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时间:2019-05-15 08:5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致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第一篇: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发布时间:09-13 浏览次数:

【按语】杨玉良教授在致辞中是要跟同学们分享到复旦到底学什么的思考。虽然郑州航院不是名校,更不若复旦大学那么有名气,也许不少人对杨玉良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但还是将本文推荐给会计学院全体学生,并请同学们读完本文后思考一个问题:你来到郑州航院,来到会计学院,到底学什么???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

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

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

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

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

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总书记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

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

第二篇: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发表新生开学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发表新生开学致辞。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而已。9 月 12 日,复旦大学 2014 级新生开学典礼分为本(专)科和研究生两场举行,在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多名复旦大学2014级中外本(专)科新生时,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开学典礼致辞中充满了理想主义,他建议学生们要“在复旦悟道”。杨玉良院士认为,学生更应该是在大学中“悟道、“受业、释惑”,大学应该提供智慧与思维方法的教育,这是高等教育的回归。新技术风起云涌,MOOC引发的网络教育大潮会让学校倒闭么?杨玉良认为,大学仍然有存在的必要,他提出大学高等教育的精髓在于“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这是网络无法复制与重现的。

杨玉良称,大学不能沦为“职业的培训所”,在大学如果只想学专业技能的知识,是非常卑微的,大学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对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行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杨玉良表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誓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它把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高于他自己在物理上的巨大成就。

开学典礼致辞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总书记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第三篇:杨玉良 复旦大学校长、教授

杨玉良 复旦大学校长、教授---大学不能没有“精神围墙”

核心观点

大学要在“坚守”和“创造”之间维持一种张力。一味保守而偏至复古固然不行,但忘记传统而完全流俗,也就是放弃了责任。只有把“坚守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方能构成“大学之魂”

夏天来了,一批大学生将告别校园,一批新生又将走进大学。大学及大学的精神,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幸运儿”。

近些年来,大家都在讲大学改革,这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对大学精神的回归,同样不可忽视。曾经有个说法,要把大学的围墙拆掉。但我觉得物理的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她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也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

大学担负着积淀与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任务。这个任务决定了大学是非常特殊的组织机构,和政府或企业都不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有人提出大学校长要“经营”大学,结果遭到普遍反对。因为强调“经营”,就有把大学当作公司来进行商业运作之嫌。如果把大学看成公司,就会忽视了她在知识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方面的功能。

同时,大学也是民族性极强的教育和学术机构。国内有人认为,应该把国外一流大学当作我们的参照物。这在总体上是正确的,但绝不能简单地把国外的一流大学当作我们办学的模板,因为这就忽视了大学的民族性特征。比如说,如果要论科研成果、诺贝尔奖等“硬指标”的话,也许北大还算不上世界一流的大学。但如果看一所大学在她的民族文化以及在国家转型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话,那么全世界可能没有一所大学,能像北大、复旦等国内一流大学这样,曾起到过那么重要的作用。

大学的特殊性还在于她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大学所要做的就是把思想和文化系统化、规范化,将其转变为课程,把它传授给学生,把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所有文明、精神进行传递。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就曾说过:“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备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传授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一个人的精神却更加重要。

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曾指出:“任何大学都是遗传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促进大学改变的外部力量,“遗传”则是大学对自身道德与文化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是“保守”的。这个“保守”有“坚守”之意,是要坚守道德、坚守学术。也正是大学的“保守性”,要求她在不脱离现实的同时,又与世风俗流保持一定的距离,远离尘嚣,保持一份宁静和清醒。这些年大学有不少失范的地方,根本原因就在于丧失了宁静与清醒,丧失了“精神围墙”。

大学要在“坚守”和“创造”之间维持一种张力。一味保守而偏至复古固然不行,但忘记传统而完全流俗,也就是放弃了责任。只有把“坚守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方能构成“大学之魂”。

第四篇: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重温关于大学的常识 2012年9月7日在复旦大学2012级本科学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发表了一场重要演讲,演讲的主题为“重温关于大学的常识”,强调每一位大学生不应该忽视永恒的常识。

一、大学是什么?

