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是谁的痛阅读答案
谁是谁的痛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混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他满是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爸,你别乱跑。”紧接着又是关门声。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⑤“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了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了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清晰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他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B.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觉得父亲不去也可以,而父亲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C.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D.儿子对父亲是有感情的,他于情于理都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他和父亲之间已经有了隔阂,他不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又流露出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2)第⑧段插叙的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3)你认为小说标题“谁是谁的痛”有什么含义?(6分)(4)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1.(1)选D,3分; 选B,2分; 选A,1分。【说明】A.“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表述不准确,主观上很渴望去,而是受诸多客观条件限制。B.“能否去参加”表明了儿子的内心情与理的矛盾。C.“皱着眉头小声说”不是语言描写,“懊恼和愤怒”不符合人物心理。E.婚礼不是明显的线索,该项对主旨的概括偏离文本。(2)答案:(每点2分,共6分)①是塑造父亲形象的重要部分,充分表现了它对儿子婚礼的重视,对儿子深沉的爱。②照应第⑤⑥两段,使前文父亲一边喊着“来了”,一边拨开众人上前的行动有了心理基础,而且也使读者更深理解了父亲“僵立在那里”的尴尬。③为小说最后父亲“泪流满面”做铺垫。(3)答案:(每点2分。共6分)①在儿子心中,父亲身份低下,是个文盲是他的痛。②在父亲心中,儿子对他的冷淡以及忘情是他的痛。③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使我们每一个人痛心。(4)(8分)答案示例:父爱如山。(2分)父亲艰难地把儿子养育大,为了在儿子婚礼上不给儿子丢脸,父亲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在遇到尴尬后,他默默的回到山村独自痛苦,保全了儿子的所谓脸面。(2分)付出一切,忍受一切,无怨无悔,在儿女的成长中默默老去。(2分)我们不该忽视这份爱,更不该伤害爱我们的父亲,不能让他们因我们而心痛。(2分)
第二篇:《谁是谁的痛》阅读及答案
《谁是谁的痛》阅读及答案
《谁是谁的痛》阅读及答案 谁是谁的痛
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浑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的他满是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爸,你别乱跑。”紧接着又是关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走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朗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便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
B.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希望父亲最好不能参加,而父亲则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从道理上讲,儿子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他又怕土气的父亲给自己丢脸,所以,他把父亲安排在小房间里,找借口不让父亲讲话。表现了他的自私和虚荣。
D.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又流露出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2)如何理解小说标题“谁是谁的痛”?(6分)
(3)第②段和第⑦段的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4)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1.答案(1)选C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A项“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概括不准,父亲主观上是愿意而且渴望去的。D项“皱着眉头小声说”不是语言描写是神态描写,“愤怒”的情感说得有些重。E项婚礼不是明显的线索,主题归纳也偏离了文本。)(2)①在儿子心中,父亲身份低下,土气的装扮会给自己丢脸,是个文盲,是他的痛。②在父亲心中,本应是自己骄傲的儿子却冷漠、虚荣、忘情,是他的痛。③在读者心中,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每一个人的痛,是社会的痛。(每点2分)
