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帝文化的传播价值与意义8.11
打造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计划
----黄帝文化的传播价值与意义
摘要: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黄帝文化虽然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具有作为文化的共同性质,但却有自己的特殊性。黄帝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历史、神话、传说、祭祀、崇祖、信仰等文化因素经过长期累积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文化形态。其中的拜祖文化在黄帝故里---新郑经过多年的继承与发扬,在海内外华人中影响巨大。
一个社会如何保存和重现记忆?一个民族如何保存和重现记忆?有学者认为,只有举行仪式或演艺。因为“有关过去的意向和有关过去的记忆知识,是通过(或多或少是仪式性的)操演来传达和维持的”。无疑,民族记忆历史的记忆是中华文化的储存箱,而重要的民族记忆都离不开仪式的承载和传播。记忆、仪式、演艺与传播之间相互辅助、共存共生。因此,新郑黄帝故里每年举办的拜祖大典与未来规划的“千古情演艺”项目可以看做是一种记忆的仪式传播,它在传承传统文化、强化历史记忆、建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忽略的传播意义和价值。
一、拜祖大典与记忆的仪式传播
“在许多文化中,举行仪式是为了纪念相联系的神话,为了回忆一个据信在某个固定的历史日期或在某个过去的神话中发生的事件。”几千年来,“三月三,拜轩辕”成为中华民族一项重要的文化传统活动。正因为如此,在重视非物/ 4
质文化遗产的今天, 2008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拜祖大典现场】
无疑,拜祖大典即是一种记忆仪式的媒介传播活动。这种共同的“根基记忆”由于带着浓郁的情感和熟悉、亲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换句话说,人们正是通过仪式这种文化行为,获得某种体验,形成文化记忆,这种记忆建立在集体的文化基础之上,并在变与不变之间代代传承、绵延传续。
二、传播黄帝文化的价值:历史事实与现代价值观相融通 对黄帝的历史事实探索、历史事实记述和历史纪念活动总是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价值理想、价值追求融通为一体的。正是在事实与价值/ 4
的融通中,黄帝成了历史人物与神话人物、真实存在与善美象征相统一的人格形象,从而以黄帝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包括对黄帝的考古、修史、赞颂、信仰、祭祀、演艺等)也成了事实认知与价值弘扬相融通的文化过程。
三、黄帝文化的历史记载与神话传说中有众多的素材可供挖掘 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以文学化、艺术化的形式表达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例如,关于黄帝娶妻、黄帝战蚩尤、黄帝梦游华胥、黄帝鼎湖升天等等神话传说,都蕴涵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价值意识。具体地说,黄帝娶王母娘娘的侍女嫘祖为妻的神话表达的是人们对黄帝不以貌取人、崇尚勤劳、为民谋利(养蚕、缫丝)的赞美;黄帝战蚩尤的神话表达了人们对黄帝统一华夏诸邦、实现部族融合,使百姓安居乐业和创制冠冕、舟船、宫室、律历、天文、指南车等伟大功业的赞颂;黄帝梦游华胥的神话表达了人们对民风淳朴,没有爱憎之分,没有亲疏之别,没有利害冲突和斗争杀戮,天下大治,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的向往;黄帝铸鼎后骑龙升天,成为中央天帝,位居天庭的中央,统领四方的神话,表达了人们对中央权力的期望。由此看来,在黄帝叙事中历史记载及神话传说对于现代文艺创造及演艺都具体较高的价值。
四、黄帝拜祖、演艺是民族寻根的价值追求 / 4
黄帝的拜祖活动及未来创作的演艺项目不仅具有缅怀祖先与弘扬道德的意义,同时也是表达人们价值追求的重要内容。以黄帝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不仅是中华民族对民族生衍历程进行历史探索、历史研究、历史考古的历史认识活动,也不只是一种“慎终追远”的祖宗寻根和祖先认同活动。它通过在史实中寻求价值、用历史以关注现实、借祖先以激励后代的方式,在世代连续不绝的过程中,不断地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民族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锻铸和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五、黄帝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将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计划 黄帝的史实真相,随着时代的久远日益模糊,人们对黄帝史实的求索也日益困难,而黄帝文化中价值的历史积淀内容却日益深厚,黄帝作为“人文初祖”的价值象征意义却日渐重要。通过拜祖与文化演艺的形式深度挖掘、研究、传播黄帝文化,有助于我们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正确而充分地发挥黄帝文化的伟大作用。/ 4
第二篇:黄帝文化与三道智慧
2011年皇帝故里祭祖大典http://
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第二阶段演讲结束 刘一秒
(视频直播地址:)
思八达教育集团创始人刘一秒先生“黄帝文化与三道智慧”
4月4日,万众瞩目的第五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第二阶段演讲正在进行,本网携手腾讯网、新浪网、郑州政府网联手打造“网络大直播”,视频、图文、微博同步在线直播。
主持人徐春妮开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演讲
中国社科院politic学研究所所长李晓宁讲述《正在蜕变的世界——危机与革新》
黄帝文化与三道智慧
思八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刘一秒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出第三位嘉宾,为大家介绍一下。第三位嘉宾是刘一秒先生,刘一秒先生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女性智慧基金发起人,思巴达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今天刘一秒先生他演讲的主题是“黄帝文化与三道智慧”。让我们用掌声有请刘一秒先生。
刘一秒:上个月我们在夏威夷去一个世界级企业,就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值钱的企业苹果公司的一个副总裁家里面,他家的花园非常大,大概几百亩地,我们去他家访问,他们家的建筑风格包括院里装修方式。我们请教为什么是这种方式,最自然、最天然?最后一个结论,他说这都是跟中国学习的,叫“天人合一”,所以他们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子豪华奢侈,或者帝王将相的状态,而是非常进入平和状态,跟自然融为一体。
刘一秒:在我们心里明白用两个字形容,用黄帝的思想叫“天道”,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去年我们一行人去英国访问剑桥和牛津,出现一个尴尬的现象,他说你们看看叹息桥上写的内容,他说不知道为什么东方派很多学子到剑桥、牛津学这些结论干什么?我请教他们说,你们派你们精英到中国留学学什么?他说我们派精英到中国学什么呢?学你们祖先能根据水的纹理来创造汉字,不是学水的结论,他说我是跟你们祖先学能够把一种纹理抽象符号幻化成文字,然后创造像“德”这样的汉字,结论就是像我们祖先学习无中生有的智慧,而我们浩浩荡荡派出很多人去学大英帝国有些过时的结论。
刘一秒:这件事当时所有的人都鸦雀无声,都不敢讲话了。实际上这件事我们在华人中也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去深入交流访问的时候,也一样。人家来我们中国是学我们黄帝如何,就是咱们发明的舟、车,如何根据需要来创造,比如他们今天很创新,有创新文化,后来他告诉我们创新是跟谁学的?创新的思想意识是跟谁学?他说不是我们自己创造,是跟你们中国学习的。然后我们这30年、这50年派出很多人跟他们
学习,他们用我们祖先的“道”创造的结论,我们去学习他们的结论,他们用我们的道,后来他们说这是师道,他们继承学习了师道,而我们学会了这个结论。悲哀也是在这儿。
刘一秒:有一次我们在2008年,也是有一些朋友和企业家在印度菩提树下讲,我们聊有关智慧,论人生企业之道。后来金刚寺的主持人跟我们分享到一个点上,他说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稳定靠的是什么呢?靠两个字,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两个字---孝道,也就是孝道使一个地方、一个区域、一个国家比较稳定。
刘一秒:为什么能发展呢?靠师道。就是我们不断向师道学习,不断超越,但是为什么能长久?他说用的是天道。
刘一秒:所以今天简单聊一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能长治久安、能发展,能生生不息,像咱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其他很多相关民族或国家在中途会断流,我们没有断流就是因为使用了天道,我们能够发展壮大用的就是师道,能稳定用的是孝道。
刘一秒:师道后来我们跟相关人士了解、碰撞中谈到有关“天道”的问题,像咱们祖先为什么它能够生生不息?因为任何人当首领,任何让当帝王,他首先都会去拜什么?我们有个词叫先祭天地,就是谁当领导都要叩拜。像一个领导人去祭拜的时候,一个家长祭拜的时候,最后一个最基层的人我们叫学生、员工。
刘一秒:假如校长带头拜天地的时候,学生也跟着拜天地,一个企业领导、企业家拜天地的时候,员工也会跟着拜。所以在家里面父母亲,在咱们家里面不管大房小房子里面,咱们在家里面有一个空间,当父母亲定期、定时去拜祭天地、敬畏天地的时候,然后咱们的孩子也会学会祭拜。事实上传承的不是文化结论,传承的是道所孕育出来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刘一秒:我们在别的相关国家,在整个欧洲访问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不是把某个文章、某个结论背完之后我们就会有文化。文化的传承是传承在一种思维形式上,具体就是作为。
刘一秒:所以当我们向天祭拜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出现被降服的感觉。降服他就会把心定着。一个人,当被国家和民族降服的时候,才会发自内心爱这个国家。
刘一秒:而如果他没有被降服,他只是明白理论,事实上他无法把心放在这儿。一个学生发自内心说我要报效祖国,核心点之一必须是他降服。
刘一秒:我们讲人被降服之后,心才能定着,定着之后才能形成创造。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里面,在一个国家,在一个学校里面,一个学生能有创造力,他必须是心完全定在这块土地上,扎根之后,他才能够创造,他心没有定,他无法真正生发出创造力。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降服,然后定,然后生发创造力。
刘一秒:我们把心定到什么程度,才有创造力?必须把心降服,而做的动作就是要去拜,不是理解。当我们父母亲带孩子一拜的时候,假如我们拜天地的时候,他自然行为习惯开始变化,然后心都开始被天地所降服,然后拜民族的时候,被民族所降服,然后拜我们身边文化的时候,被文化所降服。这样他把心放在此处,然后心才可以慢慢长大,才开始生根、开始发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子孙。
刘一秒:有一次在另外一个国家,有人说到,这二、三十年有很多社会精英,有文化、有财富、有高度的人他们选择了移民,去什么地方。讨论了一上午我说了一句话,这些人不管什么原因、途径选择了移民海
外,至少有一件事情,他没有被我们相关的东西所降服。当他如果在被这片土地所降服的时候,就不会把身、把心、把灵移到另外一个土地上。
刘一秒:随着我们在几十个国家看到很多人移民海外之后没有精神家园,当看到他精神枯萎的时候,知道他在这个国家没有心灵寄托,另外一个国家也没有心灵寄托,然后就走向虚空。假如一个人从河南这个城市到北京、到上海之后,说这个地方不是自己的家乡,有一种漂泊感,他在精神家园、思维意识上整个体系都是处在这个方面。就是我们没有更好的使用天道的方式,最后变成这样。
