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别诗大全
【品味原文】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难词注释】
[1]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
[2]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全诗文意】
我(指李白)正乘上小船,刚要解开缆绳出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悠扬的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比得上汪伦来为我送别的情谊啊。【诵读指导】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情厚谊。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诵读时要读出不舍离去的感情。【小小资料】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
[3]
[2]
[1]【品味原文】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难词注释】 [1]之:往。[2]广陵:即扬州。
[3]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4]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鹤而去,故称。[5]烟花:指艳丽的春景。[6]尽:消失。[7]唯见:只见。[8]天际:天边。【全诗文意】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诵读指导】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小小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6]
[7]
[8][3]
[4]
[5]
[1]
[2]【品味原文】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难词注释】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全诗文意】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诵读指导】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诗人一向在四川生活,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小小资料】
巴蜀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大致范围包括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即今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及陕南、黔北、昭通、鄂西等地。主要有汉、藏、彝、苗、回等民族。其主体四川盆地素称“天府之国”。
[3]
[2]
[1]【品味原文】
劳劳亭 唐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难词注释】 [1]知:理解。
[2]遣:动词,使,令。【全诗文意】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送别客人的劳劳亭。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诵读指导】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诗人以亭为题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读者自会想到离别之事、离别之人。【小小资料】
劳劳亭,又名劳楼、劳劳楼、望远楼、望远亭、远望楼、临沧观,坐落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1]
[2]【品味原文】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难词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2]白水:清澈的水。
[3]蓬:一种植物。诗人用“孤蓬”指远行的朋友。[4]征:远行。
[5]浮云游子: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6]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7]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全诗文意】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班马长鸣,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小小资料】
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和尾联。
[6]
[7]
[5]
[3]
[4]
[1]
[2]【品味原文】
金陵酒肆留别
唐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难词注释】 [1]酒肆:酒店。
[2]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3]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4]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5]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6]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
[7]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8]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全诗文意】
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诵读指导】
杨花飘絮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小酌。诗人正值青春华茂,他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小小资料】
浪漫主义诗学认为: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
[5]
[6]
[7]
[8]
[3]
[4]
[1]
[2]【品味原文】
山中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难词注释】 [1]掩:关闭。[2]柴扉:柴门。
[3]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全诗文意】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您能不能回来呢? 【诵读指导】
这首送别诗,不写送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希望别后重聚。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希望友人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意中有意,味外有味,深深地体现了诗人在友人离去后的落寞之情。【小小资料】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3][1]
[2]【品味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难词注释】
[1]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2]使:到某地;出使。[3]浥:(yì):湿润。[4]客舍:旅店。
[5]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6]更:再。
[7]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8]故人:老朋友。【全诗文意】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诵读指导】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殷勤话别,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小小资料】
王维,唐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6]
[7]
[8]
[3]
[4]
[5]
[1]
[2]【品味原文】
送别 唐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难词注释】
[1]饮君酒:劝君喝酒。[2]何所之:去哪里。[3]归卧:隐居。[4]南山陲:终南山边。【全诗文意】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
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诵读时要有洒脱之感。【小小资料】
在古代,升官到某地一般用“迁”,而降级到某地一般用“谪”,故有升迁贬谪之说。
[3]
[4]
[1]
[2]【品味原文】
送梓州李使君 唐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难词注释】 [1]壑(hè):山谷。
[2]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3]树杪(miǎo):树梢。
[4]橦(tï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5]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6]翻:翻然改变,通“反”。[7]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全诗文意】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诵读指导】
