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交通大学的成立和撤销
中国交通大学的成立和撤销
来源:唐院春秋 作者:孺子牛 日期:2015-05-19 1949年7月至1950年8月,我校校名为“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这个响亮的校名仅仅用了一年多,便消声灭迹,以致笔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和《中国高等教育史》(何东昌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2年出版)权威出版物上都找不到任何踪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当时校名是新中国成立前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以下简称“中央军委铁道部”)命名的,校长是由铁道部任命的,而按新中国成立后的程序,大学校名的命名和校长的任命其权限在政务院(国务院)和国家主席。所以在官方的史料里我校在这段时间里校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这又与事实不符。一个人的姓名是不能随意更改的,更何况是一个著名的大学。1949年至1950年是我校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笔者认为我校在这段时间的校名应该在国家高等教育史上给予承认,并说明其特殊原因。为了使校友们清楚地了解这段历史,笔者查阅了一些史料呈现给读者。
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委员会组建了铁道部,滕代远任部长,吕正操、武竞天任副部长。此时,由共产党领导的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组建了华北交通学院。华北交通学院的前身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共产党接管的张家口铁路学院以及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张家口商业学校联合创办的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
中央军委铁道部成立后,华北交通学院隶属中央军委铁道部领导,当时这是解放区唯一一所设立交通(主要是铁路)专业的高等工业学校。1948年12月12日,唐山市解放。1949年1月31日,北平市和平解放。这时,中央军委铁道部决定从华北交通学院选派干部对国立唐山工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进行接管。应该说,这时中央军委铁道部已经有了将唐山工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交通大学的初步设想。1949年年初,华北交通学院教务长顾稀同志专程到唐山调查情况,为接管工作做准备。1949年3月5日,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举行了接管大会,华北交通学院院长陈武仲代表中央军委铁道部宣布对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进行接管。但这时,唐山工学院的大部分师生南迁到了上海,唐山工学院的接管工作无法进行。从现在发现的资料显示:1949年3月3日,中央军委铁道部就下发了“中国交通大学”的胸牌,并开始启用。
1949年3月3日启用的中国交通大学胸牌
1949年3月,中央军委铁道部接管国立唐山工学院后,随即与南迁到上海的师生联系返校之事,在上海解放后,立即将全体师生及家属接回唐山。1949年6月27日下午,南迁上海的师生员工回到唐山。在返回唐山的路途中,时任唐山工学院院长的唐振绪已经开始筹划学院的宏伟发展蓝图。
1928年,国民党政府统一中国后,将上海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直属交通部统一管辖,定名交通大学,这是三所大学的第二次合并。之后,随着政府机构的调整,交通大学曾分别归属交通部、铁道部、教育部管辖,但三所学校一直是一个整体。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政府教育部才下文将三所学校独立编制由教育部直属。而在解放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也一直由苏联控制的中长铁路管辖,该大学所设专业均与铁路有关。
唐振绪院长在规划唐山工学院的发展远景时,不是仅仅站在我们一个学校的角度,他把目光投向了国家整个铁路交通发展事业。他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的:“刚到唐山时,军代表顾稀就让我提复校方案。于是我提了一个长远计划。我设想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国交通大学,隶属于军委铁道部,由五所大学组成。除原来的上海、唐山、北平三校外,并增设南京、哈尔滨两校共五所学校,以及有研究院、图书馆、编译馆和博物馆的统一整体的‘中国交通大学’的方案。”他提出的方案是这样的:
中国交通大学(或称铁道部立交通大学)组织规程草案 第一章 宗旨
本大学隶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以培养为人民交通事业服务的高级与中级人才为主要任务。同时,就已有基础造就其他工业建设所需用师资,技术研究机关所用研究人才。
第二章 校址
本大学分设于北平、唐山、上海、南京、东北等处。北平、唐山、上海就原由校址设立,南京利用国民党交通部房舍开办,东北拟接收哈尔滨工大。
第三章 学制学程
本大学各院校设本科与专科及中技科,必要时将设服设预科及短期训练班。前规定各该科班修业年限于后:
一、大学本科班 招收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管理学院二年至四年毕业,工学院三年至五年毕业。
二、专科 招收招收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一年至二年毕业。
三、中技科 招收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二年至三年毕业。
四、预科 招收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学习二年后升入大学本科或专科肄业。
五、短期训练班 从职工中选拔优秀分子或招收青年学生授于短期训练,三个月至六个月毕业。
六、研究院 专为收录本校毕业生中有志深造者,并招收其他大学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并招收其他大学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者,一年至二年毕业后给予硕士学位。
