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的九大建筑
中国九大建筑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绑缚”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作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
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划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
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结构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东西长轴为 212.20 米,南
北短轴为 143.64 米,建筑总高度为 46.285 米,地下最深处为-32.50 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它通道也均设在水下。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国家大剧院北入口与地铁天安门西站相连,并有能容纳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在入口处设有售票厅,观众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大剧院。水下长廊的两边设有艺术展示、商店等服务场所。大剧院内有三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三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在歌剧院的屋顶平台设有大休息厅,在音乐厅的屋顶平台设有图书和音像资料厅,在戏剧场屋顶平台设有新闻发布厅。内部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各剧院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练琴房、演员候场区、换装间、服装整烫间、道具间、演员休息厅。舞台技术用房设有音响控制室、灯光控制室、调光器设备间、音响设备室、摄像机房等。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三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
中央电视台新址发表时间: 2005-11-11 11:46:54
项目名称: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
项目地址:东三环中路32号
项目概况: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地处东三环路以东、光华路以北、朝阳路以南,CBD规划范围内。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用地面积总计18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最高建筑约230米,工程建设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确定采用荷兰OMA的设计方案。专家评委认为这一方案不仅能树立CCTV的标志性形象,也将翻开中国建筑界新的一页。
香港会展中心
发表时间: 2005-11-11 11:50:13
香港会展中心是亚洲第二大的会议及展览场馆,规模仅次于日本。会展中心同时拥有两幢世界级酒店,一幢办公大楼,一幢服务式住宅。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由香港贸易发展局拥有,是亚洲首个专为展览会议用途而兴建的大型设施,并由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大会堂前厅的玻璃幕墙高达三十米,拥有一百八十度宽广的海港景观,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与原有的会展中心之间,由一条长一百一十米的天桥走廊连接。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座落在面积为6.5公顷的填海人工岛上。有三个大型展览馆,提供28000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可容纳2211个标准展台;又有不同大小的会议厅房共占地3000平方米,以及一个面积4300平方米的会议大堂。在此大堂举行会议可容纳4300人,用来举行宴会则可招待3600名宾客,是全球最大的宴会厅之一。
会展中心有五间展览厅,共46,600平方米。二个会议大厅共6,100平方米。五十二个大小会议室。
奥运“鸟巢”见证中国胸怀发表时间: 2005-11-11 11:51:49
“鸟巢”,这件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见证的不仅仅是人类21世纪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不懈追求,也见证着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不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2002年10月25日,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授权,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面向全球征集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国家体育场是第一个进入建筑设计程序的北京奥运场馆设施。据北京市规划委介绍,国家体育场建筑概念设计竞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格预审;第二阶段为正式竞赛。截止到2002年11月20日,竞赛办公室共收到44家著名设计单位提供的有效资格预审文件,经过严格的资格预审,最终确定了14家设计单位进入正式的方案竞赛,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瑞士、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奥运会不仅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而且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创造最伟大的作品,包括世界建筑设计最高奖——“普利茨克奖”得主在内的全球许多最具实力的设计团队和最有才华的设计师都参与了这次竞赛。2003年3月18日,最终参与竞赛的全球13家具有丰富经验的著名建筑设计公司及设计联合体,将他们理想中的中国国家体育场的壮丽构想送抵北京。13个设计方案中,境内方案2个、境外方案8个、中外合作方案3个。
在随后的方案评审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和荷兰建筑大师库哈斯等13名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反复比较、认真筛选,经过两轮无记名投票,选举出3个优秀方案,分别是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体设计完成的“鸟巢”方案、由中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独立设计的“浮空开启屋面”方案、由日本株式会社佐藤综合计画与中国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的“天空体育场”方案。
在此基础上,评审委员会又以压倒多数票推选“鸟巢”方案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在讨论“鸟巢”方案时,共有8票赞成、2票反对、2票弃权、1票作废。在国际建筑竞赛中,一个方案能获得如此多的共识,应属少见。
为征求公众意见,竞赛组织单位又将全部13个设计方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公开展出。展出历时6天,征得观众投票6000余张。其中被中外评委重点推荐的“鸟巢”方案获票3506张,“浮空开启屋面”获票3472张,“天空体育场”获票3454张,排名前三位。“鸟巢”名列第一,表现出观众与评委在相当程度上的认同。
经决策部门认真研究,“鸟巢”最终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最终实施方案。
满足奥运需求,重视“后奥运开发”
不仅要筑造历史性建筑,而且要体现节俭办奥运理念,为实施“后奥运开发”奠定基础
许多看过“鸟巢”设计模型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的确,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让人惊叹的是,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更为匠心独具的是,“鸟巢”把整个体育场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将很多附属设施置于地形下面,这样既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广场的边缘缓缓降落,依势筑成热身场地的2000个露天座席,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并再次节省了投资。
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评价说,这个建筑没有任何多余的处理,一切因其功能而产生形象,建筑形式与结构细部自然统一。
评审委员会和许多其他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设计并搭建“鸟巢”不易,要让“鸟巢”在未来的日子里充满生机与活力更为不易。据介绍,“鸟巢”设计之初和深化设计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节俭办奥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奥运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的平衡。按照要求,“鸟巢”共设10万个座席,其中8万个是永久性的,另外两万个是奥运会期间临时增加的。
在此基础上,设计中将“鸟巢”的功能与周围地区日后定位乃至整个城市的中长远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考虑。根据已确定的规划方案,“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赛后将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务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作为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相当长时期内,也将成为参观旅游的热点地区。同时,“鸟巢”在设计建设中,还在场地和空间的多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以提高场馆利用效率,除能够承担开幕、闭幕和体育比赛外,还将满足健身、商务、展览、演出等多种需求,为成功实施“后奥运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在探索中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
——运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促奥运“鸟巢”孵出产业“金蛋”
作为社会公益项目,过去体育场馆建设一般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营,出现亏损则由财政补贴。这导致许多体育设施在建成后往往成为政府财政补贴长期甩不掉的“包袱”。
北京决心“换脑筋”。面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建设,北京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奥运项目建设和运营运作模式。
按照规划,由北京市负责的场馆及配套设施项目,将运用市场机制融资建设,通过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项目法人,由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用一位北京奥组委专业人士的话说,就是“奥运„鸟巢‟要孵产业„金蛋‟”。
第一个要建的当然就是将在2008年举行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主体育场。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北京将其建设投资方式分两部分:北京市政府出资58%,授权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出资代表;另外的投资部分则通过全球招标,由最终中标的项目法人合作方出资。
考虑到国家体育场投资额度大,赛后营运成本高等特点,为吸引投资商,北京市开出了相当优惠的条件,除国资公司代表政府投资58%外,在土地转让、拆迁等方面也都给予了相当优惠的政策。
2002年10月28日,北京向全球公开发售奥运项目资格预审和意向征集文件,标志着国家体育场项目法人招标工作正式启动;2003年1至2月,由中外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投标申请人的投标资格、建设方案设想、融资计划思路、运营方案意向等进行评估,确定了5名投标入围者;2003年7月,在对投标人递交的优化设计、建设、融资、运营以及移交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后,推荐了2名中标候选人;随后,经过谈判并报有关部门批准,最终确定项目法人合作方中标者。
2003年8月9日上午,国家体育场项目法人合作方签约仪式举行,以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为代表的联合体,最终成为国家体育场项目法人合作方招标的中标人。这个联合体成员包括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美国金州控股集团公司及中信集团公司所属国安岳强有限公司。中标联合体与北京市国资公司共同组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将获得2008年奥运会后30年的国家体育场经营权。国资公司30年不参与分红,经营期满后收回完好的体育场。北京奥组委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要场馆及相关设施项目法人招标工作已圆满结束,完成项目法人招标工作的国家体育场等6个项目,总投资约205亿元,其中85%即174亿元的资金通过项目法人招标,运用市场机制融资完成。
让我们期待着:2008年夏季,在“鸟巢”——雄伟壮观的中国国家体育场内,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北京香山饭店
发表时间: 2005-11-11 11:58:41
建于一九八二年,美国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筑吸收中国园林建筑特点,对轴线、空间序列及庭园的处理都显示了建筑师贝聿铭良好的中国古典建筑修养。贝聿铭说,他要帮助中国建筑师寻找一条将传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
北京香山饭店位于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坐拥自然美景,四时景色各异。依傍皇家古迹,人文积淀厚重;此地水清气新,为休闲旅游佳境。饭店周边路网交通发达,五环路擦肩而过,由市中心驾车顷刻而至。饭店建筑独具特色,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见,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东方明珠电视塔
