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题目-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暨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007年度学术年会日程
(2008年2月25-27日)
2月24日下午 16:30-18:30 注册
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大厅 2月25日上午 08:30-09:00 注册
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大厅
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2月25日09:00-09:20 开幕式
主持人:罗
勇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领导致辞
国家气候中心领导讲话
李维京
09:20-10:40 特邀报告(报告35分钟,讨论5分钟)
主持人:罗
勇 从2008年1月我国南方持续性大雪看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丁一汇院士,国家气候中心
2008年冷冬的启示
王绍武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12:00-13:30 午餐午休
2月25日下午
分会报告
专题讨论
2月25日18:00
招待会(地点:培训中心育园餐厅)2月26日全天
分会报告
专题讨论
2月26日17:10
大会总结
闭幕式
主持人:罗 勇(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2月27日
参观活动(京外代表)
分会报告10分钟,讨论2分钟,请报告人提前将PPT文件拷贝会务组 专题讨论:20-30分钟
第一分会 气候变率的机理、预测与气候评价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二楼第六会议室 2月25日下午13:30-17:45 S1-1 气候变率的诊断与机理研究
主持人:封国林
李栋梁
宋 燕
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凝结潜热及其影响 李栋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青藏高原积雪时空演变特征与我国夏季雨带的关系(2006年开放课题)宋 燕,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中国西北及青藏高原沙尘天气动态演变特征(2006年开放课题)王劲松,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大气相对角动量与赤道绕轴角动量相互作用下副热带高压脊线南北移动的动力热力分析 王万里,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两种再分析资料Hadley环流时空结构的比较 秦育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年气候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差异 王遵娅
丁一汇,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机制探讨 梁 萍,上海市气候中心
大气质量南北涛动的季节循环
卢楚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半球夏季纬向平均环流的垂直结构异常及其与AAO和ENSO的联系 白莹莹,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副热带高压与降水和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 万仕全,江苏省扬州市气象局
副热带北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时空特征的诊断研究
韩荣青
李维京
董敏,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夏季南亚高压的一组环流指数及其初步分析 陈延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季节内变化与热带气旋生成研究 张秀芝,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
2007年梅雨期淮河流域洪水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罗连升
徐敏,安徽省气候中心
(专题讨论)
2月26日08:30-12:00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二楼第六会议室
S1-2 气候模式模拟及预测方法研究
主持人:王永光
吴统文
城市冠层微气候及京津冀地区大气环流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 刘树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研究简介
吴统文
王兰宁
王在志
李伟平
李清泉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室
刚
曾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数值模拟研究(2006年度开放课题)曾 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IPCC AR4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风变化的模拟性能评估 孙 颖,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气候系统模式对北极涛动的模拟
辛晓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室
赤道东太平洋前期海温异常对6月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李 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Variability of Regional Precipitation and Associated Physical Process in the NCEP CFS: Focus on the Southwest United States 姜允迪,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
RegCM3对青藏高原极端气候事件模拟的敏感性研究 杨雅薇,上海市气候中心
MATCH对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特征的模拟研究
崔振雷 张华 银燕,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n Updated Coupled Model for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Study 曾红玲,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
平原河网地区的气象水文模型研究 王 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海温的不同时间尺度南海夏季风强度的最优子集回归预报 谷德军,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一种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预测方法的研究 刘 实,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考虑相关系数不稳定性的季节气候预测方法探讨 毛炜峄,新疆气候中心
层次分析法在降水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冯 波,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气象局
(专题讨论)2月26日下午13:30-17:10 会议地点:气象科技大楼会议中心二楼第六会议室
S1-3 区域气候分析与评价
主持人:张 强
姜 彤
陈正洪
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的异常性特点 张 强,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候应用与服务室
武汉市新一代居民中暑气象模型及中暑指数等级标准研究(2006年开放课题)陈正洪,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辽宁省近50年冬半年降雪的气候特征分析(2006年开放课题)赵春雨,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变化趋势(2006年开放课题)姜 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华南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分析 信 飞,上海市气候中心
华北中南部罕见的秋季连阴雨过程分析 胡雪红
张琳,山东省德州市气象局
陕西伏旱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方建刚,陕西省气候中心
东亚地区水汽输送与重庆旱涝的联系 周 浩,重庆市气候中心
淄博市近40年降水及气温时空特征分析 卢兆民,山东省淄博市气象局
河南省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朱业玉,河南省气候中心
海洋模式网页评述
毛燕军,浙江省气候中心
东营市旱情决策服务系统 侯淑梅,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局
(专题讨论)第二分会 气候变化检测、预估及其影响评估
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2月25日下午13:30-17:45 S2-1 气候变化监测、检测及成因分析
主持人:任国玉 陈 星
胡永云
