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大学校长
武汉大学校长:未来十年某些高校将破产
2010-03-24 03:42: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特别是随着18岁到22岁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遥远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最近对记者表示,中国某些高校的破产危机并非耸人听闻。
今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了20%,而上海已经连续3年出现报名人数不足的情况。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18岁~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相应的,生源减少会加剧高校的竞争和淘汰,没有特色或经营不善的学校会陷入困境。
顾海良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国民教育体系高校的规模数量和结构布局问题。随着出生人口数的下降,会出现两种趋势。一是考生和家长对高校的选择将会更加精细。顾校长形容是“招生的倒金字塔”,将来好的专科学校,录取分数会高于办学质量不高的本科学校。二是高等教育的分类、分级、分层急剧增加。过去只要当个大学生就知足,将来即使上了好大学,专业不好,就业也会有困难,这样对专业的选择更加理性。
他介绍说,大概是从4年前开始,招生时就出现一些分数不高的考生一人能接到十几二十几个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录取通知书的新闻。这几年,有些民办学校、独立学院招生不足的现象日渐严重。“他们用了多种手段抢生源,但降分已经到极限了,700多分满分,只要有200分就招。”
这是否意味着高校规模“大跃进”将告一段落?
作为著名经济学家,顾海良喜欢用数字说明问题。他分析,一个民办学校或者独立学院,仅仅就其办学基本经费而言,在校生人数在1.1万人以上的时候,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而低于6000人就开始赔钱,就必然要压缩教师和设备维持运转。所有在校生人数如果低于5000人,这所学校可能就会难以维系,陷入财务危机。“如果拿不出有效办法,他们的破产不会太遥远”。
他说,在中国高校合并和调整规模的大潮中,很多综合性高校都把扩招的重点放在了研究生上,追求研究生和本科生数量的1∶1。这样,本科阶段扩招来的学生更多地进入二三流大学。而到2020年,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如果一类校招生人数控制不变,那么二三类学校的生源就吃紧了,“很多学校会面临招生困难,恐怕连末流学生都抢不到”。
最近,在提交讨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未来10年把发展民办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它们必须面对生源减少的难题。顾海良建议,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学校应该及早集约型发展,找到符合自己特色的突破口,切忌办教育也一哄而上好大喜功。他很推崇有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把学生的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和人才市场需求密切结合起来的办学模式,要走类似国外“社区大学”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民办教育市场还不成熟,没有足够多的投资者愿意掏钱办教育。”顾校长指出,民办教育可以借鉴西方的基金会方式。目前,国内对民办教育的“非赢利性”有误解,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的私立学校,“非赢利”的意思是,学校要赢利,但投资者不分红利,这样把所有的钱都滚在学校基金里保值增值。如果不让盈利,民办学校的就无法达到一定规模,更难进入良性循环。
他介绍,西方的遗产税对扶持世界一流的私立大学影响巨大。富人要把财产留给孩子,70%~80%的财富都得交遗产税。所以他们只能把钱捐给学校。这些资金催生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著名的私立大学,可在中国却产生了一大批“富二代”。
如果政府能规范捐赠渠道,帮助“先富起来的人”成熟起来,而这些民办学校独立学院放弃盲目地扩张,改变培养人的目标,为学校学生准确定位,相信中国的民办教育还是能发展起来的。
第二篇:武汉大学校长讲话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
李晓红
(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与希望
通过参考武汉大学多年来的发展战略定位和历届校领导的思考,我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有基础和希望。百年老校,基础雄厚,藏龙卧虎,影响深远;合校十年,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武汉大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公认武汉大学本科教育属于一流,人文社会学科居于一流前列,自然科学特色与优势明显,争创一流学科潜力大、空间大。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应该充满信心。
(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
一要有“五大”精神:大气魄——目标一流,勇于超越;大视野——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大胸怀——团结奉献,人本和谐;大贡献——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大发展——提升实力,实现跨越。
二要坚持四项原则: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
三要实现跨越。打造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大师;培养世界一流的学生——杰出校友;构建若干世界一流的学科——20个以上ESI学科;取得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对国民经济发展或推动科技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三大奖一等奖、高水平论文;具有全球声誉与影响——办学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四要有战略步骤。到2015年,提升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中的位置(现在7-10位);到2023年,初步建成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跻身亚洲高校前30强行列(现在68位);到2043年,力争进入世界高校200强,在世界一流大学格局中占领一席之地,屹立于国际名校之林。
五要有发展规划。要根据发展目标,分别制定长远、中期和近期发展规划。
武汉大学2011工作要点
李晓红
2011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定位、凝聚人心、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学校中长期和“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研究制定《武汉大学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43);制定实施《武汉大学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武汉大学学科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发展规划》;修订完善并组织实施《武汉大学2009-2013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武汉大学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各二级单位要制定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筹备迎接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这个评估是学科的新一轮排名,目标就是要以稳固位置为前提,抓好学科升位。当务之急是要认真研究评审规则,找准自身不足,整合学科资源。我们一定要注意整合学科资源,因为这次评估是把所有学科都拿出来评估,我们要顾全大局,保全重点,保住优势特色。上一轮评估中,我校3个学科排名第一,1个排名第二,3个排名第三,19个一级学科排名前10,25个一级学科排在10名以后。这个成绩非常不错。这轮评估,我们要有应对措施:一要高度重视,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进行全校资源整合。二要统筹考虑学科建设,整合资源,长远布局。三要完善学科发展环境。四要理顺学院、系和机构之间的关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营造创新环境。要力争10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学科排名的前三位。
