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考试针灸推拿学试题2012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针灸推拿学试题
1.“平补平泻”一词出于何著作?历代有哪几种解释? 2.简述膝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特点、病理变化及针灸治疗作用。并例举两种临床常用治法说明之。3.试用经络理论解释《四总穴歌》的治疗意义。
4.循行至眼区周围的经脉有哪几条?请用《灵枢·经脉》的原文描述其在眼周之循行。
5.试述针灸的辨证施治程序及针灸临床上如何具体运用八纲辨证?
6.请写出《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关于十二原穴的名称、归经和定位。
7.治未病的概念和意义。常用的灸法治未病的方法及穴位有哪些?
8.请写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关于五输穴主治功能的原文。你是如何理解的? 9.脐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0.偏头痛的针灸处方以及耳穴综合疗法的器械药品准备、操作步骤。
第二篇:针灸推拿学试题
针灸推拿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 班级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
1.肩周炎临床特征表现为、__.2.痹症临床上根据症状特点可分为、、、。
3.呃逆的病机是为其治疗大法,其基本处方可取____ ___、______、________
4.行针的基本手法有
5.三棱针针刺方法有、、、。
6.《四总穴歌》:肚腹_________留,腰背_________求,头项寻________,面口收。
7、经络的作用有
8、针刺前的消毒包括。
9、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足阳明胃经接下来的三条经脉依次是。
10、腧穴的治疗作用有、11、灸法以治疗适用于之证,还可用于
二.名词解译释
1.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腧穴
3.颈椎病
4、奇穴
5、一夫法
6、正经
三、A型选择题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E、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2、相互交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B、肘膝部C、胸部D、腹部E、手足末端
3、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的是()
A、任脉、督脉、带脉B、任脉、督脉、冲脉C、任脉、冲脉、带脉
D、任脉、督脉、阴跷脉E、任脉、督脉、阴维脉
4、分别属于六脏,分布于上肢内侧和胸腹,具有此分布规律特点的是()
A、奇经八脉B、手三阴经C、手三阳经D、足三阴经E、足三阳经
5、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
A、十四经穴、奇穴、特定穴B、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C、十二经穴、奇穴、特定穴
D、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E、十二经穴、奇穴、五腧穴
6、横指同身寸法中,以患者何指何处横纹为标准,将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A、中指中节B、食指中节C、无名指中节D、小指中节E、小指末节
7、下列腧穴中,治疗高血压首选()
A、曲泽B、尺泽C、曲池D、中渚E、小海
8、以下哪项不是天枢穴的主治病证()
A、疝气B、痛经C、月经不调D、腹痛、腹胀E、便秘、腹泻
9、以下哪项不是三阴交穴的主治病证()
A、脾胃虚弱证B、妇产科病证C、生殖泌尿系统病证D、心悸、失眠E、阳虚诸证
10、下列腧穴中,治疗痔疾常取()
A、天枢B、委阳C、承山D、申脉E、昆仑
11、下列有关精明穴的针刺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遇到阻力时,可继续进针,不必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B、不捻转,不提插
C、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D、针具宜细,消毒宜严E、禁灸
12、中冲穴的定位是()
A、中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B、中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C、无名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D、中指尖端的中央
E、无名指尖端的中央
13、针刺环跳的最佳体位是()
A、坐位B、站位C、仰卧位D、俯卧位E、侧卧位
14、下列各项中,对百会穴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7寸B、可主治神志病证
C、可主治头面病证D、可治疗气虚下陷诸证E、可用灸法
15、下列哪项不是大椎穴的主治病证()
A、热病、疟疾B、骨蒸潮热C、癫狂病、小儿惊风
D、腹泻、痢疾、脱肛E、风疹、痤疮
16、气海穴的定位是前正中线上()
A、脐下0.5寸B、脐下1寸C、脐下1.5寸D、脐下2寸E、脐下2.5寸
17、定喘穴的定位是在背上部()
A、当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B、当第六颈椎棘突下,旁开1寸
