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中国智慧

时间:2019-05-15 08:4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中国智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中国智慧》。

第一篇:“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昭示中国要走自己的强国之路,悠久的文明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一带一路”既不是通过军事扩张的方式,也不是搞殖民地建设,而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新的大国崛起模式,是一种和平崛起,这是中国第一次举起自己的旗帜。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中国开始制定自己的“路线图”。

“一带一路”是极具前瞻性的国家战略

巨大的地缘经济意义。“一带一路”源于古丝绸之路,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地域范围上东牵亚太、西接欧洲,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泛的朋友圈,其本质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调动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44亿人口,通过对沿线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投资,以及贸易、金融、服务等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互通,有效带动全球需求,真正做到立足亚洲,连接四面八方,沟通五湖四海。

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新途径。“一带一路”使中国成为周边国家的主要市场,经济上的依存,才能带来政治上的依附。要进行全球的结构治理,先从区域治理开始,“一带一路”是全球治理的开端。2015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新兴国家积极响应,中国对外出口增加了10%,“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带动作用已经初现效果。

打造亚洲三个共同体。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的演讲,提出构建亚洲“三个共同体”的重要论断:利益共同体,亚洲国家要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责任共同体,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架。

亚投行是中国改革开放积蓄的巨大能量的释放

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各项优质产能,为亚投行提供了巨大的物资和金融保障。中国多年来经济的突飞猛进,短短几十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年gdp仍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外汇储备巨大、资本过剩、优质产能过剩。但另一方面,中国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购买力不足,尤其是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存在瓶颈。成立亚投行势在必行。亚投行标志着中国要对亚洲基础建设做出贡献。亚投行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之后,中国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又一举措,这也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在全面投入运营后,亚投行运用一系列支持方式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包括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亚投行带给中国现实的巨大经济利益,将会使中国经济快速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消化优质产能。目前多个行业呈现优质产能过剩,亚投行的设立,可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高铁、机场、港口、公路等,将为中国创造巨额订单,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可以信贷为先导,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促进直接投资带动人民币走出去,包括发行区域内人民币债券等方式,为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配套融资工具。在增加结算、投资基础上,促使区域经济体增加人民币储备需求。三是保障中国的能源和粮食安全,如打通中巴经济走廊,中国所需的能源就能绕开马六甲海峡,缩短85%的里程,这条线路要比现有的、拥堵不堪的马六甲海峡有更多优势;四是帮助周边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中国也可通过投资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取巨大的投资收益,此外还能提高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影响力。这些国家的道路、高铁、机场修好了,做起贸易就更方便了,只有沿线国家富裕了,才能大量购买产品;五是促进亚太自贸区建设。

发达国家加入亚投行是对中国国际金融秩序地位的肯定。亚投行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已不亚于美、日主导的亚开行。亚投行的股东,除了美、日外,世界主要经济体基本都囊括在内。欧洲国家的纷纷加入,是对美国一直以来遏制中国发展政策敲响的一个警钟。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采取两种战略对中国进行“围堵”:一是“战略再平衡”,二是带领一些环太平洋国家进行tpp谈判。美国表面上对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进行应付,但实际上却在实行遏制战略。中国政府在国家战略上华丽转身,构想出“一带一路”向西发展的战略构想,一方面是可以避开和美国的正面冲突,另一方面发挥自己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优势。在2014年底亚投行筹备时,中国力邀美国加入,但美国拒绝并且还游说其他盟友不要加入。按照美国官员的说法,没有必要成立一家新的开发银行,因为已经有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而欧洲国家在美国的多次苦苦相劝之下,最终还是揭竿而起,这折射出奥巴马政府外交的重大挫折,也是给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投了一张分量很重的赞成票。

