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实践育人交流文章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超前,进入小学后,孩子们普遍自我意识强,常常我行我素。把在家里和学前幼儿班的一些不良行为带到学校。我们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要苦口婆心的劝说孩子改正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大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架势,每日忙得不可开交,但问题依然不断。许多孩子“高分低能,高分低德”。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当务之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
二、具体做法
(一)、调查了解学生日常行为存在问题。首先由班主任反馈,然后在学生中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在学校最易出现问题的一些行为习惯。
(二)、征集方案
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总结自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班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方案,为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德育处对所有方案评分,得分纳入总分评文明班级。
(三)、制定全校工作方案
在调查和综合班主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附件:回龙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一、教育目标
培养少年儿童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使广大学生有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
二、教育内容
着眼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少年儿童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三、教育途径
(一)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回龙小学校内日常生活好习惯》
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不在楼道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
3、爱护书吧内图书,看后放整齐,不丢地上。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
5、洗碗互相礼让,不随意泼洒水。
6、大同学关心爱护小同学,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7、文明就餐,吃饭时不说话,不争抢、不浪费饭菜,不边走边吃。
8、文明观看比赛、演出;文明参加比赛,不因输赢闹矛盾。
9、捡到他人物品及时归还或交给老师。
10、不在校园吃零食,饭前便后洗手。
11、见到老师、客人主动用普通话问好。
12、口痰吐在卫生纸上,鼻涕用卫生纸擦干净。然后把卫生纸丢进垃圾桶。不向地上吐口痰,擤鼻涕。
13、定期整理书包,随手整理好学习用具,课前做好上课准备。
14、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事不拖拉,当天事当天完成。
15、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不攀爬不采摘,不往花园丢垃圾。
16、爱护校园公共设施,不破坏,不乱画
17、集会快静齐,不东张西望,窃窃私语。
18、升国旗要站端正,不说话,不打闹。
19、诚实有担当,出现意外不推卸责任。20、安全知识要牢记,保护自己和别人。
把以这20条作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二)各班按上面标准开展文明礼貌月专项活动,每周每一项都要评出一名优秀个人,然后把评比结果交到德育处。
(三)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遵守规则。
(四)利用班队会专课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五)利用黑板报宣传此次活动、每周升旗仪式德育处总结,强化活动开展。
(六)每周一教师例会上请低中高年级各一位班主任老师交流在活动中的做法及困惑。一方面让大家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让全校教职工都知道这项工作,重视这项活动。
(七)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分段抽查学生掌握《回龙小学校内日常生活好习惯》20条的情况,并打分,活动结束后纳入总分评文明班级。
(八)活动结束后各班写活动总结,德育处评分,得分纳入总分评文明班级。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调查摸底、班主任制定方案,德育处制定相应方案(2 月中旬)各班要搞好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了解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养成教育的工作重点。
(二).自2月下旬开始,进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阶段。周周评比,根据习惯养成需要21天的法则,活动在三月中旬结束。
五、考核、评比
(一).学校德育处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将对每一项进行评分、记载、考核。各班主任要注意材料的积累。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养成教育先进班级的班主任优先评为“先进班主任”,期末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养成教育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体系。
(二).活动结束后,学校将评选表彰“习惯之星”和“文明班级”
(四)实施并努力修改完善方案
三、成效
通过活动,我校孩子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他们改掉了一些陋习,如:随地吐口痰,在楼道追逐打闹,洗完碗到处乱泼洒水,边走边吃饭,饭菜撒到到处等不良行为;养成文明的习惯,如: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观看演出比赛文明,爱护学校公物等;提升了生活能力(整理书包、书吧);培养了自我约束能力:升旗、集会不东张西望、窃窃私语,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这些成绩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四、启示
(一)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培养一个习惯,你首先必须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你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你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愿望,你才能有坚强的决心,你才能有坚决的行动;只有有了一次次坚决的行动,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二)教育广大师生充分明确一个好习惯的可行性
要培养一个习惯,开始前的可行性分析很重要,这样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否则,脑袋一热,盲目去做,常常会半途而废。回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不是经常对某件事情有很大决心?比如信誓旦旦要从明天起一定要长跑、一定要每天一小时学外语、一定要每天练半小时毛笔字等?为什么热度只维持了几天、几个星期就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瘪了下去?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可行性分析。