第四章 设备
图书仪器设备是学校办好的重要条件,因为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与研究。同时,好的教授好的学生愿否来校,首先也要看学校设备如何。因此,我们对学校的图书仪器设备应有最大重视。现在北平管理学院有图书15000册,有博物馆一所,唐山工学院及华北交通学院原有图书45000册,测绘仪器、理化仪器有一批。但唐山工学院图书仪器大部已运往上海,上海解放后可以运回唐山。就现有条件,铁道部图书馆有200000册图书可以作为交大图书馆的基础。这样,人才可以集中学校,设备可以充实,同时也可以发挥人力物力的最大效用。另外,再向各铁路工厂抽调与制造一部分机器与零件,以充实学校机工设备,这是必要的与可能做到的。
第五章 员工薪资与学生待遇
一、员工薪资标准 原则上与北平文管会公布标准及铁道管理局所定标准取材得一致。
二、学生人民助学金标准
1、甲种 每月供给85斤小米
2、乙种 每月供给65斤小米
3、丙种 每月供给45斤小米
4、研究生 每月津贴200斤小米
5、短期训练班 学生按供给制人员待遇,在职员工则照发原薪。中国交通大学行政系统表 中央军委铁道部在1949年7月8日,下发关于组建中国交通大学的人字第144号文件,决定由“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分设工学院及管理学院”。过去,我们在研究校史时,对唐振绪院长提出组建“中国交通大学”和中央军委铁道部下发成立“中国交通大学”的时间存在疑惑。其原因是,唐振绪院长回到唐山的时间是6月27日,中央军委铁道部下发文件的时间是7月8日,中间仅间隔11天。如果在事前,中央军委铁道部对成立“中国交通大学”这个问题没有过任何设想,只是在看到唐振绪院长制订的中国交通大学规划草案后,才考虑实施这个规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个程序是不大可能的。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军代表顾稀在向唐振绪院长提出制订复校方案时,已经明确了铁道部组建“中国交通大学”的想法。但当时上海交通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后,交上海市教育部门领导,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以苏联政府主管的中长铁路管理局领导,中央军委铁道部对这两个学校没有管辖权。所以中央军委铁道部在下发关于组建中国交通大学的文件只能由“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分设工学院及管理学院”。
1949年秋,我校学生手举“中国交通大学”校旗在唐山街头演戏(左起第一人为校原党委书记王润霖)1949年7月,来自解放区华北交通学院的贺蒙、吴平、顾敏等同志入住北平东交民巷34号开始工作,8月3日,原华北交通学院的张惠生同志到中国交通大学担任校部秘书。
1949年9月13日,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下发了人字第333号令: “为便于统一中国交通大学唐、平两院工作起见,在北平东交民巷34号,设中国交通大学校部,在此期间先设校部办公室,暂由张惠生担任秘书,处理日常工作,今后两院工作由该办公室汇办为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建立铁道部,中国交通大学属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直辖。1949年10月18日,铁道部任命桥梁专家、我校校友茅以升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11月,任命铁路运输专家金士宣任中国交通大学副校长。随后,茅校长、金副校长都来到校部任职,茅校长就住在了校部的楼上。
1950年2月8日,铁道部以央人字第115号令,任命了校部干部名单:“暂准中国交通大学校部组织机构,并派许宏儒为秘书室秘书,顾稀为教务处处长,郑家文暂代教务组组长,童瑞光暂代学籍组组长,张惠生暂代总务处处长,石磊为人事组组长,顾敏暂代庶务组组长。”从此,校部的组织机构开始履行各自的职责。
中国交通大学组织机构表及负责人
(后改为北方交通大学组织机构及负责人)
1950年5月23日,校部召开第一次校务会议,茅以升校长、金士宣副校长以及京、唐两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刘炽晶、唐振绪,校部顾稀教务处长、张惠生总务处代处长,两院教务长、总务长、系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两个问题:本科、专修科的培养目标;应当培养专才还是通才。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一种意见是交大应该培养有专门知识的人才,即培养专才。一种意见是要培养在各科领域都有较全面知识的人才,即培养通才。对专才和通才的辩证关系,各位专家、教授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次讨论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结论,但良好的学术讨论风气,使参会的人员对苏式的专才教育和欧美式的通才教育的利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给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交通大学的校名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中引起了争议,意见反映到了铁道部。为此,1950年6月,滕代远部长专门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时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的吴有训教授参会。出席会议的还有铁道部吕正操、武竞天副部长以及茅以升校长、金士宣副校长,教务处长顾稀和总务处代处长张惠生等同志。在座谈会上,吴有训教授对铁道部重视高等教育,重视培养人才,有远见的政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说到校名时,他风趣地说,你们叫中国交通大学,难道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叫外国交通大学吗?铁道部领导非常重视吴有训教授的意见,诚恳地表示铁道部报请政务院更改中国交通大学校名。当时考虑到我们两所学校位于北方,而上海交通大学位于南方,因此将校名改为“北方交通大学”。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四十六次会议决定,将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由铁道部领导,其下仍设京、唐两院,任命茅以升为校长,金士宣为副校长。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任命。