(3)①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这两段运用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极力表现父亲对儿子婚事的重视、对儿子深沉的爱及抚养儿子长大成人的艰辛;②为表现主题服务。父亲精心准备的讲话不了了之,回来后父亲郑重背贺词的态度,令读者读来心酸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愤慨之情,从侧面表现了主题。(每点3分)
(4)【示例一】做儿女的应该孝顺,特别是在艰难中被父母养大的儿女。(2分)小说中的父亲为了把儿子抚养成人,既当爹,又当娘,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了儿子,自己剩下的,只有黑黝黝的臂膀,满是皱纹的脸和被儿子看不起的文盲的身份。(2分)儿子读了大学,有了工作,娶了媳妇,却在自己的婚礼上,羞于让父亲出场,羞于让父亲讲话,甚至父亲回乡还要自己买喜糖。这样的表现令父亲心寒。(2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每对父母都会给子女无私的爱,当我们有能力回报父母的时候,一定要让父母有舒心的笑和愉悦的心情。(2分)【示例二】父爱如山。(2分)父亲艰难地把儿子养育大,为了在儿子婚礼上不给儿子丢脸,父亲做了充分的准备。在遇到尴尬后,他默默地回到山村独自忍受痛苦,保全了儿子的所谓脸面。(2分)付出一切,忍受一切,无怨无悔,在儿女成长中默默老去。(2分)我们不该忽视这份爱,更不该伤害我们的父亲,不能让他们因我们而心痛。(2分)(解答本题应从“如何对待父爱”或“父爱的表现和我们应有的感受”等角度入手,结合文本分析作答。)
第三篇: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
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
看到网友关于谁是谁的衣食父母的的文章,觉得立意较新颖,有其独到的见解。现选取其中两篇,分享给大家:
一
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 老板经理以员工为衣食父母
现在好多服务行业都在提倡以员工要以顾客为衣食父母,这很正常,因为如果没有顾客来光顾消费,那么企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就如同婴儿需要父母抚养,婴儿没有谋生能力,没人抚养他,他肯定会夭折的。在认可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的同时,我还提倡老板经理人以员工为衣食父母。
作为老板经理以员工为衣食父母,就像要求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似的,是一种心态。而不是要求员工叫顾客爹妈,也不是要求老板经理人叫员工爹妈。接触顾客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主要是最基层的普通员工,他们每天面对的顾客各种各样,素质高低不同,有的客人能体谅我们的员工工作的辛苦,甚至在我们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时候他们会由衷的向我们的员工道谢;有的客人认为自己花钱了享受服务就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没什么,等价交换,很正常,我们员工也是可以接受的;有的客人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挑着挑那,或者故意给员工出难题,这样的客人不能说没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千人千面,普通人都是有七情六欲,谁都会有烦恼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不和别人发生矛盾。作为面对顾客的基层服务人员,他们可能每天都要面对数百数千客人,有时候也许是员工本身的工作疏忽,也许是顾客的误解,也许是双方都有错,这样员工有时候肯定会受些刁难,受些委屈,甚至冤枉。
那么这时候作为员工的上级,作为员工的经理,作为员工的老板应该怎么做呢?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呢?不仅仅是在员工有问题的时候,即使在平时,作为管理层都要把员工在心态上作为衣食父母来对待,来关心。因为一个公司,普通员工是占大多数的,正因为这些最普通基层的员工的辛勤工作,公司才有利润,老板股东才有分红,经理人才能保证月月拿到高薪;如果没有大量的普通员工,管理层再有本事,再能干,也完不成任务。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否认管理层在公司运营中的作用,管理层与员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同等重要的,就像一个人身上不管哪个部位戳一刀子都不愿意,因为谁都明白要流血的。
有时候员工受了顾客的气,受了委屈甚至一些或大或小的冤枉,如果经理再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话,只是凭自己是经理,不做实际调查,只是简单的训员工,那么这个员工就成了风箱里的耗子似的两头受气.有时候可能发生问题的责任就是员工的,但是作为上级不考虑方法,而是简单粗暴.所以好多人都想自己当老板,有些人就觉得自己总算当了老板,当了上级了,也可以训别人了.就像多年的媳妇总算熬成婆了。其实管理员工就如同教育小孩似的,要讲究方法,但是我们国内的许多家庭许多家长教育孩子都没有正确的方法。
通常好多公司都有各种各样的口号,有的喊的也很响亮,但是真正能做到位的就少之又少了。就如同杰克韦耳奇给中国人讲课,讲完后,有些中国人对杰克韦耳奇说:你讲的许多道理我们也懂。杰克韦耳奇回答说:你懂是懂了,但是没有付诸行动,没有做到,这就是你们不成功的原因。(注,这不是原话,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杰克的意思就是知道并不等于做到,两者之间是天壤之别。)
如果将来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你自问一下自己,你能在心态上将你的员工视为衣食父母吗?