C、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D、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1寸 E、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8、胆囊穴的定位是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
A、1寸B、1.5寸C、2寸D、2.5寸E、3寸
19、仰靠坐位适宜取哪些部位的腧穴()
A、头面、胸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B、身体侧面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C、头、项、脊背、腰骶部的腧穴D、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E、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20、下列有关针刺深度叙述错误的是()
A、年老体弱者宜浅刺B、形瘦体弱者宜浅刺C、阳证宜浅刺
D、久病宜浅刺E、头面、胸背部的腧穴宜浅刺
21、属于行针基本手法的是()
A、循法B、弹法C、刮法D、提插法E、震颤法
22、有关提插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
B、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钟为宜
C、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
D、频率应较快,美分钟100次左右
E、保持针身垂直
23、以下哪项不是得气的感觉或反应()
A、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感
B、针刺部位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的感觉
C、患者出现循经行肌肤瞤动、震颤
D、医者刺手体会到针下空松、虚滑
E、医者刺手体会到针体颤动
24、有关留针,叙述不正确的是()
A、留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后,使针留置穴内
B、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
C、一般病证可留针10-20分钟
D、顽固性疼痛不可以久留针
E、留针与否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25、下列哪项不是灸法的治疗作用()
A、温经散寒B、扶阳固脱C、开窍泄热D、消淤散结E、防病保健
26、留罐法的留置时间一般为()
A、3-5分钟B、5-10分钟C、10-15分钟D、15-20分钟E、20-30分钟
27、以下哪项不是拔罐的治疗作用()
A、通经活络B、祛风散寒C、行气活血D、消肿止痛E、解毒杀虫
28、以下哪项不是走罐法的适宜治疗部位()
A、脊背B、头部C、腰臀D、大腿E、肩胛
29、下列哪项属于近部选穴()
A、头痛去膈腧B、脱肛取百会C、咳嗽取列缺D、鼻病选迎香E、鼻病选合谷
30、疼痛在腰脊中部,主要与哪条经脉相关()
A、足太阳膀胱经B、足少阴肾经C、足少阳胆经D、带脉E、督脉
三.B型选择题
A.煮罐法B.走罐法C.刺血拔罐法D.闪罐法E.药罐法
1.在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处拔罐时,多选用()
2.在肌肉松弛,吸拔不紧处或留罐有困难者以及局部皮肤麻木、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拔罐时多选用()
A.、关元 中脘B.内庭 天枢C.太冲 膻中
4.呃逆属气滞痰阻型可在基本方上加()
5.呃逆属胃火上逆可在基本方上加()
6.呃逆属胃中寒冷可在基本方上加()
A.百会B.风市C.膝眼D.膻中E.列缺
7.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8.立正姿势,手中指端所至的股外取()
9.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
10.两手虎口交叉取()
11.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取()
A十宣、十二井穴B 耳尖、大椎C 太阳、印堂D少商E四缝
12.发热、高血压、麦粒肿三棱针点刺()
13.疳积三棱针点刺()
14.头痛三棱针点刺()
15.昏迷、晕厥三棱针点刺()
16.咽喉肿痛三棱针点刺()
A 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B 肱二头肌长头腱及三角肌止点处
C 腰骶关节及骶髂关节D 颈夹脊及肩岬间区
17.急性腰扭伤的痛点多在()
18.颈椎病的痛点多在()
19.肩周炎的痛点多在()
20.落枕的痛点多在()
A.肾俞 委中 大肠俞B.膈俞 委中 支沟 阳陵泉C.命门 志室 肾俞 委中
21.劳损腰痛针灸取穴宜选()
22.寒湿腰痛针灸取穴宜选()
23.肾虚腰痛针灸取穴宜选()
A.仰卧位B.俯伏坐位C.俯卧位D.侧俯坐位E.仰靠坐位
24.针刺双侧环跳时体位宜为()
25.针刺单侧听宫时体位宜为()
26.针刺双侧风池时体位宜为()
27.针刺关元时体位宜为()
A.肩髃,外关,曲池,合谷B.关元,神阙C.地仓,颊车,下关,合谷
D.环跳,阳陵泉,足三理,昆仑E.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28.中风脱证治疗上可取()
29.中风后遗症中治疗下肢偏瘫可取()
30.中风后遗症中治疗口眼歪斜可取()
A.肺经B.心经C.肝经D.肾经E.脾经
31.与胆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32.与大肠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33.与胃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34.与膀胱相表里的经脉是()