赠别之作,多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小小资料】
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6]
[7]
[4]
[5][3]
[1]
[2]【品味原文】
送沈子归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难词注释】
[1]沈子:作者的友人。
[2]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3]渡头:过河的地方。[4]行客:过客;旅客。
[5]罟(gǔ)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
[6]临圻(qí):临近曲岸的地方。当指友人所去之地。“圻”,曲岸。
[7]相思:此处指友人间的彼此想念。[8]江:大江,今指长江。【全诗文意】
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诵读指导】
王维这首送别之作意韵悠长,风神摇曳,绵邈蕴藉。饱含劝勉,一叙理想抱负之情。此诗描写的是最具普遍性的离别。与许多别诗一样,先用景色来制造—定的气氛,末两句将春色比作心中对朋友的情谊,情景妙合无间,表露自然。原本充满愁绪的离别被诗人写得哀而不伤,反而觉得形象丰满、基调明快。【小小资料】
古代的“江南”、“江北”与现代不同,主要是以长江划分,长江以南叫江南,长江以北叫江北。
[7]
[8]
[3]
[4]
[5]
[6]
[1]
[2]【品味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难词注释】
[1]净慈寺:在今杭州西湖南岸。[2]毕竟:终究,到底。[3]四时:四季。【全诗文意】
到底是六月的西湖,特有的风光就是与别时不同。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贴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就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可以留恋的,希望友人能够留下来与他一起欣赏西湖之美。诵读本诗要大气恢弘。【小小资料】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2]
[3]
[1]【品味原文】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难词注释】
[1]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战国时期,侠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即诗中的燕丹)的重托,到秦国刺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临行时,燕丹等人在易水为其送行。后来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
[2]壮士发冲冠:壮士,指荆轲;发冲冠,即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全诗文意】
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诵读指导】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送别时激昂的场景,也可以想象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当时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皇帝的统治深为不满,想要为复国干出事业。可是在这个时机尚未到来,更使得诗人陷入苦闷之中,所以用荆轲来抒发他的难以言说的悲痛。【小小资料】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公元前227年,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被秦侍卫所杀。
[2]
[1]【品味原文】
南浦别 唐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难词注释】
[1]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2]别:分别,别离。
[3]袅袅(niǎo):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4]好去:放心前去。[5]莫:不要。【全诗文意】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诵读指导】
“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诵读时要用悲伤和不舍的感情。【小小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
[5][3]
[1]
[2]【品味原文】
青门柳 唐 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难词注释】
[1]青门柳:古长安东霸城门,俗称青门,青门外有桥名霸桥,汉人送行至此,折柳赠别。
[2]都门:都念作dū,都门指长安城门。[3]长条:指柳条,古人常折柳条送别。【全诗文意】
柳树的青色却是让人伤心的颜色,多少个离别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分别。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小小资料】
古代诗句中的“柳”同“留”,一般有感伤离别之意。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表达送别时的不舍。另外柳也可以表现志趣高洁。如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于此类似的还有竹,桃,李,榆等。在离别之上柳还可一上升到相思情怀的体现,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
[3][1]【品味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难词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3]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4]吴:古代国名,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5]平明:天亮的时候。
[6]楚山:楚地的山。吴、楚可以通称。[7]孤:独自,孤单一人。
[8]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9]冰心:比喻纯洁的心。[10]玉壶: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全诗文意】
寒冷的冰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友人离去隐隐的孤独在我心中。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一样冰洁无暇。【诵读指导】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诗人最后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8]
[9]
[10][2]
[3]
[4]
[5]
[6]
[7]
[1]
。【品味原文】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难词注释】 [1]侍御:官职名。
[2]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3]离伤:离别的伤感。
[4]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全诗文意】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诵读指导】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诵读时要用豁达的感情去安慰友人。【小小资料】
王昌龄(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4]
[2]
[3]
[1]【品味原文】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难词注释】
[1]乱烟:凌乱的烟雾。[2]笼:笼罩。[3]碧砌:青石台阶。[4]飞月:悬在高空的月亮。[5]掩:掩盖,掩映。[6]江山:江水和高山。【全诗文意】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诵读指导】
从整首诗看,诗人运用“寂寞”、“笼”、“飞”等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寓情于景。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和寂寞清冷之感。【小小资料】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5]
[6]
[1]
[2]
[3]
[4]【品味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难词注释】
[1]城阙què: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全诗文意】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诵读指导】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不要在离别之时悲哀。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小小资料】
津,渡口。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借指杜少府上任的蜀州。
[1]
[2]
[3]
