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企业家论坛交流会上的致辞(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10:0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首届企业家论坛交流会上的致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首届企业家论坛交流会上的致辞》。

第一篇:在首届企业家论坛交流会上的致辞

在**国税首届企业家交流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总、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今天,首届企业家交流会在这里隆重召开。首先,我代表***向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大会的各位老总、各位来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为我市**事业作出贡献的广大纳税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国税事业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对外开放日益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内生力进一步增强,国税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全市国税系统直接组织国税收入**亿元,同比增收**亿元,增长**%,为壮大财力、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国税收入大幅增长的前提是港城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离不开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各位企业家和广大纳税人的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和真诚付出,还有广大税干的辛勤和汗水。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税收入的较快增长,大大增强了财政实力,为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改善民生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广大纳税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在逐步解决。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完善和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和

惠及民生的税收政策。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国税部门以服务发展为己任,持续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税收服务系列活动,确保了结构性减税政策、扶持发展优惠政策、促进转型升级的高新技术行业税收政策、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进出口退税政策和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涉税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全年办理各项减免税**亿元、出口退税**亿元,均处于历史高位,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国税部门大力推进纳税服务工作,建立税收政策的跟踪问效机制,完善纳税服务管理制度,健全纳税服务体制机制,统一和规范纳税服务标准,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特别是按照“两个减负”的要求,在清理简并报表、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程序、推行多种纳税申报缴款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减轻了纳税人的办税负担。在办税服务厅,统一了功能区域划分和全职能窗口设臵,真正实现涉税事项“同城通办”、一个“窗口”办结;同时,积极开展纳税服务援助,自主研发“**”办税导航系统,集咨询辅导、财会知识等六大功能模块为一体,无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和办税指南,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纳税服务;此外,“12366”税企沟通平台全线开通,“网上办税厅”试点成功上线,网上远程免费申报平台作用不断增强,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季度年度申报**%以上均在网上完成,纳税人足不出户办理涉税事项从愿望变成现实。通过优化纳税服务,为促进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纳税人的权益也得到了切实保障。

税收宣传事关国计民生,事关企业自身发展,对于增强投资信心,国家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各位老总朋友都是港城最忠诚的纳税人,也是我们国税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今天,我们税企双方在这里“共话税收”,当面听取大家对国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是对我们国税各项服务工作很好的鞭策与促进,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管理,优化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更为优良的税收环境;更有利于增强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社会氛围。今年,我们将继续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以优化纳税服务和强化税收征管为核心,以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方式为主线,从强化税源管理、提供优质纳税服务和严格规范执法三方面加强同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和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实现税企间的共赢发展。在税源管理方面,我们将牢固坚持组织收入原则,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政策跟踪问效,健全专业化管理各项配套机制,完善税源分类分级分类管理,深化数据信息情报应用,加强税源税基控管,切实解决税负公平的问题,保持经济和税收协调增长;在纳税服务方面,我们将充实和丰富服务的内涵,要求国税干部既要有好的服务态度,更要注重工作质效的提高,从强化绩效管理的高度提升纳税服务的水平和档次。此外,我们国税部门将重点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纳税服务网络体系。一是强化服务的针对性,根据需求做好“一对一”个性化服务,通过电话、信函、网络等平台,为纳税人提供风险预警提醒服务,减少纳税人因疏忽带来的损失;二是全面推行“全职能”窗口,统一办税指南,规范办税流程,实现所有依申请业务“同城同办”;三是倾力打造信息服务综合平台,进一步畅通“12366热线”、国税网站、税收管理员、局长信箱等多种征纳双方沟通渠道,实现纳税人向国税机关提出意见建议,反映问题情况,投诉违法违规行为,举报涉税犯罪案件的全面履盖;四是建立定期信息发布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税收信息通报会,及时向纳税人宣传解析税收法规和政策规定,不断优化税收软环境。在规范执法方面,我们将大力改善内外法治环境,对内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大幅度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持续开展软环境建设,真正形成风清气正、昂扬向上、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对外突出查管联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维护税法尊严。

国税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国税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各位企业家及全体纳税人的共同关心和支持,希望通过此次启动仪式,以与各位企业家共话税收交流为契机,在全市掀起学习税法、执行税法、宣传税法、普及税法的热潮。

