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
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 盛光祖为公司法定代表人
2013年03月14日19:4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3月14日下午,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大会在原铁道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并讲话。
这位负责人指出,国务院批复明确:中国铁路总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设立,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依法对公司进行行业监管。中国铁路总公司注册资金为10360亿元。盛光祖为公司法定代表人。
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主要职责是:以铁路客货运输服务为主业,实行多元化经营。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负责国家铁路运输经营管理,承担国家规定的公益性运输,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运输和特运、专运、抢险救灾运输等任务。负责拟定铁路投资建设计划,提出国家铁路网建设和筹资方案建议。负责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建设项目。负责国家铁路运输安全,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这位负责人介绍,盛光祖在大会上代表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中国铁路总公司组建后,要加强铁路运输调度集中统一指挥,维护良好运输秩序,保证重点运输、公益性运输,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要有序推进铁路建设,按期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完善路网结构,优化运输组织,强化安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要继续深化铁路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当前要精心组织改革方案的实施,全面做好铁路各项工作,确保运输安全稳定,确保职工队伍稳定,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第二篇: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统计管理办法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统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统计管理,科学、有效地组织总公司统计工作,保障总公司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总公司统计工作在服务铁路改革发展、推进铁路运输生产经营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铁路行业统计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总公司机关、总公司直属机构、总公司所属单位(以下简称铁路统计调查单位)组织实施的铁路统计活动。
总公司采信总公司及所属企业控股和受托管理运输的非控股合资铁路公司的相关统计资料。总公司及所属企业要切实履行出资人或出资人代表职责,通过法定程序促使并保障控股和受托管理运输的非控股合资铁路公司参照本办法组织实施相关统计活动。
第三条 总公司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铁路运输生产、经营管理、投资建设等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 总公司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第五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依法开展统计工作,按照总公司对统计工作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对本单位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保障统计工作所需的机构、人员、经费、设备和其他条件。
第六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总公司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第七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的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各单位的负责人应当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严肃性,不得自行修改按规定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有关人员伪造、篡改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其他统计资料,不得打击报复依照本办法履行职责的统计人员。
第八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及有关人员不得利用虚假统计资料干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九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严格按规定予以保护。
第十条 总公司加强铁路统计科学研究,建立科学、全面的铁路统计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十一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规范设置统计机构,明确各级、各部门统计职能,理顺管理关系,建立统一管理、分工合作、信息共享、协调高效的统计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
第十二条 总公司设立统计主管部门,负责归口管理、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全公司统计工作,实施全公司统计调查和质量评估。
总公司所属运输企业(以下简称总公司运输企业)设立统计主管机构,管理、组织、协调、指导并监督本单位统计工作。各统计专业均应配备专职统计人员。
总公司运输企业所属运输站段的统计工作必须由职能机构承担,其机构名称应体现统计管理职能。统计工作量较大的运输站段应当配备专职统计人员。
其他铁路统计调查单位根据统计工作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内设机构中设置统计管理岗位。
第十三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必须指定组织、管理和监督本单位统计工作的行政分管负责人。
第十四条 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定总公司统计管理制度和办法,并组织、监督实施。
(二)负责总公司运输、设备、物流、劳动、节能、环保、物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专业统计,并负责向有关部门报送或提供数据。
(三)负责组织总公司统计调查单位的统计业务培训,各级统计人员及各专业统计监察人员的上岗培训,并统一核发上岗证、监察证。
(四)拟定总公司统计工作质量检查管理办法和数据质量考核办法,组织开展总公司统计质量检查,协助相关部门查处重大统计违法违规行为。
(五)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和总公司部署的普查、调查任务和专项调查工作,汇总、公布调查结果,提出调查分析报告。
(六)编制总公司统计资料汇编、统计手册,组织开展统计分析,发布统计资料,提出统计咨询建议。
(七)提出总公司统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和运用。
第十五条 总公司运输企业统计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依据总公司统计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定本单位实施细则,并组织、监督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各专业统计工作,并向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提供数据。
(三)负责组织本单位各级统计人员的上岗培训和业务培训工作。
(四)拟定本单位统计工作质量检查办法和数据质量考核办法,组织开展统计质量检查,纠正统计违纪违规行为。
(五)负责组织完成总公司部署的普查、调查任务和专项调查工作,汇总、报送调查结果,提出调查分析报告。
(六)负责管理、发布本单位统计资料,组织开展统计分析,提出统计咨询建议。
(七)按照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组织本单位统计信息化建设和运用。
第十六条 其他铁路统计调查单位统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总公司统计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定本单位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完成上级统计主管部门部署的相关专业统计工作和普查、调查任务,并向上级统计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提供数据。
(三)负责本单位专、兼职统计人员及统计工作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四)拟定本单位统计工作质量检查办法和数据质量考核办法,开展经常性的统计质量检查,纠正统计违纪违规行为。
(五)负责管理本单位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提出统计咨询建议。
(六)组织本单位统计信息化建设和运用。
第十七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设置足够的统计岗位,配齐具有相应统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兼职统计人员。
统计人员按照国家和总公司规定的条件,参加统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第十八条 总公司建立统计岗位资格管理及继续教育制度。统计人员必须取得统计岗位资格,并接受统计继续教育。
第十九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组织并支持统计人员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其创造学习条件。
第二十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国家统计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独立行使以下职权,不受侵犯:
(一)统计调查权:调查、搜集有关资料,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检查与统计资料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台账和报表。
(二)统计报告权:整理、分析统计调查资料,及时准确地向上级统计机构和本单位负责人提出统计报告,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挠、扣压。
(三)统计监督权:对铁路运输生产、经营管理、投资建设等情况进行统计监督,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参加本单位、本部门的有关会议,提供统计咨询。
有关部门对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应当及时研究并妥善解决。
第二十一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严格履行职责,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上报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负责,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本办法及统计制度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建立统计工作交接制度。统计人员调离统计岗位时,应当办清交接手续,先补后调;对不称职、不合格的统计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
第三章 统计调查管理
第二十三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制度、统计报表管理制度,保证统计工作的一致性、有效性和协调性。
