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空军军官服役条例施行细则

时间:2019-05-15 09:5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陆海空军军官服役条例施行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陆海空军军官服役条例施行细则》。

第一篇:陆海空军军官服役条例施行细则

【法规名称】 陆海空军军官服役条例施行细则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1999-06-16 【正

文】

陆海空军军官服役条例施行细则

第 1 条

本细则依陆海空军军官服役条例(以下简称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订定之。

第 2 条

本条例第四条所称服役限龄,系指军官服现役及服预备役合计之限定年龄而言,并依其出生年月日计算至足龄之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 3 条

四十八年八月十三日本条例公布前已任常备军官者,不适用本条例第五条现役最大年限之规定,应另依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按左列现役限龄行之。

一上将六十四岁。

二中将六十岁。

三少将五十七岁。

四上校五十四岁。

五中校五十二岁。

六少校五十岁。

七上尉四十八岁。

八中尉四十五岁。

九少尉四十三岁。

一级上将得继续保留现役不受前项第一款现役限龄之限制,其办法另定之。

第一项限龄以届满足龄之年出生月份为准,届满现役限龄人员予以退伍。

但合于延役标准者,得予延役,其标准由国防部定之。

第 4 条

现役年限常备士官考入各军官班次毕业后,依左列规定服现役:

一正期班依正期军官服现役规定。

二专科班规定服现役十年者,依其规定;规定服役不足十年而原服士官役不足者,其不足役期应折服军官役期补足之。但并计役期,最多以十年为限。

三专修班依规定服军官现役外,原服士官役不足者,其不足役期,比照前款规定补服之。

第 5 条

本条例第六条所定常备军官之考选及第七条所定预备军官之考选、甄选,由国防部依计划行之。

第 6 条

本条例第八条所定预备军官志愿转服常备军官役者,以转服现役为限,其处理依左列规定:

一预备军官现役转服常备军官现役者,填具志愿书,层报所隶军种总部或非隶属军种之经管单位(以下简称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二预备军官预备役转服常备军官现役者,填具志愿书,向所属团管区申请,转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第 7 条

五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本条例修正公布生效后至六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修正公布生效前考入军官学校正期班毕业任军官者,服常备军官现役十年期满后,一律依本条例第九条第一项延长服役五年。

依本条例第三十一条服现役年限及前项延长服役期满申请退伍者,应于期满六个月前,呈由人事权责单位,依第十二条及第十三条之规定处理。其志愿继续服现役者,应按左列区分,于服役期满六个月前,填具志愿书,呈由人事权责单位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一志愿继续服现役者,其期间至少为二年,期满后得依志愿继续服现役。

二志愿继续现服役至各阶服役最大年限者,其继续服现役之年限,以尔后晋任之新阶为准。

六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本条例修正公布生效之日起考入军官学校正期班毕业任军官者,依本条例第九条第二项规定,应服常备军官现役,至各阶现役最大年限。但服满常备军官现役八年后志愿

退伍者,国防部得视员额状况核予退伍;服现役届满十年后得依志愿办理退伍。

第 8 条

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项所定常备军官预备役志愿再服现役者,依左列规定:

一志愿再服现役者,应填具志愿申请书,向所属团管区申请,层转所隶经管单位依军事需要核定之。

二接受召集入营服现役期满志愿再服现役者,应填具志愿申请书,向服役单位申请,层转所隶经管单位依军事需要核定之。

第 9 条

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项第一款至第五款所定停役,依左列规定:

一失踪停役失踪逾三个月者,于届满三个月之翌日起停役。

二被俘停役被俘者,自被俘之日起停役。

三撤职停役撤职者,自撤职之日起停役。

四羁押停役因案羁押逾三个月者,于届满三个月之翌日起停役。

五刑事停役判处徒刑在执行中未受免官处分者,自判决确定之日起停役。

前项停役人员,由人事权责单位,填具停役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并于核定后通知后备管理机关列入后备管理。

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项第六款所定停役,依左列规定:

一免职停役依陆海空军军官士官任职条例及其施行细则规定予以免职并已停服现役者,自免职之日起停役。

二外职停役应国家需要,于军事无妨碍且专长盈余时,经核准任军职以外之公职者,自核准之日起停役。

前项停役人员,由人事权责单位,填具停役名册,第一款人员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第二款人员层报国防部核定,并于核定后通知后备管理机关,列入后备管理。

第 10 条

失踪停役、被俘停役、免职停役者,于停役原因消灭时,合于复职规定,并具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予回役。

一失踪或被俘归来,查明无损军誉,并经考核合格者。

二免职停役原因消灭,经检讨无重大过失者。

前项第一款人员,由收训单位;第二款人员,由所隶后备管理机关分别检讨,造具回役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第 11 条

撤职停役,羁押停役,刑事停役,于停役原因消灭时,合于复职规定,并具左列情形之一者,得核予回役。

一撤职停役届满一年,经考核品行良好者。但因叛乱、贪污罪,经判刑确定或有其他重大原因者,不在此限。

二羁押停役经不起诉处分或判决无罪、免刑、免诉、不受理确定或经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而宣告缓刑确定者。

三判处徒刑刑期届满,或经依法赦免、减刑、假释、悛悔有据者。

前项第一款人员,由所隶后备管理机关,第二款及第三款人员,由军法机关分别检讨,造具回役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第 12 条

本条例第十三条及第三条所定退伍,依左列规定:

一现役年限退伍指服满现役年限退伍者。

二现役最大年限退伍指届满现役最大年限退伍者。

三病伤退伍指病伤或体质衰弱,经检定不适服现役者。

四依额退伍指员额过剩,经检讨应予退伍者。

五因停退伍指停役原因消灭免予回役,或撤职停役自停役之日起逾一年经申请不合回役;或羁押停役、刑事停役、免职停役逾三年而未回役;或虽未逾三年而将届现役限龄或现役最大年限已无回役之可能者;或外职停役于公务员铨审合格、或铨审中停役届满三年、或无需铨审者。

六现役限龄退伍指届满现役限龄退伍者。

前项第一款现役年限退伍,包括服现役十年后志愿留营或延长服役而未届满现役最大年限而退伍者。

第 13 条

前条退伍人员之处理,依左列规定:

一现役年限退伍由人事权责单位,依人事资料检讨,造具退伍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二现役最大年限退伍由人事权责单位,依人事资料检讨,造具退伍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三病伤退伍由指定之军医院检定,填具检定证明书,由人事权责单位,造具退伍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四依额退伍由国防部督导各军种总部或非隶属军种之经管单位检讨员额,交由人事权责单位,依人事资料检讨,造具退伍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五因停退伍由后备管理机关检讨,造具退伍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六现役限龄退伍由人事权责单位,依人事资料检讨,造具退伍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前项退伍军官应发给退伍令,其格式如附件一(参阅中华民国现行法规汇编八十三年五月版(九)5013 页)。

第 14 条

本条例第十四条所定应予解除召集人员,其处理依左列规定:

一志愿或应召再服现役期满者,依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办理。

二志愿或应召再服现役具有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各款情形之一者,依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有关规定办理。

第 15 条

本条例第十五条所定除役,依左列规定:

一服役限龄除役指届满服役限龄者。

二残废除役指病伤残废经检定不堪服役者。

三久停除役指失踪或被俘停役届满三年尚未归还者。

前项第二款不堪服役标准,由国防部定之。

第 16 条

前条除役人员之处理,依左列规定:

一服役限龄除役自现役直接除役者,由人事权责单位,造具除役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自预备役除役者,于每年年底由军管区公告各阶服役限龄、除役年次办理之。

二残废除役自现役直接除役者,由人事权责单位凭指定之军医院检定证明书,造具除役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自预备役除役者,由后备管理机关凭公立卫生机构检定证明书,造具除役名册,按权责呈报国防部核定之。