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常识问题,但是每个人理解不同,很多人会产生一些糊涂思想。这里引用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的话“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大学“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这让我们清楚明白的了解到大学并不是单纯的“职业培训所”,而是集人才培育,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场所。

那么在坐的学生们又为何会选择上大学呢?又为何会选择上复旦呢?很多学生就会解释说只要自己自身、家庭条件能够允许那么上大学就是一件十分自然事情,另外高考成绩能够达标那么报考复旦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说起为什么那么多数家长还学生都会认为要想找一份好的工作得到好的福利待遇那么就必须要拿一个好的文凭。

其实如果早在二三十年代如果你只是为了升官发财才来到复旦上学那你是会受到鄙视的。我们的前辈所构造出的复旦大学是为我们提供好的学习机会,为我们创造未来的杰出机构。所以杨玉良校长提醒在座的大学生们不要把大学当做是贩卖证书的机关,要把它当做是研究学理的机关,要能够自主的研究学问。也不要过早的加入社会的竞争,以避免因为对比而影响自我评定,要建立足够的自信心,理性的完善自己。

二、大学里的学习

对于大学生在大学里究竟应该学习些什么,很多学生认为就是进入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学习自己专业的课程,其实这样做对教育是十分不利的。理科学生势必放弃对哲学与文学的爱好,使他们失去了这方面的造诣机会。而另一方面,文科学生因为想回避复杂事物,就变得讨厌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所以学习就一定要打破不同知识领域学生间的障碍。复旦的本科教育贯彻了“通识教育”的理念,这些将是复旦实现这一理念的最终目标。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志向,要试着去改变些什么,应该具备极高的天分和潜能。

三、大学生的生存与生活

大学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大学生每天都会在校园里学习、生活,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复旦在早年就提倡用“学生自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遵守校纪、校规。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终生的学问始于学校,终于社会。”我们应该始终坚信的是在几年之后,不管你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们通过复旦的培训将具备更合理的知识结构,更理性的头脑,更勇敢的行动和更完美的人格。这是证明复旦和你们自己的时刻,如果你们没有做到那么就是你们还不够努力,或者说复旦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杨玉良校长结束了他完整的演讲,并感谢所有的学生们能够相信复旦,将自己的人生起点交在复旦手中,学生们选择复旦同时也使得复旦精髓不断延续下去。在听众席中也不乏很

[1]多其他学校的学生,他们在重庆大学就业信息网上得知杨玉良校长的演讲讯息,并第一时

间赶到演讲现场,他们认为复旦是一种永恒的精神,每一位学生都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

第五篇: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 2011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 2011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上午好!我相信,诸位同学此时此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我想,其中既 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 闻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恨。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 憬。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无论你们藏有 怎样的感受,激动还是怨恨,这一切都将成为复旦历史的一部分,并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 忆当中!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今天在场的和没有在场的家长们以及中学的老师和校长们。四年前,他们怀着对复旦大学的信任,把你们送到复旦。今天,当你们走出这所学校,对于你们的未 来充满期待的,除了他们,还有你们在大学的老师们,还有你们的母校——复旦大学。此时此刻,我不想努力地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因为它们既不能 此时此刻,我不想努力地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我 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还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 阐述。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我相信许多学生 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我不知道是否有的同学在省察时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 了光阴。即便是有,也不用过分地伤感,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 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 的意思。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也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我的期望是,但愿复旦没有因为生怕你们“虚度光 阴”而使你们被迫地“误用光阴”,而让你们远离智慧。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省察的严肃问题是:复旦在这四 年中给了你们什么!除了文凭以外,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本质 问题。哲学家也是数学家的 A.N.Whitehead 说过,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所背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剩

下的东西才真正能够被 称为是教育的。”对于复旦,我们都认为这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严谨、真诚而脱俗 的心灵。复旦校友李泓冰女士曾经将其称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并诠释为:“所谓‘自由’,是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 的有意疏离。”或许,乍一看来,你们在复旦学习的东西很多都看似“无用”,但我要说,很可 能复旦给你们的这些貌似“无用”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在本质上,“无用之用” 常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它将 注入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终生。我在这里如此强调心灵,因为心灵的严肃和丰富是一切美德之源。1818 年 10 月 22 日,黑格尔在受聘于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时曾经说过:“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 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这个“家园”就是我们的 “心灵”。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但我感觉似乎他的讲话更适合于我们当今这个急速变化 的时代。我相信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
1