第二十四条 总公司统计调查项目是指总公司运输生产、经营管理、投资建设方面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归口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二十五条 总公司统计调查项目及其制度,由总公司确定。
统计调查制度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方面的规定。
总公司统计调查项目由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按照其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或者由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会同总公司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总公司运输企业及其他直属单位可以制定补充性调查项目、规定和实施办法,但不得与总公司的规定相抵触,不得与总公司统计调查项目重复、矛盾,不得影响总公司统计调查项目的实施,并应报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总公司各业务部门组织开展统计调查(含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制发专业性统计调查表,应当由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对其科学性、一致性进行审查,对调查表进行登记、统一编号。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各业务部门向本单位制发的统计调查表,必须经同级统计机构审查、批准并报上级统计机构备案。
第二十七条 经总公司批准实施的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文号、统一编号等标志。
对未经总公司批准实施的统计调查表,铁路统计调查单位有权拒绝填报。
第二十八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必须执行总公司统一制定的统计调查计划、统计调查制度,保证总公司统计调查方法、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报表制度的完整和统一。
第四章 统计资料管理
第二十九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及台账的规范与管理制度、统计数据的管理与发布制度,防止数出多门、口径不一。
第三十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根据总公司各专业统计制度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并保证其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一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纸介质和其他介质统计资料的保存、交接、保密、调用和归档等管理制度,按各专业统计制度规定的期限保存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及电子数据信息等统计资料。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
第三十二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确认制度。提供的统计资料,必须由本单位统计机构负责人审核,单位统计负责人确认后上报;有关财务统计资料,由本单位财务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根据专业统计制度或规则提供,并须经财务负责人审核确认后提供给本单位统计机构。
统计资料的审核确认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确认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三十三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本单位统计机构提供统计所需的业务资料、财务资料及其他资料。
第三十四条 总公司统计数据由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定期公布主要指标数据。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统计机构负责审定、公布本单位统计数据。
第三十五条 总公司各部门使用统计数据时,必须以公布的为准,未公布的必须商统计主管部门核定,以规范口径,保证正确使用。
信息技术等部门、单位代为存储的统计数据,不得向任何单位、个人提供或对外发布。
第三十六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及所属部门使用统计资料时,必须以本单位统计机构公布或核定的为准。
第三十七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有义务向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提供所需要的统计资料。
第三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和总公司有关统计资料保密的规定。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三十九条 总公司建立统计监察制度、统计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考核制度以及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统计监察工作考评制度。
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对各级铁路统计调查单位执行本办法及统计制度的情况实施监督和检查,对统计数据质量及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统计监察工作进行考核。
第四十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依据总公司规定,建立健全统计监察制度、统计质量检查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考核制度,以及统计报表、统计分析工作考评制度。
第四十一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设置统计监察人员。
总公司运输企业应当设置专职统计监察人员。
第四十二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统计机构及统计监察人员实施统计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受检单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文电、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报表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信息,索取相关证据资料的复印件。
(二)进入受检单位的工作场所和与统计原始信息、数据相关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
(三)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四)填发统计监察查询书,向受检单位查询有关事项。
(五)根据检查结果填发统计监察记录,由受检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六)依据检查情况,提出对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奖惩建议。
第四十三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质量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工种、各岗位统计工作职责和统计质量责任,并报上级统计机构备案。
第四十四条 总公司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制度,对统计工作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对涉及运输生产组织、经营业绩考核、财务清算及总公司机关考核等重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进行重点监控,确保数据准确。
第四十五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对本单位内部的统计违纪违规行为,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予以通报批评及提出处分建议。责任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期限,将处理结果和整改措施报上级统计主管机构。
第四十六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发生统计违纪违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对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及有关人员利用虚假统计资料的不当得利,按总公司有关规定予以追究和处理。
第四十七条 对在统计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章 统计信息化建设
第四十八条 总公司统计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总公司统计信息化规划及实施方案,由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并统一协调实施。
第四十九条 总公司统计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检查总公司运输企业及其他铁路统计调查单位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和运用。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按照总公司统计信息化规划及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本单位统计信息化建设。
第五十条 总公司统计信息化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统计标准,整合系统资源,强化数据集成,逐步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数据管理集中化、系统应用网络化、统计产品多样化,推进统计信息资源共享,保障铁路统计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第五十一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应当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各专业信息系统资源,协调相关专业部门开发应用计算机程序并提供数据接口,逐步实现原始信息的自动采集。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铁路统计调查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上级统计机构备案。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总公司计划统计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
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
(铁总计统[2015]73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依法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国发〔2014〕5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37号)、《财政部对中国铁路总公司国有资产与财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3〕202号)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明确两级企业管理关系的规定》(铁总发展与法律〔2014〕96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新建或改建铁路及运输配套的基本建设投资,既有铁路运输经营、安全和服务设施设备等更新改造投资,非运输业务经营开发等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合资合作的长期股权投资,铁路机车车辆等装备购置及加装改造和高价互换配件投资。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总公司及所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第四条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规范投资行为、落实审批权责、明确审批程序,按照投资规模、用途、资金性质不同,实行分级和分类管理。
