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遂昌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2月23日在遂昌县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遂昌县县长 张晓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中共遂昌县委《关于制定遂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认真研究并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遂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对报告和《纲要(草案)》进行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过去五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遂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战略,深入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务实奋进,较好地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7.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6694元,年均增长11.3%;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年均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808元和6659元,年均分别增长12.2%和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6亿元,年均增长13.9%;外贸出口总额1.03亿美元,年均增长14.3%。各项约束性指标基本完成。
五年来,我们励精图治,三次产业统筹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们以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工业循环化、农业原生态化和旅游绿色化发展,三次产业比重从2005年的16.5:45.6:37.9调整为2010年的12.3:46.7:41,初步形成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发展模式。工业经济平稳发展,2010年工业总产值117.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年均增长20%。启动25平方公里“大云峰”区块开发,现有工业园区开发面积扩展至6平方公里;累计利用市外内资21.85亿元,外资2722.66万美元;累计完成制造业投入15.84亿元,初步形成金属制品、特种纸、竹木制品(竹炭)加工、精细化工等四大优势主导产业;新增48家规模以上企业和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元立集团、凯恩股份列入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碧岩竹炭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先后荣获“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中国竹炭产业基地”等称号。农业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51亿元,年均增长8.4%。茶叶、毛竹、山地生态蔬菜等三大主导产业得到巩固提升;在全国率先把“原生态”作为县域品牌来培育,建成17大品种30个原生态农产品基地,打响黄泥岭土鸡、金竹山茶油等一批原生态农产品品牌,累计实现产值5600万元;到“十一五”期末,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50家,农业龙头企业达49家。休闲旅游业迅猛发展,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2.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2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6.6倍和23.2倍,两项增幅连续五年居全市首位。成功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建成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数跃居全市之首和全省各县(市、区)前列;先后获得“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等多张国字号名片,“金山林海、仙县遂昌”县域形象品牌及“健康、快乐、休闲”旅游品牌全面打响。
五年来,我们奋力拼搏,城乡建设面貌日新月异
“十一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6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66倍。交通瓶颈制约逐步缓解,龙丽高速及县城连接线、进城公路、车站路先后建成使用,省、县、乡道等级全面提升,率先在全市实现行政村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双百”目标。周公源梯级电站等一批水电项目建成投产,新建扩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1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个,建成2个电气化乡(镇)和52个电气化村。城市建管水平全面提升,五年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68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增至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44%;开展“六城联创”,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整治有序推进,“绿化、美化、亮化、洁化”水平明显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完成234个环境整治村、120个整治提升村、162个污水处理村建设任务;完成9492户农村危旧房改造,推进54个旧村改造项目;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保障16.58万人饮水安全。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122个,新增耕地面积26378亩。完成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一期、二期脱贫致富工程,建成异地脱贫小区12个,转移农民1.1万人。安置滩坑电站移民1954人。建成10个乡镇和93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农民增收六大目标”较好实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突出,发放林权贷款3.15亿元,成功入选全国百个林改典型县。土地流转、集体资产管理等配套制度改革加快实施,政策性农业、农房保险工作有序推进。
五年来,我们不懈努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资金最多、建设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明显的五年,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跃居全省第六。五年来否决15个“两高”项目,引进太阳能芯片、电动车等一批低碳循环产业,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任务。生态建设九大工程顺利完成,实现乡镇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开展并完成所有乡镇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生态殡葬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建成375个村级生态公墓;启动洁净乡村工作,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8%,在全省率先实施“四位一体”河道管理新机制;扎实开展乌溪江流域水污染专项整治,各监控断面、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实施“森林保护计划”,省级
以上重点公益林总面积达195.1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6个。
五年来,我们攻坚克难,和谐社会构建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富民强县”计划深入实施,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创成省级科普示范县,跻身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行列。成功创建丽水市首批省级教育强县,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入学,完成中小学食宿工程,迁建示范幼儿园,建成民族中学,高考第一批重点院校上线人数位列全市同类学校前列,职业中专升格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工作荣获全国先进。仙县文化品牌打造卓有成效,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功举办3届“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昆曲十番”、“班春劝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成县体育馆和12个乡镇文化中心综合楼,基本实现乡乡(镇)都有文体活动中心的目标,基本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和城区数字电视转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创新县乡村一体化“新乡村医改”模式,实现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0个村卫生室的规范化管理,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人口计生工作连续19年走在全市前列。扎实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9.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4.8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97.79%和97.2%。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5.06%。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扎实推进。“十一五”期末,各类治安案件处理率达99.9%,平安县考核有望实现六连贯,荣获两届“浙江省双拥模范县”称号。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效,组建乡镇常态化民兵应急分队和县级综合性调解组织。安全生产基础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有效提升。国防建设、优抚、人防等工作加快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关工委、老龄委、慈善、红十字会等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档案、气象、统计、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年来,我们开拓进取,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们认真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贯彻落实人大的各项决议和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累计办结909件代表建议和意见、817件委员提案。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治县稳步推进。坚持从严治政,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一批腐败案件。坚持服务优政,深化执行力建设,开展“企业服务年”等活动,设立涉企办事“绿色通道服务中心”,完善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地难、办证难等问题。坚持高效执政,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职能整合率达100%,整合后项目办结率达99.9%,提前办结率达99.3%,项目即办率达80.5%,实现行政审批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跨越,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我们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县政府十件实事。全县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5%、23.2%和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8%和14.8%。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抓好项目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1亿元,增长13.1%,其中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9亿元,增长43.2%。积极开展“项目启动周”和“政策处理攻坚”活动,溪边路改建、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51省道上江至三墩桥段公路改建、峡口门至湖山至金竹公路改建等一批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元立新宏管业、石王公路改建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如期完成,衢宁铁路遂昌段、白马山风力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取得突破。二是着力缓解要素制约。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推进