三久停除役由后备管理机关检讨,造具除役名册,按权责呈报国防部核定之。

前项除役军官自现役直接除役者,应发给除役令,其格式如附件二(参阅中华民国现行法规汇编八十三年五月版(九)5013-5014 页),自预备役除役者不发除役令。

第 17 条

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项所定除役人员归还时,视其情节及军事需要,回复现役或转服预备役,其处理依左列规定:

一失踪或被俘期间,经查明无损军誉,并经考核合格,合于复职规定者,注销除役,回复现役。

二失踪或被俘期间,经查明无损军誉,并经考核合格。但员额过剩或体质衰弱不适服现役者,注销除役,改办退伍,转服预备役。

前项人员,由收训单位造具受训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第 18 条

本条例第十六条所定延役,依左列规定:

一留退延役指服满现役年限或届满现役最大年限或届满志愿役期而延役者。

二留除延役指届满服役限龄而延役者。

第 19 条

本条例第十六条所定延役之处理,依左列规定:

一依第一款延役时,由国防部命令行之。

二依第二款至第四款延役时,由所属部队决定,并层报所隶总司令部或国防部核备,但在国外服勤时,得适用前款之规定。

三依第五款延役时,应填具志愿书,由人事权责单位,造具延役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前项第一款人员,于战争终了后六个月,第二款人员于延役原因消灭,除志愿留营经核准者外,属于留退延役者,依第十三条规定办理退伍或解除召集,其所延役时间,得折算为尔后应召服现役之时间,属于留除延役者,依第十六条规定办理除役,第三款人员于延役期满时,予以退伍或除役。

第 20 条

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项所定预备军官志愿服现役者,依左列规定:

一投考之军事校班有规定役期者,依其所定役期。

二预备军官预备役,志愿服现役者,应填具志愿申请书,向所属团管区申请,层转所隶经管单位依军事需要核定之。

三服现役期满志愿继续服现役者,应于规定时间前填具志愿申请书,呈由人事权责单位,层报所隶经管单位依军事需要核定之。

第 21 条

本条例第十八条所定预备军官,受临时召集服现役期间内,因病六个月未愈,应检具军医院检定证明书,报请停役,俟愈后回役,补足其法定服现役时间。

前项人员停役时,由人事权责单位,造具停役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回役时,则由后备管理机关检讨,造具回役名册,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之。

预备军官在服现役期间,依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停役者,依第九条办理,回役则依第十条、第十一条办理。

第 22 条

本条例第十九条所定,预备军官之退伍、解除召集、除役、延役等,除届满规定年限退伍外,其余依本细则第二章有关条款之规定办理。

第 23 条

本条例第二十一条所定军官退伍除役给与之计算,依左列规定:

一现役实职年资,以其服军官、士官现役实职之时间合并计算,合于支退伍金者,未逾半年,以半年计,合于支退休俸者,逾二十年或十五年后,每增加一年,依规定加发其给与,不足一年以一年计。

二曾任军用文职者,其年资除已发退职金或资遣费者外,得并入军官役年资内计算。

前项第一款军官、士官年资合并计算,其军官年资已满二十年者,士官年资,准依志愿选择并计支领退休俸或另依士官退除给与规定支领退伍金。

但军官、士官年资合计均以三十年为限。

退伍除役军官,具有士兵年资者,应发给士兵退伍金,其给与由国防部定之。

第 24 条

军官退伍除役时,应依本条例规定,按服役年资,支领退伍金或退休俸。

但经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辅导会)辅导安置者,依左列规定办理:

一经辅导就业者,应缓发应得退除给与,而仅发给结算单,俟其脱离辅导就业时,按其服役年资及志愿,凭结算单申请核发退伍金或退伍俸。但勋奖章奖金及荣誉奖金仍应发给。

二原支领退休俸经辅导就业者,应自就业之日起停发其退休俸,俟脱离就业后,再依志愿申请恢复退休俸或改支退伍金。

三经检定合于就医标准者,得入荣民医院治疗,其原住军医院者,应于退伍生效之日转入荣民医院继续治疗,在医院治疗期间得依年资支领退休俸或退伍金,未支领退伍金者,病愈出院后,得按个人状况及志愿,依第一款规定申请辅导就业。

因外职停役办理退伍者,应依辅导就业规定缓发退除给与,但勋奖章奖金及荣誉奖金仍应发给。

辅导就业军官,于尔后支领退伍除役给与时,其退休俸、赡养金月薪额

或退伍金基数内涵,如遇退除给与调整,比照调整其应得金额。

第 25 条

军官在服现役前曾任用为公务人员之年资,未核给退休给与,经铨叙部出具证明者,得依铨叙部证明,并计其退除给与。军官在退伍、除役或停役后再任公务人员之年资,除经回复现役者外,不得将该公务人员之年资并计军官退除给与。

退伍除役军官转任公务人员,原合于支领军官退除给与不愿支领而志愿并计支领公务人员退休给与者,应俟办理公务人员退休(抚恤)时,由现职机关检附原始缓发退伍金支付证或退除给与结算单,层报退休(抚恤)核定机关转送国防部或各总部按权责办理军职年资查证。

志愿服现役未逾三年,不合支领退除给与者,其转任公务人员,得凭任官令及退伍除役令依第二项规定办理军职年资查证。但受撤职处分或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因而退伍除役者,仍不予军职年资查证。

支领退休俸军官转任公务人员于办理退休后,依志愿申请恢复其退休俸或改支退伍金,不办理军职年资查证。

第 26 条

依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第二款残废除役人员,其合于本条例第二十二条所定就养标准而志愿就养者,自办理除役之翌月一日起,给予赡养金终身。并依志愿安置荣誉国民之家。

再服现役之预备役人员,于再服现役期间,因残废除役者,适用前项之规定。

第一项就养标准如附件三(参阅中华民国现行法规汇编八十三年五月版(九)5015 页)。

第 27 条

本条例第二十三条所定,再服现役,而解除召集之预备役军官,其退伍金退休俸发给,依左列规定:

一原支领退伍金者,以再服现役实职年资,并依其解除召集时之官阶计算,届满一年者,发给两个基数,尔后每增加半年,加发一个基数,未逾半年者,以半年计,依此累进计算之。但再服现役年资,合于支领退休俸之规定,而志愿支领退休俸者,从其志愿。

二原支领退休俸者,以退伍时核定之年资,与再服现役之实职年资,合并计算,并依其解除召集时之官阶,支领退休俸,但最高额为现役官阶月薪百分之九十为限。

原不合支领退伍金之预备役军官,应召或依志愿再服现役,而于解除召集时,其再服现役实职年资届满一年者,准予并计原退伍之服役年资,按其解除召集时之官阶,依第二十三条规定发给退除给与。

第 28 条

本条例第二十四条所定,着有功绩者,得增加其退伍金、退休俸或赡养金金额,除另有规定者外,并依其在现役期间所授之勋奖章为准,其勋奖章奖金金额标准如附件四(参阅中华民国现行法规汇编八十三年五月版(九)5016-5020 页)。

退伍除役军官,依军人抚恤条例核发作战或因公伤残抚恤令有案者,于支领退休俸、赡养金、退伍金时发给荣誉奖金,其金额标准如附件五(参阅中华民国现行法规汇编八十三年五月版(九)5021 页)。

第 29 条

退伍除役军官志愿支领退伍金经核定者,不得再予变更,但支领退休俸

赡养金中途得申请改支退伍金,并照改支当时退除给与标准及左列规定计发。

一已支领退休俸,赡养金三年以内者,发给退伍金总额及二年眷补代金。

二已支领退休俸,赡养金逾三年以上者,自第四年第一个月起按每两个月扣减一个基数(不足两个月不扣)之比率扣减后,给其退伍金余额及其两年眷补代金。但其退伍金余额,低于应领退伍金总额半数时,仍照半数发给之。