(三)充分认识到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习惯是个庞大的体系,像大树一样根、干、枝、叶。它可以是学习上的习惯,也可以是健康上的习惯、消费上的习惯、与人相处的习惯等。这么多习惯在培养的时候要统筹安排,分清主次,明确先后,有步骤地去培养。开始时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进到突变,要宁少勿多、宁易勿难。对旧习惯的克服,要放在有了毅力以后再进行,要先培养好习惯,在好习惯的培养中,人的毅力会慢慢增强,当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就有了力量去对付那些坏习惯。如果一开始就去碰那些坏习惯的话,容易受到阻力,挫伤人们对习惯培养的信心。
(四)习惯养成贵在坚持,关键在前一月,重在持之以恒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一个新习惯的形成,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要垂死挣扎。另外,我们的肌体、心灵也需要时间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外的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记忆的角度讲,人也需要不断复习建立的好习惯,要求强化它。
第二篇:实践育人
突出实践育人加强中小学生基础道德建设
——丰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稿
一、贯彻中央八号文件主要工作和举措
(一)抓整体规划,提高德育工作主动性。
1、召开教育大会。今年9月,我区召开了教育大会,对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明确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为背景,以各类教育基地和社区等文化教育资源为依托,突出实践育人,加强基础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努力培养具有良好文明素养、高尚道德情操、身心和谐发展的“四有”新人。
2、制定实施意见。区委区政府和教工委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
3、以督评促发展,引导创新,推广经验,强化管理。今年督导中小学55所,占三分之一。
4、开展调研,全面把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完成了多个方面的调研任务,全部形成调研报告,及时解决了调研中的一些问题。
5、走进校园,开展德育工作交流展示。云岗中学、北京十八中、丰台二中、北京十二中进行了德育工作展示;同时走进黄村一中、北京二十中学习交流德育工作。
(二)抓养成教育,加强基础道德建设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加强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一方面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另一方面是按照知行统一的原则,在道德教育中淡化说教,注重感悟和体验。
1、全区中小学开展《文民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礼仪”小品赛、学生装展示会、环保调查小分队、一日常规新童谣、“诵读古经书,学做儒雅人”、“家庭道德作业”、“二十二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等实践体验活动在各校广泛开展。
2、抓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发挥区域内历史文物、革命圣地、航天科技、现代经济发展等宝贵教育资源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分批命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基地。首批已经命名的30个基地,全部实行对学生集体活动免费开放。区政府和教工委教委分别制定了活动指导意见
3、充分利用首都和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与北京航天城共建,举行“庆神州、爱科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4、法制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并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在配备法制校长的基础上,确定并培训校内法制辅导员;启动全区中小学“律师进校园”工程。
(三)抓学科德育,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1、发挥“两课”作用。结合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育人作用的同时,强调各门课程都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培训和指导,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区校两级分别在干部和教师两个层面进行培训;分片开展研讨;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工作。
3、探索德育综合实践课程。“历史课开进博物馆”,学生把博物馆当成大课堂,在参观学习的同时,演出历史剧和进行模拟考古活动,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育人的过程和学生的生活接轨,这就是我区在大堡台汉墓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写照。类似的活动课程在区教委、区教研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已经逐渐丰富和成熟,丰台区科技馆建设模拟航天发射器,开辟了科技教育新领域;丰台二中的政治活动课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了南宫村;东高地一小思想品德课“小课大上”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社会等。
4.开发德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我区出台了《校本教材开发指导意见》,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正逐渐走向规范化、多样化、特色化。目前,全区性的地方教材有《知丰台爱丰台》、《探索丰台》、《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手册》,同时正在开发《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各校的校本教材众多,如十八中的《我爱我家》,首医附中的《花乡的花》,十二中的《形体艺术教育》,十中的《热土》等等,使教育更加贴近了实际,贴近了未成年人,突出实践育人特色,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抓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成立了丰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2、开展了全区性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3、启动了以32所学校为重点的新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工作。
4、在市教委数字德育平台的建设中,丰台区成为三个试验区之一,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建设任务。
二、贯彻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精神的思路和设想
(一)工作思路
筹备奥运和丰台新城区建设为背景,以文明礼仪伴我行教育为主线,强化管理,突出实践育人,着力于基础道德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努力培养具有良好文明素养、高尚道德情操、身心和谐发展的新时代首都青少年。
(二)近期工作设想
1、强化行为规范,抓养成教育。加强常规管理,落实一规一则,规范学生行为;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树立十个文明形象,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研究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2、加强业务培训,抓队伍建设。开展德育工作交流研讨和专题培训;颁布《中学德育常规管理工作手册》;抓实践考察,走进校园,学习和交流先进德育工作经验;建立机制,评选丰台区优秀德育工作者。