发表时间: 2005-11-11 12:00:53
也许,只有当您面对那跨世纪的建筑,从建筑创造者精心设计的作品中聆听他们发自肺腑的真情时;当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之光的音符在心弦上弹奏出优美的旋律时;您才能领悟到这座建筑的妙谛。
伫立在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的浦江西侧,遥望对岸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您会对这跨世纪的建筑产生由衷的感慨,耸入云天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塔身一大一小两个圆球型建筑,以及呈三角形的底座支架,与周围的建筑联缀而成的群体建筑,在设计风格上是如此的协调,似乎以共同的旋律和对位和弦,构划出浦江东岸絢丽灿烂的画面,谱写出21世纪上海建筑交响
乐的华彩乐章。
东方明珠电视塔,21世纪太平洋西海岸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标志,当世界各国的朋友云集上海,共同描画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蓝图,东西方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在此交流,并在撞击中射出璀璨的火花时,东方明珠电视塔以其独特的风貌在浦江的东岸笑迎四方来客。
南京国际会展中心
发表时间: 2005-11-11 12:07:40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座落于玄武湖、紫金山麓,造型优美、设施现代、体量宏伟、功能完备,是古都南京的一项标志性建筑。它集展览、商贸、会议、信息、旅游、娱乐、餐饮为一体,是按照当代国际展览功能建设的大型智能化展馆。配套设施齐全,具备承办单项国际博览会、全国性质恰谈会的能力。占地1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交通便捷。距南京禄口机场45公里,并有高速通道连接;距南京长江大桥3公里;距南京火车站和312国道上的南京汽车站仅1公里。与南京新生圩港口和沪宁高速公路有便捷的交通联系。附近有近20条公交线路。玄武湖隧道使国展中心与城市中心连为一体。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拥有2200多个国际标准展位(3米*3米),展位配套设施齐全并且按国际惯例设计,展厅分上下两层,每层又可分为三个展厅,可分可合,均能独立对外开放。此外,在建筑物东面、南面设有两个室外展场,南、北、东主入口处均设有平台,可举行各种礼仪活动。其中南礼仪平台和广场占地约2.5万平方米,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展位配套设施按国际惯例设计,经过PDS综合布线,强电、弱电、信息、通讯、给水、排水、压缩空气等经地下管沟到达各个展位,设施完备,服务周到,足以满足各种类型展览会的需要。
南京国展中心是多功能大型智能化展览场所,同时具备国际一流的会议功能。中心二夹层设有商务洽谈室20间,面积约为1700平方米,其中8间可分隔或独立使用。可举行3-60人不同形式的洽谈活动,另设有一间264平方米的智能型会议室,配有同声翻译、电脑投影仪,适应国际性会议活动的需要。
三层设有贵宾会见厅及休息厅,总面积为400平方米。其优雅的环境、高品位的布局,是重要领导会见宾客的场所。
三层设有近3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可举办2000人的大型国际研讨会、交流会、演讲会、发布会,配有高档视频、专业舞台灯光系统等设施。此厅也可分隔成三个独立的单元。
南京国展中心三层设有750平方米的中餐厅和约300平方米的快餐厅,一层、二层各设有一个近100平方米左右的快餐供应点,多功能厅可满足2000人的酒会和冷餐会。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品牌服务使各类宾客在国展中心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第二篇:中国九大教学流派
中国九大教学流派
“观点鲜明,操作程序具体,语言表达清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切合中国实际”,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小学教学产生一定影响的教学流派的共同写照。
这些自成一体的教学流派既学习了当代西方教学理论的长处,又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本土特色,是广大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
一、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俗称“三本教学”
卢仲衡(1923-2002),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县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组组长。
1965年,卢仲衡开始根据一些心理学原则编写实验教材,并进行实验。实验初始阶段,只限于初中数学一个学科,俗称“三本教学”。2002年,卢仲衡去世,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实验终止。
卢仲衡以“小步子”和“及时强化”两条原则为基础,提出了班级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从小步逐渐过渡到大步的适当步子,即“高而可攀”的步子;又提出了七条教学原则:班集体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在教师指导、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启、读、练、知、结相结合;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性;尽量采用变式复习加深理解和巩固。
自学辅导实验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卢仲衡总结了“启、读、练、知、结”的课堂教学模式。
“启”与“结”是教师在开始上课和即将下课时面向班集体进行的,占15分钟左右;中间30分钟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读、练、知交替进行,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学到课本中指令做练习处就做练习,并核对答案。具体来说,“启”就是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有迫切需要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启发不是讲课,老师两不代替: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即时反馈。读、练、知三者可以交替,读懂课文就做练习,做完练习就对答案,又读课文、做练习、对答案,如此交替地继续学下去,直至老师小结时才停止。“结”就是小结。在小结中,教师必须有的放矢,概括全貌,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做题规范化,解决疑难问题,促使知识系统化。
卢仲衡又提出了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四项验收指标,它们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自学能力成长、自学能力迁移与学科全面发展。其中,尤以学科全面发展最为与众不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从数学学科发端,但很突出的一点是它十分强调各学科均衡发展,数学的学习不能挤占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
在初始阶段,实验只限于初中数学一个学科,是“三本教学”。“三本”指三个本子,即课本、练习本、测验本。单独编写的课本,适合于学生自学;特殊的练习本,留有空白的地方,便于学生做题(答案附于练习本后),位置固定,也便于教师检查;测验本,不附答案,便于教师检查学生做练习的真实效果。
自学辅导教学在遵循“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前提下,主张“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在照顾到学生共同要求的同时,又允许学生个性化地发展。“快者”可以在其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步伐和节奏,在完成“班定步调”学习任务之后,继续学习课外参考书,钻研更深的问题,既能吃“饱”吃“好”,又能多学快学,其特长也能得到发展。而自学辅导教学之所以能转化学困生,是因为用视觉比用听觉更适应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学习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特点。一遍看不懂,可再看两遍或三遍,再看不懂可问老师或与同学低声交谈。
卢仲衡认为,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但是在速度上、数量上、质量上都是少而慢,而要促进或加速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就要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辅导法是多快好省地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方法中的一种,它能够遵循一条由“学会”到“会学”再到“创新”
二、邱学华:“尝试教学”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需要
邱学华,1935年生,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小学数学教学专家。
从1980年开始,邱学华在对小学数学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尝试教学法,后扩展到小学语文、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从小学延伸到中学,渗透到幼儿园;实验至今已历时27年,目前,全国已有98个县市全面推广尝试教学理论,实验基地2200多个,实验教师达70多万人,实验班级约90万个,受教学生3000多万。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思考,到80年代正式启动教学实验,邱学华对“尝试教学”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学生能够在尝试中学习”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观点的提出,尝试教学从无到有,从实验到理论,在中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1951年,在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的邱学华发现,教师先讲、学生听懂后才练习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且教学效果不理想。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教育科学知识,这一问题在当时无法解决。
1956年,邱学华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留校做助教,一边教书一边到附小搞教学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再讲,这便是尝试教学的雏形。
在教学实践中邱学华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七步:
第一步是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导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
第三步是自学课本。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
第四步是尝试练习。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第五步是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第六步是教师讲解。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瓢,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
第七步是第二次尝试练习。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
以上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中间五步是主题,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伸阶段。由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复杂多变,生搬硬套一种模式是不科学的,邱学华在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可以从基本模式中派生出许多变式,称为灵活模式,如调换式,即把基本式中的某几步调换一下;增添式,即在基本式上再增添一步或几步,如在出示尝试题以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结合式,即当学生比较熟悉和适应尝试教学以后,基本式七步就不必分得过于清楚,而是可以有机结合地进行;超前式,即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将基本式的前几步提前到课前作为预习进行。
尝试教学模式可以同其他教学模式整合,因而产生了第三类整合模式。邱学华认为,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
【案例】
小学数学《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用的小学数学磁性工具箱,学生用的磁性学具板,以及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用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个文具盒,一个装红铅笔,一个装黄铅笔。
1.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3支黄铅笔,教师提出要求“两个文具盒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缺少条件,无法解答)
2.教师再打开另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5支红铅笔,这样学生就可以求出一共有8支铅笔:3+5=8(支)。
3.教师打开一个文具盒,出示3支黄铅笔,然后指着另一个文具盒说:“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出得数)
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有3支黄铅笔,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投影片)
再引导学生分析,看出这道两步应用题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而前面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有3个已知条件。这堂课就来学习这类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板书)