第二章 审批权限 第五条
使用限额以上中央财政性资金的铁路项目,由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核报国务院审批。使用总公司或所属企业资金的新建(含增建)跨省(区、市)铁路项目和国家铁路网干线项目,由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总公司及所属企业的非铁路客货运输业务领域投资2亿元及以上项目报财政部审批。第六条
使用总公司资金、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以外的铁路项目;使用总公司资金2亿元以下的非铁路客货运输业务领域经营开发项目及长期股权投资;使用所属企业资金、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铁路项目;使用所属企业资金、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以及对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总公司审批。与地方政府合资项目,由总公司会同省级政府联合审批。第七条
使用所属企业资金、总投资1亿元以下的铁路项目,使用所属企业资金2亿元以下的非铁路客货运输业务领域经营开发项目,由所属企业自行决定,并按规定报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备案。使用所属企业资金、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由所属企业按规定自行审批。
第八条
使用总公司或所属企业资金的境外投资项目,由总公司按规定办理审批。其中投资3亿美元及以上项目按规定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
第三章
基本建设
第九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铁路发展规划是铁路建设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总公司根据国家批准的规划,以及运输经营、安全生产需要,确定铁路建设项目计划安排。第十条 国家审批和核准项目由总公司组织所属企业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总公司评审后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核准申请报告。与地方政府合资项目,由总公司会同省级政府联合上报。
总公司审批项目由所属企业上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总公司与省级政府联合审批项目,由所属企业会同地方投资人联合上报。所属企业审批项目由所属企业按规定权限自行审批。
第十一条
国家审批或核准建设项目、总公司审批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由所属企业组织完成并初审后报总公司审批。与地方政府合资项目,由总公司会同省级政府联合审批。其他项目由所属企业按规定自行审批。
初步设计概算超出可研批复投资10%时,须按原可研审批程序重新报批。第十二条
项目实施中发生的变更设计、材料价差及征地拆迁概算调整等,由所属企业组织编制设计文件,按规定办理审批后组织实施。主要技术标准变化,建设规模和内容变化引起工程增加投资超出可研批复投资10%时,需报可研审批单位批准后实施。
第四章 更新改造
第十三条
更新改造资金由总公司和所属企业按一定比例分别管理。
(一)总公司集中管理的更新改造资金主要用于: 1.统一安排的重大运输安全技术改造措施;
2.重要干线、主要枢纽及跨运输企业点线能力协调和技术改造重大项目; 3.与运营相关的总公司直属单位设备技术改造; 4.国家和总公司鼓励引导的环保、节能减排项目推广; 5.总公司确定的全路性技术改造、运输急需、生产生活配套和信息化项目。
(二)所属企业管理的更新改造资金主要用于: 1.保证运输安全的技术改造措施;
2.企业管内运输设施设备扩能及更新改造;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信息化建设;
4.用于铁路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配套设施的改造项目。
第十四条
总公司审批的更新改造项目,由所属企业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总公司审批。所属企业审批的更新改造项目,由所属企业按规定办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
第十五条
更新改造项目的初步设计,由所属企业自行审批;对于投资较大、技术复杂的项目,由总公司审批并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批中明确。更新改造项目的变更设计和概算调整由所属企业按规定自行审批。
第五章 经营开发
第十六条
总公司及所属企业投资的非运输业务经营开发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包括运输资产、共用资产及非运输资产等存量资产开发,铁路建设项目新增资产开发及周边土地开发等。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纳入总公司及所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一管理。铁路建设项目沿线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与建设项目同步研究,同步取得规划用地。
第十七条
总公司审批的经营开发项目,由所属企业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经营开发方案;需财政部审批的经营开发项目,由总公司核报。所属企业审批的经营开发项目,由所属企业按规定自行审批。项目审批意见按要求向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备案。
第十八条
经营开发项目的初步设计由所属企业自行审批;对于技术复杂、投资及风险较大的项目,由总公司审批并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批中明确。经营开发项目的变更设计和概算调整由所属企业按规定自行审批。
第六章 装备购置
第十九条
铁路装备包含机车、客车、动车组、货车,大型移动装备及与其配套的车载设备,以及机车车辆加装改造和高价互换配件等。
第二十条
总公司所属运输企业提出装备购置需求建议,总公司根据铁路建设安排、装备更新和客货运输需求,确定装备购置规模和投资;铁路装备购置主要采取总公司集中购置管理方式,总公司负责装备购置,所属企业负责所属装备的运用和维护,以及非总公司集中购置范围内的装备购置。
第二十一条
总公司所属运输企业提出加装改造和高价互换配件投资计划建议,总公司审批投资规模;加装改造和高价互换配件投资由总公司或所属企业根据管理权限目录分别实施,主要配件在总公司统一组织下实施采购。
第七章 长期股权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总公司及所属企业,以新设股权、股权收购、增资扩股、债转股等形式,用货币资金或可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资产作价出资等方式,对被投资企业的权益性投资。第二十三条
总公司审批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由所属企业组织编制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公司组织咨询评审后按规定审批。需财政部审批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总公司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其他股权投资项目,由所属企业自主决定并报总公司备案。
第八章 计划安排
第二十四条
所属企业每年8月底前向总公司报送次年投资计划建议。按照国家编制发展计划草案的要求,总公司综合平衡后,向国家投资主管部门编报次年发展计划草案。
根据总公司确定的投资规模,结合所属企业计划建议,总公司年初编制下达投资计划,所属企业组织执行。涉及地方出资项目的计划安排需征求地方政府意见。所属企业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款源落实、建设调整等情况,提出投资计划调整申请,总公司适时对投资计划进行调整。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总公司负责对所属企业投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协调、考核和指导,重点对项目审批程序依法合规性、资金投向使用、投资计划实施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督促及时整改。
第二十六条
所属企业要加强对投资管理工作的日常管理,并按时将投资计划落实进展情况报总公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十七条
总公司和所属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人员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违规审批项目、违规使用建设资金、滥用职权和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所属企业应按本办法要求制定本单位实施细则。总公司及所属企业控股合资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按规定履行公司程序后,参照本办法执行。总公司及所属企业参股合资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规范执行。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总公司计划统计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前发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篇:中国铁路总公司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铁总财[2015]29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科研经费管理, 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铁路技术创新, 参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 20 14] 11 号)要求, 结合国家主管部门和总公司科研、财务管理有关制度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总公司及所属企业。
第三条总公司科研经费主要包括总公司及所属企业以自有资金为经费来源用于科技研究开发的资金。
第四条总公司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如下:(一)科研计划课题研究(包括总公司科研计划重大、重点课题以及软科学研究课题)。(二)科研试验(包括总公司立项的试验计划项目和总公司科研课题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试验项目)。
(三)经总公司批准的其他科技开发专项(包括标准制修订专项、铁路产品质量抽查专项、铁科院研发中心专项、经规院科研专项、科研基础工作专项、知识产权专项等)。
(四)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包括科研管理部门为管理科研计划及其经费而发生的专家咨询、指南编制、申报立项组织、招投标组织、课题执行和结题验收、技术评审、科技成果统计等费用)。
上述四项以下统称科研项目。
第五条总公司及所属企业科研经费按以下原则管理和使用 :(一)分级管理, 逐级负责。科研经费应根据经费来源分级管理、逐级负责, 总公司科研经费由总公司负责立项和管理, 所属企业科研经费由所属企业负责立项和管理。总公司科研项目,由总公司所属单位安排的配套经费, 应纳入所属单位科研经费管理。
(二)依法合规, 科学安排。科研资金管理、申请和使用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总公司有关财务制度, 严格按照课题的目标和任务, 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 杜绝随意性。
(三)科学决策, 突出重点。科研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服从、服务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基于全局, 整体推进, 同时又集中财力 , 有所侧重, 既重点支持能够提高总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项目, 为铁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又重点支持能够加强企业管理, 提升效益提供支持的科研项目。
(四)专款专用, 注重绩效。科研经费应纳入财务统一管理, 实行单独核算, 确保专款专用, 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加强科研资金运用各环节的管理、监督, 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 促进科研经费发挥最大效益。第六条科研经费按项目实行预算管理。