“一带一路”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得中国能从容应对ttp的压力和影响

tpp是美国在apec之外另起炉灶。亚太经合组织(apec)自诞生以来,在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的过程中,为推动亚太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迄今为止,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中国、美国都在该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5年10月5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美国之所以如此看重tpp,其一是经济利益:美国将tpp视为其亚太战略中的经济支柱。早在2005年3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在日本东京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演讲时说:“亚洲和太平洋共同体的未来将基于两大主题:开放和选择。我们支持建设一个开放的世界,而不是封闭的社会或封闭的经济体;我们支持建设一个对所有国家开放的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排他的大国俱乐部。”这与后来奥巴马增加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介入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鉴于亚太地区巨大的市场,美国加入tpp的目的之一就是分享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开拓新市场,增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出口,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其二是战略利益:tpp不仅与贸易有关,也与地缘政治相关。奥巴马政府2009年提出“重返亚洲”,而tpp被视为美国向亚洲转移的一个重要步骤。2011年9月21日,奥巴马在与时任日本首相的野田佳彦会谈时就表示:“tpp不单是经济问题,也是美日同盟的战略问题”。美国主导tpp的意图和动因的核心无疑在于取得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支配和霸主地位,防止把美国排除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之外,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的各种国家利益。过去十年间,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多数方案都不包括美国,如“10+3”、“10+6”、“东亚共同体”等。事实上,从20世纪末期开始美国就一直反对在亚洲成立不包括美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方案(如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亚洲货币基金)。tpp协定的达成,也意味着美国和日本间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美国和日本经济体规模都位列全球前三,此前美日没有达成过双边贸易协定。此外,美国也在主导ttip谈判,即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tip。这个协定如果达成,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美欧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

3、全球gdp的1/2。很大程度上,ttip将改变世界贸易规则、产业行业标准,挑战新兴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间的准贸易联盟。继tpp之后又推动ttip,美国带动欧、日正透过跨国地域经贸整合,重新掌握全球地缘政治优势。在不少专家看来,如果tpp、ttip建成,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躯干,外加tpp和ttip的两侧联动,“一体两翼”的两洋战略将强力驱动美国全球政治布局。

中国已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应对tpp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韩国和澳大利亚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7个,涉及22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斯里兰卡和挪威的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协定(“10+1”)升级谈判;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显然,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盘活周边和区域合作。在12个tpp国家中,与中国达成fta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和新加坡5个国家,几乎占了tpp国家的半壁江山。文莱和马来西亚虽然没有与中国直接签订fta,但是其所在的东盟早已与中国签订了fta。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似乎正是应对tpp的妙棋。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也为应对tpp做了准备。除了积极商签自由贸易协定外,“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成立亚投行、建立丝路基金、建立金砖银行、上合组织银行,建立上海自贸区等,都在盘活周边和区域合作。tpp不一定对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反而中国的大战略可能会惠及tpp的国家。化解tpp的影响,一方面中国要加快自主改革,另一方面深化改革,要通过建设大的框架和沿线国家推进自贸区建设。

第二篇:一带一路”:具有全球影响的大战略

一带一路”:具有全球影响的大战略

过去半年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围绕中国经济关注的重点。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两个“一”组成的新名词,被认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2.0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大战略,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一带一路”

2013年9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月后,习近平访问东盟,提出要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总原则是,围绕“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展开,中国与欧亚国家加强协商制定合作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双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等。

而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新领导人秉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友好理念,提出“2+7”合作框架,要打造一条新路。它强调加强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联系,打造一个由港口城市构成的网络。

“„一带一路‟被提到战略高度,这实际上是中国全面开放战略的需要。”国家发改委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两大洲的纽带,中国东部沿海连接着太平洋,一直向西越过中亚到达欧洲,因此又是两大洋的纽带。而海上丝绸之路,从东亚到南亚,则连接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有国外专家表示,中国正在经历“邓小平时代2.0版”。对于通过大胆创新的方式调整全球姿态,中国的新领导班子抱有相当乐观的态度,而其中关键的要素就是通过对外合作打造一个经济体系。复兴一陆一海这两条古老的“丝绸之路”无疑就体现了这种创新手段。