各位老总、各位来宾、朋友们,春天孕育希望,春天充满生机,春天无限风光,**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意义重大。让我们税企双方在这明媚的春光中,共同携手,共铸诚信,共建和

谐,为建党**周年献礼,为实现**经济后发先至、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首届班组长论坛上致辞

在首届班组长论坛上致辞

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

在当前安全运输、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矿党政决定举办全处首届班组长论坛,对于进一步强化全处班组建设工作,提升安全运输整体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根基,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加强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强根固本”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处始终把班组管理作为安全运输管理的重中之重,从班组长职能转变、班组管理体系机制建设、班组现场管理流程精细化和自主管理班组建设入手,实施了班组建设的不断探索,形成了实用实效、独具特色的班组管理模式,将班组建设成了安全质量管理的坚强堡垒,稳固了安全生产的根基。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更是班组安全质量管理的核心人物。班组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责任和使命重大,既是管理的最末端,也是管理最关键的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班组长自身素质的高低,不但关系到班组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班组长与工人同劳动、同生活,对工人的状况最了解,对工人的各方面情况最有发言权。可以说,班组长既是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组织领导者,也是直接的生产者。因此,今天的班组长论坛,这不仅是对各位班组长工作的肯定,也是为班组长之间经验交流、问题研讨搭建了一个平台,更是一次班组建设 的推进会,根本目的在于分享经验、集思广益、研究探讨进一步深化班组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夯实、打牢安全运输工作基础,保障安全措施落实,为完成全年安全运输奋斗目标打牢基石、拓宽思路、创造条件。

管理是一门哲学、也是一门技能。只有抓好了小班组,才能做好铁运处安全运输这篇大文章。各位班组长要用管理者来定位自己,作为一个战斗群体最前沿的指挥者,是这个群体的主要负责人,特别是我处战线比较长,岗位分散在百里铁路,基层的现场管理主要靠班组长。班组长站在现场管理的最前沿,是生产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大家要认真执行正班长抓安全、抓管理的安全保障体系,带领好班组成员,加强对薄弱时间、薄弱地点、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大“三违”查纠力度,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运输氛围。

同志们,班组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也大有可为。在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班组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此次班组长论坛为新契机,在矿区上下形成坚定不移推进班组建设的意志,凝聚齐抓班组建设的力量,不断提升班组建设质量和水平,为矿区铁路度危求进、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

最后,预祝本次班组长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迎新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致辞

在2013年招商引资企业迎新春

座谈会上的致辞

各位来宾、朋友们:

在2013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欢聚一堂,畅叙友情,互致问候,共谋发展。在此,我对各位企业家朋友和来宾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大家致以新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过去的2012年,是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喜获丰收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四大战略,深入推进全民招商,重点实施了“龙驹寨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等四大区域项目建设,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3.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的结果,更是在座各位企业家关心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在为我县带来项目和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在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了我县的招商引资,为加快我县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座各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1-

省市相关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我县的发展将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尤其是伴随着商丹一体化的稳步实施,未来的我县必将成为商洛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真诚地希望各位企业家朋友能与我们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进步,同时也希望在座各位能够帮忙宣传我县、推荐我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我县安家创业、共谋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一如既往、尽职尽责为各个企业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不断健全保障机制,完善投资优惠政策,优先保障企业的项目建设用地,积极协调水、电、路、讯等要素,全力保障企业需求;优化“专人跟踪、全程服务”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政企联系,畅通发展渠道,及时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位企业家朋友们,我县的发展离不开你们的支持,感谢你们对我县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齐心协力、互相沟通、密切协作,共同开创政企合作、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为建好生态、文明、富裕、和谐、开放、奋进的新我县,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生意兴隆、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街道迎新春企业家团拜会上的致辞

在街道迎新春企业家团拜会上的致辞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玉兔辞岁寒风去,龙年新春喜气来。转瞬之间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刻,值此龙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新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这里与大家相聚在一起,举行企业家新春团拜会。在此,我谨代表新嘉街道党工委、新嘉街道办事处,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街道的各项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走过的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是国内外形势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们的企业与街道一起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例如:禾城合作银行景帆苑分理处自开业以来,和街道联动发展,吸引储蓄2500万元,累计放贷9300万元,帮助街道引进500万元以上公司7家,注册资金7008万元,暨为企业提供了融资需求、实现了自身业绩增长,也为街道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的富兴公司,积极实施退二进