1950年9月24日,我校举行了新生开学典礼及迎新大会,茅以升校长和金士宣副校长出席了大会。茅以升在大会上正式宣布:“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我校也由“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中国交通大学的校名在中国大地上仅仅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在这段时间在中国交通大学的盛名下,1949年、1950年有近700名新生入学,其中有些是同时考上了国内几所名牌大学,但最终选择了我校。在我校名师的指导下,他们成为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技术骨干。后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邹世昌(冶金)、彭一刚(建筑)、薛禹群(采矿)、葛昌屯(冶金)以及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清如(采矿)、施仲衡(土木)、王三一(土木)和两院院士沈志云(机械)等8人都是1949年和1950年入学的学生。还有后来当选为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的邵厚坤、林在贯、王步云、曹克明、陈雨孙、王三一也是那时入学的学生。在两届不到700人的学生中能出现8位院士,6位勘察设计大师,这在当时全国的名牌大学中也是不多见的。
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当时的校名是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命名的,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当时都佩戴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样的胸牌。顾稀同志是以军代表的身份接管的这所学校,而来自解放区的华北交通学院的师生此时和解放军一样享受供给制待遇。从理论上讲,当时我们是隶属中央军委系统的高校,这在全国高校中也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所以不仅仅是在中国铁路教育史上,就是在解放军高等教育史上也应该有我校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刘毅《华北交通学院及其前身史略》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辑》第14期
李泳主编《志在振兴中华—唐振绪文存》中国铁道出版社 张惠生《中国交通大学校部简况》北方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校史资料选辑》第6期
范文田《辉煌的一页》西南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辑》第27期
第二篇:交通大学江西校友会成立一周年工作报告
交通大学江西校友会成立一周年工作报告
程德保 2009-11-14 尊敬的各位理事、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这充满收获喜悦的深秋,我们举行交通大学江西校友会2009年理事会。现在,我受校友会理事会的委托,向大家报告校友会成立一周年有关工作,请审议!
一、校友会成立一周年以来工作取得了三个突破
春华秋实。在校友会会长全文甫先生的领导下,在校友会全体人员不懈努力及各方领导及成功人士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校友会克服成立初期经费少、人员少、经验少的种种困难,紧紧围绕校友会“加强同四所母校联系,广泛联络交大校友,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引进技术、引进资金,推动校友企业与江西合作,促进江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支持和帮助在赣校友企业做好、做强、做大;建立交通大学江西校友会助学、创新发展基金,资助困难学生,扶助创新创业。”的宗旨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三个突破:
1、校友会影响力实现了突破,表现在:
(一)、省内校友联系更加紧密。校友会成立之初,通讯录上的校友只有300余人,而且联系资料比较粗糙,很多 是不准确的,有的只有姓名,有的没有联系地址。本次会议印刷的通讯录校友增加到500余人,联系资料更加详实、准确。校友会网站开通为校友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校友会网站点击频繁。各地市校友往来增多。
(二)、校友会与母校联系日益增多。2009年3月,全文甫会长在有关校友陪同下拜访了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受到吴旦副校长、校友会基金会张伟主任、卜立鸣副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总支书记马磊和地方合作办公室主任刘燕刚教授等热情接待;2009年5月,全文甫会长在分别同省教委、四所母校校友会领导联系后,于5月26日给四所母校校长发出了要求多向江西投放本科预留招生计划的信函。四所交大校领导很重视,都作了重要批示或回函;2009年6月2日,上海交大校友会卜立鸣先生陪同上海交大招生办副主任庄连雄先生等5人专程来昌落实扩招事宜。全文甫会长、姚伟彪秘书长、艾江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艾斌陪同他们到省教委具体商讨;2009年 6月3日北京交大原校长谭振辉教授、电气学院副院长李志斌教授来昌,全文甫会长委托姚伟彪秘书长热情接待;2009年6月26-27日,全文甫会长,艾江、谭永香、姚伟彪、艾斌等校友会领导热情接待了四所交大招生负责人并冒着炎热来到招生咨询现场看望四所交
大招生人员。经过不懈努力,四所母校今年在江西招生比计划数多招了69人。江西省教委虞国庆主任、宋雷鸣副巡视员、高招办肖辉主任在同全文甫会长及上海交大招生办有关工作人员座谈时,高度肯定了校友会为请求四所母校增加江西招生计划作出的的努力。现在,上海交大又正在为今后江西扩招提前招生作安排。
