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中国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时间:2019-05-15 09:2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中国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中国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第一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中国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中国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摘 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极其广泛的的应用。特别是乡镇企业及家用电器的迅速,更需要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支撑。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机械技术 微电子技术

一、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式以及对策

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机电一体化”这个词是日本安川电机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末作商业注册时最先创用的。当时及70年代,人们一直把机电一体化看作是机械与电子的结合。国内早期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机械电子学”并用,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更流行使用。

80年代,信息技术崭露头角。微处理机的性能提高,为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采用,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等。微机作为关键技术引入了飞行器系统后,使机械-电子系统在高度控制、排气控制、振动控制和保险气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驱使机械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数据库,连洗衣机和其他消费品也用上了数据库驱动系统。这样,对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方法的探索、成型和系统集成以及并行工程设计和控制的实施日显重要。此外,光学也进入了机电一体化,产生了“光机电一体化”的新领域。

进入90年代,通信技术进入了机电一体化,机器可像机器人系统那样遥控和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紧密联系的计算机控制的网络化机电一体化日益普及。有些机电一体化机械可两用,有的在性能上更是多用途的,尤其是微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的发展,和半导体技术以光刻为基础的方法以及和传统机电一体化微型化方法的结合,开创了以精密工程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机电一体化新分支“微机电一体化”。虽然微加工方法尚未成熟,但将逐渐成为集成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后,机电一体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发展,稳步进入了21世纪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2、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3、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2.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

4、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同时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第二篇:毕业论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学 校: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随着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结合使用开始出现的,但是在发展的初期,在规模和技术上是很薄弱的,只是在半导体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但是随着微处理技术的出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使用的途径更广泛,使用中会取得更显著的结果。而随着数控机床、电子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出现,更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应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逐步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进行融合,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而逐步上升到更高层次。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从20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的,最初是通过电子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来提高机械性能,以满足对产品的更高需求,这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最初的雏形;到了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以及微型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步转向智能化领域,在这一阶段,利用光学通信技术等可以实现微细加工技术,而且对机电系统可以进行分析、集成。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步成为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技术集成,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也需要依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促进自身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按照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需要,在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2.1 向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机电系统开始陆续采用,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程度逐渐提高。而这些成功的应用,更显示出智能化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优越性,使科研人员对智能化的应用会逐步增多。利用智能化的模拟功能、逻辑思维、独立的决策能力,可以实现对机电设备的高性能、高速的处理能力,可以利用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低级的智慧决定,并逐步完善,这在今后的生产中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

2.2 实施模块化集成

要想使机电企业实现共赢,就要对国内的机电生产企业进行模块化的集成,让这些具有多种类型的机电生产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具有统一的机械标准接口、电气接口、电源接口、环境接口,打破原有的自有生产模式,使机电企业的产品形成统一的模块,使这些机电生产企业在智能控制、电气水平、视觉图像处理、图像识别和定位功能等方面采用标准的单元模式。这样进行规范后,可以使机电企业有一个统一的企业生产规范,使这些企业不再各自为政,可以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2.3 进行网络化运作

目前世界上的各个领域,网络技术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随着我国加入WTO,机电企业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也进入了全球经济这个大的网络。想要加强我国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要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网络化的运作,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网络化的操作与管理。网络化可以带来大量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也可以快速发布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所以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利用网络的普及,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测是重要的研究

方向。

2.4 采取微型化设计

随着20世纪80年代微型化的出现与发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施过程中、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采取微型化的设计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而对生产的不超过一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被泛称为微机电系统产品,这种产品目前的发展趋势向着越来越微型化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领域向着微米和纳米尺度发展。采取微型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设计,使得产品越来越小、使用灵活、功耗低,尤其是在生物医学、军事、信息等领域的应用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5 绿色环保化

大量的工业发展繁荣了当地经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们享受到物质财富和生活的舒适。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由于经济的发展,造成大量自然资源受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所以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的研究趋势,也是向着绿色环保产品的概念进行研究发展。这就要求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要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基本的出发点,采用最小的资源利用率研究设计出新一代的机电一体化绿色环保产品,这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2.6 注重产品的系统化

采用开放式架构和模块化结构是根据总线系统的性能特点对产品的进一步利用。该系统可按照任意组合进行灵活配置,同时还可以寻求实现更大的协调和控制子系统的综合管理,可大大提高通信性能能力。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注重产品的系统化以及在未来的使用中人格化的意义。所以说,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应更注重产品的系统化以及人性化,更注重使用人对产品的要求,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贴近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考