刘一秒:我们再说有关师道的问题。有一次在英国去看一个著名的教堂,在英国看来,他们的精英完全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各阶层膜拜一样,让人天天去向先辈学习,不是学习先辈的结论,而是学习先辈无中生有的智慧,也就是学习怎么创造的过程,把“师”这个结论学会,这是一般的人员。在我看来应该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做的事情,要想真正让80后、90后有更多的创造力,就是学习师道,什么是师道?我们简单去了解,以前我们把老子、孔子或者是诸子百家称之为先师,后来我们开始学习他的结论,事实上今天后人学老子,学孔子,不是简单学会或者悟道,而是我们要学习老子是怎么成为老子的学问,孔子怎么成为孔子的学问,我们要学的是专家成为专家的智慧,而不是把专家的结论学习完。当然这有些是需要,但是对精英层不是简单把结论学完。
刘一秒:今天咱们创造力跟25个国家比排最后一名,就是我们没有学会“师”如何从无变成有的过程。所以有时候跟中小企业家交流的时候,我说你们都属于文化大师。他们都不了解,说我才初中毕业怎么成文化大师?我说一个老板能从没有专业、没有资金,没有背景在白手起家创业的情况下,整合社会资源,从负债、从零变成亿万家产,这个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这个在我看来就是最高的天道,也就是我们学会了怎么样去创新、去整合的过程。
刘一秒:实际上今天我们像发达国家学什么?在很多场合、很多论坛上提过这个观点,就是我们向一线国家学习,就是学习他们的过程,后来我们深入很多国家之后发现,他们最开始就是跟中国学,以美国为例:
刘一秒:在中国封建时代,在皇权时代,假如说孔子在世的时候,他不会把孔子光环放大,把孔子变成一个偶像或者超越皇权的形式。但是这种能力被谁学会了?首先就被美国的社会和美国人学会,他是怎么做的?他们会在每个领域都培养出优秀的“师”、优秀的“道”。我举例,假如打篮球,他们会培养出当下像麦克·乔丹这样的球神,让麦克·乔丹成为当下“师”一样,在一个社会、一个大学里面,如果我们总是尊敬、崇拜,过多的把焦点总是放在过去的先师上,那就会导致现在的人、当下的力量,当下的斗志和创造力就会不够。
刘一秒:所以发达国家跟咱们学会了古代什么“师”呢?当我们还在崇拜先师的时候,一线国家里面以美国为首的,他们没有过多的把精力崇拜先师,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去崇拜当下有结果的人。也就是当下的师。
刘一秒:所以当我们一直把当下师变成不断扩大的时候,更多人就会知道他当下活着的时候是一等一的师,而不是去世500年之后从坟墓里出来变成一个雕像拜着,这样社会的动力是往前推进,而不是向祖先看齐。
刘一秒:所以当我们每次提到这个的时候有很多人,一听有点接受不了,但是如果今天在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咱们家长以谁懂为师,如果孩子们懂,孩子很快乐就是快乐的老师,孩子很健康就是健康的老师,孩子今天懂英文、懂游戏,能够跟上时代,当父母都向新的老师学习的时候,这个时代才会快速进步、快速裂变,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崛起。
刘一秒:当真正尊师道的时候,才会有改革力。如果小孩8、9岁,他心中认为爷爷奶奶最伟大、祖先最伟大,试问当他成为主体的时候怎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他必须要超越前人、超越祖先、超越父母前辈才能继往开来,而不是简单的光看过去师。
刘一秒:非常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是千年,两千多年来我们都是过去师,而没有用精力把今天的师浮出来。以一个企业为例,有一次我们去纽约沃尔玛访问的时候,沃尔玛能成为世界一线企业,沃尔玛今天的主管为社会创造贡献,他就会把主管请到台上,让员工感谢他,说你是第一名,你是公司的老师,因为你会,我们不会。当全体员工拜一个会的人,都把他当成老师,你就知道这个人他的斗志怎么样,以及下面拜见他的人不是被这个人的人品所服,而是被他承载的东西,不管是专业还是技能反正他是懂的人,下面是不懂的人,我们把他称为老师。
刘一秒:当大家现在都去拜创造贡献的人,就会出现一个结果,所有员工都会明白一件事,当我们在公司做出贡献的时候,全员向我拜的时候,他有了荣誉,有了成就,他会更加激励自己继往开来,然后学更多的学问、更多的东西来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身边这个也知道,只要我做到这种程度,我有这个结果的贡献,我也一样立刻会得到全员的拜,然后他会享他的荣誉,享受他的财富,享受他有关在成长中的感觉。
刘一秒:这种文化氛围,我们叫企业文化氛围,这个企业文化氛围就是会使当下人体会到功成名就的感觉。全体人员会你争我夺往前冲,这样企业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竞争力。这是在家庭里面、在大学里面也是一样的。
刘一秒:如果今天在校一个学生,他思维创造如果能够像—假如像明星一样,他在学校里面立刻体会到这种成长和对学校贡献的光环和荣誉,你们就会想象在学校文化里面咱们3000个上学的人,这些学生他们那种斗志,对学问的渴望以及对自我建树、自我成功的渴望,这就会激发他们对当下有感觉。就是当下师,如果他们是一个经理,或者最普通的员工获得成功也是一样,马上把他变成当下师。
刘一秒:就像麦当劳这样的一线企业,他会把最优秀的人,他会列一个名师榜,他说这些人是企业的快乐老师,他会把最快乐的员工贴在墙上,然后所有员工说我要像他一样,来拜快乐代表,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快乐,带着整个组织会越来越快乐,所以这个组织30000员工变得快乐;就像谷歌一样,他们为什么会把今天对企业、对生活做出贡献的人,马上当成第一明星,而不是去拜,以前我们认为的老师,事实上他们说有这样的导向,大家当下的人才会有斗志。不管过去老师多么伟大,但是他已经过去了。
刘一秒: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后,整个美国文化他们所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把当下的师变成了无上师,他们会在每一个领域,在高尔夫球领域,在每个领域找到大师,培养成大师,然后拉高那个领域,使当下他那个领域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向上的、竞争的,然后裂变的、创造的,有活力、有激情的,他们事实上跟谁学习?跟咱祖先学会两个字,学会了“师”道。
刘一秒:而今天在我们的生活,至少这30年,我们所看到的这30年,在中国里面相关企业或者做好一个生态城市,就是因为他们把当下师扶上墙,变成当下人们心中所效仿的对象,而不是一味的像古代师看齐。
刘一秒:而在封建时代皇帝是不允许一个人当下成名,就是皇帝不允许一个人当下的威望超过时代,但是这个时代结束了。在继往开来的时代,尤其在我们今天越来越开放、文明、民主的时代,在中国更深入改革、更解放思想的时代,这30年有我们的辉煌,事实上也是师道的觉醒,更多的把当下对我们国家社会和个体做出贡献的人,让他们慢慢浮出水面,给他们更高的荣誉。
刘一秒:有一次我们去中国企业考察的时候,他们就把他们企业墙上贴了很多历代专业人士,包括他们行业里面的专家,包括咱们古代历代先师,也包括老子、孔子。后来我就问这个企业家,我说你把这些历代先师,我们看来叫“有名望或者有杰果的人”,放在墙上,今天所有员工看了有没有感觉?包括咱们学校里面,我去过很多学校,咱们学校里,各种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高中大学墙上贴了很多各类以前的专家、学者和先师,后来我就问校长,我说现在的学生,20、10后的人,他们看到这些先师贴在墙上有没有感觉?
刘一秒:就像今天在这个大学校园里面,贴了很多先师照片一样,试问当下学子看了是很近还是很遥远?是不是你看到历代先贤的像一挂就激情澎湃、斗志昂扬?这不是我们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在各个层面也是一样。
刘一秒:后来我们在深聊的时候,隐隐约约有点明白了,我说为什么不把今天学校里面当下最精英,或者说全国十大教师照片,直接放在历代先贤照片的后面,或者是本班级、本学校里面或者整个范围内。我们在某一点上最优秀的人,直接跟历代先贤列在一起。当时他就说,他说今天我们敢这样做吗?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对先师的不尊重呢?
刘一秒:后来我就讲一件事,我说我们对历代祖先尊重不尊重,不是表现我们直接把他们照片放在上面,我们谦卑、我们平和。我说这个不是师道,何为“师道”?真正懂师道的人会让当下成为一种状态,这就是师道,当下人能承载对当下拉动力量的人,就成为当下师,就是当我们把学校里面十大优秀教师,把他们的照片直接放在墙上,跟历代先贤一样,对当事人是一种什么感觉?不是说我们的老师可以跟历代祖先、先贤并排列坐,或者平起平坐,而是说明一件事情,我们遵循的是当下的师道,就是把当下最优秀的人变成最高,这样咱们当下的人才会有斗志,才会有状态。然后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去创造、才会有感觉。一个企业里面如果把一个对企业做出贡献的人,对企业来说这是企业的社会,这是企业的生态环境,当一个企业3000员工把一个优秀经理的照片像历代先师一样挂上去,所有经理都会知道,他只要做好,有生之年也会被挂在墙上。
刘一秒:再往深层次考虑,人活一世,在这个领域上,任何人追求一世,以前是不在的时候照片挂在墙上,或者变成雕像被后人膜拜。我们古代是这样做,都是人,一个皇上等一个大将去世之后再立名号,我要所表达,过去这一两百年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时候,他们跟中国学会什么?他们在中国师道里面发现一个玄机,不是等这个人去世之后再去拜,是这个人正当英年为国家创造贡献的时候,就把这个人变成雕像。就像杭州市政府给阿里巴巴马云做一个雕像,然后马云就离不开杭州,我们企业在这儿发展了。这就是使当下的人有这种感觉。
刘一秒:像我们今天在家里面,也是一样。当我们孩子有创造,有发展,有他独特思维意识的时候,我们把孩子照片放大,放在墙上。我们总是让我们的孩子去崇拜各种,或者向各种先师学习,事实上我们再往深讲的时候,什么叫学习?今天8岁小孩学会什么,学习是让孩子充分的显现。我们来到大学是干什么?来到大学学习是引发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然后促使我们自己思考,以至于让我们觉悟到什么程度?明白我们每个人是主宰,每个人有强大的自我,具体对大学生来讲,至少上完大学,他必须开始建立强大的自我,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看他有没有真正的毕业资格,不是会什么专业,也不是人品,核心点不是这些,核心点就看这个大学生有没有建立独立的人格,创建成自我的思维体系,自我的价值观念以及自我的世界观。
刘一秒:为什么相当于600万大学走出来的人一到社会上就会找不到工作?用我们的话还没有练成人,虽然22、25岁没有炼成强大的世界,甚至一个人都没有自我,怎么发挥自我?一个大学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毕
业之后到企业当主管,过去十年我都讲,很多人都是跑堂的人员,就是花10年时间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李嘉诚求一生所得,就是把儿子变成创建自我、追求自我。就是谁越早的建立自我,他会越早的开辟辉煌的人生,然后对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一秒:所以假如一个人作为博士毕业之后,成为咱们董事成员,试问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怎么开董事会,他怎么有他的思想?但是当一个人获得创建自我有高度的时候,在当下没有被认可,如果我们的文化不是认可当下最有结果的人,而这个文化是认可过去有结果或者上个世纪或者1000年之前有结果的人,那么这个文化氛围怎么能让今天后起的人,80后、90后或者20后怎么样继往开来,能够创造新的历史?
刘一秒:他们为什么不会像相关人一样去开创一个公司像facebook一样,今天的大学生他们也知道我们需要交流、心灵寂寞需要沟通,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会在宿舍里面创建一个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这是因为当下的文化如果不是鼓励强者文化,就是谁创造出来、走出来,在家庭、家族或者是你们小的范围内冒出建来立刻被尊崇,如果我们不是尊崇的创造,不是尊崇的谁有结果挂在墙上,这个文化氛围就不利于大家继往开来往前推进。
刘一秒:有一次在四川看到一个民营企业家,也不错,他们企业里面有很多雕像,假如他们做跟电有关的雕像,比如跟爱因斯坦的雕像,跟企业家说话的时候,过来一个员工,我说请问你知道这个雕像雕的什么人?他说不知道。我说为什么会杂草丛生?所有员工看到这个雕像有没有感觉?这个老板隐隐约约有点明白了,我说如果你们总经理一年为了创造10个亿、8个亿,如果你能够把10年来为你们公司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直接给他雕像,放在咱们厂房里,我请问你咱们这位经理会有什么感受?