2009年8月7日,受全文甫会长委托,谭永香学友、办公室主任艾斌等前去井冈山干部学院看望上海交通大学张杰、党委书记马德秀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党委书记王建华等母校领导,向他们汇报了校友会近期工作。母校领导对江西校友会开展的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
(三)、校友会与兄弟省份校友会往来频繁。2009年4月18日—19日,全文甫会长在艾江等陪同下参加了在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交通大学各地(各行业)校友会会长、秘书长工作会议;2009年5月30日,艾江副秘书长受全文甫会长委托参加河北省江西商会成立揭牌仪式暨中国赣商经济协作会文化交流高峰论坛,并代表全文甫会长宣读贺电;2009年5月30日,应西安交大上海校友会邀请,艾江副秘书长以校友会和环辰集团领导人身份参加《思源中国 创智苏州》首届两岸交大校友精英论坛校友企业展示活动,受到各兄弟省份校友会高度赞扬;6月13日,应上海交大海外学
院08期创业投资班的邀请,钱家铭名誉会长、周纪发和艾江副会长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联谊晚会。另外南京校友会、深圳校友会、广东省校友会、杭州校友会、武汉校友会都与我们江西校友会有各种形式的往来。
(四)、校友会为推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努力,受到江西省人民政府有关机构的肯定与赞扬。2008年12月16日—18日,校友会协助省国资委、上海交大举办了“江西省属国有企业与上海交大EMBA学员对接洽谈会”;2008年12月28日,校友会向洪礼和副省长专门报告了校友会成立情况和近期工作重点,洪副省长作了 “联交大之谊,搭赣鄱经济发展之桥” 的重要批示; 2008年12月30日,全文甫会长在程德保副会长和姚伟彪秘书长陪同下走访了台湾新竹交大校友企业联鸿(南昌)电子有限公司,当了解到工厂消防安全报批手续存在问题时,他指出企业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确保消防安全,同时当即与省武警消防总队联系,请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2009年5月8日,在洪副省长亲切关怀下,省商务厅和校友会联合举办了江西省企业服务外包专题推介会。全文甫会长和洪礼和副省长在会上分别致辞,AMT集团CEO孔祥云、东软集团副总裁韩东龙、思创公司董事长游建平作了发言,100多家省属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出席了会议;2009年5月9日,全文甫会长还陪同AMT集团孔祥云先生等人应邀到鹰潭同市委书记杨宪
萍、市长钟志生、贵溪市长杨解生等党政领导洽谈服务外包事宜。校友会积极帮助环辰集团以BOT形式在婺源、金溪两县完成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支持他们在良山、昌北开发区等再建污水处理厂。最近我们力促上海森诺公司同上海赣商会联手到昌北开发区投资建设环保科技创意产业园的项目也有进展。
2、招商选资实现了突破。
在校友会有关成员牵针引线、反复沟通、精心策划下,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某集团公司收购江西省某省属集团公司,筹集巨资投资发展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方向、产业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新材料的招商选资工作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初步估计,该集团一次性支付收购金额6.50亿元,在收购成功后的3个会计里,再投入资金8亿元(其中6亿元投入发展某新材料产业), 销售总金额将超过100亿元,其中新材料销售金额超过65亿元。除了上述新材料产业具有相当技术含量外,该集团拟重点投资建设两项拥有自主产权的世界领先技术新产品:一是该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和著名物理学家李贻杰教授领衔研发的“高温超导材料”,科技部长万钢先生在参观后评价该项目成果“将会引发世界工业的又一次革命”;二是已经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主动式纳米红外发热陶瓷涂料”。
3、资助困难学生实现了突破。
截止2009年11月5日,校友会成功募集资金103.5万元。其中,上海赣商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科瑞集团、果喜、集团、上海三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MT集团、老学长钱家铭先生、华东交大理工学院董事长陈志胜先生、艾江先生、赣州三海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邓增进、、南方实业集团董事长谭立志先生、全文甫先生、深圳仙女湖品牌西服公司总经理梁小明先生、程德保先生、谭永香先生、姚伟彪先生、艾斌先生、张耀林先生、翁新林先生、吴素农先生、蔡恒捐先生。另外,上海环辰集团一年多来承担了校友会活动不少费用。在这里,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这些企业、个人的慷慨解囊,无私捐助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与深深的谢意。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年近8旬的校友会名誉会长钱家铭学长。他在了解到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读书的上饶市弋阳县吴继平同学生活困难后,个人拿出5000元资助吴继平同学就读。今年 5月份他冒作酷署,拖着老迈的步子到银行将个人养老的10万元汇到江西校友会帐上,用于资助贫困学子。钱老的高尚情操让人敬仰,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这位老同志、老领导、老学长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与深深的谢意。
资助资金的成功募集与校友会全文甫会长坚强领导与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于今年3月初至4月中旬,不辞辛苦、马不停蹄,亲自到鹰潭、上海等地走访果喜集团、上海