二
世间没有谁会成为你的衣食父母
记得联想公司以前有句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在联想的基础上,人类会用比喻来解释世界。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所以,比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不过,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但甲事物必定不等于乙事物,所以,比喻必然只能揭示事实的一个方面。它注定是偏颇的、片面的、情绪化的,它始终不能代替事实的、逻辑的分析。
人在启蒙之初会被大人以比喻来解释世界,一方面是因为比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比喻剔除了复杂部分,仅仅保留简单的、朴素的相似之处,以便让孩子好接受。
不过,当这种“用比喻解释世界”延伸到成人社会的时候,就会造成一些误导。最典型的莫过于“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衣食父母”。亚当·斯密说过,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供应我们每天吃喝,并不是出于对我们的善举,而是因为他们要从买卖中得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在这个自利过程中,并未以对待父母、对待神的心态来对待消费者。
反过来说,消费者虽然是商家的利益来源,但消费者在与商家交易的过程中,也是以经济理性追求自己的私利,同样没有以对待子女的心态为商家着想。而市场的伟大之处正是能够在这种双重自利的过程中,同时增加双方的利益,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
所以,所谓顾客是上帝,是衣食父母,只是隐去了商家与消费者追求私利的一面,仅仅呈现消费者与商家互利的一面,只是一个商业社会中的比喻。
这种比喻的一个变形就是“纳税人养活了公务员”。
在现代化大分工中,秩序、法治、教育、医疗、交通这些公共品不可或缺,需由政府提供,所以,虽然公务员的工资由财政支付,但公务员实际上是靠自己的劳动生产出产品与服务,并以此换取报酬,是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不是纳税人白白养活公务员。在一个正常社会中,公务员也是社会化大分工的一部分,这才是公务员与国家,与社会的真正关系。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社会新闻中经常看一个辛勤的公办乡村小学老师,拿着微薄的薪水,从事着艰苦的工作。即使说他们的所得与付出匹配,但谁好意思说他们是社会的寄生虫,是自己养活了他们,自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呢?
遗憾的是,社会关系复杂多变,而人们讨厌复杂,喜欢简单,所以,人们会把学生当作是教师的衣食父母,会把病人当作是医生的衣食父母„„最后,在这种错觉中,在大分工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成为被养活的对象。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感恩的比喻。
我们经常会听到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公司、感恩同事,但是这种感恩只是关系的一种精简与比喻,并不代表个体与他人的真实关系,比如,个人与公司的关系。
身在职场,我们会经常听到“公司是家庭”、“老板养活了员工”这类比喻。很多企业家接受采访的时候,往往会动情地对记者谈到,当自己想放弃的时候,就想到那么多员工还要自己养活,于是就咬牙坚持下去。
这仍然是一个比喻。企业家调配资源,组织起企业,在这个企业中,员工可以获得工资。但是,员工,乃至任何一个靠自己劳动活着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并不是靠企业家或他人养活。即使你把企业当作家庭,把老板称为粑粑或把老板娘成为麻麻,他们与你的关系终究是市场经济下的平等契约。