(一)各级财务主管部门应根据科研任务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核定科研项目总预算。科主管部门应当在科研项目立项前,会同财务主管部门组织科研项目需求部门编制建议预算, 根据科研项目总预算审核建议预算。科技主管部门应督促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和合同约定, 在科研项目立项基础上,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项目实施预算, 并对仪器设备购置、合作单位资质及拟外拨资金进行重点说明。
(二)计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科技主管部门对购置或试制科研专用仪器设备构成固定资产的项目, 纳入相关的投资计划。
(三)科技主管部门应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 将项目预算安排情况、项目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
第七条科技主管部门在组织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科研合同时, 应当在科研合同中体现本办法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
第二章科研经费预算内容
第八条科研经费的预算内容由直接费、间接费、外委支出费和税金组成。(一)直接费是指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 包括: 1.人工费: 指直接参加科研项目研究人员的工资性费用及其附加, 以及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 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λ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劳务性费用。对于重大和重点项目,人工费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35 %;对于软科学研究项目, 人工费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0 %。2.设备费: 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不构成或不新增固定资产的, 或者符合《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 2006] 6 号)文件规定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的固定资产,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科研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构成固定资产的通用设备不得用科研经费购置。3.材料费: 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4.测试化验加工费: 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5.燃料动力费: 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6.差旅费: 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在国家和总公司规定标准范围内的差旅费。7.会议费: 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国家和总公司有关规定, 严格控制会议模、会议数量、会期和会议开支标准。
8.国际合作交流费: 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9.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 需要支付出版印刷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权事务等费用。
10.专家咨询费: 指在科研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 不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和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专家咨询费参照《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 2006] 159 号)等规定执行。(二)间接费是指承担科研项目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包括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人工费、公用办公费、公用设施使用费等。间接费不得超过科研项目经费扣除设备费后的10% , 实行分段超额累进比例法核定, 其中: 1.科研项目总经费扣除设备费后的预算总额在1 0 万元及以下的部分, 按照10 % 以内的比例核支;2.超过1 00万元至200 万元的部分, 按照5 % 以内的比例核支;3.超过200 万元至500 万元的部分, 按照3 % 以内的比例核支;4.超过500 万元至1 00 万元的部分, 按照2 % 以内的比例核支;5.超过1000 万元的部分, 按照1 % 以内的比例核支。
(三)外委支出费是指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将研究、试验等工作以合同或协议形式, 委托给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所发生的费用。外委费支出比例不得超过科研经费扣除设备费后的30 %。
(四)税金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预算编制与审批
第九条总公司及所属企业科技主管部门、财务主管部门应规范执行申报科研项目立项、经费预算编制、预算审核工作程序 , 充分发挥评估、评审对科研项目预算决策的咨询作用, 从预算源头保障经费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一)总公司及所属企业科技主管部门在组织研究提出科研项目立项建议时, 应当同时商计统、财务主管部门按预算内容提出经费建议预算。经批准的重大、重点项目和科学试验应当包含项目分经费预算。
(二)总公司科研计划管理委员会及所属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确定科研计划项目和重大试验后, 按规定需要进行预算评审评估的, 由财务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 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总公司立项的科研项目中, 单项经费预算总公司投资超过200 万元, 经费列入企业管理费的科研项目由财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聘请专家评估审核。所属企业立项的科研项目按照其内部管理规定执行。
(三)总公司及所属企业科研计划项目管理费由总公司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及所属企业相关职能部门按规定每年向科技主管部门报送预算草案, 科技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同级财务部门核定。
第十条科研项目预算由总公司及所属企业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务主管部门、计划主管部门初审汇总、确定款源, 报总公司科研计划管理委员会及所属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审定后, 纳入总公司及所属企业支出预算并按程序报批;能够事先直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 纳入总公司及所属企业无形资产投资计划。
第十一条实行招标投标管理的科研项目,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总公司科研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及相关工作流程确定承担单位, 并按科研经费预算制度执行。
第十二条科研项目合同中应包括项目实施预算, 按程序报经批准后,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将其纳入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统一管理。
第四章预算的执行
第十三条总公司管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下达后, 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合同, 合同应明确分经费预算、按履行进度支付款项、监督检查条款等内容。办理费用结算时, 科技主管部门组织项目执行单位提供合同、预算执行文件、工作进度验收材料、合法票据并填写科研经费拨款申请表(见下表), 科技主管部门汇总后统一向财务主管部门申请经费拨付。财务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经费预算, 按科技主管部门提供的科研经费拨款申请表(汇总)、合同、合法票据向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的银行账户拨付或结算经费。当科研项目由两个以上单位联合承担时, 应在合同中明确各承担单位的任务、具体分工、责任和经费预算。总公司财务主管部门收到上述付款材料后, 应根据合同约定向各参研单位财务部门的银行账户直接拨付或结算科研经费。
第十四条为促进科研项目按期按质量要求完成, 对重大、重点项目和科研试验项目设置启动经费, 在科研项目合同签订后的2个月内完成, 拨款以经费开支计划和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开具的发票为凭;以后各次续拨款于检查结束时进行, 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填报《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表》, 经逐级审核, 确认研究工作的进度、质量、经费使用等符合规定后拨付经费;预留重大、重点项目(软科学除外)和科研试验经费总额的10% 作为尾款, 该部分经费应在合同中约定由项目承担单位先行垫付, 在验收合格后补拨, 拨款以项目验收意见为凭。如未能通过验收, 尾款不予拨付。科研项目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须按要求及时开具发票寄送总公司相关部门。
第十五条科研经费分为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 对于单位价值在100 万元以上能形成专利或非专利技术(专有技术), 具有可用性和获得经济效益可能性的科研支出, 以及能够进行知识产权登记的科研开发支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 认定为开发支出并予以资本化, 将第十条纳入总公司及所属企业支出预算调整为总公司所属企业无形资产投资计划。
第五章总公司所属单位承担总公司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管理
第十六条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下列要求组织编制项目实施预算。
(一)根据科研项目研究的合理需要, 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二)编制经费来源预算与支出预算。来源预算中, 有自筹经费来源的, 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三)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科研项目的, 应当同时编列其他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等。
(四)科研项目预算书应当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共同编制。
(五)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时, 应当提出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成果及知识产权与科研项目立项单位共有以及收益分配的方案。
第十七条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科研项目预算,一般不予调整, 确有必要调整时, 应当按照以下程序核批, 并规范执行:(一)科研经费预算总额调整, 应当按原审批渠道报经批准后执行。
(二)科研项目预算总额不变, 费用项目问预算、科研项目合作单位之间预算调整, 应当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协助该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 按程序报下达项目的科技部, 科技部提出审核意见, 财务部核定发文。
