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特的风情——火把节
独特的风情——火把节
在大山里生活的十多年,我们的生活也早已烙上了大山的印子,那一方水土,造就了那一方独特的文化。火把节,作为凉山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我们也有幸参与其中,快乐其中。
火把节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此时,恰值夏末秋初庄稼成熟的时候,老乡们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来到田间地头烧灭害虫,祈祷丰收,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彝族的一位英雄。
火把节一般要过三天。从六月二十四日一大早,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一群又一群的羊儿长得膘肥体壮,是火把节首选的肉食品,也是每户人家必不可少的肉食品,老乡告诉我们,只有到了火把节,才能吃羊肉,从春天到夏天,好容易盼到了火把节,大家的食欲早就给逗得馋涎欲滴了。羊肉被宰成半斤以上的大块,煮得刚熟,浓香的羊肉味儿让你吃过好多天了还长留不息,十足的嚼劲也让所有人都津津有味,“坨坨肉”成了这种大块吃肉的代名词,于是,鸡肉、猪肉等各种肉食品都被他们做成了这种大块的肉。大碗喝酒也是彝族老乡的一种生活习惯,彝族是一个爱酒如命的民族,可以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但绝对不能没有酒喝,哪怕就是两碗酒,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直到喝醉了还不罢休。火把节期间,还有一种传统的食品“荞粑粑”也颇受欢迎。这是用当地高山出产的苦荞粉揉搓后烘烤而成的,甜中带苦,苦中回甜,黄灿灿、香喷喷,足以压制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火力。热情好客的老乡们倾其所有,邀请客人们去家里做客,火把节期间,不是一天三顿饭两顿饭这样的概念,很多时候,不走十来家人家是没法结束这一天的活动的。
傍晚时分,火把开始纷纷登场了。用荆竹条捆扎成一人高的火把,在火把顶部插一片松明,点着了,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举着火把,向广场上集中。于是,在大街小巷,无数的火把汇成了无数条火龙,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小县城沸腾了。
燃了一半的火把最后全集中到了广场上。大家把火把扔向广场最中间,巨大的篝火阵容形成。狂欢的人们便手拉手,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了锅庄舞,翩跹的百褶裙、黝黑的皮肤在火光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的美丽而动人,恰如漫山遍野的格桑花,更似比太阳还耀眼的索玛花。这种欢乐也感染了每一个人,无论是汉族、藏族、蒙古族,大家都加入到了欢乐的人群中,大家不分彼此,跳啊、闹啊,火把节,成了各民族共同的节日。
在乡下,在山村,还有更多的活动。转山、赛马、摔跤、斗牛、选美等活动层出不穷。一年一度的歌舞大赛的决赛也在此期间拉开了帷幕。而在凉山的首府西昌,火把节的规格已经上升为国际性的,凉山国际火把节正在吸引着更过的中外游客。
离开大山六年多了,但熊熊燃烧的火把和翩跹的舞姿,美丽的百褶裙和香喷喷的坨坨肉,依旧让人神往。
第二篇:彝族风情与火把节
盘 县 彝 族 风 情
彝族是我县定居最早的少数民族,据资料记载有二千多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他们开拓了盘县这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一千八百多年。在盘县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县彝族分布于各乡镇,据2000年统计,有彝族人口96101人,普古、淤泥、羊场、保基、坪地、鸡场坪、松河等乡镇是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聚居地。在全县总人口中,彝族人口占9.6%左右,占少数民族人口近60%,人口数居我县少数民族之首。