(三)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稳定、引进、培养、提高”,这是我们提出的八字方针。要稳定现有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再进行培养和提高。第一,认真做好新一轮“两院”院士申报工作,一定要有新的突破。要将个人申报上升为学校意志,院士申报不是个人行为,是学校行为,希望各二级单位、有关部门给予支持。第二,力争实现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千人计划”及“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有新的突破,力争引进“千人计划”等杰出人才8-10名、学科带头人15-20名、优秀青年学术骨干30-40名、确保每年增加专任教师80人左右。第三、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支持培养体系,提高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要达到70%。第四,加大有出国访问、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加速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提正教授,必须有半年以上出国经历。每年选拔资助100人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出国研修。力争实现遴选“珞珈杰出学者”和“珞珈特聘教授”各10人左右、“珞珈青年学者”30人左右,资助师资博士后100人左右。第五,逐步推行薪酬改革,部分学院推行试点。第六,加强学校宏观调控,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第七,积极推进临时用工的人事代理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育方面,要深入研究“三创”教育理念;主动探索缩小与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之间的差距;争取学校进入国家“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努力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确保本科教育各类指标保持全国高校领先地位(前3位)。研究生教育方面,要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强化培养过程管理,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链,力争2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争取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扩大;健全学位授予过程监控体系,提高学位授予质量。招生与就业工作方面,优化招生选拔机制,大力招收拔尖学生,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2010年。留学生教育工作方面,拓展招生渠道,优化留学生来源结构,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新招收留学生1200人。
(五)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水平。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努力创造条件,加大代表国家水平的标志性科研成果的前期培育、组织与申报力度,积极孕育重大科技成果,特别是“国家级一等奖”;加大各类国家基金和奖项申报力度,2010全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1423项,2011年要力争基金项目突破2000项;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产出的质量和数量,学校要出台政策,进一步加大高影响因子论文和高引用论文奖励;全力争取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获得成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科研综合评价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汇聚、造就若干有影响的战略科学家,推动青年学者群体性成长;力争在国家社科基金和各类省部级项目重大专项、重大项目申报和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产生重大研究成果,孕育标志性科研成果;加大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力度,为政府主动提供有影响力的报告;科研经费较2010年有20%的增长。
(六)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进程。要加大聘请外籍专家的力度;做好国家公派留学工作,完成任务指标;积极选派教师、中层管理干部赴国内外培训;大力组织、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活动;推进学校主页英文网站建设。
(七)推进部省共建,争取地方政府更大支持。第一,社会服务方面。要“扎根湖北、立足中原、面向全国,以贡献促贡献,以服务求支持”。加强与部分行业、大型企业、各地政府及科研部门的联系,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积极融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抓住“武汉东湖未来科技城”建设开发机遇,开展好各科研平台和科技项目的申报入住工作;重点扶持、孵化学校的科研成果,积极寻求国家及地方专项资金、科技企业资金、项目创新基金等多方资金支持;继续加大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力度,促进国内外重点产业项目落户,加快提升基地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进一步建设好与国家部委共建的跨学科实体研究机构,重点推进组织化的社会服务,打造“珞珈智库”品牌。第二,积极落实教育部、湖北省共建武汉大学协议。在学校的积极争取下,教育部将与湖北省共同签订《继续重点共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协议书》。按照协议,湖北省按照整体规模不低于中央投入经费的1:1比例给予资金和配套政策支持。这样,就可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国家重大决策能力,提升服务“科教兴鄂”战略能力。这是武汉大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第三,积极寻求政府专项支持。争取财政部对文物保护的专项支持,对老学校交通安全示范工程的专项支持;争取教育部对杨家湾等校园综合治理、水电线路改造专项支持;争取省市政府尽快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争取八一路下穿道实施,争取对濠沟教师住宅减免一定规费,等等。
(八)改善民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以此“谋发展,惠民生,凝人心”:一是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改造、文物建筑维护、新建扩建项目、110kv变电站;二是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包括商业网点整治、人行车行道路、园林和人文景观、亮化工程;三是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包括宿舍、教学楼、体育场馆维修,热水、开水进学生宿舍,空调进学生宿舍和教学楼;四是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包括校外教职工小区建设,公有住房信息管理平台,教职工住宅区服务硬件设施,住宅区社会化物业管理。