(三)科研经费预算总额不变, 预算科目调整须按以下原则办理: 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如需调整, 科研项目组和科研项目负责人须提出申请, 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审批, 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检查或项目验收时予以确认, 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需调整科目核定预算的10% , 或超过10% 但科目调整企额不超过5 万元;设备费、人工费、专家咨询费一般不予调增, 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之间可以调剂使用, 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间接费用和外委支出费不得调整。
第十八条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核算科研项目支出,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九条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当规范使用科研经费。严禁以下行为:(一)以项目费、咨询费、劳务费等各种名义, 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工资性支出, 通过编造虚假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专家咨询费, 或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劳务费、专家咨询费。
(二)从科研经费中直接提取管理费计入科研项目成本。(三)挤占、挪用科研经费, 超预算开支。(四)违反规定自行调整科研经费预算。(五)编制虚假预算套取科研经费。
(六)从科研经费中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及对外投资等。(七)利用科研经费以各种方式谋取私利。(八)将科研项目占用的房屋、通用仪器设备原值等列入配套, 加大配套资金额度套取科研经费。
(九)提供虚假配套承诺或不及时足额提供配套资金。(十)擅自调整外拨资金, 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十一)科研经费未在单位财务部门账上核算。
(十二)科研经费脱离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财务、审计部门监管。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以表代账应付财务审计和检查。
(十三)通过虚构测试化验内容、提高测试化验支出标准等方式违规开支测试化验加工费。(十四)科研项目结题后不及时进行经费结算。
第二十条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如实反映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并单独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报告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会同项目负责人编制, 报项目经费下达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汇总。
第二十一条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 一般由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统一管理和使用, 科研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合同约定执行。科研合同中应当约定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经费形成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成果, 要规范实行项目间共享,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十二条科研项目因故终止, 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当组织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 报送下达科研项目的科技主管部门、财务主管部门, 经核实后收回相关经费。第二十三条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总司科研项目实施期间出现科研项目计划任务调整、科研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管理办法》(铁总科技[ 20 13] 129 号)执行。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各级财务、审计、科技部门应对科研经费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计统、企法、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责,密切配合上述部门, 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
第二十五条总公司科技部、财务部认为有必要的且由总公司所属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 可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财务检查或中期评估。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计。第二十六条项目完成后, 重大、重点项目承担单位须根据合同约定形成专利及专有技术;软科学项目须根据合同约定发表论文、专著或取得由立项建议单位出具的应用证明。项目成果要及时向科技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
第二十七条对科研经费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如下:(一)编报虚假预算, 套取科研资金;(二)未对科研经费进行明细核算;(三)截留、挤占、挪用科研经费;(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科研经费;(五)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六)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七)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八)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科研项目验收后应在提交支付所需单据审核无误后一个月内办理财务结算手续。第二十九条总公司及所属企业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绩效评价制度, 并纳入总公司科研信用系统管理。
第三十条科研经费管理建立承诺机制、信用管理机制。科技主管部门对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科研项目负责人、中介机构和评审评议专家, 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建立“ 黑名单” 制度, 并纳入总公司科研信用系统管理。对提供虚假信息、滥用和挪用科研经费的项目单位或负责人, 纳入“ 黑名单” , 取消其今后申报铁路项目资格。
第三十一条加强科技资金监管工作, 建立考核问责机制,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 财务部门会同同级科技部门按违纪金额收回经费, 情节严重的终止项目。构成违纪的, 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 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资金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的,由铁路建设项目单位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总公司及所属企业使用中央财政拨款作为科研经费来源的项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总公司所属各企业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各控股合资铁路公司通过内部程序决策后执行本办法。
第三十四条有关科研项目的立项、项目实施、结题与成果管理、监督与检查, 按照铁总科技[ 20 13] 129号文执行。
第三十五条总公司所属企业承担科研项目有关差旅费、会议费、出国经费、外宾接待费等管理, 按照总公司所属企业相关办法执行。第三十六条办法由总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铁道部印发的《铁路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铁财[ 2008] 162号)同时停止执行。前发其他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2015年11月13日发布
第五篇:中国铁路总公司会议精神宣传提纲
三月份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提纲》 学习要求:认真学习,简要摘记重点内容。引导干部职工准确把握、深刻领会总公司会议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公司党组对推进铁路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以创新发展为主线 主动适应新常态 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
(宣传提纲)中国铁路总公司办公厅
2015年1月29日至3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全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和中央领导对铁路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批示,作了题为《以创新发展为主线 主动适应新常态 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宇栋、王志国,总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安立敏分别就运输安全工作、铁路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了讲话。会议结束时盛光祖总经理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总结了2014年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部署了2015年重点任务,向全路发出了以创新发展为主线,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动员令。全路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尤其是盛光祖总经理的工作报告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总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完成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路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奋勇拼搏,2014年铁路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4年,全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推动铁路改革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主要标志是:全路实现了安全年,消灭了责任较大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创造了历史最好的安全成绩。铁路建设取得新成就,完成建设投资8088亿元;新线投产8427公里,创历史最高纪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1.2万公里,其中高铁1.6万公里。客货运输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客运
量增长12%,已连续两年增幅超过百分之十;适应物流市场发展的特点,货运组织加大了改革力度。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对过去一年铁路总公司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一年来,全路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坚持“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以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为抓手,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铁路建设的部署,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加大在建项目组织实施力度,落实质量安全风险控制责任,加快施工进度;对新开工项目实行任务书管理,加快审批进度;建成投产了兰新高铁、贵广高铁、南广高铁、沪昆高铁长怀段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运输经营进一步加强。积极适应运输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客车开行方案,提升客运服务质量;加强货运营销和运输组织,大力拓展物流市场,提升了运输效益。2014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3.2亿人,客票收入2479.9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货物发送量30.7亿吨,货运收入2854.8亿元、同比增长