“一带一路”既使中国形成东西联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也可能成为亚洲整体振兴的两大翅膀,有利于改善区域内和有关国家的经济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内陆国家和各国边远地区的开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助于连接东亚、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亚地区。地缘政治考量

但是,仅仅从经济角度阐释“一带一路”显然不够。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当前,美国正在主导推动新一轮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为代表的国际区域贸易安排:一方面试图淡化世贸组织和APEC等现有贸易机制的作用,同时有意无意将中国排除在外。建设“一带一路”,正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主动应对之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翟崑对媒体表示,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成立起来之后,意识到中国需要一种新的周边战略,“一带一路”实际上是中国领导人在对周边国家密集出访后所提出的一系列设想的总结。

1919年,英国地理学家和地缘政治家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在他的《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论断,即“谁控制了东欧,谁便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便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便控制了整个世界。”他所重视的心脏地带,则正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包括现在的中亚和西亚。从地缘政治平衡的角度来看,中亚近年来一直是美国与俄罗斯角力的重要区域之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有效增强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和话语权;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来看,丝路沿线地带本身就是中国能源的主要陆路大通道和供给地之一,有助于中国能源供给渠道多元化,减轻海上进口压力。

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旨在通过建立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来再平衡全球力量。这两个地区在历史上就代表着在俄罗斯和美国以外的另一种力量。这种制衡性的战略着眼于长期合作所带来的利益。伴随着俄罗斯在中欧的扩张性战略与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中欧合作轴心潜在地再平衡了全球势力版图。在东南亚地区,由于领土问题,中国与若干国家关系不睦。借助复兴“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中国领导人意图为周边外交政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缓解紧张气氛。中国领导人想重申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承诺,强调强大的中国将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友好的力量,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发展机遇,而不是构成威胁。

因此,“海上丝绸之路”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提高中国的地缘战略地位,将对地区稳定与全球和平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习近平提出,争取使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海上丝绸之路”将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联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不仅能够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这与正在力图通过加快实现一体化以提高其影响力的东盟战略利益是相符的。从地域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有望覆盖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并与中国此前提出的建立“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等战略构想连为一体,极大地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也有利于促进中国自身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加大对外开放,从而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顺利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这一切都说明,“一带一路”的建设,无疑将增强中国和相关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和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并将给中国带来地缘政治利益。

过去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断接纳世界,参与世界游戏规则的30年。而今,中国不但需要接纳国际规则,同时也更需要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的声音。“一带一路”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翟崑表示,“„一带一路‟可以被看作中国新一轮比较有形的对外开放与发展。中国以前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参与国际政治经济规则,让国际力量走进来。而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则是主动去主导,让中国力量走出去。”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铺开,中国将以更加开拓进取的方式向四周辐射几十年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翟崑表示,“一带一路”最终要形成的,可能是一种能够带动地区发展的“中国模式”。这种模式不单单是经济的同样也是安全的,亚信会议就是寻求安全模式的一个重要舞台。接着,还有博鳌论坛以及APEC峰会,这都是“中国模式”得以形成的重要舞台。

第三篇:一带一路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人民要论)

王义桅

《 人民日报 》(2016年07月07日

07 版)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世界的大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能引起相关国家的强烈兴趣,关键在于它为世界各国开辟了合作新路,努力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还将助力沿线国家实现现代化,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从而形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这一重要思想理念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契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成为中国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一面鲜明旗帜,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基本思想理念。俄罗斯《导报》曾刊文指出,“一带一路”构想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一带一路”之道就是去探寻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想的融通、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的结合。这种中国智慧,突出体现在“三可原则”上。