低丘缓坡开发,形成东城区35.68平方公里的空间发展概念性规划,全年出让工业用地771亩,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顺利引进稠州商业银行,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网点,农村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提升,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4.14%和10.98%,金融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三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启动省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施竹产业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金属制品产业集群成功列入省第二批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成功承办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现场会,先后列入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县、省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四是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污染整治,组织实施一大批节能、节水、节电和污水处理技改提升项目,全面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省级生态县通过现场验收。五是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溪边路改建稳步推进,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中心镇培育有序推进。村规模调整工作全面开展。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投资2.03亿元。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铺开,60岁以上老人已享受每人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顺利承办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羽毛球及体育舞蹈等赛事。切实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发展历程令人难忘,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这是全县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遂昌县委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奋勇拼搏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个领域的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遂部队官兵、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等各界人士,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遂昌建设与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来,我们坚持在探索中发展,在转变中提高,深入实践了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山区发展道路。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前提,努力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增效,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既统揽全局,又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始终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举措,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加快促进跨越式发展。四是坚持民生为本。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把扩大投资与建设民生工程相结合,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回顾过去的五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相对不足,发展瓶颈制约有待进一步破解;城镇集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对滞后,城乡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对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发展谋发展;面对千载难逢的有利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无畏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纲要(草案)》按照县委《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大跨越”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主线,深入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全力优化生态环境,全力发展生态产业,全力打造仙县文化品牌,全力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发展实践,积极探索具有遂昌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努力把遂昌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乡村休闲旅游的引领区、生态富民的示范区和科学跨越的先行区。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翻一番,奔小康”的要求,主要预期性指标为: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15亿元,年均增长12.5%;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年均增长6%;工业总产值达330亿元,年均增长23%;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2.2%;人均生产总值达53400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6.5亿元,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累计180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亿元,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750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外贸出口总额2.35亿美元,年均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市化率达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各项约束性指标按国家下达要求执行。
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草案)》对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工作措施。这里从五个方面作重点报告。
(一)以富民强县为重点,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纲要(草案)》指出,要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产业培育机遇,进一步增强特色产业比较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全力发展生态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转型升级为核心,着力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大力拓展工业发展平台,全面落实25平方公里工业规划用地;加快推进“大云峰”区块建设,重点加快东城毛田、洋浩、龙板山等工业区块开发;扎实推进石练、北界等功能区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大、四特、四新”生态工业体系。做强“一大”产业,以我县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列入省第二批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延伸金属制品产业链,拓展通用设备制造、高档休闲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关联制造业,打造全国知名的金属制品制造基地;做精特种纸、竹木深加工、矿山采掘、农副产品加工等“四特”产业,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全球知名的特种纸研发生产基地,高标准打造竹炭产品制造和研发中心,有序开发黄金、萤石、石材等矿产资源,不断提升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产水平;培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四新”产业,加大生物医药、镍氢电池、风力发电等项目扶持力度。努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180家。
积极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以发展原生态农产品为突破口,以省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载体,形成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西南部林特产业带、西北部渔特产业带、东中部综合型特色农业带,推进农业生产原生态化、标准化、精品化、产业化。争取建成大柘、三仁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做大做强茶叶、毛竹、山地生态蔬菜三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遂昌县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原生态精品农业园区,建设茶叶、竹笋、蔬菜、油茶、畜禽等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菊米、烤薯、蘑菇、稻米、杂粮等5个特色产业精品园。建成农产品质量控制中心及监测点,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农产品总数达43个以上。建设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蔬菜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丰富群众“菜篮子”。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为载体,立足我县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建设大景区,重点推进湖山旅游度假区、高坪景区和白马山景