A.肩髃 肩髎 臑俞B.犊鼻 梁丘 阳陵泉 膝眼C.水沟 身柱 腰阳关
D.曲池 合谷 外关 尺泽E.昆仑 丘墟 解溪
35.痹症以肩关节症状为主可取()
36.痹症以踝关节症状为主可取()
37.痹症以肘关节症状为主可取()
38.痹症以脊背症状为主可取()
39.痹症以膝关节症状为主可取()
A.任脉B.肺经C.膀胱经D.督脉E.胃经
40.上肢内侧前缘循行的经脉为()
41.胸腹正中线循行的经脉为()
42.腰背正中线循行的经脉为()
43.下肢外侧前缘循行的经脉为()
44.腰背部挟脊柱两旁循行的经脉为()
A.阴脉之海B.阳脉之海C.十二经之海D.气海E.水谷之海
45.任脉为()
46.冲脉为()
47.督脉为()
A.天突B.大椎C.缺盆D.风池E.翳风
48.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
49.第七颈椎棘突下()
50.胸骨上窝正中()
A、胆囊穴B、至阴 C、合谷 D、大椎E、三阴交
51、退热取()
52、矫正胎位取()
53、胆绞痛取()
A、足厥阴肝经B、足太阳膀胱经C、手阳明大肠经
D、手太阳小肠经E、足少阴肾经
54上肢外侧前缘为()
55足内踝上八寸以下的前缘为()
56下肢外侧后缘为()
A、皮肤松弛部位腧穴B、皮肉浅薄部位C、短针的进针
D、长针的进针E、头面部进针
57指切进针法适用于()
58夹持进针法适用于()
59提捏进针法适用于()
60舒张进针法适用于()
A、大椎B、神阙C、足三里D、三阴交E、曲池
61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为()
62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
63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为()
64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为()
A、从胸走手B、从手走胸C、从手走头D、从头走足E、从胸腹走足
65手三阴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66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A、任脉B、冲脉C、带脉D、阴跷脉E、阴维脉
67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作用的是()
68具有调节六阴经经气作用的是()
A、无固定位置B、无固定名称C、又称为压痛点D、又称为天应穴
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69有关奇穴,叙述正确的是()
70有关阿是穴,叙述不正确的是()
A、足三里B、上巨虚C、下巨虚D、条口E、丰隆
71强壮保健要穴是()
72治疗痰饮病证的要穴是()
A、滞产B、痛经C、丹毒D、呃逆E、便秘 E、多数对
73次髎穴的主治病证是()
74委中穴的主治病证是()
A、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
B、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
C、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
D、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
E、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压
75属于捻转补法操作的是()
76属于迎随泻法操作的是()
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饼灸E、瘢痕灸 77有温补肾阳作用的是()
78有温胃止呕作用的是()
A、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B、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C、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
D、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
E、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
79属于疾徐补法操作的是()
80属于呼吸泻法操作的是()
四.简答题:
1.写出十二经脉的名称及循环流注顺序
2.写出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经络的生理作用
3.写出以5个腧穴的定位:风池、肾俞、太阳、三阴交、足三里
4.晕针的原因、症状、处理及预防
5.肩周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包括取穴和手法)
6.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及治疗(包括取穴和手法)
7.面瘫的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
第三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方向)(108)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 言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集、采收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余药仅作参考。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2.本课程学时总体安排
