布置城乡不同,城区床上多放柚子、花生、红枣、石榴,取“早生贵子”之意。天花板上贴书有“抬头见喜”正方红纸。乡间,于床上或写字台上放
一把斗,斗内盛满谷子,外盖红纸,上放秤、尺、算盘、剪刀、白线各一,油灯点亮,烧香照烛,祝愿仓满斗满、添丁增福。城区,闹房在新房内进行,入新房者须说句吉利话,新娘给客人倒茶请糖。宾客与新郎新娘戏闹,要求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乡间闹房多在厅堂举行,开始鞭爆从大门放到洞房再至厅堂,男女老幼围观,亲友凑钱包红包,用竹竿垂钓在空中,新郎须抱新娘摘取,观者任意笑闹,闹房后即于厅堂设宴款待来宾。馆前珊坑一带给闹房者每人一个红蛋。
河埔等少数村则无闹房风俗。
回娘家
汀城在女儿出嫁第三天,娘家请女婿、女儿回门,俗称“请三朝”。时须送笑包给女儿分送邻居,俗称“结缘包”。馆前一带,于第七天,母亲做糈送女儿、叫“七朝精”,女儿随母亲回娘家,须夫妇同行,男带去,女带回,不宜在娘家住宿。三洲等地称回娘家叫“脱红衫”。新娘于第三天穿红衫回娘家,换上平常衣裤,意味着结束新婚阶段。
结婚 亲友送礼,娶亲与嫁女不同,亲戚与朋友有别。旧规:亲戚不请不送,朋友则不送不请。
娶亲送礼 城区,亲戚一般送四色:喜幛(联)、笑包、柚子、喜爆;母舅送“中堂”,悬挂厅中央;朋友一般只送喜幛(联),喜爆。
嫁女送礼 城区送鞋袜、胭脂、花粉、镜子之类。乡间送围裙、衣裤布料。蛋、袜等。
现城乡多用红包代礼物。加标签,书上“充喜联”(送男家),“充胭脂花粉”(送女家)下署送礼者姓名。乡间红包一般不书写。
第三篇: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90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学院(含63个系)和11个研究院,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0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2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7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22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1.5%(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572人,占63.5%;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1738人,占71.4%。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其中双聘院士13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16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9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6人、讲座教授13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
现有在校生3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575人,硕士生15590人(其中专业硕士6014人),博士生2483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022人。学校获第四、五、六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31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学校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多次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15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4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0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以来,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2006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3所孔子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377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000GB),固定资产总值32.8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1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尽善尽美。
徽标圆环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为拉丁语“厦门大学”;盾形上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即所谓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门图案象征着广纳贤才、开放办学;绶带上的“止于至善”四字为建校初期校训。
厦门大学校歌(歌词)作曲 赵元任 作词 郑贞文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驾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
研究生院简介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于1986年9月成立,经过十年试办,1996年3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院。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现任研究生院院长为孙世刚副校长。
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26年。全国解放后,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于1950年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于1952年成立研究部。从1950年至1965年全校有22个专业招收研究生110名,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十年“文革”,研究生教育受阻。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我校研究生教育出现新的局面,尤其是研究生院的成立,大大促进了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全校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0个专业可以招收博士生,225个专业可以招收硕士生。学位授予专业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除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外,我校拥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权授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工商管理、法律、公共管理、翻译、建筑、艺术、社会工作、教育、会计、汉语国际教育和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全校在学研究生18290多人,其中博士生2460多人。