全新世以来气候及其突变事件的模拟与重建 陈 星,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近三十年来南极平流层的冬春季变暖 胡永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中国大型蒸发器逐日蒸发观测数据集的建立 熊安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我国极端强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周 兵,国家气象中心
Interdecadal Change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adley Circulation and Winter Temperature in East Asia 周波涛,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树轮年表指示的公元1796年以来小兴安岭五营地区温度变化 尹 红
刘洪滨 黄磊,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青藏高原气温变化1951-2006代表序列的建立和初步分析 任 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新的暖冬标准下近56年我国暖冬特征 陈 峪,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
1951-2004年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变化研究
王小玲
任福民,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
我国北方夏半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变化特征 刘莉红,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珠穆朗玛峰地区近30年来气候变化
杨续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云南近46年气候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刘 瑜,云南省气候中心
热带异常风场序列的傅立叶分析方案及试验
华文漪
王盘兴
吴幸毓
翁之梅
李丽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的变化及其成因 林爱兰,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近50年云南气候变化的特征 晏红明,云南省气候中心
(专题讨论)
2月26日上午 08:30-12:00 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S2-2 气候变化模拟及预估
主持人:高学杰
张 华
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一些成因(特邀报告)张人禾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变暗和变明”对增暖的可能影响 赵宗慈,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
Reduction of Future Monsoon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Comparison between a High Resolution RCM Simulation and the Driving GCM 高学杰,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统计降尺度方法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彭莉莉,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植被冠层对地面积雪的影响的观测与模拟研究
李伟平
孙菽芬
季劲钧
夏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室/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Simulation of dust aerosol and its regional feedbacks over East Asia using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张冬峰
高学杰,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长江三角洲地区MODIS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对比验证 贺千山,上海市气象局
黑碳气溶胶辐射强迫全球分布的模拟研究 张 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SF6气体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
吴金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新“距平”概念下的中国气温变率研究(2006年开放课题)
钱 诚
赵天保,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黑碳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王志立
张华 郭品文,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石英
高学杰,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专题讨论)
2月26日下午13:30-17:10 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
S2-3 气候变化影响与评估
主持人:夏 军
沈永平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评估与适应性管理 夏 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表气温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敏感性 张镱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新疆雪冰流域水文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下游可持续供水和洪水安全管理的影响 沈永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土壤碳变化预估的动态模型系统-RothCUK简介 张称意,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
基于MODIS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长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何 勇 董文杰 严晓瑜,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
运用区域气候模式和全球气候模式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方法学研究 田 展,上海市气候中心
2006年夏季特大高温干旱期间重庆城市热岛分析 何泽能,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武汉市城市热岛强度非对称性变化的研究(2006年开放课题)陈正洪,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上海高温特征及城市化影响研究 史 军,上海市气候中心
气候变暖对华东地区≥0℃积温的影响及对策 李 军,上海市气候中心
近50年来山东省日照市气候变化分析 陆桂荣,山东省日照市气象局 莒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分析 姚文军,山东省莒县气象局
(专题讨论)
第三分会 气候资源评估
会议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大楼十楼IPCC会议室
2月26日上午 08:30开始
主持人:刘树华
张秀芝
朱 蓉
利用CRCM区域气候模式进行风能资源模拟的技术与方法介绍 刘晶淼,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城市化和观测环境变化对边界层内风速影响分析—以河北省为例(2006年开放课题)刘学锋,河北省气候中心
江苏省风能资源评价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探讨 许遐祯
陈燕,江苏省气候中心
美国2005年《能源政策法》“气候变化”篇评析—兼论对我国制定《能源法》的启示 董 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
湍流通量计算方法和误差的比较研究 刘树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风电开发的影响 张容焱
张秀芝等,福建省气候中心
我国风能资源气候变化之21世纪情景预测
李 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TAPM模式风场模拟性能评估及在风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穆海振,上海市气候中心
上海地区高温对用电影响的评估模型建立及风险评估 贺芳芳,上海市气候中心
近50年中国风速变化及其可能原因
江 滢
罗 勇
赵宗慈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柳艳香
江 滢
张秀芝
陶树旺,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申彦波,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 中国风能资源储量的计算
张 德
朱 蓉
罗 勇,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
我国近50年来太阳直接辐射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赵 东
罗 勇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
RAMS模式在风电场风速预报中的应用
孙川永
陶树旺
罗勇,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
风电场风机排布及发电量评估
周荣卫
何晓凤