[评: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直观,以游戏形式创设情境,采用启发式提问,揭示矛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了铺垫。]
尝试操作。
教师在磁性演示板,学生在磁性学具板上共同操作。在尝试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到,先要求出红铅笔有多少支,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尝试练习。
1.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做尝试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用白纸贴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然后尝试练习,练习要求学生尝试说出算理)
2.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算得对不对,并补充说出课本上的例题,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把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养的白兔比黑兔少6只”。(用白纸贴在黑板上)
4.把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为“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3倍”。(用白纸贴在黑板上)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然后说出算理。
根据上述黑板上出现的4道题目,进行分析比较,联系课本上提出的“注意:有两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要仔细分析,确定该用一步解答还是分两步解答”得出初步结论:题目给出的都是两个条件,如果直接说出两个具体数量(黑兔子和白兔子的只数),就用一步计算;如果说出一个具体数量(黑兔的只数),另一个没有直接说出(白兔的只数),必须先求出来,这样就用两步计算。
[评: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运用类比推理自己尝试解题,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自觉性。]
课堂作业。
课本第88页“做一做”两道题目(略)
教学游戏。
1.拍手游戏(教师拍几下,要求学生多拍或少拍几下,求一共拍几下?同桌学生也可互相拍)
2.猜盒里的铅笔。
3.编题比赛。要求学生编出这堂课教的两步应用题。
[评:通过尝试练习与课本例题解法对照,又改变例题的某一条件,进行变式练习,既要学生列式计算,又要求学生说明算理,促进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举一反三,逐步形成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三、黎世法:“异步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场所
1979年10月至1981年1月,当时就职于武汉师范学院的黎世法在武汉地区43所中学开展了有关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
分析发现,每个优秀中学生的基本学习过程具有十个有序的前后联系紧密的学习环节: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记忆巩固-学习检查。其中主要的学习环节有六个: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根据这六个环节的学习功能,黎世法将学生解决每一个学习问题的过程相应地抽象为六个因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六因素”也可称为“六步学习法”。
黎世法认为,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同步教学”,即一个班全体学生的学习速度与一个教师的讲课速度同步,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为了区别于同步教学,并突出最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的特点,黎世法将其更名为“异步教学方式”和“异步教学理论”。
异步教学的具体特征有:具有明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指导者;能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与学生的五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请教教师和全体学)有机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1987年7月至今,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异步教育学是一种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异步教学论”为核心内容的,能有效指导现代教育实践的现代教育学。
在异步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个体化学习”是一条主线,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等阶段进行学习的过程。
自学。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布置自学参考提纲,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开通思路,理解课文。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回了解学情并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自学与学生研讨学习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除了问教师外,还可与座位前后的同学小声议论。通过自学教学,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新课。这样也便于教师明确指导的重点,解决多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少数学生存在的非共性问题。
启发。旨在为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有效的联系,寻求和提供恰当的解决问题的认识条件。实质是启发学生自己启发自己。教师可以向全班学生提出在自学过程中多数学生难以解决的一个或几个带共性的问题。难度比较大的共性问题,可以在全班大多数学生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只能给学生指出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的认识条件和方法,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必须依靠每个学生自己对有关的认识条件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
复习。复习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继续解决在新单元学习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系统化、概括化,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将所学的新知识应用于实际,形成新的技能作准备的过程。教师布置复习参考提纲。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提纲进行复习。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检查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某个问题还没真正理解,教师可及时地针对这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进行指导。
作业。作业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将所学的新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技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过程。为了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异步教学提出了五种作业题:必做题、巩固题、深化题、提高题、过渡题。教师上课时可以先出示必做题,待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基本正确地做完了必做题时,教师可将选做题(巩固题、深化题、提高题)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任意选择。学生进行独立作业,教师巡回了解学情,并点面结合进行作业指导。
改错。改错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错误,认真分析作业的错误原因,改正作业错误,掌握正确作业方法的过程。学生的作业没有错误,也要分析总结一下能正确地完成作业的原因,进一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进行自改。学生遇到困难,可请教同座位的同学,或请教别的同学,还可以请教教师。在全班学生都进行了认真自改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进行互改作业。同时,教师巡回有重点地指导学生互改,与学生研讨改错问题。对于特别重要的作业题,同学之间互改以前或以后,可叫一至两位学生对这一重要的作业题进行讲解。然后,由教师对该题作正确的分析和结论,提高全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学生除了有一般的作业本外,还要有一本错误作业的重做本,教师要定期掌握学生作业改错的情况。教师对学生讲解作业的内容要评分,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依据之一。
小结。小结教学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使所学的技能进一步综合化、熟练化,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教师布置小结参考提纲并进行小结指导谈话,指示小结方法,学生对教师的谈话内容作重点笔记。学生根据小结参考提纲进行独立小结。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一边了解学情,一边与学生研讨小结问题。学生根据小结参考提纲,将课文中的有关重点内容摘录在小结笔记本上,以便思维加工、整理和概括。学生在小结过程中,如果遇到难点或需要加深理解的内容,要反复阅读和深思课文并认真查阅参考资料和工具书,如果经过独立思考,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可与座位附近的同学展开小声讨论,或请教教师。
四、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
张熊飞,1938年生,陕西礼泉人。196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曾在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达27年。
1987年调回陕西师大任教后,创立“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对于推动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诱思探究教学”已被推广到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0多所学校的许多学科教学当中。
教学改革最根本的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和谐关系。张熊飞分析了教与学的各自职能: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归纳为“循循善诱”;
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归纳为“独立思考”。
其后,他分析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职能,认识了四条教学规律:
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和易以思,这就是为师之道的根本。
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
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这就是教学辩证法的真谛。
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就是启发教学的精髓。
简言之,就是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自然有一定的运行机制。张熊飞分析了学生学习全过程所内涵的过程与要素后,构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情境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目标性学习的和谐统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论中的僵化模式和以偏概全的弊端。这就是探究教学模式论。
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具体到教学领域则要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目标。这就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维教学目标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发挥教学职能→启动教学机制→实现教学价值。这一内在逻辑联系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态教学系统:思想上是启发式,过程上是探究式,目标上是发展式。
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诱思探究教学立足于更新教学思想来解决具体教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因此,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基于这种认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主思考,大胆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诱思探究教学”着意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
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诱思探究教学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更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学生不是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策略,并逐渐形成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品质。诱思探究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思”,还注重学生的“练”,提出练有六法,即做、看、听、读、议、写。做、看是基础,听、读是主导,议是交流,写是迁移。诱思探究教学把“练”的规律和方法作了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大大提高了“练”的效能。