厦门大学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先后与美、日、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每年接受了亚、非、欧、北美的留学生数百名,其中包括研究生。目前在校的港澳台研究生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厦门大学拥有较好的办学条件,荟萃着众多的学者名流,师资力量雄厚。我校现有全职专任教师 2330人,非全职教师689人。全职教师中,教授628人,副教授691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全职教师总数的5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185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101人;45岁以下的为1727人,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9岁;具有外校某一级学历、学位的教师1427人。
我校共有两院院士19人(其中双聘院士10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列入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有2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13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34人、讲座教授20人,校级特聘教授36人、讲座教授17人(已聘任的各层次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共138人);有3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福建省创新团队和22个校级创新团队;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有80人,列入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5人,列入校级“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有64人。
经过遴选和聘任,现有583人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含兼职博导),1553人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
学科建设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我校的5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被评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此外,凝聚态物理和环境科学等65个学科被确定为省重点学科。
经过校内体制改革,研究生院下设综合办、培养与管理办和学位与学科建设办,负责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全校学科建设方面的管理工作。
厦门大学的奋斗目标是:把厦门大学建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上统计数据截止2010年4月)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素有“南方之强”之称,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特区中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座落于“国际花园城市”——厦门的东南端,依山傍海,风光旖旎,建筑独具一格,气侯宜人,整洁优美的校园堪称全国一流。现拥有校本部和漳...查看详细>>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素有“南方之强”之称,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特区中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座落于“国际花园城市”——厦门的东南端,依山傍海,风光旖旎,建筑独具一格,气侯宜人,整洁优美的校园堪称全国一流。现拥有校本部和漳州校区。
厦门大学学科齐全,结构合理,人才培养系列相当完备,是一所包括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有18个学院,43个系,71个本科专业,有10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生,158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生(其中包括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国际法学、分析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物理化学、动物学等13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化学、生物学、应用经济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物理学、数学、高等教育学、国际经济法、历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12个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化学、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专业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专业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九五”“211工程”建设学科,11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学科。全校有80多个研究院、中心、所、室。其中,有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和肿瘤细胞工程(该实验室同时也是国家专业实验室)、现代分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研究群体为全国化学学科首批两个创新研究群体之一。还有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我校的台湾研究、南洋研究、海洋研究、特区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颇具特色,堪称独树一帜。在对外交流方面,厦门大学已与国(境)外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台湾24所高校、63个研究所和34家新闻媒体建立联系,成为祖国大陆对台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
厦门大学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学校荟萃着众多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聚集着一批造诣精深的老、中、青学术带头人。专任教师1897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务的1123人,占59.6%。现有两院院士1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博士生导师337人。中青年教师中有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人获国家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8人被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6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得教育部高校教学名师奖。此外还有8个学科设立“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岗位、4个学科设立“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同时还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一批国际一流学者为名誉教授。