3、突出实践育人,抓体验教育。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引导学校广泛开展30个教育基地实践活动;全面落实“四个一”工程,促进道德知行统一;唱响国歌,建立集体活动唱国歌制度。落实军训要求,规范高中军训工作。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总结交流活动;推进“律师进校园”工程;加强不良行为学生管理,理顺工读招生办法。
5、培育德育氛围,抓评价导向。落实《市教委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方案》,建立有效评价机制;修订德育管理条例,加大德育导向力度;挖掘和培育学校德育工作典型加大宣传力度。
6.探索主体德育,抓德育研究。利用研究会平台,开展主体德育课题研究;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提高教育实效性;召开研讨会,研究网络德育模式,推进数字德育建设;建立家长教师协会试点.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我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抓住有利契机,依托丰台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逐步形成丰台区德育工作的特色,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篇:实践育人
落实“实践育人”理念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党面临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校园不是真空地带,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重大考验和挑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温总、钱老的发问,是对整个教育界提出来的,同样也应该引起我们高校学工系统的深思。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认同国体政体,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面对学生工作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常常感到:90后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现有的办法效果不理想,学生工作是越来越难做了。如何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高校学工系统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政治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历来特别强调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对于我们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每次面对大学生讲话都要叮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2008年5月3日总书记在北大叮嘱广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这里总书记阐明了知识、实践与本领的逻辑关系。2009年5月2日总书记在中国农大要求大学生“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总书记明确指出成长成才(能力、素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我们可以把胡总书记的思想称为“实践育人”理念。
今天,就我们对“实践育人”的认识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的一些探索,向大家作 一汇报。这是学术研讨会,我讲的会比较直白,有些只是个人观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实践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证明
(一)“实践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
胡总书记提出的“实践育人”理念有着雄厚的理论基础。实践,简单说就是人的亲身体验。
我国古代哲学家都非常重“行”。孔子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荀子也说,“知之不若行之”。明确以行高于知。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实践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泽东主席也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胡总书记提出“实践育人”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教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追求实践理性的学问。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底特利希·本纳提出的“实践的非肯定性教育学就是建立在实践概念这个基石上,是一种从基于实践、为了实践并向实践开放的教育学体系”,代表了国际教育思想的一种新发展。现代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是静态、被动地获得知识,而是全身心经历的探究世界与人生的过程。近三四十年以来,许多心理学家所做的动物实验也验证了现代学习理论,如克雷奇(D.Krech)、罗森茨韦格(M.R.Rosenzweig)的实验研究发现,动物尤其是初生动物的环境丰富程度(还是一种被动的刺激),可以影响动物感官的发育和成熟,也会影响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智慧的发展。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是知识是否等于力量,答案是否定的。袁隆平说:“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知识只有在得到运用并解决了实际问题,才显示其力量,这就是“能力”。真正掌握并运用知识还需要一个不断实践、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训练有素”,其中的“巧”“素”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后天培养的素质(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素”不光指能力的体现,还包括精神、品质。这里几个基本概念的关系是:知识是能力、素质的基础和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而形成的,素质是知识经过持久的实践内化而形成的,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发达国家没有素质教育的提法,因此,我们讲素质教育不要理解偏了,不能忽视能力,更不能淡化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以及学生参加劳动,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提供与外界包括与劳动界更多的接触,促进学生品格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还使他们个人和集体加深对社会道德、教学和经济价值的理解,教育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劳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向他们反复灌输尊重劳动者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我们40岁以上的人听起来是否很亲切,“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58年提出的教育方针,后来是做过了头,冲击了教育。可今天我们面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实践”“劳动”的阐述时又该如何想如何做呢?