(九)加强党建和干部工作。提升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是关键。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加强思想建设。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实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第二、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狠抓干部队伍“执行力”;完成空缺岗位干部增补工作;完成关键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工作;通过选派中层管理干部赴国内外培训等方式,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第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范工作,建成比较完善的廉政风险预警防范长效机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究。
(十)着手筹备120周年校庆。要以“弘扬学术、彰显成就、谋取支持、促进发展”为宗旨,通过校庆活动扩大影响,凝聚人心,提振士气;以此为契机,努力争取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对外筹资力度;切实改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把武汉大学办成“顶天立地”的大学
李晓红
武汉大学应该办成一所“顶天立地”的大学。“顶天”,就是要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在世界教育大格局中占领一席之地;稳固、提升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中的位置。“立地”,就是要主动服务,寻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以服务求支持,政府有需求,学校有行动”,扎根湖北,面向全国,服务国家,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几年,中国的整体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非常好的形势。国家层面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相继推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GDP4%的目标;“985工程”建设成为常态,长期投入,现在“985工程”是39所学校,这39所学校今后将得到更大的投入,其他的学校和这39所学校差距将越来越大;中国正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部分知名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从湖北省层面看,武汉大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湖北建设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武汉市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武汉城市圈配套试点改革,实施湖北“两圈一带”发展战略,湖北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发展。同时,湖北省重视、支持武大的建设和发展。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表示,湖北省要“以支持求支撑,以服务促共建”,湖北省对武大的支持不但要延续,而且要光大。所以,形势有利于武汉大学的发展。
第三篇:武汉大学校长变动各方发言
武汉大学校长变动各方发言
12月24日下午,在武汉大学教师干部大会上,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宣布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武汉大学校长人选调整的决定:李晓红同志任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同志不再担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副局长赵凡,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侯长安,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魏士强以及中组部、教育部和湖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主持会议,赵凡、杜占元、侯长安、顾海良、李晓红、李健先后发表讲话。
赵凡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并讲话。他指出,武汉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有着百余年办学历史,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其中也凝聚着顾海良同志的心血、智慧。顾海良同志是2001年12月从教育部交流到武汉大学工作的,在武汉大学已经度过了9个春秋,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做了大量工作,与广大教职员工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政治立场坚定,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他热爱高等教育事业,熟悉高等教育规律,治学办校经验丰富,组织领导能力较强。任党委书记期间,团结带领一班人,着眼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谋划改革发展思路,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障。转为校长后,努力转变角色,在校
党委领导下,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较好履行了新的职责。他理论功底扎实,学术造诣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经济学方面的知名专家。由于一心工作,长期劳累和缺少家人照顾,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组织上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决定调他回京工作。赵凡指出,这次武汉大学校长变动,是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希望大家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定的精神上来,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决定,进一步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广大教职员工要在校党委领导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学校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杜占元代表教育部党组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他指出,顾海良在武汉大学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了整整九年,这期间,武汉大学顺利实现了四校合并组建后实质性、深层次融合,学校的综合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武汉大学建校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
一。顾海良同志政治上坚定,理论水平高,心胸开阔、顾全大局,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深受广大师生员工的拥戴,也赢得了高等教育战线同志们的敬重。根据工作需要,他要卸下武汉大学校长的担子,到教育部任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杜占元希望武汉大学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精心谋划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