厦门大学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得到了大力改善。校舍建筑面积近11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10多万册,计算机流通、光盘检索和电子文献信息设备齐全,仪器设备总值50000万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主接点之一。
厦门大学教育传统深厚,建校迄今八十多年,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造就了大批的栋梁之才,不少人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和国家重要部门的骨干人物,在我校学习、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达50多人。1963年厦门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1995年6月和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分别通过了部门预审和专家立项、审核,被确认为是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基础研究力量和师资队伍较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大学”;2001年7月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2002年10月,厦门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立项审核。目前在校学生有2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847人,硕士生8785人,博士生1501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200余人,另有海外函授生6000多人,毕业生深受社会的广泛欢迎。
您正在查看 厦门大学 整体就业情况及薪酬水平
厦门大学所有专业--整体就业状况
本科 ¥3084 ¥1575 88% 50
77%以上的水平
专科 ¥2802 ¥1825 95% 42
62%以上的水平
毕业生月平均工资(元/月): 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元): 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 毕业生平均能力得分: 大学就业能力排名情况:
第四篇:西进——富士康内迁调查报告
西进——富士康内迁调查报告
北大、清华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调查组
2010年5月富士康深圳员工连环跳楼事件之后,富士康向内地城市拓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0年5月,重庆富士康正式投产;7月,成都富士康动工兴建,10月产出第一批苹果平板电脑产品。
此次重庆和成都之行,调查组集中了解两个方面的情况:两地富士康的招工状况,尤其是学生工的使用情况;富士康内迁之后其管理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调查在今年三月进行,主要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式,调查组成员深入工人的生活社区、厂房工地、生产车间,并且有成员以普工的身份进入到富士康企业内部,在一个多月的打工生活中进一步了解情况,亲身体验富士康的管理模式。为了解工业园区征地情况,调查组一行还深入到当地居民家中、居委会、田间地头、集市村镇,了解征地之后的农民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遭遇。部分调查组成员进行了历时将近一个月的田野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获得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使我们得以认识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富士康企业背后的故事。
图︰富士康位于中国大陆、香港、台北的生产基地
本报告将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分四个部分对成渝两地富士康的 用工、管理和拓展情况进行细致描述:
一、招工陷阱:介绍两地富士康的招工方式以及在招工和工人录用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二、学校还是中介:学生工的困境 介绍分析两地富士康使用学生工的一些情况;
三、管理乱象:工人的工作与生活 详细考察富士康内迁之后的管理是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四、征地之痛 介绍由于富士康的进驻而给当地农民造成的影响。(本部分将另文讨论)
一、招工陷阱
一)招工方式
富士康在内地大举扩张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劳动力的供给,为此地方政府不惜动用大量行政资源为富士康输送大批廉价劳动力。目前,重庆和成都的富士康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招募工人:社会招募、政府劳动部门代招、职业学校输送。
1、社会招募
在重庆和成都,几乎在每周的人才市场大型招聘会上富士康都会出现。目前富士康通过这种社会招募方式主要招收技术、管理、行政、人事、后勤等非生产性员工,普工的招聘通常是委托给劳务公司或者在富士康专门的招募点进行。
在重庆,许多大大小小的劳务公司都在为富士康招工;而在离厂区不远的富士康招募中心的门前,每天也会有很多人排队报名参加面试。
成都的情况与之类似,在成都火车北站的出站口,一出站台就能看到富士康的招募点,在现场就可以报名,并等候参加面试的通知。
图︰成都火车站北出口,设有至少两个富士康流动招聘报名处
2、政府劳动部门代招
今年春节后,“民工荒”现象显露出来。在此背景下,满足富士康巨大的用工需求成为成渝两地政府最新增加的重要任务。
成渝两地政府将富士康的用工需求指标层层分解,自上而下分派到各个区县和乡镇。为了保证招工任务的完成,有些地方政府还为此拨出专款作为招工之用,并对任务完成较好的机关部门进行奖励,甚至还将招工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政府工作的重要参照标准,为富士康招工俨然成为一件严肃的政治任务。
在成都市郫县红光镇政府、郫县郫筒镇政府的办公场所,都挂有富士康招募点的醒目横幅。本来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劳动部门成为几乎是与劳务公司无异的专门为富士康招工的劳务机构。据了解,有的地方政府不仅负责招募,还负责新工人的体检工作,并且负责将招募到的员工用车直接送到富士康的厂区进行报到,其对富士康企业的服务不可谓不到家。
图︰郫县红光镇特设“富士康”招工报名点,现场免费派发招工单张,政府工作人员逐 一为求职者登记个人资料以及存取身份证、学历等副本
图︰郫县郫筒镇人民政府提供名为“富士康员工现场招募”的免费服务
3月15日,在成都市双柏东一街的富士康招募中心外,停靠着近十辆来自成都市温江区的中巴车,司机告诉我们刚送来温江地方政府代为招募的几百名工人。在成都市菊乐路9号原政府职业培训部转为富士康招募中心的大操场上,有近千名工人排队等候面试,他们都是经由青白江区、成华区等地方政府集体组织、早上由大巴车接送来报到的新工人。
