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谈英国庄园
漫谈英国庄园
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将到访英国首相的官方乡间别墅契克斯,两国领导人将在这里举行“中英庄园会晤”。究竟契克斯是什么地方?备受关注的中英首脑会晤,为何选择在此举行呢?
契克斯庄园住过哪些大人物?
契克斯庄园(Chequers),英国首相的官方乡间别墅,位于英国白金汉郡艾尔斯伯里镇东南方奇尔顿山脚下,距离伦敦60公里。建成于16世纪,都铎风格的庄园宅邸。18世纪时是克伦威尔(历史书里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奥利弗·克伦威尔)孙辈的住所。
一战期间,契克斯一度成为医院和疗养院。由于一战催生了很多出身平民的政治家,首相们不像他们的贵族前任那样有乡间住宅接待外宾,契克斯的拥有者费勒姆子爵亚瑟·李有感于此,将其捐献给国家。1921年开始,这里成为英国首相的乡间别墅。劳合·乔治是第一位入住的英国首相。
1941年,丘吉尔在这里会见美国总统特使时,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曾在这里接待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2001年,布莱尔在此款待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同年会晤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卡梅伦分别在这里会见了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
英国首相为什么不在首相府,而在乡间别墅接待外国领导人呢?
原来在首相乡间别墅接待外宾,具有私人家庭式接待的意味,显示两国领导人之间关系紧密。双方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坦诚交换意见。
对于我们来说,英国庄园其实并不陌生,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前几年风靡一时的英剧《唐顿庄园》。这部剧让很多人对古老、神秘且别具风情的英国庄园心生向往。
《唐顿庄园》的拍摄地—海克利尔城堡在伦敦西约100多公里处。数十年来,由于资金不足,海克利尔城堡一直承受着运营和维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出租给《唐顿庄园》作为拍摄场地和对公众开放,让这个古老庄园摆脱了经济困境,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现在让我们来细数有名的几个英国庄园。
英国作家帕克斯曼曾说:“在英国人的脑海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庄园一直是英国贵族生活的象征,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名著《傲慢与偏见》里描述的那样—
但随着贵族在二十世纪初退出英国政治舞台,两次世界大战又加速了庄园落败的速度,许多庄园被迫遭到全面拆毁。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重新认识到庄园是英国文化遗产,开始加以保护。目前,仅仅是在英格兰,受“英格兰遗产”组织管理的古旧庄园就有200多处。其中,很多都是备受游客青睐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比如丘吉尔庄园。
这座充满田园气息的大庄园,号称“比英国皇宫还美”,不少英国人喜欢拿它跟欧洲第一大的凡尔赛宫相比。这座庄园名为布伦海姆宫,因为铁腕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出生在这里,所以被称为“丘吉尔庄园”。
第二篇:“庄园外交”英国特色的官方接待
“庄园外交”英国特色的官方接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首相卡梅伦与夫人萨曼莎邀请习近平夫妇赴乡间别墅契克斯做客,两国领导人在这里举行了“中英庄园会晤”。
契克斯究竟是什么地方?备受关注的中英首脑会晤,为何选择在此举行呢?