彝族服饰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这是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我县彝族服饰,历来以黑、白色为佳,男装多为麻布对襟上衣,下为宽腰大裤脚布裤,脚下穿草鞋或布鞋;女装上为右开襟长衣,下为大裤脚布裤,腰束围腰,脚上倒勾鼻绣花鞋,部分妇女则穿拖地数寸的长裙,足不外露。女性服饰不管长与短,裙与裤,其袖口、领口、前襟、下摆、裤脚等处均镶有各式花边。除服饰外,不论男女都配带银质首饰,头上为盘状包头,所不同者,女性包头内插“翁吉”(银制头饰),两耳下垂“C” 1 型耳环,环下系有穗须。
彝族歌舞
能歌善舞是彝族人一大特点。淤泥河畔是我县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在这里世世代代的彝家人,用山歌倾诉了他们的过去,赞颂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表达他们的爱情和美满家庭,可以说十对情侣九对是以唱山歌为媒介而终成眷属的。
淤泥河畔的彝家人,能编能唱,自编自唱,随机应变,出口成歌。如果说他们能唱多少歌,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山歌出在淤泥河,人去背嘞马去驮。前头去了33匹马,后头还有99囤箩。
一篇以“歌海之乡淤泥河”为题的文章写到了这一事实。正因这里有歌海之乡的美称,一批批彝族歌手相继出现。甘明媚、吴小彩两位彝族姑娘以那高亢的声调,明快的节奏,独特的演唱技巧,先后唱到市、省,唱到了北京。在彝族的婚俗中,唱歌必不可少,《酒令歌》《彝族古歌》专用于婚嫁仪式,设歌台于新娘家,表现形式为男女对唱,当男方接亲人起程回新郎家时,新娘家送亲女伴首先起唱,接亲方回唱,你来我往,你唱我对,歌声通宵达旦。《酒令歌》的对唱需要三个晚上才能完成。此外,还要跳酒令舞、撒麻舞、送亲舞等等,婚俗形式较为繁琐,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彝族的婚俗
一个民族的婚俗特点构成一个民族风土人情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我县彝族乡一带的彝族婚俗古老的那种风趣与生动的民族礼节至今仍在盛行。
坪地乡是我县的一个彝族乡,这里彝家青年男女婚礼纷繁独特,今天仍保留着接风洗尘、泼水、唱酒令、踩碗、钩顶帕等多个传统礼节。基于坪地彝家婚礼的独特性,贵州电视台在《发现贵州》栏目曾作过专题报道。
彝族青年男女,一般17岁后开始婚恋,当双方正式确定关系并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后,这才可以定下终身。彝族同胞在完婚前必须要经过说亲、献酒、压八字嫁娶等几个步骤:
说亲。说亲即说媳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作父母的要替儿托媒说亲,但说亲的条件是建立在“互中”的基础上的,就如同人们常说的“篾门配篾门,板门配板门,秀才姑娘嫁举人”。
献酒。彝语“尼阿克”,即定亲。经过双方的努力和媒人的撮合,婚约已基本达成定局,于是便以献酒为凭。由媒人带领一行人到女方家去,人员的组成由男方的父亲或母亲、一个姐夫和一个兄弟或老表组成。要带去的礼物是火腿一支、两瓶酒、一只公鸡以及香、纸、烛、米、布、礼币、衣物等。到了女方家,女方家要备饭菜,首先将男方带去的食物做熟,然后抱出 一只母鸡,连同男方家抱来的公鸡,在祖宗灵位前一道杀之作为主祭品。随着供上酒、饭,这时男方青年要在女方家祖宗灵位前磕头拜祭,以示成为女方家的门客。也正是这个时候,男方家带去的衣物交给女方,礼币交给女方父母,意在报答养育之恩。席间,双方老人在媒人的撮合下,定下婚嫁时间。并在女方家歇宿一夜,女方则会送一双鞋给男方作为定情礼物。第二天用过早饭,男方家一行返程。往后的相关事宜,皆由媒人出面联络。
压八字。压八字又称“送日子”。男女双方到婚龄时,由媒人到女方家与其父母反复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后,选择“黄道吉日”完婚。