诱思探究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对于我国的传统教学要作具体分析。中国的教育历史悠久,挖掘、继承、发展了孔子以来启发教学的精髓。但是,传统教学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则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怎么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在教师诱导下学生真正的学。“教学生”与“教学生学”虽然仅仅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思想:一种是死教,另一种是诱学。在课堂教学结构上,前者表现为“满堂教”、“满堂讲”、“满堂问”;后者则表现为“满堂学”。所以,两者在教学思想上有着根本区别。
为什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提法改为了“引导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教师的职能,我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首先,“主导作用”在汉语中的内涵主要在一个“主”字上,往往给人一种“权力所有者”的感觉。具体教学时,教师口头上说的是“学生为主体”,但实际行动起来却常常是“教师为主体”。其次,我国教学的主流思想始终坚持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始终要求教师要“循循善诱”,即引导。将“主导”改为“引导”是为了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诱思探究教学中的“探究”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探究”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二者的出发点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科学品质。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区别。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探究”,往往与科学研究过程类比,在自然科学各学科教学中尤其强调,因而称之为“科学探究”。诱思探究教学提倡的“探究”,实质上就是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先得到感性认识,再获得理性认识,便于理解、掌握,更便于在教学中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适用于每个学科的每个概念和规律。
“三维教学目标”是诱思探究教学的亮点之一,它和目前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维目标”在表达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二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二者没有本质区别。第一维实质上都是指“知识”,第三维则指“品德”,只是“诱思探究教学”的提法更概括一些,包括了新课改所提的具体内容。我们认为第二维“过程与方法”不是目标,而是达到目标的途径。新课改强调“过程与方法”,意在批判过去“轻过程、重结论”的错误做法,以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能力、培育品德,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偏颇。我们查阅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该维度的具体内容其实都包含着发展能力,所以第二维我们仍然用“发展能力”。我们还看到,在具体课改中,由于一些教研工作者误读“过程与方法”的实质,提出了“强化过程、淡化结果”等行动口号,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热热闹闹一场空”的怪现象。
诱思探究教学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
从1998年开始,我校引入了“诱思探究教学”。学校成立了教科处,把教科室独立出来作为行政机构,依靠教科处强力推进诱思探究教学改革。教科处培训诱思探究教学的骨干教师;组织听课、评课;每周组织一次诱思探究教学研究会议;在全校范围内,包括校长,包括科室人员,都要参加诱思探究教学的理论考试。诱思探究教学极大地推动了我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更新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保证了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原河北省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五.李吉林:“情境教学”创设充满智慧和情趣的空间
李吉林,1938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1956年8月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规划专家组成员等职。
李吉林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与尊重,是基础教育界卓有影响的小学教育专家。
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李吉林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情境教育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时任语文教师的李吉林在教学中发现,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语言学习应有的真情实感,学生的学习乐趣被淹没在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的分析和训练中。受国外在语言教学中情景教学训练的启发,为了努力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改变灌输式教学,李吉林开始了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
李吉林确定了“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观察、角色扮演等操作性尝试,获取作文题材,以自己的所感去表达。在“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的实验阶段,李吉林又将情境教学和审美教育统一于语文教学中。
她提出了“凭借情境,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新思路,并总结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条要素,即: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1996年,李吉林在汲取各家课程论精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情境课程”的主张,阐述了“情境课程”的理念,概括出“学科情境课程的主体作用”、“大单元情境课程的联动作用”、“野外情境课程的源泉作用”,以及“过渡情境课程的衔接作用”等情境课程的四个领域,并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阐释。她的愿望是通过“课程”使情境教育走向大众化,便于更多的教师操作,进而使更多学生受益。实践表明,情境课程具有整合、熏陶、启智、激励四大作用,从而使情境教育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更使得李吉林对情境课程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充满了信心。
她大胆设想,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作文题材,改革作文教学远离儿童生活的现状,进而以“意境说”来丰富乃至改写“作文论”。她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当中去,让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或优选的富有美感的情境中,“情动而辞发”。其后,她又进一步从“意境说”中得到启示,认定“意境说”讲究的“真”、“美”、“情”、“思”正是儿童教育所需要的,并陆续概括出情境教学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以及围绕“情”、“思”、“美”开始构建情境教学的操作要义。
情境教学的原则为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并具有五项操作要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情境教学包含的四大特点、六个途径、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连同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原理等构建了属于情景教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六、王敏勤:“和谐教学”帮助学生从学习中找寻规律
王敏勤,男,1952年生,山东省桓台县人,“和谐教学法”的创立者。现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敏勤从1986年开始搞教学实验,已主持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和“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目前正在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和谐教学实验20年来,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可称为“两法”实验阶段、和谐教学法的初步探索阶段、和谐教学法形成阶段、和谐教学法成熟阶段、和谐教学法整体建构阶段。目前,实验学校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各种教学要素达到和谐状态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内容本身也是一个系统,要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学习“两法”到“自成一法”
1986年,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读研究生的王敏勤开始研究国外一种新的教学法,并在学校举办了一次学术讲座:《一种速成教学法——暗示教学的理论与模式》。他介绍的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创立的暗示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据说“能使人一个月学会外语”。
就在那一年,一个国际数学会议在济南召开,有2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作为山东省政府招待所的济南南郊宾馆负责接待服务,可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外国客人,服务员不会外语给接待工作带来了麻烦。南郊宾馆的领导找到学校领导,要求山东师大培训他们的服务员学外语。听过王敏勤讲座的校长找到他说:“你不是说有一种速成教学法能使人一个月学会外语吗,现在由你设计教学,外语系出师资,外语培训中心出设备和具体组织,你们三家负责完成培训任务”。济南南郊宾馆第一期英语学习班16名学员,教学方法严格按暗示教学模式:16名学员呈半圆形排列,教师伴随音乐介绍课文,采取英汉对照的办法,让学员分角色表演。第一期学习班一个半月,授课108小时,16名学员从26个英语字母开始学起,掌握了800个英语单词,四种英语时态和一些基本的语音、语法知识,能听写英语长句子,具备初步的英汉互译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宾馆英语会话,语音、语法比较正确。以后又在其他宾馆办了几期外语培训班,并用这种方法培训本校的出国人员,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这些实验远没有达到国外所说的实验效果,却激发了王敏勤搞教育实验的兴趣:能不能把这种教学法推广到中小学各科教学呢?
1989年,王敏勤在中小学开始了教学实验。首先在山东省邹平县和淄博市临淄区的几所学校开始搞暗示教学法实验和沙塔洛夫教学法实验。前苏联教育学家沙塔洛夫的教学法又称“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通过图表、核心词语、数据等“信号”将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知识,认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抛弃死记硬背的方法,细心领会教师的思路,学生可以掌握思维的技巧,从而达到学会学习。他们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简称“两种愉快教学法实验”。经过两年的实验,1991年7月,他们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召开了“全国首届暗示教学法与沙塔洛夫教学法研讨会”。在会后王敏勤提出了“学两法、融一法、自成一法”的新思路,对两种教学法进行了融合改造,利用暗示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和课堂音乐,吸收纲要信号的板书艺术,将研究改名为“愉快教学法”。由于当时上海已经有愉快教育的实验,实验后来又更名为“和谐教学法”。1993年,他们在济南市召开了“首届和谐教学法研讨会”,王敏勤在会上提出了和谐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和课堂教学模式,并于1996年8月出版了和谐教学的专著《和谐教学概论》,提出了“三阶段八环节”的课堂模式,标志着和谐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从教学过程的和谐到整体建构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从静态分析,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而这一整体又总是处于一定的具体教学环境之中。从动态分析,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总是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与外部的教学环境也总是处于相互适应的变化之中。教学的结构是静态的,教学的功能是通过动态的变化来实现的。