退一步讲,正如《感恩的心》这首歌非常流行,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确应该感恩,毕竟,身处现代社会,每一种产品,每一种服务都是无数人的合作的成果,但是,这种感恩只该是抽象的,在感恩的同时,并不代表个人不能与公司计较,索要自己应得的报酬。很多时候,感恩、团队精神、家庭被用来忽悠、压制员工索要合理报酬的努力。这个时候,比喻就是被有意用来扰乱事实。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也是同样如此,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最常见的比喻就是父亲、母亲,也许是嫌这些比喻过时,现在最新、最流行的方式是情人或基友。其实,用比喻来论述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共通的,同样也有motherland,homeland这样的单词,所以,母亲之国、祖国,这类比喻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应该用比喻来严肃论证现代国家与个体的关系。
反过来说,祖国真的能像血亲之爱那么来爱护个体吗?母亲爱孩子是牺牲自己所有的去爱,用自己最宝贵的、最珍贵的去爱,但祖国会用自己的一切去爱国民吗?会为一个国民倾尽自己所有,提供无上限的医疗保障吗?这都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国家也不该这么做,每一个公民应该得到的社会保障都应出于理性的决策,但无论如何,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出于情感,显然,用父母来比喻祖国仅仅只是一个比喻。
中国三十年来经济的发展,不是大河有水小河满,而是靠每一个公民的劳动,靠自由市场中的农民,靠小岗村拼死冲撞,靠焦头烂额的企业家,靠流水线上的打工族,是他们辛勤努力,才最终使中国越来越强大,而不是反过来国家养活了每一个公民。更抽象的说,个体与任何组织的关系,都是组织因为个体而存在,每一个人在组织内部都是因为他的劳动,他的贡献取得合理的报酬与位置,正如国际歌中所唱,从来没有救世主。
不过,比喻虽能鼓动人心,很能激起人的情绪,但不管是对祖国如对暖男,还是自诩为祖国的情人也好,儿子也好,所有的比喻终究抵不过事实的犀利与直接,那些比喻中的宏大叙事终归会让位于现实中的生活事实。
所以,无需担心那些被精美的蛊惑、热血的话语、巧妙的比喻所激起来的热血青年的情绪与激情。被比喻包裹起来的“政治童年”终会过去,青年终究会长大,进入现实,会打拼谋生,会生儿育女,会赡养老人,会面对拥挤的交通、污染的空气;会面对强拆、法治不公;会为子女异地上学而奔走呼号。
当所有的这些事实呈现在热血青年面前的时候,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会由比喻包裹的童年进化到事实裸露的成年,一切过往的比喻就会如太阳下的冰雪。他们终会明白,除了他们的父母,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其他人,都不会是他们的粑粑和麻麻;除了他们自己,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其他人,也不会是他们子女的粑粑与麻麻,而公民两个字,才是个体与国家关系的唯一事实基础,只有站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带来自己的幸福与国家的进步。
第四篇:谁是谁的谁品读情感底线
谁是谁的谁——品读《情感底线》、《情爱画廊》有感
农智飞
文学院
08汉本2班
历经两周多的时间,今夜,我终于把《情感底线》、《情爱画廊》这两部小说读完了。合上书本,却没有像往常那种读完一部小说之后的愉悦与欢畅,相反地,内心感到特别的压抑与沉重。或许是我太入戏,被小说中所讲述的那些情掳走了我的思维;又或许是我太较真,固执地认为小说里的故事就是你我周围的事实。总之,心,沉沉的,浑身不适,犹如黑夜中无数的黑影在重重地压着我的心坎。我想透透气,于是,关上灯,一个人,走在校道上,悄悄地。
“我也不是你的谁,不能带给你安慰„„”窗外,一曲悠扬的歌声——《曾经最美》,从远处飘来。我不由地驻足倾听,歌声令我沉醉,伴随着伤感的旋律,刹那间,我回到了最美的曾经。是啊,曾经最美!透过朦胧的夜色,我看到了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感伤年代。一首旧情曲,最断路人肠!我们,不论是你是我还是他,在生命的轮回道途上也不过是一个个过路人。路上,我们都为着所谓的‘情’而追逐。确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不仅有情而且是多情人。为了一个‘情’字,有迷失过,有沉沦过,有悔恨过。然而当我们明白这些想要回头重新来过的时候,身后,早已没有了月亮,没有了水,没有了路。