3.1 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针对我国许多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应进行统筹安排,打破他们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使他们放弃自己的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共同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就要针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深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制定协调发展的工作计划,从技术的研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进行统一的规划,以避免重复开发,资源浪费。

3.2 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针对我国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发与产品生产正处于上升期,应根据我国当前的行业状态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机电行业的性质,强化行业管理,成立统一的行业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编制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协会”要在管理中发挥出行业约束的作用,对行业内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对行业内企业的发展提供发展规划。

3.3 增强企业技术含量、增大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成为高新技术研发企业的龙头之一,所以在企业的研发中,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含量和研发能力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充分生产和调配资源。只有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不断采用新技术,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使生产出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国家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增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4 突出发展重点,实施专项发展

机电一体化产业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而很多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发的单位在财力、人力和物质资源等方面是有限的,不能在发展中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在研发中优先考虑擅长的领域,进行产品的研发,对某一专项领域的产品进行高科技研发是很多机电研发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篇: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等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 专业。如今在本科,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高专则仍延用机电一体化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

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1、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以上就是有关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对大家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的认识。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摘要: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机电一体化,工作任务

核心提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并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二、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并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三、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

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逐渐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

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5.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度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的。

5.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等。有了这些标准单元就可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还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于各部件、单元的匹配。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出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模块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5.3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integratedappliancesystem,CIAS),能使人们呆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5.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5.5环保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5.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

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等智能化通信接口。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等等,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而研制出来的。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为核心而引发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个性化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专家预测,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5.7光机电一体化方向

一般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下转第80页)(上接第81页)(动力)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引进光学技术,利用光学技术的先天特点,就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

5.8柔性化方向

未来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这系统中,各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做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有“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5.9智能化方向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得益于模糊技术与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

六、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趋势

6.1数控机床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床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近320万台),但数控机床只占约5%且大多数是普通数控(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10%)。近些年来数控机床为适应加工技术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技术领域都有巨大进步。

6.11.高速化。由于高速加工技术普及,机床普遍提高了各方面的速度。车床主轴转速有3000~4000r/min提高到8000~10000r/min;铣床和加工中心主轴转速由4000~8000r/min提高到12000~40000r/min以上;快速移动速度由过去的10~20m/min提高到48m/min,60m/mni,80m/min,120m/min;在提高速度的同时要求提高运动部件起动的加速度,由过去一般机床的0.5G(重力加速度)提高到1.5G~2G,最高可达15G;直线电机在机床上开始使用,主轴上大量采用内装式主轴电机。

6.12.高精度化。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已由一般的0.01~0.02mm提高到0.008左右;亚微米级机床达到0.0005mm左右;纳米级机床达到0.005~0.01um;最小分辨率为1nm(0.000001mm)的数控系统和机床已问世。

数控中两轴以上插补技术大大提高,纳米级插补使两轴联动出的圆弧都可以达到1u的圆度,插补前多程序预读,大大提高了插补质量,并可进行自动拐角处理等。

6.13.复合加工,新结构机床大量出现。如5轴5面体复合加工机床,5轴5联动加工各类异形零件。同时派生出各种新颖的机床结构,包括6轴虚拟轴机床,串并联绞链机床等,采用特殊机械结构,数控的特殊运算方式,特殊编程要求。

6.14.使用各种高效特殊功能的刀具使数控机床“如虎添翼”。如内冷转头由于使高压冷却液直接冷却转头切削刃和排除切屑,在转深孔时大大提高效率。加工刚件切削速度能达1000m/min,加工铝件能达5000m/min。

6.15.数控机床的开放性和联网管理。数控机床的开放性和联网管理已是使用数控机床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是提高数控机床开动率、生产率的必要手段,而且是企业合理化、最佳化利用这些制造手段的方法。因此,计算机集成制造、网络制造、异地诊断、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等各种新技术都在数控机床基础上发展起来,这必然成为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