本学科的教学时数为90学时,标本实验教学为18学时。共108学时。3.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辩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的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目的要求】
1.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和一般采收原则。【教学内容】
本章中产地、采集两节。【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火制法等常用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炮制方法。【教学内容】 中药的炮制。【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3.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本章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五节。【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教学内容】 中药的配伍。【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六章
用药禁忌 【目的要求】
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内容。【教学内容】 用药禁忌。【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第七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目的要求】
1.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2.熟悉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教学内容】
本章分为用药剂量及煎煮时间与方法两节。【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各
论
第八章
解表药
【目的要求】
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14味,熟悉药物8味,了解药物1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熟悉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5.明确散风寒、散风热、祛风、透疹、通鼻窍、宣肺、通阳、祛暑化湿等概念。【教学内容】 1.发散风寒药
掌握:麻黄 桂枝 紫苏(附紫苏梗)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熟悉: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香薷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参考:葱白 胡荽 柽柳
2.发散风热药
掌握:薄荷 牛蒡子 桑叶 菊花 柴胡 葛根 熟悉:蝉蜕 蔓荆子 升麻 了解:淡豆豉 参考:浮萍 木贼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九章
清热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20味,熟悉药物21味,了解药物7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生津、清虚热等概念。5.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教学内容】 1.清热泻火药
掌握: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熟悉:芦根 天花粉 竹叶 决明子 了解:淡竹叶
参考:寒水石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2.清热燥湿药
掌握:黄芩 黄连 黄柏 熟悉:龙胆草 苦参 了解:秦皮 白鲜皮 参考:椿皮
3.清热解毒药
掌握:金银花(附忍冬藤)连翘 蒲公英 板蓝根 鱼腥草 射干 白头翁 熟悉:紫花地丁 野菊花 穿心莲 大青叶 青黛 红藤 败酱草 山豆根 马齿苋 鸦胆子 熊胆
了解:马勃 白花蛇舌草 土茯苓
参考:贯众 蚤休 拳参 半边莲 山慈菇 白蔹 绿豆 4.清热凉血药
掌握: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熟悉:紫草 水牛角 5.清虚热药
掌握:青蒿 地骨皮 熟悉:银柴胡 胡黄连 了解:白薇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章
泻下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2味,熟悉药物2味,了解药物7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攻下药、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要求掌握用法(包括炮制)、剂量及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
5.明确泻下攻积、润肠通便、峻下逐水等概念。
【教学内容】 1.攻下药
掌握:大黄 芒硝 了解:番泻叶 芦荟 2.润下药
熟悉:火麻仁 郁李仁 3.峻下逐水药