3、变身中介的职业学校
在2010年进行的深圳、昆山等地的调查中,我们已发现富士康存在着严重的滥用学生工现象。此次成渝之行,我们看到这一问题更为严重。
其实富士康自2009年与重庆签约伊始,就同时与当地的两百多所职业院校签订了用工协议,这些以承担教书育人责任的学校也就成为富士康主要的劳动力储备库,源源不断地向富士康输送年轻、廉价、驯服的劳动力。比如在重庆电子工程学院,富士康不仅和学校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甚至还提供了据称价值高达1000万元的实训设备,用以建设SMT和PCBA的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建成以后将会安排学生投入生产。这一模式虽然被美其名曰“实战学习”,实际上是在学生的学习期间就开始为富士康服务,此举将会大大降低这些员工进入富士康之后的培训成本。
调查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批批学生工抵达重庆和成都富士康的场景,他们中一些人在经过体检、录用和军训之后,又转而被送往昆山、南京等地的富士康厂区。
二)招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1年3月,虽然成渝两地的富士康厂区仍处于半生产、半建造的状态,产线编排、机台设备、厕所等基本设施仍未尽妥善到位,但这并没有减缓富士康招工的步伐。而对于那些已经成为富士康一份子的人们来说,当初的承诺如今看起来许多不过是谎言而已:低廉的工资、令人疲惫的劳作、无聊的生活,使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萌生了去意。
1、“本来说是在重庆工作,现在却要去昆山”
在重庆西永微电园的菁英公寓小区内,每天都可以看到一批批拎着大包小包的新工人进来报道并被分配到不同的宿舍,不同批次的人大多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多是以学校或者地方政府组织的形式被成批地招募进入富士康的。与此同时,同样可以看到的是一批批的工人提着他们的行李被大巴送到重庆的火车北站,然后乘坐大约四十个小时的硬座火车之后,到达富士康的昆山工厂。去昆山的名义是实习,时间通常为一到三个月不等。昆山是老厂区,在那里他们被将训练成熟练工人然后再调回重庆厂区。很多新招聘的员工事先并不知道将会被分派到遥远的昆山,18岁的学生工小慧(下文中还会提到)在报到签订合同并在“军训”(入职新人的整队步操等训练)了三四天之后,才被告知要去昆山工厂,她说:“本来说是在重庆工作,现在却要去昆山”,小慧虽不情愿,但却没有自愿选择的余地。对于极少数态度坚决的工人,富士康亦会采取妥协的做法,任由其留在重庆厂区。
如此很多工人会有一种受骗的感觉,他们中的很多人之所以选择留在重庆找这份工作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到沿海去,就是因为重庆离家近,可以免去远赴沿海的奔波劳碌之苦,不想这一期望再次落空。
成都的情况类似。为求达到招人目标,富士康和地方劳动部门往往隐瞒工作地点至最后一刻。例如,富士康以“成都专案”之名招工,来自青白江区的年轻求职者都顺理当然地以为自己就在郫县上班。等到面试的时候,才被告知三五天内就要去南京厂区培训,为期半年。一路上随行带队的政府人员难道不知道实情?为什么不向求职者事先说明?对此富士康的责任未能推卸。
2、“我们不知道要军训到什么时候”
在成都富士康,由于生产设施未能完全就位,并不是每一个新员工都能立即上岗工作。在代号为803(B区)的仍处于繁忙工程施工状态的成都郫县富士康新厂区内,空地上随处可见一百多人的“军训”队伍,他们是新招聘来的工人,但因为许多厂房尚未竣工,生产规模有限,富士康就以这种“军训”方式来稳住工人。所谓“军训”,并没有任何军人教官,发号施令的不过是一些老员工,军训内容很简单,最主要就是“站”,一百多人被分成排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或者进行一些诸如“向左转、向右转”之类的简单动作。至于这种无聊的军训什么时候会结束,工人自己并不能确定。有人说要持续一周左右,而有的则说会有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直到新的厂房建好投产他们才能真正进入工作状态。
图︰成都郫县高新科技区,偌大的富士康工业园区,建筑工地举目无边界
三月中旬刚刚进入重庆厂区的一位工人告诉我们,他在完成入职手续之后的第二天就被分配到生产线上工作,但三天之后当他们处理的一批HP返工的产品做完以后,就又开始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以军训来打发时间。
这当然不是工人们想要的状态,因为类似这样的军训意味着他们只能拿到900多元的基本工资,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用这点钱维持基本生活开销尚显艰难,更不要说别的了。而一些已经进来一个多月的员工,仍然没有开始正式地进入产线工作,而是安排进行一些诸如除草、捡垃圾、拖地扫地等原本不该他们去做的工作,同样也是只能领到基本工资。
3、“富士康招聘的时候说的那些话根本就是骗人的”
在随处可见的成都富士康招聘广告中,工资待遇在首6个月的试用期内:“综合收入”介乎1600-2000元/月;试用期满以后,“综合收入”介乎2200-2800元/月。而在更早些时候,关于“富士康在成都招万名普工最低工资1590元”的报道更是见诸各大主流媒体。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据了解,成都富士康的底薪只有950元/月。图︰成都郫县红工镇政府办公室广告栏上所张贴的成都富士康招工广告。内容除了展示了厂区外观面貌、“HAPPY快乐的工作”员工生活照之外,还说明了现场报告的两个主要地点︰(1)四川省各州市就业窗口(2)成都市菊乐路9号
穿着黄色马甲的小张看起来还像是个孩子,碰到他是在成都富士康北区的大门外,当时正值中午的下班时间,小张和许多人也是在吃过午饭之后来到厂区大门外休息。但他看起来实在太小,如果不是出现在富士康的门口,你难以想象他 已经是这个代工王国中的一名工人。小张还不满十七岁,春节刚过就进厂了,上班已超过一个月。原定三月七日发放的工资,因为管理混乱要推迟至月底才能发放。小张一个月的日常开支要一千元左右,不得不请求父母再次寄钱。
小张虽然还没有领到工资,但已有一种很强烈的被欺骗感,招聘时工厂给的承诺是一个月的收入保证能在两千元以上,而一进来就发现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小张现在的基本工资是950元,加上餐补240元,房补50元。扣除保险等,能拿到手的不过是一千多一点而已,在今天的物价水平下,正常的伙食开支每月至少要三四百块钱,还有基本的日常社交如手机通话费、上网费等,这点钱花起来实在有点捉襟见肘。不仅如此,工作还非常累,一天到晚都是站着,这让小张很吃不消。再加上如此低的工资,现实的情况和当初富士康的承诺以及自己对富士康的想象相去甚远,不满和萌生去意也就不足为怪。
同样在成都富士康上班的小英来自四川广安,和她一起进厂的有同村的8个人。让小英感到最为气愤的就是政府欺骗了他们,因为当时政府给他们承诺的底薪是1500元,而到了富士康签了合同之后才知道,底薪只有950元,差了一大截!小英认为政府是明显地“哄骗他们进入富士康的。”至于这是政府为求达标讨好富士康而单方面采取的行为,或是联合富士康共同制造的骗局则不得而之。
经常的情况是政府有关部门在招聘时含糊其辞,比如在郫县郫筒镇政府的富士康招募点,招募广告上写明“员工试用期内综合工资1600元—2000元,转为正式员工后综合工资2200—2800元。”而对于什么才是所谓的“综合工资”,广告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工人进厂后才会发现只有大量加班之后才有可能拿到2000元。
4、变质的政府招工