嫁娶。彝族的婚嫁习俗,风彩独特,从始到终历时三天。结婚时,彝语男方叫“且克”,女方叫“阿谋且”。男方家要组织两个“措说”,一个是新郎的姐夫或老表、另一个是新郎的弟弟或侄儿专门拉马,其余数青年作伴郎,背着礼物、酒、肉、米、新娘的衣物及供奉祖宗的祭祀品去接亲。起程前,由拉马“措说”把马拉到堂屋内,新郎用一盘子端着粮食喂马料,并绕火塘三圈再出门。出门后,新郎上马走出一程后,新郎把马交与“措说”转身而回。彝族规矩,新郎不直接去接亲。快到女方家的大门口,新娘女伴(彝语叫“阿谋措”)站立两旁用盆端着洁净的水,手执青竹叶蘸起盆中水洒向接亲人员,表示 接风洗尘(彝语叫“措说低”)。当两个“措说”同时跨进门坎时,新娘用自己嫁妆的新盆端起水迎面泼出,这意思是你们进门时,我就是泼出去的水了。“措说”进到女方家后先要给女方家祖宗(堂屋中的家神前)磕三个头,行礼期间任何人不得逗闹,否则就是对祖宗的不尊敬。事后,放好带来的接亲礼物,听候女方家主事人的安排。
饭后,主事人把女方家各长辈集于堂屋就座,男方家“措说”提着带去的离娘酒(彝语叫“木呕之”)敬女方家长辈,并向每位长辈一一磕头表示敬意。就在这时,屋外的新娘和女伴唱起了酒令歌“措说诛”。歌词的大意是诉说自己劳作耕织,将要离开这个家了,对家人有依依不舍的情怀。女伴们的歌词还具有针对性,直接指向“措说”,大意是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情深意长,今天你们就要把我们分开了,是多么狠心。唱词中还免不了骂上几句,借此表达各女伴的不同感受。事后安慰新娘,祝福今后日子过得美好并共同起舞唱歌直到深夜。
第二天,按定好的时辰,请属命相合、寿延好、福气好的女老人为新娘梳妆打扮,送亲人员由主事安排作起程准备。这时,新娘的父亲在祖宗灵位前点上灯,供上酒、饭,安排客人吃饭。饭毕新娘起程上路。新娘出门时,要在祖宗灵位前磕头,拜别祖宗,再向就座的长辈行礼告别,然后由哥哥背着出门,到了门前扶上马,送上一程交与接亲的人员掺扶。事前在路上 等候的“措说”接过马缰绳,在送亲与接亲人员簇拥下吹吹打打正式上路。新娘组织好的送亲队伍也随之护送,送亲的人员是新娘的舅舅(欧妮)、大爹或叔叔(欧抹)、兄或弟(阿欧)、姑母(阿谋术)、姑娘伴(阿谋措)等数人组成(新娘的姑母必须骑马)。接亲人员到了男方家的村寨时,主人和彝族“毕摩”(经师)出面在村寨门口退喜神,彝语称“色娄”,其意是把路上凶气邪神退回去。具体做法是用两棵枝叶茂盛的竹子挽成一道青竹门,门上挂上倒钩刺与不同颜色的布条,点燃香纸、奠上酒,用一只小鸡仔或一个鸡蛋,“毕摩”指指划划念起经文。凶气邪神退完,新娘骑在马上穿过有倒钩的青竹门,其余人员须绕道而行。来到男方家大门前,一个“措说”把新娘从马上抱下放在另一个人的背上并扶着新娘进门。进到门里有三个环节:第一跨门坎。背新娘的人跨进门坎必须将放在门坎下的一个碗、一只木勺踩烂,意在碗、勺踩烂后,新娘就会慢慢地忘记对家乡的思念,专心建立这个新家庭。第二掀顶帕。由新郎的伯父、伯母或叔、婶搀扶新人到屋外的长青树或果树下拜天地,在树下安放一张桌子,点燃香蜡,摆上娘家带来的一半猪头和酒,在“毕摩”的安排下,新娘面向东方跪下,“毕摩”念完经文后将新娘的顶帕用秤钩钩起。第三拜堂。钩顶帕结束后,新娘由婶婶陪同,新郎由叔父陪同回到堂屋三拜,拜天地、拜祖宗、拜长辈。礼毕后入洞房。回门。婚后的第三天,是新娘回门的日子。早上,主事人把男方的父母和长辈请在堂屋坐定,新娘会把自己预先做的礼鞋一一送给各位长辈,叫做敬赠拜鞋。一是给父母和长辈的见面礼,二是展示自己的女红。在座的长辈要回赠一些礼币。
吃过早饭,新郎新娘要与送亲的人员一行回门,同时新郎家要送一大块猪肉(一半猪的前半截,且要头脚俱全)给送亲人员以示谢意。次日,新娘父母中的一人要亲自送女儿和新郎回去,住上数天,把女儿托付给新郎便回去了。这样,整个嫁娶程序才算圆满结束,这对新人将开始他们新的生活。可见,彝族婚嫁习俗中有着许多动人心弦、其味无穷的风情趣事。
彝族火把节
在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中,历史最悠久,场面最隆重的要数“火把节”了。彝族人称火把节为“出木茂”,亦称过小年,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共同点都是纪念创下历史功绩的彝家先祖。节日这一天,彝家村村寨寨打牛杀羊,家家户户杀鸡敬祖,老人到田边地角燃点麦草,以火光的明暗占卜当年年景;青年人则聚集到一起,一是斗牛、斗羊、斗雀;一是对歌、跳舞,或上山采杨梅。夜幕降临,所有彝寨点燃火把,高高举起绕行田间。如此景象,远远看去似繁星从天而降,十分状观。一位诗人写道:“万朵莲花 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连天千点复万点,隐现明天繁星稠”。其诗展现的就是这火把节的夜晚。
彝族“水拌酒”
彝族人的生活多姿多彩,在饮食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水拌酒”与“咂酒”。彝家人喜好饮酒,不仅是喜饮常见的白酒,更善于饮他们自己酿制的水拌酒和咂酒。水拌酒是直接用糯米煮熟加酒药发酵后再加入凉开水拌合,地窖一段时间而成,其味清香甘甜。传说这种水拌酒在远古时候曾被当着彝族贡品,送往京城供皇帝品尝。