6.2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

在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各种自动机械、自动生产线及各种自动化设备,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又一具体体现。如:2000~80000瓶/h的啤酒自动生产线;18000~120000瓶/h的易拉罐灌装生产线;各种高速香烟生产线;各种印刷包装生产线;邮政信函自动分捡处理生产线;易拉罐自动生产线;FEBOPP型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产线等等,这些自动机或生产线中广泛应用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如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调速器,人机界面控制装置与光电控制系统等。我国的自动机与生产线产品的水平,比10多年前跃升了一大步,其技术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上一世纪80年代后期的水平。使用这些自动机和生产线的企业越来越多,对维护和管理这些设备的相关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结束语

本论文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经按时完成,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我还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一资源,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并结合平时所积所学最终使我的毕业论文顺利完成。最后,借此机会向学院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参考文献:

1、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郑链,信息识别技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鲁远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唐程山,电子技术基础,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乔西铭,机械工程基础,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陈子银、陈为华,数控机床结构原理与应用,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7、岳秋琴,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目录

摘要„„„„„„„„„„„„„„„„„„1 核心提示„„„„„„„„„„„„„„„„1 绪论„„„„„„„„„„„„„„„„„„1 机电一体化概要„„„„„„„„„„„„„1 机电一体化的概述„„„„„„„„„„„„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3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4 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趋势„„„„„„6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10

第五篇:机电一体化的就业前景及分析 调查问卷

-----关于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的分析与思考

系部:XX系 班级:XX班

【关键词】:就业、发展、能力、目标、要求、学习

【引言】: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伴随着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很多考生和家长往往根据专业名称,“凭感觉”来选专业,导致所选专业技能与自己兴趣爱好相违背,从而产生厌学,不学等心理,而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对各专业课程的不了解,究竟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等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现就此调查进一步了解机电一体化——走进机电一体化。给大家介绍一下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以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

【内容摘要】: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内容,发展趋势,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了解大学生学习机电一体化的目的学习的方法、及应该怎样去学习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等相关概念。

【调查分析的目的】: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机电一体化,明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质,教学目的,从而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初步制定人生目标,及

第1页

-----关于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的分析与思考

职业规划,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务实的基础。

【调查内容】:通过进一步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了解和认知,就业方向的分析与思考,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等各方面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方向,就业形势,等诸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机电一体化简述】(何为机电一体化)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各方面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还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3)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即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4)自动控制技术

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5)传感检测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6)伺服传动技术 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第2页

-----关于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的分析与思考

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发展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

日本企业界在1970年左右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当时他们取名为“Mechatronics”,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目前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如今在本科,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高专则仍延用机电一体化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2.就业

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

第3页

-----关于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的分析与思考

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二.行业状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机电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其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特别是我国成为全球“机械制造”大国的形势下,各个工业领域迫切需要大量的机电工程技术方面人才,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目前整个工业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阶段,在推广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车、铣和加工中心等机床的开发和应用技术,开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工业产业过程中,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机电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深远意义。

三.就业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需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性强,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就业方向主要是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企业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理论知识,懂得思考,具有管理、销售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的就业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机电产品及设备的制造企业;(2)机电产品及设备的应用企业;(3)机电产品及设备的维修企业;

(4)机电产品及设备的营销、安装、调试企业;(5)CAD/CAM技术的应用企业;(6)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与部门。

对应的岗位群有:机电产品及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第4页

-----关于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的分析与思考

维修、营销、机械CAD/CAM技术、车间生产和技术管理等。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四.企业要求

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

1.思想品德高尚(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需要实践能力强,协调能力,能吃苦耐劳,适应现代机电产品制造、修理的需要,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练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应用、维护、安装、调试、销售及管理的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有责任感,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具备积极的态度,善于学习,有团队精神的“合作伙伴”,见性见真,阳光本然,能迅速融入集体,与他人有爱团结,积极向上,“举止大方得体,出事大气大度,为人亲和清纯,有才气不张扬,有能力不挑拣,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为人冷静,自信,敬业,进取而合作的人。一个进取心强的人,总能给企业营造上进的氛围,善于与人合作,共事,才能在分工细致的情况下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开拓新的视野。

3.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机械、电工电子与控制技术等基础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及实验、运算、制图等基本技能。

4.掌握机电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包括电工、电子理论,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调查分析】:

1.网络调查分析:就网络调查显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高,就业范围大,能适应各种机械,加工制造,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但相关知识、技术的第5页