区等项目建设,加快王村口红色古镇、长濂大明文化园、九龙山生态旅游区等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完善大配套,着力推进旅游集散中心、通景公路、星级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旅游接待水平。提升大服务,扎实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完善旅游产业化服务体系。发展大旅游,培育民俗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养生保健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六大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3亿元。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五大行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力争保障性住房总建筑面积达9.1万平方米。加快建设中国(遂昌)竹炭制品应用研发创新产业园、三墩文化产业园区、东城物流中心等9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推进集聚发展,着力提升城乡发展水平
《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要素集约、人口集中、功能集成,切实提高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水平。
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交通网支撑,按照“优化东部、突破西部、提高等级、加密路网、提升保障”的要求,着力建设“两级路网、两大系统”,努力构建由1条铁路、2条高速、3条省级干线、4条放射线、9条联络线组成的“12349”交通网。积极谋划遂江上高速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衢宁铁路遂昌段、50省道遂昌段、51省道王村口至老虎跳、峡口门至湖山至金竹公路改建、乌溪江大桥等项目建设。强化水利网支撑,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清水源水利枢纽和桐川水库等工程建设,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万里清水河道、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项目,提升河道防洪能力,改善水景观与水生态。强化能源网支撑,开展农村水电惠农工程建设,规划建设1座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扩建6座110千伏、3座35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天
然气管网规划建设。强化信息网支撑,加速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管并举打造精品县城。完善城镇集聚发展支撑要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县城。重点实施“东进西拓”战略,按照“优化老城区,发展新城区”的原则,向东发展工业,向西发展商住,积极谋划东桥路、园丁路延伸段等项目,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通过“一廊一核、二区四片”的总体布局来整合城区功能、空间和形象;突出历史人文特色、山水生态优势和城市建设品位的融合;加大县城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城市规范管理,深化数字城管应用;继续推进“六城联创”,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创成国家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
集聚要素培育中心镇。加快扩权强镇步伐,着力提高妙高和石练两个省级中心镇的规划管理和建设水平,逐步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现权责利三者统一;加快完善中心镇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商贸通讯、文化活动中心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夯实中心镇发展基础,尽快培育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充分发挥石练镇辐射带动中西部五镇六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将其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县域副中心。
统筹兼顾建设新农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载体,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村落向现代社区、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型。围绕实现“农民增收六大目标”,落实异地转移、产业培育、创业就业、整合资源、结对帮扶“五个促增收”,确保“十二五”农民增收目标顺利实现。扎实推进中心村培育、后进村整顿转化、生态文明村创建和生态文化特色村创建工作。继续开展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继续实施农民异地
转移工程,争取省里支持实施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第三期脱贫致富工程,完成1.5万农民异地转移。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到“十二五”期末,争取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5万人。
(三)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优美宜居之城
《纲要(草案)》对生态环境保护作了强调,明确提出要坚持走生态立县之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加强环境污染监管治理力度,严控污染物排放,积极整治农家乐、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的防治和整治,完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开展固废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从源头上解决水、大气、土壤的污染问题。强化乌溪江流域、饮用水源等重点区域的水质监测。大力推进环境优化、村庄美化、产业提升和素质养成等四大工程,着力打造“中国洁净乡村”品牌,到“十二五”期末,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率达100%,全县所有乡镇建成洁净乡镇,90%的村建成洁净村,90%的家庭成为洁净家庭。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化节水节地节材,推进县域经济各领域、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能,重点抓好高能耗设备的淘汰和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完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奖励补助机制,培育循环经济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推进云峰石材集聚加工综合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区建设,推广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加强冶炼、化工、造纸等产业的清洁审核,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完善生态环保工作综合考评奖惩机制,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加快生态林业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公益林建成面积达80%以上。开
展创建“生态文明村”和“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建成一批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家庭。加强民间环保组织和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倡导低碳生活消费模式。
(四)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坚定不移推进和谐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纲要(草案)》强调,要突出民生普惠,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促进社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坚持自主创新,通过加大投入、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等手段,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到“十二五”期末,争取专利授权300件以上,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增至8家。重视人才作用,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保障机制,到“十二五”期末,人才总量达3.4万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打造丽水一流、浙江有名的区域教育品牌。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县城办好2所省一级标准示范性幼儿园,各乡镇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合理规划建设小学和初中,重视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逐步形成高中初中教育集中县城,小学教育集中乡镇,学前教育就近入园的格局。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大力弘扬原生态文化,着力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重视红色文化、好川文化、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中心、博物馆和图书馆项目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到“十二五”期末,每千人医生数达2人。积极发展中医药养生事业和群众体育运动,增强全民健康体质;继续推进体育小康村和体育强乡(镇)建设,争创体育强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稳定低生育水平。保障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合法权益。
实现保障网络全覆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帮困体系,加快建设县养老休闲康复中心,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