(二)“实践育人”理念的实践证明
美国著名统计学专家、哈佛大学查德·莱特教授历经十年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的具体事件,有五分之四发生在课堂外, 发生在课堂内的只有五分之一。北京科大一项调查也表明,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时间越多,对学校的满意度越高。清华大学一篇博士论文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直接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参加课外科技比较多的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科学研究的比例特别高;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比较多的学生,从商的比例特别高;参加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多的学生,从政的比例就特别高。
现在不少人习惯地认为强化实践是中职、高职的事,学历越高需要实践的时间越少,需要理论学习的时间越多。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比如研究生培养,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搞研究的学生,理论课程一年左右,其它时间主要是做研究。研究就是实践,是创新性的实践。研究生比我们现在本科生的课时比例少得多。所以,学历高低不是实践时间少多的问题,而是实践层次高低的问题。有学者对10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了深入的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精湛的实验技巧是这些人共有的重要特征之一。被誉为文化素质教育鼻祖的杨叔子院士连续发表四篇文章论述《创新之根在实践》,他再三强调实践是创新的根本,没有实践就没有能力,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能力,大力呼吁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世界知名大学都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实践教育的发展。如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都制定了实践教育计划(practical education program)、学生科研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pprentice Program)等,这些计划不仅仅针对大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发达国家高校开设的理论课普遍不多,而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却很多,比如耶鲁大学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4。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曾说:“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是耶鲁培养众多美国杰出人才的秘诀。即使课堂教学也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外做好大量准备,否则就无法参加课堂教学互动讨论,就不能有效地学习。(当然前提是必须实行“研究性学习形式的小班化课堂教学”,通过小班化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外,最大的好处是能通过启发、互动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许多国家还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担任大学教师也必须要有相应若干年社会工作经历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上说:“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些,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要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决定人生的东西老师那里学不来,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这里的“自己学习”可不是指知识的记忆、复述和做习题,因为“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温总理强调的“自己学习”应该理解为,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体验与内化,才能形成从老师那里学不来的决定人生的东西。(通过小班化教学主要可以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缺乏的问题,而大力强化实践环节与第二课堂主要可以解决学生实践体验与内化不足的问题,这是我们人才培养中的两个最大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出不了杰出人才的两个瓶颈。其它的教学改革应该围绕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我们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国外学生18岁就可以不靠家庭资助,自己独立生存了,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学习比国外学生累多了,为什么社会责任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却比较差? 我们的结论:实践的磨练和体验在学生成人成才中发挥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不能把它仅仅视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完全的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片面的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培养学生兴趣、发现学生特长,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第二课堂”重要性的认识浮浅。我们大多一般性地强调“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由于学生课外活动主要是团委在组织,不少高校会认为团委组织的活动,仅是为了丰富好动青年人的课余生活而已,或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基本处于从属地位。比较能说明问题的是,总书记每次面对大学生必讲实践问题,特别是今年5月2日总书记在中国农大提出的“实践育人”最新的科学论述以来,主流媒体仅作了常规性的报道,相关文件和有些领导讲话也没有突出总书记“实践育人”理念上的突破,网上搜索会发现不少高校领导在面对大学生的讲话中只字不提“实践”两字。也许大家真的习惯了----“说服、讲道理才是思想教育”,“上课灌输、死记硬背、考试就是教育”。大学里已经没有高考指挥棒了,我们对“实践育人”的认识到底还有多少差距?
(二)“第一课堂”主渠道与“第二课堂”主阵地教育相互脱节。我们在认识上的差距,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滞后。虽然有的学校将有些学生课外文化科技项目列入了培养计划,但实施到位的不多。高校“第一课堂”主渠道与“第二课堂”主阵地相互脱节,不仅严重影响“第一课堂”主渠道的育人效果,也大大削弱“第二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
(三)对中国大学生成长规律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前沿的研究不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以及受“应试教育”强大惯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落后,已经严重制约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参加实践对其品德、精神层面和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影响及其机理的微观研究更少,而大多是形而上的理论研究或是表明化的研究,缺乏直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今年九月我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了一个月,我们小班近20位高校领导有一天到北京某高校考察,其中有一领导的孩子(大学生)正在参加国庆阅兵群众方队的队列训练,这次对群众方队的要求比较高,训练次数也多。大家听了之后,多数高校领导认为对军人要求高是必要的,但对群众方队要求齐步走是浪费时间没意义。这位高校领导马上说,我开始也这么想,但是孩子参加了几次队列训练后,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我对他讲怎么爱国,他不爱听。现在倒过来了,他主动来给我讲如何爱国了!再如,大学生暑期军训日烈当头,我们杭州操场的气温高达40多度,教官严厉施教,对大学生们的意志品德、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的强化作用我们是否充分认识到了?只有短短的10天,与“严厉教官”离别的那个场面多感人呵,许多同学泪流满面,依依不舍,是什么东西让我们的大学生10 天就如此感动。这些应该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思考。西方道德理论各个流派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一致反对用灌输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是不是有其道理呢?