7.3%。深入实施多元化经营,推进土地综合开发。完善运输企业盈亏总额考核措施,规范经营管理。
——企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充分发挥铁路局市场主体作用,明确总公司和铁路局的职能定位和权责划分,加快总公司制度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对新建铁路实行分类投资建设,一批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的区域铁路项目顺利实施;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创新铁路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拓宽了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渠道。深化干部人事、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技术创新取得新成果。制定科技管理办法,强化技术监督工作,完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铁路技术标准管理,建立了由普速、高速、重载三大体系构成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发布了一批企业技术标准。加快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推进高铁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加大运输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关键技术创新力度,组织实施高速、重载等综合试验,取得一批技术创新成果。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完善新一代客票系统、货运电商系统、运输调度管理系统,提升了铁路信息化水平。
——铁路“走出去”迈出新步伐。落实铁路“走出去”国家战略的新要求,总公司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组建国际公司,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在企业层面的牵头作用。构建通向欧洲、中亚的便捷铁路运输大通道,中欧、中亚集装箱班列运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教育实践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组织第一批单位搞好整改、巩固成果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第二批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坚持高标准组织、高质量推进,严肃认真地抓好各环节工作。深入开展“两清、两保、两满意”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纳入总公司机关部门和所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推进廉政内控机制建设,从管理源头防范腐败问题发生。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路处级以上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深化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严格领导班子党内政治生活,规范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实施运输一线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加强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新时期铁路精神,打造铁路职工网上家园,深入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增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以安全文化、服务文化为重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对铁路改革、建设成果、提高服务质量和一线职工精神风貌的宣传力度,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为铁路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职工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全面落实“十二五”改善职工生活规划,稳步增加职工收入,增加“三线”建设投入,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职工带薪休假、定期体检、健康休养,解决职工通勤、就医等实际困难,维护了职工切身利益。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帮扶救助机制,全年支付帮扶救助资金9.3亿元,救助各类困难职工家庭8.7万户。
二、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铁路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自身的发展也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从新常态给铁路工作带来的机遇看:
(一)为铁路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新常态下,国家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铁路作为绿色交通方式,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节能环保等比较优势,加快发展铁路对于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节约自然环境成本和社会物流成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把加快铁路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要求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在新常态下,铁路发展的政策环境会更好。
(二)为加快铁路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在新常态下,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需要继续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铁路
建设投资大、产业链长,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将是加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尽管我国铁路近年来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路网密度和人均拥有里程仍然较低,且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建设需求很大。中央对加快铁路建设高度重视,地方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十分期盼。因此,铁路建设将会继续加大力度,这对于完善我国铁路路网功能、推动铁路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铁路运输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新常态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内需的扩大,服务业将实现长足发展。铁路作为服务业的重要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铁路网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铁迅速发展,运输能力显著提升,为我们适应这一趋势奠定了基础。从客运看,高铁深受旅客青睐,随着高铁网的完善,将持续激活社会对高铁运输的需求;在路网整体能力提升之后,也为发展普速客运创造了条件。从货运看,社会物流总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有很大市场,为我们充分发挥路网能力、转变运输方式、优化货运结构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四)为铁路“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新常态下,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我国铁路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等优势,是体现我国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加快铁路“走出去”,不仅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也为铁路总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新常态下铁路工作面临的挑战看:
(一)拓展市场难度加大。新形势下,社会运输需求的规模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运输市场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更加激烈。前一阶段,尽管我们在客货运输改革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传统的运输组织模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特别是铁路货运长期以大宗货源为主,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铁路要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深层次的,挑战非常严峻。
(二)服务面临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运方面,旅客不仅要求出行安全、准时,而且要求便捷、舒适;货运方面,客户不仅要求货物能运出去,而且对办理方式、运到时限、价格水平、服务质量等都有许多新的要求。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提升服务水平已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铁路要走向市场,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对运输服务提出的新要求,解决好在思想观念、服务手段、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铁路建设规模将持续在高位运行,建设负债加重,还本付息压力加大;一些新线开通运营后,市场有一个培育过程,设备折旧及运营维护费用增加,给运营增加了压力。更需要指出的是,铁路长期以来粗放经营的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铁路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确保安全面临更大考验。在铁路网规模不断扩大,高
铁大量投产,列车开行数量尤其是高铁列车大幅度增加等情况下,运输安全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部分铁路局高铁运营时间短,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人员素质都需要提升。同时,普速铁路安全管理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紧紧抓住实现铁路创新发展这一主线,适应新常态、开创新局面