古往今来,‘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尤其是爱情与亲情更是永远年轻、永不苍老的传奇。然而无论是在《情感底线》还是在《情爱画廊》中,我即看不到催人泪下、感天动地的爱情神话也看不到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的母爱形象,看到的却是赤裸裸的情爱诱惑。不同的作者,不同的笔法,道出的是相同的主旨。那是关于一个令人可悲可叹可怜可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离你我的其实很近很近„„作为有家有室,有儿有女,事业有成的妇女来说,乔果还是秦水虹都应该心满意足了吧。可是就因为耐不住情爱的诱惑,她们背叛了婚姻、抛夫弃子,向着她们所认为的真爱义无反顾地跳下去,这一跳却并不如她们所期待那样得到重生,而是走到另外一个境地——万劫不复。虽然,在《情爱画廊》的自序中作者认为秦水虹是具有现代精神“女性美”是女性自我意识苏醒的代表,这部作品是关于爱情的美好文字。但是,作为一位读者,正如这句话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更愿意把她解读为在厚重的商品经济、商业化的氛围下现代人遭遇到的种种诱惑下的挣扎与出轨。各方各面都是资本化的现实今天,现代人的情感取向、伦理道德、世界观„„皆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惑。情感与理智的较量是现代化社会生活中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而每天有着无数的人正是受这种疼痛的煎熬。就像秦水虹当她抛下自己的女儿,放弃自己的婚姻家庭毅然绝然地奔向周由的怀抱之后,尽管突如其来的爱情能让她短暂地忘记当下的所有烦恼,然而内心的深处还是在痛苦的挣扎。她是痛苦的,尤其是当她得知因为她的离去而造成老吴一家的几次变故她变得越发的自责;她是可怜的,为了自己的疯狂出轨欺骗了自己的女儿甚至抢走了自己女儿的梦中情人,至始至终,她都选择逃避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女儿哪怕是在小说的结尾她还是回避着。因为逃不开,所以她和周由不得不断地借助情爱的力量来麻醉自己的灵魂,并且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与想法来开脱——“我是在追求我的爱情,我没有错更没有罪,周由需要我他的艺术更需要我,如果没有我陪伴着他那么世上就少了许许多多的艺术作品„„”这是秦水虹的精神胜利法。可是她忘了,世上最美最能感化人的艺术作品是爱啊,一种博大的爱而并不是她那种自私的爱。当秦水虹把亲情置于脑后舍弃亲情去追逐爱情时,这真的不是美好的爱情而是因诱惑而出轨了的情爱,是对爱情的一种出轨与不负责任。难道她真的忘了?其实爱情的最高境界最终的归处就是爱情转变为亲情啊!秦水虹真正的爱情是吴奂雄而不是周由,但她舍近求远,南辕北辙的做法只会让她离真爱越来越远。还有《情感底线》中乔果与卢连壁的关系更加不是爱情倒是赤裸裸的情欲沉沦。无论是秦水虹还是乔果所追求的自认为是真爱的都不过是欲望闸门关不住的产物,正如书中所言:如果将人生的驱动仅仅交付给欲望,那些迷失和堕落则是再自然不过的结局了。如此说来,秦水虹、乔果的追逐无疑是迷失与堕落,这种迷失与堕落的源泉则是一个无见天日的无底洞——欲望。读秦水虹,我不愿把她解读为赶敢于追求真爱、自我意识苏醒的现代女性。而是更趋向于把她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看做是一种迷失——自我迷失。迷失的背后是责任的缺失,是自我战胜不了欲望被欲望牵着鼻子生活的结果。原本,敢于追求真爱、自我意识苏醒是进步性的,是有新生命与活力的。但必须有这么一个前提:这种追求不能伤害到别人甚至是自己同时它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不良诱惑。否则若是因为诱惑而像秦水虹那样的苏醒却是一种倒退,一种自我的沦落与毁灭。读完这两本书,心情此起彼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着太多的疑问——什么是爱情?