三、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理念,应着重处理好七个关系
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计量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注重建设大学生“三自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优秀团队、浙江省“挑战杯”优秀组织奖、浙江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并连续8年就业率名列浙江省属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前5名。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育人”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是开创高校学生工作的突破口。这里结合我们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就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实践育人”理念,谈一谈应着重处理好的七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关系。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首要问题,是我们的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有阶级性的,但是道德还具有时代性和共同性特征。2008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这也是对我们思政工作者的要求。
比如:西方道德教育理论非常注重微观研究、操作模式研究,而且许多理论家亲临一线指导实践;国外大学非常注重互动式、启发式、良师益友式的教育形式;在通识教育中提出让大学生更易于接受的公民资格教育,从做一个合格公民开始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非常注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把国家至上的理念、社会核心价值观等,精心设计在各种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内化……这些应该值得我们很好研究和借鉴。
(二)要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
1、在保证学生学业情况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把学生课外花在上网玩游戏打牌等对自身成长成才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大量时间,引导、吸引到有组织、有意义的各种活动上来。当然我们要提高活动的普及性与趣味性。同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特别强调,必须关注那些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如果成绩下降明显或出现挂科了,其课外活动的时间必须减下来,一定要保证学业的完成。这一点在目前的体制下,作为学工系统要把握好界限。
2、思想品德课与学生日常表现相结合。思想品德课本质上是一门实践课。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论证,我校在09级学生全面实施《学生行为考核管理办法》,首次采用《思想品德行为实践》课程的形式来管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是传统思想品德课与学生日常行为的有效结合,为必修学分,并与学生的各类评奖评优、入党挂钩。该办法的考核主要采用积分的形式,建立“学生行为考评系统”,按评分标准计分,将每位学生在校的品行表现情况逐一记录在“学生行为档案”,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对出现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通过志愿者服务等公益劳动来弥补,不合格的不予毕业。
3、思政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结合。以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对于社会实践不够重视,没有经验、没有积极性,基本流于形式;而团委主要抓重点,学生参与率低。从07级学生开始,我校将暑期社会实践纳入思政理论课,占2个学分,由团委和社科部共同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原有的问题,受益面扩大到所有学生,取得的效果也更好。2009年暑假,学校共有3000多名学生组成了400多支实践小分队奔赴祖国各地、各个行业开展社会实践。
4、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课外科技、社团活动有机结合。我校通过把专业性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的数量及获奖情况列入各二级学院的考核目标,出台《中国计量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实施办法》,从制度机制层面来保障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专业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使广大学生所学专业在课外活动中学以致用。
5、合理研究制定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指导教师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成效影响很大,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承担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老师,必须合理制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相关激励措施。
6、进一步推进导师制。广大教师特别是教授在课堂外对学生成人成才的引导意义很大,但这方面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生师比相对国外而言太高,老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成长进行指导。
(三)要处理好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创新型人才要求大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对权威、书本、社会现象等要有质疑和批判精神,这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如50、60年代**频发,但现在比较平稳。这个值得我们研究借鉴。我们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必须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守法意识(宪法规定我国的政治体制)、国家认同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四)要处理好标准育人与个性化培养的关系
中国计量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计量立校 标准立人 质量立业”。“标准立人”主要体现:做人讲原则做事讲规范,培养一个完全的人。这是学生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底线要求,做人的基本要求。但容易理解偏了,把学生给“标准化”了,这是我们特别要力求避免的。底线与基本要求的上面就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坚持分类、分层管理,严管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理念上、工作过程中以及政策制度层面,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更多杰出人才的环境。学校成立针对学生骨干培养的启明学院,增设《领导素质与艺术》课程和实践岗位,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无论在场地(划出1000多平方用于大学生的创业)和资金(初期20万已到位)上予以充分保障,增强对学生骨干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要处理好考试分数与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关系
学历、高分不代表能力。目前我们评价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十佳大学生的标准中,学习成绩所占的比例过高,与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脱节。要研究更能能体现社会对人才评价的体系,重新修订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十佳大学生、入党等条件标准,使我们的各项评比导向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成人成才的正确方向。