扎实推进“平安遂昌”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巩固“网格化管理,零距离服务”工作成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推进综治网向村居、社区、企业延伸。全面落实维稳领导责任制、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增强社区自治功能,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和农业生产安全,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五)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纲要(草案)》指出,要完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以改革促进开放,以更加开放的举措推进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发展格局。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解放思想、创新方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办事公开,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不断完善项目推进和管理机制,形成自上而下明确责任、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工作落实体系。深化“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有序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改革,健全农村土地和山林权流转机制,探索建立
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推进以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为主的生态资源资产化体制创新。加快地方金融创新,建立更加宽松的准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文化产业、市政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领域,充分激活民营经济活力。
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接轨长三角,积极融入海西区,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科技、信息、人才、资本和国际化平台资源,围绕金属制品产业、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主动承接宁波、温州、金华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谋划台商农业科技园,强化对台合作交流;实施更加灵活的选商策略,突出“招大、引强、选优”,把好项目入口关,积极引进符合我县发展导向的生态型高端产业;制定更加积极的引资政策,充分挖掘在外遂昌人资源,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强化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合作,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特色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推动制造业升级。
各位代表,“十二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目标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就一定能抓住机遇、大有作为。
三、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更是遂昌全面推进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工业总产值增长28%;农业总产值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各项约束性指标按国家下达目标执行。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按照“生态引领、创新转型、项目推动、科学跨越”的年度工作定位,着力在落实上下功夫,围绕崇尚实际、打实基础、注重实干、讲求实效的要求,全力以赴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着力在项目上下功夫,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项目带动,加快促进投资有效增长,全年安排23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32亿元。全面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和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等制度,强化项目督查考核,开展常态化攻坚,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全力推进衢宁铁路遂昌段、50省道遂昌段公路改建、风力发电、乌溪江湖山库尾水生态治理工程等一批前期项目;加快启动乌溪江大桥、遂昌客运中心、人民法院审判用房、妙高镇三溪水生态治理等一批新建项目;扎实推进51省道王村口至老虎跳公路改建、峡口门至湖山至金竹公路改建、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石坑坪水库等一批续建项目;确保完成51省道上江至三墩桥段公路改建,乌溪江干流大溪坝、蟠龙水电站等一批完工项目。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征地拆迁工作机制,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土地开发3000亩;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继续培育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本地金融主体,加快建设村镇银行,推进BT等新融资方式运作,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和重组并购,引导民间资本有序流通,缓解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融资难题;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实现“引资”与“引智”双赢。坚持把选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创新方式方法,借力遂昌总商会、同乡会、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招商,围绕我县建筑五金、机械加工、装备制造、高档休闲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主导产业,主动承接宁波、温州、金华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研究和完善选商引资政策,强化队伍建设,健全考核机制,力争选商引资有更大的突破。
(二)着力在富民上下功夫,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把富民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各项惠农工程,加快形成以生产经营性收入为基础、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为重点、转移性收入比重稳步提高的收入增长机制。以产业培育促增收。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大力推进原生态精品农业、农家乐经营、来料加工等产业扩量提质,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力争实现农家乐经营收入1亿元;狠抓工业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以创业就业促增收。开展创业服务活动,鼓励全民创业,着力帮助“想创业、能创业”人员解决缺资金、缺项目、缺门路难题;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困难人员、新增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继续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全年培训农民5000人。以帮扶保障促增收。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强低收入农户援助帮扶,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机制,通过资金帮助、项目扶持、技术培训、就业介绍等方式,增强被帮扶对象自主发展的能力。以体制改革促增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林权IC卡”作用,力争林权抵押贷款有新突破;继续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探索实践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巩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扩大小额贷款范围,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三)着力在强县上下功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工业集聚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毛田二期、洋浩区块、云峰石材加工园的场地平整及市政配套建设,加快北界淤弓区块、大柘—石练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狠抓毛田一期企业落地,尽早投产达效,加快实现“平台构建先行、项目建设跟进、投产达效及时”的良性发展格局;完成制造业投资7亿元,确保元立年产20万吨拉管、10万吨气保焊丝、60万吨带钢以及池禾科技年产5000吨皮革转移膜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年产100 万辆自行车和40万辆电动车、3000万片太阳能芯片以及锂电池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争取建成竹炭产品检测中心;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突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升,加大支持力度,抓好政策落实,确保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力培育原生态农产品品牌,新增 30 个生产基地;以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巩固提升茶叶、毛竹、山地生态蔬菜等三大主导产业,加快
实施竹产业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加快板栗、油茶、菊米、烤薯、红提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稳定农副产品价格;实施“万人科技入户接力”工程,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1个;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新增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10家,实现小农户有效对接大市场。促进休闲旅游业品牌化规模化壮大,以旅游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5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23亿元以上。投入1.2亿元,实施旅游“百千万”工程;积极创建中国竹炭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购物景区,力争启动湖山旅游度假区、长濂大明文化园、王村口红色古镇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高坪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农家乐品质提升工程;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和微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手段,建设专业营销队伍,举办专题推介会,大力开拓旅游市场,全力打响“健康、快乐、休闲”旅游品牌。