是如乔果与卢连壁、秦水虹与周由,还是像吴奂雄在秦水虹离开后又很快爱上别的女人?„„这些都不是,爱情在他们眼里已是过去式,所以他们才做到很随意地爱上另外一个人。是的,谁是谁的谁,他们不懂,所以„„其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种平凡、简单但很真实的爱情叫做原地守护、安分守己、至始至终、有容乃大,可他们都做不到!爱情是什么?情爱又是什么?书中没有显而易见的明说,但无形之中却早已把答案摆在我们的前眼。爱情与情爱的区别就如同爱人与情人之间的区别一样,爱人是光明正大的而情人却是见不得光的,只能偷偷摸摸地搞地下党活动;爱人是一辈子的相持相伴,而情人只能是短暂的偷欢。尽管,爱情与情爱只不过是同两个字不同位置的组合,但是,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两层寓意。简而言之,爱情是坚贞的,情爱是动摇的;爱情是良药,情爱是毒药;爱情只能敬仰,情爱可以诱惑;爱情是风雨相依、和衷共济的今世诺言,情爱却是过河拆桥、利益相熏的永远谎言;爱情就如同唇与齿一样共谋生死、唇亡齿寒,情爱却是相互利用、相互背叛!书中的字里行间仿佛在告诉我们,能够感动你我的爱情神话总是在那久远的时空里。借着遥远时空的微光,我看到了一场凄美的爱情在西周王朝里演出了一幕旷世的悲剧。就是这样的爱情终结了一个王朝——你看,一个孤单的帝王,一个冷艳的绝世美女上演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爱情闹剧!为了这场闹剧,为了一个笑脸,更是为了心中所渴望的爱情,一个帝王输掉了他的所有江山,输了天下还是赢不回她——他那卑微的爱情。他的这份痴情被后世的人们笑话了几千年,但愿,在一个冷艳佳人的时空世界里,他的情能够感动了她几千个春秋!一个痴情,一个绝情,到底谁是谁的谁呢??由此便知,更不用说小说中的那些主人公们,他们以随意制造爱情的心态,游戏人生的方式来“征服”爱情,倘若他们真的从书中活生生的走到你我当中来,谁还敢言谁是谁的谁呢??
当我们面临纷纷扰扰的、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该怎样去抵制与战胜它们以此来守护心灵的那一块净土?这是我从这两部书中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当下的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无论是物质商品的还是精神文化的发展都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泛滥。泛滥给我们带来的结果不是满足,是空虚与迷惘,是动摇,是更多的诱惑。诱惑,导致每日况下的诚信危机;诱惑,导致爱情的贬值。当爱情遭遇信任危机与诱惑,爱情又将何去何从?在这两部小说中作者已经阐明——其实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只要坚守好自己的原则还有什么的诱惑能使你自甘堕落的呢?管好自己,守住自己,把握好自己心中的欲望,才能远离诱惑,才能保全自己心灵的净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并且拯救自己的真爱。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曾说过“物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的这些经典语录不正是告诫人们:切莫沉沦于无休无止的各种各样的欲望之中,真正的享受应该是有理性的自制,真正的幸福应该是脚踏实地、稳稳当当、知足常乐的生活。虚假的享受只带来一时的快乐,是一种愚昧的自我放纵。为了这一时的短暂快乐,而耗尽了生命的所有能量,这未免也太愚蠢了。然而,在今天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做这等愚蠢的事而且是明知不能为但偏偏去做,最终只能饮恨终身。所以,人啊,就是这么奇怪,还是谨慎对待自己的欲望啊。现代人的爱情变得越来越敏感与脆弱,特别是当爱情被诱惑时,当初所许下的海誓山盟已支离破碎,早已灰飞烟灭、无所踪迹。如何打赢爱情这一神圣的保卫战,这是两部小说留给我也是给每位读者出的一道思考题。确实,当爱情面临着很现实的诱惑,我们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爱情?是否还能像古代那个为实现诺言而宁愿抱柱溺水而亡的男子一样,那样痴情地坚守诺言与负责任?