赣商集团并在南昌会见了科瑞集团代表,向他们介绍和宣传校友会宗旨和并代表校友会表达捐赠诉求;他主动走访了校友企业,积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募集资助资金营造环境。近期他又同华东交大理工学院董事长陈志胜先生、南方实业集团董事长谭立志先生、深圳仙女湖品牌西服公司总经理梁小明先生、赣州三海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邓增进先生等人联系捐赠事宜。会议前,电力公司翁新林、吴素农、蔡恒三位校友又主动捐赠。全文甫会长在同上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科瑞集团董事长郑跃文先生联系时,郑跃文先生表示,交大校友会做善事,我们每年都赞助!全文甫会长不但多方筹划扩大资助资金的来源,他还同常务理事们一起考虑如何让资助资金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最近,校友会孙坚副秘书长正在努力同政府性质某机构协商,拟将绝大部分资金委托该机构管理并每获得固定收益。这就为捐赠资金持续增值管理、建立助学创新基金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可以说,没有全文甫会长呕心沥血的关怀、关心,亲历亲为,资助资金是不可能募集到的。在这里,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校友会德高望重的全文甫会长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与深深的谢意。
会议之后,校友会将举办向2009年新考入四所交大的江西籍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仪式,这是校友会一年来取得的 7
重要成果,是校友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可喜、可贺、可赞。
二、校友会今后的努力方向
学友们,校友会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携手前进,共同努力,把校友会工作朝以下方向推进。
1、把校友会办成校友的联谊之家。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广大校友的热情参与,利用各种机会多联系、多走动、多交流,增进友谊。比如居住地相邻校友不定期地举行聚会,组织活动;校友出差时利用闲暇时间主动联系出差地校友,当地校友根据条件热情接待;志趣相投的校友可以共同做一些项目,研究某个问题。其次要增强校友会的凝聚力、向心力。校友会不仅要关注贫困学子,而且要更多地关注已经踏上社会的校友,主动倾听他们声音,分享他们成功的精彩,分担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各个地区的副会长、负责人、积极分子要努力筹建地区分会,为校友就近提供活动、交往的平台;校友会将更加注重校友会网站建设,让网站内容更精彩、信息更丰富、图片更精美,让校友通过网站更自由、更便捷、更直接的交流。希望校友们多多浏览校友会网站,提出更多的好建议。
在这里,我们要郑重谈一谈会员会费缴纳问题。缴纳会费既是会员权利也是会员义务,更是树立校友会员意识,增强校友会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手段。校友会《章程》规定会费为每人每年50元,数额不大,相信大家都会积极缴纳。目前会费收取不理想,主要是缴纳方法不够方便、渠道不够通畅,我们将做积极改进,希望广大校友们理解、支持、配合。
2、支持有条件的校友企业做好、做强、做大。在江西校友企业不少,比如江西海星信息有限公司、江西省大摩电气有限公司、九江友联电子有限公司、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志(南昌)电子有限公司、联鸿(南昌)电子有限公司、江西伟梦集团、江西立洁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环辰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等。校友会将积极联系,充分调动校友及母校各种资源,为校友企业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也希望这些校友企业积极参加校友会活动,主动沟通,让广大校友共同想办法,出主意,支持校友企业做好、做强、做大。
3、继续做好助学基金,资助困难学子工作。校友会助学基金有了一定成果,但校友会筹集资金总额不多,规模偏小,后续资金来源不足。这些资金来之不易,本金不能轻易消耗,只能通过委托管理获取固定收益用于助学。亲爱的学友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校友会助学创新创业基金需要你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与奉献,希望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多方筹集资金,把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好。
4、穿针引线,推进母校与江西省各级机构、组织的往来,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当前,江西正在展现波澜壮阔的国企改革画卷,面对尚未结束的金融危机,江西国企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四所母校都是以理工科见长,有着雄厚的技术及技术人才底蕴,校友会应在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方面为江西国企改革推波助澜;光伏产业是江西省重点扶持产业,上海交通大学已经与光伏龙头企业赛维LDK签署协议,决定在新余和上海举办“光伏学院”,大规模培育光伏人才。江西省人民政府已经聘请中科院院士,北京交大简水生教授为政府科技顾问,并在萍乡实施“石英转换生成多晶硅”项目,该项目实施成功后将大幅度降低光伏产品成本,形成光伏企业核心竞争力。校友会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江西已经迎来了新一轮的铁路建设大潮,西南交大、北京交大两校校友遍布铁路系统,校友会完全有条件为江西铁路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我们刚同上海交通大学初步商定,明年联合举办EMBA、MPA研究生班和管理金融短期培训班。校友会可以在推动母校与江西省各级机构、组织的往来,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些工作。
亲爱校友们,橙黄桔绿,最是一年好景。恰逢祖国60华诞,繁华盛世,这也是我们校友们的人生好景。让我们团结和凝聚在校友会这个友谊之家,发扬母校光荣传统,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成就一番事业,为江西发展服务,为母校争取更大的荣光。
谢谢大家!