了解:甘遂 京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巴豆 参考: 商陆 千金子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目的要求】 1.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2.掌握药物6味,熟悉药物3味,了解药物5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4.明确祛风湿、舒筋通络、强筋骨等概念。【教学内容】
1.祛风湿散寒药
掌握:独活 蕲蛇 木瓜
熟悉:威灵仙 川乌(附草乌)了解:雷公藤
参考:乌梢蛇(蛇蜕)蚕沙 伸筋草 寻骨风 松节 海风藤 路路通 2.祛风湿清热药 掌握:秦艽 防已
了解:桑枝豨豨莶草 络石藤 参考:海桐皮 穿山龙 丝瓜络 3.祛风湿强筋骨药 掌握:桑寄生 熟悉:五加皮 了解:狗脊 参考:千年健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二章
化湿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2.掌握药物3味,熟悉药物2味,了解药物1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4.明确化湿、燥湿等概念。【教学内容】
掌握:藿香 苍术 厚朴 熟悉:砂仁 白豆蔻 了解:佩兰 参考: 草豆蔻 草果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2.掌握药物6味,熟悉药物4味,了解药物7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淡渗利湿、清热利湿、通淋、利湿退黄等概念。5.了解木通与通草的古今名称混淆及金钱草的品种。【教学内容】 1.利水消肿药
掌握:茯苓 薏苡仁 泽泻 熟悉:猪苓
了解:香加皮
参考:冬瓜皮 玉米须 葫芦 泽漆 蝼蛄 荠菜 2.利尿通淋药 掌握:车前子
熟悉:滑石 关木通 萆解
了解:瞿麦 扁蓄 地肤子 海金沙 石韦 参考:冬葵子 灯心草 3.利湿退黄药
掌握:茵陈 金钱草 了解:虎杖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四章
温里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性能特点、用法、用量和禁忌。2.掌握药物4味,熟悉药物3味,了解药物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温中、温经散寒止痛、温阳、回阳、引火归元等概念。【教学内容】
掌握: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熟悉:花椒(附椒目)丁香(附母丁香)小茴香(附八角茴香)了解:高良姜
参考:荜茇 荜澄茄 胡椒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五章
理气药
【目的要求】
1.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2.掌握药物4味,熟悉药物6味,了解药物4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4.明确行气、破气、降气疏肝等概念。【教学内容】
掌握:橘皮(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枳实(附枳壳)木香 香附 熟悉:青皮 沉香 檀香 川楝子 乌药 薤白 了解:荔枝核 佛手 柿蒂 大腹皮 参考:香橼、玫瑰花、绿萼梅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第十六章
消食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2.掌握药物3味,熟悉药物2味,了解药物1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教学内容】
掌握:山楂 神曲 麦芽 熟悉:莱菔子 鸡内金 了解:谷芽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七章
驱虫药
【目的要求】
1.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各种驱虫药的不同作用(如苦楝皮驱蛔虫、槟榔驱绦虫等)及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3味,了解药物3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
掌握: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 了解:南瓜子 鹤草芽 雷丸 参考:鹤虱 榧子 芜荑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各节止血药的性能特点、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2.掌握药物6味,熟悉药物6味,了解药物4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等概念。5.了解白及、三
七、蒲黄、灶心土等药的用法。【教学内容】 1.凉血止血药
掌握:小蓟 地榆 白茅根 熟悉:大蓟 槐花 侧柏叶 了解:苎麻根 2.化瘀止血药 掌握:三七 熟悉:蒲黄 茜草 参考:花蕊石 降香 3.收敛止血药 掌握:白及
了解:仙鹤草 棕榈炭 参考:紫珠 血余炭 藕节 刺猬皮 4.温经止血药 掌握:艾叶 熟悉:炮姜 了解:灶心土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着重理解配伍理气药的道理)及各节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11味,熟悉药物5味,了解药物9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活血祛瘀、破瘀、祛瘀生新、引血下行等概念。5.了解郁金、姜黄、莪术的来源及牛膝的品种。【教学内容】 1.活血止痛药
掌握:川芎 延胡索 郁金 熟悉:乳香 五灵脂
了解:没药 姜黄 2.活血调经药
