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盛其富在首届中国电力教育论坛上的致辞
在首届中国电力教育论坛上的致辞
(盛其富2015年10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秋天,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相聚在太湖之滨,一起关注电力发展,一起研讨教育培训。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网培训基地,对出席首届中国电力教育论坛的各位嘉宾和全体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浙江配网培训基地的前身是湖州电力学校,四十多年来学校先后七易其名,三迁其址,这是一段漫长,艰辛而又弥足珍贵的历史。近年来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配网带电作业、电缆不停电作业、配网自动化、电力安全心理学等等已经成为我们的精品项目,在此,谨对中电联有关部门、以及各兄弟单位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湖州,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一个与电力和教育事业有缘的地方、一方孕育了众多中国电力先驱者的沃土。从中国第一个发电厂—上海光电公司的董事李松筠到中国电机教育的一代宗师钟兆琳,从中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设计者丁舜年到中国大电网调度奠基人蔡昌年;从首创长距离送电技术李彦士到直流输电研究的王宗淦……他们不仅仅是湖州人的骄傲,更是电力人值得敬仰的前辈。今天的湖州在电 力的画卷里也有浓浓的一笔,国内容量最大的特高压变压器,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均扎根在这块神奇土地。会后各位可以参观一下湖州电力教育博物馆,她站在时空的交汇点,以一个城市的视角回顾百年电力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承继江南历史文化底蕴,以翔实的图文与实物全面揭示湖州电力发展的演变进程,展示电力对人类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央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电网企业现有的经营模式将受到较大冲击,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电力教育培训工作同样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电力教育论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思考、分享、融合”是论坛的基石,“新电改、新机遇、新思路” 是首届论坛的主题,围绕电力行业人力资源建设与教育培训工作,建立相关人力资源部门、职业院校、电力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与优势互补,推动创新成果应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电力教育论坛是一座链接科研、生产、培训的桥梁、是一场学术的盛宴,也是一个思想碰撞和技术交流的平台。旨在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电力企业智力资本,体现了建设一流电网的重要内涵,反映了教育培训专业人士的共同愿望。
1917年9月邓子安先生创办的《电界》,开创了我国电力杂志编辑出版的先河,目前全国约有电力期刊160多种,而其中有一粒璀灿的明珠就是1985年6月创刊的《中国电 力教育》杂志,她镌刻着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轨迹,记录着电力教育工作者的酸甜苦辣,三十年后的今天,由中电联全新改版后的《中国电力教育》承载着更多电力人的期许,风起的时候,我们在一起,衷心祝愿《中国电力教育》杂志能有更丰满的翅膀与电力人一起飞翔。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首届“中国电力教育论坛”在这里拉开帷幕,全新的《中国电力教育》杂志在这里启程,在座的都是电力教育培训专业最具影响力的精英,你们的智慧、远见和身体力行将对未来电力行业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预祝首届中国电力教育论坛圆满成功!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希望太湖之行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谢谢大家!
第二篇:盛其富:在第三届太湖配网技术论坛上的致辞
盛其富在第三届太湖配网技术论坛 暨全国带电作业标委会2015年年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五月,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一个充满向往的季节。满眼的新绿,渴望热烈,期待收获。今天我们又相聚在太湖之滨,一起关注配网发展,一起研讨配网培训。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网培训基地,对出席第三届太湖配网技术论坛暨全国带电作业标委会2015年年会的各位嘉宾和全体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湖州地处太湖之滨而取名,已有2300年历史,东邻上海,西依安徽宣城,南接杭州,北濒太湖,是长三角的地理中心。湖州总面积5817平方公里,人口约260万,湖州下辖三县二区,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称。湖州,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一个与电力事业有缘的地方、一方孕育了众多中国电力先驱者的沃土。欢迎各位会后走进湖州电力教育博物馆,领略湖州百年电力发展的演变进程。