三、主体外迁,引入了如家连锁酒店、和顺摩托车销售等三产企业,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2011年,在各位企业家的鼎力支持下,街道通过广告式、服务式、代理式、项目式招商,成果喜人,内外资再创新高,全年,共引进的内资项目注册资金达6.31亿元,完成计划的180%,其中市外内资项目9个,注册资金2亿元,完成计划的200%;合同利用外资1225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53%,实际利用外资619万美元,完成计划的103%,位列全区前茅。其他各项指标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年税收实现1.8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05亿元,三产投入4.98亿元,竣工项目6个,累计投入3.17亿元,在建项目共7个,累计投入3.54亿元,嘉兴数码广场、恒创金色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为使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街道围绕构筑“特色商圈”,街道立足街道“东、西、南、北”四位一体发展规划,重点启动了章基浜、福临新家园“城中村”等区域的旧城改造和城市“两退两进”全年累计已拆迁341户,拆迁面积达25880平米。在打造城市更新引领之地,都市产业创新之地,文化休闲特色之地,建设都市生态型、产业低碳型、生活品质型街道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着力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街道还以“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社区,让生活更加幸福”为主线,积极推进文化、民生、维稳和党建等各项事业发展,在塑造“品质之街”、凝聚“文化之魂”、成就“人居之乐”、巩固“执政之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结合建党90周年,主办了“月河之韵”文化节、启动实施了月河休闲节等三大系列23项活动,通过开展“时尚月河”、“百姓大舞台”、“相约月河”、“社区达人秀”等活动,有效整合了文化资源、服务资源、产业资源,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月河尚》杂志理事会为基础,全力打造辖区民营经济发展和街道文化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实施创业就业优先战略,着力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全年帮助831人次实现就业,帮助105人成功讨回薪资2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社区困难群众救助长效机制,全年共救助2379人次,补助金额达274.27万元;实施“平安大构筑”战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年调处重大疑难纠纷27起,调处各类纠纷734起,成功率达100%,化解较大信访矛盾4起,免费为居民住宅安装插销锁10000余根,低偿为居民群众推广地桩锁、爱心锁和电瓶锁4000余把,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各位企业家:艰难而又奋进的2011年已经过去,希望与挑战并存的2012年也已到来,在新的一年中社会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在困难之中也充满了机遇,在此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内强管理、外拓市场,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平台构建之中,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也诚恳地希望大家多关心、支持街道的各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为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多出谋划策。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地服务,为广大客商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因为,投资新嘉,幸福你家。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最后,至此新春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各位企业家,身体健康、家庭美满、事业发达!让我们举起手中酒杯,共同为新嘉更加美好的明天,干杯!

谢谢大家!

第五篇:贾庆林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致辞

贾庆林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致辞

(6月24日学习内容)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初夏的鹭岛,花团锦簇,生机盎然。我很高兴和来自海峡两岸的各位同胞一起,共同参加首届海峡论坛。这次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顺应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很有意义。昨天,论坛已经隆重开幕,各项活动在福州、厦门、泉州和莆田陆续展开。受胡锦涛总书记的委托,我代表中共中央,对首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前来参加论坛活动的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各界乡亲,致以诚挚的问候!

今天我们所在的厦门,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滨海城市。60年来,她见证了两岸关系经历的曲折坎坷,见证了两岸关系发生的历史变迁。曾几何时,一湾台湾海峡把两岸骨肉同胞隔绝多年。就在一年多前,海峡上空仍然笼罩着沉沉阴霾,让两岸同胞同感忧心。如今,厦门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喜迎两岸八方来宾。两岸同胞欢聚在一起,共同举办海峡论坛,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交流活动,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同胞亲情,充满着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这是两岸民间交流中的一件盛事,是当前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新气象 的生动写照。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