(四)着力在统筹上下功夫,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并联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中心县城,深化核心区块设计,开展古院、后江区块控制性详规编制。全力建设溪边路和凯恩路南段,加快完善污水配套管网、县城供水区域管网、梅溪小区防洪堤等市政设施;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洁化工程,下大力气强化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力争创建成功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积极培育中心集镇,突出妙高、石练两大中心镇在县域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完善落实扶持政策,促进中心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深入实施以农民异地转移、地质灾害点群众避险搬迁为重点的“内聚外迁”工程,谋划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第三期工程,实现农民异地转移3000人;突出转移安置群众的产业扶持和生活保障,编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第二个五年规划,开展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更加关注省、市边际乡镇、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切实改善村庄面貌,着力提升“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质量,完成县级整治村67
个,省级提升村40个;深入推进“微笑遂昌、洁净乡村”活动,落实长效保洁机制;突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及“强塘”工程,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水毁工程修复等项目;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和“三沿”整治工程,加快建设13个中心村;改造中心镇和农村集居区电网,增容改造110千伏金溪变、扩建110千伏石练变,建成12个电气化村、2个电气化乡(镇);抓好数字电视和通讯网络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成38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
(五)着力在生态上下功夫,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坚持“生态就是生命力、生产力、竞争力”的发展理念,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毫不松劲抓生态环境改善,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制定实施《遂昌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管网建设、农家乐环境污染整治、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生态乡镇村创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等六项工作攻坚;强化乌溪江流域和饮用水源监管,扎实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巩固生态林业建设成果,完成绿化造林1.73万亩,创建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和18个市级绿化示范村。持之以恒走绿色发展道路,严格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继续抓好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切实加大对节能示范企业的奖励扶持力度;强化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执法监管,限期整改污染环境企业,积极创建清洁生产企业和绿色企业,确保完成各项指标削减任务。挖掘提炼生态文化内涵,建立生态文化建设机制,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深入推进生态文化特色村创建,广泛开展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公民自觉行动。
(六)着力在惠民上下功夫,致力维护社会和谐。坚持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导向倾注更多精力、集中更多财力,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合理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完成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统筹教育均衡发展,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行动;完成校安工程及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建;加快“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繁荣群众文体事业,推进游泳健身中心、体育场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础设施建
设,举办“汤显祖与晚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11年浙江(遂昌)森林旅游节”。积极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县乡村一体化“新乡村医改”工作,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扩建云峰和濂竹卫生院业务用房,新建改建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乡村计划生育基层基础标准化创建工程”,推进优生“两免”和“三优”促进工程。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抓好服务业统计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妇女儿童事业。更加注重完善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实现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95%以上、养老保障覆盖率86%以上、医疗保障覆盖率97%以上,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300元、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开展低保专项检查;启动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确保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平安遂昌”,完善“大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黄赌毒犯罪,做好重点时期、重要场所安保工作;开展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创建,争取平安县建设七连贯;全面落实“大维稳、大综治、大信访、大调解”工作格局,注重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形成化解矛盾纠纷合力;发挥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作用,提升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强化道路交通、消防、工矿、危化品、旅游景区等领域专项整治,实现安全生产“三项指标”零增长;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巩固“十小”整规成果,推进质量强县工作。继续加强常态化民兵应急分队建设,推动国防事业发展。认真办好十件实事。
(七)着力在机制上下功夫,不断强化政府建设。坚持以“服务型、实干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转变职能为动力,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动网上审批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以狠抓落实为要求,开展“执行力五进”活动,强化政府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点项目的跟踪督查、效能监察和绩效评估。以团结协作为核心,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社会公示、听证和民主讨论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
作。以完善制度为抓手,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政府和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行为。以“勤廉遂昌”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升干部队伍廉洁素质,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遂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新山区发展实践,为实现遂昌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遂昌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遂昌县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6‟49号)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水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丽政发„2017‟39号)的文件要求,推进我县盐业体制改革。经县政府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盐业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遵循“突出食盐安全、释放市场活力、注重统筹兼顾、坚持依法治盐”的基本原则,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以坚持食盐专营制度为基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按照省政府和省编委及市政府对盐业体制改革的总体工作部署,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政企分开,调整食盐监管职能,落实强化监管责任,建立经济商务部门负责盐业行业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盐安全市场监管、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盐业监管新体系,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竞争、监管到位的市场环境,促进我县盐业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盐业综合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完善食盐专营制度
1.完善食盐批发环节专营制度。坚持批发专营制度,以现有食盐批发企业为基数,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其他各类商品流通企业不得从事食盐批发业务。鼓励国有食盐批发企业在国资委的改革政策指导下,保持国有控股基础上,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企业重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
2.完善食盐批发行为管理制度。外省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经体„2017‟604号)等文件规定,在食盐批发行为管理制度框架下,合法合规开展经营,不得自行设置代(转)批环节;未取得食盐批发许可证的各类商品流通企业及个人,不得向其他批发企业、零售单位、食品加工单位提供食盐批发经营业务。机关、学校、医院、大型企业食堂、餐饮企业等用盐集中的重点单位,实行食盐批发企业直接供应制度,不通过中间商周转,确保用盐安全。
3.完善食盐批发区域管理制度。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销售的规定,允许在上级盐业部门指导下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可在本省范围内开展跨区域经营。鼓励盐业企业依托现有营销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 2 —
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开展综合性商品流通业务。
(二)加快健全食盐安全保障体系