浙江配网培训基地的前身是湖州电力学校,学校先后七易其名,三迁其址。近年来在各方的关心支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配网带电作业、电缆不停电作业、配网自动化、配电电缆、紧急救援等等已经成为我们的精品项目,前二年有幸成为国网公司电缆不停电作业、配网不停电作业能力分级培训和认证的试点单位,今年民政部又授权设立国家紧急救护职业资格鉴定浙江工作站。在此,谨对国网公司有关部门、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以及各兄弟单位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快速发展,终端用电负荷呈现变化大、多样化的新趋势,电网投资的重点已经转向配电网。此外,售电端的多元化也必将推动配网建设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配网投资占75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的比例已占58.3%,2015年仅在配网上的投资达1728亿元,将完成30个重点城市市区、30个非重点城市核心区配电网建设改造,重点城市市区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超过50%。南方电网也规划2020年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80%。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的部署,将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作为国家层面重要工作任务,可以这样说,未来十年是配电网创新十年,黄金十年,大发展的十年。
分布电源的快速发展,配电网由无源网成为有源网,潮流由单向变为多向,配网自动化已成为现代电网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配网不停电作业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最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配网不停电作业已经成为国网公司系统配网检修作业主要发展方向。作为配电网技术的专业培训机构,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必须迎头赶上,才能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作为国网公司配网基地我们将切实担负起培训的责任,为各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队伍尽职尽责。
2015年,一个名不经转的太湖配网技术论坛在摸索中迎来过了第三个年头,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对论坛的支持,感谢媒体朋友对论坛的关注,因为有你们的 厚爱,我非常欣喜的看到今天的会场才会座无虚席。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求实、求精、求新”,继续秉承往届会议“关注配网发展、引领配网未来”的宗旨,以配电带电作业为主轴,论坛内容包含配电不停电作业、配电电缆、配网自动化、配网新技术、配电新材料等多学科,今年相较于往届新增了“中美带电作业培训交流”这个版块,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并不拘泥于形式,大家可以在各个分论坛版块里畅谈自己无数个难忘的第一次,成功的、失败的、就是想给大家一个交流的机会与平台。
本届论坛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经研院、浙江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美国东南电力培训中心、美国时代公司、各网省公司、装备企业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特别荣幸的是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委员会员2015年会放在湖州与与论坛同步召开,这么多的朋友们欢聚在这里,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共襄盛举,这是对太湖配网技术论坛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在此对诸位表示深深的敬意。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在坐有的是配网专业最具影响力的精英,有的是带电作业的技术权威、也有来自供电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你们的智慧、远见和身体力行将对未来配电网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愿以此为契机,同各方建立更加密切的沟通渠道,深入挖掘合作潜力,丰富合作形式和内涵,为供电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培训课程。同时,我们愿同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配网基地、供电企业、装备公司共同探讨建设实际需求的配网培训合作体系,包括培训交流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和产业合作体系等。未来,我希望用自己的脚踏实地能为配网专业再做点什么,期待我们依然会有交点,期望各位继续关注和支持太湖配网技术论坛!
谢谢大家!
(根据浙江配网培训基地盛其富书记的讲话录音整理。)
第三篇:在首届青年干警论坛上的致辞
在首届青年干警论坛上的致辞
同志们: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天,一向是播撒希望的季节!也就是今天,我院首届青年检察官论坛正式开讲了!举办青年干警论坛,既是为青年干警搭建一个业务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也是我院营造勤学、善思的机关氛围,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培养高素质检察官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天,我代表院党组,就青年论坛的正式运营,以及青年干警的深入培养,提几点想法。
一、青年干警是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回顾走过的岁月,青年干警始终是三门检察队伍中最蓬勃的力量,对我院检察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几年,又连续充实了一批高素质的年轻干警,目前我院已有35周岁以下青年干警26名,达到100%本科以上学历。这一批怀抱理想、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就是我院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二、加强青年干警培养是检察事业成功的保障
人才兴则事业兴。近几年,从高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十二五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的出台,到省市院有关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干警教育培训力度等办法的相继制定,无不充分展示了加强青年干警培养,打造专业化检察官队伍这一重要的战略举措。
长期以来,我院党组都把加强青年干警培养做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具体表现在加大岗位练兵,并为年轻干警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像鼓励攻读硕士研究生和支持青年干警攻克司法考