可分享:合作共赢

古人云:“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更彰显了中国“达则兼济天下”的大国担当,展现了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欧亚非大陆各种古老文明迎来了共同复兴的曙光,世界各国也增加了共赢发展的可能。在“一带一路”建设视域中,探索中华文明与欧亚非大陆其他古老文明如何实现共同复兴之道是重大命题。为此,我们需要激活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将开展先进适用、有利于就业、绿色环保的产能合作,支持其工业化进程,让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各种文明、各种发展模式相得益彰、美美与共,开创中华文明与欧亚非其他古老文明共同复兴的美好前景。“一带一路”建设将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持久和平,实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共同发展。

习近平同志对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有过深刻阐述:“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不同于对抗、零和那种陈旧思维,“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建设与霸权主义主导下的所谓“合作”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具有公正性,而后者具有不公正性;前者具有平等性,而后者具有歧视性;前者具有包容性,而后者具有排他性;前者具有非对抗性,而后者具有对抗性;前者具有和谐性,而后者具有冲突性;前者具有持续性、长久性,而后者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正生动展现着合作共赢这一基本理念。以“一带一路”沿线的阿拉伯国家为例。当前,阿拉伯国家正在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致力于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促进地区和平稳定。欧美的工业化完成较早,其经验的借鉴意义不大;而中国的工业化经验很鲜活,与阿拉伯国家合作潜力巨大。因此,中国提出的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 2 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得到阿拉伯国家的积极响应,展现了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

合作共赢更体现在中国的国际与地区合作理念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一带一路”建设秉承“两容”“两分”“一抓”思路,正在发扬光大这一优良传统。所谓“两容”,一是与当地已有合作架构的兼容,尽量不另起炉灶;二是与域外力量的包容,并不排挤俄美欧日等域外国家。所谓“两分”,就是分好工、分好责,不能全包。所谓“一抓”,就是抓住丝绸之路终点站欧洲,推动中欧之间的合作,共同致力于“五通”。“一带一路”建设要以中国的发展带动沿线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这其实是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中国智慧转化为新多边主义的世界智慧,是将双赢、多赢上升到全方位开放的共赢主义,从而实现人类社会公平发展、和平发展、包容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包容均衡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里也有类似的话:“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由此可见中西方思维的相通性。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会“捕鱼”却“无鱼可捕”,人类社会正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为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从文明角度看,世界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常常伴随着“文明的代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得不屈服于西方的工业文明,西方国家出于对“文明的代差”所产生的“文明红利”的争夺,不断入侵瓜分中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明的代差”逐渐消失,制度的竞争开始在第二层面演绎国际关系运行的规律,并直接考验文明的创新与韧性。经过100多年和西 3 方的碰撞,现在中国和西方在很多方面已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面临的很多问题是一样或类似的,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过去是西方着眼于解决“西方的问题”,中国着眼于解决“中国的问题”。现在各国都面对一些共同的问题尤其是可持续发展问题,都在为此进行改革,整个世界处在改革变动之中,或者说处于“全球大觉醒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不仅要探讨中华民族如何实现伟大复兴,而且要探讨中华民族如何“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从人类重大共同关切入手,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愿望。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已从生产力层面拓展为三个层面的基本涵义:器物层面,要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制度层面,要实现国内、国际制度可持续;精神层面,要实现生产生活理念可持续。一句话,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生活、可持续思维的三位一体,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内涵。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包容,要努力实现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平等、大国与小国平等、代际平等,改变西方国家不包容他者的现状。正如《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开放、包容、均衡、普惠,这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深刻揭示。

通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以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理念丰富人类可持续发展观,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使命,也是当今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体现。中国道路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和“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在应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方面与其他国家有相同之处,而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助于中国开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新范式。这是“一带一路”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意 义。以亚投行为例,它不仅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也是由发展中国家倡议成立而吸收发达国家加入的高标准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据测算,在2010—2020年期间,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高达8万亿美元,年均投资约需7000多亿美元,而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亚洲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规模仅为100亿—2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立亚投行,动员更多资金支持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将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也有利于形成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亚投行还服务于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亚投行57个成员国以发展中成员国为主体,同时包括一批发达成员国。这一独特优势使其能够成为推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推动世界实现均衡发展。概言之,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共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文明共同复兴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希望,承载着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可走进:落地生根