陶树旺,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
风能预报研究进展
柳艳香 陶树旺 张秀芝,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资源中心
邢台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李惠欣,河北省邢台市气象局
(专题讨论)
第二篇:中心气候预测中心岗位职责
中心气候预测中心岗位职责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yaya 发布时间:2009-4-17 阅读:419次
中心气候预测中心岗位职责:
1、从事延伸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工作,在校内和网站上发布延伸期天气预报;
2、参加全国延伸期(旬、月)天气会商、参加全国冷暖、旱涝气候预测会商会;
3、承担大气科学类各专业天气分析预报综合实习和其它教学培训工作;
4、参加气象业务与预报技术研究室的研究工作,从事重大气候事件的分析总结工作,研发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方法;
5、维护和扩展延伸期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短期气候预测方法库和资料库)工作;
6、承担大气科学学院的教学工作;
7、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承担国内外来访者的接待工作;
8、承担上级安排的其它工作。
区域级:
参与气候模式研究开发,负责运行区域气候数值模式,建立区域动力气候模式产品的解释应用平台,组织区域短期气候预测会商,提供区域短期气候预测指导产品;
负责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开展气候和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分析气候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为省级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指导产品和技术支持;
组织协调区域内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可行性论证和气候保障服务。
市级:
承担本市气候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价等常规气候业务;提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服务。
承担本市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应用服务,提供都市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和生态气 象预测评估服务,进行生态与农业气象科技支撑研究
四川省气候中心职责
2011年4月2日
四川省气候中心是四川省气象局领导下,承担气候预测、气候影响评估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处级,其主要任务是:
1.制作发布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和本省短期气候预测,向全省基层台站提供短期气候预测的指导产品和技术指导;
2.承担西南区域气象中心气候预测业务和技术指导工作;
3.开展气候资源调查分析,承担本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评估及气候资料鉴审工作;
4.承担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及本省气候变化情况和各种气候事件以及它们对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影响的监测、诊断、预估,编制气候监测和气候影响评价报告;
5.负责生态领域气象监测评价、预测、预估与预警;承担重大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估以及生态工程效果评价、重大生态建设项目气象可行性论证;
6.承担本省气候灾害的收集、整理、上报以及重大灾情的影响评估工作;
7.负责本单位人事、经费、装备物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8.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7章 气候业务、资料、档案、图书 1 气候中心
http:// 新疆兴农网 2011-03-09 10:40:09 浏览次数: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第7章 气候业务、资料、档案、图书气候中心
1.1 气候中心概况
2004年新疆气候中心下设三科两馆,即:气候预测分析科,信息档案科和信息审核科以及新疆气象图书馆和新疆气象档案馆。气候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承担短期气候预测、气候监测诊断、气候变化研究、气象资料审核、档案管理和服务,编纂气象史志、气象灾害年鉴和图书、期刊借阅等业务和科研工作。
1.2 短期气候预测与决策气象服务
气候中心常规业务主要是:月、季、气候趋势预测及年气候公报、半年气候影响评价、各季气候影响评价、气象月报等预报服务产品的制作和对外服务。2005年新增月气候影响评价、干旱监测预警等服务产品,并开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常规业务的基础上,气候中心着重开展和加强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把棉花生产的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作为重点。形成主动及时、内容丰富的系列化决策气象服务产品,成为自治区党政领导和有关生产部门的气象参谋。
在定期提供全疆农牧业气象年景分析预测、南北疆棉花适播期预测、夏秋季热量条件预测和汛期预测等服务产品的同时,根据天气气候的变化,进行滚动订正预报,不定期地发布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这已成为决策气象服务的一大亮点。
1.3 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产品
月预报:分别选择北疆八个代表站(阿勒泰、塔城、伊宁、精河、乌苏、石河子、乌鲁木齐、奇台)和南疆八个代表站(喀什、阿克苏、轮台、库尔勒、和田、且末、吐鲁番、哈密)制作北疆和南疆的月温度和降水趋势预测,以及主要天气过程的时间、强度预测。温度趋势主要分特高(异常偏高)、偏高、略高、略低、偏低、特低(异常偏低)六个等级;降水等级主要分特多(异常偏多)、偏多、略多、略少、偏少、特少(异常偏少)六个等级。另外,在一些特定的月份,还要增加霜冻(初、终霜)、开春期、最大积雪深度等要素的预报。打印此页
季度预报:选择站点同上,制作北疆和南疆的6~8月温度和降水趋势预测,重点是预测降水趋势和主要降水时段。
预报:选择站点同上,制作北疆和南疆的当年11月份~来年10月份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和降水趋势预测及开春、终霜、初霜、入冬4个关键日预测,重点是预测气候背景下的农业气象年景“丰欠”情况。
1.4 气候监测诊断的主要产品
⑴ 气象月报:每个月南北疆月气温、月降水特点评述及天气过程概述。
⑵ 两月天气栏目:综述过去两个月天气气候及分析其对农牧业的影响,是《新疆气象》杂志的固定栏目。⑶ 月、季、年气候影响评价:① 气候概况与主要气候特点:降水、温度、积雪。②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灾害。③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④ 下月(季、年)预评估。
⑷ 干旱监测月报:① 干旱生态环境监测:干旱气候监测;重大气候事件监测;积雪监测;水体监测植被监测。② 气候展望 :下月温度预测;下月降水预测; 气候影响建议。
⑸ 重大气候事件公报:不定期对一年中出现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进行描述、公布。
1.5 科研工作
科研是气候业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动了气候业务的发展。气候中心完成的科研成果:⑴ 2002年完成了《决策气象服务查询系统》的研制开发,代替了DOS环境下的《长期业务系统》中资料查询的功能,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了新疆104个气象站旬、月气温、降水历史资料的信息化,使资料(包括实时气象旬、月报)查询更为方便、快捷。
⑵ 作为主要项目承担单位之一,完成了自治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和重点科技项目《新疆气候变化及短期气候预测综合系统研究》,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包括: ① 出版《新疆气候变化及短期气候预测研究》一书;② 自主研制开发了新一代《短期气候预测综合业务系统》,该系统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新疆短期气候预测的特点,把最新研制的气候预测方法与预测工作流程综合起来,使之业务化、系统化,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一个综合业务平台和科研环境。提高了新疆短期气候预测,尤其是重大灾害性气候事件的监测、诊断分析和预测的能力。该系统已在多个地区气象台推广应用。
⑶ 完成了《新疆新一代气象预报服务业务系统》项目中,综合历史数据库、短期气候预测服务系统、新疆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系统3个子项目的开发。
1.6 气象业务综合历史数据库
这是新一代气象预报业务服务系统建设的基础:历史数据库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共享;为新一代业务系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数据流向;实现服务产品自动分发,为预报、决策气象服务和公益服务提供支持。数据库分为8个子库:地面资料数据库、高空资料数据库、农业气象资料数据库、遥感资料数据库、环境资料数据库、历史天气图库、气象灾情数据库、预报服务产品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统计处理,数据库实时续补和维护、备份,加工产品自动分发管理。通过气象信息网络,收集国家中心、地州台站上传的观测资料和经过整理的预报服务产品等信息,并分类存放在历史数据库中。实现对地面、高空、农气和环境气象资料、气象灾情、预报服务产品、气象卫星遥感等资料的数据库管理;实现其它产品的加工、分发。数据库查询系统建立在任意条件的客户端数据库访问查询系统,通过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方式、ADO数据库访问技术以及对Internet应用的全面支持,为天气预报、决策气象服务和有关专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地查询平台。
