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采摘节备课(最终5篇)

时间:2019-05-15 08:1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六单元采摘节备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六单元采摘节备课》。

第一篇:第六单元采摘节备课

六、采摘节——混合运算

信息窗

1、采摘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采摘活动入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1)还剩几只篮子?

(2)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 息吗?

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 上试试看。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1、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 合运算。(板书课题)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板贴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

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

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 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

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4、总结算法

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乘法)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

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

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窗

2、采摘节——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除加或除减的运算。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杨阳一家来到了采摘节上,他们进入了葡萄园,从图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杨阳摘了35千克葡萄; 杨阳的爸爸摘了45千克; 杨阳的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

1、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35÷5=7(箱)12-7=5(箱)

列成综合算式怎样列呢? 学生试列,纠正错误。12-35÷5 =12-7 =5(箱)

2、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统一认识综合算式的算法。

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

信息窗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爸爸装的梨能装几盒?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 生交流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 来吗?(指名生说)。

预设: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 这个问题。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的想法。

师小结:咱们同学真 是火眼金睛,一下子 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 对。后面三位同学都 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这非常好。老师也很 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 法。而且这位同学的 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 不谋而合。像这样的 算式,为了先算60-38,数学家们用了 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 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 来。它就是第四位同 学用的小括号。板书:小括号()。

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 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 加上小括号。

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括号里的;也就是说小括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1)

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 老师来考考大家。请 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说说下面 各题的运算顺序。(86-56)×8(82-79)×13 130×(90-87)(45+36)×2 9×(260+40)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84÷(8-4)56÷(5+3)

师:看来,同学们已 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那 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 吗?

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指名板书交流。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82-79)×13 130×(90-83)(45+36)×5 9×(260+40)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 吗?请大家在本子上 计算。(50-20)÷5 50-20÷5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 混合运算中,遇到小 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我

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校有9间教室,每间有35张桌椅。现在每间增加了10张桌椅,现在有多少张桌椅?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问题,也可 以说出来,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谁先来? 生交流,师相机强调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第二篇:第六单元窗口一采摘节详案

课前谈话:聪明(日日如此,天天坚持)

如:我想和同学们交朋友,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学生介绍,老师评价:你真漂亮,说话声音响亮,长大了一定能成为一个……老师希望你心想事成等等)你想了解老师什么?学生提问,老师回答(语言最好幽默、亲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环节(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1.师: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同学们,你去过采摘园么?今天我们就和明明一家三口去采摘园看看。(点击课件 出示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一共有60个篮子…… 师评价:你观察的真仔细!生2:大巴车座48人……

师评价:你的眼睛真亮!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 18家需要用到几个篮子?

师:这个问题谁会解决?生:18×3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2:还剩几个篮子?

师评价:这个问题真有价值!(点击课件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

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注意:只要把课本中的两个重点问题出来即可。3.过渡语: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点击课件)还剩几个篮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环节:解决问题一:分步计算——归纳关系式——合并综合算式——对比两种算法——规范综合算式递等式写法——对比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体会综合算式简洁美;解决问题二:列式解决——展示不同方法——对比归纳得出乘加乘减运算顺序——小结先算……再算……

(一)解决问题一:还剩几个篮子?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 找学生回答:60个篮子……

师点击课件出示:提示:把你的算法写在练习本上,并思考: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师:谁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是怎样做的?(学生说老师板书)生1:18×3=54(只)

60-54=6(只)答……

师:和他想法一样的举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老师板书)生2:先求……再求……

学生说不出来,师提示:你是先求……再求…… 师指着板书:60-54=6 60表示 ?生3:总只数, 54表示?生3:已分的只数,6呢?生3:还剩的只数。(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关系式)我们用:指着板书:添加-=符号

总只数-已分的只数 = 还剩的只数

我们一起来(点击课件)在这个关系式中

总只数我们已经知道了,已分的只数呢?所以先求已分的只数18×3=54(只),再求还剩的只数60-54=6(只)。

3.师:刚才我们列出两个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课件出示

18×3=54

60-54=6)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他们都有哪个相同的数字?生:54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写下算式。

学生列式。师巡视找出展示(偷偷交代学生只列式,不解答)

生1:60-18×3(师强调: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是综合算式)师:和他列式一样的请举手? 4.师:这个算式怎么算呢?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师:谁来展示你的算法?