4.加强食盐批发企业资质管理。县盐业主管机构要依照新的规范条件对现有食盐批发企业资质重新进行严格审核后上报省经信委,并在指定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县盐业主管机构要按照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建立县食盐批发企业及其负责人和高管人员信用记录,纳入国家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浙江”和地方政府指定网站,以及市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公示信用信息。对拟进入食盐批发领域的社会资本,要在准入前公示有关信息,并每年定期核查公示食盐批发企业及其负责人的有关信息。对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对行为后果严重且影响食盐安全的,要依法采取行业禁入和退出等措施。
6.加强食盐储备体系建设。加快制定食盐储备管理办法,建立由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组成的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食盐的安全供应。建立政府食盐储备,可以依托现有食盐批发企业仓储能力实施动态储备,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对食盐储备给予贷款贴息、管理费支出等支持。食盐储备量不低于全县上一月均食盐消
— 3 — 费量,具体储备数量每年由经商局会同财政局确定,其中小包装食盐不低于储备量的三分之二。加大对储备盐补贴资金的审计力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企业食盐储备制度,限定食盐批发企业的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防止食盐市场供应短缺和企业囤积居奇,其中最低库存不得低于本企业正常情况下月平均销售量,库存具体标准由盐业公司提出、盐业主管机构核定。鼓励企业在供求关系稳定时,在最低库存基础上建立成本自担的社会责任储备。
7.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县盐业主管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食盐供应应急预案,并向同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备案。要密切监测食盐市场动态,定期抽查企业食盐储备情况,紧急突发情况下,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及时采取投放政府储备、调运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等措施,并做好舆情引导,确保食盐市场稳定。国有盐业企业要在保障供应和稳定市场中更好发挥作用,边远乡镇的食盐供应由县盐业公司负责兜底。
8.加强科学补碘工作。充分发挥食盐批发企业的保障供应作用,有效拓宽碘盐供应渠道,确保合格碘盐覆盖率在90%以上,确保各类人群的碘营养维持在适宜水平,同时满足特定人群非碘盐消费需求。过渡期非碘食用盐定点销售由县盐业公司组织实施,过渡期后的非碘食用盐定点销售管理工作由县盐业主管机构根据上级政策对科学补碘工作需要进行调整。积极做好科— 4 —
学补碘宣传教育,特别是提高孕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科学补碘意识。严格执行我省食盐加碘标准,组织开展碘缺乏病监测,公布区域人群碘营养状况。对边远乡镇做好动态监控,落实好相关政策,指导群众科学补碘。
9.加强制贩假盐专项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加强食盐流通、使用全过程安全管理,加强对腌制食品加工区等重点区域和食品加工用盐企业及个人的动态监测,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食盐以及食盐中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严把食盐质量安全关,从源头上杜绝食盐安全隐患。对于跨区经营的食盐产品质量检测,要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经体„2017‟604号)等文件规定执行。完善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成立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的联合执法检查小组,定期开展市场监督检查,切实消除食盐安全的风险和隐患,有效规范和净化食盐市场。加快建设我县食盐电子追溯体系,实现食盐来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询、风险可防范、责任可追究。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加强食盐安全监管,依法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食盐监管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加快推进盐业管理综合改革
— 5 — 10.改革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根据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省级部门盐业管理有关职责分工的意见》(浙编办发„2017‟15号)的文件要求,改革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剥离食盐批发企业承担的盐业行业管理和监督执法等行政管理职能。将县盐务管理局承担的盐业行业管理职能,调整到县经济商务局,负责实施全县盐业行业管理工作,保证盐行业发展稳定。将县盐务管理局承担的食盐质量管理和盐业行政执法职能调整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县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执法。根据职能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县经济商务局和县市场监管局的盐业管理科室设置,采取适量增编和部门挖潜调剂相结合的方法,保证县经济商务局和县市场监管局新增盐业管理职能所需编制,及时解决改革所涉及的编制调整、经费来源等问题。配强盐业管理人员和执法监管人员,适当安置原盐务局具有大专以上、管理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熟悉行业管理的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特别是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应优先录用。录用人员可以通过考试考核方式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扎口管理”,只出不进,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盐业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项工作正常运转,防止出现盐业监管空挡期。县盐业主管机构与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司法、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依法加— 6 —
强食盐安全监管,切实增强食盐安全监管能力,确保食盐质量安全。
11.盐业主管机构主要职责。负责制定盐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食盐专营政策;负责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食盐批发许可证的变更审批工作;负责完善食盐专营制度,加强全县食盐批发企业资质管理和批发区域管理;负责全县食盐储备体系建设,牵头协调处置全县食盐供应紧急突发事件;牵头工业盐销售企业的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工业盐销售企业建立、保存完整的销售记录;负责盐业行业的统计、分析,监测盐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协调处理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配合县市场监管局做好食盐专营企业批发环节的食盐质量安全管理,负责食盐批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配合物价管理部门做好食盐零售价格市场监测和特殊情况下的价格干预工作,保持食盐价格基本稳定;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做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与宣传工作;承办上级盐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交办的有关盐业管理的其他事项。管理全县食盐专营工作,保证盐行业发展稳定。
12.质量管理与监督执法机构主要职责。负责全县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执法;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食盐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负责落实企业工商登记环节食盐批发企业只减不增的要求;组织查处在跨区域食盐销售中,弄虚作假、违法违规的行
— 7 — 为和重大违法行为;组织实施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稽查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食盐安全重大违法案件。受理食盐质量安全的投诉举报;组织指导全县食盐经营、消费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食盐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监督抽查和快速检测工作;建立问题食盐召回和处置制度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食盐安全性评价和风险监测,负责食盐安全风险排查、风险预警和风险交流;负责食盐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组织和指导食盐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工作,监督事故查处落实情况;组织开展食盐质量安全宣传和科普教育,配合卫生计生部门做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与宣传工作;配合县经济商务局做好食盐批发企业许可规范条件中有关质量安全条件的审核与监督,推进食盐经营者诚信自律体系建设;负责食盐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统计、数据库建立和数据分析;承办上级质量监管部门和县政府交办的有关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其他事项。
13.改革食盐政府定价机制。放开食盐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食盐零售价格的市场监测,配合盐业主管机构采取措施,特别是对边远乡镇,及时采取投放储备等有效措施,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特殊情况下可依法采取价格干预或其他紧急措施,防止我县普通食盐价格异常波动。
14.改革工业盐运销管理。切实执行放开工业盐运销管制的要求,加快制定我县工业盐管理办法。工业盐销售企业要建立、保存完整的销售记录,严格防止工业盐流入食盐市场。环保部门要依法加强工业盐使用企业的环保管理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查处虚假广告和侵权假冒行为,加强工业盐产品质量监管,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机制下,建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县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盐业体制改革重大问题。县经济商务局负责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县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盐业体制改革负总责,建立相应领导和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县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细化工作分工,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维护盐业市场秩序、安置分流人员、落实有关财政补贴,切实支持国有盐业企业稳定发展,全面落实改革各项任务。要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确保盐业体制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确保食盐安全和市场稳定。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做好督