新常态下铁路发展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要求。适应新常态、开创新局面,根本途径在于推进铁路创新发展。创新发展的核心要义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铁路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在工作思路、制度建设、管理措施、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做到以解决问题实现发展,以优化机制推进改革,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当前,要着力推进以下6个重点领域的改革创新:
(一)推进内部管理体制创新。主要任务是,从落实总公司和铁路局的职责定位入手,规范两级法人的管理行为,加快推进铁路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总公司作为管理型企业,发挥企业总部的职能,机关各部门要加快转变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工作职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制定标准、检查监督、指导帮助、考核评价上,不再直接干预指挥铁路局的日常经营活动;要制定完善对铁路局的管理规范,加强对经营活动的过程监控,严格规范铁路局经营行为,促进铁路局依法合规地走向市场。铁路局要定位在生产经营型市场主体上,在服从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的前提下,认真履行
市场主体权责,放开手脚,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大力开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发展壮大。
(二)推进运输组织改革创新。主要任务是,着眼于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加大运输组织改革攻关力度,着力解决制约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突出问题,通过强化设备设施、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在服务质量、运到时限、信息化支撑、门到门全程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效益,使铁路运输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三)推进安全管理创新。主要任务是,在路网规模快速扩充特别是高速铁路和大量新装备投入运营的情况下,创新设备修程修制、优化作业组织和劳动组织,使各工作环节适应安全生产需要;在施工任务繁重、维护工作量增大的情况下,创新现场监管方式、提高检查监督的针对性,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有效防控;在治安环境和自然环境更为复杂的情况下,创新铁路治安管控机制,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推进铁路技术创新。主要任务是,把推进技术创新作为重要课题,瞄准世界铁路先进技术,着眼我国铁路建设、运营的实际需要,加大铁路技术创新力度,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提高铁路技术创新水平。
(五)推进经营机制创新。主要任务是,建立铁路运输企业盈亏与工资挂钩机制,落实总公司、铁路局的经营责任。总公司
机关要认真履行总部管理职能,积极为铁路局开拓市场、搞好经营提供良好服务;各铁路局要切实承担起市场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各站段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努力增收创效、节约节支,取得好的经营结果。
适应铁路创新发展需要,总公司党组决定从今年开始,对铁路局实行“集中管理债务、取消考核基数、分配与利润挂钩”这一新的考核办法。这项改革是深化铁路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动铁路经营机制创新、确立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的重大举措,目的在于促使企业全心全意开拓市场,真正调动各层面推动铁路经营工作的积极性,竭尽全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铁路创新发展。新的考核办法实施后,铁路建设债务由总公司集中管理,从各铁路局经营预算和经营结果中剔除出去;总公司不再设定考核基数,对铁路局不再下达盈亏指标,铁路局每年的经营结果不再与第二年的经营考核挂钩,职工工资增长水平完全由铁路局实现的利润所决定;铁路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主安排经营预算,在职权范围之内自主经营决策,对企业盈亏负责。总公司重点加强对铁路局经营过程的监控和经营结果的考核,不再直接干预铁路局日常经营工作。可以说,这一考核办法是推动企业改革的有力杠杆,是打开铁路企业走向市场大门的钥匙。
(六)推进政治工作创新。主要任务是,落实党中央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把铁路系统各级党组织建设好;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强化
各级组织的保障作用,切实把90多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面对主流媒体和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思想活跃的职工队伍,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把广大职工教育好、引导好。
四、明确2015年铁路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全年各项工作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5年铁路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
主要目标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实现安全年;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实现“十二五”铁路建设发展目标;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年实现盈亏平衡;铁路改革持续深化,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更为完善;铁路“走出去”实现新突破,总公司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职工生活持续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确保铁路安全持续稳定。坚持“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认真贯彻新《安全生产法》,以落
实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为重点,把安全风险管理引向深入,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修订完善各层面、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做到明责、履责、尽责。修订完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做到严谨、简洁、管用。加强设备质量管理,集中资金解决安全关键问题,强化设备制造、采购环节的质量源头控制,提高设备检修水平,确保行车设备质量稳定可靠。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保证职工素质适应安全生产需要。
2.完善过程控制体系。围绕落实现场作业标准化,加强职工遵章守纪教育,完善现场作业自控、互控、他控机制,规范现场安全检查指导制度。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装备,完善现场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发挥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在事故预防、预测、预警中的作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以高铁和客车为重点,完善治安防范长效机制。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3.完善责任落实体系。总公司机关要重点抓好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分析评估铁路局的安全态势,加强检查督导;铁路局要对以“三化”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全方位、全过程抓好落实。各级管理和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部门的检查帮促作用、综合部门的综合保障作用和安监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大对干部日常安全履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发生的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逐级倒查安全管理责任;对涉及高铁和
客车安全的事故和隐患,要严格“红线”管理,从严考核追责。
(二)强化铁路建设组织管理,确保完成“十二五”铁路建设任务。以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为重点,切实做好铁路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
1.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铁路分类建设,完善路地合作机制,支持地方政府、社会企业建设和经营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建设。加大铁路发展基金募集力度,创新铁路建设债券发行方式。充分运用融资租赁、保险资金债权计划等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为铁路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加大铁路建设组织实施力度。对新开工项目实行任务书管理,确保新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加大在建项目推进力度,确保施工按进度推进。有序组织好年内计划投产项目,确保顺利开通运营。高质量做好“十三五”铁路规划建议的编制工作,为铁路未来建设发展提供依据。
3.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坚持依法建设、规范管理,创新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建设管理基础。落实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主体责任,确保建设质量安全稳定。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过程监管,确保铁路建设安全有序高效推进。
(三)加强运输经营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大力拓展运输市场,强化经营开发和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增收节支,努力提升铁路发展质量和效益。
1.全力组织增运增收。积极适应运输市场变化,深化客货运输改革,加大营销力度,努力增运增收。客运方面,充分发挥高铁的网络效应,优化列车开行方案,用好客运能力,保持客运量快速增长的势头。货运方面,认真落实货运改革各项措施,大力拓展物流市场,开辟铁路货运新的增长点。加强营销服务和运输组织,努力扩大货运市场份额。
2.加大资产经营开发力度。以提高资产运用效率效益为目标,拓展开发领域,不断提高资产收益水平。分类推进既有和新增土地综合开发,力争实现综合开发收益最大化。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推动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盘活铁路支线和市郊铁路。构建总公司层面的招商、投资平台,推进铁路局非运输企业重组整合。加强资产经营开发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3.深入推进集约化经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努力增收节支。加强资金筹集和管理,大力压缩财务费用;加快组建财务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更新改造和装备购置管理。加强物资采购管理。进一步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完善审计工作制度,确保企业规范健康运行。
4.加强合资公司经营工作。规范和理顺合资公司与其他企业间的产权关系、资产关系、清算关系,保证合资公司合法的资产收益。依法规范合资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程序,落实领导班子的经营责任。进一步明确国铁股东管理职责,规范股权行使行为,维护出资人权益。完善合资铁路运营模式,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稳步推进合资公司资源整合,提高合资铁路盈利能力。