第三篇:五四运动和中国成立、北伐、星星之火 笔记
(抄)p46五四运动的背景 国内:(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3)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原因)国际:(1)美日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华;(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抄)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1919.5.4主力:青年学生中心:北京 第二阶段:1919.6.3主力:工人阶级中心:上海(抄)五四运动意义:p47第三段
(在p47第三段中划(1)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6)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在这一段后抄(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创造了条件。(4)青年学生是先锋,先进知识分子推动并领导。(5)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启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团结了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条件:(抄在P4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题下、第二段小字上)
1、内部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3)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一大”的历史意义:在p48最后一段中划:(1)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接着这一段抄):(新的表现:①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②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阶级基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④ 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背景(抄 p48第二段小字后面)
(1)在华盛顿会议上列强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协议;(2)军阀割据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二大”的历史意义:p48d2段小字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补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抄p48下)中共“三大”:1923.6;广州内容: 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抄)p50第一次国共合作
1、合作的条件:1):内部条件:
(1)必要性 ①无产阶级不能孤军奋战。②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③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可能性①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真正的民主派。②孙中山的伟大转变。③国民党有一定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2):外部条件:共产国际指导和帮助
2、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1924.1;国民党“一大” 的召开。
国民党一大内容: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国民党“一大”的意义:标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标志着全国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抄)p50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创建新式革命武装。特点: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作用:P50d1段(划)培养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补充)为北伐的胜利进军创造了条件。(抄)p51---52
1、北伐背景:
1)一战后,列强加紧掠夺中国。2)军阀混战,镇压革命。3)人民要求打倒列强除军阀。
2、目的:(p51第一行,补充: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北伐军节节胜利,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
5、北伐的意义:(1)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革命势力由珠 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革命中心由广州发展到武汉;(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4)宣传了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共开始掌握部分武装。(5)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6、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根本原因: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
建立。2)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作用,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4)建立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准备了革命武装。5)广东革命根军地的巩固提供了稳固的后方。
7、大革命失败的标志:1)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国民政府,国共合作破裂;2)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全面 破裂,大革命失败。
8、大革命失败原因:1)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 革命。2)主观:根本原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9、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2)掌握革命武装;3)坚持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P54---561、背景:大革命失败,国民党新军阀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革命处于低潮。
2、条件:北伐战争宣传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扩大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
3、南昌起义意义:p54第一段(在书中划)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抄)2)是中共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秋收起义
1、背景:与南昌起义同
2、结果:p55①②③
3、意义:(抄)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红军:p56
1、会师前提:p56 第一段:(在书中划)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会师双方:p56第一段:(在书中划)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和湘南农民武装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
3、会师结果和意义:p56第一段(在书中划):①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②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4、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P56小字①②③④⑤(在书中划①第一块井冈山农村根据地——星星之火2)中央革根据地最大的根据地3)到1930年,全国建立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补充)④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政权。⑤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全国性的工农群众的革命政权。工农红军的长征 P59---621、长征的根本原因: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经过:1934.10——1935.10——1936.10 1)红一方面军(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p59第二段---p60第二段①②③④⑤⑥⑦(在书中划)1934.10①从江西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过湘江,损失过半②强渡乌江,解放遵义③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④渡过金沙江,冲出敌人包围圈⑤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⑥过雪山、草地⑦1935.10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2)红二、四方面军:p62第一段:(划书)1936.10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3、遵义会议P60
遵义会议的意义:p60第一段在书中划结束了左倾错误的领导,(在书中划)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书中划)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长征的意义:p62第二段①②③④
(在书中划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②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补充④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5、长征胜利的原因:(抄)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红军的英勇善战,充分发挥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和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3)人民群众的支持
6、长征精神:(抄)①长征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②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③坚定的理想和信念;④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⑤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牺牲精神;⑥坚持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⑦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⑧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精神。
7、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青少年该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①不断拼搏,迎难而上,刻苦学习②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为国家增添新的力量③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和求知精神④树立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⑤树立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责任心使命感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员成立90周年
中国共产党员成立90周年
当我背着书包迈入学校门槛的时候,学会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老师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把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为了你们这一代能坐在温暖的教室里读书,有多少共产党人在敌人的屠刀下、在枪淋弹雨中出生入死,视死如归”。老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虽然我还不懂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员是什么样的人,但我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无限的爱,优秀的共产党人就是我心中崇拜的偶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
九十年前,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九十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几名党员,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执政六十多年,拥有七千八百余万党员的大党。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九十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这九十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九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九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九十年。