(六)要处理好全员社会实践与学生安全的关系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言而喻,让每位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越多,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也就随之提高,学生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这是中国的国情。许多学校的担心是很正常的。我们认为首先学校要用一种积极的姿态来切实推进学生全员参加社会实践,仅抓几支重点,对广大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思政课程的新要求。二是政府、社会要制定相应的法规,营造有利于高校推进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氛围,特别是要建立社会对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的保障机制,今年杭州推行的未就业大学生见习岗位的安全保险等措施就比较到位。三是学校自身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保障制度。我校在全面实施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工作中,注重不断健全和完善责任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和安全教育,认真做好系统实施方案,要求每支实践分队至少一名带队老师,明确相关部门和带队教师的安全责任。
(七)要处理好长远整体规划与渐进重点推进的关系
创新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创造性工程,我们在实施中会碰到很多问题,首先是观念问题,包括社会、家长、学生,甚至我们的领导、教师;还有体制性问题,包括相关政策、经费、职责和校内外资源整合等等。有许多问题确实不是我们一时就能解决的,但是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特别是各级领导既要有改革精神,又要有大智慧,只要我们坚定正确的大方向,把大思路变成长远整体的规划,把规划变成若干具体目标,把目标变成各个可行的实施方案,找准突破口,先易后难,扎实推进,完全能够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大花岭“实践体验育人”交流材料
在活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
小学“实践体验育人”工作交流材料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践行三雅教育,营造和谐教育生态,办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特别是《江夏区”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下发以来,我校在构建德育工作网络,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着力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道德实践活动中,让孩子在活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之路。下面,就我校前段“实践体验育人”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六个一”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近年来,我校针对学生对学校德育教育不感兴趣,教师空洞说教理论的可信度下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理想的现象,坚持“六个一”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锤炼品质,塑造性格,陶冶情操的同时,将积极的内心感受内化为良好的道德情操,外化为健康的实践活动
1.坚持每周一次升国旗仪式。升旗时师生同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任务及德育工作重心,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由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情理相融地进行演说。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
2.坚持每周一次主题班队会。主题班队会主要以各种节假日为载体,立足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实际,开展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专题教育活动。
3.坚持每月每班一期板报。做到月月有主题,期期有检查,回回有小结,年终有总评。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锻炼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归纳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
4.坚持三年级以上每班每天向广播站投稿。每班每天选出好新闻好的文章上报校园广播站,在每天的广播站中播出。激发了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兴趣,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小小播音员。
5.坚持每月一个道德主题实践活动。如9月的“行为规范”教育,10月的“爱国主义”教育,11月的“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12月的“诚信、守
纪”教育等。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学生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提升了道德品味。
6.“六一”主题活动
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乐于助人、珍惜生命”的道德品质,去年的六一活动老师和同学深情演绎了诗歌《生死不离》、《爱的奉献》等节目,在歌曲《爱的奉献》中,举行了义卖活动,师生们纷纷解囊相助。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还激发学生做个有爱心的人,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在节日的气氛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强化道德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六个一”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目前,我校的德育教育已经呈现 出内容鲜活、形式多样,过程扎实,效果明显的喜人局面。
(二)、探索“四自——四会” 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针对目前独生子女多,家长过分呵护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 人际相容性差、心理承受力差、过分依赖等突出特点。我校积极探索“四自——四会”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改掉陋习,不断提高。
1.在自理中学会生活
自理能力是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小学阶段更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关键阶段。学校从学习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自理能力三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来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努力做生活的小主人。如花岭之星:要求学生做到,坚持“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争章,“五小”(生活的小主人、学习的小标兵、妈妈的小帮手、同学的小伙伴、社会的小卫士)评比等活动,培养自理意识和基本生活能力。开展防震、防火、防暴、防盗,溺水营救等演习和知识讲座活动,锻炼自理、自护能力和处理生活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尝试家长评、老师评、同伴评、学生自评等多元评价方式,督促、激励学生把自理当作一种美德、一种习惯,让学生在自理中学会生活。
2.在自主中学会做人
我校提出:让学生做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为此,学校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处事。聘请了学生卫生监督员;实行大、中队干部的公开竞选制,通过竞争上岗“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结果子”,培养了一大批工作热情高、能力强,有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优秀学生干部。有了这样一批优秀学生干部队伍,小到平时的文明卫生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等日常管理,大到策划、主持组织学校、少先队的各项活动等,大队部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些做法让学生懂得了“要做事,先做人”、“从小立德,长大立身”的道理;培养了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激发了自主热情和竞争意识;增强了民主观念和自主能力。也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人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3.在自学中学会自育
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自育。教师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和实际,以丰富的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积极自育。另外开展了“晨读午写”创建活动,确立了“每日一读一写”(早读30分,午写20分),“每周一课”(阅读课),人人办借阅卡,班班有图书角,家家有图书柜,每学期评比“书香阳光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接受能力提高的同时,自行受到思想感染和情感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