第 30 条

本条例第二十六条所定停发退休俸或赡养金者,依左列规定:

一丧失国籍者自失籍之日起停发。

二因叛乱罪判处徒刑者自判决确定之日起停发。

三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者自判决确定之日起停发。

四违反妨害兵役治罪条例判处徒刑在执行中者自判决确定之日起停发。

五死亡者自死亡之日起停发。

前项第一至第三款人员于原因消灭后,均不再发给退除给与,第四款人员于原因消灭后之翌日起仍继续发给,其在判刑执行期间之给与不予补发。

第五款人员其遗族请发差额金时,应检具死亡证明书,向后备管理机关申请,按权责呈报各总部或国防部核定之。

第二项所称遗族,其范围及顺序准用民法关于继承人及其顺序之规定。

第 31 条

退伍除役军官,在支领退休俸、赡养金期间死亡者,依遗族之申请按左列规定及死亡时之退除给与标准,计发其应得退伍金及两年眷补代金。

一已支领退休俸、赡养金三年以内者,发给应领退伍金总额及两年眷补代金。

二已支领退休俸、赡养金逾三年者,自第四年第一个月起,至死亡之当月份止,按每两个月扣减一个基数(不足两个月者不扣)之比率扣减后,发给其退伍金余额及两年眷补代金。但其退伍金余额低于应领退伍金总额之半数时,仍照半数发给之。

前项之眷补代金,凭有补之眷口发给之。

遗族不愿支领第一项之退伍金余额及两年眷补代金者,得放弃此项权利,改领原阶现役月薪之半数及继续维持眷补至父母、配偶死亡及子女眷补应停止日为止。

外职停役或自行就任公职或辅导就业期间死亡,其在任职机关或就业机构不合于请领年抚金者,其遗族得依第三项规定办理。但以停役或退除当时合于支领退休俸或停发退休俸而未支领退伍金者为限。

第一项死亡人员之遗族因受地域限制无法来台申领而丧葬费发生困难时,得由后备管理机关照现役军官死亡丧葬费之标准,在其余额退伍金项下代为申领办理丧葬事宜,余款俟其遗族能申领时再依申请发给之。

第 32 条

本条例第二十七条所定“退伍金、退休俸、赡养金给与规定表”之退伍金基数、金额内涵规定如左:

一月薪额比照现役官阶实支月薪额。

二主副食实物代金依照行政院核定之年度预算价格计列。

第 33 条

依前陆海空军无军职军官处理办法办理退伍除役者,不适用本细则关于退伍除役之给与规定。但依该办法支领退休俸或赡养金人员,除不支眷补外,其月薪额及主食实物代金,准用本条例第二十七条附表之规定支给之。

三十九年一月一日以前退伍除役再服现役而解除召集军官,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不得再恢复支领大陆半俸。

在台支领大陆半俸人员,不支给主食实物及眷补,其月薪额,按第三十二条第一款半数支给。

第 34 条

七十年七月一日前,已核定支领生活补助费军官,仍继续支领,其支给标准除月薪额按现役官阶实支月薪百分之七十五计列外,其主副食及眷补与支领退休俸规定同。

前项支领生活补助费军官,其停发及应享权利与义务,均适用支领退休俸军官之规定。但支领生活补助费逾三年而转任公务人员者,比照第二十九条扣减基数规定将应扣减基数金额一次缴还后再办理军职年资查证。

原由假退除役转任公务人员者,不适用前项扣减基数或年资之规定。

第 35 条

陆海空军军官退伍除役给与发放办法,由国防部定之。

第 36 条

军官应享有退伍除役之权利,自退伍除役之次月份起,经过五年不行使而消灭之。但因不可抗力事由,致不能行使者,自该请求权可行使时起算。

第 37 条

退伍除役军官请领退伍除役给与之权利,不得扣押、让与或供担保。

第 38 条

本条例第二十八条所定女子志愿服军官役者,除适用本细则其他条款规定外,并依左列规定:

一服役限龄依第二条计算,至届满四十五足岁之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二常备军官服现役年限四年,其起算时间,自任官之日起。

三届满现役年限,得依志愿继续服现役,或依第十三条规定办理退伍。

四退伍后,志愿服预备役者,向后备管理机关报到列管,不愿服预备役者,从其志愿。

第 39 条

本条例第二十九条所定考送国外留学者,其延长服现役时间计算,依左列规定:

一未届满现役年限者,至届满现役年限之翌日起,依留学时间之二倍计算,已逾现役年限者,于留学归来,自任职命令生效之日起,依留学时间二倍计算之,未逾一月者,以一月计。

二考送留学逾二次以上者,其延长现役时间,应依前款累积计算。

前项延长现役时间,最多不得逾四年,但因业务需要,延长服役四年以上者,各总部得依国防部规定,由留学军官填具延长服役志愿书,再由人事权责单位层报所隶经管单位核定,其时间最多以八年为限。

经考选入国内大专院校进修者,比照前两项规定延长服役。

经派赴国外考察、观摩、访问、见学、研讨之人员,事先未特别规定返国需延长服役者或依规定应服役至各阶现役最大年限者,不适用第一项延长服现役规定。

第 40 条

本条例第三十二条所定服军官役者,应举行效忠中华民国宣誓,其誓词如左:

余敬谨宣誓效忠中华民国,实行三民主义,服从长官命令,捍卫国家,保护人民,终身保守机

密,克尽军人天职,如违誓言,愿受最严厉之处分,谨誓。

第 41 条

军官在服役期间依法免官者,其处理依左列规定:

一因罪处刑并受有褫夺公权之宣告而免官者,其判刑在七年以上者予以禁役,未满七年者,依法转服常备兵现役或预备役。

二因丧失国籍而免官者,予以除役。

第 42 条

本细则之作业程序,由国防部定之。

第 43 条

本细则自发布日施行。

第二篇:关于军人保险条例施行细

军人保险条例施行细则

第 1 条

本细则依军人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本条例第二条所称军人,均应参加军人保险(以下简称本保险),为被保险人,其范围如下:

一、陆海空军现役军官、士官、士兵。

二、军事情报及游击部队人员,经国防部或国防部授权单位核定阶级,并存记有案者。

三、接受动员、临时、教育、勤务、点阅召集以及其他征、召集短期服役之人员。

国军各军事学校之军费学生,或教育、训练班队之学生,定有给与者,或接受军事训练之补充兵役男,得参加本保险为被保险人。

国防部或国防部授权单位约聘之军事情报人员存记有案者,按其核定等级,比照第一项第二款人员之阶级参加本保险。

国防部及所属单位之文职、教职人员及聘雇人员,国军各军事学校之自费学生,均不参加本保险。

第 3 条

前条第一项各款及第三项被保险人保险有效时间自任官、征集、召集、到职、志愿入营、核定阶级或存记命令生效之日起,至退伍、除役、停役、归休、复员、解除召集、离职、停止或注销存记命令生效之日止。

前条第二项被保险人保险有效时间,自入学、复学或入营报到之日起,至毕业、结业、结训、休学、退学之日止。

国军各军事学校自费学生申请转为军费学生者,自核准生效之日起保险生效。

国军各军事学校军费学生毕业,或教育训练班队学生教育训练期满后任官服现役者,按前条第一项各款规定继续参加本保险者,保险年资应予接续计算。

第 4 条

本保险承保及要保机关(单位)区分如下:

一、承保单位:中央信讬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局)。

二、要保机关(单位):

(一)国防部:军事机关、学校、陆军师或联兵旅、海军舰队部或陆战旅、空军联队或其他同等以上单位。

(二)教育部:教育部军训处、教育部中部办公室或直辖市政府教育局军训室。

(三)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总局所属各地区巡防局或其他同等以上单位。

(四)总统府、国家安全会议、国家安全局、交通部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依法进用军职人员之机关(单位)。