5.加强依法治企工作。积极参与并推动铁路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工作。依法规范企业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完善法律事务机构设置,加强法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企业法治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四)加强铁路科技工作,提高铁路科技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总公司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统筹利用路内外科技资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对铁路发展的支撑作用。
1.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铁路技术标准管理,进一步完善总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我国铁路技术标准国际化进程。健全铁路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机制,完善中国标准动车组知识产权布局,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水平。规范铁路科研管理,提高铁路科研水平。
2.深化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装备领域,加快推进时速350公里和2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提高大功率机车自主化水平。建设领域,深化无砟轨道、高铁路基、特殊结构桥梁等研究,提高铁路建造技术水平。安全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设备运用状态数据的检测、采集和运用,提高防范安全风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运营领域,进一步完善客票系统、货运电商系统功能,为客货运输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总公司主数据中心建设,推进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公用数据编码和铁路地理信息平台建
设,提高铁路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确保铁路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五)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对铁路“走出去”的部署,以拓展国外高速铁路建设市场为重点,大力推进铁路“走出去”,进一步提升我国铁路的国际竞争力。
1.加快形成企业层面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铁路总公司在管理、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在企业层面的牵头作用,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加快形成由铁路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通信信号等企业参与的铁路“走出去”企业间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机制,增强铁路全产业链竞争力。充实铁路“走出去”管理力量,尽快形成业务能力。
2.加大境外铁路项目工作力度。推进与周边国家铁路互联互通建设,积极做好相关工作,按期完成建设目标。
3.加快发展国际联运业务。整合全路集装箱国际联运业务,加强国内和国际经营网络建设,构建中国铁路跨国物流平台,提高我国铁路在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力,努力把中欧、中亚班列打造成为国际物流业知名品牌。
(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维护和谐稳定内部环境。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前提下,稳步增加职工工资收入。加大对偏远地区、新线开通区段的“三线”建设投入,做到所有站区全覆盖。落实职工健康休养制度,着力解决异地职工通勤、带薪休假等问
题。加大对生活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努力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为推动铁路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为推进铁路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为载体,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培训,分专题深化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运输一线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的部署,抓好重点任务的落实,提升运输一线党支部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的落实。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按照中央要求,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落实各级党政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为重点,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各级党政组织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反对“四风”制度规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
督,加强重点领域的源头治理。各级纪委要落实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责任,严肃查处腐败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挥好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
(三)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加强铁路改革发展形势任务教育,在全路集中开展“适应新常态、创效作贡献”主题宣讲活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办好铁路职工网上家园。深入推进以安全文化、服务文化为重点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铁路文化软实力。加强媒体宣传工作,传播铁路正能量,树立铁路新形象。加强铁路新媒体平台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为推进铁路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大力选树培育各类先进典型,大力开展青工技术比武、“双创立功”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切实抓好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动员全路干部职工为完成全年任务,做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奋力攻坚
各单位、各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公司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公司党组对加快推进铁路创新发展的部署要求上来,紧张有序地抓好各项任务的推进和落实。
(一)迅速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要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中央领导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工作会议文件,准确把握新常态对铁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刻理解铁路创新发展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紧研究和完善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及时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抓好面向全路干部职工的宣讲,讲清铁路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新形势和新任务,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为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推动铁路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加大对社会各界的宣传力度,利用全媒体的方式宣传铁路改革发展成效,宣传广大职工为服务人民群众作出的突出贡献,宣传铁路加快走向市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的骨干作用,为完成全年重点任务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二)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要围绕实现安全年目标,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加大安全工作力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安全风险管理,真正把“三化”要求落实到位。重点解决每一阶段易发生的各种故障和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将经验做法形成制度,纳入日常管理办法。加大对安全大检查发现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针对冬季安全特点,以高铁和客车安全为重点,加强行车设备检修养护和动态跟踪,确保行车设备处于良好运用状态。抓好施工安全、路外安全、客站电梯安全、反恐防暴等安全重点工作,落实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确保春运和“两会”期间安全持续稳定。
(三)坚决打好春运攻坚战。要在认真总结近年来铁路春运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以深化“三个出行”常态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新举措,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推动铁路春运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对行车设备、客运设施、乘降组织、人员培训、治安防范、应急预案、舆情控制、后勤保障、舆论宣传等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一次再检查、再细化、再部署,确保各项工作全部到位。尤其要加强对刚刚投入运用的新线、新站、新设备的检查,确保经受住首个春运的考验。
(四)关心职工生活,转变工作作风。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关心一线职工生活,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为他们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创造条件。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和“送温暖”活动,及时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关心离退休老同志,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的要求,严肃廉政纪律,坚持文明勤俭过节。各级领导干部要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以优良的作风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在新常态下推进铁路创新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路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部署,按照总公司工作会议的要求,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奋力攻坚,全面完成铁路改革发展各项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