掌握:丹参 红花(附番红花)桃仁 益母草 牛膝 熟悉:鸡血藤
参考:泽兰 王不留行 月季花 凌霄花 3.活血疗伤药 掌握:马钱子
了解:庶虫 自然铜 苏木 骨破补 血竭 参考:儿茶 刘寄奴 4.破血消征药 掌握:莪术 水蛭 熟悉:三棱 穿山甲 了解:虻虫 斑蝥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2.掌握药物10味,熟悉药物7味,了解药物1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燥湿化痰、清热化痰、祛风痰、软坚散结、润肺、泻肺等概念。【教学内容】 1.化痰药 掌握:半夏 桔梗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熟悉:天南星(附胆南星)竹茹
了解:禹白附 白芥子 皂荚 旋覆花 白前 前胡 竹沥 天竹黄 海藻 昆布 黄药子 参考:海蛤壳 海浮石 瓦楞子 礞石 胖大海 2.止咳平喘药
掌握:杏仁 苏子 百部 桑白皮 葶苈子 熟悉:紫菀 款冬花 马兜铃 枇杷叶 白果 参考:矮地茶 洋金花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重镇安神药、养心安神的性能特点。2.掌握药物3味,熟悉药物3味,了解药物1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4.明确重镇安神、养心安神等概念。
5.了解重镇安神的用量、用法特点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1.重镇安神药
掌握:朱砂 龙骨(附龙齿)熟悉:琥珀 了解:磁石 2.养心安神药 掌握:酸枣仁
熟悉:柏子仁 远志
参考:合欢皮(附合欢花)夜交藤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2.掌握药物7味,熟悉药物4味,了解药物2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5.明确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等概念。【教学内容】
1.平抑肝阳药
掌握:石决明 牡蛎 代赭石 了解:珍珠母 刺蒺藜
参考:紫贝齿 罗布麻 2.息风止痉药
掌握:羚羊角 牛黄 钩藤 天麻 熟悉:地龙 全蝎 蜈蚣 僵蚕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法。2.掌握药物2味,熟悉药物1味,了解药物2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联系牛黄、皂荚、郁金等已学过的具有开窍作用的药物,以扩大学生掌握开窍药的范围。5.明确开窍、辟秽等概念。
6.了解开窍药的用法(内服宜制成丸散剂,大多不作汤煎服)及注意事项(只可暂用,不宜久服,忌用于虚脱证)。
7.了解石菖蒲的混淆品种问题。
【教学内容】 掌握:麝香 石菖蒲 熟悉:冰片
了解:苏合香 蟾酥 参考:樟脑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目的要求】
1.掌握补虚药的含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药物的性味、功效、适应范围的要点及配伍方法。
2.掌握药物19味,熟悉药物12味,了解药物11味。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补气、升阳、固表、托疮、补阳、壮阳、纳气平喘、补血、柔肝、补阴等概念。5.了解本章甘温药(参芪等)、甘平药(甘草、大枣、饴糖、蜂蜜等甘味显著的药物)、甘寒药(补阴药)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注意。
6.了解误补留邪、滋腻呆胃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教学内容】
1.补气药
掌握:人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熟悉:西洋参 山药 大枣 了解:太子参 白扁豆 参考:饴糖 蜂蜜
2.补阳药
掌握:鹿茸 淫羊藿 菟丝子 杜仲 续断 熟悉:巴戟天 补骨脂 益智仁 紫河车
了解:肉苁蓉 沙苑子 蛤蚧 冬虫夏草
参考:仙茅 海狗肾 海马 锁阳 韭子 阳起石 葫芦巴 核桃仁 3.补血药
掌握:当归 熟地黄 白芍 阿胶 何首乌 了解:龙眼肉 4.补阴药
掌握:北沙参 麦冬 龟甲 鳖甲 熟悉:百合 天冬 石斛 玉竹 枸杞子 了解:南沙参 黄精 墨旱莲 女贞子 参考:桑椹 黑芝麻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常与补虚药配伍的意义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和注意事项。
2.掌握药物3味,熟悉药物6味,了解药物6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明确敛肺止咳、敛汗、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止崩等概念。【教学内容】 1.固表止汗药 了解:麻黄 浮小麦 参考:糯稻根须 2.敛肺涩肠药
掌握:五味子 乌梅 熟悉:诃子 肉豆蔻
了解:五倍子 赤石脂
参考:罂粟壳 石榴皮 禹余粮 3.固精缩尿止带药 掌握:山茱萸
熟悉:桑螵蛸 海螵蛸 莲子 芡实 了解:覆盆子 金樱子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第二十六章
外用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及拔毒化腐生肌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用药的含义、功效和适应证。2.熟悉药物3味,了解药物9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对剧毒药必须做到:(1)谨慎用药,供内服时尤应注意;(2)严格控制剂量;(3)注意用法(包括炮制)。