第 5 条

被保险人参加本保险或有异动时,由要保单位于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保险生效之日后十五日内,依服役时间长短,检送下列资料,送承保单位办理:

一、不满二个月者:军人保险应征、召集入营或训练分阶人数统计表。

二、二个月以上者:军人保险被保险人姓名册。

第 6 条

本条例第三条所称退伍给付,凡依法退伍、除役、停役、禁役、归休、复员、解除召集、因故离职及停止或注销存记等事故均属之。

第 7 条

本保险依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由国防部主管政策、法制、预算及计划督导,并交由国防部联合后勤司令部(以下简称联勤司令部)办理下列事项:

一、法令规章之陈请制颁、修正及解答。

二、业务章则计划之研拟审核。

三、业务实施之督导考核。

四、被保险人及受益人资格之审定。

五、保险费预算之拟编。

六、保险给付及退费稽核。

七、保留保险给付申领权之登记稽核。

八、死亡、残废给付案件之调查审定。

九、纠纷案件之调查审议。

十、业务及经费统计表报之审核转报。

十一、聘请精算师或委讬精算机构办理精算。

十二、其他有关本保险事项。

第 8 条

依本条例第四条规定,中信局办理下列事项:

一、业务章则之研拟。

二、业务技术之设计。

三、承保手续之办理,及异动事项之登记。

四、保险证之制发。

五、保险卡之建立及登记保管。

六、基金及保险费之保管。

七、保险费之计算、查核、经收及登记。

八、退伍给付案件之调查审定。

九、各项保险给付之核付。

十、保留保险给付申领权之登记。

十一、业务、会计、财务收支之统计表报及决算之编制。

十二、其他有关本保险业务事项。

第 9 条

本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至第六款所定亲属,其为被保险人之养子女、养子女之子女、养父母、养父母之父母、外祖父母、外孙子女或同父异母、同母异父之兄弟姊妹者,均得指定为受益人。

第 10 条

被保险人应于参加保险时,依本条例第六条及第七条规定指定受益人,其指定其他亲友为受益人者,不得以直属各级长官或同一连队(或相当单位)之人员为受益人。

指定二人以上为受益人者,应于指定时详注给付金额之分配;未注明者平均分配之。

第 11 条

被保险人已填报受益人而须变更或未填报而须补报者,应亲自申请办理。

被保险人已依本条例第七条指定其他亲友为受益人,奉准结婚后,未申请变更受益人而死亡者,其保险给付,应发其配偶具领。

申请变更受益人,在中信局未办妥变更登记前及前项未申请变更受益人而被保险人先死亡者,均须在死亡通报内注明,其因未加注明而误发保险给付者,应由要保单位负责追回。

被保险人指定之受益人与被保险人离婚或先死亡,而被保险人于未申请变更受益人前死亡者,视为未指定受益人。

第 12 条

本条例第八条依民法有关继承规定处分保险给付之规定,于受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准用之:

一、被保险人生前指定之受益人,有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至第三款规定之原因丧失其受益权或未及请领保险给付而先死亡。

二、被保险人未及领取残废给付或退伍给付而死亡,其指定之受益人非本条例第六条规定之亲属。

第 13 条

本条例第九条所定受益人因受地域环境限制无法通知者,其保险给付,得保留保险给付申领权,由中信局列册存记,并按月制表附册送联勤司令部备查。

前项保留之保险给付由中信局于适当时机通知受益人申领或由国防部依需要公告招领之。

第 14 条

本条例第十条第三项所称每月保险基数金额,指依国防部陈报行政院核定之俸给表、俸额表、薪给表、薪津表所定之月支数额或俸额为准。

第 15 条

本保险之保险费率,由国防部评估保险实际收支情形及精算结果,报请行政院覈实厘定。完成

精算前,按被保险人每月保险基数金额百分之八厘定。

前项精算,由联勤司令部聘请精算师或委讬精算机构每一年至三年办理一次,每次精算五十年,所需经费,由本保险之作业费支付。

第 16 条

应征入营服志愿士兵,接受入伍训练期间之保险费,比照义务役士兵,由所属机关全额负担。

保险费按自付部分、所属机关补助部分、或全额补助金额,分别计算,并以元为单位,不足一元部分,采四舍五入计算。

被保险人在当月二日以后加保或退保未满一月者,保险费按全月计算。

第 17 条

依本条例第十条第六项规定,政府补助或负担之保险费,被保险人所属机关应分别列入预算,按月随同被保险人自付部分,拨付中信局。军邮人员由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补助及负担之保险费,按月随同自付部分解缴中信局。

第 18 条

办理本保险所需之作业费用,由国防部会商财政部报请行政院核定,在保险费项下支付,其金额不得超过保险费收入总额之百分之三点五。

前项作业费用系指办理本保险业务所需之人事、行政、业务等一切费用,区分如下:

一、业务费:中信局办理本保险业务所需之人事、事务费,其金额不得超过保险费收入总额之百分之三。

二、行政费:国防部及所属机关、单位,配合办理本保险相关事项所需之行政事务支出,其金额不得超过保险费收入总额之百分之零点五。

作业费用金额,由中信局于开始前六个月,按办理本保险业务需要,比照机关预算方式编列,并将预算书送联勤司令部初审后,陈转国防部依第一项规定程序办理。

第 19 条

被保险人每月应缴自付部分之保险费,由国军财务单位(以下简称财务单位)在其应领薪俸内按月扣缴中信局,其薪俸非由财务单位发放者,由其服务单位按月扣缴,或由要保单位通知被保险人自行按月迳向中信局缴纳。

被保险人阶级晋升补发其薪俸时,应补扣其应缴之保险费差额。

被保险人之保险费,因故停缴或漏缴,须于事后补缴者,应按补缴时之阶级及扣费标准计算之。

被保险人征召服役或接受训练时间不满二个月者,除发生保险事故外,一律免扣保险费。

第 20 条

要保单位对无资格参加本保险之人员,因填报不实致误办承保者,如发生保险事故不予给付,其误缴之保险费,无息退还。

第 21 条

保险费收支情形,由中信局按月分别编造有关业务表报二份,送国防部主计局财务中心核转国防部。

第 22 条

本条例第十二条所称事故发生月份,系指被保险人死亡日期、成残日期或退伍、除役、停役、禁役、归休、复员、解除召集、离职及停止或注销存记生效日期之月份而言。

第 23 条

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所称死亡及残废之原因,准用军人抚恤条例施行细则有关条文之规定。

第 24 条

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按退伍给付标准计算之死亡给付,仍应照死亡给付之程序办理。

第 25 条

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间死亡或残废者,或在保险有效期间受伤或患病,因治疗尚未终止或无法确定其残等,而于保险失效后一年内,因同一原因伤剧,经国军医院检定成残或死亡者,由联勤司令部检附相关文件及证明资料函送中信局办理。

第 26 条

本条例第十四条因失踪而视同死亡者之日期,以国防部发布之死亡日期为准。

第 27 条

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第一款至第三款各目所定残废等级,依军人残等检定标准有关规定办理。

前项残废等级之认定,以伤愈或治疗终止或确知目前医学技术无法矫治,并经鉴定对身体功能确具障碍无法恢复时之检定为准。

被保险人成残,非经国军医院治疗者,其残废等级须经由国军医院鉴定,始为有效。

第 28 条

办理本保险残废等级鉴定,应检附证明文件向下列机关(单位)申请:

一、所属要保机关(单位):被保险人参加本保险,且在保险有效期间者。

二、国防部或国防部授权办理阶级、等级核定及存记单位:军事情报或游击部队人员。

三、户籍地直辖市、县(市)后备司令部:曾参加本保险为被保险人,在保险失效一年以内者。

前项机关(单位)经审查所附资料后,函请联勤司令部洽送指定之国军医院检定,并由联勤司令部依检定结果鉴定残废等级及成残日期。

联勤司令部为办理前项残废等级及成残日期鉴定,得召开会议审议之。

第 29 条

被保险人对联勤司令部鉴定结果疑义者,应于保险给付决定之次日起六十日内,检具相关资料向联勤司令部申请再鉴定。再鉴定结果与原鉴定结果相同时,不得以同一伤残原因再鉴定。

联勤司令部对同一事故,得依军人抚恤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办理本保险之伤残给付。

第 30 条

被保险人因同一原因,其前后成残部位相同或前创引起之并发症,使残等加重者,发给前后残等给付所差之基数。其不同原因,不同时期者,另行办理残废给付。

第 31 条

依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参加保险满五年以上者之退伍给付,其保险年资如不满整年,应按实有月数比例计算,在当月二日以后未满一月之年资,按一月计算,并以元为单位,不足一元者采四舍五入。

第 32 条

依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被保险人自成残之日起于六个月内因同一原因死亡已领取残废给付者,发给死亡给付与残废给付所差之金额。但残等加重经领取给付差额后死亡,如其加重前核定残等己超过六个月者,免扣其残等加重前已领之金额,仅扣除残等加重部分之金额。

第 33 条

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四款因犯叛乱罪经判决确定而撤职者,要保单位应作下列处理:

一、未没收财产或在保期间未申领残废给付之军官应办理退费。

二、判决没收财产或曾领取残废给付者,应通知中信局退保。

第 34 条

本条例第十九条第四款所称决定保险给付之日起,无故逾五年不行使者,系指中信局或联勤司令部审定保险给付之日起,无故逾五年不具领者。其逾期不领之保险给付于届满五年时即拨充为本保险之基金。但有下列特殊情形者,依其能办理申领手续之日起计算:

一、派往敌后执行任务,在限期内无法联系,经原隶单位证明。

二、侨居国外,在限期内无法联络,经取得使领馆或有关事实证明。

三、要保单位所在地因作战或交通遮断,在限期内无法联络,经取得机关或有关事实证明。

四、因天灾或人力不可抗拒之情事联络中断。

第 35 条

受益人因侨居国外或因故不能亲领保险给付者,得委讬亲友代领,其未届法定年龄者,应由法定代理人代领。

第 36 条

被保险人因案停职、停薪或受羁押时,经宣告不受理或不起诉处分或判决无罪者,在此期间发生之保险事故,应依规定予以保险给付,并补扣其欠缴之自付部分保险费。

第 37 条

被保险人因失踪、被难归来,或因案免职、撤职而停役者,奉准回役复职时,其生效日期与停役生效日期衔接者,应申请恢复原保险,已领保险给付或退费者应同时缴回,并补缴停役期间之自付保险费。其回役复职生效日期与停役生效日期不衔接者,应自回役复职生效日起,重新申请要保,前后保险年资不合并计算。

前项因案停役者,如经判决无罪或不起诉处分,回役复职生效日期与停役生效日期不衔接者,得将原领受之保险给付或退费无息返还后,并检具判决书、不起诉处分书,申请保险年资自回役复职之日起接续计算。

前项所定因案停役经核定回役复职后,得申请保险年资接续计算者,以本细则九十四年三月一日修正发布后,仍参加本保险且在保险有效期间者为限。

第 38 条

被保险人失踪或被难归来,返回部队或回乡,其受益人未领死亡给付奉准回役复职者,依前条规定办理,未回役复职者,依其所隶人事权责单位发布命令之生效日期,办理退伍给付。

第 39 条

本细则有关之各项书表格式,由国防部定之。

第 40 条

本细则自发布日施行。

你好哦啊,

第三篇: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年3月1日施行)

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2017年1月12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和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遵循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安全生产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安全生产规划。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健全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对国家安排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严格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设,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承担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承担直接领导责任。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范围,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安全生产委员会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巡查考核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相关行业规范和地方标准,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其他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应当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将安全生产纳入行业领域管理内容,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第七条 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监督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督促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参与安全生产检查、事故调查处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扶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与创新,促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加强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快成果转化,支持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保障能力和水平。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单位应当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教育,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援、报告重大事故隐患、举报生产安全非法违法行为、研究安全生产理论和创新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以及在安全生产考核中成绩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前款规定的各项标准以及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和强令职工冒险作业。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考核要求等内容。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形成包括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中层部门及其负责人、班组和班组长、具体岗位及其从业人员以及各类专项工作负责部门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七)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除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职责外,应当落实下列安全生产事项:

(一)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会议纪要;(二)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三)每年至少组织并参与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四)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迅速组织抢救,做好善后处理工作,配合调查处理;(五)每年向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和个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情况。生产经营单位下属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落实前款规定的有关职责和事项。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应当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应当专项用于下列事项:

(一)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以及安全设备、设施、器具的更新、改造、维护、检验检测和校验;(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以及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和应用;

(三)安全生产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四)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更换和安全生产津贴、奖金发放;(五)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

(六)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演练以及救援队伍建设;(七)安全生产评价、评估和标准化建设;(八)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机械制造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等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或者本省确定的标准自行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的标准化,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并落实下列要求:

(一)制定标准化建设规划,明确标准化建设管理部门,将标准化工作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二)组织创建标准化完成后应当安排不少于六个月的试运行;(三)每年向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标准化建设及其运行情况;(四)将标准化建设内容纳入班组、车间、厂级定期教育培训内容;(五)建立标准化运行质量与效果自评估制度,并将评估结果经内部公示后通报相应评审组织单位。微小企业的操作岗位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和实施下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监督考核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台账、档案制度以及会议机制;

(二)安全生产检查、风险因素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三)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保障制度;(四)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五)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六)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七)职业健康保障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管理制度;

(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制定、修订与演练制度、事故报告以及调查处理制度;

(九)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和外来进场施工队伍管理制度;

(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机制执行效果评估以及修订制度;(十一)其他有关安全生产制度。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班组建设,强化以岗位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一)建立班组和岗位人员交接班安全交底、班前会提示讲解、班后会评点分析等安全管理制度;

(二)设立班组不脱产安全员,并明确其职责;(三)支持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四)当次生产活动结束后,班组各岗位人员应当对负责的设备、作业场地、安全防护设施、物品存放等进行安全检查。

在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装卸单位等高危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危险岗位,建立并实施班组内部安全互联互保、班组岗位描述、岗位风险辨识、管理人员对班组风险审核、岗位操作前手指口述、作业现场操作前风险确认等制度。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应当在每次上岗前进行岗位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操作。岗位安全检查包括下列事项:

(一)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的状态;(二)岗位安全措施、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三)作业场地以及物品堆放符合安全规范;

(四)个体防护用品、用具齐全、完好,并正确佩戴和使用;(五)正确使用设备、设施,熟练掌握操作要领、操作规程。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实施分级管控,制定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分别建立台账,如实记录辨识的风险因素、排查出的问题、事故隐患和整改信息,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从业人员公示或者通报。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发现的风险因素和事故隐患及时管控、整改。隐患整改应当制定方案,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对因限于物质、技术等条件不能及时整改的事故隐患,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应当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微小企业应当每日进行岗位检查和安全排查,查找作业岗位的危险因素,及时消除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不能消除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一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设置、配备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待遇不得低于同级同职其他岗位管理人员,并享受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有关待遇。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有关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自任职之日起六个月内,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费。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安排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并持证上岗;

(二)对新进人员、实习人员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教育培训;

(三)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的人员进行专门教育培训;

(四)对调岗或离岗六个月以上人员进行车间、班组两级教育培训,对临时转岗、换岗人员进行新岗位教育培训;