认真追溯党的发展历程后,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近几年,随着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逐步绘就。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了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新的前景。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八十八年征程岁月峥嵘,八十八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南极上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神州5号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那些曾经蔑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就连大洋彼岸那个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一次次为他们的傲慢和无礼道歉。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5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伊始,美联社一位记者在香港发出电讯说:“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不会被一个集团统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还是共产党人。”时光荏苒。50年后,当人类跨入新世纪,回首百年历程时,一组关于中国的长篇报道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头版。这组报道的总标题赫然写着:“中国半个世纪--壮丽、骄傲与渴望”。
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是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中国共产党又靠什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90年成功的真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旧社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使国民经济、科学、文化等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中国共产党从她延生于中华大地就以极其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理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为社会主义建设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共产党人。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心中竖起了不朽的丰碑。
走进新世纪,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我们党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同时也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又是一个七月,一个声音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项民心工程,更让党的先进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都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永远是时代的中流砥柱。
第五篇: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总排行
Best Chinese Universities Ranking • Overall Ranking-2015
Total Score
Score on Teaching
& Learning 1 2 3 4 5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浙江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上海交通大学 Fudan University 复旦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学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 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山大学 Beihang University 背景航天航空大学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 Wuhan University 武汉大学 Sichuan University 四川大学 Nankai University 南开大学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西安交通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大连理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
94.1 81 79.9 78.4 71.7
44.7 43.7 41.1 41.9 42.4
Score on Research 37.9 34.1 32 30.4 27.2 Rank Institution 6 64.9 40.8 23.5 7 8
63.2
40.2 38.9
22.3 19 9 60.6 37.5 20.1 9 11 12 13 14 14 16 17 18 19
60.6 60.5 59.2 58.8 57.9 57.9 57.4 57.1 56.6 56
37.9 37.4 40.6 40.4 39.1 36 40 39.4 36.2 39.4
17.2 21.8 12.7 15.7 15.9 16.5 16.6 15.1 17.5 13.6 Rank Institution
Total Score
Score on Teaching
& Learning
Score on Research 17.3 16.3 20 21 Shandong University 山东大学 Jilin University 吉林大学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华南理工大学
Amoy University 厦门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北京理工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人民大学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华东理工大学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中南大学 Chongqing University 重庆大学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东北大学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华东师范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中国石油大学 Soochow University 苏州大学 Hunan University 湖南大学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电子科技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农业大学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西北工业大学
55.9 55
36.7 35.2 22 54.4 36.4 16.1 23 24 25 26
53.6 52.2 51.3
38.2 39.7 38 41.5
14.7 13.4 11.4 9.7 27 50.6 35.3 13.5 28 28 30 31
50.5 50.5 50.3 50
35.7 35.3 34.2 37
13.1 12.1 9.6 12.7 32 49.8 36 11.1 32 34 35
49.8 49.5 49
33.9 32.5 35.4
7.8 14.6 12.8 35 49 35.6 11.4 35 49 36.2 12.1 38 48.6 36.8 8.7 Rank Institution
Total Score
Score on Teaching
& Learning
Score on Research 11.5 39 Shanghai University 上海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北京科技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中国地质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南京理工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北京邮电大学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北京交通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北京化工大学
Xidian University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华北电力大学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武汉理工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东华大学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华中师范大学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东北师范大学 Lanzhou University 兰州大学 Fuzhou University 福州大学
34 39 48 36.1 9.3 41 47.6 32.7 11.9 42 47.5 35.1 9.5 43 47.4 38.3 7.8 44 47.2 37 8.3 45 46.7 34.1 10.8 46 46.5 35.6 9.9 46 46.5 36 8.8 46 49 50 51 51 53
46.5 46.2 45.7 45.2 45.2 45
34.2 33.9 33.9 33.3 33.1 32.8
10.2 11.7 11.6 11.9 11.5 11.7 54 Jiangnan University 江南大学 44.8 32.6 10.9 55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首都医科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中国矿业大学
44.5 34.4 9.8 56 44.4 33 8.7 Rank Institution
Total Score
Score on Teaching
& Learning
Score on Research
7.7 8.3 7.9 10.3 7.4 6.9 7.8 9.9 8.9 8.1 7 10.1 7.1 9.2 9.4 8.3 5.7 10.1 6.7 9.6 8 7.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4 64 67 68 68 70 70 72 73 73 75 76 76 76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合肥工业大学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 Jinan University 暨南大学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华中农业大学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哈尔滨工程大学 Hohai University 河海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浙江工业大学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南京农业大学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南京师范大学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西南交通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Technology北京工业大学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南京医科大学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中国药科大学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浙江师范大学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华南师范大学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大连海事大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西南大学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北京林业大学 Northwest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南京工业大学 Ningbo University 宁波大学
43.8 43.4 43.2 42.8 42.7 42.4 42.1 41.9 41.9 41.9 41.4 41.3 41.3 41.2 41.2 40.9 40.8 40.8 40.5 40.4 40.4 40.4
34.3 34.9 32 34.2 33.6 33.4 31.8 32.4 32.9 32.7 31.1 33.8 31.9 31.5 32.1 34 30.2 33.6 30 30.7 32.6 Rank Institution
Total Score
Score on Teaching
& Learning
Score on Research