试。目前我院已有5名青年同志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历,8名青年干警通过了司法考试,去年邵雪娜同志更是在市院组织的业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青年干警的深入培养已初见成果。
今年,院党组将继续加大青年干警的培养力度,相继出台《兼职公诉人制度》和《兼职侦查员制度》、涵盖八项重要措施的《加强青年干警培养实施办法》也正在修改和完善。鉴于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我院也将把进一步培养青年干警工作摆上更突出的位置。
三、开办论坛是搭建青年干警成长成才平台。
相互交流更能增进学业,开办青年干警论坛,也是为我院干警搭建一个畅所欲言,尽情交流的平台。从今天开始,我院将每月举办一期青年干警论坛。在这个论坛上,大家可以交流法学理论知识、各地经典案例、创新业务成果,也可以畅谈检察干警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对生活、工作、理想的各项感悟,目的是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思想碰撞,寻求灵感火花,在交流中追求共同进步。
四、对青年干警的几点希望
借今天首期青年干警论坛开讲之机,我代表院党组对年轻干警提几点希望:一是坚定信念。青年干警应践行“六观”,踏实履职。要自觉把曹建明检察长提出的“六观”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忠实履行检察工作的各项职责,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推动我院工作,打响检察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重视学习。年轻干警应勤奋学习,务实基础,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争取不断超越自我。每一位年轻干警都应有紧迫感、责任感,要抓住正处于黄金年龄这一宝贵时机,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是强化业务。检察业务是检察干警的立身之本,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和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检察工作对业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检察系统对青年干警的分类培养工作正在进行,对业务人才的重视和管理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青年干警必须高度重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抓住每一个岗位练兵机会,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摆正心态。青年干警应积极摆正心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社会思潮和良莠不齐的价值追求,青年干警应立足本职,仔细分辨,自觉遏制不正确的价值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抱有“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才能让青春的朝气,为党旗和检徽增光添彩。
青年同志们:青年干警论坛,是属于你们的舞台!希望你们在这里自由地交流思想、切磋经验、放飞理想,展示才华。并且通过这个论坛,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凝聚起我院蓬勃发展,创先争优的力量。
最后,祝愿首届青年干警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打响三检青年品牌第一炮!
第四篇:在首届班组长论坛上致辞
在首届班组长论坛上致辞
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
在当前安全运输、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矿党政决定举办全处首届班组长论坛,对于进一步强化全处班组建设工作,提升安全运输整体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根基,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加强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强根固本”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处始终把班组管理作为安全运输管理的重中之重,从班组长职能转变、班组管理体系机制建设、班组现场管理流程精细化和自主管理班组建设入手,实施了班组建设的不断探索,形成了实用实效、独具特色的班组管理模式,将班组建设成了安全质量管理的坚强堡垒,稳固了安全生产的根基。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更是班组安全质量管理的核心人物。班组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责任和使命重大,既是管理的最末端,也是管理最关键的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班组长自身素质的高低,不但关系到班组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班组长与工人同劳动、同生活,对工人的状况最了解,对工人的各方面情况最有发言权。可以说,班组长既是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组织领导者,也是直接的生产者。因此,今天的班组长论坛,这不仅是对各位班组长工作的肯定,也是为班组长之间经验交流、问题研讨搭建了一个平台,更是一次班组建设 的推进会,根本目的在于分享经验、集思广益、研究探讨进一步深化班组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夯实、打牢安全运输工作基础,保障安全措施落实,为完成全年安全运输奋斗目标打牢基石、拓宽思路、创造条件。
管理是一门哲学、也是一门技能。只有抓好了小班组,才能做好铁运处安全运输这篇大文章。各位班组长要用管理者来定位自己,作为一个战斗群体最前沿的指挥者,是这个群体的主要负责人,特别是我处战线比较长,岗位分散在百里铁路,基层的现场管理主要靠班组长。班组长站在现场管理的最前沿,是生产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大家要认真执行正班长抓安全、抓管理的安全保障体系,带领好班组成员,加强对薄弱时间、薄弱地点、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大“三违”查纠力度,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运输氛围。