1.7 短期气候预测服务系统
这是符合新疆特点的现代化气候业务系统。它能定期制作发布月、季、年际气候趋势和气候异常的预测和服务产品,有效地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当地政府制订规划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它还能调用中心数据服务器和气候预报服务器上的基本数据,经过统计计算、分析,提取气候预测的基本内容,在规定的流程下按照优化的模式进行交互预报、产品包装和产品分发,使预测业务和服务上了一个新台阶。
1.8 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系统
系统为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向政府发布重要气象情报提供业务技术支持。包括异常气候事件的分析查询、对各种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建议、防汛、抗旱服务对策建议和农牧业系列化服务对策建议的查询等。
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信息流程可分为信息处理、决策气象服务知识提取、信息加工和决策气象服务分发四个阶段。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包括六个结构模块:周年决策气象服务、决策气象资料查询、对策建议查询、各种气象预测查询、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和系统设置管理。
第三篇:论文题目
1.酒店管理之人性化管理
2.从顾客心理学角度论如何提高顾客
满意度
3.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
4.酒店专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
生涯
5.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思考
6.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
7.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8.论饭店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
1、浅谈如何规划酒店员工的职业生涯
2、数字化信息时代酒店网络营销研究
3、现代酒店新型营销策略研究
4、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态势研究
5、关于我国中低星级酒店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6、酒店管理之人性化管理
7、我国酒店业“用工荒”现象之我见
8、论现代酒店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9、浅析低碳概念的绿色饭店发展
10、浅论酒店有形服务与无形服务的有效整合(酒店服务创新与价值提升研究)
11、饭店的信息化管理研究
12、浅谈酒店服务外包现象及其常见问题
13、从顾客心理学角度论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
14、饭店员工职业倦怠初探
15、我国饭店业员工培训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试论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论酒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论酒店管理集团生存和发展
22酒店专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论酒店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论酒店的品牌策略毕业论文参考网原创论文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思考中国饭店业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对饭店餐饮成本的控制研究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
分时度假的现状与发展
浅析饭店无干扰服务
体验式思维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
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研究
国内饭店如何对抗国际酒店集团的对策研究
以某一饭店为例谈饭店顾客关系管理
37浅析经济型饭店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38以某一饭店为例饭店企业文化问题研究 39 浅析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40 以某一饭店为例谈如何有效执行饭店战略41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如何实现餐饮服务的个性化
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以某一饭店为例浅谈现代酒店营销 45 培训工作是饭店服务质量的基础
如何处理饭店非正式组织问题
试论饭店企业的客源市场定位
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 49 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 50 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
旅游饭店营销与管理系统研究
我国旅游饭店集团化问题分析
浅析中外饭店管理集团比较
试析我国饭店业员工流动原因
以某一饭店为例浅谈饭店企业的公共关系管理 56 “假日经济”剖析
论饭店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
谈员工服务意识与企业竞争力提高之间的关系 59 抓好饭店产品质量,提高竞争能力60 谈培训工作在饭店管理中的重要性
第四篇:论文题目
201 浅谈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202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203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204 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
205 中学数学不等式证明方法
206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207 浅谈辅助线的添加
208 归纳并推广矩阵的几种常用分解
209 关于矩阵正定的若干判别方法 210 关于行列式求解的若干方法
211 行列式在求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
212 中学课程数学教学思想方法教学初探
213 大学生数学素质教育思考
214 数学归纳法教学探究
215 师范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设置的探讨
216 统计学在证券市场中的应用
217 关于全概率公式及其应用的研究
218 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策略
219 奥赛中组合计算方法及应用
220 谈谈不定方程
221 分类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222 从笛卡尔的“万能代数模型”谈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223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行为的改变
224 对各种导数的研究
225 不等式解法大观
226 谈谈“ 隐函数 ”
227 数学奥赛中数论问题的解题方法研究
228 猜想和联想
229 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
230 无理数 e 的发现及其应用
231 初中数学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研究
232 函数的上下极限及其应用
233 正多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公度问题
234 比较函数法在常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235 数学分析的直观与严密
236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构造法
237 谈待定系数法在中学解题中的应用
238 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239 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240 初等函数的极值
241 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242 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243 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244 常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求解技巧 245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适应性调查研究
