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教案

时间:2019-05-12 23:4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送别诗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送别诗教案》。

第一篇:送别诗教案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教学目标:

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

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诗歌。

2.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

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

(一)已学的送别诗

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 2.回顾《赠汪伦》(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3)板书:踏歌送别

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

(一)学习《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3.交流分享

(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

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 1.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2.合作学习。

3.交流反馈、互通有无

(1)

长亭:想像画面,朋友们在长亭是怎样依依惜别的?(2)日暮:在送别时,我看到

,可是。

(3)总结这两首古诗所表现的送别方式:长亭饯别、日暮伤别。(4)再次吟咏这些古诗。

(三)自主发现送别方式的不同。

五、总结延伸。

1.出示李叔同送别并欣赏歌曲。

2.小练笔:引用送别名句,书写离别之情。

送别组诗

板块一:温故知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①广陵

送元二使④安西

李白

王维

故人②西辞黄鹤楼,渭城朝雨浥yì⑤轻尘,烟花③三月下扬州。

客舍青青柳色新。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唯见长江天际流。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⑥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之:往。

②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③烟花:指艳丽的春景。④使:到某地,出使。⑤浥::湿润。

⑥踏歌:本是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拉手而歌,用脚踏地为节拍。后来也指“行吟”,即漫步而歌。送别组诗

板块二:学思并重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诗 隋suí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zháo①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②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劳劳亭

山中送别

李白

王维 天下伤心处,山中相送罢,劳劳送客亭。

日暮掩⑤柴扉⑥。春风知③别苦,春草明年绿,不遣④柳条青。

王孙⑦归不归。

[注释] ①著:通”着”,接触,挨上。②尽:完。③知:理解。

④遣:动词,使,令。⑤掩:关闭。⑥柴扉:柴门。

⑦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送别组诗

板块三:学以致用

送别

芙蓉楼④送辛渐⑤ 唐

王之涣huàn

王昌龄 杨柳东风树①,寒雨⑥连江⑦夜入吴,青青夹②御河③。

平明⑧送客楚山⑨孤。近来攀折苦,洛阳亲友如相问,应为别离多。

一片冰心在玉壶⑩。

[注释] ①东风树:是说在春天发芽、成长的树木。②夹:栽插在物体的两边。③御河:运河名,位于直隶大名府城南。④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⑤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⑥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⑦连江:满江。⑧平明:清晨。

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⑩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春夜洛城①闻笛

送殷淑 唐

李白

李白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③,流水无情去,散入春风满洛城。

征帆逐吹开。此夜曲中闻④折柳⑤,相看不忍别,何人不起故园情。

更尽手中杯。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hú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注释] ①

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②

玉笛:精美的笛。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④

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第二篇:送别诗教案2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古代送别诗知识梳理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送别在古人的生活中无疑是一件大事,离情别绪也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占据了相当的篇幅,是我们学习古代诗歌时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现对其有关知识粗略梳理如下:

一、思想内容

并不是送别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千篇一律地抒写惜别伤感之情。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还以上面那首诗为例。诗人在第二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三联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心灵鸡汤。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阳关”是壮举,所以诗中不见伤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诗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春江渺茫,征帆一叶该停泊在哪里呢?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险前途的担忧。

5、坦陈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别诗往往借别明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的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送别感伤之外另辟蹊径,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坚强性格,借送别而言心志,可谓一箭双雕。

6、积极奋发的勉励

鉴赏诗歌,一定要能知人论世,初盛唐的诗人在诗歌中总是充满一种积极乐观精神。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一诗写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这种情绪只是轻轻带过,诗人随即把这种怅惘化为为国效力的责任。全诗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作者勉励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全诗一气呵成,充满积极奋发向上的豪情。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与一般送别诗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向潇湘,自己则北向长安。诗的末句“君向潇湘我向秦”看起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实际上在朴直的话语中,表现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可见,送别诗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它在表达惜别留恋之情外往往还会寄托诗人的个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现诗人的性情品质,或凸现时代风貌。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切勿挂一漏万。

二、常见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

(一)习俗类意象:

1、柳(折柳送别)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饮酒饯别)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红》)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二)时间意象:

3、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 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

5、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此外,“寒蝉”、“阳关”、“古道”、“西风”、“春草”、“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三、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思想情感总要借助表现手法来表现,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抒情

如高适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表达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歌讲究含蓄蕴籍,表达情感往往婉转曲折,经常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这种手法更是送别诗中最常用最典型的手法。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表面写去路烟霭迷茫,道路修远,其实是要以此寄寓离愁之思,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蕴藉。

3、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除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送别诗中还经常用到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如刘长卿的《送严士元》第三联写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这是虚实结合的笔法,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宽了诗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思念之情。

4、比喻修辞手法

为了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诗人在诗歌中还特别青睐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送别诗因为善于运用景物营造伤离别的气氛,所以比喻手法更为常见。宋代诗人刘迁的《柳梢青·卢梅坡》一词:泛菊杯涤,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勿勿,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这首诗在表达感情时就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飘泊无定的离别之苦。下片又表明他的心会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朋友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以此来表达思念惜别之情。

送 李 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1).前两联写了哪些自然物象?描写了怎样的环境?(6分)参考答案:(1)自然物象有衰草、寒云、暮雪。(3分)荒凉、寒冷、白雪茫茫。(3分)

(2).后两联透露出怎样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5分)参考答案:(2)社会**,百姓漂泊不定,饱经苦难。(2分)为不幸身世而伤感,为“识君迟”而深感遗憾,为别离而痛苦难受。(2分)

第三篇:送别写景诗教案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下面就以最常见的送别诗、写景诗来示范。

(一)送别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例、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三)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写景诗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一)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2.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二)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2.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三)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五)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 仰视,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低头,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六)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 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2. 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第四篇:送别诗

一、送别诗

1、《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5、《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思乡诗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4、《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咏物诗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6、《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四、写景诗

1、《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五篇:送别诗

送别诗大全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别董大(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下载送别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送别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送别诗大全

    送别诗大全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送别诗

    送别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

    送别诗★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送别诗大全

    【品味原文】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难词注释】 [1]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 [2]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

    送别诗

    送别诗常用意象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植物:柳、浮萍、孤蓬 动物:杜鹃、鸿雁 送别场所:南浦、长亭、灞陵 送别环......

    送别诗大全

    送别诗大全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

    送别诗

    一、赠友送别诗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⒈融情于景:诗人触景而伤......

    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虽说唐朝空前繁华,但真正的繁华尽在中原地区,在遥远的西域生存依然是一种挑战。那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