所谓和谐教学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王敏勤认为,首先,和谐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如果配合得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它们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相反,如果它们配合得不够合理,就会形成一种分力,每种要素不但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和谐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从不和谐到和谐,又会出现新的不和谐,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一种新的“和谐”。正是这种矛盾运动,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协调状态。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准确把握各种教学要素和环境的变化规律,及时调整各种要素的搭配关系,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
随着研究和实验的深入发展,王敏勤又提出了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原则:和谐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部分后整体,所以在教学中也总是先部分后整体。而王敏勤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所以在教学中也应该是先整体、后部分。根据整体建构的原则,在一个学段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在一个学期初,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在一个单元(章)初,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知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而每学完一个单元要及时回归到整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学完一册教材要及时回归到整个学段的知识系统。在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一开始就要把主要学习任务(而不是次要任务)交给学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的解决,完成了主要任务再完成次要任务。这样目标明确,直奔主题,课堂效率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知识结构图理清教材的思路和各部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知识树、线状图、网状图、表格、简笔画等,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来设计。如一个学段的一个学科可以画一棵知识树,每一册教材也可以画一棵知识树,知识树可以挂到教室的墙上,学生一入学就要让他学习这一知识树,让他知道在小学阶段或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或数学学科要学习哪些知识,要学习的每一部分知识都是这棵知识树上的一个分枝、一个叶片、一个果实。
课堂教学的“四环节”
王敏勤又提出了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教师在导入新课后,要向学生出示或说明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是自学指导,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先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自学。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借助知识结构图(纲要信号)来理清课文的主要结构和解决主要问题。
三是检查点拨,探寻规律。教师在检查学生自学结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包括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完善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方法。
七、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利用规律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张思中用十六个字精炼概括了多年外语教改探索的精髓——
张思中,1932年生,福建省尤溪县人。现任上海张思中外语教学研究所所长。1986年,张思中系统地总结了二十多年教学研究的经验,提炼出以“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为主要内容的十六字教学法,并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100多个教改基地。迄今为止,学习与实践张思中教学法的实验基地已经遍布了31个省(市、自治区)。
十六字教学法从诞生到初步形成教学法体系走过了40多个年头。在艰辛坎坷的探索历程中,张思中始终坚持以“继承、吸收、坚持、发展”为指导思想,从中外教学法中筛选、博采众长,总结创造出一套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形成了以“利用规律提高效率”为特征的十六字教学法。
上世纪60年代,张思中在担任华东师大一附中俄语教师期间,为了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提出了“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能滚则滚,能爬则爬”的教学思路,把“集中识字”和“循环记忆”有机结合。根据学生外语学习水平的差异,张思中还提出了“循环记忆集中识词”、“班级复式教学”、“阅读原著”、“中学外语教学目标观”等教学策略
张思中在总结和提炼实验成果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了本国的与外国的教材、教法,一般与特殊,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听读与说写,吸收知识与开拓知识,平衡与差距,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分内与分外等八大矛盾,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外语教学体系。“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简约精炼地概括了外语教学法的核心要素,将语言知识技能化的学习过程和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言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四者既单独成章,又相互关联,适当集中是关键,反复循环是方法,阅读原著是目的,因材施教是原则。
适当集中。集中教学,指集中内容、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造强化的环境气氛和条件,以达到调动师生积极性的目的。按时间顺序可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是“超前集中”,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前先将单词和语法简要讲授,使学生有粗略印象。第二步是“随机集中”,对词汇、语法和其他语言现象进行详尽、完整地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和运用的要求。第三步是综合集中,对文中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总结性、复习性的教学。集中教学按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集中,就是单项知识点的教学。二是横向集中,就是多项知识点的教学。
反复循环。主要指将语言学习融化在活的语言中,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语境中反复重复。循环是实现巩固、解决外语教学中词汇和语法遗忘率高的关键。在教学中有两个层面:一是运用各种记忆法,二是运用多种循环方式。张思中归纳了一套科学规律记忆法:“集中突击,分步要求”记忆法;循环记忆法;卡片记忆法;排列组合记忆法;分析结构记忆法;形象化识记法,等等。多种循环方式是第二个层面,形成了四种循环方式:圆周式循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循环强化记忆;螺旋式循环,即每循环一次或几次,就提高一层要求;逆循环,倒过来复习巩固;渗透式循环,各种循环方式交叉渗透、综合运用。
阅读原著。张思中将阅读原著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语言程度浅易、趣味性强的阅读材料很重要;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教师最好选择中外文对照的读物;教师可组织跨学科的兴趣小组,阅读外国中小学原版教科书,也可以阅读、翻译外国的书报杂志。通过阅读原著,学生在文学里找到心灵的对话者,领悟生活的真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因材施教。指的是正确对待学生个体间、群体间的差异,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因势利导,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所得。一方面是个体差距的处理,少数学生很优秀,课内教学吃不饱,通过组织外语兴趣小组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少数学生课内正常教学吃不了,采取个别辅导或课外辅导小组,帮助查漏补缺。另一方面,群体差异采取课内同堂分块、快慢组复式教学方法来处理。选择复式教学的时机很重要,此外要掌握一动一静、一讲一练和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充分发挥小组长和课代表的作用。因材施教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为学生学好英语创造成功的条件。
八、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为学英语快速奠基
马承,1940年生,辽宁省海城县人,英语教学法专家。曾在北京市育才学校等中学与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任教。现任北京现代教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马承创立了“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与“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目前,全国已有数以百万的学生使用三位一体英语语音教学法并从中受益。
第一“位”,字母名称音教学。字母是组成单词的最小单位。每个字母都有一个名字,叫字母名称音。字母名称音既有音又有形;音素是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音素是音的概念,是靠听觉器官判断的。音素数目大大多于字母,有48个。音标是音素的书面符号,有一个音素就有一个相对应的音标符号。举个例子来说,blackboard一词中共有10个字母b,l,a,c,k,b,o,a,r,d,但只有b-l-a-ck-b-oar-d7个音素;用相应的7个音标表示它们。在教学中,马承利用孩子们已熟知的常识引出26个字母名称音,只用一节课,就可以轻松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位”,音素教学。音素教学是三位一体中的核心部分。音素表现了语音中的本质特征,马承教学音素时是根据字母名称音来学习辅音字母的音素,体现字母与音素的二位一体。他用以下几种方法学习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掐头法学读音,读辅音字母名称音,将其第一个音去掉,余下的音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如Ff[ef],[e][f],去[e]余[f]。去尾法学读音,如Bb[bi:],[b][i:],去[i:]余[b]。对比法学读音,指与汉语拼音区别,对照法学习g、h、y、w、r五个辅音。对比法学读音,是根据认知法的理论来设计的。认知法认为,学外语一定要将外语与本民族语言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相似之处和相异之处。英语和汉语的读音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英语的辅音读音与汉语拼音的声母,从音到形相似之处很多。比如,g、h、y、w、r,就可以用字母组合记忆法。
第三“位”,音标教学。当学生已经熟悉了5个元音字母的短音,5个元音字母的长音,21个辅音字母的读音,4个常见的字母组合共35个语音单位时,这就为讲48个音标符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扫清了大部分障碍。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唱英语语音歌学习其他音标,如短元音歌与长元音拼读歌等,学生在读读、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就轻松地学会了字母、音素、音标。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也称大三位一体教学法。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词汇编码,提前记忆。马承认为,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听说和阅读的最大障碍就是词汇,学生提前记单词,就为听说阅读扫清了障碍。记单词首先涉及到编码,需要以音为序,整体记忆。以音为序,可以是先解决单词会读的问题,整体记忆一定要启迪学生思维,遵循记忆规律。理解和推理是记单词高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理解,就是把正在学习的与已经学习的以及正在学习材料的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形成系统,概括规律,并从深层上把握词汇的音、形、义。不明白的东西是记不住的,或者暂时记住了,遗忘率也会相当高。推理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逻辑判断,达到由旧而知新,由前而知后,由此而知彼,化机械的死学为理解性的和意义性的活学。学生记单词可以有归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合成与分解法等方法。
语法提前略讲与随进度精讲相结合。语法提前略讲,重点研究的是时态如何略讲的问题。如果半年只讲一个时态,这对系统地了解与使用一个时态是有用的,可以为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法基础,但这样做大大拉长了学习时态的周期,使学生难以进入会话阶段和阅读阶段。时态相对集中讲是将语法表格化、公式化,将句子归纳成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和答句,简略为肯、否、问、答。先让学生按逻辑顺序记住8种时态的名称,并简明扼要地介绍每种时态的意义和简要的时态定义,不要求全。然后,介绍规则动词的词尾变化,再以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回答为系统进行训练。按照这个记忆系统,去学习8个时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彼此相联系的8个记忆组块。由于它是直线序列,讲到现在时,马上就能联想到过去时,进而联想到将来时。8种时态的基本公式记住后,进行反复练习,并且在每个学期都要安排一节课集中讲别的语法内容,为会话和阅读扫除障碍。马承参与主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实验教材,就安排了相对集中提前略讲语法的内容,并将语法结构明线化。同时,教材还为学生提供了语法相对集中讲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将复杂的语法现象归纳成表格化、公式化的记忆组块;将语法的基本概念与一定语境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看到的是鲜活的语法,而不是枯燥的语法概念。