246 数学新课程中“双基”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247 数学“双基”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248 中国基础教育数学“双基”教学的主要特征研究
249 数学“双基”教学的文化背景研究
250 中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及案例分析
251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252 课堂提问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253 对本地区“×××”中学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调查研究
254 “平面几何入门”的教学设计
255 高中男女学生数学学习差异性的调查研究
256 高中与初中数学教材的衔接性问题研究
257 中学教师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认识的调查研究
258 中学生关于数学学习效益认识的调查研究
259 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因素的调查研究
260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案例分析
261 高效益数学教学特征的调查研究
262 数学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探究
263 美学方法对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调查研究
264 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65 中学生解不等式相关问题的错误分析及对策研究
266 中学生概率学习易错问题及教学对策 267 两套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
268 中学×××内容教学案例分析——几堂教学案例之比较
269 什么是一堂好的数学课堂教学?——从几个数学教学案例说起
270 论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
271 关于中学生随机思想培养的思考
272 ××× 统计方法及其应用
273 研究函数的初等方法
274 递归数列及其应用
275 自然数系与数学归纳法
276 共点圆与共圆点的证法
277 殴几里德公理体系与希尔伯特公理体系
278 如何评价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
279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80 函数逼近
281 数的进制问题
282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若干中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283 初中数学新课程数与代数学习策略研究
284 初中数学新课程统计与概率学习策略研究
285 对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及其途径的思考
286 函数列运算的顺序交换及条件
287 解析函数的各种等价条件及其应用 288 特征函数在概率论中的应用
289 数学史与中学教育
290 让生活走进数学,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谈×× 数学方法的应用
291 数学竟赛中的数论问题
292 随机变量分布规律的求法
293 简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
294 无穷大量存在的意义
295 中学数学竞赛中参数问题
296 从坐标系到向量空间的基
297 谈谈反证法
298 一致连续性的判断定理及性质
299 课堂提问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00 从数学高考试题的演变看中学数学教育改革
301 凸函数及其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302 极值的讨论及其应用
303 正难则反 , 从反面来考虑问题
304 实数的构造 , 完备性及它们的应用
305 简述期望的性质及其作用
306 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
307 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308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309 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310 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311 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312 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支奇葩-----数学猜想初探
313 关于实变函数中叶果罗夫定理的鲁津定理的证明
314 概率论发展史及其简单应用
315 对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
316 矩阵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初探 317 数学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318 浅谈中学数学的等价转换
319 中学数学中的变式教学设计
320 中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策略研究
321 抽屉原理的应用及推广
322 加强数形结合 , 提高解题能力
323 函数性质的应用
324 求初等函数的值域
325 中学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
326 初中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学习策略与研究
327 浅谈分类讨论及解题应用
328 从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看数学基础教育改革
329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案例
330 中学数学中的审美因素探析 331 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332 中学生学习《简易逻辑》易错问题及教学对策
333 中学生学习微积分易错问题以及原因探析
334 中学数学课堂统计教学的误区——从几则课例说起
335 中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析
336 新课程下优秀课堂教学设计特点探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337 数学人才的流失及对策
338 在中学数学中开设微积分的意义及作用
339 高中数学中概率统计的教学探讨
340 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
341 高考试题分析
342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343 共线点与共点线的证法
344 几何作图问题
345 初等几何变换及其应用
346 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347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348 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
349 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50 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351 “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352 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53 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354 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355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356 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357 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358 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359 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360 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361 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362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363 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364 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365 高中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366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7 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68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69 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70 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371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72 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373 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374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375 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376 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377 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378 谈谈构造法解题