过去一年来,在两岸各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折,走过了不平凡历程。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为两岸关系克服重重困难、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深受鼓舞,为两岸关系取得重要进展、迈向和平发展的新征程倍感振奋。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望,也是我们大家应当共同承担的历史重任。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重要的是更加有力地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各界大合作。我们强调大交流、大合作,就是要把两岸交流合作推向最广泛的领域、推向基层,鼓励最广泛的基层民众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中来,增加更多的直接交往,努力使两岸同胞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

两岸民间交流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回想当年,两岸民众企盼骨肉团圆的热切努力,冲破了长期阻隔两岸交往的藩篱和坚冰。多年来,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无不包含着两岸同胞作出的卓越贡献。今天,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两岸关系中最有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部分,两岸民间交流呈现出勃勃生机。展望未来,保持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势头,开创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仍然要靠两岸同胞团结奋斗。“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来自民间,来自基层,来自两岸全体同胞。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作出应有努力,两岸民间交流的涓涓溪水,终将汇聚成冲破一切障碍的澎湃大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同胞增进了解、融洽感情的重要途径。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由于历史的原因,1949年以后,两岸同胞经历了长期隔绝,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难免产生一些差异。但是,无论我们分隔了多久,两岸同胞始终是血脉相连、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只要加强往来、平等交流、善意沟通,两岸同胞之间没有什么隔阂不可以打破,没有什么误解不可以消除。20多年来,两岸同胞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彼此学习借鉴,相互扶持帮助,加深了相互了解和理解,增进了感情融合。今后,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道路上,两岸双方还要协商解决许多经济文化问题,乃至要逐步破解政治难题。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能否取得实际成果,还取决于两岸民众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推动。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台湾同胞没有来过大陆,我们热诚欢迎他们来大陆走走看看。我们也欢迎民进党成员多来大 陆参访交流。同时,我们将继续鼓励更多的大陆民众到台湾旅游、参访,增进对台湾的了解,结交更多的台湾朋友。我们相信,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深入发展,一定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打下更为扎实的民意基础,营造更为和谐的良好环境。

两岸民间交流是凝聚两岸同胞意志、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拥有灿烂历史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备受外国列强欺凌,中国人民饱尝国运衰败的惨痛。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奋起抗争,为振兴中华民族而顽强拼搏。今天,两岸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大步迈进,中华民族正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机遇。当前,摆在两岸同胞面前的历史性任务,就是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形势下,两岸民间交流应当更深入、更广泛、更持久地开展下去,以促进两岸同胞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坚信,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克服各种困难,消除各种分歧,把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与荣耀。

各位同胞、各位朋友!海峡论坛是加强两岸民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参加论坛的两岸同胞在亲和热烈中感受真情,在交流互动中加深了解,在平等参与中增进共识。让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心连心、手牵手,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共同努力奋斗!

最后,祝愿首届海峡论坛圆满成功!(来源:《福建日报》)

【专题学习】

海峡西岸经济区乘势前进 海西战略,振起海峡西翼 朱竞若 江宝章 余荣华

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全文发布,海西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北部湾之后,海峡西岸,一个新的经济区令海内外瞩目!

一道浅浅的海峡,福建在西岸,台湾在东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海峡西岸与东岸,犹如祖国东南血脉相连的美丽双翼!“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5年前,海西战略构想破茧而出!5年间,得到中央和国家各部委的鼎力支持。

2006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福建时,希望福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五年奋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凝聚3600多万福建干 部群众智慧和汗水,海西战略成为福建发展强大引擎!全省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跨过万亿门槛;财政总收入增加三倍!党的十七大以后,福建省委对海西战略的思路更加清晰,省委书记卢展工说:“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巨变夯实基础,机遇凝聚人心,科学发展引领海西建设提速

碧海之滨,同胞喜相聚。5月15日至22日,首届海峡论坛在福建举行。跨过海峡前来参加论坛的台湾乡亲,对福建的变化极为惊叹。

5年前,当全国高速公路连结成网时,福建的高速公路还处于起步阶段,老旧缓慢的鹰厦铁路绕山而行,从福州到上海、广州,都要绕道南昌。公路、铁路双重滞后,物流、人流、信息流三流不畅,福建周边的经济高地长三角、珠三角,逐步显现强大虹吸作用,不断带走这里的资金、人才和成熟的企业。福建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省份之一,曾有的优势正在丢失,“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和不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小”,福建如何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有更大贡献?如何在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中有更大作为?福建省委以科学发展的目光,重新审视思考,一个具有时代特征、肩负历史使命的战略构想渐渐清晰: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它将承接南北,连结东西,联通两 岸,服务大局,进而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

科学发展的思路,海西战略的实施,让福建上下呈现出全新的精神面貌。内凝人心,外聚人气,海西发展开始提速!