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我们如此强调心灵,也是因为这是一所大学所能够给我们的学生最宝贵的东西。剑桥大 学教授 Alan Macfarlane 曾经这样评价剑桥:“一个地方能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则必 能吸引我们。”在他看来,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恰恰是八百年来无数在剑桥学习、生 活过的智慧的头脑所形成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哲学和思想、知识和经验,音乐和建筑,甚 至是故事和传奇。大学的精神是普世的,至少所有的大学之间的精神是相通的。因此,我希 望每一个复旦人都知道复旦的追求就是要使复旦成为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我们大 家都要奉献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复旦的心灵在哪里? 复旦的心灵在哪里? 有一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中文系的朱东润老师在他的自传中回忆: 上世纪五十 年代,他给学生讲《诗经》,讲到《采薇》的时候,有个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质疑书本上的解 释,问题正中要害,这位学生就是我们章培恒先生。朱东润先生已经过世多年了,但我们依 然可以从他的著作、各种回忆文章甚至题词中,感受到他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文化 使命感。非常遗憾,如今连他的学生章培恒先生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章培 恒先生的作品中得到启迪和滋养,从那些亲切隽

隽永的小故事中感受前辈的心灵,并由此激发 我们的想象力。在课堂上,你们聆听着复旦名师们的侃侃而谈;在图书馆,你们领略着复旦 学术大师的风采;在茶余饭后,你们谈论着复旦的轶事趣闻,谈论着陆老神仙(陆谷孙),谈论着哲学王子王德峰、丁耘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复旦心灵的所在,以及在你们身上的 进一步延续。今年也是我们谢希德老校长诞辰九十周年。谢校长虽然离开我们十多年,但是教师和学 生们一直在传颂着她对学生的关爱、她对学校的民主管理、她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有力推动。所以在纪念谢希德校长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我说,谢校长会永远影响复旦,因为谢校 长以她无与伦比的人格和智慧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校长才可以使一所学校品格高尚,风清 气正。作为校长,谢校长的风范将永远激励我前行,我也要让谢校长的心灵在我的身上得以 延续。今年五月校庆期间,我和学生们座谈,请总务处通报了寝室安装空调的计划。我们校领 导向同学们表示了道歉。因为我认为我们复旦人都应该坚守诚信。在对话期间,同学们对学 校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批评,让我印象深刻。前几天,我和毕业生代表座谈,听 听毕业生给学校留下的“金点子”。我在会上说过,毕业生代表所提出的建议看似并不起眼,但实际上都触及到了大学的根本。大学的根本就是学术。在大学的运行当中,无论是物质 大学的根本就是学术。大学的根本就是学术 在大学的运行当中,还是的精神的,都应该围绕着学术开展,也就是学术优先的原则。还是的精神的,都应该围绕着学术开展,也就是学术优先的原则。所谓的学术,就是研究 和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所大学的根本。对大学的维护和爱惜,应该是渗透在大 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全心投入,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真心关怀,以及我们 每一位复旦学子在社会上的一言一行,都将体现我们对复旦的珍惜。因此,我非常感谢同学 们在复旦这几年为学校所作的贡献,你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认识了复旦、理解了复旦、爱上了复旦!你们在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的同时,也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复旦充满期待。去年的毕 业典礼上,我对同学们说,希望我们复旦学子走上社会,不要做高高在上、漠不关己的批评 者,要努力做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对 2011 届的毕业生,我也怀着同样的希 望。我相信你们走上社会,一定会以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养护社会的心灵,使自己的生活 丰富多彩,并和以往不同。这也是复旦的心灵和

下载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致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致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演讲稿2009[★]

    各位2009届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想先擦去眼角的一些泪花,否则我恐怕看不清楚我的稿子。4年以前,你们来到复旦,和所有的复旦人一起享受复旦的百年庆典。那时候,你们作为最年轻的复旦......

    复旦开学典礼杨玉良讲话.doc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对一所大学而言,一年中有两个仪式最为重要,那就是新生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参加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代表着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一段大学生涯......

    2018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五篇范例)

    2018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以下是xx演讲稿网为您搜集的《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复旦大学XX级本(专)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

    复旦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致辞: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像一条被训练的狗9 月12 日,复旦大学 2014 级新生开学典礼分为本(专)科和研究生两场举行,在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多名复旦大......

    复旦大学校长开学典礼致辞

    大学开学在即,少不了的话题,是大学校长的新生寄语。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曾对学生提出三点期望:“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也曾叮嘱学......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各位来宾、老师们、各位新同学:复旦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每年欢迎新同学的开学典礼,对复旦总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复旦”本意......

    复旦校长杨玉良5篇

    复旦校长杨玉良:人文阅读是一种德性的体现 2013年05月06日 06: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近日举行的复旦大学读书节开幕活动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发表了“人文·读书”的主题......

    2018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与2018大学升学宴致辞

    2018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 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演讲稿:怀疑的年代,仍需要天真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是不是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