刘一秒:就像今天咱们校园,咱们建校十年,十年来如果每一年建一个雕像,把凡是咱们本大学毕业的学生最优秀的人,变成雕像。假如以西亚斯为例,把过去10年在咱们这里毕业的前十名最优秀的、在社会各界最成功的人,把他们的雕像立在校园里面,然后今天在校的学生看了会是什么感觉?然后这些当事人会什么感觉?所以在一个企业里面,当他把一个科学家放在那里面,所有这些员工,他们是做电池,这些做电池不管高层、底层,他看到这些科学家没有感觉,但是如果把对咱们公司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做成雕像放在企业园区里面,就知道整个高层的精神状态和走向怎么样?然后员工看了会怎么样。
刘一秒:我再重申一遍,过去文化是帝王文化,帝王文化是充分塑造皇权的威望,他不允许别人有更高的成就和建树,在这种大的文化下就把无数创造力给抹杀了。像李教授讲的在最伟大、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允许各类有创造、有高度的人,在社会上绽放出来,这样才会有结果,这是一种文化。所以当我们把各类对企业、对我们学校、对家族里面,包括咱们家族里面,咱们家族假如现在30人、50人,对现在、对家族贡献最大的人把他变成一个照片,咱们全家族8个家庭面每个家庭挂一个对咱们家族贡献最大的人,这会直接使家庭和谐。
刘一秒:咱们中华民族拜家族祖先,但是每个家族有家族的祖先,每个家族有当下的祖先,而家族里面对当下最有贡献的人,直接把他的照片挂墙上,这会形成合力,整个家族更团结、更有力量。为什么?是今天的家族比较团结还是以前的家族比较团结?这不是人品决定、不是性格决定,是我们的生态环境决定。而这种生产环境的核心点就是两个字,也就是我们没有以师道作为文化,在我看来是强势文化的导向。
刘一秒:当我们在家里面谁懂谁为师的时候,在企业里面谁懂谁为师的时候,当大家都向师看齐的时候,在每一个点上都会有长足的发展。所以今天导致我们、阻碍我们发展的,是没有向当下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强者看齐。
刘一秒:有一次我们带领一些人去欧洲访问世界一线奢侈品品牌,我们去访问人家,有些人就直接请教,说你们成为世界一线品牌公司,核心点是什么?事实上他们讲的一句话就跟好莱坞一样,就跟美国西部文化一样,他们说我必须让当下英雄站起来,也就是以当下英雄为无上英雄,而不是以过去英雄,我们的文化不是都崇拜过去英雄,那些已经结束,只有把当下英雄变成更高英雄,才会推动大家所有人想成为什么英雄?当下英雄,而不是等到他过去之后,他去世之后,人不在之后才变成英雄。
刘一秒:凡是一个组织范围内,如果不是以当下英雄变成无上英雄的时候,他就会阻碍相关人,阻碍文化向前发展,这是我说的师道向前发展的问题。即使在一个幼儿园里面也是一样,一个幼儿园里面,如果一个小朋友对其他小朋友帮助仁爱快乐,如果把他的照片放上去,大家都会说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对人们有帮助。所以他的出现给小朋友带来快乐,让身边人成长。
刘一秒:所以我们在深入企业里面,深入生活的时候发现,很多导向不对头,就是没有提升到一个高度。我再提一下有关“孝道”的问题,这次在夏威夷开课的时候,有一个企业家,他说父亲72岁,他说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在春节分开过,而今年要在除夕夜的时候到夏威夷上课跟父亲分开,母亲已经不在了。他说我对自己做了很大思想工作,而且还不能跟父亲说我去上课,今年春节不能陪伴你,他不敢表达。他就认为如果自己今年春节没有陪伴父母亲过年,在他看来是很不孝。事实上我说这个不是孝道,最多是有点孝心的表现。
刘一秒:后来他说什么是孝道?当我们聊完之后,在我们以宗教智慧场现场说完之后,他就解脱了,就是很多人都被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孝道阻碍发展,有一个朋友在安徽阜阳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他爸爸说你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离家太远,到北京之后也很难见面,所以他爸爸亲自到学校给他改了志愿,改成阜阳师院,说走太远,我们就看不见了。我还有一个大学同学,他最早是从海南岛到深圳的,还没毕业的时候,后来他妈妈三次给他拉回去,他说天天看到妈妈以泪洗面,说我身为儿子如果天天让妈妈哭的话,就没有孝心了。很多人认为这个是孝心,结果这个就阻碍了很多人的生活。包括以前说的父母亲生病了,要陪伴父母亲。
刘一秒:事实上一个人有更大的建树、更大的成功,不管在各种领域里面,凡是能够获得人生事业成功的人,他就触摸到了孝道而不是简单使用了孝心。那么怎么样使用呢?我先从孝道开始来,孝道不是简单的陪伴,也不是简单的传承。大孝是必须要超越祖先,所以我们说“小孝是陪伴,大孝是尊严”,什么叫大孝是尊严?我们真正孝敬父母亲,要给父母亲尊严,真正孝敬这个民族,是让这个民族有更高的尊严。
刘一秒:大约在世界60几个国家走的时候,像刚才前几个教授讲的一样,一见面只要出入在高端场合,连最普通人都会以为我们是日本人,然后大声告诉他“我是中国人”,然后给他解释一遍中国怎么崛起,他才会让你参加。
刘一秒:就是我们真正触摸到孝道的时候,我们想孝敬祖先的时候,在家里面我们孝敬父母,孝敬爷爷奶奶,今天清明节我们去拜祭祖先的时候,拜祭祖先不是说父母亲离开我们,我们挺失落或者挺牵挂、挺怀念,也不是满足父母亲一个简单的心愿,也不是实现父母亲的遗愿,而是要继往开来的问题。
刘一秒:所以今天面对列祖列宗的时候,面对先烈的时候,去年我们参加刘氏宗祠的时候,我们在家里也拜我们的祖宗,我说我们刘氏祖先在那个时期创造了人类的辉煌,我们刘氏子孙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要往哪儿走,继往开来什么?就是真正孝敬我们祖先,就要在我们祖先这个基础上,去触摸到一种新的文明、一种新的思维意识。
刘一秒:我可以举一个简单例子,什么叫真正的孝敬祖先?想孝敬祖先在我看来最关键一件事情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强大起来,每一个中国人强大起来,我认为孝敬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孝敬我们的祖先,今天后辈应该有一个价值观念,就是让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变得强大,这个强大就包括精神境界。具体精神境界,说到普通话就是“自己吃饱喝足”然后让身边更多人吃饱喝足。
刘一秒:当自己触摸到一定精神家园,带领更多人进入到精神家园,至少改变了生活方式,在他们有房有车以后不是比谁有房有车,他们开始比谁更健康、更快乐,比的是谁更能够造福社会、造福的力量更多。
刘一秒:所以我们触摸一个点,就是当下这个人比祖先更能造福当下社会,而不是像祖先一样立功名霸业。新的时期我们要开拓一种思维意识、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使我们也是让世人解脱。
刘一秒:我们在一些度假圣地看到发达国家一些人,这些号称先富起来的人,他们躺在海边晒太阳的时候,看到他目光空洞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们精神家园多么匮乏。我们还去福布斯排行榜世界第23位的500强企业家里面,我们看到他们家的房子,为什么他院门口里面,在他的树下要放一个佛祖释伽牟尼的雕像,就知道他们非常渴望跟他们零距离接触,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刘一秒:当看到各个层面的人在物质解脱之后,在生存解脱之后,然后在某个海边躺的时候,自己不能真正进入天人合一,然后自己越晒太阳越孤单,也就是我们过去几年在世界上看到为什么三大发达国家恰恰一定范围内成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也就是他们有一定福利保障、衣食无忧,但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是他们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也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出了问题。
刘一秒:有一次我们在俄罗斯,因为他们正在搞一个“伟大母亲”计划,就是一个女人生了三个小孩,就是一位英雄的母亲,因为她们不生。百分之三四十的人不结婚,结婚的人有一半不生小孩,所以国家人口负增长,包括日本、台湾,整个情况都是这样。所以去意大利我们做深入交流的时候,我说你们文化这么好、社会这么好,为什么你们今天不愿意把你们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是他们不太孕育自己的后代。所以比一件事情就知道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我说我们那个地方控制都控制不了,你们是生不出来。
刘一秒:包括以前的总统普京带头生也生不出来,包括这次马英九也号召人口增长。这就是我们文化的精髓慢慢开始显现,显现一种什么关系?就是我们祖先所讲的天伦之乐的问题。
刘一秒:说到这儿我说我们要孝敬,表示对我们祖先历代先贤的孝道就是在我们这代以及未来的后代,我们要触摸到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只是做一个基本,直接生成到精神文明,从精神文明到生活文明,具体就是体会到人和人之间这种美的感觉。
刘一秒:以前我们在意大利去一个朋友家里(因为合作关系),他几个小孩,忙不过来,我说你的父母亲为什么不帮你们带小孩呢?他说我们都是这样,父母亲从来不帮他的孩子带小孩,他生完你了,你的小孩自己养,他们去周游世界了。后来我就问他当你的父母亲晚年去世的时候,是美还是不美?凡是在世界行走的人都知道,我们认为的发达国家这些老人在晚年的时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美还是不太美,是美还是有些人最后到晚年挺凄惨的?
刘一秒:说到这儿我说我们要孝敬,表示对我们祖先历代先贤的孝道就是在我们这代以及未来的后代,我们要触摸到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只是做一个基本,直接生成到精神文明,从精神文明到生活文明,具体就是体会到人和人之间这种美的感觉。
刘一秒:以前我们在意大利去一个朋友家里(因为合作关系),他几个小孩,忙不过来,我说你的父母亲为什么不帮你们带小孩呢?他说我们都是这样,父母亲从来不帮他的孩子带小孩,他生完你了,你的小孩自己养,他们去周游世界了。后来我就问他当你的父母亲晚年去世的时候,是美还是不美?凡是在世界行走的人都知道,我们认为的发达国家这些老人在晚年的时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美还是不太美,是美还是有些人最后到晚年挺凄惨的?