[4]【品味原文】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难词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3]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4]谁人:哪个人。【全诗文意】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诵读指导】
虽然是送别诗,但除去悲伤,只留下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柳色与渭城的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故诵读此诗时要有豪放豁达之感。【小小资料】
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
三、季排最小。古人的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等。
[4]
[2]
[3]
[1]【品味原文】
送朱大入秦 唐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难词注释】
[1]朱大:作者友人。姓朱,兄弟中排行第一。秦: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2]游人:游子、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
五陵:长安、咸阳(咸阳市)之间有五个汉代帝王陵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大多富户名家迁居。[3]脱:解下 【全诗文意】
朱大游览武陵地去,身佩宝剑价值千金。分别时刻解下相赠,表达终生一片真心。【诵读指导】
送别之作,贵在写出真性情。孟浩然的这首诗,感情挚厚,神采激扬,在孟诗中别具一格。临别之时,解剑相赠,这把剑凝聚了诗人极为复杂的情绪,寄托了厚意、希望与勉励。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气侠情真,不愧儿女子志。【小小资料】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3][2]
[1]【品味原文】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难词注释】
[1]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2]之:去,到。
[3]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4]淼miǎo茫:即渺茫。[5]天涯: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全诗文意】
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您去正值春江满,烟云弥漫水茫茫。暮色深沉天已晚,孤舟一叶停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诵读指导】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小小资料】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
[5][3]
[4]
[1]
[2]【品味原文】
送上人 唐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难词注释】
[1]上人:用以尊称僧人。这里指灵澈。[2]孤云、野鹤:比喻闲逸逍遥之人。将:携带,带领。[3]沃wî洲山:山名。【全诗文意】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诵读指导】
《送上人》是一首送行诗。作者把出家人比作闲云野鹤,去来无踪,不为人间俗事所累。并劝友人要隐居学道,就莫到那种名山去,这会让人们知道你的居处。诗人此诗既是送别僧人,又是对自己不逐时俗的心绪的渲泄,表达诗人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的情感。【小小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高僧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盛行,历代名僧无数,有以佛教为主闻名(译经、讲解、取经、传法之类),也有以非佛教为主闻名(比如道佛结合、诗书画、科学、政治之类)。僧人不仅潜心研究佛法,也有很多高僧钻研诗词。
[3]
[2]
[1]【品味原文】
送灵澈上人 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难词注释】
[1]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上人,对僧人的敬称。[2]苍苍:深青色。
[3]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4]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全诗文意】
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诵读指导】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小小资料】
钟声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见到。它那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最易和风尘碌碌、疲倦惆怅的心情结合在一起。它安慰着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漂泊流转的人们,将其引入无限空阔的精神世界。钟声回荡在诗句之间,也震彻诗人的灵魂。时间流逝,而钟声穿越时空涤荡着一代又一代的游子。
[4][2]
[3]
[1]【品味原文】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难词注释】
[1]裴郎中:不详何人,大致为诗人的朋友。二人同时被贬官。[2]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3]暮江:日落时的江边。
[4]逐臣:被贬官而同时离开京城的人。指作者与裴郎中同时被贬。
【全诗文意】
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江水滚滚一片苍茫,独自更觉伤心悲凉。同是被贬逐漂泊,只是您的行程更远。青山万里,我真是挂念您的一叶扁舟。【诵读指导】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春天;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二年(777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被贬为睦州司马。此诗当作于第二次遭贬谪之时。此时刘裴二人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小小资料】
刘长卿(约公元709—789年),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天宝进士。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
[4]
[3]
[1]
[2]【品味原文】
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 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难词注释】
[1]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这里也是代指自己所住之地。【全诗文意】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诵读指导】
诗的开头写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庾信在长安看到秋去春来的大雁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他自己不如大雁来去自由的感受已经隐藏多年了。送友人南归时,这种多年积淀在心头的情感一触即发。【小小资料】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为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凭水为隘,据川当险,与玉门关南北呼应。阳关古塞建在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在离开两关以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
[1]【品味原文】
别舍弟宗一 唐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难词注释】
[1]宗一:柳宗元从弟。
[2]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3]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4]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5]万死:指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6]投荒: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
[7]瘴(zhàng):这里指分别时柳州的景色。[8]荆、郢(yǐng):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全诗文意】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诵读指导】
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小小资料】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
[8]
[7][4]
[5]
[6][2]
[3]
[1]【品味原文】
送别 唐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难词注释】
[1]青青:指杨柳的颜色。[2]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3]苦:辛苦,这里指折柳不方便。【全诗文意】