(五)协同外来施工单位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专门教育培训;

(六)与劳务派遣单位分别对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教育培训;

(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教育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教育培训时间、内容、考核结果等。培训考核结果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考核的人员和从业人员本人签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并达到下列要求:

(一)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编制项目设计文件时,应当同时编制安全设施设计文件或者在设计文件中包含安全设施设计内容。需要报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文件应当随项目设计文件一并审批;

(二)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经审查批准的安全设施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不得擅自改变安全设施设计;(三)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当同时对安全设施进行调试,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形成报告。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和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应当对承包、承租单位有关安全生产条件和资质进行核验,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不得发包、出租。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承包、承租单位或者个人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在专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承包、租赁合同中,依法对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应急救援、经济赔偿、事故风险金等安全生产事项作出明确约定。

第二十七条 本省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在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鼓励和推动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

承保安全生产责任险的保险公司应当参与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评估管控,为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的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等服务,并向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报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从工伤保险费中提取的工伤预防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特别规定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管理责任,并对重大危险源采取下列措施:

(一)登记、建档、申报;

(二)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系统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持正常运行;(三)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验、检测;

(四)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及时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并按照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及其有关安全措施、应急预案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易燃烧、易爆炸、中毒、腐蚀、窒息、灼伤、高温、噪声、粉尘、泄漏、触电、倾覆、撞击、坠落、坠物、碾轧、滑坡、坍塌等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进出口以及关键部位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特种设备和其他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的安全管理,编制设备目录,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

第三十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单位应当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其他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从事该项生产经营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其他安全生产行政许可而非法从事该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原辅材料、生产经营场所、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

第三十一条 矿山、金属冶炼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矿山、金属冶炼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

第三十二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后,其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三十日,但不超过一百八十日。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项目试运行完成后,建设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并对验收结果负责;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安全设施合并进行评价、审查和验收。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应当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三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装卸单位和建材、机械加工、电力、供热单位以及其他规模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在结束停产、停业、停工、停止建设,恢复生产经营前,应当制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并组织论证,根据工作方案中安全生产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第三十四条 矿山、金属冶炼单位以及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作业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设置作业现场的安全区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签订专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生产事项,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一)设置户外广告、牌匾、电子屏等;

(二)进行建筑物室外墙体、玻璃幕墙美容清洗、贴砖、粉刷、空调安装等高空作业;

(三)进行污水池(井)、化粪池、下水道、盲井等地下受限空间作业;(四)进行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

(五)进行爆破、吊装、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道路清障救援、大型检修等作业。

第三十六条 储存和堆放危险物品的港口、码头、仓库或者物流中心等场所的设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设计规范和安全防护距离。已有建筑物不符合设计规范和安全防护距离的,不得用于储存和堆放危险物品。

储存和堆放危险物品的港口、码头、仓库或者物流中心等场所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载明危险物品的名称、种类、数量以及安全须知、消防要求等注意事项,并按批次将名称、种类、数量变化情况报告有关部门。进行危险物品运输、装卸作业时,应当在批准的区域范围内作业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十七条 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粉尘、气体或者其他物态作业场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置监测报警装置和远程监控系统,按照国家相关防爆标准设置建筑物、构筑物、电气设备、静电释放和通风系统等设施,并按照规定落实下列措施:

(一)保持安全出口和应急疏散通道畅通;(二)控制作业场所爆炸危险物质的储存数量;

(三)定期对危险场所电气设备和通风除尘、防静电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保养;(四)定期清理可燃爆粉尘。

涉氨涉氯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生产经营单位除应当符合前款规定外,还应当定期检验储存装置,在储存、使用区域设置泄露收集处理装置和事故排水系统,在操作岗位设置洗眼器、淋洗器,配备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以及相关急救药品。

第三十八条 车站、地铁站、码头、机场、歌舞厅、影剧院、体育场(馆)、宾馆、饭店、商(市)场、旅游景区、动物园、公园、游乐场所、网吧、酒吧等公众聚集的经营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得擅自改变场所建筑的主体和承重结构;

(二)实际容纳的人员不得超过规定的容纳人数,设置标志明显的安全出口和符合疏散要求的疏散通道;

(三)按照规定配备应急广播和指挥系统、应急照明设施、消防器材,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并确保完好、有效;

(四)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电梯、锅炉、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配电等重要设施设备进行检测、检验;

(六)同一经营场所或者其他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和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

在上述场所举行大型集会或者活动,应当依法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制定安全工作方案,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第三十九条 地下经营场所应当配备应急广播以及通风、防火设施和器材,设置安全出口和应急疏散通道,标示疏散位置和疏散方向,并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正常运行和使用。地下经营场所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生产、经营、存放、携带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

(二)挤占、堵塞疏散通道、通风口、消防通道;

(三)采用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煤油、甲醇、乙醇等易燃液体作为燃料;(四)违规安装、使用电器产品和敷设用电线路;(五)拆除、损毁各类安全设施和器材。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应当加强对消防、用电、民用燃气、实(试)验药品、实(试)验室、制氧站、宿舍、病房、办公用房、建筑(装修)施工、交通工具,以及室外教学、集体活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排除事故隐患,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应急演练。

学校、幼儿园、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不得出租房屋、场地用于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活动。

学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自办工厂、公司、商场(店)、宾馆、饭店和出租或者发包场地、临街门店、食堂、超市、建设工程项目以及进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按照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经营范围内对服务区域的人流干道、消防通道、地下车库、窨井、化粪池、电梯等重点部位以及水暖、燃气、供电等重要设施进行日常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立即处理,并发出警示。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经营范围内对服务区域的服务对象进行安全宣传、组织应急演练。

第四章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

第四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二)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四)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五)获得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六)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的行为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第四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定佩戴、使用。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劳动防护用品。

第四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减轻或者免除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责任的协议。

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二)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上岗前进行岗位安全检查;

(三)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立即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五)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紧急撤离时,服从现场统一指挥;(六)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配合事故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四十六条 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

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处理。

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依法接受监督,并向社会公开。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采取执法检查、质询、询问、代表视察等方式,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第四十八条 本省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实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构,各类开发(园)区应当设立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构,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监管监察人员,提供工作必需的设施、装备和经费保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引导生产经营单位成立安全生产互查自律组织,明确安全生产信息员,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等线索,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开展工作。

第四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安全生产巡查、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和警示约谈等制度,科学设定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加强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增加其在政府综合考核和有关部门考核中的权重。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或者本部门监督管理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负综合监管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与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第五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研究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通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应当由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处理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事项时,应当向其提出改正或者处理意见。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改正或者作出处理,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反馈。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明确督办内容、流程、时限,对整改和督 办不力的纳入政府核查问责范围,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通过网站和其他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提高监督管理执法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强化安全生产执法保障,改善调查取证等执法装备,保障基层监督检查和应急救援车辆满足工作需要。监督检查用车难以保障时,可以依据国家和本省规定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解决。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进入生产经营单位危险场所进行检查时,个体防护装备和检查、取证等设备应当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得进入危险场所进行检查。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对标准化运行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监督。

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制定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并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在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时,应当明确记录检查的时间、场所、部位等。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应当依法予以处置。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检查,不得拒不接收、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安全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建立完善中小学安全教育和高危行业职业安全教育体系,在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内容,推动各类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安全专题讲座。鼓励高等院校将安全教育纳入选修课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设立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将安全教育的内容纳入国家公职人员教育培训计划。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科学合理确定生产经营单位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区空间布局,构建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行风险预警控制。对位置相邻、行业相近、业态相似的区域和行业,建立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在城镇人口密集区批准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和储存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不得在不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的区域范围内批准建立渣土堆场、尾矿库等;对已建成的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上述项目,应当采取管控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在重大危险源、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路和危险物品输送管道等安全距离范围内,不得批准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已建成的不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依法拆除或者采取其他安全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项目投资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项目审批、许可等方面的管理,对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的审批应当把安全生产作为前置条件。建立安全监管联合机制,定期对重大建设项目,矿山、金属冶炼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等高危行业建设项目以及工业建设项目集中的开发(园)区进行联合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项目和建设施工中存在的违法或者非法行为。