刘一秒:这件事他们没有解决,就是我们今天这个天伦之乐的问题,就是他没有触摸到咱们文化另外一个精髓,就是咱们讲的血缘问题。
刘一秒:为什么一个日本23岁的精英会自杀?因为他没有一个像咱们今天发自内心的朋友,他们为什么发明聊天?因为他们没有弄明白中国文化里面有一个情缘。所以当他不需要的时候,他就不交往,没有心灵层次的深沟通,他心灵有结的时候,不会像咱们一样哭一下,倾诉一下。在这个文化氛围之下,它慢慢就消失了。
刘一秒:在世界鞋业公司第二品牌,我们去他企业里面看他们员工工作方法,为什么欧洲这二三十年,它会慢慢走向下滑?因为他们没弄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以前在工业文明的时候,他们率先站在人类的起点上,但是后来只要大生产过去之后,为什么他们会走向下滑?因为现在我能确定的一件事,到现在为止欧洲也没有学会咱们中华文明里面,咱们祖先里面另外一个文化精髓,就是事缘。事实上今天我们都活在什么范围内?就活在三缘范围内,不管今天在座的跟谁交往,要么是血缘的关系,要么是情缘的关系,如果是同事叫事缘,共同做一个事业。
刘一秒:像咱们今天开论坛,是论坛这个事业把咱们组合在一起,因为事业咱们在一起。你跟他是朋友,不管是有情(爱情、友情),因为情走在一起,或者另外一部分人以血缘纽带相连接。具体成为一种文化,而这个缘的文化前提是在三道范围内,就是在中国文明里面在天道、师道、孝道这个道的精髓里面。
刘一秒:就是每个人每天解决的问题,也都要触摸这个事情,假如佛教,共同弘扬佛法让众生解脱。你来弘扬佛法、我来弘扬佛法,这也是一个缘分的问题,这叫做事缘,同时也是情缘。
刘一秒:难就难在什么地方?今天夫妻俩在一起是情缘,结合之后又开始延续着血缘,当夫妻两个做事又变成事缘,所以生活上、不管是谁,在什么领域范围内,今天作为一名学者在大学当老师,他有大学同事因为都是大学老师走在一起叫事缘,后来两个人结婚了变成情缘,后来变成血缘。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我们要进入以哪个缘为主体,而这个缘恰恰是我们触摸到以西方为代表,过去先发达这些人,他们在文化意识形态和未来他们也要去触摸破译,如果破译不了这个密码,他们在新的时期真正想继续让我们今天讲的发自内心的幸福和解脱,这是不太现实的。
刘一秒:很多次在巴黎街头,我们跟身边人说,我说你看到巴黎街头,一个巴黎中上阶层的女士走路的状态就知道他们幸福指数多么低?一个美国人还表示过要快乐,当一个人还表示我很快乐、很幸福,一个人表示我很开心。当一个民族他们要通过很多媒介,才能让自己幸福的时候,你就知道他们的心灵家园有多么的空虚。
刘一秒:而这些在过去人类文明中最先实践的就是我们中华的文明,我们一个人仅练习书法可以在下午2点到晚上9点,这么长的时间就可以进入到一个意境。自己进入自己的空间,活在自己一个世界里面。如果咱们往大讲,可以进入三千人有三千大世界,他今天看花就挺美,就在家里面养一盆花,他会幸福今天
一下午、十天、乃至三十年。这就是中国所讲的所谓意境一样,如果我们能够让更多人进入到自己心中的意境,就是每个人心中藏有三千大千世界,他会有更广泛的空间,也就是他会真正幸福。
刘一秒:如果我们把这种精神、这种文化能够辐射开去,让世界上更多的民族、更多的人,让他们进入意境,让他们进入禅境,也是让他们进入自己的世界。如何让一个富起来的人,让美国一个年轻人,因为咱们65岁的老人如何自己在家里坐着就非常美、非常祥和,然后发自内心的幸福。这就是未来时期,我们作为中华民族后世子孙,我认为大孝就是要给我们民族一个交待,具体就是在我们这代乃至后代,我们要开创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意识。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意识可以输入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上吃饱的人都会在精神上获得解脱,同时让更多人、没有吃饱的人一起吃饱饭。
刘一秒:所以我认为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华民族我们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开始向世界各地辐射的时候,肯定会伴随着我们天道、师道和孝道,慢慢开始向各种文化影响。
刘一秒:然后我们的三缘,也会开始慢慢向各个片区,甚至在非洲,我们在非洲马塞马拉,我们长达2个月开课交流的时候,即使这样的非洲后开发、后崛起的地方,也会享受我们中华民族通过三千年、五千年所实践之后,孕育出背后无形的资本和无形的精神,而不是咱们有形的文化。我说不是去给非洲人讲《道德经》,而是把我们的师道、孝道这种文化和我们的意境传递、引导。让今天英国这样号称绅士的人,如果不懂两句《道德经》就不会成为绅士,我们不是让他学习经典,因为“大道无疆”,道超越国境,我们是把这种“道”这种“缘”无声、无息、无国界的让更多的人进行学习。
刘一秒:所以新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我们后世子孙在复兴的路上,所能触摸的一点,就是使我们这个文化的精髓影响更多人,让大家真正发自内心的解脱,让每个人变成强大的自我。
刘一秒:今天有很多在场的学生,你们想建立人生观,一个学生不去观人生怎么建立人生观?你们想建立世界观,一个不观世界的人,怎么建立强大的世界观?所以以后有机会、有缘分,我们会深入把有关三缘理论,有关“缘”的精髓跟大家再次分享,谢谢各位。
主持人徐春妮:谢谢刘一秒先生,刘一秒先生看来是今天把在座的各位同学们当成未来500强企业CEO的接班人来培训的。
徐春妮:刚才讲到企业文化也讲到个人追求自己的事业,但是我想无论未来我们怎样追求自己的事业,怎样追求我们个人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建立在咱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力量和营养,也建立在我们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上取得的成功。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徐春妮:今天再次感谢各位的到来,来到我们现场听三位老师的讲座,今天下午的时候,我们还会进行这次论坛第三阶段的论坛,会有两位我们的嘉宾来给大家做演讲,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徐春妮:今天下午我们有请的一位是著名的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先生。
徐春妮:还有一位是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腾俊杰先生。
徐春妮:所以接下来在我们第三场的时候会请两位嘉宾给我们做主题报告。时间是下午的14点整,如果有兴趣的同学我们在这里见,再次感谢各位,谢谢!
第三篇:以创新传承文化 用诗歌传播价值
以创新传承文化 用诗歌传播价值
2016-05-24 14:42:45 作者:7天论文网 【大 中 小】 浏览:8次 评论:0条
曾经,以诗歌为表现形式的文化类节目被视为“小众化”节目,不被看好。但当今社会, 人们面对快速的工作节奏、多重的生活压力、浮躁的社会风气,需要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寻求一份人性美的境界。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新闻广播(以下简称杭州新闻广播)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我们读诗”顺应了现代人的这种精神追求,将传承性与创新性有机融合,让诗歌回归大众视野,在创新文化传播平台和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我们读诗”自2014 年推出以来广受各方好评,先后获得2014 浙江省新闻奖社会活动奖、2014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一等奖、杭州市创新重大主题报道优秀策划创新奖等荣誉。敬一丹、叶檀、吴晓波等社会名人以及数百位各界人士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吟诵经典,以诗歌滋润心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诗意生活”正能量。“我们读诗”舍弃“曲高和寡”的表象,深挖传统文化的精髓,追寻传统而不失现代感,让诗歌回归大众视野,将传承性与创新性有机融合,在创新文化传播平台和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重拾诗歌之美: 传统文化借力互联网平台2014 年,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我们读诗”正是以此为思想指南,借力互联网平台,重拾诗歌之美,不断突破和创新,为大众带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步播出(推送)
“我们读诗”以传统广播与微信公众号双重传播,即每晚21 :00 通过杭州新闻广播播出《我们读诗》节目,节目每期时长8 分钟,有朗诵、有赏析,契合了部分当代人追求心灵宁静的需求,为受众营造了一种人文主义的美学理想氛围。它短小精悍,符合当下受众的“碎片化”收听习惯。同时,“我们读诗”同名微信公众号每晚21 :00 同步推送朗诵者朗诵的好诗。有了新的传播载体、渠道,通过互联网平台,“我们读诗”得以与受众进行充分互动,发动人人都来读诗、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中形成热点,甚至变成受众的一种时尚、一种状态、一种习惯,产生了极强的“圈层传播”效应,从而扩大了传播。
2.开放平台,全民参与“我们读诗”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原创、分享”的全民读诗公共平台,带领受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让更多年轻人体味诗歌的美与力量。一句诗的分量,有时大过整个世界的喧嚣。“我们读诗”首批共有来自社会各界的26 名联合发起人,他们每个人尽管职业不同,但内心都满含诗意。而“人人都可以成为朗诵者”的活动口号则吸引了更多的听众,涌现出更多的朗诵者。参与“我们读诗”的朗诵者,既有童自荣、徐涛等朗诵大家,全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获得者等专业人士,也有郑愁予、于丹等文化名人,还有教师、学生、商界人士、作家、诗人、公务员以及热爱诗歌的听众等。截至目前,年龄最小的朗诵者才两岁半,最年长的近八十岁。参与读诗活动的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这样评价:“„我们读诗‟最大的亮点是开放的平台,面向全体群众,把文学的感觉从神圣华贵请到人间来。”3.内容多样,滋养心灵每期节目所朗诵的诗篇,都是参与朗诵者精心挑选的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诗篇,如:朱小磊的《中国的声音》、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有歌颂人性美、爱情美的作品,如刘芳菲的《如果我爱你》、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有表达乡愁和歌咏自然山水的诗歌,如田地的《南方北方》等。所选诗歌作品,有古诗也有现代诗;有名家之作,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诗人的作品。至今,“我们读诗”共推出670 余期,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的跨界人群参与,节目还开设了“诗+ 歌”专栏,邀请知名音乐人、歌唱家、古琴演奏家等在朗读诗歌的同时,再加以演唱的方式呈现;“我们读诗”除了重点关注“读”外,也鼓励原创诗人的参与,开设“诗人原声”专栏,其中2015 年全年播出诗人自己朗诵的原创作品58 篇。
4.策划主题传播正能量“我们读诗”注重文化底蕴与价值取向,围绕时下社会热点,及时策划,传递社会正能量。如:在2014 年“杭州7·5 公交纵火案”发生后,“我们读诗”及时推出由杭州文广集团知名主持人联袂朗诵的诗歌——《杭州感谢你》,感谢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平民英雄,发现“最美杭州人”;国庆节期间,推出了“我们读诗十月特别策划——中国梦·朗读中国”,美丽中国梦,从朗诵中国诗歌开始,从最诗意的江南杭州开始;在各个节日节点,也精心策划,推出的节目既满足受众的收听需求,也具有一定的引导力,如《清明节特别节目:清明时分的悸动与失去》、母亲节特别节目:《妈妈,你是我一生爱上的女人》、儿童节特别节目:《无机巧心,自然童心,不忘初心》等,其中清明节特别节目在官方微信平台上的点击量超过10 万。
二、在创新中传承:让诗歌走进多维空间历久弥新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这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读诗”不是简单地传承,而是以文化为内核,采取受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来呈现,不断搭建各类活动平台,让诗歌走进多维空间,给所有人一个读诗和传播诗意生活的优质平台,“我们读诗”传承的更多的是诗意精神。
1.搭建诗意平台,线下活动精彩纷呈“我们读诗”除播出、推送节目内容外,不定期举办大量线下沙龙、雅集活动,如:“春日·远方”,在出走之后回望“归程”;“夏日·时光”,在时光之河中记录流失的心情;“秋日·礼物”,用诗歌来打包一座城市当成礼物送给你;“冬日·祈祷”,用祈祷来安放内心,用诗歌来发现另一个自己。此外也有“七一诗会”“白塔月圆夜中秋诗会”“勿忘国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诗会”等各类主题诗会。“我们读诗”还走进大学校园,紧扣“燃情岁月”主题,推动“浙江高校诗社联展”,评出优秀诗社与优秀校园诗人,让大学校园里洋溢着诗意,以激发青年人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这些活动分别邀请了社会知名人士、诗歌以及朗诵爱好者、热心听众等共同参与。2.传递诗意生活,走进城市公共空间“我们读诗”现身城市客厅,在杭州图书馆设立了“我们读诗——一面有声音的墙”,读者只要扫描诗歌墙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各界精英的读诗音频;策划推出“诗人来到图书馆”系列活动,以朗诵暨沙龙方式让诗歌进入城市公共空间,为杭州这座城市绽放灵魂之光。活动邀请诗人以及文学爱好者、市民朋友,在图书馆“我们读诗”诗歌墙前,一起朗读诗歌,吟诵经典;举办沙龙,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分享珍贵的创作过程。再如:“我们读诗”与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一起发起成立了杭州首个女性诗社“西子诗社”,众多女性朋友定期参加诗社活动,畅谈文学、艺术与生活,共同挖掘杭州诗意生活符号。“我们读诗”录制的所有读诗音频都赠予了浙江省视障信息无障碍服务中心,盲人读者可以在浙江图书馆听到众多名家和各行各业诗歌爱好者朗诵的诗歌音频。
3.树立诗意地标,绘制诗歌地图“我们读诗”策划、绘制了首份“杭州诗歌地图”,以诗歌视角看杭州,树立杭州诗意地标,让市民和游客“按图索骥”,重新体会“苏轼看过的山水我亦在观看”那种千年来的绵延诗意,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在这份诗歌地图中,收录了50 多首描写杭州不同地点、风格的诗歌作品。来自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之手,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西湖梦寻”到“江南雨巷”,通过诗歌,回味经典名句,重新体味杭州这座“诗歌之城”。同时,诗歌地图也推出了电子版,扫一扫即可在手机端轻松查看,并聆听到由杭州新闻广播主持人录制的诗歌。
三、挖掘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吸引、整合资源,探索营利模式“我们读诗”一方面创新平台传播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吸引整合更多资源,努力探索运营模式。
1.社交平台随着“我们读诗”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线上线下聚集了一批拥有同样情怀的粉丝,建立起了一个具有共同爱好和情怀的社群,具有非常好的用户黏性。
诗是情感的载体,以诗为载体的各类活动,更成为了受众追求的时尚生活方式。而“我们读诗”因为合作模式多元,载体设计灵活,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机构组织的关注,提出了为其定制读诗活动的邀约。