水拌酒在彝家生活中,少说也有数百年历史,居家必备。客人来了,二话不说,首先以水拌酒相待,用大碗酌上,一人一碗,主陪客饮,好客的主人定要你饮个痛快,这才罢手。咂酒为彝家传统佳酿,主要原料为玉米、乔麦等食物并配上适当酒曲,盛入坛内月余即可饮用。“临饮时以温水沃糟,用竹为筒,宾主环坐,迎相咂饮”。史料记载的如此饮法,在彝族的传统节日,尤其是火把节期间的迎宾仪式上,这种传统的咂酒场面必不可少。
彝族丧葬习俗
在彝族传统的习俗中,还有“索摩紫”,(汉语叫“转厂”)是彝族极为隆重且有特色的丧礼。人去世了,悼念的方式就是转厂。现死现转称“热丧”,死后多年再转称“次冷丧”。“转厂”分两阶段进行:一是“毕摩”择定吉日,由“牙多”送日子到马郎家,让他们购买牛羊,按习俗大后家拉毛羊,女婿家拉黄牛,小后家拉牛或山羊,拉什么牲口,也是量力而行;二是备焰火、鞭炮、水酒,扎好狮、马、鹿、象、四叶旗、报天钱、龙旗、灯笼、灵房等必备之物。吉辰到来,转厂开始,孝男孝女在后,首先接大后家所有业人绕灵堂一周,依次接马郎家分左右各转三圈。此时此刻,唢呐齐奏,焰火冲天、炮声撼地、灯光摇曳,转厂达到高潮。这样的转厂,直到最小一家马郎转后才算结束。这里讲的转厂,只能是一个简要介绍,如果说到细节,那就繁琐得多了。转厂是彝家人掉念己死亲人的活动。转厂一结束,大后家马郎家的男客在灵堂前各自列队让请来的歌师领舞、领唱,各家来客随歌师的领头舞起了“搓蛆步”,并随着跳起了“铃铛舞”,“海马舞”。舞步不停、歌声不断。如此场面不论是出自哪村哪寨那是非常热闹的。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转厂活动,其义是寄托哀思,但歌声、舞步与丧礼同在,这样具有鲜明特点的祭祀,说明彝族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民族。
第三篇:五一出国玩 体验最独特的异域风情
http://www.xiexiebang.com/
五一出国玩 体验最独特的异域风情
五一又要到啦,去哪里玩呢?江南,人太多;西藏,太冷;北京,雾霾太重...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五一在无数的人头中度过,那么跟随小编一起,去国外吧,去那些清新、美丽的异国,体验一番异域风情的美。
古巴:叼着雪茄的“站街女”
对于古巴,你第一感受是什么:雪茄?对,雪茄是古巴最大的特色,而这个南美洲的国家给人们的惊喜绝对不仅仅只有雪茄。古巴岛是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古巴岛酷似鳄鱼,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
在古巴,你在街边可以随处看见浓妆艳抹的古巴妇女,绝对的浓妆艳抹:明黄的裙子,桃红的头花,天蓝的上衣,她们似乎要把世界上所有最欢快的色彩穿戴在身上,以彰显他们生命的活力。这些穿着“调色盘”的女人站在街边,叼着雪茄,带着个性的墨镜,无疑是古巴最美的风景。这些古巴女性站在街边的目的是给游客拍照的,当然您得付一些小费。
好巧网专注境外酒店搜索,让你明白住哪里合适,酒店有什么特点,怎样预订便宜,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酒店。
http://www.xiexiebang.com/
在古巴,你还可以探密玛雅文明的文化;走访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奇琴伊察,这里是古典期、后古典期最大的玛雅遗迹;参观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墨西哥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展示了印第安人光辉灿烂的文明;前往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这里有碧蓝的海浪,繁华的度假村,丰富多彩的海上运动等。
斐济,已经成为太多人心目中的蜜月首选之地,她南太平洋上的度假天堂,面对蓝得令人心醉的大海,听着戴花穿裙的男人们的欢歌,不禁会让人发出天堂也不过如此的感叹。
好巧网专注境外酒店搜索,让你明白住哪里合适,酒店有什么特点,怎样预订便宜,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酒店。
http://www.xiexiebang.com/