379 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380 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381 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382 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383 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384 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385 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386 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387 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88 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389 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390 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91 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92 微积分学与哲学
393 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94 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95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96 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397 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398 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99 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400 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401 论数学家与数学
402 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403 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404 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405 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406 “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407 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408 “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409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410 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411 “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412 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413 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414 中学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415 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416 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417 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418 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19 反证法的逻辑学依据及其应用
420 为什么要学数学?——论数学的功能
421 数学是什么?——论数学的功能
422 各种通讯服务品牌的选择策略
423 中学生数学素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424 数学教学的系统性与适用性探讨
425 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
426 论中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
427 我崇拜的中学数学教师
428 中学数学教学中集合思想的教学
429 高中(或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探究
430 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431 论数学中的猜想
432 论现代科学技术与数学
433 论当代科技经济与数学
434 论数学中的运算
435 论逻辑与数学
436 RMI方法与中学数学教学
437 RMI方法与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438 简单化原则与中学数学教学
439 简单化原则与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440 逆向思维与中学数学教学 441 逆向思维与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442 特殊化方法与中学数学教学
443 特殊化方法与中学素质教育
444 思维的策略原理与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445 具体化原则与中学数学教学
446 具体化方法与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447 一题多解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48 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学数学教学
449 奥林匹克数学与中学数学
450 数学竞赛辅导与中学数学教学
451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向深入与数学奥林匹克
452 现代教育理论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
453 初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454 代数变形的技巧与解题
455 浅谈几何与代数问题互化
456 浅谈概率统计与生活
457 反例在数学中的价值
458 浅谈非智力因素与成才
459 浅议“勾股定理”的发展史
460 “费马定理”简史
461 猜想与数学
462 立体几何中辅助线或面的作法 463 向量在几何与代数中的一些应用
464 浅谈数学中的“构造法”
465 中学数学与逻辑;
466 数学问题解决与数学能力培养;467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教学;468 数学思维与数学解题教学;469 数学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470 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研究;471 数学学习中的非认知因素;472 数学教与学心理研究;473 数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474 数学教与学评价的改革;475 数学文化教育研究;476 数学美育研究;
477 数学教育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478 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的培养。
479 如何提高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480 如何提升一般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481 大学生诚信指标的构建及分析。
482 多维随机向量的随机模拟。
483 相关函数COPULA的有关构造问题。484 相关函数COPULA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485 若干相关性指标的分析比较。
486 遗传算法在TSP问题中的求解。
487 信度理论的应用探讨。
488 紧凑遗传算法在TSP问题的求解。
489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优化
490 收入因素对中国西部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491 上证指数收盘与其成交量的因果性分析
492 证指数收盘与其最高点、最低点的因果性分析
493 上证综指与成指因果性分析