2.文化产品为尝试将诗歌从“文化”转变为“文化产品”,检验“我们读诗”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与拓展潜力,2015 年“我们读诗”策划举办了“名家名篇音乐朗诵会”。凭借此前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朗诵会的赞助商及合作伙伴招募进展顺利,获得高端房产项目和豪华汽车品牌的青睐,体现了“我们读诗”在中高端消费人群中的认可度。同时,朗诵会也取得了良好的“票房”销售成绩。
3.诗意生活“我们读诗”归根结底推广的是一种诗意生活。
诗意生活,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会吟诗,而是用一种审美的心态来安排生活,体现一种精致和美的生活情状。而杭州这座城市也适合出品诗意产品、诗外空间,这将为“我们读诗”下一步的运营提供更多的探索方向。
四、用诗歌与杭州连接:“我们读诗”成为杭城文化热点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春来江水绿如蓝”到“水光潋滟晴方好”,从张岱到戴望舒,从“西湖梦寻”到“江南雨巷”,美丽的西湖山水一直被千年诗词所缠绕,最终形成诗意的杭州与独特的城市精神。而2015 年起,杭州的国际旅游宣传语为“诗意的杭州(HangZhou,Living Poetry)”。诗意的杭州,这是杭州的国际范儿。
作为一家与杭州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城市电台,杭州新闻广播策划推出的“我们读诗”活动,契合了杭州的根脉,发掘、放大了杭州的人文精神,而杭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众的精神需求,为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我们读诗”官方微信平台每天收到大量听众留言,如:“好声音,好配乐,好诗词,好心旷神怡!”“行走于城市的钢筋水泥,读诗让我们重新回归疏远已久的精神世界,内心变得安静祥和。”“每次和女儿一起听我们读诗,边欣赏边聆听,解说又很棒,又能学到很多知识,促进我不断努力学习。”“每天一篇,让我们都安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首能勾起人们美好回忆的好诗。”“写得好,读得深情,喜欢!”“我们读诗”在2015 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活动中被评为“现象”,点评词这样写道:“这是座被白居易、苏东坡吟咏的城市,这里有汪静之的湖畔,戴望舒的雨巷。如果缺少诗,杭州将会怎样?不必去想象,杭州总是诗意盎然。„我们读诗‟如一泓甘泉让感情柔软。不分老幼,不分贵贱,诗歌将我们的心绪相连。„我们读诗‟,„我们‟就是诗,传送美的欢乐、善的深长、爱的无疆。”“我们读诗”也获得媒体同行的关注,新华网以《杭州:诗歌朗诵吹起新风酒局少了雅集多了》为题、《中国文化报》以《网络平台,让诗意在生活中栖居》为题,对“我们读诗”进行报道。
杭州新闻广播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我们读诗”在杭州成为文化热点,一方面说明诗歌并未“死”去,虽然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但诗意从未消散,它永远在人们的心里,就看你用一种什么方式将它唤醒;另一方面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如何更好地利用广播以及新媒体手段和新颖的营销方式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传统与现代结合,才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第四篇:以创新传承文化 用诗歌传播价值
以创新传承文化 用诗歌传播价值
【摘要】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新闻广播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我们读诗”以文化为内核,采取受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来呈现,不断搭建各类活动平台,让诗歌走进多维空间;同时,创新平台传播传统文化,吸引整合更多资源,努力探索运营模式,开拓了利用新媒体手段以及新颖的营销方式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播节目新样态。
【关键词】“我们读诗” 传统文化 传承 创新 新媒体 营销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曾经,以诗歌为表现形式的文化类节目被视为“小众化”节目,不被看好。但当今社会,人们面对快速的工作节奏、多重的生活压力、浮躁的社会风气,需要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寻求一份人性美的境界。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新闻广播(以下简称杭州新闻广播)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我们读诗”顺应了现代人的这种精神追求,将传承性与创新性有机融合,让诗歌回归大众视野,在创新文化传播平台和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我们读诗”自2014年推出以来广受各方好评,先后获得2014浙江省新闻奖社会活动奖、2014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一等奖、杭州市创新重大主题报道优秀策划创新奖等荣誉。敬一丹、叶檀、吴晓波等社会名人以及数百位各界人士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吟诵经典,以诗歌滋润心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诗意生活”正能量。“我们读诗”舍弃“曲高和寡”的表象,深挖传统文化的精髓,追寻传统而不失现代感,让诗歌回归大众视野,将传承性与创新性有机融合,在创新文化传播平台和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重拾诗歌之美:传统文化借力互联网平台
2014年,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我们读诗”正是以此为思想指南,借力互联网平台,重拾诗歌之美,不断突破和创新,为大众带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步播出(推送)
“我们读诗”以传统广播与微信公众号双重传播,即每晚21:00通过杭州新闻广播播出《我们读诗》节目,节目每期时长8分钟,有朗诵、有赏析,契合了部分当代人追求心灵宁静的需求,为受众营造了一种人文主义的美学理想氛围。它短小精悍,符合当下受众的“碎片化”收听习惯。同时,“我们读诗”同名微信公众号每晚21:00同步推送朗诵者朗诵的好诗。有了新的传播载体、渠道,通过互联网平台,“我们读诗”得以与受众进行充分互动,发动人人都来读诗、分享,在微信朋友圈中形成热点,甚至变成受众的一种时尚、一种状态、一种习惯,产生了极强的“圈层传播”效应,从而扩大了传播。
2.开放平台,全民参与
“我们读诗”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原创、分享”的全民读诗公共平台,带领受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让更多年轻人体味诗歌的美与力量。一句诗的分量,有时大过整个世界的喧嚣。“我们读诗”首批共有来自社会各界的26名联合发起人,他们每个人尽管职业不同,但内心都满含诗意。而“人人都可以成为朗诵者”的活动口号则吸引了更多的听众,涌现出更多的朗诵者。参与“我们读诗”的朗诵者,既有童自荣、徐涛等朗诵大家,全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获得者等专业人士,也有郑愁予、于丹等文化名人,还有教师、学生、商界人士、作家、诗人、公务员以及热爱诗歌的听众等。截至目前,年龄最小的朗诵者才两岁半,最年长的近八十岁。参与读诗活动的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这样评价:“‘我们读诗’最大的亮点是开放的平台,面向全体群众,把文学的感觉从神圣华贵请到人间来。”
3.内容多样,滋养心灵
每期节目所朗诵的诗篇,都是参与朗诵者精心挑选的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诗篇,如:朱小磊的《中国的声音》、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有歌颂人性美、爱情美的作品,如刘芳菲的《如果我爱你》、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有表达乡愁和歌咏自然山水的诗歌,如田地的《南方北方》等。所选诗歌作品,有古诗也有现代诗;有名家之作,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诗人的作品。至今,“我们读诗”共推出670余期,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吸引更多的跨界人群参与,节目还开设了“诗+歌”专栏,邀请知名音乐人、歌唱家、古琴演奏家等在朗读诗歌的同时,再加以演唱的方式呈现;“我们读诗”除了重点关注“读”外,也鼓励原创诗人的参与,开设“诗人原声”专栏,其中2015年全年播出诗人自己朗诵的原创作品58篇。
4.策划主题传播正能量
“我们读诗”注重文化底蕴与价值取向,围绕时下社会热点,及时策划,传递社会正能量。如:在2014年“杭州7?5公交纵火案”发生后,“我们读诗”及时推出由杭州文广集团知名主持人联袂朗诵的诗歌――《杭州感谢你》,感谢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平民英雄,发现“最美杭州人”;国庆节期间,推出了“我们读诗十月特别策划――中国梦?朗读中国”,美丽中国梦,从朗诵中国诗歌开始,从最诗意的江南杭州开始;在各个节日节点,也精心策划,推出的节目既满足受众的收听需求,也具有一定的引导力,如《清明节特别节目:清明时分的悸动与失去》、母亲节特别节目:《妈妈,你是我一生爱上的女人》、儿童节特别节目:《无机巧心,自然童心,不忘初心》等,其中清明节特别节目在官方微信平台上的点击量超过10万。
二、在创新中传承:让诗歌走进多维空间
历久弥新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这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读诗”不是简单地传承,而是以文化为内核,采取受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来呈现,不断搭建各类活动平台,让诗歌走进多维空间,给所有人一个读诗和传播诗意生活的优质平台,“我们读诗”传承的更多的是诗意精神。
1.搭建诗意平台,线下活动精彩纷呈
“我们读诗”除播出、推送节目内容外,不定期举办大量线下沙龙、雅集活动,如:“春日?远方”,在出走之后回望“归程”;“夏日?时光”,在时光之河中记录流失的心情;“秋日?礼物”,用诗歌来打包一座城市当成礼物送给你;“冬日?祈祷”,用祈祷来安放内心,用诗歌来发现另一个自己。此外也有“七一诗会”“白塔月圆夜中秋诗会”“勿忘国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诗会”等各类主题诗会。“我们读诗”还走进大学校园,紧扣“燃情岁月”主题,推动“浙江高校诗社联展”,评出优秀诗社与优秀校园诗人,让大学校园里洋溢着诗意,以激发青年人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这些活动分别邀请了社会知名人士、诗歌以及朗诵爱好者、热心听众等共同参与。
2.传递诗意生活,走进城市公共空间
“我们读诗”现身城市客厅,在杭州图书馆设立了“我们读诗――一面有声音的墙”,读者只要扫描诗歌墙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各界精英的读诗音频;策划推出“诗人来到图书馆”系列活动,以朗诵暨沙龙方式让诗歌进入城市公共空间,为杭州这座城市绽放灵魂之光。活动邀请诗人以及文学爱好者、市民朋友,在图书馆“我们读诗”诗歌墙前,一起朗读诗歌,吟诵经典;举办沙龙,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分享珍贵的创作过程。再如:“我们读诗”与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一起发起成立了杭州首个女性诗社“西子诗社”,众多女性朋友定期参加诗社活动,畅谈文学、艺术与生活,共同挖掘杭州诗意生活符号。“我们读诗”录制的所有读诗音频都赠予了浙江省视障信息无障碍服务中心,盲人读者可以在浙江图书馆听到众多名家和各行各业诗歌爱好者朗诵的诗歌音频。
3.树立诗意地标,绘制诗歌地图
“我们读诗”策划、绘制了首份“杭州诗歌地图”,以诗歌视角看杭州,树立杭州诗意地标,让市民和游客“按图索骥”,重新体会“苏轼看过的山水我亦在观看”那种千年来的绵延诗意,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在这份诗歌地图中,收录了50多首描写杭州不同地点、风格的诗歌作品。来自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之手,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西湖梦寻”到“江南雨巷”,通过诗歌,回味经典名句,重新体味杭州这座“诗歌之城”。同时,诗歌地图也推出了电子版,扫一扫即可在手机端轻松查看,并聆听到由杭州新闻广播主持人录制的诗歌。
三、挖掘传统文化的市场价值:吸引、整合资源,探索营利模式
“我们读诗”一方面创新平台传播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吸引整合更多资源,努力探索运营模式。
1.社交平台
随着“我们读诗”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线上线下聚集了一批拥有同样情怀的粉丝,建立起了一个具有共同爱好和情怀的社群,具有非常好的用户黏性。诗是情感的载体,以诗为载体的各类活动,更成为了受众追求的时尚生活方式。而“我们读诗”因为合作模式多元,载体设计灵活,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机构组织的关注,提出了为其定制读诗活动的邀约。
2.文化产品
为尝试将诗歌从“文化”转变为“文化产品”,检验“我们读诗”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与拓展潜力,2015年“我们读诗”策划举办了“名家名篇音乐朗诵会”。凭借此前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朗诵会的赞助商及合作伙伴招募进展顺利,获得高端房产项目和豪华汽车品牌的青睐,体现了“我们读诗”在中高端消费人群中的认可度。同时,朗诵会也取得了良好的“票房”销售成绩。
3.诗意生活
“我们读诗”归根结底推广的是一种诗意生活。诗意生活,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会吟诗,而是用一种审美的心态来安排生活,体现一种精致和美的生活情状。而杭州这座城市也适合出品诗意产品、诗外空间,这将为“我们读诗”下一步的运营提供更多的探索方向。
四、用诗歌与杭州连接:“我们读诗”成为杭城文化热点
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春来江水绿如蓝”到“水光潋滟晴方好”,从张岱到戴望舒,从“西湖梦寻”到“江南雨巷”,美丽的西湖山水一直被千年诗词所缠绕,最终形成诗意的杭州与独特的城市精神。而2015年起,杭州的国际旅游宣传语为“诗意的杭州(HangZhou,Living Poetry)”。诗意的杭州,这是杭州的国际范儿。
作为一家与杭州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城市电台,杭州新闻广播策划推出的“我们读诗”活动,契合了杭州的根脉,发掘、放大了杭州的人文精神,而杭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众的精神需求,为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土壤。
“我们读诗”官方微信平台每天收到大量听众留言,如:“好声音,好配乐,好诗词,好心旷神怡!”“行走于城市的钢筋水泥,读诗让我们重新回归疏远已久的精神世界,内心变得安静祥和。”“每次和女儿一起听我们读诗,边欣赏边聆听,解说又很棒,又能学到很多知识,促进我不断努力学习。”“每天一篇,让我们都安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首能勾起人们美好回忆的好诗。”“写得好,读得深情,喜欢!”