赵凡、杜占元还介绍了李晓红的情况,认为他政治过硬、视野开阔、作风深入,担任重庆大学校长八年,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较快发展,得到了组织上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充分肯定。中央认为,李晓红同志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合适的。
侯长安代表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表示完全拥护。希望武汉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他表示,省委省政府将为武大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为武汉大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顾海良表示,衷心拥护中央的决定,一定在新的岗位上尽力把工作做好。他说,自己在武汉大学的工作一直得到教育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指导,得到几届领导班子的帮助和支持,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理解和帮助,也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界媒体的关注和关心,他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顾海良说:“我一生最宝贵的生命时段,是在武汉大学度过的,我会永远记住珞珈山难忘的时光,永远记住武汉大学的同事们和朋友们。虽然不再担任武汉大学领导,但是自己会仍然做好武汉大学一名优秀的教授。衷心祝愿武汉大学的未来更加美好。”李晓红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一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党委领导下,带领行政班子,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大力推进武汉大学的发展。他说,武汉大学是我国举足轻重的著名学府,始终站在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方阵,为国家和民族进步做出了巨大贡
献。“从现在起,我将与武汉大学紧密地融为一体,努力做一个热爱武大、建设武大、全心全意为武大师生谋利益的武大人,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心血献给武汉大学。”他表示,将坚持“团结、继承、创新”六字方针,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始终做到为民、勤政、清廉,力求做到与师生融为一体。
李健表示,第一,拥护中央的决定,感谢上级领导对武汉大学近年来工作的高度评价,对校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充分肯定,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武汉大学办得更好。第二,感谢顾海良校长为武汉大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九年来,他为武汉大学合校以来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付出了辛勤劳动,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希望他继续关心和支持武汉大学的发展。第三,欢迎李晓红校长来武汉大学任职,在今后的工作中,校领导班子一定精诚合作,同心同德,努力让中央领导放心,让师生员工满意。
出席会议的还有:全体校领导、老领导代表、教授代表,机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和学院(系)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教代会负责人、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普通教职工代表等。
第四篇:武汉大学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
武汉大学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
发布时间:2014-10-28 浏览次数: 11253次
总 则
第一条 校长办公会议是学校行政领导集体研究和决策其职权范围内重要行政事项的会议。为了加强会议管理,提高会议效率,根据《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校长办公会议由校长召集并主持,校长因故不能参加时,由常务副校长召集并主持。
第三条 校长办公会议的组成人员为:校长、常务副校长、副校长、纪委书记和校长办公室主任。监察部长列席会议。根据会议内容和工作需要,党委书记、常务副书记、副书记出席会议。议题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校工会主席列席会议;议题涉及到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该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第四条 校长办公会议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如遇重大或急办事项可随时举行。
议事范围
第五条 校长办公会议的议事范围:
(一)根据党委常委会关于学校行政工作的重大决策,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
(二)传达上级机关关于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文件或会议精神,研究落实措施。
(三)听取各单位、各部门有关教学、科研、后勤、行政管理等重要事项的汇报,并就请示的有关问题作出决定。
(四)确认学校专题会议对重要事项进行研究所形成的决议。
(五)审定关系学校行政工作全局或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性文件;审定学校的重要规章制度;审定对教职工和学生实施的行政奖励或处分;审定以学校名义对外订立的合同和其他协议;审定学校的对外投资和借贷,以及以学校名义购置、转让、交换、出租或承租任何不动产;审定上报主管部门的重要文件。
(六)通报交流行政工作重要事项。
(七)研究必须由校长办公会议处理的其他工作和突发事件。
议题的提出与确定
第六条 需要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讨论的议题,应由各单位和部门事先报告主管校领导同意并签署意见,校领导也可直接提出议题,校长办公室负责汇总并报校长决定是否列入校长办公会议议题。
第七条 凡职能部门和主管校领导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可以决定或协调解决的问题不列入校长办公会议议题。
第八条 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讨论的议题,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在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提供简明的背景材料,内容包括汇报要点,需讨论决定的事项以及对所提问题解决办法的建议和方案等。涉及几个部门的议题,应先由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提出解决预案。第九条 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将有关材料和《校长办公会议议题表》提前一周提交校长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根据校长意见拟定校长办公会议议题,并以会议通知的形式提前2—3天通知与会人。对特别复杂和重要的议题,主管校领导应提前向会议组成人员通报议题内容和拟处理方案。
议事程序
第十条 校长办公会议应按通知拟定的议题议事,一般不得临时动议。第十一条 校长办公会议议事并作出决定的过程,必须充分体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要求。其议事程序为:一般先由提出议题的主管校领导报告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需要时可由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作补充说明,然后与会成员就该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会议主持人归纳、集中与会成员意见并作出明确决定。对于暂不能作出决定的事项,主持人可根据情况,授权有关校领导召集专题会议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果通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