在海峡论坛主场馆的大厅内,福建经济社会的变迁,展示着今天的全新气象。

5年间,福建新建高速公路超过1000公里,到明年,通车里程将增至2000公里,将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枢纽站场配套完善的公路网络体系,各县(市)将实现一小时内上高速。昔日藏在深山的中央苏区县,可望进入沿海两小时经济圈。温福铁路、向莆铁路、厦深铁路先后开工建设,到明年,福建省内的铁路里程将达到2500公里以上,出省通道增至6个以上。现代化的快速铁路干线,既形成沿海南北大通道,也使海峡西岸地区的钢铁大动脉向中西部腹地延伸。

“闽”,关起门来是条虫,打开山门,可成龙!五年间,福建省基础设施投资超过以往50年总和,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网络把长三角、海西、珠三角紧密地联接在一起。迅速增加的物流,开始唤醒福建曾经沉寂、沉睡的极为优越的岸线资源和港口资源!

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转变,是海西战略十大支撑体系从规划变为现实的生动写照。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从闽台合作到扩大开放,从改革创新到城乡统筹,从 社会事业到和谐社会,从生态环境到人才支撑,巨大的改变在海峡西岸静悄悄发生……

从台湾海峡上空鸟瞰西岸,从北向南,重量级的大项目已递次展开。建设中的宁德核电站、福清核电站,总投资分别超过500亿元和1000亿元,雄居于福建海岸线的北部和中部;往南,可见莆田、晋江和厦门东部3个LNG燃气电厂,也在加紧建设,这里产出的清洁能源,将改变我国东南的供电格局;在滨海工业重镇泉州,一个千亿石化城正在崛起;再往南,一个大型炼化项目,已在漳州的古雷半岛破土动工。福建轻工业唱主角却难撑大局的一页,将被轻轻翻过。

从台湾海峡上空鸟瞰两岸,它的东岸,有繁忙的基隆港,与之遥遥相望的,却是贫困的福建宁德地区。海西战略令这里悄然改换容颜。2008年,位于宁德的优质天然良港三都澳出台了整体规划方案,一批重点投资开始争相落地,“节能、环保、高效”,宁德高起点招商选资了!

从台湾海峡上空鸟瞰两岸,从天空到海洋,物流、客流,日益繁忙。2008年12月15日,随着直航船只拉响汽笛,直飞航班冲向蓝天,两岸“大三通”正式启动,人员交流和商贸活动从此更加便捷和活跃。仅今年第一季度厦门口岸进口的台湾水果,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量的总和。从“小三通”到“大三通”,百强台企已有半数以上入闽,觅商机、抓机遇,寻求产业转移和新的增长点。五年间,近60个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提出了支持福建实施海西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巨变夯实基础,机遇凝聚人心。福建科学发展,两岸交流合作,在这片热土上奏响越来越强劲的乐章。

“海西”,这一个新的词汇,在两岸回响,在海内外回应。海峡西岸,它不仅是福建的,也是全国的,它的繁荣,可望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又一条出海大通道;它的繁荣,可望发挥“五缘”优势,与东岸的台湾相呼应,促进共同发展。

东西协调发展,城市带动农村,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迈进

碧海之滨,八闽各不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要解决好沿海山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难题。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东部是狭长的工业走廊,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3市,面积为全省1/4,经济总量占全省2/3;其它地域辽阔的6个市,仅占1/3。2004年,福建省仍有约3/4的县(市)需要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才能维持基本运转。

随着海西战略的推进,统筹城乡、协调东西部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出台和实施,各种资源加速向山区农村聚集。