-----关于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的分析与思考

要求也不低,必须熟练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适应相对的职业岗位要求。在校生可以由所学课程选择项某一方面去发展,如:机械、电工、计算机应用或其它专业走向,这就要求我们提早的为自己设定就业把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以便正式就业是能很快的选择自己的职业,并不断发展自己,发掘自己,但实际中我们却很少有人能正确面对自己,不能看清自己,以至于自己的就业不合自己的要求,导致不断跳巢。所以有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需要我们真正的看清自己。

2.已就业学生的相关了解:面对就业形势,就业压力,许多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而与此同时又有不少人在就业后不久便跳巢,原因是:不适合---在所就业的公司、企业里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与自己的理想工作相违背,因而另谋职业,从事其它类型的工作吧,其中有些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甚至与所学专业没有交集,如:某同学毕业后不久改做服装销售,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一个问题----目标的不明确,没有给自己定好一个方向----择业的方向。与这些同学沟通时,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在他们满怀欣喜的就业时,却不想原来迎接他们的却不是自己想想中的工作,一个字--累!觉得乏味,觉得无聊,并在一定时间内决定选择另谋他业。也有一些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一直坚持,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以便能在今后的择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还有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工作一段时间从事另一项与之相关的工作,在调查的同学中有一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同学在所从事的机械制造行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改为模具设计制造,并在此部门很好的工作,在他看来,此专业很不错,相比较他之前所从事的工作而言„„

3.未就业学生的相关了解:毕业在即,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问题,他们将如何去面对,他们将选择怎样的就业方向、就业方式,是自主就业还是分配就业,他们的说法是有以个好的开始,先就业在择业,某部分同学不会去从事机电一体化的相关工作,他们说不喜欢,他们对此专业并不看好,另一些同学表示:即将离校,面对一年实习时间,他们将听从老师的安排:先就业,在企业中不断磨练自己,充实自己的技能,积累经验,以便为以后自己在选择工作的第6页

-----关于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的分析与思考

时候能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将在实战中展示自己。

4.相关老师的调查了解:对于机电一体化的了解而言,相关老师的了解总比同学们的了解相比较要多,面对机电一体化的就业与发展,询问老师总是比较好的,但与老师的谈话总是不会太久的,从老师那里简单的了解到,就业的概况,就业生,由学校推荐就业顶岗实习,从事相关工作,就业按照所学专业实行对口就业,但不排除不对口就业,即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联或没有太大关联的职业。就业前老师或实现分派,当然自己有选择自己去向的权力,由老师负责分配、联系相关用人单位,进行推荐就业,具体视情况而定„„

5.分析总结:就以上分析得出,机电一体化的就业与发展,总体而言就业广,就业率高,但就业后也需要一定的技能,相关企业及公司对人事的需求也有一定的要求,对其整体素质的要求更高,其工作能力,实际应用,理论知识及自身的性格,工作、处事的态度,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都有要求;但在就业中大于大学生而言有有另一种现象出现:(1)部分大学生就业主动性差,平常工作中,比较松散,因为在大学里养成的习惯没有的到改善,做事不积极,工作有些不认真。(2)就业后不久便跳巢,没有坚定的毅力,不能坚持一个目标。(3)就业选择观念性差,在公司、企业内,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有些不太感兴趣,不想在车间做基层工件,另有从事不和专业方向的工作。(4)自己就业,不一学校推荐的就业方向为目标,实行自主就业式等。

以上各种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些不同现象的出现一定情况下反应了个人的就业目标,个人理想,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有怎样的职业理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也是择业,就业时的基本动力,只有帮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善与沟通,具备开放的思维,较强的责任心等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才能够知道其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所以在校生应珍惜在校生活,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习目标,树立人生理想,确立职业规划,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7页

-----关于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前景的分析与思考

【调查时间】:X年X月---X年X月 【调查地点】:XX学院 【调查对象】:如:社会、学院学生、专业教师 【调查方法】:如:1.查阅相关书籍

2.查阅网上相关资料 3.询问相关老师及学生

【小组成员】:

【调查分工】:。。。

【参考文献】:《机电一体化概述》。。

第8页

下载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中国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中国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电一体化就业前景分析5则范文

    机电一体化就业前景分析 一 专业介绍 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5篇范文)

    职业素养 [编辑本段]什么是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共5篇)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等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5篇范例)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扶绥县职业技术学校 胡国宁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机电专业就业前景等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

    及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摘 要 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改变整个机械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技术 应......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应用.doc

    第1章绪论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1、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的统称,并把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生产线和制造过程也包括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论文五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共5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