“我们读诗”在2015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活动中被评为“现象”,点评词这样写道:“这是座被白居易、苏东坡吟咏的城市,这里有汪静之的湖畔,戴望舒的雨巷。如果缺少诗,杭州将会怎样?不必去想象,杭州总是诗意盎然。‘我们读诗’如一泓甘泉让感情柔软。不分老幼,不分贵贱,诗歌将我们的心绪相连。‘我们读诗’,‘我们’就是诗,传送美的欢乐、善的深长、爱的无疆。”
“我们读诗”也获得媒体同行的关注,新华网以《杭州:诗歌朗诵吹起新风 酒局少了雅集多了》为题、《中国文化报》以《网络平台,让诗意在生活中栖居》为题,对“我们读诗”进行报道。
杭州新闻广播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我们读诗”在杭州成为文化热点,一方面说明诗歌并未“死”去,虽然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但诗意从未消散,它永远在人们的心里,就看你用一种什么方式将它唤醒;另一方面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如何更好地利用广播以及新媒体手段和新颖的营销方式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传统与现代结合,才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本文编辑:宁黎黎)
第五篇:刘一秒:黄帝文化与三道智慧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出第三位嘉宾,为大家介绍一下。第三位嘉宾是刘一秒先生,刘一秒先生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女性智慧基金发起人,思八达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今天刘一秒先生他演讲的主题是“黄帝文化与三道智慧”。让我们用掌声有请刘一秒先生。
思八达董事局主席刘一秒先生
刘一秒:上个月我们在夏威夷去一个世界级企业,就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值钱的企业苹果公司的一个副总裁家里面,他家的花园非常大,大概几百亩地,我们去他家访问,他们家的建筑风格包括院里装修方式。我们请教为什么是这种方式,最自然、最天然?最后一个结论,他说这都是跟中国学习的,叫“天人合一”,所以他们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子豪华奢侈,或者帝王将相的状态,而是非常进入平和状态,跟自然融为一体。
刘一秒:在我们心里明白用两个字形容,用黄帝的思想叫“天道”,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去年我们一行人去英国访问剑桥和牛津,出现一个尴尬的现象,他说你们看看叹息桥上写的内容,他说不知道为什么东方派很多学子到剑桥、牛津学这些结论干什么?我请教他们说,你们派你们精英到中国留学学什么?他说我们派精英到中国学什么呢?学你们祖先能根据水的纹理来创造汉字,不是学水的结论,他说我是跟你们祖先学能够把一种纹理抽象符号幻化成文字,然后创造像“德”这样的汉字,结论就是像我们祖先学习无中生有的智慧,而我们浩浩荡荡派出很多人去学大英帝国有些过时的结论。
刘一秒:这件事当时所有的人都鸦雀无声,都不敢讲话了。实际上这件事我们在华人中也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去深入交流访问的时候,也一样。人家来我们中国是学我们黄帝如何,就是咱们发明的舟、车,如何根据需要来创造,比如他们今天很创新,有创新文化,后来他告诉我们创新是跟谁学的?创新的思想意识是跟谁学?他说不是我们自己创造,是跟你们中国学习的。然后我们这30年、这50年派出很多人跟他们学习,他们用我们祖先的“道”创造的结论,我们去学习他们的结论,他们用我们的道,后来他们说这是师道,他们继承学习了师道,而我们学会了这个结论。悲哀也是在这儿。
刘一秒:有一次我们在2008年,也是有一些朋友和企业家在印度菩提树下讲,我们聊有关智慧,论人生企业之道。后来金刚寺的主持人跟我们分享到一个点上,他说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稳定靠的是什么呢?靠两个字,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两个字---孝道,也就是孝道使一个地方、一个区域、一个国家比较稳定。
刘一秒:为什么能发展呢?靠师道。就是我们不断向师道学习,不断超越,但是为什么能长久?他说用的是天道。
刘一秒:所以今天简单聊一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能长治久安、能发展,能生生不息,像咱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其他很多相关民族或国家在中途会断流,我们没有断流就是因为使用了天道,我们能够发展壮大用的就是师道,能稳定用的是孝道。
刘一秒:师道后来我们跟相关人士了解、碰撞中谈到有关“天道”的问题,像咱们祖先为什么它能够生生不息?因为任何人当首领,任何让当帝王,他首先都会去拜什么?我们有个词叫先祭天地,就是谁当领导都要叩拜。像一个领导人去祭拜的时候,一个家长祭拜的时候,最后一个最基层的人我们叫学生、员工。
刘一秒:假如校长带头拜天地的时候,学生也跟着拜天地,一个企业领导、企业家拜天地的时候,员工也会跟着拜。所以在家里面父母亲,在咱们家里面不管大房小房子里面,咱们在家里面有一个空间,当父母亲定期、定时去拜祭天地、敬畏天地的时候,然后咱们的孩子也会学会祭拜。事实上传承的不是文化结论,传承的是道所孕育出来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刘一秒:我们在别的相关国家,在整个欧洲访问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不是把某个文章、某个结论背完之后我们就会有文化。文化的传承是传承在一种思维形式上,具体就是作为。
刘一秒:所以当我们向天祭拜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出现被降服的感觉。降服他就会把心定着。一個人,當被國家和民族降服的時候,才會發自内心爱这个国家。
刘一秒:而如果他没有被降服,他只是明白理论,事实上他无法把心放在这儿。一个学生发自内心说我要报效祖国,核心点之一必须是他降服。
刘一秒:我们讲人被降服之后,心才能定着,定着之后才能形成创造。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里面,在一个国家,在一个学校里面,一个学生能有创造力,他必须是心完全定在这块土地上,扎根之后,他才能够创造,他心没有定,他无法真正生发出创造力。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降服,然后定,然后生发创造力。
刘一秒:我们把心定到什么程度,才有创造力?必须把心降服,而做的动作就是要去拜,不是理解。当我们父母亲带孩子一拜的时候,假如我们拜天地的时候,他自然行为习惯开始变化,然后心都开始被天地所降服,然后拜民族的时候,被民族所降服,然后拜我们身边文化的时候,被文化所降服。这样他把心放在此处,然后心才可以慢慢长大,才开始生根、开始发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子孙。
刘一秒:有一次在另外一个国家,有人说到,这二、三十年有很多社会精英,有文化、有财富、有高度的人他们选择了移民,去什么地方。讨论了一上午我说了一句话,这些人不管什么原因、途径选择了移民海外,至少有一件事情,他没有被我们相关的东西所降服。当他如果在被这片土地所降服的时候,就不会把身、把心、把灵移到另外一个土地上。
刘一秒:随着我们在几十个国家看到很多人移民海外之后没有精神家园,当看到他精神枯萎的时候,知道他在这个国家没有心灵寄托,另外一个国家也没有心灵寄托,然后就走向虚空。假如一个人从河南这个城市到北京、到上海之后,说这个地方不是自己的家乡,有一种漂泊感,他在精神家园、思维意识上整个体系都是处在这个方面。就是我们没有更好的使用天道的方式,最后变成这样。
刘一秒:我们再说有关师道的问题。有一次在英国去看一个著名的教堂,在英国看来,他们的精英完全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各阶层膜拜一样,让人天天去向先辈学习,不是学习先辈的结论,而是学习先辈无中生有的智慧,也就是学习怎么创造的过程,把“师”这个结论学会,这是一般的人员。在我看来应该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做的事情,要想真正让80后、90后有更多的创造力,就是学习师道,什么是师道?我们简单去了解,以前我们把老子、孔子或者是诸子百家称之为先师,后来我们开始学习他的结论,事实上今天后人学老子,学孔子,不是简单学会或者悟道,而是我们要学习老子是怎么成为老子的学问,孔子怎么成为孔子的学问,我们要学的是专家成为专家的智慧,而不是把专家的结论学习完。当然这有些是需要,但是对精英层不是简单把结论学完。
刘一秒:今天咱们创造力跟25个国家比排最后一名,就是我们没有学会“师”如何从无变成有的过程。所以有时候跟中小企业家交流的时候,我说你们都属于文化大师。他们都不了解,说我才初中毕业怎么成文化大师?我说一个老板能从没有专业、没有资金,没有背景在白手起家创业的情况下,整合社会资源,从负债、从零变成亿万家产,这个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这个在我看来就是最高的天道,也就是我们学会了怎么样去创新、去整合的过程。
刘一秒:实际上今天我们像发达国家学什么?在很多场合、很多论坛上提过这个观点,就是我们向一线国家学习,就是学习他们的过程,后来我们深入很多国家之后发现,他们最开始就是跟中国学,以美国为例:
刘一秒:在中国封建时代,在皇权时代,假如说孔子在世的时候,他不会把孔子光环放大,把孔子变成一个偶像或者超越皇权的形式。但是这种能力被谁学会了?首先就被美国的社会和美国人学会,他是怎么做的?他们会在每个领域都培养出优秀的“师”、优秀的“道”。我举例,假如打篮球,他们会培养出当下像麦克·乔丹这样的球神,让麦克·乔丹成为当下“师”一样,在一个社会、一个大学里面,如果我们总是尊敬、崇拜,过多的把焦点总是放在过去的先师上,那就会导致现在的人、当下的力量,当下的斗志和创造力就会不够。
刘一秒:所以发达国家跟咱们学会了古代什么“师”呢?当我们还在崇拜先师的时候,一线国家里面以美国为首的,他们没有过多的把精力崇拜先师,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去崇拜当下有结果的人。也就是当下的师。
刘一秒:所以当我们一直把当下师变成不断扩大的时候,更多人就会知道他当下活着的时候是一等一的师,而不是去世500年之后从坟墓里出来变成一个雕像拜着,这样社会的动力是往前推进,而不是向祖先看齐。
刘一秒:所以当我们每次提到这个的时候有很多人,一听有点接受不了,但是如果今天在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咱们家长以谁懂为师,如果孩子们懂,孩子很快乐就是快乐的老师,孩子很健康就是健康的老师,孩子今天懂英文、懂游戏,能够跟上时代,当父母都向新的老师学习的时候,这个时代才会快速进步、快速裂变,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崛起。
刘一秒:当真正尊师道的时候,才会有改革力。如果小孩8、9岁,他心中认为爷爷奶奶最伟大、祖先最伟大,试问当他成为主体的时候怎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他必须要超越前人、超越祖先、超越父母前辈才能继往开来,而不是简单的光看过去师。
刘一秒:非常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是千年,两千多年来我们都是过去师,而没有用精力把今天的师浮出来。以一个企业为例,有一次我们去纽约沃尔玛访问的时候,沃尔玛能成为世界一线企业,沃尔玛今天的主管为社会创造贡献,他就会把主管请到台上,让员工感谢他,说你是第一名,你是公司的老师,因为你会,我们不会。当全体员工拜一个会的人,都把他当成老师,你就知道这个人他的斗志怎么样,以及下面拜见他的人不是被这个人的人品所服,而是被他承载的东西,不管是专业还是技能反正他是懂的人,下面是不懂的人,我们把他称为老师。
刘一秒:当大家现在都去拜创造贡献的人,就会出现一个结果,所有员工都会明白一件事,当我们在公司做出贡献的时候,全员向我拜的时候,他有了荣誉,有了成就,他会更加激励自己继往开来,然后学更多的学问、更多的东西来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身边这个也知道,只要我做到这种程度,我有这个结果的贡献,我也一样立刻会得到全员的拜,然后他会享他的荣誉,享受他的财富,享受他有关在成长中的感觉。
刘一秒:这种文化氛围,我们叫企业文化氛围,这个企业文化氛围就是会使当下人体会到功成名就的感觉。全体人员会你争我夺往前冲,这样企业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竞争力。这是在家庭里面、在大学里面也是一样的。
刘一秒:如果今天在校一个学生,他思维创造如果能够像—假如像明星一样,他在学校里面立刻体会到这种成长和对学校贡献的光环和荣誉,你们就会想象在学校文化里面咱们3000个上学的人,这些学生他们那种斗志,对学问的渴望以及对自我建树、自我成功的渴望,这就会激发他们对当下有感觉。就是当下师,如果他们是一个经理,或者最普通的员工获得成功也是一样,马上把他变成当下师。
刘一秒:就像麦当劳这样的一线企业,他会把最优秀的人,他会列一个名师榜,他说这些人是企业的快乐老师,他会把最快乐的员工贴在墙上,然后所有员工说我要像他一样,来拜快乐代表,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快乐,带着整个组织会越来越快乐,所以这个组织30000员工变得快乐;就像谷歌一样,他们为什么会把今天对企业、对生活做出贡献的人,马上当成第一明星,而不是去拜,以前我们认为的老师,事实上他们说有这样的导向,大家当下的人才会有斗志。不管过去老师多么伟大,但是他已经过去了。
刘一秒: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后,整个美国文化他们所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把当下的师变成了无上师,他们会在每一个领域,在高尔夫球领域,在每个领域找到大师,培养成大师,然后拉高那个领域,使当下他那个领域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向上的、竞争的,然后裂变的、创造的,有活力、有激情的,他们事实上跟谁学习?跟咱祖先学会两个字,学会了“师”道。
刘一秒:而今天在我们的生活,至少这30年,我们所看到的这30年,在中国里面相关企业或者做好一个生态城市,就是因为他们把当下师扶上墙,变成当下人们心中所效仿的对象,而不是一味的像古代师看齐。
现场听众
刘一秒:而在封建时代皇帝是不允许一个人当下成名,就是皇帝不允许一个人当下的威望超过时代,但是这个时代结束了。在继往开来的时代,尤其在我们今天越来越开放、文明、民主的时代,在中国更深入改革、更解放思想的时代,这30年有我们的辉煌,事实上也是师道的觉醒,更多的把当下对我们国家社会和个体做出贡献的人,让他们慢慢浮出水面,给他们更高的荣誉。
刘一秒:有一次我们去中国企业考察的时候,他们就把他们企业墙上贴了很多历代专业人士,包括他们行业里面的专家,包括咱们古代历代先师,也包括老子、孔子。后来我就问这个企业家,我说你把这些历代先师,我们看来叫“有名望或者有杰果的人”,放在墙上,今天所有员工看了有没有感觉?包括咱们学校里面,我去过很多学校,咱们学校里,各种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高中大学墙上贴了很多各类以前的专家、学者和先师,后来我就问校长,我说现在的学生,20、10后的人,他们看到这些先师贴在墙上有没有感觉?