一座庄园的外交传奇
契克斯位于英国白金汉郡艾尔斯伯里镇东南方的奇尔顿山脚下,距离伦敦约60公里。这座建筑建成于16世纪,是一幢具有都铎风格的庄园宅第。
都铎,英国朝代名,都铎王朝是1485年至1603年期间统治英格兰王国及其属土的一个王朝,历时118年。都铎王朝虽然历时不长,但因处于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建筑风格极具时代特色。
史料记载,契克斯刚刚建成,就成了亨利七世曾外孙女、“九日女王”简?格雷的妹妹玛丽?格雷的软禁地。18世纪,契克斯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孙辈的住所。一战期间,契克斯一度成为医院和疗养院。
一战催生了很多出身平民的政治家,他们不像其贵族前任那样有乡间庄园接待外宾,契克斯的拥有者费勒姆子爵亚瑟?李有感于此,于是将该房产赠予英国首相。1917年,英国议会通过《契克斯庄园法案》,正式指定契克斯供在任首相度假使用。从此,契克斯成为英国首相的乡间别墅及接待外国政要嘉宾的场所,劳合?乔治则是第一位入住这里的英国首相。
契克斯庄园曾见证过许多历史性的重大时刻,多位英国首相都曾在这座乡间别墅会见过重要贵宾。历史记载:1941年,丘吉尔首相就是在这里会见美国总统特使时,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并发表多次著名讲话。1956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英国时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契克斯别墅“炉边谈话”,借火箭试验成功的机会,“虚张声势”地宣称苏联导弹足以打到英国,一时“唬住”了西方国家,在战略上迷惑了西方阵营。20世纪80年代,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玛格丽特?撒切尔)担任英国首相时,曾在这里接待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和“旋风般”来访的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1984年年末,戈尔巴乔夫即将掌权前与撒切尔在契克斯庄园进行了一次会面。当天的午宴上,双方的对话开诚布公而友好,“有时候我们的交谈陷入紧张,几乎要进行不下去。我就对玛格丽特说,我无意将她拉入苏联的共产主义阵营啊,她被逗乐了,我赶紧补充说,尊重她的观点,也希望她能尊重我们的立场”,戈尔巴乔夫后来回忆道。午餐后,两人在一个有着小火炉的房间里就美苏核武竞赛交换了看法。一开始,两人都拿着公文稿,后来索性抛开文件,即兴畅谈。戈尔巴乔夫回忆说:“也许就是那次在首相乡间别墅的谈话催生了特殊的关系,不仅保持下来并且不断发展,改变了我们两国的关系,终结了长久的冰冻期。”
2001年6月,首相布莱尔一家在契克斯庄园招待了有“私下交情”的小布什夫妇。布莱尔夫妇一边同小布什夫妇聊天,一边给当时14个月大的儿子喂奶。家宴期间,两家人一边喝茶、吃鱼和薯条,一边聚在一起观看足球训练。两位第一夫人从家庭琐事聊到法律,从夫妻相处之道说到死刑的话题。小布什的妻子劳拉认为,如果处理得当,死刑可以震慑犯罪,挽救生命。不过律师出身的布莱尔夫人切丽则持不同观点。
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他的回忆录《抉择时刻》里温馨地回忆道:
2001年夏天,布莱尔夫妇邀请我和劳拉前往契克斯做客,那里是一处有传奇色彩的英国首相乡间别墅。契克斯占地很大,到处吱吱作响,带着浓郁乡间气息,里面摆有舒适的家具,挂着历任首相的肖像。布莱尔夫妇没发出什么正式邀请,而是摆了一桌亲切的家庭宴席,还带着他们的4个孩子――包括只有14个月的小里奥。
庄园里的英式风情
实际上,对于中国人来说,英国庄园并不陌生,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前几年风靡一时的英剧《唐顿庄园》。有人说,英剧有三宝:风光,服饰,大城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就是英国电视史上制作成本最为高昂的《唐顿庄园》。除了对乔治五世时期生活风尚的一丝不苟的再现,在《唐顿庄园》里,主仆们身后的那座巍峨建筑,也成为全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很多中国人对古老、神秘且别具风情的英国庄园心向往之。
英国作家帕克斯曼就曾说:“在英国人的脑海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除了一些重要的大都市和工业中心之外,整个英国在今天依然保持着一派田园景象,一如那些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作家们所咏唱的模样。那么作家笔下的乡村是什么样子?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如是描绘:“绿草如茵的平原,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古拙威严的城堡、雕像,时隐时现的丛林绿篱,用花草精心装饰的乡间小屋……”
以华兹华斯为首的诗人的作品里对乡村的热爱则尤其明显,在他的笔下,英国人就是山水的一部分: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片