是否还能如一代才女卓文君一样,那样博大地宽容与拯救陷入绝境的爱情?是否能够仿效或者说是超越祝英台与梁山伯创下的那一种彼此亘古不变的忠诚与坚贞的传奇绝唱?透过厚重的现代气息,朦胧中,我仿佛看到爱情孤身单影的在一座孤岛上徘徊、彷徨与呐喊,她是在等待救援。——那是关于爱情最为现实的寓言故事,整个故事大概是这样子的:有一天,爱情独自一人出海游玩,后来起大风浪了,她的船被毁坏了同时她自己也被潮水冲到了一个陌生的小岛。于是,她只能等待过往的船只救她回去。第一天,来了一艘非常美丽的船只,船的主人是一个叫做“美貌”的人。于是爱情就求“美貌”带她走救她一命,可是“美貌”说他在赴约没有时间停下。爱情,失望了。第二天,来了一艘富丽堂皇的船——那是“财富”。同样的,“财富”说他的船已经满了再也没有什么空间装的下爱情。爱情,更失望的哭了。第三天,又来了一艘金碧辉煌的豪艇——那是“权贵与地位”。理所当然,他们说爱情太沉重了,他们的船经不起爱情的重量担不起爱情的沉淀。„„爱情绝望极了,就在她万念俱灰的时候,来了一只十分沧桑破旧的小船,他二话不说也没有什么口号就把爱情救走。后来,爱情才知道救她的那个人是“时间”。虽然,这不过是众人皆知、陈词滥调的一则寓言,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它离我们真的很近很近„„生活中,有太多的时候,有许多的人之所以把曾经的诺言不知廉耻地兑现成一句句谎言是因为缺少一种人生的尺度——是对爱的亵渎玩弄与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无知认识,对人生无所谓的放纵。当最后的谎言变成一去不复返的空言,我们注定要错过许多美好的人和事,也错过了人世间最为弥足珍贵的情感,比如爱情、亲情、友情„„我们之所以满不在意地去做那样愚蠢的对自己与他人没有好处的事,这并非是我们看透了什么,只不过是太多的欲望与诱惑扭曲了我们某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今,若是毫不在乎地挥霍这些宝贵的情感。将来,如果有来得及回头的话,一定会发现,最美好的真实的的确确已经被自己遗失在很久很久的时空隧道里头。但这些路,是你选择的,也是你走出来的,所以,回头之后,你谁也别怨,真的!
究竟,谁是谁的谁?乔果不懂,秦水虹也不懂,卢连壁更加不懂„„这两部小说里面也没有明了地告诉我们,可我读出这么一条耐人寻味、充满玄机的信息——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又能如何做别人的谁呢?是啊,今生,你是谁的谁?谁又是你的谁?谁是谁的谁??我也不懂,可是时间老人说他懂,他什么都晓得。我相信他的话,因为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证明孰是孰非的公证人!于是,我选择了等待,等待答案的揭晓,等待„„
此时此刻,夜更深了,校园更静了,经过一番番的扪心自问与拷问,我的心情稍微的平静下来。于是,我掉头往回走,头上是一轮又大又圆、又明又亮的明月。银白白、雪亮亮、通透透的月光洒在我走回的路上,在如此的黑夜中为我指引道路,给我光明。我知道,明月并非只有今晚才亮才有,明天,明月会更加的圆大更加的雪亮!我更知道,今晚的明月不仅仅照亮我一个人的世界更多的是照亮了整个世间的世人!想到这,我舒心地笑了,若是问君何故喜,灵魂深处月正明!捧着圆圆的明月,我信心百倍、无比坚定地走了下去,一脚一印一深一浅、脚踏实地地走着走着„„
注 : 《情感底线》
杨东明
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6
《情爱画廊》
张抗抗
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5
第五篇:情书-谁是谁一生的永恒
面对那片海,肖紫心想: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栖息于自己的水域里,于际遇中邂逅一些人,点燃一场电光火石般绚烂的美丽偎依。是否,最后终因缘分,因注定的宿命而老死不相往来呢?
【1】
今天上午,上报国资委的年终统计报表被打了回来,肖紫被叫到老总办公室。
门外,肖紫深深地呼了口气,敲门,进入。老总看着她,用手指着报表,沉默着。
她默默地翻开报表,仔细检查,原来她通过网上软件报送的审核报表是以元为单位,而财务人员书面报送的资料却以万元为单位(其实之前国资委统评科是要求以元作为单位的)。
她对老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