— 9 — 促检查和效果评估,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重大问题及时向县政府报告。
(三)有序推进改革。国家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相关部门特别是县市场监管局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印发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16‟25号)的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关于进一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经体„2017‟604号)的文件要求,规范跨区域食盐批发行为,决不能出现在改革过渡期食盐市场质量不稳定和质量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确保食盐安全监管到位和盐业市场稳定秩序。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遂昌2018年教育宣传工作考核办法
遂昌县2018年教育宣传工作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教育系统信息宣传工作,提高信息宣传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根据上级有关信息宣传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县属学校、乡镇(街道)中小学、中心成技校,独立公办幼儿园。
二、考核范围
教育系统内部信息平台、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采用的教育新闻稿件和上级部门采用的政务信息、典型经验做法等。
三、考核时间
按学计算,从每年8月1日起至次年7月31日止。
四、考核办法
(一)考核范围 1.政务信息
(1)县级:县委、县府办信息科录用的政务信息。
(2)市级:今日丽水、每日要情、丽水信息、丽水发布微信、丽水市政府门户网、丽水政务信息(要情、专报),经市教育局转报被市委、市政府录用的要情,市级领导批示的信息。
(3)省级:浙江教育厅,省厅《今日择报》《教育参阅》,《今日浙江》,经市教育局转报被省教育厅录用的要情,省级领导批示的信息。
(4)国家级:教育部要情(专报),国务院要情(专报),国家级领导批示的信息。
2.宣传文章
(1)县级:遂昌教育(微信),遂昌教育网,《钱瓯遂昌》,遂昌电视台等。
(2)市级:丽水教育(微信)、丽水发布(微信),丽水教育网,《丽水教育》,《丽水日报》、《处州晚报》,丽水电视台等。
(3)省级:浙江发布(微信)、教育之江(微信),浙江新闻网、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教育在线、浙江文明网、浙江在线,《浙江教育报》、《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
(4)国家级:新浪网、网易网、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中央电视台等。
3.纪检版块信息由教育局统一征稿,录用后通知相应学校。4.《丽水教育印记》稿件。
(二)计分方法
(1)具体计分办法见附件1。
(2)刊登在各级刊物头版头条或被领导批示的另给予相应分值2倍的加分。
(3)政务信息、新闻宣传、纪检版块等稿件被重复录用的,计最高分,不重复计分。
(三)考核办法 1.分类考核。学校宣传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在工作考核中占4分。按县属学校、500人以上乡镇学校、200-500人乡镇学校、200人以下乡镇学校、中心成技校、独立幼儿园六大类进行考核:
县属学校:遂昌中学、遂昌职业中专、育才中学、遂昌三中、遂昌民族中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校区、育才小学、妙高小学、梅溪小学、示范幼儿园。
500人以上乡镇学校:万向中学、金岸小学、云峰中心学校(含马头小学)、大柘镇中心小学、石练镇中心小学。
200-500人乡镇学校:王村口镇中心小学、新路湾镇中心小学、北界镇中心小学、金竹镇中心小学(含梭溪小学、古楼小学)、湖山乡中心小学、应村乡中心小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后江校区(县属学校)。
200人以下乡镇学校: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黄沙腰镇中心小学、高坪乡中心小学、蔡源乡中心小学、柘岱口乡中心小学、安口乡中心小学、龙洋乡中心小学、西畈乡中心小学。
中心成技校:妙高中心成技校、北界中心成技校、大柘中心成技校、石练中心成技校。
独立幼儿园:大柘幼儿园、石练幼儿园、云峰幼儿园、三仁幼儿园、新路湾幼儿园、金岸幼儿园。
2.基本要求。县属学校在遂昌教育网发表信息每月≥10条,一学年≥100篇;500人以上乡镇学校在遂昌教育网发表信息每月≥9条,一学年≥90篇;200-500人乡镇学校在遂昌教育网发表信息每月≥8条,一学年≥80篇;200人以下乡镇学校在遂昌教育网发表信息每月≥6条,一学年≥60篇;中心成技校在遂昌教育网发表信息每月≥4条,一学年≥40篇。独立幼儿园在遂昌教育网发表信息每月≥4条,一学年≥40篇。其中关于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县的信息,各校(幼儿园)每周至少要报送两条。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及其他幼儿园篇数算入乡镇中小学。遂昌教育网基本任务未完成的,每少1篇考核中扣0.1分。
3.硬性要求。县属学校每学年必须在《浙江教育报》投稿录用至少3篇以上,市级新闻媒体(《丽水日报》或《处州晚报》)投稿录用至少4篇以上,其他省级或市级新闻媒体投稿录用5篇以上,三项任务完不成的,每少一项考核扣0.5分;500人以上乡镇学校每学年必须在市级新闻媒体(《丽水日报》或《处州晚报》)投稿录用至少3篇以上,其他省级或市级新闻媒体投稿录用4篇以上,两项任务完不成的,每少一项考核扣0.5分;200-500人乡镇学校每学年必须在市级新闻媒体(《丽水日报》或《处州晚报》)投稿录用至少2篇以上,其他省级或市级新闻媒体投稿录用3篇以上,两项任务完不成的,每少一项考核扣0.5分;200人以下乡镇学校、中心成技校每学年必须在市级新闻媒体(《丽水日报》或《处州晚报》)投稿录用至少1篇以上,其他省级或市级新闻媒体投稿(录用)2篇以上,两项任务完不成的,每少一项考核扣0.5分。
五、奖励机制
根据各校全年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得分情况,评选产生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由县教育局通报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1.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完成考核基数后,计算各校全年累积分数。县属学校取前4名,500人以上乡镇学校取前2名,200-500人乡镇学校取前3名,200人以下乡镇学校取前3名,中心成技校取1名,独立公办幼儿园取2名。
2.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按照年终累积积分,按各类学校数约1/3比例,评出若干名先进个人奖。
六、工作要求
(一)各校应有专人负责教育宣传工作,具体负责本校教育宣传工作信息采集、写作和上报工作,重点加强经验总结类信息、政务信息、典型活动和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报道。
(二)实施每月通报制度。县教育局每月对各学校教育信息发表情况在遂昌教育网进行公布,一学年结束进行总结和考核。
(三)各校要及时跟踪所上报的信息宣传稿件,做好录用情况的登记、收集、整理工作,并于每月5日前按要求填报信息,上报地址:遂昌教育网/教育行政/资料下载/遂昌县教育局宣传信息。
联系人:叶艳景,办公电话:589640 附件1:遂昌县教育宣传工作考核计分办法 附件2:遂昌县教育信息考核量分表
遂昌县教育局 2018年9月25日
第四篇:遂昌电子科技公司实习总结报告
遂昌电子科技公司实习总结报告
姓名:邱佳臣,机电103
一、前言
所谓实习,就是从实践中学习。本着走出课室、走向社会,在无限大的书本外的世界里学习社会知识,发掘自己的实力,寻找理想、实现理想的目标,我于今年年初,到遂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北营销中心浙江代理处实习、工作。
二、公司概况,遂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是集养生电器的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集团企业,致力于创造全球养生电器的品牌。
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精心研发为工作之首,秉承中华养生学说并结合现代营养学的成果,精湛运用到现代电器科研技术中,创造出引领潮流的健康养生电器阿迪锅、糊来王、电磁炉等产品。
(一)、公司理念:科技、养生、品质。
1、司定义:以品类战略为核心,以差异化产品为手段,运用中华养生文化,引领科技养生消费潮流,致力于成为中国养生电器领军品牌。
2、产品定位:科技:科学的技术,智慧的力量,集成精益求精的产品、养生:生为养之本,养是生之源,养生于现代的科技产品之中、品质:生为养之本,养是生之源,养生于现代的科技产品之中。
3、3.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成为中国“养生电器”领军品牌基本思路:坚持一条主线:持续打造“养生电器”领域产品,致力于成为中国“养生电器”领军品
牌。主攻两个重点: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运营能力;重点经营:智能化控制、新材料的应用、五谷养生饮食配方等三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三个突破:技术领先突破、流程管理突破、差异化经营突破;推进六大工程:文化塑造、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生产效率、差异化营销、流程建设
三、企业文化:
关于水:天下莫柔弱于水,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无色,折射太阳的光辉,可以映出美丽的彩虹;水无味:可以泡出口齿留香的茗茶;水无形:圆必旋,方必折,温柔汹涌,适时而动;水无态:为冰、为雪、为霜、为雨、为雾、为云,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关于贝:用自己的血肉去接纳和包容砂粒粗糙的磨砺,贝最终孕育出夺目的珍珠;具有把痛苦视为财富的眼光和心态具有涵蕴不幸、抵御磨难的气度具有坚忍和永不放弃的能力。最终,贝成全了自己,也成就了珍珠。
四、本次实习概况
1、对于无市场的市县、团场等,我们会到本地市场调研,与商场负责人交流沟通,进而发展潜在客户。
2、对于已有的市场,我们会帮经销商进行活动策划,使当地的客户有更深入的理解,使购物者获得最大的权益和满意,给经销商带来更大的效益。
3、对于一些潜在客户,我们以介绍自己的产品为主,说出产品优点,使客户了解、信服。
4、对于一些同行或懂行的客户,自己量力而行,虚心学习、讨教,千万不能与之争风相对。
5、在工作行程安排上还有待考虑安排,要有,提高工作效率;
6、缺乏技术上的指导,缺少一个整体的报价方案,对公司报价不是很清楚,实
地考察能力不足;
7、公司应该让我们多了解技术方面的知识,全力配合我们市场部的工作;
8、不能很好地与公司同事交流工作上的事,我们建议每周应该开一次会,讨论问题,交流
9、在寻找新客户的同时,要不断对旧客户进行回访,保持一定联系,让客户接受你,知道我们公司的产品;
10、业务流程上要虚心向公司的同事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多看、多学、多问、多思考,要有创新思维。
11、公司在待遇方面还有待提高,可以给我们报销车费和话费
12、工作学习中还明白了销售流程,客户开发、接待、咨询、产品介绍、试验、协商、签定合同、交货、售后服务。这是洛贝电子销售的标准流程。
五、实习感悟
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做,因为我想让自己在公司学会很多东西。不管是工作任务上,还是为人处事上,都要让自己努力去适应。
当然,我很感谢贵公司给大学生身份的我一个寻求梦想、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感谢公司同事对我这个不谙世孰的大学生的关心与照顾,重点得感谢经理对我的信任与关照。我会更加努力去开拓市场业务,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前辈们的经验,更加的勤奋与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想我们一定会用坚持不懈地精神鼓励自己,遇到困难不退缩,让自己的工作更顺利的开展起来,要有效率而且又不出错地做好每一件事,这样公司才能越走越远,规模才会越来越壮大。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在这个日趋竞争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只要公司上下所有的人一起努力奋斗,终会发展得更好,因为我们走在科技的前沿!愿
我们的努力会让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公司规模发展更壮大!