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诵读指导】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小资料】
王之涣,唐代诗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2]
[3]
[1]【品味原文】
谢亭送别 唐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难词注释】
[1]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2]水急流:指行舟远去 [3]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全诗文意】
听完一曲送别之歌,朋友匆匆解缆开船。举头四望,两岸青山之间,层林尽染,红叶夺目,只是水流迅疾,归行似箭。黄昏酒睡之后,朋友早已走远。漫天风雨之中,独自走下西楼。【诵读指导】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小小资料】
在古代,诗中常出现的离别之地有很多,代表性的有“南浦”、“离亭”、“阳关”、“长亭”等。在现代,有一首歌也唱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用来描述离别之悲。
[3][1]
[2]【品味原文】
别离 唐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难词注释】
[1]杖剑:同“仗剑”,持剑。[2]尊:酒器。
[3]游子颜:游子往往因去国怀乡而心情欠佳,面带愁容。[4]蝮蛇:一种奇毒的蛇。[5]螫(shì):毒虫刺人。[6]解腕:斩断手腕。【全诗文意】
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诵读指导】
此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诗篇说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小小资料】
功名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泛指功业和名声。书生经过层层考试,在殿试中取得第一名的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4]
[5]
[6]
[1]
[2]
[3]【品味原文】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难词注释】
[1]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2]故关:故乡。
[3]衰shuāi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4]少shào孤:自己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5]为客:指离家谋生。
[6]空相向:空对着友人离去的方向。[7]风尘:指社会**。[8]期:相会。【全诗文意】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诗中夹杂了诗人多年漂泊之苦、朋友惜别之悲和与朋友相识甚晚之恨,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写得悲凄感人。这首诗精选了离别时的环境,又将笔触拉回到了历史长河中,将自己的离乱之苦融入了离别悲情中。悲情从空间和时间上不断蔓延,整首诗的感情变得厚重而深沉,真挚哀婉,感人至深。
[6]
[7]
[8]
[4]
[5]
[2]
[3]
[1]【品味原文】
长相思·吴山青
宋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难词注释】 [1]争忍:怎么忍心。[2]泪盈:含泪欲滴。
[3]同心结:将罗带系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象征定情。[4]潮已平:指江水已涨到与岸相齐。【全诗文意】
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却是不懂恋人分别的愁绪。离别的人儿双双热泪盈眶,两人相爱却没办法在一起。而钱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是指两个没办法在一起的人的心冷了。【诵读指导】
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上下片和谐对称,不仅词中有画,而且画中有意,真实地表达出离愁别恨。【小小资料】
词一般分为上片和下片,本书用空格隔开以做表示。因为古时,诗词歌赋往往是伴有旋律的,旋律相同,第一片和第二片的歌词却不同。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一般讲诗句的一半作为“片”的划分段,比如绝句中,上两句为上片,下两句为下片,词也是如此。
[2]
[3]
[4]
[1]【品味原文】
点绛唇·金谷年年
宋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难词注释】
[1]金谷:地名,在河南洛阳县西。[2]王孙:贵人之子孙。[3]萋萋:草盛貌。【全诗文意】
金谷年年生青草,年复一年,每到春来,长势繁茂,乱生的春色谁是它的主人?枝头残余的花朵在蒙蒙细雨中凋落一地。又是离秋,黄昏时分,送行的人在这里话别。远游的人已经走了,芳草萋萋生满前行之路。【诵读指导】
林逋独自隐居于西湖孤山,但仍渴求着友情的慰藉。张先等人皆时时造访。一次送别友人离去时,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写下这首诗。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小小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2]
[3][1]【品味原文】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难词注释】
[1]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2]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3]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4]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5]盈盈:美好的样子。【全诗文意】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诵读指导】
此词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兼写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小小资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5][4]
[2]
[3]
[1]【品味原文】
鹧鸪天 送人 宋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难词注释】
[1]馀,多余;加餐,多吃饭。[2]今古,古往今来;般,种。[3]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4]未是:还不是。[5]别有:更有。【全诗文意】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诵读指导】
辛弃疾的送别词,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词开篇即述离情。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小小资料】
此词里出现的《阳关》实为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被谱了曲子,编入乐府,名叫《渭城曲》,别名《阳关曲》、《阳关》,是著名的送别之曲。[4]
[5]
[2]
[3]
[1]【品味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瀚海阑干中军
[12][9]
[10][6]
[7]
[8]
[3]
[4]
[5]
[1]
[2]
百丈冰,愁云惨淡
[13]
[11]
万里凝。
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风掣
[14]纷纷暮雪下辕门山回路转【难词注释】
[15]
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2]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3]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4]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5]锦衾:锦缎做的被子。
[6]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
[7]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8]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
[9]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10]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11]惨淡:昏暗无光。[12]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 [13]辕门:军营的门。
[14]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15]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全诗文意】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诵读指导】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小小资料】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现代篇
【品味原文】
雨别 舒婷
我真想甩开车门,向你奔去 在你的肩膀上失声痛哭: “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