494 上证综指预测模型的构建
495 上证综指风险值估计方法研究
496 深证综合指数收益率波动性的实证研究
497 永川市教育投入对城镇化的拉动的实证分析
498 永川市城镇化现状及对策
499 微分多项式的值分布理论
500 亚纯函数的导数分担一个值得唯一性
第五篇:论文题目
论文参考题目
浅析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 小议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浅谈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戊戌维新看改革开放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近现代 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辛亥革命之我见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正确认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谈谈我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几点看法 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抗战中坚 民族先锋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 浅析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中的作用 论抗日战争国民党战场的作战策略与作用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国际友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作用 抗日战争中抗币与法币、伪币斗争述论
抗日战争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绥远省政府对边疆教育的推进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对外宣传策略比较 论抗日战争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 建设一支与国家地位相称的人民军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的一次检阅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十年来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综述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与中国的抗日战争——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发展为线索
近十年来西方对中国抗日战争研究述评近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初步研究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史学的学术趋向
抗战时期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的原因探析 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胜利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我国政府处理日本侵华历史问题的方针与启示 国共两党抗日作战的战略指导 新中国对日本战犯的改造 抗战漫画探析
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术个案看全民族的思想启蒙 论太行精神的形成 满铁与九一八事变
上海抗战文化的发展与抗争
南京大屠杀与民族忧患意识
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研究综述
东南抗战的领导核心——抗战初期的中共中央东南局
我国少数民族在抗战中的重要贡献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海峡两岸关系视野下的抗日战争研究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的枢纽 文化知识界与农民抗战运动员 中国抗战与日本的败降 论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人力动员与管制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与祖国统一。抗日战争敌后战场与抗日游击战争。
抗日根据地建设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八路军及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山东及青岛军民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主义的发展 论江桥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浅谈辛亥革命前十年中国国民的宪政意识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问题的思考 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新思考
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 辛亥革命时期学术文化的变迁
论辛亥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 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大的农村变动”原因剖析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佛教在辛亥革命中的角色与地位
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的振兴 南洋与辛亥革命
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妇女群的解放心态 辛亥革命时期的盐务改革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研究 如何看待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大众传媒与五四运动“内除国贼”目标的确立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
五四运动对我国妇女体育的推动
从思想到行动——略论五四运动与启蒙 对五四运动及传承五四精神的再思考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关系探源
赋予五四运动以社会性别:女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
五四运动对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的启示
科学、民主与民族精神重构——五四运动再思考 五四运动对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影响 胡适对“五四运动”的态度分期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五四运动评论述评 “德赛两先生”在中国的由来与发展 五四运动与中国音乐的历史诠释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试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关于妇女参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 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途径研究
党在加强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探析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历程、经验与启示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建党90年来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经验
依托国家战略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先行区
以更大勇气和决心推进改革 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浅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
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青岛”建设 新时期基层央行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研究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浅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生态文化建设
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与融通
浅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高校党建的启示 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党内和谐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理论研究
论毛泽东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领导艺术 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能力 党领导农村基层自治的历史轨迹与基本经验
浅析党成立90年来的理论创新与历史经验 党的社会管理工作研究
加强和推进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