阅读与词汇、语法教学同步进行。单词提前记忆扫除了讲新课的词汇障碍,语法提前讲扫除了交际和阅读的障碍。初中英语实验教材还安排了精读和泛读,精读即教材上的阅读,并随进度重点突出精讲的语法内容,即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将提前略讲的语法内容不断深化和扩展,着眼于应用。泛读是要扩大知识面的内容,即课外阅读材料,体现提前略讲的语法教学内容。简单地说,精读要“精”,泛读要“广”。不论是精读还是泛读都要强调同步阅读,即用学过的词汇、语法、句型进行阅读。同期阅读词汇量是逐步扩大的,是有过渡性的,让学生能逐渐会读和速读。
每个单元的教学均构成“结构-会话-阅读”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没有好的结构就没有好的交际,语言结构是准交际形式,会话才是真正的交际。对学生来说,交际包括校内的交际、社会生活的交际,而阅读是结构和交际内容的综合体现。
词汇集中记、语法集中学、阅读同步行,大大加快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速度,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尤其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九、顾泠沅:“青浦实验”来源于实践的有效教学策略 顾泠沅,1944年生,江苏吴江人。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委员等职。
1977年起,顾泠沅在青浦县(现上海市青浦区)主持数学教育改革实验近20年,先后完成了“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与质量的实验研究”、“教改实验的方法学与教学原理研究”等项目,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
在“实践筛选”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教学策略,并应用于实践,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青浦实验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概括为4条有效的教学措施,它们又分别对应了四条教学原理。
第一,情意原理,即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以及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二,序进原理,即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和结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现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的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序进原理实际上是对知识结构(包括“教材结构”与“教学结构”)的关注。
第三,活动原理。研究者建议教师采用“尝试指导”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边尝试,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反馈原理。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青浦县数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主要得力于上述四个教学原理的综合运用及其所延伸出的教学策略。
实验的主要教学方法大致包括以下步骤:诱导-尝试-概括-变式-回授-调节。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予以调节和促进,使之保持明确指向并维持一定的程度。
探究知识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学生改变了以往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通过逐步试探和试验,在讨论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则拟订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确定“高而可攀”的步子,防止难易失度。
概括结论,纳入知识系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尝试所得,概括出有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然后通过必要的讲解,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从而将其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变式练习的尝试。对于一般结论,教师运用概念变式、背景复杂化和配置实际应用环境等手段,编制好顺序排列的训练题,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方面的尝试。编制练习必须注意:应使练习的思维过程具有合适的梯度,逐步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将一道题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并使之与尝试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题的组合应有利于学生概括各种解题技能或从不同的角度更换解题的技能和方法。此外,还可用多种形式给出问题条件,使学生受到训练。
回授尝试效果,组织答疑和讲解。教师搜集与评定学生尝试学习效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堂巡视、课内练习、作业考查等。教师通过及时回授评定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答疑和讲解。答疑要答在疑处,解决疑难问题;讲解则是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使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并通过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对那些不易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予适当指点。
阶段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在一个单元或一章一册教学完毕之后,要进行关于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其中尤以“阶段过关”最为重要。教师应当给掌握阶段内容有困难的学生以第二次学习机会,针对存在问题帮助“过关”。教学细节的调节与阶段结果的调节,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改善教学系统的控制性能。
上述五个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特点而加以调整,也可以在某个方面有所侧重,其中尝试学习是中心环节;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尝试创造条件;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是把尝试学习所得的知识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以及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尝试学习的水平。
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历经15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论文是对青浦县实验全过程的精深概括。作者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从实践中提炼出以实践筛选法为核心的,包括调查、筛选、实验等多种方法互补的教育科研方法体系。实践筛选法是其创造,它填补了调查到实验假说之间的空缺,使科研方法更加完整。通过调查、筛选和实验总结出了四条有效的教学措施,使青浦县的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实践证明了作者创造的方法论体系的科学性。
第三篇:2015年中国职业教育九大热点
2015年中国职业教育九大热点
2016年01月04日09时02分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职业教育活动周
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被国务院确定为“职业教育活动周”。2015年5月10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活动主题为“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李克强总理就此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到场讲话。
当前,发展职业教育,国家非常重视,社会和家长的观念正在不断改变,现实中,职业教育就是在家长的徘徊到最后寻找到认同感中不断前进。职业教育活动周面向的是大众,这样高规格的活动旨在全社会营造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活动周期间,各省区市政府和职业院校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活动,让全社会了解、体验和参与职业教育,共享职业教育发展成果。
然而,每年一次的集中“活动”,要想彻底解决职教发展中的深层次瓶颈问题,还需要充分协调好教育、经济、劳动、就业等领域的关系,打好制度和标准建设的“组合拳”。我们期待“活动周”既是“展示成绩周”,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2、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5金6银4铜、11个优胜奖,在2015年8月于巴西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队实现了金牌的突破,名列奖牌榜第三名,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获奖选手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从国家领导人接见座谈到人社部举办表彰大会,从省里领导接见、表彰大会到省、市、学校颁发奖金,有的金牌获得者获得的奖金超过100万元,除了奖金,国家给荣誉,地方给政策,学校给职称,一时间技能人才风光无限,技能成才成为热点话题。
对于像奖励奥运冠军那样奖励如今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有人鼓励,说他们“值得”;有人不以为然,觉得以后会导致技能人才培养的急功近利。如何看待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如何奖励这些技能冠军,一段时间,成了社会热议话题。
对此,人社部相关领导强调,相对于他们所作的贡献来说,目前的奖励是合适的,值得的,“就是要让社会对技能人才眼红心热”。世界技能大赛获奖是一个契机,希望通过它能提升技能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加青年从事技能工作的吸引力,增强青年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
3、本科转型
本科转型,再次上榜,这个词自从2014年引爆社会关注后,至今热度不减。直至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使得转不转型的争议尘埃落定。
“本科转型”的最早提法多种多样,过去两年中媒体报道广泛使用的有“地方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600所本科院校”等,在普遍猜测与对号入座的大环境下,曾经引发许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恐慌和迷茫。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害怕学校会因此而“降格”为高职院校,更害怕由此会引发生源危机的连锁反应。
如今,本科转型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实际操作的“说明书”也已下发,开弓没有回头箭,本科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如何推动这些试点高校顺利实现华丽转身,考验着教育管理部门,也考验着学校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本科高校不妨放下身段,去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走走、看看、问问、学学。
4、高职升本
高职升本,一直是敏感话题。教育部多次强调“原则上”不允许高职升本。
然而,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率先打破“原则”,2015年11月14日,教育部发出公告,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消息不胫而走,在高职教育界引起了巨大波澜,也重新点燃了高职院校升本的热情和欲望。
在此之前,最有“升本”意愿和条件的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在“示范”申报时均被约定“三年内不得升本”。然而,部分办学条件并不太好的民办高职院校得以顺利“升本”,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示范高职院校的不满,民间热议“高职升本”的情况高涨,暗流涌动。
如今,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升本,这是不是意味着高职“升本”可以放开,一刀切的禁令已经解除?这也成了目前示范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5、学徒制
2014年9月,教育部出台“现代学徒制”试点办法,2015年遴选出165家试点单位。2015年7月,人社部出台“新型学徒制”试点办法,有13个省的企业入围,以政府补贴企业的办法进行推进,并于2015年11月在北京现代汽车等企业开始试点。
至此,两部委关于“学徒制”演绎了不同春秋。一时间,两份文件的内容有何不同,文件中所说的“学徒制”又有何区别,成为职业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有人对照两者的主要区别认为,现代学徒制是“招生即招工”,学校是培养主体,而新型学徒制是“招工即招生”,企业是培养主体。当然,人社部以真金白银在推行,而教育部给试点单位目前只有空头支票。
学徒制到底能否改变中国职业教育现状,能否真正起带动作用,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和老师来说,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两部委能否一起出个文件,政策互补,共同推动“学徒制”改革呢?