我真想拉起你的手 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
不萎缩也不回顾
我真想凝聚全部柔情 以一个无法申诉的眼神
使你终于醒悟 我真想,真想…… 我的痛苦变为忧伤 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
【诵读指导】
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在这首诗中,女主角即将离去,一个在车上,一个在车外,看着玻璃外的人影越来越远,女主角的情绪也有了转变。一开始很激动,之后变得有点期待,最后由希望转为绝望,什麼也说不出口了。
【品味原文】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诵读指导】
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送别》是一首歌的歌词,曲调来自于《旅愁》。
【品味原文】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3][2][1]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难词解释】
[1]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2]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3]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4]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诵读指导】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第二篇:送别 诗
《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王维在《送沈子福归江东》 中对朋友相思的比喻更有意思。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比作遮挡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非常新鲜,化抽象的感情为具体的意象。
春草、水、春色都是具体的意象,作者以此来表达具体的情感,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更形象地表达离别之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
gǔ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广陵赠别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送别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送别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第三篇:送别诗
一、赠友送别诗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⒈融情于景:诗人触景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深沉的美感景象。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⒉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⒊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⒋想象(虚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此外还有王维的《送韦评事》“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都运用这种手法。
⒌比喻: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还有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送沈子福之江东》“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也运用了比喻。
二、常见意象: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月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江淹作《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而“南浦子曲”和《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其他有阳关、古道、夕阳、寒蝉等
三、鉴赏方法
1.从主题入手,体会诗中所抒之情(情感本质)。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指出:“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立意问题非常复杂,只能就比较常见的加以简要分析。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领悟作者所抒何情。
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如刘长卿《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可以这样问曰:“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多层次地描绘江南水乡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联全是写景,其次要懂得每联各写何景。在此基础上对每联诗意作简要概括即可。首联总写江南水乡初春的特点──春寒料峭,乍阴乍晴,变幻不定;颔联具体描摹江南春景,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以三个古代立功边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以希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开篇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和魏绛消除边患这两个典故起,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从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而魏绛和魏大同姓,用这样的典故更显得有诗趣,古人写诗填词常用此法。接下以赵充国喻魏大,《汉书》称其为“六郡良家子”,他抗击匈奴,官至后将军。这一典故用得很别致,不直接点出是用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透出,别有一番风味。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窦宪喻魏大,激励友人勇立战功,诗人在使用这四个历史上的抗敌英雄的典故时,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点出其名,或只说出其出生地,各不相犯,富有变化,表现出纯熟的技艺。
4.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是深入领会诗意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无论是行人还是送别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别情中,尽管心中的有“不尽长江滚滚来”般的别情,但为如刀似的别愁所割断,心知“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却只能“欲说还休”,欲哭无泪,把千言万语都融在这一“挥手”之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话,这一细节动作何以流传至今,千年不衰?还有,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则更为典型,词人以非常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主人公离别时愁苦的容态,凄恻的内心,极其深刻地揭示出离别时的无穷悲痛。你看,男女主人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互相注视,泪眼汪汪,他们一句话也没说,已经到了哽咽不能语的地步。与李白的“挥手自兹去”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5.谐音修辞手法在赠别诗词中的运用。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中的“丝”是“思”的谐音。诗人将“相送情”和“散丝”“互藏其宅”,可谓“妙合无垠”,且富有创新。李白以“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写别情,或取其长,或取其深,言情深意长者,白也为最,余者皆不足称。而韦应物则以细密的雨丝为比,且比中巧妙地蕴含谐音的手法可谓别开生面,独辟蹊径,虽不及李白,却也给人以崭新的形象,使诗句情景交融,意韵悠长,堪称一绝。
赠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以“秋”谐“愁”等,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的“扬子江头杨柳春”,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中的“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如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中的“明日巴山道,秋山又几重”,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秋尽江南草木凋”等等。
6.考察抒情方式,体味作者感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①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②间接抒情