第五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支持发展安全生产专业化行业组织。

有关安全生产协会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服务,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前款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有关机构应当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评估、认证、检测、检验等结果负责。第五十九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采取书面通知有关单位对生产经营单位有关的场所、设备、设施、独立单元、工地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停止供电措施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生产经营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行政决定、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解除前款规定的措施。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通报安全生产有关情况,研究安全生产领域责任的有关问题。

第六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诚信实行分级管理。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应当降低其诚信等级或者列入失信名单并向社会公告,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机构等,对列入失信名单的单位和个人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止。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对诚信等级或者被列入失信名单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复核。履行相关义务或者改正违法行为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应当将其从失信名单中删除并重新评定诚信等级。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建立安全生产专线与社会公共管理平台统一接报、分类处置的举报机制,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六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机制,建设联动互通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依托公安消防、大型企业、工业园区等应急救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区域应急救援资源共享。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生产安全预警机制,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并定期组织演练。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经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署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六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查找本单位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点),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应当与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针对应急救援预案确定的不同致灾因素定期组织演练。

第六十五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索道运营等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定期进行演练;规模较小的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组织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以及人员定期演练,统一调配使用,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化工园区应当组织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承担园区应急救援任务。

第六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的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如实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组织抢救,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六十七条 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有关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二)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人应当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

(三)当地公安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防止有关责任人员逃逸或者转移、隐匿财产以及毁灭相关证据;

(四)根据需要采取警戒、疏散等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第六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制度,在事故结案后一年内组织开展评估,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对履职不力、整改措施不落实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生产安全事故评估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结合事故调查自行或者委托组织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对发生事故的单元进行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对本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状况评估。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整改措施,并将评估结果以及采取的防范、整改措施书面报告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六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建立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组长负责制,对典型生产安全事故可以提级调查、跨地区协同调查和工作督导。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及时全面落实整改措施,接受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并对事故受害人及其家属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七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信息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安全生产严重违法行为和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信息。

第七章 法律 责任

第七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给予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第七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未按照本条例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检查、风险因素辨识管控、事故隐患排查的,或者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和问题未制定整改方案计划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微小企业未查找或者未消除作业岗位危险因素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或者冒险作业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 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档案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未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者未设立教育培训档案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矿山、金属冶炼或者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后,未按要求安排试运行,或者试运行到期后未进行竣工验收仍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建设单位组织验收未按规定接受监督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立即停止作业,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进行高空作业、地下受限空间作业或者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的;

(二)未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进行爆破、吊装、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道路清障救援、大型检修作业的;

(三)发包、承包受限空间、高空作业项目,未与承包、发包单位签订专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减轻或者免除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责任协议的,该协议无效,并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在协议中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责任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协议中免除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责任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各项安全生产标准以及本单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二)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和强令职工冒险作业的;(三)未建立和落实班组安全管理制度的;

(四)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未按要求组织安全生产状况评估的;(五)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防护用品的;

(六)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单位,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装卸单位和建材、机械加工、电力、供热单位以及其他规模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复工复产方案或者未组织复工复产培训和安全检查的。

第八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拒绝、阻挠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不依法及时处理的;(五)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

有前款规定以外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八十二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决定。

第八章 附则

第八十三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长,以及对生产经营活动有决策权的实际控制人。

(二)微小企业,是指从业人员不超过十人且营业面积不超过三百平方米的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

(三)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是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

第八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2005年3月25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同时废止。

第四篇:成功快消品 推广方案细案

销售人员必须知道的52条铁律

一、心态

1、事情往往在你刚开始用什么心态去做时已经有了结果。销售也是这样,产品也许在没出厂时已经决定了它的命运,而我们只是通过实际来验证这个产品的定位、这个组织的推广能力。

2、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原因只有两点:

A你的付出没有给企业创造价值。-----付出的方向错了

B你的付出结果没有被人看到。-----不是听到

3、你永远都达不到你的上级的满意,因为你的上级总是希望你干的更好。

4、你做了十件事,做对了九件而做错了一件,一般情况下,别人会清楚的记得你做错了的那件事,而记不得你做对了哪件事,所以你不要觉得自己委屈,因为这很正常。

5、用形式做事的唯一结果是你自己又骗自己乐了一回,也许你的上级也跟着乐了一回。但事后你会花十倍以上为这次大家的高兴买单,算算,其实对你是最不公平。

6、当你觉得你的上级能力比你差时,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如果你的上级的在你工作范畴能力比你强了你就没有自我感觉的价值感了;而只所以你会这样的认为,因为你没有看到他比你强的一面;而之所以他是你的上级,肯定有他的理由,可能理由只有一个。

7、为了钱去工作,它能使你和你的家人的物质生活更好,为了权去工作他给你更大的自主空间,使你有了更好的精神满足,这些并不是坏事,最麻烦的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去工作,而现实中这种人大有人在。

8、在企业里三种人该走人:

1)怀才不遇的,总认为自己行,而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做的人。

2)整天忙忙碌碌而没有结果,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

3)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做起来总觉得自己找不到感觉的人。

9、如果你想精神愉快的在公司生存,只有把同事都看做朋友和伙伴,而不是敌人,原因很简单,和朋友在一起是件高兴的事,而和敌人在一起则是一件很烦的事情;同样你的进步往往来自于你和同事,和上级的矛盾,没有了矛盾我们就没有了进步,只不过矛盾是出于一件事,还是出于你的“舒服感”。

二、管理:

10、现实是我们往往在最简单的事情上出了问题,而重要的事情总是很简单,能把简单的事情重复的有条理的做下去其实是很难,之所以你认为简单,是因为你没有做到。

11、当你夸大了你的个人在事情中的重要价值,结果会是这样:你的上级会更相信你的能力,而加大对你的期望值,会给你更难的事情给你做,但那些事情也许是你做不到的。

同样,如果你对某件事情表现出更多的没信心,而想和上司讨价还价而降低目标时,你的上级一般会在这时考虑让别人去做。

12、第一次犯错误是给自己交了学费,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是给你的上级交了学费,第三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个学费不知道交给谁了,而我们经常在重复昨天的错误。

13、最简单而最被人遗忘的道理: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办法,今天你没成为有钱人是因为昨天你在按穷人的计划做事情。

14、表格的最大作用不是给上级看,用来监督的,而是用来给自己看,去理顺自己的思路的,让上级知道真实的情况远比让他根据错误的信息在那瞎指挥对你更有用。

15、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不是说我们去学习什么,而是我们有没有以学习的心态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当你对一个人有偏见的话,往往对他所做的事情所提出的方法都会刻板的去否定,虽然他做的和提出的方法是正确的,最关键是千万不要听别人怎么去评价一个人。

16、作为上级,你想轻松的话,那么就是要把你所知道的知识、方法全部告诉并教给你的下级,然后放权让他们去做,而做为下级,你想轻松的话,那么就是要把你所自己认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告诉你的上级,然后让他协助你。

17、作为上级,你的能力不是体现在你如何去指挥你的下级去做,而是不管你的下级犯多大的错,你都能很好的去解决,我们经常去刻意想改变一个人的缺点,但需要说的是;人的缺点就是他的优点,缺点没有了,优点也不存在了,所以让一个人去发挥他的优点比克服他的缺点更重要,因为缺点是需要自己克服的,而优点是需要上级找到并给他机会展现出来的。