同志们,班组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也大有可为。在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班组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此次班组长论坛为新契机,在矿区上下形成坚定不移推进班组建设的意志,凝聚齐抓班组建设的力量,不断提升班组建设质量和水平,为矿区铁路度危求进、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
最后,预祝本次班组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各位教授,学者,先生们,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的发言没有PPT,因为我觉得有PPT就太正经了。另外一个原因很简单,其实这个主题我是没有资格发言的。对于高等教育我有过11年的经历,五年在北大当学生,六年半在北大当老师,后来就开始做新东方学校。大家都知道新东方学校并没有做高等教育,我们做的是夹缝中间的培训,这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外的业余培训。后来不知不觉把新东方做成上市公司,教育上市公司在中国算是第一家。
之所以谈这个话题,是从我本人心目当中觉得:第一,只有高等教育才能救中国,下一步发展没有高等教育肯定不行。第二,尽管我已经不在高等教育界工作了,但是我跟高等教育接触还是相当多,原因非常简单,我每年都要进入50到80所大学去讲课,给学生演讲,演讲的时候我要接触校长、主管教育副校长、学生团队的领袖以及大量学生。所以从旁观角度也可以感觉到,中国高等教育有些地方还是挺需要改革的。
高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实际上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广度是什么呢?大学多。深度是什么呢?大学底蕴好。这一点在美国包括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都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说美国之所以厉害,不仅仅厉害在政府体制,也不仅仅厉害在美国有多少人才,而是厉害在他人才的由来。怎么来的?高等教育来的。这次金融风暴,大家看到美国依然向外国留学生发放奖学金,这个是国家和教育形成的共识,就是如果我们没有人才什么都别谈了。在美国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教育机会,而且美国为世界提供了总学生人数的80%,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学成就留在美国,为美国做贡献,包括刚才的程星教授。当然他是身在美国心在中国,也有像徐小平这样的,干脆就抛弃美国了,这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还有我们新东方的助理副总裁柯宇涵,他是纯粹的美国人,来中国为中国教育做贡献,我们更加欢迎。
对中国来说,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大学多,创新性人才多,大学好,一定会决定中国整体竞争力。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这就导致中国高校扩招和建设校园。这是对的,但是有一点大学没有达到,就是中国大学生在人数增加同时,素质反而下降了。我对此深有体会,从北大我都感觉到,当然北大扩招不是很多,光公办大学好没有民办大学也不行,那就变成纯粹的精英教育了,如果中国只有北大清华,只有少部分人接受高等教育,那也不行。
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就是公立教学体系和民办教学体系,这个不是说民办教育重不重要的问题,而是形成以后会跟公立教育形成一个竞争的问题。就像国有企业一样,属于垄断状态,服务、价格都没有保证,当教育形成垄断之后,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教授队伍多好,我都无所谓,国家给我名额我就可以招生,形成这样一个局面以后,最后结果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有一支,但不是独秀,因为没有“秀”起来。大家看到,像加拿大就有这个问题,全部都是公立教育体系,我们只知道一个多伦多大学,别的都没有了,这样就导致好的教授全部到美国去了,教育就没有发展。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竞争力,我去任何一个大学去,几乎没有一个大学校长是为教育着急的,着急的都是我招生能不能多,欠的钱能不能还。
中国的孔子,可以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不发学历的高等教育学院,大家知道,孔子3000多个学生,大家在曲阜那个四通不发达的地方听讲。讲课的地方我去看过,就是一个土堆,3000人听他讲,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听的,没有扩音,那么多人去听老头子上课,而且不是一门课,是很多门,最后大家都不愿意走了。这是典型的私立教育之一,名师带高徒,就像我们今天这个论坛,如果没有大师,大家听得就没有意思。我们新东方老师也是,别看我们是小机构,只要你上课好,就是到厕所去讲课学生也会跟着去;如果讲课不好,到五星级宾馆开课也没有学生来,因为学生不是为了环境来的,而是为了学习来的。
所以孔子的教育是典型的“私立学院”,而学院、书院一直在中国存在,比如白鹿书院。其实中国这么些年来,私立教育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全的,解放之前中国也是两种办学制度并存,私立和公立。北京大学在解放前就是私立的,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著名教授都是在这样的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比如鲁迅、朱光潜他们。后来南京大学、燕京大学为了跟北京大学竞争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质量,到文化大革命以后,一下子就把私立学校消除了,这样做带来了什么呢?用30年时间切断了中国教育5000年来的命脉,切断的后果就是:虽然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支持民办教育,但是与过去对接的难度太大。我们八几年开始支持民办教育,到现在二十多年,大家可以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包括民办中小学教育现状是什么?仍然是七零八落。当然有一个重要原因,教育是千年命脉,切断以后想用30年续上,难度太大太大,而且还有一个典型状态:公办教育国家给钱,民办教育一分钱不给,不但不给,还给你出点难题,所以我们就有一点像过街老鼠的感觉。同时,公立大学一枝独秀的局面使中国高等教育陷入困境。首先教育需要资金,中国是典型的穷国办大学,大家一分就没有钱了,大学质量提高一定要成为重要问题,要请著名学者或者教授去大学教书,一定要给钱的,知识分子不喜欢谈钱,但是他们最喜欢钱,比如程星这样的教授他来中国教书,你不给他在美国差不多的钱怎么行啊,其实就是没有好钱就没有好人才。这一点在新东方培训学校也能体现出来,原来我给新东方老师的工资比较高,教师质量也很高。当然现在教师的质量也不错,给的工资也都比其他学校的高。