富士康要在短期内招募数以万计的工人,这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不菲的资金和时间成本,然而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富士康将这一负担转移到了政府头上。为富士康招工成为川渝两地许多地方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甚至成为政绩考核的指标。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发现了更多令人吃惊的事实。据一位在成都富士康北区上班工人讲述,当地的镇政府为了能够完成招工任务,竟然同意给愿意到富士 康工作的人上低保。地方政府为了满足一家企业的用人需要,竟然如此滥用原本就不足的公共财政资源和社会福利,实在令人费解。而据我们了解,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据工人讲,一些地方政府如宜宾、资阳安岳县政府甚至给予在富士康求职成功者750元—1000元不等的奖励。一位来自四川资阳叫阿丹的女工就告诉我们,当地政府将会在她工作满三个月后给予750元的津贴。
从表面上看,政府提供的津贴、奖励最终发放到了工人手中,似乎对工人是有好处的。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这样做的出发点并不是真正地为了散富于民,而是为了实现为富士康招工这一政治任务而滥用公共资源。政府的基本职责是利用公共财政为全体民众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使用纳税人的钱来为一家企业服务。
在当前工人集体谈判力量缺失的情况下,劳动力供应趋紧这一结构性变化本来为工人工资上涨提供了一个契机,但是在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企业不是通过大幅度提高工资福利水平以吸引工人,而是费尽心机地利用种种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招募工人,并大肆地渲染“民工荒”的严重性。与此同时,崇尚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们,这个时候却集体沉默,而不再用他们的经济理论来论证用工紧张是因为工资太低,而是反过来痛呼工资的上涨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压力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二 学校还是中介:学生工的困境
在2010年进行的两次深圳、昆山等地的调查中,我们都发现了富士康存在着严重的滥用学生工的现象。而此次的成渝之行,让我们意识到这一现象在内地较之沿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2010年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已经提出学生工是“廉价、驯服、灵活”的劳动力的看法;而对于内迁成渝有着巨大用工需求的富士康来说,大量使用学生工意味着一种更经济的、批量化的招工方式,通过和当地的职业院校签订用人协议,可以以低廉的招募成本获得大批年轻劳动力的供给。
而此次调查也更加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学校,正在沦为劳动力中介机构;以实习为名,学生正在成为“富士康—职业学校”这一利益联盟中的牺牲品。18岁的小慧是位于贵州大方县的汇灵职业学校的学生。她的专业是酒店管理,但在去年,和班上的其他三十多个同学一起,由老师带队进入江苏常州的一家电子厂,干了四个月之后每个人总共只领到了二千元的工钱。当时的名义虽然是教学实习,但把学习酒店管理、旅游专业的学生送到电子厂做普工,从事拧螺丝之类的机械操作,这样的安排还被称作是教学实习实在是勉为其难。
到了今年上半年,小慧满以为能够回学校上课了,但没料到又被拉来进了富士康,说是要实习半年,完成之后回学校参加考试就算是毕业了。贵州的老师把他们带来重庆,告诉他们总校(校方声称汇灵职业学校的总校在重庆)会有人来照应他们,但在他们交了200块钱的路费到达重庆之后,还没等到分宿舍贵州的带队老师就走了,而传说中的重庆总校的老师却始终没有出现。
类似的情况几乎出现于所有的学生工身上。概括而言,富士康在使用所谓的“学生工”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以“实习”为名,但却从事与普工没有任何差别的工作
既然是“实习”,既然被称作“学生工”,就说明他们的基本身份仍然是学生,但从他们进入富士康的那一刻起,他们在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方面已经和通过社会招募的普通工人没有任何区别了。富士康并不会因为他们是来实习的学生而给予他们任何的特殊照顾,而学校也不会因为他们还是自己的学生而给予任何的关怀。
小雷17岁,就读职高二年级,她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一天的“实习”生活轨迹:在成都富士康南区金加生产部工作,每天早上6点多起来准备上班,从清江宿舍出发,乘坐着拥挤不堪的厂车,要在8点左右提前赶到车间。8点半开始上班到11点半,然后是午饭时间,12点半又开始上班一直到下午5点半。然后是一个小时的晚饭时间,从6点半加班到8点半,这样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如果从早晨起床算起,每天实际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超过了14个小时。
不仅如此,小雷说他们的工作环境也是非常之差,车间有很大的灰尘,“每天一定要洗头,不洗的话头发都打结了。”由于他们的工作环境经常接触油漆、胶水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小雷说自己的三位同学都先后出现过皮肤过敏的情况。
2、所学无用,专业不对口
实习的基本含义就是要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实用的技能。然而从沿海到内地的三次调查都表明,这些尚未毕业的学生工以“实习”的名义进入富士康之后,其所从事的工作与他们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内容基本上完全不相干,比如上面提到的小雷所学习的是电子商贸管理,小慧的专业则是酒店管理,而她们所做的都是流水线上普工的活儿,而这种情况是普遍的。所谓“实习”不过是个掩人耳目的幌子罢了,真实的目的是为富士康提供大批量廉价而年轻的劳动力。
3、学校失责,他们已经不再是学生了
这些从学校以实习的名义进入富士康的学生工,虽然其身份仍然是学生,但同时却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工人。名为实习,但对于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却在实质上意味着他们学生时代的结束,而成为属于富士康企业的劳动力大军中的一员。他们可以选择在实习结束之后回到学校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但许多人并不会做此选择,来富士康实习对很多人来说就意味着已经和学校脱离了关系,他们已经成为“富士康的人”,而不再是学生了;而学校也不会因为他们还是自己的学生就会派驻老师照顾他们的学业和生活。就这样,两年或者只有一年的学校教育、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换来在富士康的一份几乎不需要任何学识技术的普工工作;不仅如此,他们当中的有些人还要向学校缴纳数额不等的“实习费”——虽然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已经不再履行任何培养和教育的责任,而这部分所谓的“实习费”,乃是学生工们在富士康辛苦劳作的血汗钱,这也就是意味着除工厂之外,他们还可能要接受学校的剥夺。
由此可见,许多和富士康签订了就业协议的职业技术学校实际上已经变身成了劳动中介机构:一方面他们收取学费并获得国家的财政拨款;另一方面他们却未能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这些学校的学生在匆匆一年或两年的学习之后,就被送到了富士康这样的工厂里;学生们名义上虽然是实习,但基本上已经和学校脱离了关系;学校对他们也已经是不管不问,至于在工厂的工作、生活、安全等等也已经和学校没有了什么关系。打着“工学结合”旗号的实习,既做不到专业对 口,也谈不上促进学业,更没有因为他们学生工的身份而为其提供合法的劳动保护和权益保障。实际上他们从迈出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和社会上的求职者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愿意,他们可以拿钱换回一张毕业证;虽然名为技校毕业,但这种学习经历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助益。