会议纪律
第十二条 校长办公会议是校行政的主要工作例会,组成人员应在时间和精力上予以保证。因特殊情况不能与会者,应事先向主持人请假并征得同意。与会者应按时参加会议。第十三条 实行候会制度。除会议组成人员和固定列席人员外,其他与会人员应按校长办公室的通知时间另室候会,在讨论相关议题时与会。第十四条 对会议的议决事项,除按规定履行职能及授权传达者外,其他与会人员不得外传会议议题议决情况。不得在会后发表与会议议决结论不一致的意见。
决议的传达、督办与执行
第十五条 校长办公会议通过的决议、决定,由校长办公室以文件形式公布。对因故缺席的会议组成人员,必要时应由校长或校长办公室主任在会后及时转告本次会议对有关事项的议决情况。
第十六条 校长办公会议的决议、决定由校长办公室负责督办。对决议、决定的办理情况,校长办公室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校长或校长办公会议。对于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力的决议、决定,校长办公室应以督办通报等形式及时印发至主管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第十七条 校长办公会议形成的决议和决定,校内各有关单位、部门和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第十八条 在情况发生变化或执行决议过程中出现新问题,不适宜或不可能按原决议、决定执行时,应由主管校领导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进行复议。紧急情况需临时调整原决议,须由校长在征求有关校领导意见后进行调整,但应在下次校长办公会议上通报。
第十九条 校长办公会议决议、决定的事项,由与会成员根据分工负责的原则予以落实。明确由部门负责的,则由校长办公室主任传达和催办,并及时将执行情况报告主管校领导。
附 则
第二十条 校长办公会议的会务工作由校长办公室负责,包括议案收集、拟制议题、制发通知、准备有关会议材料、进行会议记录、制发会议要求制发的文件等。第二十一条 本规则由校长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武汉大学校长 李晓红演讲词
武汉大学校长 李晓红演讲词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当时间的航船驶向2010年岁末,我从嘉陵江畔来到东湖之滨,和大家共同迎接2011年的第一缕阳光。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也代表李健书记,向全校师生员工及家属,向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武汉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作为最新的武大人,我庆幸与合校十年的武汉大学共同站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新的武汉大学组建十年以来,通过四校资源整合、学科优势互补、办学规模调整和办学结构优化,由变大到变强,由凸显综合到实现融合,由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到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走出了中国高校合并的成功之路。
在过去的一年里,武大人以合校十年为契机,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寻找差距,锐意进取,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年,学校“985工程”新一轮建设启动,跨学科建设全面展开;七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五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再创新高,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数位居全国第一。这一年,本科生学分制收费改革、“弘毅学堂”计划正式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位居全国第一,武大学子在多项国内外竞赛活动中勇夺桂冠。这一年,学校自主创新成果荣获温家宝总理赞誉,产学研合作工作喜获国家大奖,学校开始全面参与、服务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这一年,化学大楼改造、教职工活动中心等工程全面竣工,部分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热水器,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这一年,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回首往昔,武汉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历代武大前辈的筚路蓝缕、艰辛耕耘,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踏实努力、辛勤劳动,离不开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作为武大新任校长,我谨向长期支持和关心武汉大学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武汉大学呕心沥血的代代武大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新的一年,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激荡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大潮,百年武大腾飞的梦想引领着我们的未来。
建设未来的武大,我们必须坚守大学所固有的品格。独立、自主、开放、包容、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秉持理想是大学应执守的品格。大学既不可单独于世,也不能随波逐流,盲从于社会的风气;大学要传承知识和文化,更要对既成的知识和文化体系进行反思、批判与创新;大学要回应社会现实,更要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维与想象。所以,我期待未来的武汉大学为师者学高德范,为学者求知若渴,为政者勤政清廉,能够高扬属于自己的大学精神。
建设未来的武大,我们不可懈怠大学所担负的使命。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价值的倡导、性情的陶冶和人格的完善,努力为社会铸造勇于担当的中坚力量。我们要直面人类文明的各种冲突,关注时代前进的重大问题,通过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和谐互补,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之道。我们不仅要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化方面发挥先锋作用,更要显示思想和精神的力量,参与社会变革,引领时代的发展。
建设未来的武大,我们要建立一流的大学制度。我们要努力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也要保持学校发展的独立自主。我们要建章立制,依法治校,更要加强民主管理,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教授、学者在学校学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凝聚智慧与热忱,在未来的日子里走特色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跨越发展之路。
建设未来的武大,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更为纯净、美丽、和谐的武大校园。我们要将学校的发展与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切实解决师生员工最为关心的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我们要创新体制机制,调动与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共谋发展的热情与活力。我们要优化校风学风,树立更为团结、昂扬、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新年的阳光将照亮我们的梦想,照亮珞珈山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一同前行,让我们共同为武大的明天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