18、在工作中,我们往往把80%的时间用在了能带来20%的价值的事情上(虽然有些老掉牙了,但确实是这样)对于那些需要用 80%的时间去创造20%价值的事情,我们应该找到它宁愿不去做,要先把重要的事情做了。

19、一般你的上级都会比你会算帐,所以讨价还价的结果是你更佩服你的上级的精明。

20、最厉害的方法是他只适合你的那个区域市场,换到别的市场就没有用了,我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的区域市场有特殊的方法,如果都是一样的方法,我们的价值就没有了。

21、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游戏是随你怎么做的,而规则是你的上级根据群体情况所引导出来的。

22、很好的执行是检验你和你上级有不同意见,而想弄清楚谁对谁错的最好办法,你不

执行你永远也弄不清。

23、最糟糕的是开会大家都想一起了,而会后就是各想各的了,开会的时候激情高涨,而会后就不知道干什么了。往往会议有一半的时间在重复昨日的故事;而会议最关键是形成下一步计划的意识和行动。

三、销售:

24、我们实际上总在做一件事情:把什么样的产品,与什么样的人合作,以什么样的价格通过什么的渠道卖给什么人,并用什么样的促销加速这个过程。

25、品牌是什么,书上说是一种沟通所形成的美誉度,说俗了,就是消费者在受到和本品牌相关的信息时对本品牌的感受,是在需求的时候的一种满足,最后会形成一种信仰。

在实际中它是一种个性,差异才容易被消费者记得,但问题是差异必须让消费者都接受。

26、不要乞求你能告诉消费者多少多少有关本品的内容,因为消费者根本记不住那么多,只要给他一个他相信购买的理由,他就会买,只需要一个,但他不买会告诉你很多理由。

27、在没有确切的市场或销售结果时,谁说的都有道理,分析的都符合逻辑,但现实是很多市场的结果不是按照你的逻辑,所以往往是 “所以”对了,而“因为”是错的。

28、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当你费了很大力气去推某个产品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个产品并不是用你目前的资源能推广或这个产品根本不适应这个市场。这种情况最可悲,但经常发生,开始错了,其他做的再好都是错的。书上说: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顺序是有它的道理的。

29、当一个新产品面向市场推广时,80%没有销售的原因都是价格过高,但现实是可能是没有多少消费者知道我们的价格。

30、价格的高与低是个相对心理,关键是要找到消费者和什么去比较去感觉高与低和他们为什么这么比。

31、一般的特价往往是引起消费注意并告诉他我便宜了,而不是便宜多少。(没有多少个消费者能准确的记住你的产品价格,消费者记得只是一个区间的价格档)除非你的力度已经下降到消费者对整个品类的价格感之下了。

32、在实际工作中,特价(促销)有三种:

1)比自己以前更便宜了,并让消费者能感觉到。

2)比消费者熟悉的产品便宜到让消费能产生冲动购买。

3)为了一个特殊陈列。

4)告诉经销商和零售商我们会操作促销。

5)营销总监告诉区域主管们我们会操作促销。

33、在好的产品如果没有人去卖,一切等于什么都没有,有时候让别人去卖比让别人去买更有作用,我们在写市场报告时最常用的几句话 “市场没潜力、市场特殊、价格高…”但现实是,我们的货根本没有卖,所以先想办法让对方卖比什么都重要.

34、做渠道就是让能卖你的产品的地方都能有你所有适应价格卖,并让卖的人有钱赚(达到他的心理平衡(就行了。

35、销售往往是先解决让别人都去卖,而后考虑如何让人去买。但在实际中这“买卖”是辨证的,卖作用了买,而买又作用了卖,象一个圆滚起来,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36、在没有大的宣传活动和推广时,陈列与售点塑造可能是你唯一向消费者传播产品的

平台。

37、促销是加速市场操作行为的过程,是市场操作中方法中的方法,如果说哪个市场没做什么促销或很少的促销就有很大的销量的话,那么你太厉害了。

38、促销不是在于你有多少花样去吸引消费和渠道,而是你是否在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地点,对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法并通过合适的宣传与展示,明确的向消费者传达你所向消费者所传达的意思就行了。

39、在实际操作中,任何促销(哪怕是最笨的)都会有效果,关键是实际中促销效果没发挥出来,执行中没有把握每个细节的发挥。

40、在促销活动的设计中最容易犯错的地方是设计者把自己当成了消费者,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设计活动让自己去买,但问题是你也许并不是产品的目标群。

41、当你把某一问题能持续性的从多方面分析透彻后,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现实中80%的决策错误是来源于没有把问题看清,没有分析透彻。

42、唯一比你更了解你的产品的人就是你的竞争对手,但需要指出的是,他和你未必是按一个逻辑去考虑问题。所以我们往往判断竞争对手的行为往往是失误的。

四、与经销商的沟通:

43、如果你让经销商从本品上能赚到钱而且赚钱没有那么辛苦,那以你已经征服了他。

44、和别人谈的时候,往往是你要求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45、当经销商给予你什么时,千万别忘了他背后会有一个目的:你和经销商的感情只是一种沟通润滑剂。我们和他们最本质的是一种利益关系;感情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利益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

46、我们和经销商是伙伴,他们不是上帝,但他们关心的是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所以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所能给予(公司政策)与他们共同创造他们永远都不会得到满足的价值,可能会很累,但我们必须要去做。

47、要象敬财神一样去敬你的经销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给带来了财运,但你也要象防贼一样去防着你的经销商,现实是他总在算计到你口袋的那部分钱。

48、不要什么事情都说:“这事我的请示上级”,而应说:“这事我应该考虑考虑”,然后在向上级征求意见;时间长了,经销商就不会和你谈了,因为他认为你没有价值了。但需要说的是,用上级的反对来拒绝经销商的要求,对你也许是个很好的办法。

49、最害怕的是,你对经销商说:“其实对于公司的政策(或者决定)我自己认为也是不合适的。”你感觉你是很想让经销商更加相信你,实际在经销商的眼里他会对公司更怀疑,对你更怀疑。

50、千万别相信经销商的诉苦:我没赚到钱。他的目的是想获的更多的利益,放心,当经销商不赚钱的时候,他就不会做你的产品了。

51、当你不知道该用哪种谈判技巧去和对方沟通时,这时最好的办法是不用任何技巧,象给自己描述一样。

52、没有必要用公司的利益来换取经销商的对你的支持与取悦于经销商,因为你手中的政策本来就没多少,而且越用越少,真正能让你和经销商的关系能维持的是经销商对你的钦佩,关键是越来越多。

第五篇:谈谈班级管理的严、细、实、恒论文

班级管理工作事务繁琐,要求较高,当班主任不容易,当一名好班主任更不容易。下面结合自己的班主任经历,浅谈班主任工作的感受。

一 一个严字,决定了班主任将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下面简析严的含义。

1制度严:

熟话说,不立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制度是决定人成才的关键。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

2执行严:

严师出高徒,精致的汽车的各个零部件都是按严格的数据,精密的操作来完成的,即过程决定结果。

二 细是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决定着结果的成败。

1思考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足以看出思考的魅力,作为班主任必需要做到未雨先缪,思考在先。

2观察细

班级是群集集体,学生较多,什么样的学生都有,班主任必需要有较高的洞察力,要善于观察班级的一些特殊群体,以便对症下药。

3落实细

班级工作即管理工作,管理贵在落实,即要落在各个环节都要细。

三所谓实

1扎实

班级工作比较繁杂,但每件事情都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2求实

所谓求实就是要做实事,不摆花架子,不做样子,追求实效。要抓铁有痕,踏雪有印。

四所谓恒

1态度恒

班主任工作要持之以恒,一鼓作气,防止出现断层。

2心态恒

班主任工作还要摆正心态,不论学生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心平气和,保持恒心。

下载陆海空军军官服役条例施行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陆海空军军官服役条例施行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