刘一秒:就像今天在这个大学校园里面,贴了很多先师照片一样,试问当下学子看了是很近还是很遥远?是不是你看到历代先贤的像一挂就激情澎湃、斗志昂扬?这不是我们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在各个层面也是一样。
刘一秒:后来我们在深聊的时候,隐隐约约有点明白了,我说为什么不把今天学校里面当下最精英,或者说全国十大教师照片,直接放在历代先贤照片的后面,或者是本班级、本学校里面或者整个范围内。我们在某一点上最优秀的人,直接跟历代先贤列在一起。当时他就说,他说今天我们敢这样做吗?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对先师的不尊重呢?
刘一秒:后来我就讲一件事,我说我们对历代祖先尊重不尊重,不是表现我们直接把他们照片放在上面,我们谦卑、我们平和。我说这个不是师道,何为“师道”?真正懂师道的人会让当下成为一种状态,这就是师道,当下人能承载对当下拉动力量的人,就成为当下师,就是当我们把学校里面十大优秀教师,把他们的照片直接放在墙上,跟历代先贤一样,对当事人是一种什么感觉?不是说我们的老师可以跟历代祖先、先贤并排列坐,或者平起平坐,而是说明一件事情,我们遵循的是当下的师道,就是把当下最优秀的人变成最高,这样咱们当下的人才会有斗志,才会有状态。然后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去创造、才会有感觉。一个企业里面如果把一个对企业做出贡献的人,对企业来说这是企业的社会,这是企业的生态环境,当一个企业3000员工把一个优秀经理的照片像历代先师一样挂上去,所有经理都会知道,他只要做好,有生之年也会被挂在墙上。
刘一秒:再往深层次考虑,人活一世,在这个领域上,任何人追求一世,以前是不在的时候照片挂在墙上,或者变成雕像被后人膜拜。我们古代是这样做,都是人,一个皇上等一个大将去世之后再立名号,我要所表达,过去这一两百年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时候,他们跟中国学会什么?他们在中国师道里面发现一个玄机,不是等这个人去世之后再去拜,是这个人正当英年为国家创造贡献的时候,就把这个人变成雕像。就像杭州市政府给阿里巴巴马云做一个雕像,然后马云就离不开杭州,我们企业在这儿发展了。这就是使当下的人有这种感觉。
刘一秒:像我们今天在家里面,也是一样。当我们孩子有创造,有发展,有他独特思维意识的时候,我们把孩子照片放大,放在墙上。我们总是让我们的孩子去崇拜各种,或者向各种先师学习,事实上我们再往深讲的时候,什么叫学习?今天8岁小孩学会什么,学习是让孩子充分的显现。我们来到大学是干什么?来到大学学习是引发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然后促使我们自己思考,以至于让我们觉悟到什么程度?明白我们每个人是主宰,每个人有强大的自我,具体对大学生来讲,至少上完大学,他必须开始建立强大的自我,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看他有没有真正的毕业资格,不是会什么专业,也不是人品,核心点不是这些,核心点就看这个大学生有没有建立独立的人格,创建成自我的思维体系,自我的价值观念以及自我的世界观。
刘一秒:为什么相当于600万大学走出来的人一到社会上就会找不到工作?用我们的话还没有练成人,虽然22、25岁没有炼成强大的世界,甚至一个人都没有自我,怎么发挥自我?一个大学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毕业之后到企业当主管,过去十年我都讲,很多人都是跑堂的人员,就是花10年时间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李嘉诚求一生所得,就是把儿子变成创建自我、追求自我。就是谁越早的建立自我,他会越早的开辟辉煌的人生,然后对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一秒:所以假如一个人作为博士毕业之后,成为咱们董事成员,试问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怎么开董事会,他怎么有他的思想?但是当一个人获得创建自我有高度的时候,在当下没有被认可,如果我们的文化不是认可当下最有结果的人,而这个文化是认可过去有结果或者上个世纪或者1000年之前有结果的人,那么这个文化氛围怎么能让今天后起的人,80后、90后或者20后怎么样继往开来,能够创造新的历史?
刘一秒:他们为什么不会像相关人一样去开创一个公司像facebook一样,今天的大学生他们也知道我们需要交流、心灵寂寞需要沟通,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会在宿舍里面创建一个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这是因为当下的文化如果不是鼓励强者文化,就是谁创造出来、走出来,在家庭、家族或者是你们小的范围内冒出建来立刻被尊崇,如果我们不是尊崇的创造,不是尊崇的谁有结果挂在墙上,这个文化氛围就不利于大家继往开来往前推进。
刘一秒:有一次在四川看到一个民营企业家,也不错,他们企业里面有很多雕像,假如他们做跟电有关的雕像,比如跟爱因斯坦的雕像,跟企业家说话的时候,过来一个员工,我说请问你知道这个雕像雕的什么人?他说不知道。我说为什么会杂草丛生?所有员工看到这个雕像有没有感觉?这个老板隐隐约约有点明白了,我说如果你们总经理一年为了创造10个亿、8个亿,如果你能够把10年来为你们公司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直接给他雕像,放在咱们厂房里,我请问你咱们这位经理会有什么感受?
刘一秒:就像今天咱们校园,咱们建校十年,十年来如果每一年建一个雕像,把凡是咱们本大学毕业的学生最优秀的人,变成雕像。假如以西亚斯为例,把过去10年在咱们这里毕业的前十名最优秀的、在社会各界最成功的人,把他们的雕像立在校园里面,然后今天在校的学生看了会是什么感觉?然后这些当事人会什么感觉?所以在一个企业里面,当他把一个科学家放在那里面,所有这些员工,他们是做电池,这些做电池不管高层、底层,他看到这些科学家没有感觉,但是如果把对咱们公司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做成雕像放在企业园区里面,就知道整个高层的精神状态和走向怎么样?然后员工看了会怎么样。
刘一秒:我再重申一遍,过去文化是帝王文化,帝王文化是充分塑造皇权的威望,他不允许别人有更高的成就和建树,在这种大的文化下就把无数创造力给抹杀了。像李教授讲的在最伟大、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允许各类有创造、有高度的人,在社会上绽放出来,这样才会有结果,这是一种文化。所以当我们把各类对企业、对我们学校、对家族里面,包括咱们家族里面,咱们家族假如现在30人、50人,对现在、对家族贡献最大的人把他变成一个照片,咱们全家族8个家庭面每个家庭挂一个对咱们家族贡献最大的人,这会直接使家庭和谐。
刘一秒:咱们中华民族拜家族祖先,但是每个家族有家族的祖先,每个家族有当下的祖先,而家族里面对当下最有贡献的人,直接把他的照片挂墙上,这会形成合力,整个家族更团结、更有力量。为什么?是今天的家族比较团结还是以前的家族比较团结?这不是人品决定、不是性格决定,是我们的生态环境决定。而这种生产环境的核心点就是两个字,也就是我们没有以师道作为文化,在我看来是强势文化的导向。
刘一秒:当我们在家里面谁懂谁为师的时候,在企业里面谁懂谁为师的时候,当大家都向师看齐的时候,在每一个点上都会有长足的发展。所以今天导致我们、阻碍我们发展的,是没有向当下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强者看齐。
刘一秒:有一次我们带领一些人去欧洲访问世界一线奢侈品品牌,我们去访问人家,有些人就直接请教,说你们成为世界一线品牌公司,核心点是什么?事实上他们讲的一句话就跟好莱坞一样,就跟美国西部文化一样,他们说我必须让当下英雄站起来,也就是以当下英雄为无上英雄,而不是以过去英雄,我们的文化不是都崇拜过去英雄,那些已经结束,只有把当下英雄变成更高英雄,才会推动大家所有人想成为什么英雄?当下英雄,而不是等到他过去之后,他去世之后,人不在之后才变成英雄。
刘一秒:凡是一个组织范围内,如果不是以当下英雄变成无上英雄的时候,他就会阻碍相关人,阻碍文化向前发展,这是我说的师道向前发展的问题。即使在一个幼儿园里面也是一样,一个幼儿园里面,如果一个小朋友对其他小朋友帮助仁爱快乐,如果把他的照片放上去,大家都会说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对人们有帮助。所以他的出现给小朋友带来快乐,让身边人成长。
刘一秒:所以我们在深入企业里面,深入生活的时候发现,很多导向不对头,就是没有提升到一个高度。我再提一下有关“孝道”的问题,这次在夏威夷开课的时候,有一个企业家,他说父亲72岁,他说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在春节分开过,而今年要在除夕夜的时候到夏威夷上课跟父亲分开,母亲已经不在了。他说我对自己做了很大思想工作,而且还不能跟父亲说我去上课,今年春节不能陪伴你,他不敢表达。他就认为如果自己今年春节没有陪伴父母亲过年,在他看来是很不孝。事实上我说这个不是孝道,最多是有点孝心的表现。
刘一秒:后来他说什么是孝道?当我们聊完之后,在我们以宗教智慧场现场说完之后,他就解脱了,就是很多人都被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孝道阻碍发展,有一个朋友在安徽阜阳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他爸爸说你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离家太远,到北京之后也很难见面,所以他爸爸亲自到学校给他改了志愿,改成阜阳师院,说走太远,我们就看不见了。我还有一个大学同学,他最早是从海南岛到深圳的,还没毕业的时候,后来他妈妈三次给他拉回去,他说天天看到妈妈以泪洗面,说我身为儿子如果天天让妈妈哭的话,就没有孝心了。很多人认为这个是孝心,结果这个就阻碍了很多人的生活。包括以前说的父母亲生病了,要陪伴父母亲。
刘一秒:事实上一个人有更大的建树、更大的成功,不管在各种领域里面,凡是能够获得人生事业成功的人,他就触摸到了孝道而不是简单使用了孝心。那么怎么样使用呢?我先从孝道开始来,孝道不是简单的陪伴,也不是简单的传承。大孝是必须要超越祖先,所以我们说“小孝是陪伴,大孝是尊严”,什么叫大孝是尊严?我们真正孝敬父母亲,要给父母亲尊严,真正孝敬这个民族,是让这个民族有更高的尊严。
刘一秒:大约在世界60几个国家走的时候,像刚才前几个教授讲的一样,一见面只要出入在高端场合,连最普通人都会以为我们是日本人,然后大声告诉他“我是中国人”,然后给他解释一遍中国怎么崛起,他才会让你参加。
刘一秒:就是我们真正触摸到孝道的时候,我们想孝敬祖先的时候,在家里面我们孝敬父母,孝敬爷爷奶奶,今天清明节我们去拜祭祖先的时候,拜祭祖先不是说父母亲离开我们,我们挺失落或者挺牵挂、挺怀念,也不是满足父母亲一个简单的心愿,也不是实现父母亲的遗愿,而是要继往开来的问题。
刘一秒:所以今天面对列祖列宗的时候,面对先烈的时候,去年我们参加刘氏宗祠的时候,我们在家里也拜我们的祖宗,我说我们刘氏祖先在那个时期创造了人类的辉煌,我们刘氏子孙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要往哪儿走,继往开来什么?就是真正孝敬我们祖先,就要在我们祖先这个基础上,去触摸到一种新的文明、一种新的思维意识。