4.在自强中学会创造。
在校内,学科渗透,全面发展,强化办学优势。通过课堂;“阳光一小时”和课外活动,全面实施弘扬民族文化、学生“五个一”技能训练方案,即:每位学生必须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汉字;会演唱一首歌;会“两操一舞”掌握一项以上体育技能(乒乓球、中国武术);掌握一项书画技能。采取分层动态递进制,把各项技能的训练目标分解成五个阶段完成,体现渐进性、阶段性和连续性。通过每学期“五个一”技能训练,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进步台阶,以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感受每一点成功,每一步成长,从中增强自主、自信、自强和创造意识。
随着“四自——四会”活动的深入,“四自”行为越来越成为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比勤劳不比享受”、“比学习不比吃穿”、“比节约不比浪费”、“比文明不比野蛮”的良好正气已蔚然成风。
(三)、尝试“阳光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孩子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实践、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为此学校尝试“阳光行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健康成长。
1.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学校组织开展“我是食堂师傅阿姨”活动,让学生体验学校食堂阿姨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开展“我当一次小老师”活动,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自豪与清苦;开展“我是消防宣传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强化法规意识;开展消防、防震、疏散等演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自救与互救。
2.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开展“我给妈妈洗洗脚”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学会感恩。感谢妈妈为我们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让孩子在简单的生活体验中体会到妈妈平时工作的辛苦。从而达到让孩子学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的教育目的。
3.在“文明礼仪规范月”活动中体验。
2010学年开学初,以学校整体搬迁进入新校舍为契机,学校开展了主题为:走进新校舍,你准备好了吗?“文明礼仪规范月”活动。活动分为几个部分:首先,通过仪式教育、参观新校舍、讨论、作文比赛、寻找身边的文明行为、制定班级公约的内容,规范学生行为。其次,每周制定一项文明礼仪训练内容。如:第一周为“文明用语大家说”,以此展开行为训练。第三,在全校的集会上,进行文明礼仪的讲座,通过讲座,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通过这次活动,使学校整体文明水平得到了提高。
4.在大自然中体验。开展踏青、春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开展“数星星、识星座”活动,让学生了解宇宙之浩瀚,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开展“新区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学生认清环保的重要性,争做一代“绿色少年”。
学校通过开展“阳光行动”系列体验教育活动,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去想;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去干;解放孩子的眼晴,让他去看;解放孩子的嘴,让他去谈;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到大自然和社会里去体验更丰富的生活。以此提高孩子们的道德认识,升华孩子们的道德情感,提升孩子们的道德行为。
二、主要感受
大花岭小学德育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开展,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感受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领导认识到位,是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区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下发后,从教育总支、学校领导和各处室都高度重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的贯彻落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营造了积极、健康的育人大环境。总支领导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帮助,给我校提出了问题、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二是体系构建到位,是德育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学校从党支部到政教处到班主任;从校长到教导处到各任课教师;从少先大队到中队到小队;从学校到家庭到社区,构建了完善的德育组织体系。并且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实践教育;各科教育、兴趣教育、都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思想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家庭教育的角角落落;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还初步构建了各年级互相衔接的评价体系;构建了年级、班级德育评价、学生品德评价的诸方面相互联系的评价体系;构建了评价德育条件、评价德育过程、评价德育效果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三是制度措施到位,是德育工作稳步推进的必要条件。《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下发后,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研讨,制定了三年有效德育工作规划;确立了以“党风促校风,校风带教风,教风领学风”的德育工作思路和全员育人的思想;建立了评价体系;健全了管理机制;开通了校园网站、电子备课室、图书阅览室等育人渠道。四是氛围营造到位,是德育工作快速行进的有效途径。学校重视文化氛围对人发展的影响,利用集体的智慧提升校园环境品位,让个性文化誉满校园: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语言,让每一片绿成为有益的教诲;让每一名教师成为学习的楷模;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行动的榜样。全方位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书声、琴声、教诲声,声声入耳;德育、智育、体美育,育育生辉”的温馨家园,让德育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3、3
第五篇:环境育人交流材料
美化育人环境 建设品牌学校
(创建领域:学校管理)峄城区峨山镇金山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工程。因此,学校本着“以为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建设理念,按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督促到位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把“学校环境育人”确立为学校品牌,努力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近年来,在区、镇教育部门领导下,在地方党委、村委的关注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推动了学校工作全面发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简述于下,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着力校园环境建设,切实营造宜人的学习环境——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是校园环境育人的有效载体,是实施校园环境育人工程的基础条件。“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2009年3月,把“学校环境育人”确立为学校品牌起,我们便着力建设校园环境,立志打造花园式和谐校园。
同年4月,我们按照《金山小学环境育人实施方案》具体步骤,逐条落实,稳步推进,先后三次邀请园林专家及区镇级领导来我校实地考察调研,以期发展能因地制宜、布局能科学合理。近两年,我们栽种银杏、榕树、红枫、石榴、垂柳等20类绿化树种,培植蜀桧、海棠、女贞、百日红、广玉兰、十里香等30余种育人花卉,建设以励志藤、劝学亭、曲径奇石为主要景点的休闲娱乐区,以田径运动场、篮球运动场、健身器材场为主的运动景观区,以柿子园、石榴园等八大种植区为主题,园区内圆外方,意喻教育有规有矩才可成方圆的劳动实践基地——仕子园的三大文化景观区。目前,学校绿化面积占校园面积的35%,校园内外环境宜人,空气清新,色彩明艳,翠绿的草坪与斑斓的花木相应成趣,整个校园春意盎然,一派生机。