5.明确杀虫止痒、蚀疮祛腐、拔毒生肌、敛疮等概念。【教学内容】
熟悉:雄黄 硫黄 升药
了解:蛇床子 蜂房 土荆皮 白矾 砒石 炉甘石 硼砂 参考:胆矾 大风子 大蒜 轻粉 铅丹 【教学方法】 讲授、多媒体。
学时分配
章节 第一~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合计
教学内容 总
论 解
表
药 清
热
药 泻
下
药 祛
风 湿 药 化
湿
药 利 水 温
理
消
渗 湿 药 里
药 气
药 食
药
学时数 10 8 10 3 3 3 3 3 4 2 1 4 5 6 2 5 2 10 3 1 1 1 18 108
驱
虫
药 止
血
药 活
血
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
神
药平肝 息 风 药 开
窍
药 补
虚
药 收
涩
药 涌
吐
药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拔毒化腐生肌药 标本见习实验课
第四篇:针灸推拿学院 -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精选)
针灸推拿学院
2017级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遴选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山东中医药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我院2017级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遴选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杨继国
成员:王军
高巧林
张永臣
杨佃会
井夫杰
秘
书:孔庆悦
二、拟接收专业人数
专业(方向)
针灸推拿学本科 针灸推拿学本科(英语)针灸推拿学本科(康复医学)
合计
人数 0 37 15 52
三、工作安排
1、报名
学生提交教务处转专业申请表;个人历年成绩单和学分绩点班级排名(导出格式:正方教务系统-成绩管理-查询、打印-个人成绩打印-个人历年成绩单-输入学号-查询-点击右键菜单-单个打印),转出学院盖章;获奖证书、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出版著作、发明专利等个人证明材料复印件。有违纪和课程不及格记录的同学不允许转入针灸推拿学专业。
2、资格审查
学院视报名人数、转专业意愿、学生班级排名、特长等情况综合排名择优确定参加笔试和面试人员。
3、笔试
笔试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学院统一组织闭卷考试。
4、面试
依据笔试成绩确定参与面试人员,学生自我介绍,尤其是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及获得的奖励等,并陈述转专业理由。拟转入针灸推拿本科(英语方向)的学生可以用英语作简要介绍。
学院转专业领导小组依据笔试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转专业学生,解释权归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院 2018年5月30日
第五篇:关于印发《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2006学年秋学期开课计划(针灸推拿学专业)》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教务函字〔2005〕51号
关于印发《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2006
学年秋学期开课计划(针灸推拿学专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各相关教研室:
现将2005-2006学年秋学期开课计划(针灸推拿学专业)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教师任课的若干规定》(校教字[2003]46号)选派任课教师、填写《任课教师预报表》(请从http://210.44.160.34/web/jiaowuchu/jwgl/下载,原版本不再使用),并务必于6月13日中午下班前由各有关单位将汇总的《任课教师预报表》(电子版并打印稿一份)报至教务科。
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为本科学生授课,每个教学班的每一门课的授课教师一般不要超过2人,其中主讲教师必须承担本课程50%以上的授课学时。
附: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2006学年秋学期开课计划(针灸推拿学专业)
二○○五年五月三十日
主题词:印发秋学期开课计划通知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2005年5月30日发—1—
附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5-2006学年秋学期开课计划
(针灸推拿学专业)
说明:
1、本学期课程全部为考查课;
2、有关教材、讲义等事宜,请直接与教材科联系。
针 灸 推 拿 学 院
针灸推拿专业本科2004级,一个教学班(61人),教学8周必修课:
大学英语(3)(语种选一)40学时
中药学40学时
微生物与免疫学40学时(含实验10学时)日语(2)(语种选一)40学时
体育(2)16学时
限选课:
胚胎学32学时(秋学期开课)简单事务处理及ACESS24学时(循环开课)POWERPOINT及网页制作24学时(循环开课)网络通信及信息查询24学时(循环开课)图像处理技术32学时(循环开课)多媒体设计与应用32 学时(循环开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