三、管理乱象:学生工的工作与生活情况
从沿海迁到内地,学生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否有所改观?富士康的“人训话”管理方式是否有所改善?学生工的权益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重庆和成都富士康的生产生活空间。
1、糟糕的工作环境
成都富士康的南厂区位于郫县高新科技区,是四川省市政府“一号工程”的主要项目。这里是一片尚未完工的工地,尽管如此,富士康的生产却已经开始了。在“边施工,边生产,边招工,边出货”的策略下,富士康厂区内充满着施工机械、噪音、灰尘,第一代和第二代苹果平板电脑iPad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并销往世界各地的。
正在施工的厂区内到处堆放着沙堆和泥土,道路也凹凸不平。在工厂入口处的地上,简陃地临时垫上了几块木板,在高低不平的小沙丘上辟作行人通道。数以万计的工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入工厂工作的,“前天下小雨,我摔了一跤”,女工小妮抱怨到。有的厂房还没有完全竣工,一些楼层还正在施工,到处堆放着诸如钢筋、水泥之类的建筑材料;而另外一些楼层已经投入生产了。在厂房外面,建筑施工产生的灰尘使天空看起来都是灰蒙蒙的。
“尘土飞扬,铝屑飞扬。天晴一片灰蒙蒙,下雨泥泞遍地。”这是工友小丽对生产环境的描述。由于iPad的外壳是铝制的,在打磨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铝屑灰尘。在车间内,铝屑常常是漫天飞舞,随手便可以触摸到银灰色的铝屑。厂方虽然也发放了口罩等劳保用品,但工人们表示口罩并不能很好地起到阻隔灰尘的作用。此外,戴着口罩会很闷,让工人觉得很不舒适。工友小冠说:“戴着口罩很不舒服,就算带了,也经常吸入铝粉尘。”还有工人说:“我们也不能经 常戴口罩,带着很闷热,很不舒服。”经常暴露于高浓度铝屑的环境中,无疑会影响到工人的健康。
2、偏低的工资待遇
学生工工资偏低,试用期过长。在今年四月份之前,重庆与成都富士康基本工资为950元/月;四月份之后,调整至1350元/月,与此同时取消了每个月240元的餐补,以及50-110元不等的住房补贴。而据成都富士康一位学生工向我们介绍,像他们这种实习生要实习满一年之后,才可转为正式员工,之后还要再经历三个月的考核期。这段时间他们的工资标准会低于正式员工。
如前面提到的小张、小英感觉在招工时就工资待遇受骗的情况其实很多。在重庆,由于加班受到管控,而基本工资又没有提上去,很多已经工作了几个月的老员工每个月的收入也只有区区一千多一点;如此低的收入造成人员流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重庆富士康生活区门口所遇到的小辉就是这样的情况。小辉是从深圳富士康调回来的,已经在重庆干了两三个月;这段时间以来由于加班很少,经常都是双休,挣不到加班费,自己每个月能够拿到手的钱只有1300多元。这样,相比招工广告上“转为正式工人以后每月收入在2200-2800元”距离很远,使工人们十分沮丧。小辉打算干到五月份就走人,因为工资实在是太低了。
据我们了解,富士康在招工过程中所做的“诱人”承诺在现实中往往会打很大的折扣。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试用期长。重庆、成都富士康同样规定试用期为6个月,另外还有3个月的考核期,实际上相当于有9个月的试用期。按厂方人资的说法,合同期为期三年,设6个月为试用期“既合法,也合理。”至于试用期未满的工人,跟正式工人在薪资待遇方面“有些许差别,也属正常,富士康员工的待遇比市最低工资标准要高。”
二是要扣除各种费用,实际能够拿到手的钱会大打折扣。以成都富士康为例,在今年四月份之前,试用期基本工资只有950元,另外有50元住房补贴,240元的餐补,加起来的基本收入为1240元。但这并不是工人真正能够拿到手的钱,实际上240元的餐补对于许多人来说根本就不够吃。因为餐补的计算标准是这样的:标准餐早餐1.5元、午餐4.5元、晚餐5元;每周5天,每个月22天,仅此 合计每个月就要242元;而实际数字还不止于此。据我们访谈过的许多工友反映,食堂所供应的标准餐非常难吃,由于工作压力比较大,要保持充沛体力,很多工友都会选择自助餐,就是在标准餐之外额外加一些自己喜欢吃的菜,这样每顿饭基本上要多花一到二块钱左右,每个月下来仅此一项就要多开支几十元。此外周末的时候也要自己拿钱吃饭。基本上一个月正常的伙食开支至少都要三四百块钱,因此餐补的240元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够的。
除了伙食费(工人自付240元餐补以外的部份),每个月还要从工资当中扣除七十多元的保险费用,以及从50元到110元不等的住宿费。以成都为例,每个月从工资中扣除的上述各项费用少说都有三、四百元。这对于本来只有一千多块收入的工人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四月份基本工资涨到了1350元/月,但同时又取消了餐补和房补,所以实际的涨薪幅度非常有限。
三是对加班的管控使得工人收入锐减。目前地方政府所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远不能提供对工人基本生活的保障,距离生活工资的标准更是相去甚远。因此,加班费就构成了工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能占到工人总收入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不得不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减少加班,那么仅仅依靠基本工资的收入无法维持生存;要么牺牲自由支配的休息时间,拼命地加班以换取更多的收入。在重庆和成都的富士康工厂,由于厂区还正在施工当中,尚未完全建成投产,因此工人经常面临无班可加、甚至无班可上的情况。这样一来,他们就可能仅仅拿到一千多元的基本工资,还要扣除各种费用,这样的收入水平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要想做到“体面劳动”和“体面生活”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3、严苛的生产管理
通过工人的叙述,我们发现重庆和成都富士康工厂的生产管理同样存在严重的问题。
首先,拖班、连班现象严重,劳动强度高,而工人的加班费亦有时会被拖欠。如果遇到生产紧张的情况,常常出现拖班的情况,工人们经常被强迫延迟下班。富士康有时还压缩工人的就餐时间,工人把这种情况称为“连班”。据工人小雪介绍,连班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工人原本1个小时的吃饭时间被压缩为半小时,吃完后就马上回到车间继续上班;第二种情况是吃饭时间被取消,中间只允许休息十分钟。我们遇到几名工友,他们反映:“有好几次赶货,我们就要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将近8点,只有中午能吃饭,晚饭就吃不了。晚饭的时候只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等我们连完班后,食堂的饭菜早已冰冷了。”
富士康的工人很多需要站立工作,这意味着他们每天至少有十个小时是处于紧张的站立工作状态。女工小雷说她入厂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站立”。实际上,工人每天的站立时间还不止十个小时。如果是上白班,工人们每天7点钟之前就要起床,然后挤上巴士,到厂区之后打卡还要集合,领导训话,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工作期间只有吃饭时能坐下休息,直到8点半下班再一次匆匆挤上巴士,回到宿舍之后一般都在晚上9点钟以后了。因此对于工人们来说,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站立状态。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令工人们疲惫不堪。女工小玉说:“因为工作时,我要高度集中精神,眼睛就特别困,总是红红的,大家都以为我哭了。有空的时候,我哪里都不想去,只想睡觉。在我的那条线上,一些新进来的员工因为受不了长时间地站着工作,常常会哭起来。我还亲眼看到新员工干着干着就晕倒了。”