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重要思想。而“五通”的主要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让企业“走出去”而且是要企业“走进去”,同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的国家需要基础设施,有的国家需要贷款,有的国家需要教育,我们提供的应该是这些国家需要的。“走进去”的过程是共商的过程,是共建的过程,更是共享的过程。只有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同时,相关服务也要“走进去”,适应当地的民俗、宗教,用当地人所希望的形式“走进去”。这就要求企业经营注重差异化原则:产品、服务、理念体现不同地区人们的个性,尊重当地的习俗。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21世纪播洒中国合作共赢的理念,引导企业往全球分工体系中最有潜力的市场走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创经济全球化新模式,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当然,“一带一路”建设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既要考虑机遇也要考虑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而化解风险需要人才。“一带一路”建设是百年大计,需要大量人才,不仅需要国内人才,还需要沿线国家的人才,需要在沿线国家合作办学、培养人才。只有以大量人才包括沿线国家人才作为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才能真正“走进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这方面,海外孔子学院、华人华侨商会可扮演孵化器、桥梁纽带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桥梁纽带作用”,最终“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一带一路”建设要真正“走进去”,需要发挥好这种桥梁纽带作用。李光耀曾对比说,中国还在13亿人口当中选人才,美国是在全球70亿人口当中选人才。建设“一带一路”,我们要从44亿沿线国家人口中选人才,汇聚“一带一路”地区之智慧,汇聚世界之智慧。

“一带一路”建设面对的是转变了的时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从睁眼看世界、融入主流世界、向世界开放,到今天世界向我们开放,中国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这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时空的转变要求我们告别西方逻辑,揭示“一带一路”建设自身的逻辑,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第四篇:“一带一路”充满智慧极富远见的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充满智慧极富远见的中国方案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基于对中国和世界发展、人类前途命运和文化进步融合的深邃思考,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倡议的内在动力,不是利益驱动,而是文化的凝聚和引领。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仅是全球政治、经济合作的共同话题,更是一项关于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的文化命题,更是一项温暖、激励和影响世界的文化创举。

一、从文化的角度看待“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和发展主张,紧紧围绕了问题的本质和灵魂

它相较一味从经济、政治、外交或者别的什么角度来理解这一伟大的构想和务实主张,都要更具真理意义和学术价值,都更加能够接近它的产生初衷与科学内涵。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崇高博大的全球视野,体现了一位大国领袖的文化境界。“一带一路”的思路,来自古代的启迪,从汉唐到今朝,跨越千年,贯通古今。和谐友好,互联互通,互敬互爱,互助共赢,资源共享,携手发展,共同繁荣。这些文化理念,如同我们不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与精华。可见,“一带一路”是古老中华文明与现代世界文明交融互动的一个大文化命题,令全世界正义善良的人们感到耳目一新的湿暖,同时感到携手合作走向文明进步的希望。当然也有人感到格格不入,感到失落和很不适应,甚至感到是一种威胁。这也是很自然的。没有人类思想,也不可能思考这样的问题,更提不出这样的主张。

(二)宽博包容的人类意识,体现了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博大情怀。改变世界狭隘外交理念与轴心格局的平等、互利国际关系的文化主张,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槿恍盐颍?认清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至一切扩张与侵略行径的丑恶嘴脸。团结起来,抵制野蛮,自觉创造和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文明进步局面。

(三)人类命运的时代自觉,体现了一位当代思想家的责任担当。催生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文化自觉。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贡献中国方案。在此基础上,总书记又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远大而美好的构想。

(四)以天下和平发展为己任,体现了一位共产主义者的胸襟气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主义理想应有之义,也是老一辈革命家的胸怀的继续。中国好,世界才可能好,世界好,中国会更好。