生1展示:60-18×3=6(只)(教师此时不用评价)师:老师这儿收集到两位同学的算法,我们一起看看。(点击课件)1.60-18×3

2.60-18×3

= 60-54

= 42×3 = 6(只)

= 126(只)

师:小组内讨论,同一个算式,为什么出现了两种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想法?

生:我们组认为第1个先算……第2个算式是先算……

师:指着60-18=42

60是总只数,18是家数 42没有意义,所以这样做不合理。

5.过渡语:混合运算有自己的书写格式,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运算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请同学们看老师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0-18×3

= 60-54

(看谁的小手最灵巧,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做)

= 6(只)

师:你现在会写了吗?请同学们用递等式算一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典型展示:对于他的写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如:60-18×3 =6(只)

如果都写对了老师评价:我发现咱班同学书写的非常规范。6.师: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同学们的做法:(点击课件展示:分步与综合)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位讨论交流,汇报。学生发言……

小结:这两种做法的数量关系式相同的,(指着板书或点课件)都是先求一共分了多少只篮子,再求还剩下多少只篮子。不同的是,第一种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第二种是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叫综合算式(板书:综合)。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1:喜欢分步……

生2:喜欢综合……

老师评价:老师喜欢用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体现了我们数学的简洁美,用起来更简便。

过渡语:恭喜同学们顺利解决了还剩几只篮子的问题,你们表现真棒!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第二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

(二)解决问题二:“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1.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 后,能列综合算式的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学生列式解决问题,老师巡视找出展示

生1:26×2 =52()

52+48=100()答:……

预设:综合一:生2: 26×2+48

= 52+ 48 = 100()

师:算式中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看大屏幕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写的对么?

综合二:生3:

48+26×2 = 48+52 = 100()

师:先算什么?为什么26×2在后面也要先算?

点击课件出示关系式:

小结:这三种列式方法都是把大巴车人数+两辆中巴车人数=3辆车的总人数 2.归纳提升:

师:我们用综合算式解决了“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咱们一起回顾刚才解决问题时用到的3个综合算式。(点击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道综合算式,在这些算式中有哪些运算?

生1:都有乘法。生2:有的算式是乘法和加法,有的是乘法和减法 老师评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师:这几道综合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顺序?

生3: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如果学生不能发现,老师说:同学们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什么?小组内讨论讨论)

3.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它比加减法高级,称为高级运算。所以,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里,如果没有其它附加的符号,先算乘法。

三、全课总结,谈收获。

1.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解决了采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们的采摘活动也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跟老师说说这次采摘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老师评价:你的收获真多,或恭喜你…… 过渡语:看样子同学们收获很多,接下来,老师考考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有信心接受挑战吗?(练习)

四、巩固应用。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分组做

养成混合运算之前先想运算顺序)2.采摘园里摘棉花题。

3.数学门诊。(学生辨别对错并能够进行改正)

课堂结束语:(老师边说边指着板书)这节课我们通过到采摘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列综合算式,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希望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课!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总只数—已分只数=还剩只数

分步:先求:已分只数

综合:

60-18×3 18×3=54(只)

=60-54 再求:还剩只数

=6(只)60-54=6(只)

答:还剩6只篮子。

第三篇:采摘节

张桥乡采摘节方案(草案)

一 活动背景 自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承包土地大户向大户流转”的政策之后,张桥乡的土地流转工作步伐比较快,流转面积比较大,而流转土地之后种地大户进行水果种植,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收获,同时也让附近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也为当前全县上下正在火热进行“脱贫攻坚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种经验可以通过此次活动进行媒体化传播。2 在进入秋冬季节之后,大家选择的水果品种有限,反季节水果会成为炙手可热的首选产品,张桥乡拥有特别的资源优势:反季节水果,最主要的是因为这个季节的水果因为光照等原因会比正常季节吃起来糖分更多,味更田,口感更好。3 宣传展示张桥乡抢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的良好发展环境。二 活动主题