6、大国工匠
201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节目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大国工匠成为热词,大国工匠的传奇故事也引发社会热议。
人们发现,这8个工匠,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在火箭制造等高精尖领域坚守,年复一年地传承和钻研,带着满腔的报国情,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传奇。
工匠精神是什么?是追求手艺的极致,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是默默热爱的力量。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这种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节目制片人岳群解释节目推出的原因,同时期望通过节目,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
然而,工匠精神到底要怎样才能注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这给中国的职业院校、企业包括全社会都提出了严肃的命题。
7、高职高烧
人高烧是得病了,高职学校高烧了,是教育走偏了。
“高职高烧”概念源于义乌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少华发在其自媒体公号的《高职高烧》一文。文中,贾少华总结归纳了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傍大款”、追求姓“高”耻于姓“职”、热衷升本,是比较典型的三大高烧“症状”,这些高烧症状很容易让高职院校越来越脱离健康的发展轨道,甚至有些“走火入魔”和“神志不清”。
文章发表后,引发争议。对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向本科靠拢、向精英教育靠拢,一味强调学高等数学、英语等做法,争议尤为激烈。
高职高烧了,不能一味怪学校,更多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与社会评价使然。高职可以追求“高”,但不能脱离了自己办学定位与生源实际。我们期待,高职教育界少些浮躁,多来点办学的“工匠精神”。
8、职教法执法检查
2015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从主席台缓步走到报告台,向常委会组成人员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这个镜头令人难忘。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法施行19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就此开展执法检查,旨在促进职业教育法的贯彻实施,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此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作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另有6个部门提供了书面汇报材料,8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如此高规格的执法检查与总结持续了整整3个月。职教人在欢庆我国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更关心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如何得到彻底解决,如何才能将检查的结果较好地融合到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工作之中。人们已经不满足对现有法律法规“不到位”的查处和对于个别条款的缝缝补补,而更期待能在新的形势下对《职业教育法》进行系统化的顶层设计。
9、机器换人
2015年,一股智能装备替换劳动力投入的“机器换人”热潮,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席卷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制造业发达地区。美的、富士康、徐福记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宣布“机器工人”上岗时间表,顺德骄傲地宣称未来三五年将出现机器人占领的“无人工厂”,浙江省雄心勃勃地推进每年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机器换人首先进入的是纺织、鞋、服装、建材等行业,相关应用企业通过数控设备可减少20%至30%的劳动力用工。
机器换人引发职业院校担忧,学生难道没有出校门就被机器淘汰了吗?实则不然。从目前来看,机器人所替代的大部分是简单劳动,而且是劳动力市场供应最短缺的部分,机器换人部分解决了局部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严重不足,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真正提高他们的素质。另一方面,要促进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提高这部分人的素质,以更好适应新产业。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的办学并不受影响,而且大有可为的空间。(记者梁国胜特约撰稿人王寿斌)
第四篇:中国九大美术学院考题难度分析
中国九大美术学院考题难度分析
天津美术学院难度分析
天津美术学院难考么?天津美术学院考什么?天津美术学院考什么?
天津美术学院 位置:天津
八大美术学院之一,优势专业:视觉设计类,雕塑,国画。
天津美术学院考试内容:
素描:人物头像,半身像,胸像都有考过的历史。以头像为主。
色彩:人物写生。
速写:动态速写,一般为三个动态。
天津美术学院难度: 9.4级属难度较高学校。
但是天津美术学院录取方式按照专业成绩录取,文化要求分数较低。
专业进小圈文化350分左右。英语55分以上即可。中央美术学院好考么?
报考中央美术学院需要哪些知识?
中央美术学院
难度指数 9.8
中央美术学院考题类型:
造型专业:素描半身像 色彩半身像(可用油画)速写场景+人物 创作
设计专业:设计素描 设计色彩平面设计 立体构成
给考生的建议:造型专业:绘画功底扎实,色彩应用能力很强可以尝试报考,其他学院不建议报考
湖北美术学院难度分析
湖北美术学院好考么?湖北美术学院考什么?
湖北美术学院 难度系数 9.0
湖北美术学院考试内容:素描(形式不定),色彩(静物写生为主),速写(人物动态速写)
报考建议:建议华中地区身份报考。湖北美术学院比较优秀的院系:美术教育系、工业设计系、服装系、视觉传达、环艺 广州美术学院难度分析
广州美术学院好考么? 广州美术学院考什么?
广州美术学院 难度系数 9.3
广州美术学院考试内容:
素描:多为胸像,活头像想写。色彩:普通静物组合。速写,多为创意默写。
报考指导:广州美术学院的创作近两年似乎不再考了,但创作和速写进行了融合,多注意速写的创意默写练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难度分析
清华美院好考么? 清华美院考些什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难度系数 9.8
考试内容:
设计类:近两年试卷多为8K,素描:男女青年写生,但多有其他装饰物。
色彩:喜欢考一些对比若的景物难度较大。
速写:很传统的人物组合
设计:设计基础类型,不限技法画种。但对设计基础要求较高。
造型类:素描:青年半身 色彩:色彩半身像 速写很传统的人物组合 创作:创作类型多于生活相关。
报考指导:清华美院对文化要求很高,专业过关文化考到500分左右才有把握录取。当然专业要求也不低。专业方面设计拉分最大,报考前请注重设计学习。鲁迅美术学院难度分析
鲁迅美术学院好考么? 鲁迅美术学院考什么? 鲁迅美术学院 难度系数 9.3 考试内容:素描:多考男军人头像写生 色彩分地区考试内容不太一样,考头像的几率大。鲁迅美术学院美术考题 点击查看
报考知道:鲁迅美术学院对考生造型能力要求较高,不管是色彩还是素描,形体准确能 更受喜欢。
西安美术学院难度分析
西安美术学院好考么? 西安美术学院考什么? 西安美术学院 难度系数 8.9(和湖北美术学院并称为最容易靠的美院)考试内容:
素描:带手胸像多为6开正方形纸
色彩:水粉静物,6开纸
速写:场景速写3人以上,多为考场内部场景3人以上即可 中国美术学院难度分析
中国美术学院好考么?中国美术学院要考什么? 中国美术学院 难度指数 9.3 中国美术学院考题类型: 动画学院 及其他造型专业
素描头像写生8开,速写8开多个人物写生,水粉4开默写的,但默写的题目是不同考点题 也不同。雕塑系 素描石膏 素描头像 没有色彩考试。中国美院设计系 素描石膏,色 彩静物 不考速写
美术生的圣地------九大美院资料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学院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qhmy/index.jsp
招生网址:http://ad.tsinghua.edu.cn/qhmy/viewcontent.jsp?columnID=6
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大连
学院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湖北美术学院:武汉
学院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招生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web/page.php?cid=11
第五篇:中国名人九大成功素质排行榜
中国名人九大成功素质排行榜(3)
1、抓住机遇;
2、功底与才华;
3、信念;
4、敬业精神;
5、特殊个性;
6、承受力;
7、人际关系;
8、善于表现自己;
9、口才。
“抓住机遇”排在第一位。抓住机遇的能力是这九种素质的核心素质。所有名人的成功经历都无可辩驳地证明,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性、决定性因素。机遇的本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必然需求,在这些需求产生之初,如果一个人能够敏锐地洞察它,抓住它,或者因偶然因素撞上了机遇,即使他不具备较深厚的功底,较突出的才华,其它素质也很一般,只要他能抓住这个机遇,他就能获得成功,起码是一个阶段的成功。
但是,我们所说的成功,是一种大的持久的成功。这样,一个人要抓住的就是那些大机遇。大机遇就是那种普遍的、持久的社会需求。社会需要挖耳勺,但一个制作销售挖耳勺的人,无论他做得多么好,也不会成为什么大的成功人物。赵忠祥在80年代以前就在中国的电视观众中大名鼑鼑,但那时中国的电视观众太少,也就是说,他所满足的需求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只有当电视在中国普及以后,优秀主持人才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赵忠祥才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因此,发现大机遇、抓住大机遇的能力,就成了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起点,也是其它所有素质指向的标的,其它的所有素质,最后都要归结到抓住机遇的能力上。