斐济,一个远离喧嚣的纯净天堂,坐落于南太平洋中心的美丽国度。地跨东西半球,180度经线贯穿其中,因而成为世界上既是最东又是最西的国家。这里的海水是彩色的,原生态的珊瑚礁隐约可见,可以带上装备去水下与鱼儿一同畅游。纯净的蓝天白云,以及众多的精致海岛,造就了这里完美的高尔夫球场,叫上自己的朋友,一起挥杆南太平洋,享受一个美妙的假期。
好巧网专注境外酒店搜索,让你明白住哪里合适,酒店有什么特点,怎样预订便宜,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酒店。
http://www.xiexiebang.com/
岛上到处是甘蔗田,到处是芒果树,到处是叶茂挺拔的椰林,到处是火红火红的鲜花。一年到头青翠常驻,郁郁葱葱,硕果累累,姹紫嫣红,恍如进入原始森林。岛屿内地的斐济村落却依然保有上个世纪初期的原始风貌。岛上至今依然保有许多传统习俗,例如将深海中的鱼群呼唤到浅海以利捕捉的神奇颂唱仪式、传统的「走火」仪式等。
毛里求斯共和国为非洲东部一岛国,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与非洲大陆相距2,200公里。作为火山岛国,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环绕,岛上地貌千姿百态,沿海是狭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脉和孤立的山峰,景色颇为壮观。整个国土由毛里求斯岛和其他小群岛组成,美不胜收。
马克·吐温曾经感慨地说:“毛里求斯便是天堂的原型。”事实上,除了美景之外,这座岛屿还有许多令人值得留恋的地方,譬如几个世纪以来的移民历史所创造的多元文化、一派悠闲而又繁荣的景象,以及口感丰富的混搭美食。
好巧网专注境外酒店搜索,让你明白住哪里合适,酒店有什么特点,怎样预订便宜,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酒店。
http://www.xiexiebang.com/
而今,这个天堂的原乡,已经成为全世界享受生命、解放自己的秘密花园。这个位于非洲的小国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爱好大自然的游客去欣赏那惊心动魄的美。毛里求斯景色优美,风光绮丽、美丽的海滩和明媚的阳光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北部的潘普利莫塞斯花园内花木葱葱,百鸟啾啾,使人有如入仙境之感。七色土和土风舞。而且毛里求斯的高尔夫球全球排第三名,仅次于英国和印度。另外毛里求斯的卡纳俱乐部是南半球最古老的高尔夫俱乐部,也是世界上第四大古老的俱乐部。不得不提的是,毛里求斯是世界五大婚礼及蜜月胜地之一。
突尼斯,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这片夹在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两个地中海大国之间的沙漠绿洲,正逐渐成为人们下一个旅行“新宠”。突尼斯绝非我们印象中的非洲,在沙漠与大海的两极渲染之下,它展现的是一种变幻无穷的魔力。广袤无边的撒哈拉沙漠以及静谧柔美的海边蓝白小镇,演绎着一场缠绵悱恻的华丽邂逅,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个体,上演的却是一场色彩盛宴。
好巧网专注境外酒店搜索,让你明白住哪里合适,酒店有什么特点,怎样预订便宜,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酒店。
http://www.xiexiebang.com/
在突尼斯,黄色就是撒哈拉沙漠,神秘而一望无垠。这里有三毛遗落的诗与梦、乔治·卢卡斯的奇诡想象„„但对于久居于此的柏柏尔人来说,沙漠却是他们朴素而永恒的家园。茫茫撒哈拉沙漠铺展开来,在玄黄里留下印记。不论是乘坐豪华的红蜥蜴列车深入绿洲内部,还是乘坐一头单峰驼颠来颠去;若想与沙漠有次完美接触,这样匆匆而过都是不可行的。只有深入大漠深处,在沙漠帐篷酒店住上一晚,或是在马特马他洞穴酒店过上一夜,独享沙漠的华丽浪漫,才能真正领会到沙漠的魅力所在。
好巧网专注境外酒店搜索,让你明白住哪里合适,酒店有什么特点,怎样预订便宜,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酒店。
http://www.xiexiebang.com/