高端人才向农村流动。从2004年夏天起,近万名优秀党员干部先后从省市县机关大院来到近万个贫困村、后进村 和薄弱村担任“村官”。这种以“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为内涵的新时期农村工作机制,加快了农村改变落后面貌的步伐。与此同时,由省政府组织的多学科专家服务团,把项目、资金、政策与专家捆绑在一起,深入山区提供服务。几年间,先后有200多名电子、交通、法律、农业、教育、医疗、水利等学科的专家,扛起背包到县区及相关部门任职,从发展的“神经末梢”推动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南平市林业局科技推广中心主任林瑞荣说:“要建设新农村,就要有新农民,这些下派干部就是他们的领路人。”

经济动脉向山区延伸。2008年12月26日,随着古田县吉巷乡薛后至渭洋7.28公里农村水泥路竣工,福建所有行政村都通上硬化道路。总投资140亿元、建设总长4万公里的“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已提前两年完成。受益于“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成千上万个原先偏僻的山村经济迅速改观,农民纯收入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村村通客车工程”、“渡改桥工程”、“陆岛交通工程”相继启动,与已建成的1765公里海西高速路网相衔接,海峡西岸处处血脉畅通。

政府财政与社会服务向农村倾斜。2006年8月,福建省在自身财力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在全国率先实行由政府出资为全省663.4万农户的住房投保,与农房险同时开展的还有森林火灾保险、水稻种植保险、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等,一定3年。此后,福建农户如因受灾等原因,房屋倒塌,可以获得福建省人保财险公司最高达1万元的赔付。在福建这个风灾、水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频仍的省份,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农民抗御风险的能力。

从2004年,福建率先在全国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凡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农民每人每月可以领到143元低保金。2007年,福建又把农村人均最低生活保障线由原先的1000元提高到1200元,8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受惠。2004至2008年,福建省财政共支出农村低保补助资金约20亿元,为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编织了一张安全的保障网。全省361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除了学杂费;184万农村寄宿中小学生得到政府提供的生活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使2147万人受益。今明两年,福建省级将筹措3.8亿元投向乡镇卫生院,全面提升农村医疗水平。与此同时,城乡统筹就业平台延伸至每一个乡镇和行政村,每年有40多万农村劳动力来到城里就业,在职业培训、进城求职、职业鉴定等方面得到了财政资助……

山海协作共写华章。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由福州、莆田、三明、宁德、南平五市组成的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由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结成的城市联盟,和由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组成的闽西南经济协作区 等区域联盟,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十五”各协作城市累计新增山海协作项目2900多个,总投资310多亿元。山海携手,区域协作,使原来沉寂的山区腹地,变成了生机无限的发展空间,区位劣势变优势。闽西龙岩,从污染重灾区变成“绿色环保产业基地”;有着丰富林业资源的三明、南平,百亿林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曾经是“黄金海岸断裂带”的闽东宁德,正在被临港工业的汽锤声所惊醒;湄洲湾两岸,一座石化城呼之欲出;漳州的果木与花卉,散发着海峡两岸的芳香,一个新兴的“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正在崛起。

守护山川秀美,建设生态文明,沿可持续发展道路大步前行

碧海之滨,观林海滔滔。

最新的全国森林资源第七次连续清查测算显示,福建林业用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29%,森林覆盖率达63.1%,继续名列全国首位。海峡西岸,是祖国大陆最绿的地方!

然而,深浓的绿色,如何告别伴生的贫困,却是科学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守护山川秀美,建设生态文明,海峡西岸以制度创新,闯可持续发展之路。

分山到户、还林于民,富裕百姓,激活山林,福建在全国率先探索商品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之后,福建省植树造林总面积已连续四年超过200 万亩;同时,全省林业总产值不断攀升,2008年达到1323.8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沿闽江而上,一路水流清澈,两岸郁郁葱葱。这条福建的“母亲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一半,发源于经济欠发达的武夷山脉。为了护住闽江,2007年起,福建实施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两岸众多山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林农定期领取的公益林补偿金中,有一部分来自闽江下游城市的“腰包”。同时,福建对全省4226万亩生态公益林进行管护机制改革。“谁受益,谁出钱”、“谁管护,谁受益”,这两大新机制,带来生态良性循环。“山川秀美水为证”,福建12条主要河流水质连年保持为优,2008年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6.4%,Ⅰ类至Ⅲ类水质比例为94.4%,明显优于全国七大水系的平均水平。