金色的水仙迎春开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
整个英国虽然早就以城市为主体,但在英国人看来,乡村仍然是他们的寄托与向往,而庄园,则一直是英国贵族生活的象征。在贵族们的心中,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正如英国前首相斯坦利?鲍德温爵士曾说:“对我来说,英格兰就是乡村,乡村才是英格兰。”
时至今日,邀请外国贵宾造访乡间别墅仍然是英国领导人的传统。2015年,卡梅伦分别在契克斯会见了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商讨欧盟改革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访英,也被邀请到访契克斯,则是意料之中。
“真正的英国人怎么生活,”英国著名记者杰里米?帕克斯曼说,“答案是,住在乡下,一杯接一杯喝茶。”邀请外国领导人到访首相乡间别墅,颇有私人家庭式接待的韵味,显示两国和两国领导人之间关系紧密。“庄园外交”的最大好处莫过于给大家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宽松谈话环境,相比于在首相府举行的正式会谈,在乡间别墅的会晤气氛会更加轻松,双方领导人可以不受外交礼节的拘泥,更能像朋友一样聊出真心话。
第三篇:庄园策划
顺德区长鹿农庄农业观光生态园工程项目简介
长鹿农庄位于顺德伦教街道,毗邻珠江干流,始建于2002年,目前已建面积525亩,现有员工1000多人,08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是集农业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娱乐餐饮、拓展培训及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乐园,园内格局充分体现岭南田园风光、自然生态、饲养农耕、民俗风情等特点,是国家级4A旅游景点,曾获得“2008广东省最具文化竞争力十大旅游度假村”、“顺德区中小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项目计划用10年时间,以“分期建设、滚动投入”的方式,投资18.5亿,建设2千多亩集观光、休闲、度假、修学、娱乐于一体的,具有浓郁顺德传统水乡特色的现代农庄,打造国家5A级知名旅游区。项目根据长鹿农庄的资源特色和功能定位,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主题游乐区、餐饮购物区、休闲度假区、水乡风情区和预留发展区,其中最能体现顺德农业特色的“农家乐”主题公园是主题游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建设以“乡土文化气息、岭南水乡特色”为理念,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实现“以农促游,以游带农”的互动目的。同时,依托农庄的窗口、品牌效应,整合和包装农庄附近农村的土地和住宅,为其提供信息渠道、品牌策划、物料配送、产品包装、销售平台等各种配套服务;以及引导农户经营客栈,提供设计、策划和管理一条龙服务,从而最终实现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预计整体接待能力将每年递增3 0%,从现在的每年160万人上升到2012年的208万人,经济收益将得到重大突破,营业额从目前的8800万元上升到2012年的11440万元。
第四篇:动物庄园
动物庄园读后感
《动物庄园》是我看到的第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刚听名字的时还以为是童话,但是当我带着看童话的轻松心情去读它的时候,却发现事实与我想的大相径庭,这应该算是一部沉重的政治小说,它给我们描述了在“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的蜕变。
故事发生在一个农庄里,最开始是一个名为老麦哲的猪上校提出了“人类剥削牲畜,牲畜须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在庄园的动物们中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直至最后由几头猪领导了一次动物革命赶走了农场主琼斯,准备自己建立一个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动物庄园。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那这本书就真的成为一本童话了,就像王子和公主最终过上幸福生活的童话一样,但是,这是一本政治寓言体小说,不是一个造梦的童话故事,所以,猪领导者争权斗争爆发了,“猪英雄”瞬间成为了“猪叛徒”,从此有了新的统治者、专权者,动物们慢慢的又回到了被农场主奴役的日子,甚至是比那更难捱的日子,因为现在少有差错就会换来血腥的清洗。“动物主义”被重新定义为“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为平等”,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这本书所映射的俄国的思想家及政治家们的斗争暂且不提,我想说一说我在这本书中所看到的人性的复杂。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不平等的待遇,或者说是自认为不平等的待遇,这时我们中间就会有类似领袖的人出现,鼓励大家要为自己争取权利,要改变现状。一般情况下,这种人会有两种结局:起义成功成为新的规则制定者,然后慢慢演变为新的不平等状