刘一秒:我可以举一个简单例子,什么叫真正的孝敬祖先?想孝敬祖先在我看来最关键一件事情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强大起来,每一个中国人强大起来,我认为孝敬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孝敬我们的祖先,今天后辈应该有一个价值观念,就是让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变得强大,这个强大就包括精神境界。具体精神境界,说到普通话就是“自己吃饱喝足”然后让身边更多人吃饱喝足。
刘一秒:当自己触摸到一定精神家园,带领更多人进入到精神家园,至少改变了生活方式,在他们有房有车以后不是比谁有房有车,他们开始比谁更健康、更快乐,比的是谁更能够造福社会、造福的力量更多。
刘一秒:所以我们触摸一个点,就是当下这个人比祖先更能造福当下社会,而不是像祖先一样立功名霸业。新的时期我们要开拓一种思维意识、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使我们也是让世人解脱。
刘一秒:我们在一些度假圣地看到发达国家一些人,这些号称先富起来的人,他们躺在海边晒太阳的时候,看到他目光空洞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们精神家园多么匮乏。我们还去福布斯排行榜世界第23位的500强企业家里面,我们看到他们家的房子,为什么他院门口里面,在他的树下要放一个佛祖释伽牟尼的雕像,就知道他们非常渴望跟他们零距离接触,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刘一秒:当看到各个层面的人在物质解脱之后,在生存解脱之后,然后在某个海边躺的时候,自己不能真正进入天人合一,然后自己越晒太阳越孤单,也就是我们过去几年在世界上看到为什么三大发达国家恰恰一定范围内成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也就是他们有一定福利保障、衣食无忧,但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是他们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也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出了问题。
刘一秒:有一次我们在俄罗斯,因为他们正在搞一个“伟大母亲”计划,就是一个女人生了三个小孩,就是一位英雄的母亲,因为她们不生。百分之三四十的人不结婚,结婚的人有一半不生小孩,所以国家人口负增长,包括日本、台湾,整个情况都是这样。所以去意大利我们做深入交流的时候,我说你们文化这么好、社会这么好,为什么你们今天不愿意把你们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是他们不太孕育自己的后代。所以比一件事情就知道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我说我们那个地方控制都控制不了,你们是生不出来。
刘一秒:包括以前的总统普京带头生也生不出来,包括这次马英九也号召人口增长。这就是我们文化的精髓慢慢开始显现,显现一种什么关系?就是我们祖先所讲的天伦之乐的问题。
刘一秒:说到这儿我说我们要孝敬,表示对我们祖先历代先贤的孝道就是在我们这代以及未来的后代,我们要触摸到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只是做一个基本,直接生成到精神文明,从精神文明到生活文明,具体就是体会到人和人之间这种美的感觉。
刘一秒:以前我们在意大利去一个朋友家里(因为合作关系),他几个小孩,忙不过来,我说你的父母亲为什么不帮你们带小孩呢?他说我们都是这样,父母亲从来不帮他的孩子带小孩,他生完你了,你的小孩自己养,他们去周游世界了。后来我就问他当你的父母亲晚年去世的时候,是美还是不美?凡是在世界行走的人都知道,我们认为的发达国家这些老人在晚年的时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美还是不太美,是美还是有些人最后到晚年挺凄惨的?
刘一秒:说到这儿我说我们要孝敬,表示对我们祖先历代先贤的孝道就是在我们这代以及未来的后代,我们要触摸到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只是做一个基本,直接生成到精神文明,从精神文明到生活文明,具体就是体会到人和人之间这种美的感觉。
刘一秒:以前我们在意大利去一个朋友家里(因为合作关系),他几个小孩,忙不过来,我说你的父母亲为什么不帮你们带小孩呢?他说我们都是这样,父母亲从来不帮他的孩子带小孩,他生完你了,你的小孩自己养,他们去周游世界了。后来我就问他当你的父母亲晚年去世的时候,是美还是不美?凡是在世界行走的人都知道,我们认为的发达国家这些老人在晚年的时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美还是不太美,是美还是有些人最后到晚年挺凄惨的?
刘一秒:这件事他们没有解决,就是我们今天这个天伦之乐的问题,就是他没有触摸到咱们文化另外一个精髓,就是咱们讲的血缘问题。
刘一秒:为什么一个日本23岁的精英会自杀?因为他没有一个像咱们今天发自内心的朋友,他们为什么发明聊天?因为他们没有弄明白中国文化里面有一个情缘。所以当他不需要的时候,他就不交往,没有心灵层次的深沟通,他心灵有结的时候,不会像咱们一样哭一下,倾诉一下。在这个文化氛围之下,它慢慢就消失了。
刘一秒:在世界鞋业公司第二品牌,我们去他企业里面看他们员工工作方法,为什么欧洲这二三十年,它会慢慢走向下滑?因为他们没弄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以前在工业文明的时候,他们率先站在人类的起点上,但是后来只要大生产过去之后,为什么他们会走向下滑?因为现在我能确定的一件事,到现在为止欧洲也没有学会咱们中华文明里面,咱们祖先里面另外一个文化精髓,就是事缘。事实上今天我们都活在什么范围内?就活在三缘范围内,不管今天在座的跟谁交往,要么是血缘的关系,要么是情缘的关系,如果是同事叫事缘,共同做一个事业。
刘一秒:像咱们今天开论坛,是论坛这个事业把咱们组合在一起,因为事业咱们在一起。你跟他是朋友,不管是有情(爱情、友情),因为情走在一起,或者另外一部分人以血缘纽带相连接。具体成为一种文化,而这个缘的文化前提是在三道范围内,就是在中国文明里面在天道、师道、孝道这个道的精髓里面。
刘一秒:就是每个人每天解决的问题,也都要触摸这个事情,假如佛教,共同弘扬佛法让众生解脱。你来弘扬佛法、我来弘扬佛法,这也是一个缘分的问题,这叫做事缘,同时也是情缘。
刘一秒:难就难在什么地方?今天夫妻俩在一起是情缘,结合之后又开始延续着血缘,当夫妻两个做事又变成事缘,所以生活上、不管是谁,在什么领域范围内,今天作为一名学者在大学当老师,他有大学同事因为都是大学老师走在一起叫事缘,后来两个人结婚了变成情缘,后来变成血缘。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我们要进入以哪个缘为主体,而这个缘恰恰是我们触摸到以西方为代表,过去先发达这些人,他们在文化意识形态和未来他们也要去触摸破译,如果破译不了这个密码,他们在新的时期真正想继续让我们今天讲的发自内心的幸福和解脱,这是不太现实的。
刘一秒:很多次在巴黎街头,我们跟身边人说,我说你看到巴黎街头,一个巴黎中上阶层的女士走路的状态就知道他们幸福指数多么低?一个美国人还表示过要快乐,当一个人还表示我很快乐、很幸福,一个人表示我很开心。当一个民族他们要通过很多媒介,才能让自己幸福的时候,你就知道他们的心灵家园有多么的空虚。
刘一秒:而这些在过去人类文明中最先实践的就是我们中华的文明,我们一个人仅练习书法可以在下午2点到晚上9点,这么长的时间就可以进入到一个意境。自己进入自己的空间,活在自己一个世界里面。如果咱们往大讲,可以进入三千人有三千大世界,他今天看花就挺美,就在家里面养一盆花,他会幸福今天一下午、十天、乃至三十年。这就是中国所讲的所谓意境一样,如果我们能够让更多人进入到自己心中的意境,就是每个人心中藏有三千大千世界,他会有更广泛的空间,也就是他会真正幸福。
刘一秒:如果我们把这种精神、这种文化能够辐射开去,让世界上更多的民族、更多的人,让他们进入意境,让他们进入禅境,也是让他们进入自己的世界。如何让一个富起来的人,让美国一个年轻人,因为咱们65岁的老人如何自己在家里坐着就非常美、非常祥和,然后发自内心的幸福。这就是未来时期,我们作为中华民族后世子孙,我认为大孝就是要给我们民族一个交待,具体就是在我们这代乃至后代,我们要开创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意识。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意识可以输入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上吃饱的人都会在精神上获得解脱,同时让更多人、没有吃饱的人一起吃饱饭。
刘一秒:所以我认为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华民族我们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开始向世界各地辐射的时候,肯定会伴随着我们天道、师道和孝道,慢慢开始向各种文化影响。
刘一秒:然后我们的三缘,也会开始慢慢向各个片区,甚至在非洲,我们在非洲马塞马拉,我们长达2个月开课交流的时候,即使这样的非洲后开发、后崛起的地方,也会享受我们中华民族通过三千年、五千年所实践之后,孕育出背后无形的资本和无形的精神,而不是咱们有形的文化。我说不是去给非洲人讲《道德经》,而是把我们的师道、孝道这种文化和我们的意境传递、引导。让今天英国这样号称绅士的人,如果不懂两句《道德经》就不会成为绅士,我们不是让他学习经典,因为“大道无疆”,道超越国境,我们是把这种“道”这种“缘”无声、无息、无国界的让更多的人进行学习。
刘一秒:所以新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我们后世子孙在复兴的路上,所能触摸的一点,就是使我们这个文化的精髓影响更多人,让大家真正发自内心的解脱,让每个人变成强大的自我。
刘一秒:今天有很多在场的学生,你们想建立人生观,一个学生不去观人生怎么建立人生观?你们想建立世界观,一个不观世界的人,怎么建立强大的世界观?所以以后有机会、有缘分,我们会深入把有关三缘理论,有关“缘”的精髓跟大家再次分享,谢谢各位。
主持人徐春妮:谢谢刘一秒先生,刘一秒先生看来是今天把在座的各位同学们当成未来500强企业CEO的接班人来培训的。徐春妮:刚才讲到企业文化也讲到个人追求自己的事业,但是我想无论未来我们怎样追求自己的事业,怎样追求我们个人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建立在咱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力量和营养,也建立在我们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上取得的成功。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