A、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
B、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C、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诗精美如画,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表露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此诗如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总结: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坛上涌现出千百为杰出的诗人和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可以说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化中最珍贵的瑰宝,而送别诗则以它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送别诗的倩影,当我们随凄清哀婉的送别而辗转伤怀时,当我们为清新明朗的送别而欢欣鼓舞时,当我们为离伤中渗出的身世之感际遇之悲而扼腕叹息时,我们已经走进了送别诗。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美丽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悠长韵味;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优美的词句中蕴含的深沉魅力。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细细观察和体味。
第四篇:送别诗
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意象]: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杨柳、行舟等空间意象。[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鉴赏示例1】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参考答案】
答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答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鉴赏示例2】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
答①:“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答②: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鉴赏示例3】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这是一曲言情之作,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何特色?情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参考答案】 从内容上,这首散曲虽然与一般送别抒情曲一样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送别情意和对好友“保重将息”的叮咛,但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悲伤与愁绪,而是以一句“鹏程万里”来激励对方,从而体现一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从表现手法看,此曲主要以行为、心理、语言描写来表现主题。一般的送别诗多是“借景抒情”,即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主人公的悲伤情感。而本曲没有常见的“离别之景”的描绘,偏重于送别时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来表达此曲主题。【注意一二句的比喻,后三句的对比】 【鉴赏示例4高考试题1—2006湖南】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①“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参考答案】
①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②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鉴赏示例5——春夜别友人】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注释](1)绮筵:精美丰盛的酒宴。(2)琴瑟:本为两种乐器,同时演奏,其音谐合,故比喻朋友的情意融洽。(3)悠悠:悠长。1,首联“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你认为上下句中各有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案:上句中“吐”字 得好。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下句中“对”字用得好。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选择一个角度赏析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答案:这一联“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没在破晓的曙光之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朋友间难分难舍的心绪。
练习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案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第五篇:送别诗
送别诗常用意象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植物:柳、浮萍、孤蓬 动物:杜鹃、鸿雁
送别场所:南浦、长亭、灞陵 送别环境:酒、流水、夕阳、月、春草、杨柳: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留君。——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昌龄《闺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 白《春夜洛城闻笛》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名氏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王维《送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冯延巳)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晏几道)
灞陵(借代)“——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流水:古人分别多在水边 流水之多、之长、之柔、流水一去不返 李白送别诗中的“流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泾川送族弟醇》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
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落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鸿雁类: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河边有雁声。——李颀《送刘昱》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孤蓬类: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去与师谁与共,一船明月一船风。——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卿》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王昌龄《卢溪主人》
月亮的别称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皓魄、婵娟、桂魄、嫦娥、蟾宫、金镜、丹桂、素娥等。
月亮本是自然界一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它是永恒的。很自然的,它就成为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物象,也就是所谓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他们对月寄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甚至怨恨等等。
送别诗感情:
(1)依依惜别之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王实甫《西厢记》(2)盼游子早归: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名氏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相送》
(3)劝勉安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 “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陈子良《送别》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孟浩然《送席大》 “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崔曙《送薛据之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