不仅仅有沙漠,甚至,突尼斯的海也是湛蓝得令人无法呼吸,亦如坐落在大海边上的蓝白小镇。说起蓝色与白色的小镇,很多人可能最先想起希腊圣托里尼,就如同提起江南水乡,最先想到周庄,其实江南还有南浔、同里„„地中海北岸的突尼斯也有西迪布赛,因其永远如梦的蓝色门窗和雪白墙壁,被人称为“蓝白小镇”。这里被很多旅游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浪漫小镇”之一。
(本图文收集于网络,由好巧网负责整理。喜欢出国旅行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号“好巧”)
好巧网专注境外酒店搜索,让你明白住哪里合适,酒店有什么特点,怎样预订便宜,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酒店。
第四篇:火把节
火把节(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学习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课前准备:课件 定向·诱导
1、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2、出示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读第一部分,用笔画出彝家人为了欢度火把节做了什么准备。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课文描写了火把节那几个场面,试着加小标题,选出自己喜欢的场景,多读几遍,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表情、神态,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批注在文中空白处。
3)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感受到人们的热情好客、盼望、兴奋。(感情朗读)2)标题:节日准备、斗牛、摔跤、点燃火把 感受:人们那欢乐的心情,尽情释放的激情
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感情朗读)
3)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
课文2至4自然段,哪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从重复出现的“我为你”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中还有那句话重复出现,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为什么说“火光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 反馈·总结
1、谈谈收获
2、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设计: 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装、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第五篇: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4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衣服是不是很特别? 生:是
师:这是彝族的服饰(板书“彝族”),在老师的家乡美丽的大凉山,那里住着许多的彝族人民,他们都会穿着这样的民族服装。瞧,老师还带来了好多彝族的服饰。
师由此简单介绍彝族服饰。(出示课件)
师:彝族不仅衣服漂亮,他们还有更多好玩的,好看的,特别是彝族火把节,(板书“火把节”)有很多好玩好看的,大家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请每个孩子闭上眼睛,我们来到了彝族之乡,美丽的大凉山,那里正在举行一场火把节盛会,请你仔细看看盛会里,人们都有哪些活动?(出示课件)快看,活动开始了。
师:大家看到在节日里的人们他们过得怎么样? 生:开心,高兴……
师:那么都举行了那些活动呢? 生:打火把、斗羊、斗牛、跳舞…… 师:(出示课件)就像同学们刚才说的的除了赛马、斗羊、斗牛传统活动外,还有磨尔秋、爬油杆、选美等活动。其中同学们还提到了跳舞,那是彝族传统的民族舞蹈——达体舞。(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跳的呢?