其次,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工人请假困难。“人训话”的管理方式几乎已经成为富士康的特色之一,重庆和成都富士康也同样如此。据在重庆上班的工人描述,他们每天上班都要经过面无表情的保安的严格检查。这些保安在富士康帝国内部,拥有特殊的地位,因此经常趾高气扬、言语粗暴。此外,富士康工人还要忍受管理人员每天的早晚会:工人们的工作似乎永远都不能让管理层满意,他们总是被训斥要求集中精力、提高速度。一名工友告诉我们,他的线长有时会这样警告他们:“以后你们如果不认真干活的话,把我惹毛了,你们每天都要挨骂。”调查组成员还亲眼目睹了一次富士康开晚会的情况。当时是晚上8:20,正是白班工人准备下班的时间,工人们被要求排队站在厂房外的工地上,泥头车、混凝土车、货柜车在工地来往穿梭,车声、机器声隆隆作响,灰尘漫天飞舞,一名线长在对员工喊话:“互相帮助,努力工作,大家团结”。由于开会时间过长,导致工人们都未能按时准点下班。
“请假难”几乎是所有富士康员工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富士康,生产进度是“最高纲领”,工人必须服从于生产的需要。如果遇到生产高峰,工人即便是 生病,也很难请到病假,以致不少工人不得不带病工作。一位名叫阿秋的工友说:“我在一月份的时候发高烧,线长就是不准请病假,因为当时生产赶货,很缺人。”一位叫小春的女工向我们提及在富士康流行的一句话:“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机器用。”小春说由于车间里气温低,最近有许多人感冒,都在吃药,但是都请不到病假。小春说:“我也感冒了,但他们比我严重,我还没有吃药。一开始进车间,我双脚、双手、脸上,皮肤过敏,又红又痒,很难受。”尽管如此,小春却没时间看医生,“我就在宿舍楼下的超市买了一瓶白酒,倒入纸杯,用两只牙签夹着棉花沾湿了白酒,涂抹双脚。到了下班的时候,脚又会痒起来。”
4、低劣的日常生活
在成都富士康,由于工人的宿舍尚未全部建好,有些工人被安排住在离厂区较远的地方,富士康安排巴士接送工人上下班。在成都富士康南厂区通往德源宿舍的路上,在上下班的时间经常可以看到一辆辆巴士载着工人往返厂区和生活区之间。据工人们反映,这些巴士往往是拥挤不堪,一辆巴士通常会挤上去七八十人,“在车上特别挤,连转个身都不可能。”“厂车很挤,挤的头晕。”但除此之外,工人们别无选择,步行太远,而打车太贵,他们只能选择每天拼命地“挤车”上下班。
除了每天上下班挤车耗掉工人们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之外,排队是另外一件让工人怨声载道的烦心事。由于工人数量多,厂方提供的设施又不齐全,工人们乘车需要排队、上下班打卡需要排队、吃饭也需要排队。工人们向我们抱怨,“打卡机根本不够,要花很长时间打卡,站了一天,已经很累了。”而另外一位工友则向我们描述了工作当中的一个小小“惊喜”,因为当天上午工作完成的比较快、质量也比较好,线长允许他们提前两三分钟下班。“不要小看这两三分钟,它意味着我们可以赶在前面不用排十几分钟的队。”
工人的宿舍环境与伙食也不能令人满意。在重庆富士康厂区,工人目前居住在一个名为“菁英公寓”的小区内。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还以为这是一片商品住宅小区:新建的宿舍楼外表显得干净整洁,空调和电梯等设施看上去也比较齐全。从外表看,富士康工人的住宿环境还不错。事实真的如此吗?带着好奇,在工友小峰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到宿舍内部一探究竟。当时是晚上的八点钟,正是工人下班的高峰期,18层楼的电梯门口被等待上楼的工人挤得水泄不通。同行的小峰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用电梯,尤其是早晨上班的时候,会非常地拥挤。像我们这种住在中间楼层的人,电梯到的时候就已经挤不进了,因此我们只好选择步行爬上七楼,却发现楼梯间的灯很多已经坏掉了,我们在黑暗中不得不借助手机的亮光摸索着上楼。”
到了工友的宿舍,里面的景象更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一进门就发现宿舍的客厅也住满了工人,这里放了三张上下床,可以住六名工人。在客厅的左边,是一个十平方米的房间,一共住着六名工人。客厅的右边的是一个稍大一点的房间,里面有八名工人。在两个房间的隔壁,都有一个小阳台,堆放着一些杂物,还挂着一些衣服。宿舍中还有两个共用的卫生间。我们计算了一下,在这样一个大约四十平方米的宿舍中,总计住着二十名工人。在这样狭小的空间中,工人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在宿舍中除了床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家具,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工人每人只有一个柜子可以存放一些个人物品。这样的安排表明,富士康的宿舍只是工人在繁重的工作之后用来睡觉的地方,而不是生活和休闲的场所。更让人沮丧的是,像深圳富士康一样,重庆富士康工厂的每间宿舍的每个窗户都被铁丝网所封闭,宿舍外墙也挂满了一个接一个的“防跳网”,使得这个沉闷的空间看起来似乎更像是个牢笼。
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工友反映工厂食堂的伙食非常差,简直是“难以下咽”,更谈不上口味。此外,这样的伙食也很难提供工人每天十多个小时高强度劳动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
为了切实了解伙食的情况,我们调查组一行来到重庆富士康位于惠普工业园内的食堂。富士康的伙食标准为“两荤一素”,但所谓的荤菜中却基本没有什么肉。一名学生工这样说:“一丁点的猪肉,更多的是尚未弄干净的猪毛。”有一名学生工小龚向我们抱怨:“第一天吃这里的菜,我差不多要吐!从没吃过这么难吃的菜。以前认为学校饭堂很差劲,现在对比才知道学校的伙食有多好!” 夜班的工人反映,晚上的伙食会更差,因为晚上吃的饭菜很多是白天剩下来的,根本不新鲜。工友阿莲说:“饭堂的伙食很差,白菜没菜味,跟喂猪的差不多。”
事实上,许多工人都忍受不了食堂的伙食,选择了花更高的价格在厂外的小饭馆吃饭。我们看到,在富士康厂区外面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小饭馆,还有一些路 边的小食摊,但是这些地方的食品卫生和安全亦很令人担忧。
结语
在位于成都郫县双柏东一街的富士康招募中心,写着“科技是第一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红色大横幅悬挂中心大楼两边,格外显眼。在成都市一环路菊乐路9号的另外一处富士康招募中心,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宣传标语:“出身无法选择,在这里,未来由你把握;在这里只要有梦想,你就能飞翔。”“是人才你就来,我们提供大舞台。”等等。公开标榜的口号令人振奋,而实地调查的结果却让我们心痛:现实的状况与富士康给工人描绘的美好图景背道而驰。这里的工人的确被富士康当作是“第一资源”,因为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产量、加大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加班工资,富士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才能不断扩张产业并维持代工帝国的地位。
正如标语中所说的,工人们的“出身无法选择”,但进入富士康并不意味着工人们就有了新的选择,就可以在富士康为他们提供的“大舞台”上翱翔、实现自己的梦想。富士康的扩张与发展实现了郭台铭们的梦想,也铸就了苹果、惠普们的惊人利润与辉煌,但在这些许多还是孩子的工人们耗尽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青春后,他们的梦想在哪里?又有谁能够给他们答案?