“功底与才华”排在第二位。功底与才华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用以满足一种社会需求的能力,它是一种内因,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做成一件事,能把这件事做到何种程度的因素。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功底,才可能把握住机会;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才华,才可能满足他所发现的那一种社会需求。深厚的功底与突出的才华与大的机遇相结合,就可能造就一个大的成功人物。功底事愈厚愈强,深厚的功底使人在把握机遇之后潜力无穷,可以把一次机遇的内涵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深厚的功底还可以使你举重若轻,把一件事情做得圆满周到。才华是一种创造力,而创造力就是一个人与大众相区别的标志,使你在社会中显现出来,而不是沉沦其中。创造力使你能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东西,可能会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把机遇发展到最大值。比如王蒙,许多改革开放初期成名的那一代作家,现在都停止了创作,而王蒙还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就是因为功底深厚、才华出众的缘故。(待续)
“特殊个性”排在第五位。特殊个性是一个人性格的表现,它有一种先天性因素。它决定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在这行能干到多好。它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读书可以锻炼气质”,因此,功底的增强有助于人的性格的改造。同样,一个人可能因为在某方面有强烈的信念,也会磨砺自己的个性,或者发扬性格中的优点,或者改正某些方面的缺陷,使它适合于这种信念。个性并无好与坏之分,只与是否适合于个人所从事的职业相关。孤傲耿直、极端认真的傅雷不适合做组织工作,但对于翻译这一职业来说,却很相宜。有些人胆怯、敏感,但他若有一定的才华,从事文学艺术创作,也可能取得较大的成功。
“承受力”排在第六位。承受力是一个人承受压力、战胜压力的能力,它还包括初步成功之后,承受荣誉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产生与变得强大,这种素质的养成,有赖于排在它之前的那几种系质。功底与才华的增强可以增强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强了,压力自然就显得小一些。信念坚强的人承受力也强,因为做大事的信念可以帮助人承受奋斗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使人不满足于目前的成就,不会被荣誉压倒。敬业精神突出的人承受力也突出,因为热爱会使人无所畏惧,全身心的投入会使人更快地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当代著名画家韩美林就是一个承受能力极强的人。他在“文革”中先是被批斗,后又被投入监狱,他都挺了过来。在新时期他的事业取得了成功,但个人却遭到两次婚变的打击,他也挺了过来。他说:“你知道,当一个男子汉是什么形象吗?就是那只压在床底下垫着床脚鼓着气、瞪着眼而不死的癞蛤蟆。十八层地狱,是锻炼汉子的最高学府。我是从那里来的!”韩美林若没有这么强的承受力,绝没有今天在艺术上的大成功。
“人际关系”排在第七位。JR人才调查中心的研究发现,在当代中国名人的成功经历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历来是重视人伦的社会,要想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取得成功,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一个人其他素质不特别出色的时候,人际关系更是成为他能否成功的关键。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即使各方面素质都很出色,他一个人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做出大的成就。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我们做事总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你获得机遇并抓住机遇,也可以帮助你获得提高你的功底与才华的机会。你的肝胆相照的朋友会帮助你坚定信念,增强你的承受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帮助你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的作用。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些人并没有能力帮你干成一件事,但他却有足够的能量使你干不成这件事,这就是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此,我们特别要对那些有才华而又勇于任事的人提出忠告,尤其是你想竞争某个职位时,人际关系至为重要。
中国光大集团总裁王光英与许多国际知名人士有很深的友谊,这些人有基辛格、竹下登等,他们对王光英的事业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帮助,这些帮助有时候比资金和技术作用大得多。
“善于表现自己”排在第八位。我们的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名人是很善于表现自己的。对于以谦虚为美德的传统中国人来说,主动表现自己一向是不被接纳的一种行为。但在一个商业社会里,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具有主动出击的意识与做法。一个人才高盖世但从不表现,则任何机遇都不会来临,又怎么能向社会证明自己的能力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善于表现自己并不是指制造新闻,被各种媒体频繁地报道,而是怎样恰如其分地在工作、生活中表现自己身上那些优秀的东西,比如才华、个性、人际关系等。表现才华而不被视为有意卖弄,表现豪爽个性而不被视为粗鲁,表现自己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不被视为两面三刀,这就要掌握表现的火候,也就是度。决定你是否善于表现的:是你本身的功底加上你对于社会和人的理解。善于表现自己有助于一个人抓住机会。酒香不要藏在深巷中,而要摆到大街上来,那里人多,识货的顾客也就多。现代社会里,人人都应有公关意识,都要向公众介绍自己,使公众熟悉你的才华、成就与特点,机会才会来临,成就才具有社会性。在中国当代名人中,张艺谋与马俊仁都是善于表现自己的好手。第一,他们确实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第二,他们掌握着表现自己的度,既把自己的才华充分展露了出来,又不让人有哗众取宠的感觉。
“口才”排在第九位。这并不是说口才不重要,在马俊仁、杨澜等人的成功过程中,口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把口才排在第九位的原因是:第一,口才是一种结果,是被其他素质决定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功底与才华,并且愿意表现自己,才可能有良好的口才;第二,口才的重要性与职业有关,那些以独立钻研为主的人对口才的依赖程度就会降低,比如陈景润口才不好,这对他的成功影响也不大。口才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口才可以证明你头脑的水准,给别人判断你的能力提供一个外在的依据,这有可能为你带来机遇;其次,急智可以使你在面临语言的刁难时借题发挥,解除你的困境;最后,幽默是口才好的标志,幽默是对挫折的一种超脱,是一种高明的自嘲,使自己摆脱挫折的困扰,生命力得到解放,向着新的目标前进。
这九种素质是我们JR人才调查中心研究了当代中国近500位名人的成功经历之后得出的普遍结论,它并不意味着这是每个人,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要获得成功都必须具备的九种素质。但是,有几种素质,是无论想在哪个领域取得大的成就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它们更是一个人本身拥有的那种内在的因素,这就是功底、信念、敬业精神与承受力。这几种素质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功底薄弱的人不会有大的潜力;缺乏信念的人跨不过奋斗道路上的明坎与暗沟,一个遇挫辄止的人绝对干不出任何大事。一个缺乏敬业精神的人,缺乏对所从事的职业与事业的热爱与全身心的投入,他又怎么能对之极为精通呢?而一个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干成别的什么大事。承受力更是一个人顶住压力、战胜挫折的关键素质。在这四种以内在因素为主要特征的素质中,信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念是长期坚持做一件事,长期朝一个目标努力的精神力量。有了信念,一个奋斗者才会不断地积累,加深加厚自己的功底,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最大值。有了信念,奋斗者对职业的热爱才不会盲目,不会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才可能把这种爱转化为全身心的投入并使这种爱不断升华,在这个职业中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有了信念,奋斗者的承受力才具备了思想上的根源,承受力才永远不会枯竭。我们还要提醒那些执着钻研的奋斗者,善于表现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口才同样是不可忽略的成功素质。表现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事,是每个人的正当权利,是把自己的思想、才华、能力、性格展现给他人,展现给社会,以使自己能在社会中运用、发挥自己的能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越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也就越频繁,个人对人际关系这种社会环境的依赖性也就更强。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奋斗者消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提供很大的帮助。而口才则是帮助你表现自己,帮助你处理人际关系的有力工具。处理人际关系固然需要真诚,但这种真诚也需要有口才来表现。
关于新时期中国名人的成功素质排行我们就论述到这里,读者可能会有的一个问题是,在今后一段时间直到下个世纪,一个人若想取得大的成功,哪些素质是最重要的呢? 仍然是以上这九种素质。抓住大的机遇仍然是关键,但机遇是一种外在的、客观的因素,那些我们通过自身的长期努力能够改善、加强的因素,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功底与敬业精神。
21世纪轰鸣的声音已依稀可闻,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将从最初的无序与混乱走向有序与成熟。商业社会发展的初期所产生的些时代病的恶果,也将在那个时候成熟。这些时代病有:过过于重视对机会的寻求与把握而忽视对功底的积累,过于重视效果而忽视质量,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从而严重缺乏敬业精神。功底与敬业精神随着市场的成熟日益成为稀有的东西,而市场的规律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到那时,功底与敬业精神就成了社会渴求而供给普遍不足的希缺性极强的资源。谁拥有这两种资源,谁就能在未来的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更强有力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那些期望在未来取得大的成就的奋斗者,从现在起就应该踏踏实实地积累,从现在起就应该开始培养对于本职工作的热爱。我们知道,在任何社会中,任何人想要获致大的持久的成功,必定需要按部就班的长期准备,必定需要长期的不间断、不松懈的努力。任何速成法,不论他说得多么神奇,都不会造就任何大才,能否造就小才也值得怀疑。好木头的根都扎得深,长得也慢。越高的楼房,地基往下打得越深、越牢固。高高的金字塔耸立千百年,是因为它有巨大的、牢固的基座。这些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往往就是最有用、最根本的道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