生:围着火堆、手拉手……
师:说得真好,达体舞简单易学,在老师家乡,不仅是彝族,几乎人人都会,特别是火把节,人们最喜欢围着火堆跳达体舞了。我们现在也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跳的。(出示课件,欣赏达体舞的跳法)光看太不过瘾了,干脆我们现在就来学一学,孩子们请起来,然后跟你的同桌手拉手,随着音乐,我们便学边跳,看哪一组先学会。(出示课件)
师生共跳达体舞。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是不觉得很容易学? 生:是。
师:达体舞学会了,我们就要去参加火把节了,而且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火把节中最好玩的,就是火把节狂欢夜。
师介绍狂欢夜:在这一天,当夜幕降临, 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每人手举火把,排成一条条长龙,从四面八方涌向火把广场。(出示火把广场)然后人们把手中的火把熔进篝火中,烧红天空。最后随着美妙的音乐,围着绚丽的火焰,手拉手尽情的跳起达体舞,跳啊、唱啊,直到天亮,整个城市也仿佛成了火的海洋,场面十分盛大。
三、技法探究
师:瞧,我们热情的彝族朋友已经等不及了,亲自来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狂欢夜!出示教师制作的撕纸范作。贴在火把广场上。而且这里还有好多彝族朋友,我请一些同学来帮老师把他们请进我们的火把广场。
生贴人。
师:大家看,彝族朋友们他们在……? 生:跳达体舞。师:没错,看来同学们刚才学的还真不错,现在除了跳舞的人,你还想在广场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想”)
生……
师: 那咱们就来做一个打火把的人,想好了,我们就可以动手了,可这样的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生:撕出来的。(板书“撕”)
师:孩子们真会观察。除了是撕出来的以外,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
师:对,他们都没有五官,只有外形轮廓,这叫剪影。(出示课件,介绍剪影)方法我们也学到了,咱们现在就来动手。(师示范撕人)逐步引导出“摆”,“贴”,“画”三个步骤。最后总结想、撕、摆、贴(画)四个步骤。
作业要求: 1:撕人。
2:人物动态要生动、夸张。
3: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跟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并且来参加我们狂欢夜活动的同学都能得到彝族小伙的英雄结、彝族姑娘的瓦盖,先来先得哦!
师:广场上的彝族朋友已经在等大家了。而且我们的火堆已燃起来了,就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加入到我们的狂欢夜吧。
生:实践。五:展示、评价
对做好的人,贴在广场上的孩子用送瓦盖和英雄结的方式鼓励孩子,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总结:大家看,在广场上的红、黄、黑三种颜色,正是彝族的三色文化。彝族以黑为高贵,以红为勇敢,以黄为美丽。今天我们只走进了彝族的火把节,学习了用撕贴剪影的方式来表现,而我们学校其他同学还运用了其他表现方法来展现彝族人民更多的民俗民风。请看(出示课件),展示我校曾经表现彝族民风的艺术作品。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希望在今后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它。现在还是让我们再跳起达体舞一起感受火把节的快乐吧。
音乐再次响起,师引导学生再次跳起达体舞,感受火把节的快乐氛围。(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