第二个,大学严重缺乏竞争意识。让中国大学依靠竞争来提高质量是缺乏动力的,比如说大学评估,我亲眼看过,学校忙的是怎么安排饭桌,让来评估的人吃得好住得好,让他们对我们学校评价好,然后吃得喝得糊涂的时候拿文件签字,你不签字行吗?所以大学评估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属于国家体系的,大家知道任何国家体系的东西在评估上面都可以摇摆,中国政策是人临时制订出来的,可以临时取消的,所以只要在国家层面上有自己的实力,就不需要面对学生和教授。
第三,大学的教授是缺乏归属感的。教授不用管归属感这些东西,哪个大学给我钱我就到哪里去,没有人把学校当成生命来对待。
那么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觉得通过私立学校介入可以得到部分程度上的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30年走了非常漫长的道路,走了很多改革的道路,这些改革的良苦用心我们都非常认可,但是是以大学为代价,增加大学数量的同时降低了大学的质量。我参加过大学的贷款调查,少则欠银行几万,多则欠上亿,这些钱就背在身上,校长天天就想着怎么样还钱。还有大学校长干脆说,没事,我借得越多,教育部对我越重视,我这里有四万学生,如果倒闭了肯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不用担心。然后就形成了大学欠钱,好老师无法进行学术研究、好项目上不了的状况。这种状况短时间内如果想改观基本上很难,因为校长不是管学校的教育,而是管除了教育以外所有的事情,这样就没有办法了。在这样的状况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首先,30年中间,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比较失败的一笔是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不够。比如民办教育刚起来的时候,就出了一个政策,叫做公办办民校,这样就把民校压下来了。然后又出了一个政策,叫做公办学校办独立学院,这样的方式其实还是民间力量在操作,但他们上来就能发本科文凭,而像胡建波(西安欧亚学院院长)他们学校这样,奋斗了这么多年才弄了几千名额,而公办学校办的独立学院当天就可以拿到资格,对民办教育明显支持不够,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彻底陷入困境。而像新东方这样,既不是基础教育,又不是高等教育,所以我们有一条夹缝,我们就试试做做看了。
大家知道民办教育的困境,一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二是是资金严重缺乏。事实上,大学学费只能够支撑大学25%的费用,民办大学的学费,除了花还得有利润,这些利润要用来还贷款,还得发工资,这样一种状态,你想,民办大学哪有钱搞研究,搞教育。所以中国教育坦率地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原因很简单,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必须金钱储备,资金储备比公立学校还充分。
最后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很多人投资民办大学,包括投资独立学院,都有强大的盈利目的,认为这个是可以赚钱的,有的是圈地,以教育为目标做商业,有的认为我同大学合作以后可以分利润。最后大家发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还没有出现,但是再往后一定能出现。现在有很多企业家,说年纪大了花不了这么多钱,还是想投入到民办大学当中去的,但是他们发现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民办大学,怎么投啊?美国真正民办大学的起因也是一两百年前很多人有钱人没有地方花钱,最后把钱拿过来把一个大学办起来了。
所以中国教育要想健康发展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我认为今后中国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学中间,要有四十所左右的民办大学出现,那才是中国教育的健康状态。这个过程我认为至少100年到150年才能完成,但是只要国家支持往这个方向走,一定能完成,只有这一天我们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状态。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我在扬州办了中小学,这个小学在考试的时候成绩总是全市第一第二名,就把公立小学惹毛了,他们就到教育局说我们坏话,但是教育局没有理会,后来没有办法,不得不进行教育改革,最后导致今年扬州高考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大大增加。因为我们像一根针一样在背后刺着他们,他们就不敢大意,为了防止老师跑到新东方,还整体给老师工资上升20%。所以我说,民办教育不管做的好不好,但是可以使你公立大学坐不安宁。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出路,必须要把私有力量引进去,一方面还要为大家节省大量资金。
所以我觉得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再过二十年,一定有这样的企业家,像江南春(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这样的,口袋里有大笔钱不知道怎么花,怎么办呢?找俞敏洪,说把这个钱给你,与其我花掉,不如给你,我们一起办个大学,看能不能叫江南春大学,未来就有这样一批人,为私立教育进行大规模的捐款,而且国家政策,我个人认为会往私立教育上面倾斜,为国家节约资金。
我自己所做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很简单,新东方上市了,我个人比原来富有一点,我算了一下,我的钱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下了决心,而且成立了基金会,必须把我的钱拿出来做一所大学,办一所人文大学。现在这所大学的征地工作已经开始了,建筑设计也开始了,但是我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能给我办本科的资格,我希望真的有一天做成这个事情以后,国家能给我这个资格。如果不给我资格,我就继续在那块地上开培训学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