漫步校园,绿意充盈眼眸,读书声萦绕耳旁,惬意之极难以言表。春天,整个校园掩映在绿色的世界里。微风吹来,迎春花儿摇曳,告诉同学们春天来了,一年中最好的时光里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桃花明媚登场,满枝满丫的桃花预示着同学们在新的一学年里的丰厚收获。杏花的烂漫吸引着同学们驻足观看,常让人想起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的兴盛。夏天,整个校园是个葱葱郁郁的世界,芙蓉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芙蓉花,石榴树开满了火红的石榴花,放眼翠绿的草坪让人倍感精神。秋天的校园如诗如画,火红的枫树、金黄的银杏、浓翠的松柏浓妆展现,石榴、梨树、柿子、核桃、李子、板栗枝头攒动、硕果累累,穿行于曲径奇石之间,抚摸着奇石上苍劲的励志大字,满满的收获让我们更有自信。冬天,校园内一片银装素裹。大雪下的劝学亭似乎更有风度,围坐在厅内石凳上盘点一年的收获真是别有情趣。闲暇之时,走进百米文化长廊,诵百家之言,赏百家艺术,悟百家思想,思自我得失,感受知识的浩瀚,自我提升之欲油然而生。
人的情绪就像一张白纸,环境因素的种种变化,都会在它上面留下痕迹,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的效应。我校校园环境正发挥着高效的育人功能,一草一木必将成为宝贵的校园环境育人资源。
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育人氛围——课程育人 校园文化是校园环境育人的重要内涵,是实施校园环境育人工程的核心内容和必要条件。校园环境建设之际,我们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本着“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软硬件一起抓、两手硬”的原则,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学校环境育人的发展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而且可以渗透到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去。因此,积极探索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把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各自特点的深刻把握之上,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育人制度和机制。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把育人教育与本学科的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育人目标列入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之中。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上开展爱祖国、爱家乡、尊老爱幼等全面育人功能;语文课通过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科学课和数学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人文内涵和深厚的人文教育价值,数学课我们着力开展数学家们的科学献身、实事求是和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态度的育人功能;音乐、体育、美术运用其特殊的形式,发挥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并进行相应的德育
渗透,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音乐课要尽力引导学生弄清要教唱的歌曲的曲调与歌词之间的联系,了解歌曲是重抒情,还是重抒写;是重哲理,还是重励志;了解该歌曲所要构成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唱歌曲。就达到了传授知识、提高欣赏水平、辨别是非能力的目的,从而发挥了音乐育人的功能。
校本教材开发既是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山小学本着“以爱为源,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我们依托环境特点申报了“学校环境育人研究课题”。两年来,我们在环境与育人、环境与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大做文章,如:开发《校园文化手册》,做到人手一册,规定时间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明道理、增素养;我们还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了我校的校本课程——劳动教育实践课,编成相关教材《果树栽培与管理》;2011年我们又利用我们的环境优势,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编写了两套教材,并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库,建立了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已于今年秋季学期进入课堂投入使用,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乡情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文化宣传载体建设,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
三、搭建学生素质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育人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校广泛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多的个性
发展和特长展示平台。我校校园文化宣传载体主要有校报、校本教材、广播宣传、橱窗专栏、图片展览等。充分发挥黑板报、广播站和宣传橱窗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创新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级针对不同特点,设计班风、班级寄语,开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德育阵地作用,利用黑板报、展板、手抄报、广播室等途径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1、举办好每年春季学期的文化艺术节。自2009年以来,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形式一年比一年多样,效果与规格一年比一年高。传统的项目主要有:歌舞比赛,诗词朗诵赛,硬笔书法、绘画评比,小制作、小发明展评,手抄报制作展评,实验操作竞赛,谜语竞猜活动等。
2、举办好每年秋季学期的运动会。每届运动会既有传统性项目,也有新增加的趣味性项目,不断步入规范化。
3、切实抓好大课间及阳光体育活动。我校大课间及阳光体育活动于2008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正逐步规范化,内容包括广播操、健美操及班级专项分组活动(学校制定分项活动以供班级选择,班级也可以自行设计活动项目)。从集队到每一个活动环节,从活动到离队都有明确规定,做到了生动活泼,井然有序。
4、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学校活动中的主力军的作用。我校少先队历来重视团队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在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团队组织还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状况经常
性地开展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良好。少先队组织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5、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两条基本途径。读书增知,实践悟理。学生可在活动中提高其综合素养。学习充分可利用图书室藏书,每学期分年级开展1-2次专题性的读书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大学生搭建较多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展示平台,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6、我们坚持做每周星期一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宣讲历史名人、民族英雄故事。每班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座右铭,集中在教室内固定的地方展示。展示座右铭前,要由班委组织召开班会,每个学生在班会上对自己座右铭的内涵进行解说。通过这一凝聚师生精神动力的活动,把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成了师生文明规范的自觉行为。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环境育人工作,重在建设,贵在规划。育人校园环境的营造,必须强化规划意识,把握营造原则,选择恰当的着力点,深化其人文内涵,强化其教育功能,才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和谐、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要把握环境教育的渗透性、潜在性和长效性,使学校环境育人功能最优化、管理经常化。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同化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