况的制定者;或者是被自己的同类背叛,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每一个悲情的英雄。中国历代的帝王基本都是第一种,而第二种的代表人物就是话剧《雷雨》中的鲁大海。但是,不管是那种情况,其实都与咱们这些所谓的不平等的“受害者”们没有多大关系。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做人可以不够聪明,但是一定要有脑子,因为在人性如此复杂的今天,你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别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幸运的保住自身,不幸的兔死狗烹,所以,想自己的事情,做自己应该做的,听自己愿听的,看自己能看的,说自己该说的,对生活淡然一些,为人处世平静一些,我们会活的更好些。
第五篇:动物庄园
《动物庄园》读后感
《动物庄园》是乔治·奥威尔的著名中篇小说,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在高中历史书里,被其简介所迷,一直想看但都因自己懒惰加上被很多外国文学书的文风影响,对外国文学一向是敬而远之,以至于几年过去了仍和《动物庄园》缘悭一面。
今年开了外国文学课,要交读书笔记,可怜我只看了半部《儿子与情人》、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五分之一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十分之一的《堂吉诃德》、几十页的《飘》,真的是写不出来什么读书笔记,想来想去,唯一看过的一本全本的外国文学书便要算初中时看的《鲁宾逊漂流记》了,但那时只是看热闹,并不明白书中的勇于冒险、奋斗不屈的精神,而且隔了这么多年,情节也早就忘的七七八八了,要拿这本书写的话还真个是无从下笔。不得已只好找一本书来看,全当是应付差事,哎,希望老师不要鄙夷我这种行径,我真的是对外国文学没多大的热情。
虽然是抱着应付的心思,当初也对老师要交读书笔记一事颇有微词,但是现在看来,老师这个举措无疑是好的,虽然“逼”我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但幸好有《动物庄园》,找了好久外国文学书,经过一番筛选,终于定下这本,看完之后深觉不虚此看,心里小小的感谢了一下老师,如果不是她的要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十年或许来我都不会读到这本书了,那这就真是个遗憾了。
书中的故事并不复杂,在一个名叫曼纳的庄园里,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一天晚上,在动物里颇具威望的老雄猪麦哲召集所有动物开会,宣扬它的革命思想,号召所有动物进行反抗,以改变动物们被奴役、被宰杀的命运,动物不能再遭受剥削,要奋起驱逐人类,过上自己当家作主的幸福自由的生活。老麦哲给动物们讲了一个它才做过的梦,那是一个动物消灭了人类并且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梦,它还教会了动物们一首失传已久的歌《英格兰兽》,以激发动物们的革命热情和革命信心。歌词是这样的:
英格兰兽,爱尔兰兽,普天之下的兽,倾听我喜悦的佳音,倾听那金色的未来。
那一天迟早要到来,暴虐的人类终将消灭,富饶的英格兰大地,将只留下我们的足迹。
我们的鼻中不再扣环,我们的背上不再配鞍,蹶子、马刺会永远锈蚀
不再有残酷的鞭子噼啪抽闪。
那难以想象的富裕生活,小麦、大麦、干草、燕麦
苜宿、大豆还有甜菜,那一天将全归我侪。
那一天我们将自由解放,阳光普照英格兰大地,水会更纯净,风也更柔逸。
哪怕我们活不到那一天,但为了那一天我们岂能等闲,牛、马、鹅、鸡
为自由务须流血汗。
英格兰兽、爱尔兰兽,普天之下的兽,倾听我喜悦的佳音,倾听那金色的未来。
年迈的雄猪麦哲在完会后三天去世了,但它的革命理念却在动物中流传开来,革命的急先锋是它们中最为聪明的猪,它们积极为革命做宣传,做了大量工作,猪里面最杰出聪明的两头猪斯诺鲍和拿破仑成为了革命的主将和领袖。
不久后,在一次及其偶然的冲突中,动物们发动了起义,原来的剥削者农场主被赶走,庄园里只剩下了动物,动物们当家做主了,它们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属于人类所有的曼纳庄园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动物庄园。
猪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动物庄园的头领和管理者,盖因为它们最聪明,它们觉得自己义不容辞的肩负有管理庄园的责任,当然,其它动物们也这样认为,一致的拥护认同它们。猪率先学会了人类的文字,学会了人类的科技,并指导其他动物进行学习,可惜的是,由于智力缺陷,很多动物根本就学不会人类的知识,比如那匹勤劳踏实的马儿鲍克瑟,先学会了abcd,再学efgh的就又忘了abcd,无奈它只好选择只学abcd四个字母,并且不间断的背诵以使自己不忘记。理所当然的,猪成了庄园里命令的发出者,斯诺鲍和拿破仑宣布了动物庄园的第一部“宪法”——七诫。然后动物们开始努力劳动,为生存和发展而奋斗。