海西战略中,“生态文明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显著标志。”福建要以生态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闽北南平市光泽县武夷山脉脚下,年肉鸡饲养能力超过5000万只的福建圣农集团,一座以鸡粪为原料的发电站刚刚投产。集团董事长傅光明介绍,鸡粪可制生物有机肥、可发电,鸡毛、鸡肠等废弃物可制作高蛋白质的鱼饲料……“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条循环经济链。” 如今,林业、茶业、花卉和生态养殖等成为福建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有力引擎。在海西各地一年一度举办的林业博览会、茶业博览会、花卉博览会,成为海峡两岸共同的农业盛会。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这条路上的“绿色抉择”更多更难。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如今,福建各地正掀起“环评风”,严格产业环保准入,把环评作为市场准入重要门槛,让更多“绿色”项目落地。环评不过关的污染项目,经济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国土资源部门不予批准用地,金融部门停止信贷,工商部门不予办理工商登记。福州市近年来共办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1423项,环评执行率100%,100多个建设项目因选址不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被否决。

效果正在显现。企业在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盲目投资少了,在风力发电、LNG等清洁能源生产的节能环保项目投资多了。

“宁可一时的亏损,也要长久的效益。”技术改造大投入,节能减排大力度,正成为企业的理性选择。福建三钢集团公司历时半年、总投资8000万元的“钢渣零排放”项目建成投产后,实现钢渣中金属铁回收率大于98%,尾渣可100%用于生产建材产品。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水污染行业 的清洁生产技术”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571万立方米,减少生产过程污染物COD产生量3200吨。

“不喜绿色”的企业正遭遇越来越多的束缚。2007年起,福建对高能耗企业执行高电价,至今已公布了三批执行差别电价企业名单。差别电价的收入,专项用于全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

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并行不悖。2008年,福建省GDP首次超过万亿元,同时,经环境保护部核定,当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降”,较好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和“十一五”COD中期目标任务。作为全国水、大气和生态环境质量三优的唯一省份,福建正沿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大步前行。

海峡西岸,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可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相媲美的中国经济又一增长极!

(来源:福建日报网—《人民日报》)

闽西南五市共谱“同城曲” ——《闽西南五市城市群建设结构引导》解读

■核心提示

5月21日至22日,闽西南五市(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党政领导第十三次联席会议在漳州召开。会后 发布的《闽西南五市城市群建设结构引导》提出:利用20-30年时间,打造经济和地域一体化建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闽西南五市城市群。

闽西南五市是全国对外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开放层次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此次共同谋划并将实质性实施的“同城计划”,将为五个兄弟市的1700多万人民描绘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又将对“海西战略”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本期《西岸观察》为您解读。

五城谋“八同” 百姓将直接受益

此次闽西南五市党政领导第十三次联席会议,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提出了闽西南五市城市群建设的“八同”措施:“同谋规划、同网交通、同享信息、同体市场、同步产业、同兴科教、同线旅游、同治环境”。这些具体而务实的措施绘就了一个个便捷、高效的生活图景,可以预见,随着规划的逐项实施,五市的1700多万老百姓将直接受益。

交通方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五市可望完成圈内高速公路连接、铁路网形成、城市轻轨和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构筑交通便捷的经济圈。按照规划,五市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轻轨交通为重点,推进区域内高速公路主骨架和连接线建设,推进区域内各港口、大流量铁路和航空港的合作 建设。根据方案,五市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内将完成沿交通轴线相一致的城市、城郊、城镇、城乡的规划连接,形成抱团发展的聚类经济区状态。城市接壤地区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成为各地的努力方向之一。厦泉间新机场规划论证正在积极进行中,有望2010年完成东南区域复合型枢纽机场的投资建设。

信息方面,医保和住房公积金有望互通使用,电视、广播信号可望相互覆盖,甚至还将实现通信一体化。“十一五”期间内,即在2010年年底前,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等五市人民有望同一区号,实行同城同费。“十一五”期间,共建统一的广播网络,实现五市广播、电视新闻传媒共享;共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高性能的宽带信息网,实现科研机构、高校科技资源、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互相开放;建设覆盖五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共享成果。