在每天漫长、沉重、乏味的工作之后,青年工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他们甚至连看病的时间都没有。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并不足以提高工人们的生活质量,因为节节攀升的物价和不断高涨的生活成本让工资不断缩水。
此外,长时间的加班对青年工人的健康来说更是“不能承受之重”,但如果不加班,仅靠那点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工资,工人们将难以生活。面对“要钱”还是“要生活”的两难困境,对于工人来说,生活工资和有尊严的工作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年轻的工人们为富士康透支了自己的青春和体力之后,他们在未来又该去往何处呢? 建议
富士康把劳动力的使用带入一个新的时代,使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呈现出使用学生工的独特现象。从1980、90年代先后使用女工、男工到今天的合法使用“学生工”,学生工已经成为富士康在中国各地工厂中的一个庞大的劳动群体。组织学生到工厂第一线体验生产、巩固专业知识,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趋势,然而,一些企业和职业学校打着实习的名义,以学生充当常规劳动力,甚至从中赚取人头费、中介费的行为,不仅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大弊端,也是今天权力与资本横行中国的一种新现象,这必将导致更大的社会问题。因此,这一问题应引起有关各方的足够重视,共同努力,制止违法行为,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首先,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1)安排学生实习应该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做到专业对口,切实做到学有所用,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切实落实学生实习责任险;
(3)督促实习老师履行对学生进行保护、指导和教育的职责;
(4)积极维护实习学生合法权益,对于学生工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积极应对;
(5)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
其次,富士康应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积累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1)为员工提供生活工资。诚如前述,在目前的收入水平下,员工必须依赖大量的加班才能获得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他们依然无法摆脱“要钱VS要命”的选择矛盾,实现“体面劳动”、“体面生活”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2)尽量为进厂实习的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岗位,并对于技能的锻炼和提高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是在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
(3)切实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学生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不安排学生工加班,不上夜班,不进行高强度劳动,不在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下工作;(4)设立“员工发展教育基金”,为员工的业余生活、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同时,政府要切实地履行职责,加强监管,改善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1)加强执法对企业和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进行监管,严厉打击在使用学生工的过程中存在的违法现象;
(2)对借实习牟取中介费、交通费、报名费等非正当收益的学校予以严惩;(3)应对实习时间长短进行细化的规定,防止不法企业或学校从滥用学生劳动力中获利;
(4)停止政府代企业招工行为,尤其要严格杜绝基层政府滥用公共行政资源为富士康招工现象;现阶段出现的“用工荒”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普通劳动者的报酬过低造成的,因此政府应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不是采取滥用公共资源、闪烁其词诱骗应聘者的方式来为富士康招工。
苹果:幕后推手
正如在本报告的开端部分所提到的,无数人为之疯狂苹果iPad 2,正是在成都富士康尘土飞扬的工地和尚未完工的厂房中生产出来并销往世界各地。而在上个月刚刚发布的苹果2011年第二季度财报现实,苹果公司当季实现销售收入246.7亿美元,净利润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59.9亿美元,其盈利能力令人咋舌,堪称奇迹。
然而,在这奇迹的背后,是无数富士康中国工人的血汗,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健康乃至生命铸就了富士康的辉煌,并同时也造就了所谓的苹果奇迹。
苹果作为富士康的主要客户,对后者拥有绝对的权力,苹果产品全球热销的背后是施加给富士康的巨大生产压力,而工人,则成为这种压力的最终承受者。在繁忙季节,他们必须昼夜不停地加班,尽管眼睛布满血丝,尽管已经疲惫不堪,尽管可能拖着病体,但他们不能休息,除了工作别无选择。苹果为商界所津津乐道的饥饿营销,对工人来说却不啻是一场场的噩梦。
与此同时,在苹果靓丽的业绩报表背后,是中国工人所必须承受的甚至都不 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可怜的工资。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富士康,虽然名为高科技企业,但实际上它的工人却在从事着几乎不需要任何知识和技能的简单重复的工作,那些学生工们在支付了昂贵的学费之后发现:他们的所学在富士康这个“大舞台”上一无所用。
因此,学生工以及整个中国产业工人困境的背后,是苹果公司的幕后推动。作为享誉世界的品牌巨头,苹果需要勇敢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多地关注苹果产品制造者的处境而不仅仅只是利润,并采取切实的行动来推动富士康工人处境的改善。
这是我们的呼吁,也是富士康学生工以及所有产业工人的呼吁!
图︰FOXCONN富士康成都招募中心,位于成都城区菊乐路9号
图︰成都郫县郫筒镇政府办公室广告栏上所张贴的“富士康成都厂区员工招募简章”,年龄要求介乎16.5-35周岁
第五篇:长汀同心学校参观心得--
参观日期:2016-11-18 参观人员:
参观学校的背景:学校共5名老师,每个人都身兼多职,平时周一到周五上午会在县城办公,周五下午回到同心学校(在村庄里),25个孩子们也会在周五下午从附近的各个学校回到同心学校(低年级的有车接送),同心学校就是孩子们的家。老师们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一、别的机构的优势:
链接资源强
1、得到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在每个小学搞活动或者放电影都能收到欢迎,老师们也会积极配合,甚至会停课一下午组织学生看电影,而且老师们也都是志愿者,都会提前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得到村委会和乡贤的支持,为了这个项目村委会出面与乡贤沟通让出场地(原先小学租给私人办厂)。
3、老师们都很敬业,每个人都身兼多职,条件艰苦都努力克服,长时间的坚持下来。把学生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起陪他们成长,体验酸甜苦辣的生活。
4、善于运用社会资源,把教育局一位心理咨询师拉入自己的义工团队,互相学习交流;还能拉一些与项目相关的其他项目经费(100场电影)
二、参访心得体会
觉得在那边能够坚持做这份工作确实很不容易,确实是发自真心的有想要为家乡建设贡献精神。与罗老师访谈也得知,老师们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培训,每次培训完之后都会运用到时间生活中,罗老师不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不辞辛苦,发动更多的人做义工,还主动承担起义工培训的工作。老师也谈到自己的学生的案例,感觉很多来到这边的学生都是很幸运的,一些改变较大,成效很明显。(孩子从不说话到主动说话;有孩子成绩进步快;通过孩子的改变还带动孩子父母改变)
三、可以学习到的地方
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贡献精神
穴位敲击,情绪排解的方法。学校老师都很虚心好学,寻找一些适合孩子们的教育方式。我们做老年服务业可以运用穴位敲击的情绪排解方法。
------------------
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