在最初的管理工作里,在开大会时,如果两位领导兽一致同意、没有争议,那么这就是一次和谐而完美的会议,其它动物头脑简单,谁跟它说它就觉得谁是对的,而从未有过自己的提议,若两兽同时跟它说它会觉得两者都对,会同时投赞成票。但是,两位最高领导兽拿破仑和斯诺鲍在革命成功后成为了死对头,“但显而易见,他们两个一直合不来,无论其中一个建议什么,另一个就准会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对已经通过的议题,比如把果园后面的小牧场留给年老体衰的动物,这一个实际上谁都不反对的议题,他们也是同样如此。”斯诺鲍能言善辩,擅长演讲,它的话很有说服力,能使绝大多数的动物信服,而拿破仑则是一个阴谋家,善于玩弄政治,培养了一些忠实的拥护者,奸猾的它用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把刚断奶的九个狗崽子弄到了它那里,明地里说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暗里却偷偷把这些狗锻炼成了忠实的打手“狗腿子”,培养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等这些杀手狗腿子成长起来以后,拿破仑知道自己机会到了,在一次会议中,聪明而卓越有见识的斯诺鲍提出的修建风车的观点得到了几乎所有的动物的赞成,而拿破仑看到此景颇为尴尬,眼看就要一败涂地,它及时的发动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九条恶狗冲了出来,欲置斯诺鲍与死地,斯诺鲍无奈拼命逃出了庄园,在九条狗的震慑下,拿破仑登上大宝,成为独裁者,在另一头口齿伶俐善于欺骗群兽的猪斯奎拉的游说下,动物们傻愣愣的接受了这个现实,未产生一点不满,未发生一起**。马儿鲍克瑟在自己的座右铭“我要更加努力工作”后又加了一条格言以作补充:“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
拿破仑通过九狗和斯奎拉这一威胁一欺骗这两种手段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然后颠倒黑
白把斯诺鲍污蔑为坏蛋、剽窃者、破坏者、阴谋家、叛徒,极力的宣扬自己,一步步走上神坛,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英明神武睿智老练的领袖,一个能带领群兽们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神。在狗和斯奎拉这一硬一软两种武器的胁迫下,动物们被动接受了拿破仑的种种行径,拿破仑开始过上人类的生活,开始了享受,它篡改七诫,一步步加强自己的统治,动物们但有微词便被屠杀,在血腥的杀戮中建立了自己的淫丄威,它让动物们相信以前根本没有什么七诫,它废除了歌唱《英格兰兽》的传统,改为歌唱美好的新生活,动物们的一切须唯伟大领袖拿破仑之命是从,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拿破仑成了“动物之父”、“人类克星”,动物们所有的成就都要归功于拿破仑,且用一首诗来歌颂拿破仑,诗名:“拿破仑同志”。孤儿之至亲!
辛福之源泉!
赐给食料的的恩主!
您双目坚毅沉静
如日当空,仰着看您
啊!我满怀激情
拿破仑同志!
是您赐予
您那众生灵所期求之一切
每日两餐饱食
还有那洁净的草垫
每个动物不论大小
都在窝棚中平静歇睡
因为有您在照看
拿破仑同志!
我要是有头幼崽
在他长大以前
哪怕他小得像奶瓶、像小桶
他也应学会
用忠诚和老实待您
放心吧
他的第一声尖叫肯定是
“拿破仑同志!”
动物们的生活每况愈下,从开始的不如刚革命的自由时期,到不如革命前受人类统治时期,到最后的抛洒血汗饥肠辘辘,而高高在上的独裁者拿破仑却一点一点的享受起了至尊待遇,睡柔软舒适的大床,吃丰盛的大餐,喝威士忌酒,享有所有的母猪,它用群兽的血汗喂饱了自己,它开始学人类用两条腿走路,和人类做生意,共同剥削压迫动物们,成为了万恶的邪魔。
最后,拿破仑成为了“人”,动物们从猪看到人,再从人看到猪,“但他们已分不出谁是猪,谁是人了。”
《动物庄园》是一篇政治寓言小说,隐喻的写了革命的发生、发展以及革命的变质、革命的被背叛和残酷的革命斗争。我隐约记得它是在写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书中反映着苏联的变化,斯大林统治之后,特权阶级诞生,劳动人民生活困苦,斯大林曾经为了排除异己,展开了血腥的大清洗运动,加上他国内国际上的政策失误,使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遭到严重破坏,几乎与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背道而驰,马列主义被篡改,统治者越来越腐化,苏联最后和资本主义妥协,背叛了人民和社会主义。
看着书,它的情节时常让我联想到现实,一开始的麦哲,宣传自己的革命理想,不禁让我想到马克思、列宁、孙中山这些人,致力于开民智,宣传革命,撒播革命种子,虽然自己没能看到革命的成功,却开革命之滥觞,给后来者留下无穷的希望。
“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这让我想到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说的都是对的,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必须坚决执行。”而鲍克瑟,岂不正是当年我们国家忠诚老实却又愚昧的劳苦大众同胞?