以上几点,都是习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战略思考的结果。可以从习近平的相关讲话中得到印证。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做出的战略选择。”“没有和平的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能够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还讲,“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并且毫不留情地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强调“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 „„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这些观点和主张,是习总书记的一贯思想,也是“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背景。

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一带一路”这一文化命题,不但意义深远,而且具有很强的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不光是温暖了世界,更是激励和影响了世界,功在当代,利泽千秋。

(一)对推动建立新兴国家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带一路”的文化命题,成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依据。“一带一路”弘扬我国“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文化理念,本着各参与方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的原则。这与中方倡导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一脉相承。“一带一路”推动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与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彼此相通。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因此而增加了新的亮点。

(二)对调整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带一路”成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伟大探索。中国是国际体系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中国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意味着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与时俱进,努力使其更加完善,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从中受益。共商共建共享不仅是“一带一路”的黄金法则,也日益成为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文化理念。“一带一路”坚持以开放包容为导向,同各种国别和地区经济合作倡议对接,不设高门槛,不搞小圈子。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的形势下,“一带一路”正以实际行动推动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对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带一路”成为提振国际发展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环顾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贫富分化仍在加剧。“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就是抓住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以经济合作为中心,以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促进优势互补,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共同繁荣创造更多机遇。“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正能量,彰显出中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和大国担当。

(四)对世界的思想文化进步产生积极影响。令人看到了大国话语权的回归与精神导引的力量。五年来,“一带一路”的文化影响力,可以说,已经成为备受世界眼光瞩目的一支火炬。据有关方面统计,截至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支持参与的积极态度,87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7年5月,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来华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程中的里程碑。很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在不同场合引用“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齐,泰山移”等中国俗语,表达对“一带一路”的衷心认同和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愿景宏伟,具有重大意义。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一带一路”不仅能让各国受益,也与维持开放和包容的区域和国际体系相符。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带一路”为欧亚大陆架起了一座战略桥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充满智慧和极富远见的战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和平。“一带一路”及三共、五通等核心理念纳入了联合国、安理会、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体现了国际社会共建“一带一路”的广泛共识。

(五)对世界经济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一带一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合作不断开花结果,不断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五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推进建设75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贡献着越来越多的税收、创造着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以亚欧大陆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互利合作网络初步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全长472公里的蒙内铁路顺利通车,圆了肯尼亚百年铁路梦,推动了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中老铁路开工建设,有望把万象至中老边境的旅行时间由现在12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助力老挝打破交通瓶颈,实现从“陆锁国”向“陆联国”的大转型。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牙买加阿尔帕特铝厂、葡萄牙电力公司等一批项目成功搭上“一带一路”快车,实现扭亏为盈、逆势上扬。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7500列,到达欧洲13个国家41个城市,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大动脉。中国和法国联手在英国建设核电站,打造了“一带一路”高新技术项目合作典范。一项项合作成果,展示的是参与“一带一路”的红利。

(六)对整合世界资源起到了联通作用。“一带一路”支撑体系更加完善,为互利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布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形成279项成果清单。其中包括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初步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分别设立2500亿、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专项贷款额度等。中国―东盟旅游部门交流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手发起的“一带一路”能力建设中心等相继成立。中国正同各国和国际组织密切合作,稳步推动一批融资、科技、环保、新闻等领域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面、长效支持,为“一带一路”作为有愿景、有规划、有行动、有保障的国际合作平台不断行稳致远构筑坚实的基础。

(七)将进一步助力开创中国和世界开放新局面。“一带一路”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全面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坚定意志。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外商权益保护,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营造更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国际环境。相信“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将为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更大动力,也将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化实现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再平衡”做出更大贡献。党的十九大强调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这是中国致力于通过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世界共同发展继续做出贡献的郑重承诺。“一带一路”合作重在做实。我们将同各方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扎实推进骨干通道和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继续提升贸易投资水平,夯实人文交流基础,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释放更多生机与活力,不断收获更多惠及民生的累累硕果,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一带一路”这艘巨轮正扬起合作的风帆,同各方一道再出发,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繁荣的目标奋进。