张桥乡 “ 采摘吧

金秋 ” 第一届采摘节 三 活动构成

前期的电视/微信全媒体宣传,《民生365》《柘城新闻》《农民之友》《柘城生活帮》等主打节目进行张桥经验专题报道,渲染采摘节氛围。

宣传内容具体细化: 《柘城新闻》对张桥乡领导进行专题报道,反映领导管理思路发展理念以及脱贫攻坚经验等

《民生365》对承包土地大户进行专题报道,土地流转带来的经济创收经验及发展思路

《农民之友》对于干活的农民进行采访报道,反映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进一步呈现张桥乡脱贫攻坚成绩。《柘城生活帮》以灵活的节目形式招募采摘者,到张桥采摘园进行采摘,扩大活动影响,呼吁更多的人亲自到采摘园体验消费。

2活动开幕式+文艺演出+采摘互动游戏后续跟踪报道,持续采摘氛围 四 开幕式时间:待定 五 开幕式活动内容

主持人开场词

2县乡领导嘉宾 致辞宣布活动开幕 4 采摘趣味比赛

A游戏: 在规定时间内 采摘重量做多者获胜

B游戏:美味大胃王:以吃为主题的游戏,准备同等重量的水果,看参赛选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吃完,用时最短者获胜 C 迷宫寻宝:有主办方在采摘园内不同的地方放入很多的卡片,每张卡片一个字,卡片内容上的字不一样,最终选手谁先找到4个字集齐口号“我爱张桥”即为获胜。D寻找最大水果:在采摘园内选手自由穿梭寻找,在规定时间内自己找到一个自己认为最大的一个,放在一起比拼,最大者获胜

第四篇:第六单元备课(新)

22、卖火柴的小女孩 备:5.6 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大家听过《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吧,你能简单介绍故事内容吗? 安徒生是作者。

二、谈话导入

1.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大年夜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三、新授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二)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仔细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四、巩固练习:写会本课生字词语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体会到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五、六、作业布置:把课文读熟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重点词语,不同形式的认读。

二、导课

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最需要温暖、食物、疼爱„„女孩的命运会有转机吗?

三、新授

(一)学习“擦火柴”部分

1、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这篇童话让我们感动。

五、巩固练习:

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23凡卡 备:5.7

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思维情感目标:体会凡卡悲惨的命运,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学方法:读书自悟 合作讨论 教学用具:课件 课 型:新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的《凡卡》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 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4)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2.检查自读情况。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四、巩固练习:写本课生字。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六、作业布置: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4.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家乡美丽的夜景。(2)守夜和砍圣诞树。5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作者叙述凡卡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五、巩固练习:

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六、作业布置: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板书设计:

凡卡(俄 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

鲁滨孙漂流记 备:5.8 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思维情感目标: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课 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 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六、课堂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学了这两篇文章,老师深有感触,千言万语就化作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七、巩固练习:

鲁滨孙现在“漂流”到了同学身边,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会采访他 哪些问题?只限问一个问题呢?

八、作业布置:同学间互相讲讲鲁滨孙漂流记中发生的故事。板书设计:

遇到的困难 吃

住 安全

鲁滨孙漂流记

怎样战胜

打猎、捕鱼、畜样养活山羊、种小麦搭简陋帐篷

插杨柳桩、分养羊群、救“星期五”

25汤姆·索亚历险记 备:5.9

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思维情感目标: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 课 型:新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板书课题)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快速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

三、浅显探讨小说

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阅读精彩片段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画出文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3.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乐观勇敢、足智多谋、有爱心、顽皮、喜欢冒险 4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五、课堂小结:

在历险中,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如,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六、巩固练习:

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七、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结合对汤姆的认识写一篇心得体会,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准备参加班级读书会。

板书设计:

25、汤姆.索亚历险记

1、半夜里墓地练胆

2、杰克逊岛当海盗

3、鬼屋寻宝

4、墨客托儿山洞迷路

5、再次洞中寻宝

汤姆的性格: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

回顾·拓展六 备:5.16 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思维情感目标: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教学重难点: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教学方法:引导体会、读书自悟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 型:练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导语:这一段时间我们比较深入地阅读了外国文学名著,了解了名著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开一个小型读书交流会。

二、从四个方面交流:

1.交流外国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可以说说读了什么名著,简介名著内容,交流读后感受,可以介绍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2.交流读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不同的感受。

3.交流阅读外国名著和长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4.交流怎样做读书笔记:摘录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话语、摘录优美的片段,写梗概等方法做读书笔记。

三、巩固练习:回顾课文内容。

三、课堂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显得如此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四、作业布置: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一、自读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说说打动自己的句子,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感悟。

三、背诵句子。

四、交流自己阅读外国作品积累的值得记忆的句子。

五、简要介绍几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作品。飞鸟集:泰戈尔代表作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 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 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 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玉米人:伊龙大地是土著印第安人世世代代主活繁衍的地方,林木蓊郁,莽莽苍苍。山下的皮希古伊利托村里住着几十户拉迪诺人其(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人)。他们计划放火烧山,种植玉米,出售玉米。这完全违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当地印第安人认为,人是玉米做的,卖玉米就是出卖自己的子孙。围绕着种玉米发生了一个离奇的故事。

老人与海:一个精神沮丧的老渔人,在他对职业的自豪感的支持之下,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湾流并在那里钓住了一条该水域中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他孤零零地、在因奋力叉住这条大鱼而耗尽了力气之后,被迫投入一场和一群海盗似的鲨鱼的绝望的搏斗之中,结果是那些鲨鱼只给他留下了猎获物的一具骨架。

趣味语文

一、读几则小故事,想想趣在哪里?

二、分别就三则小故事交流。

1.《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 2.《一个逗号》说明了什么?(作家创作的严肃和认真)3.《文豪和蚊子》马克·吐温的话巧妙在哪?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同学们收获的很多。

作业布置:背过这些名人名言。

第五篇:第六单元整组备课

第六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美丽家园”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我的故乡在北京》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故乡北京的西山、昆明湖和八达岭长城的秀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热爱、眷恋之情。《美丽的晋祠》采用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洗练传神的语言介绍了晋祠,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可爱的地球》以平实生动,幽默诙谐的语言,以聊天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地球的诸多知识,表达作者对地球母亲的喜爱。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语文乐园”中有积累古诗文名句、成语故事等。习作是想象作文。学习这组课文,要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抓住课文重点揣摩文章表达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

3、体会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涵,揣摩文章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课前搜集资料,结合自身生活感受,体会课文。

2、课堂上,利用语言规律,让学生充分读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丰富语感。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视学生自身感受。

2、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悟读。单元课时安排:

我的故乡在北京 2课时

美丽的晋祠 2课时 可爱的地球 2课时

诗词诵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课时 语文乐园

(六)2课时习作

3课时

下载第六单元采摘节备课(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单元采摘节备课(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六单元复习备课

    第六单元复习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自折不挠”这个主题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即《天火之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从内容上......

    第六单元整组备课

    第六单元整组备课 --- 陈凤彩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

    语文第六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关爱他人”这个主题,选编了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识字6”选了几组词语的反义关系,与本组课......

    采摘节-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

    一、 小填空,我能行。 1.再沒有括號の算式裏,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後算( )法;只有加減或乘除,要按( )の順序計算。 2.72-69÷3要先算( )法,再算( )法。 3.38×(27-24)要先算( )法,再算(......

    采摘节方案

    “约会春天 采摘踏青”齐鲁晚报系鲁南商报大型公益活动策划方案三四月份正值植树踏青、采摘赏花的好时节。在柔絮的和风中感受山野的灵气,倾听自然的声音,是许多车友们所向往......

    采摘节致辞

    赵爱云同志在山亭区店子镇长红枣金秋旅游采摘节开幕仪式上的致辞(2010年9月28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青山毓黛迎宾客,枣乡含情果飘香。......

    采摘节方案

    六州首府幼儿园采摘节活动方案 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气候宜人。在这美丽的季节里,大自然是我们最广阔的教室,赋予我们去住不尽的源泉。为了更好的亲近大自然,我们组织学生和家长进......

    采摘节征文

    丰收的喜悦 广饶县同和小学四年级五班王旭彤 今天星期五,也就是九月三十日。我们非常高兴,因为老师说:“下午学校要举行采摘节。”听了老师的话,我们很兴奋,回家找好小篮子等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