拿破仑赶走斯诺鲍,将它宣传成反派、叛徒,看到这,我想到刘丄少奇,他也是被这样污蔑过,每一个阵营都不免有相互倾轧争权夺利的事情发生,都忘却了当初革命时的众志成城,也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为了美好未来,有难可以同当,有福却不能共享,真是人性的悲哀呐!
而拿破仑残杀异己的行为则让我想到我们国家一段耻辱且难以忘怀的历史——文化大革命。四人帮作威作福,人民但有半点反对意见便遭无情打杀,这种恶性,和拿破仑这头猪没有半点区别。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以为能换来个自己当家作主的美好世界,没想到却被一群高高在上擅耍阴谋的猪无情摆弄,狠狠地践踏着。
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议会制和君主专制各自的弊端。议会制由于存在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个政党而相互攻击,相互作对,一个赞成另一个必然反对,是单纯的为反对而反对,而不去管其实质意义。而君主专制的弊端更是无庸赘述,当个人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可怕的,君主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千千万万的民众被其踩在脚下完全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人民沦为被奴役的对象。
书中描绘了一个美好的革命理想是如何一步步被糟践的,由美好到残酷只不过那几步。当一个社会群体民智低下,每个个体都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任人糊弄,那么体制再好也是徒然,一个民丄主国家会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把持,以国家机器来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私欲,将极个别人的意志上升到国家层面。当权力失去了约束,那么权力将变成少数人的权力,他们将凌驾于法律和人民之上,肆意妄为。
就像在建国初期一样,民众智力不足,科学技术落后,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没有基本判断力的人民只会盲目跟随领导者,唯领导之命是从,结果上演了一出大炼钢铁赶超英美的闹剧,沦为笑料。
当能力和权力不匹配,那么权力也就无所谓权力,只会成为某些人利用的工具。专职制度里的统治者从来不希望人民有知识,希望人民越无知越愚昧越好,要是只能重复简单的口号那就再完美不过了,盖因为民众一但有了知识就容易独立思考,产生判断力,不会盲目顺从独裁者的统治。比如树立一个假想敌,利用民众的恐惧来不断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在这本书里,斯诺鲍不幸成为了这个假想敌,成为了拿破仑欺压动物的借口。那些具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总是会受到迫害,因为他们能够戳穿统治者编造的谎言。在中国,这类迫害比比皆是。就这样,早期的革命理想和共同纲领被不断篡改,统治者利用铺天盖地的宣传和人民的无知来巩固统治,人民在虚幻的荣誉感中进一步丧失自身为数不多的思考能力和独立人格,人一旦不再思考就会被口号带动而义无反顾,彻彻底底的沦为统治者的牲畜而不自知,用血汗铸就君主的金碧辉煌。
《动物庄园》让我们明白,有独立人格、思考能力和责任心的个体是保证整个社会体制公平公正运转的基础保证,当个体对于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决策不能做出深入的思考分析,权衡利弊,那么社会公平也就无所谓有无了,集体利益就会变成个人决策。社会个体是
人,任何制度都是由人去运作,如果人没有一定的能力,那么再好的制度都不过是空中楼阁。举个例子,以“拿破仑”为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度和以唐太宗为皇帝的封建国家相比,哪一个会发展的更好呢,答案不问可知。
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可谓不好,但由于参与的人缺乏判断和具体执行过程中的谬误,导致我们的选举成为了文明社会里一个不大不小的笑料。所谓选举,要么只有一个候选人,要么在选举前就被或暗示或明示要选某某,这让公民手里的选举权成为空权,成为了对宪法法律无情的嘲笑。
当知识不被重视,政治不被关心,大众把一切事物交给政府,任权力驱使,沉迷于八卦娱乐,埋头为金钱房子劳心,那么专制将不再远,人民离鲍克瑟也不远了:身上的价值被榨取的涓滴不剩,直至死亡而不自知。
“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我希望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国家能够得到改善,希望我们的民丄主更进一步,不再有人上人,真正践行人人平等,没有特权阶级,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彻底消灭人吃人。
《动物庄园》这本书并不长,不过区区五万余字,读完之后不由得感慨丛生。书中对情节发展的把握和众生相的描写十分到位,具体且深刻,在书里,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为现实中的人物找到对应的形象。作者对社会性的描写也非常精辟,对平均主义和集权主义的的解析也是洞若观火相当透彻。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我来说,乔治·奥威尔先生仅用五万余字便写出如此发人深省的大作,不得不让人心折,我是由衷的赞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