三、“一带一路”文化命题应当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积极开展思想理论学习和探索的启示。对于真理的识别与鉴别力明显下降。形形色色的错误言论和思想,时常干扰人们视线,甚至泛滥成灾。处于中国和人类的思想救赎与精神解脱,都需要新的思想启蒙与文化视野的开拓。可见,我们所处时代,如同一百多年前,马恩列斯毛的诞生一样,新的世纪中叶,又到了一个令人困惑、徘徊不定的十字路口,又处于需要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思想家的时代。这方面,习近平同志,我们党的新一代领导核心,以自己杰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智慧与理论创新的勇气,为全党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做出了表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文化命题的提出,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二)理直?庾炒?播人类共同需要的良知刻不容缓。没有良知,就没有世界的公平正义。应当清醒地看到,时至今日,违背人类良知的各种借口的侵略扩张行径比比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世界范围内甚至愈演愈烈,导致了战乱、杀戮、民族分裂与世界灾难不断。可见,世界呼唤良知,人类行为需要良知的约束。而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之中充满了良知的宝藏。发现和传播良知,使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当代使命。我们有责任用各种方式,特别是像“一带一路”这样的国际文化的交流平台,传播人类良知。这一方面,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良知是道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伎俩。以道治技,无往而不胜。

(三)不断加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入系统地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和宣传“一带一路”的意义和作用。只有如此,才会使更多的人心领神会,积极响应,才能使“一带一路”战略真正成为人类共同接受,并且普遍受益的不同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全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命题。

摘自《义耕堂主人》

第五篇:一带一路中国梦读后感

一带一路中国梦读后感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亲,她一路坎坷走来,仍然坚强,屹立不倒,随着我们的国家渐渐强大,我们渐渐有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更是人民幸福之梦。

那题名中的“一带一路”是什么呢?原来2013年9月和十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在那期间,他先后提出了共同创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提议,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合称为“一带一路”战略。现代丝绸之路和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完全不一样。现代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推进沿线各个国家经济繁荣和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加强各国之间不同文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伟大事业。而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是为了让沿线各国运输更加快捷方便一些。

“一带一路”战略覆盖的国家极其广泛,就中国而言,丝绸之路就圈定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此同时它还贯穿了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许多拥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读了这本书后,我不犹的有了一个梦想:“以后好好学习,争取让中国梦早日实现!”

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乔陆轩

下载“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中国智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带一路”大战略中的中国智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习近平总书记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

    一带一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缩写:OBAOR或OBOR,汉语全拼:yidaiyilu),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

    "一带一路",引领中国读后感

    "一带一路",引领中国读后感(一)Z.H.当我在办公室翻看这本书的时候,一位同事问我在看什么书,当她得知是关于"一带一路"的书之后她很惊讶地问我为什么看这种"党性这么强的书".我常......

    “一带一路”学习心得:“一带一路”助推中国梦

    “一带一路”学习心得:“一带一路”助推中国梦 “一带一路”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体现之一,展示了中国谋求改变当前世界地缘格局的决心。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

    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英语作文

    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英语作文 引导语: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英语作文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英语作文范文,欢迎阅读! 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

    中国“一带一路”不成功便成仁(上)?

    中国“一带一路”不成功便成仁(上)? 江濡山:正确认知中国在亚洲利益格局中的定位 (2015-08-03 12:25:56) 转载▼ 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 首席经济学家江濡山:“一带一路”不成功便......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一带一路的概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XX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

    思想汇报(一带一路)

    徐兴平老师关于“一带一路”的讲座给了我很深刻印象,老师从历史背景、特点、意义、总体思路、应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让我有很多的思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