坚持党的群众工作基本经验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 中国共产党历次整党整风运动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共产党女子学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历史考察 科学发展观:党对发展的价值的新认识
试论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 试论党群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执政成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五”时期北京对城市社会问题的应对及启示
论中国共产党在构建沈阳过渡时期和谐社会实践中的探索 从上海的实践看加强社区党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试析“枫桥经验”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启示 弘扬红旗渠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区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中国共产党社会化工作方式的历史实践及其启示 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辩证统一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方式的实践特点与理论贡献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探析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历史经验的回顾与思考
忧患意识教育: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探索 论江泽民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 胡锦涛促进就业保持社会和谐发展思想在上海的成功实践
三代领导核心对党的领导制度建设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与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建国以来“三农”问题实践与历史经验研究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决策思路形成背景的历史考察 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突破 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症结及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简述民族宗教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论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历史经验
论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坚持基本经验,巩固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总结党的统战工作历史经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在威宁的实践 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几点探讨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探索 必须充分认识对非公经济重新定位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重塑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党政治
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文化理论工作的历史特点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用建党原理剖析浙江先进分子在创建中国共产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东北抗联群众工作的历史启示
党领导“直过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和启示
建国以来上海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的历史回顾及其现实意义 略论李大钊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五四”运动领导者及性质初探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支部及其小组概述
孙中山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及其评价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探析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过程综述 试析红军长征胜利之原因 试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原因 “一二•九”留给我们------试论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试论敌后解放区战场的历史作用
中国正面战场对日战略的演变述略 论伟大的抗战精神
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 试评百团大战
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的原因 试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性质
试论“长征精神”(或论“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
岩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试论旧中国资产阶级走过的艰难路程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日本军国主义与侵华战争
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典范——试析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的贡毛泽东诗词创作阶段论
论毛泽东诗词的爱国情操美 从毛泽东诗词看长征精神
简析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论毛泽东诗词的浪漫主义特点 毛泽东早年诗词品析
试论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论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回顾与启示 “七千人大会”的当代启示 试析“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论社会主义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习“五四”先驱,肩负起历史使命 论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论我党历史上的三次重大转折 回顾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论当代大学生要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论爱国与爱党的统一性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应从苏东剧变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论在铭记历史中坚持“三个选择”
试析林则徐的历史贡献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和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试述近代殖民主义者掠卖残害华工罪行
近代中国从改革到革命的历史发展逻辑。试评洋务运动
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和特征。
容闳与近代中国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
近代思想文化的变迁。
日本大陆政策剖析
民国北洋政府的内外政策。
试评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者黄遵宪
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内政外交。
简论“扶清灭洋”口号的作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试探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评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第一人张謇
近代中国改革(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的关系。评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之间的比较。
资本帝国主义征服近代中国的手段述略
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与近代文化的演变。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与联系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评左宗棠收复新疆
社会革命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天京事变的反思
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的关系。评价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