第五篇:遂昌县政府购买服务调查报告
遂昌县政府支持购买农业公共服务情况调查报告
一、基本概况
遂昌地处浙西南山区,位于钱塘江、瓯江上游,县域面积25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6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5.5万亩,人均0.69亩,拥有林业用地327.7万亩,人均17亩,林木蓄积量5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3%,是一个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山区县。近几年来,遂昌大力开展原生态农产品和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探索财政资金项目支持合作社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加大政府购买农业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农民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
二、政府支持购买农业公共服务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这一现代交易方式。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东风,创新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作用,通过“三买”—买培训、买平台、买服务站,实现了“三赢”——农民赢在增收、企业赢在发展、政府赢在节约高效,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美丽乡村发展新路。在全县130多个村建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构建起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联结城乡市场的双向流通网络。
(二)开展病虫统防统治服务。坚持“政府扶持、部门引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规范服务”的原则,主动适应农业专业化、产业
化发展的要求,积极创新病虫防控机制,大力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病虫统防统治管理,有力地推进了病虫统防统治。2013年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面积1.66万亩,茶叶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面积1.85万亩,果树病虫害防治面积886亩,从事水稻统防统治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26家,设备407台,从业人员362人,全年共发放统防统治补贴144.11万元。并将统防统治列入对各乡镇政府的考核内容。
(三)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工作。为稳定和发展粮油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快推进水稻机插、油菜机收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推广应用,规范作业环节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3年实施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1709亩,水稻集中育秧面积1709亩,果树病虫害防治面积886亩,提供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4家,投入设备12台,从业人员22人,全年共发放农业机械化作业券补贴13.67万元。
(四)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遂昌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3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299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有195.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2.3%。经济林中以竹林、板栗为主,其中竹林30万余亩、板栗5万余亩,县内古树名木众多,百年以上的就有6000多株。一是自2004年开展省级毛竹病虫害工程治理项目以来,针对竹林经营者多、面积小而竹子病虫发生成片危害的特点,首先在三仁乡好川开展竹子病虫害防治承包试点工作。目前,全县已在三仁、妙高设立了2支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防治队员20名。每年防治森林病虫害面积4万余亩。二是积极推广应用毛竹增产剂,进行统一施肥,有效减少农药残留,保障了食品安全,有利用竹笋两用的技术推广,2013年推广面积4万多亩。三是承担竹林病虫害爆发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需政府支出的进行森林病虫害应急救灾工作。
(五)开展动物疫情疫病防控工作
按照省动物防疫指挥部要求和遂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每年委托村级防疫员开展春秋集中免疫、冬秋免疫周、日常窝免、规模场程序免疫,并对全县192个规模养殖场进行防疫巡查,组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85人,发放村级动物防疫劳务费23.92万元。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政府支持合作社承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遂昌现有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22家,拥有注册资金6.11亿元。其中粮食生产类19家,农机服务类29家,茶叶种植类87家,水果蔬菜种植类201家,中药材种植类26家,食用菌类7家,油茶、香榧、板栗、山桠皮种植类57家,竹笋种植38家,畜禽和蜜蜂养殖类113家(畜禽111家),渔业养殖类30家,其他类15家。发展社员6950人,联结基地10万余亩,带动农户4万户3 左右;拥有注册商标73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24个,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11个。获得省级以上示范型合作社15家,市级示范型合作社15家,县级星级示范型合作社192家,2013年资产总额23226余万元,实现销售额超过100万元70家,500万元以上21家,成为全面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科普惠农兴村,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服务水平的主力军。
(二)政府支持合作社承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做法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全县建立130多个村建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构建起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联结城乡市场的双向流通网络。通过“买培训、买平台、买服务站”方式,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政府节约高效的 “三赢”目标,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美丽
乡村发展新路。
2、坚持“政府扶持、部门引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规范服务”的原则,大力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病虫统防统治管理,有力地推进了病虫统防统治。在毛竹、畜禽、农作物病虫防治领域政府直接向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队)购买服务,实行统防统治。2013年实施水稻统防统治面积1.66万亩,茶叶统防统治面积1.85万亩,果树病虫害防治面积886亩,森林病虫害面积4万余亩,动物春秋集中免疫、冬秋免疫周、日常窝免、规模场程序免疫防控239160头(次),发放统防统治补贴230多万元。
3、为稳定和发展粮油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快推进水稻机插、油菜机收技术推广应用。在粮油生产机械化作业环节和水稻集中育秧领域政府通过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购买服务,政府支付服务费40元/亩。2013年实施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1709亩,水稻集中育秧面积1709亩,提供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4家,全年共发放农业机械化作业券补贴13.67万元。
4、在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2013年在三仁委托由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毛竹增产剂,进行统一施肥,推广应用面积达4万多亩。
(三)政府支持合作社承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取得经验
1、创新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加大了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力度,开发了大量社会工作岗位。原来由政府直接举办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可通过政府采购,以公开、合理方式确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实施。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全面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格局。
2、有利于新型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如在粮油生产机械化作业环
节政府通过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购买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快推进水稻机插、油菜机收技术推广应用进程。开展水稻集中育秧,改变了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育秧的生产作业模式,既节约了农业生产费用,又提高劳动生产率。
3、政府通过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购买服务,农作物病虫害统一防治,改变了农户今天你防治明天我防治的分散防治方式。实行统防统治不仅提高防治效果,而且还提高了农民劳动效率,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效。
4、有利于农业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政府通过向农业合作社购买服务,在推广应用毛竹增产剂领域进行统一施肥。该项技术的推广,不但有效减少农药残留,保障了食品安全,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比传统的施肥方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6倍以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扎实推进了竹笋两用林的新技术推广示范作用。
四、推动农民合作社成为承接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商品化程度不高。目前,遂昌县农业产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农产品与大市场关联度低。产品生产规模小,农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组织程度低,农产品的质量意识、商品意识等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化生产经营体系相对落后。
(二)政府支持购买农业公共服务,在深度、广度上有待进一步深化。农业公共服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但提供公共服务的广度深度仍然不够,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县通过政府购买农业公共服务范围还停留在农业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作业、水稻集中育秧、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在深度上如农业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农作物病虫
测报观测等劳务性还未深入,在广度上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残、瘦肉精)、农业新品种试验推广等也还深入不够。
(三)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建全,虽已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在服务农民、推广示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们所处山区县,如农业土壤肥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评价、论证体制尚未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也不配套,在购买公共服务的环节上服务对象面广人多,缺少有效监督,容易滋生新的腐败等。
(四)农业公共服务大多由政府承担,地方财政投入占比例高。由于我们经济欠发达山区,县级财政比较困难压力大,只能应付保吃饭、保民生、保稳定的刚性支出。用于政府购买农业公共服务的资金有限,投入相对不足。
五、推动农民合作社成为承接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政府严格制定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项目、内容,每年年初确定当年需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并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及时向社会公布,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
(二)明确购买职责。在政府购买农业公共服务过程中,职责主要包括:一是制定规则、规范流程;二是明确政府的购买范围;三是对提供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实施监督管理。
(三)健全购买流程。规范公共服务购买程序、建立健全购买机制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制定购买公共服务的预算,为推进公共服务购买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二是政府购买预算要通过公开方式向社会公布,提高采购资金预算透明度。三是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政府购买行为。在采购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如果达不到公开招标的条件,可以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或单一来源的方式采购。
(四)建立监督机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离不开监督,监督管理是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保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外部监督包括几个层面:一是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如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专业调查公司等机构;二是社会公众、媒体监督,社会公众监督是各种监督的基础,它直接反映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效果;三是建立专家监督机制,专家将会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监督政府购买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在内部监督方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部监督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财政部门对财政购买资金使用的监督;二是购买服务的部门对服务的质量、数量的监督。
(五)细化购买规则。一是明确将“公共服务”的标的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公共服务购买必须有明确、公开、边界清晰、结果可判的公共服务作为标的;二是确立服务提供者的主体独立性;三是保障公开、公平、竞争性的招标程序,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采用公开招标的程序;四是完善购买政策过程,规范购买流程,包括尽早的咨询、平等有效信息和成本合理估算、第三方监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