8.1 8.9 7.5 8.2 5.9 8.9 4.4 9.4 6.5 79 79 79 82 83 84 85 86 87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浙江理工大学 Jiangsu University 江苏大学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陕西师范大学 Anhui University 安徽大学 Yanshan University 燕山大学 Xiangtan University 湘潭大学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杭州师范大学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南方医科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北京中医药大学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杭州电子大学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河北工业大学 Hubei University 湖北大学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沈阳药科大学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上海师范大学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浙江工商大学 Zhengzhou University 郑州大学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湖南师范大学 Guangxi University 广西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南京邮电大学
40.3 40.3 40.3 40.1 40 39.9 39.8 39.6 39.3
31.9 30.1 32.5 31.5 32.8 30.8 33.1 30 32.3 88 39.2 33.6 5.5 89 89 91
39.1 39.1 38.9
32.2 34.1 31
6.3 4.6 7.6 92 38.8 31.6 7.1 93 94 94 94 97
38.6 38.5 38.5 38.5 38.4
28.9 32.5 29.9 31.5 31.9
9.5 5.9 8.1 6.8 6.2 97 38.4 29.4 8 Rank Institution
Total Score
Score on Teaching
& Learning
Score on Research 99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上海理工大学
38.2 31.6 5.3 100 Hebei University 河北大学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首都师范大学 102 Huaqiao University 华侨大学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东北农业大学 104 Shanxi University 山西大学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8.1 38 37.7 37.7 37.4
31.7 31.2 31.1 32.1 29.1
6.3 6.7 6.5 5.4 8.1 104 37.4 31.9 4.4 106 Shenzhen University 深圳大学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武汉科技大学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长沙理工大学
37.3 28.7 8.3 107 37.2 31.7 4.7 107 37.2 31 5.6 107 Qingdao University 青岛大学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华南农业大学 111 Nanchang University 南昌大学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东北林业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7.2 37.2 37 36.8
29.4 29.4 29.1 31
7.6 7.4 7.1 5.5 112 36.8 30.2 6 114 Wenzhou University 温州大学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天津师范大学 116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太原理工大学 117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36.6 36.4 36.3 36.2
28.6 28.7 30 29.9
7.9 7.7 5.6 6.1 Rank Institution
Total Score
Score on Teaching
& Learning
Score on Research Medicine 上海中医药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河北农业大学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河北科技大学
36.1
5.8 119 36 30.3 5.4 119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西安理工大学 121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安徽工业大学 121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黑龙江大学 121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河北师范大学 124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中国计量学院 124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安徽师范大学 126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安徽医科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天津科技大学
35.9 35.9 35.9 35.8 35.8 35.7
30.8 28.1 27.7 29.5 29.8 27.6 28.8
4.5 7.5 8.1 6.2 5.7 8.1 6.8 127 35.5 29 5.9 128 Yangzhou University 扬州大学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天津工业大学 130 Henan University 河南大学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广州医科大学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长春理工大学
35.4 35.4 35.3 35.2
26.9 28.2 28.3 28.9
7.8 6.4 6.8 6.2 132 35.1 29.5 5.4 132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武汉工程大学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东北石油大学 135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三峡大学 135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5.1 35.1 34.8 34.8
29.1 28.9 28.1 27.9
5.5 4.7 6.3 6.4 Rank Institution
Total Score
Score on Teaching
& Learning
Score on Research 广东工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四川农业大学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重庆邮电大学
34.7
28.7
5.7 137 34.7 29.3 5.1 139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成都理工大学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中南民族大学
34.6 28.2 4.9 140 34.4 26.8 7.5 141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西南石油大学 142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山东师范大学 142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浙江农林大学 142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西北师范大学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江苏科技大学
34.3 34.1 34.1 34.1
27.4 27.6 27.8 27.1
4.2 6.4 5.9 6.9 145 34 28.5 4.7 145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江苏师范大学 147 Guizhou University 贵州大学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桂林理工大学 147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南京林业大学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昆明理工大学
33.9 33.9 33.9
26.4 27.2 28.1 28.4
7.4 6.3 5.6 5.2 150 33.8 27.4 5.6 15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河南理工大学 151 University of Jinan 济南大学
153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河南师范大学 153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兰州交通大学
33.7 33.7 33.6 33.6
27.4 24.9 26.4 28.6
5.6 8.5 6.9 4.7 Rank Institution
Total Score
Score on Teaching
& Learning
Score on Research 153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哈尔滨理工大学
33.6 28.3 4.9 153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南华大学 153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广西师范大学 158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湖南农业大学 158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内蒙古大学 160 Yangtze University 长江大学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3.6 33.6 33.5 33.5 33.4
28.2 26.8 26.9 26.9 27.2
5.2 6.7 6.1 6.5 5.1 160 33.4 28.7 4.5 160 Guangzhou University 广州大学
163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沈阳农业大学 164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沈阳建筑大学 165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福建师范大学 166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江西师范大学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陕西科技大学
33.4 33.2 33.1 33 32.9
27.2 29.1 29.8 26.2 25.5
5.8 4 3 6.5 7.3 166 32.9 28.9 3.9 168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兰州理工大学 168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沈阳工业大学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湖南科技大学
32.8 32.8
27.5 29.1 3.1 170 32.7 27.9 4.6 171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北大学
171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32.5 32.5
28.2 28.9
3.6 3.1 173 32.4 28 4.2 Rank Institution
Total Score
Score on Teaching
& Learning
Score on Research
5.6 173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上海海洋大学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河南科技大学
32.4 26.8 175 31.9 26.6 4.9 176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南昌航空大学 176 Nantong University南通大学 176 Changzhou University 常州大学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安徽科技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南京中医药大学
31.7 31.7 31.7
25.5 25.2 25.7
5.9 6.3 5.6 179 31.2 26.7 4.1 179 31.2 26.4 4.6 181 Xi'an PolytechnicUniversity西安工程大学 181 Qufu Normal University曲阜师范学院 183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河南农业大学 184 Dalian University 大连大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西南科技大学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河南科技学院
30.9 30.9 30.6 30.5
26.9 23 25.6 26.2
3.6 7.8 4.8 4.2 185 30.1 26 3.8 186 30 24.3 5.6 187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山西医科大学
188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山东理工大学 189 Xinjiang University 新疆大学
190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河南工业大学 191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192 Yantai University 烟台大学
29.9 29.7 29.5 29.3 29 28.3
25.6 24.3 23.1 23.4 25.8 21.3
4.2 5.2 6.2 5.4 2.9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