市场建设方面,五市将通过建设同一土地市场,力争将五市土地纳入同一管理,尽可能实现区域内的用地互补;通过建立同一市场监督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工商、质检、海关的合作,让五市市场管理职能部门实现区域内的异地同查、同处、同监督等。

旅游生态方面,五市有望共同推介旅游产品和线路,形成红色旅游、绿色旅游、蓝色旅游各成体系、互相呼应的大旅游业。建立风景名胜区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和探索资源的 保护、规划、开发利用。各地还将开展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清理联合行动,继续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构筑与城镇空间体系相协调的区域生态体系。

此外,五市还将同布产业、同兴科教,开展人力资源区域合作,努力争取实现区域内资源和人才共享。

呼应海西战略 先行先试作先锋

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五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的60%左右,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直以来,五市紧紧围绕海西建设身体力行,在对台交流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积极先行先试,成效显著。

在对台交流方面,协作区发挥前沿优势,先行先试,两岸交流合作走在了全国前列。2008年9月和2009年3月,厦门市委书记、厦门市市长先后率团赴台参访,这是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首次赴台进行基层党际交流和首次以地方政府名义组团赴台访问。五市协作区还以旅游规划为切入点,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加强与台湾的旅游合作对接,为未来扩大形成“海峡两岸黄金旅游圈”打下良好基础。此外,五市还分别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如厦门“9〃8”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漳州花博会、泉州海博会、鞋博会、三明林博会、龙岩“11〃18”投资项目洽谈会等,参会台商逐年增多,成效显著。

从最初的山海协作到现在的城市群建设,闽西南五市为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几年来,泉州和三明产业对接不断突破,协作领域不断拓展。厦门和龙岩产业合作不断推进,截至2009年3月,厦门、龙岩两市共签订山海协作项目99项,项目总投资68.77亿元。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运作,闽西南五市间的区域合作已经实现三个重要转变:一是区域合作已经由经济技术合作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为目的,转变为经济技术合作为基础,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二是区域合作已经由生产领域中的生产要素移动和优化配臵,转变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领域合作;三是区域合作已经由政府宏观指导,个人、企业、行业协会参与的经济技术对接,相邻区域的对接,转变为党的意志、政府主导,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推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而随着《闽西南五市城市群建设结构引导》的发布,五市的合作将更加紧密、更具实质性。

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闽西南区域合作办主任、厦门市副市长叶重耕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闽西南城市群建设为支撑点,在区域合作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两岸优势,拓展海西南翼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南翼优势,积极对接两洲发展;充分利用特区优势,在海西南翼的发展中先行先试;充分利用新的布局,加强产业对 接;充分利用海西城市群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城市群建设;充分利用媒体合作优势,为融入海西推进发展大造声势。”

海西南翼:抱团发展正其时

经过共同努力,闽西南五市区域合作进入十多年来最为紧密、最富成效、最具实质性的运作时期,形成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制度和经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有力地推进了海西南翼的快速发展。

刚刚结束的闽西南五市党政领导第十三次联席会议提出了“加快城市群建设步伐,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近远期目标,五市今后要抓住发展机遇,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加快融入海西为着眼点,以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为切入点,以积极开展产业对接为主攻点,以闽西南城市群建设为支撑点,在区域合作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两岸优势,拓展海西南翼发展空间。

经过15年的建设发展,闽西南五市区域合作的基础已经夯实,合作成效已经彰显,合作规律已经把握。在今后加强合作的过程中,闽西南五市应该充分利用中央赋予海西的先行先试政策,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充分利用协作区互补优势,加强产业对接;充分利用海西城市群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城市群建设;充分利用媒体合作优势,为融入海西 推进发展大造声势。

乘着海西建设的东风,闽西南五市融城发展、抱团发展、科学发展,一定会谱写出区域合作的辉煌新篇章!

(来源:福建日报网 记者 林世雄)

下载在首届企业家论坛交流会上的致辞(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首届企业家论坛交流会上的致辞(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首届青年干警论坛上的致辞

    在首届青年干警论坛上的致辞 同志们: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天,一向是播撒希望的季节!也就是今天,我院首届青年检察官论坛正式开讲了!举办青年干警论坛,既是为青年干警搭建一个业务......

    2012首届商道企业家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2012首届商道企业家创新论坛”成功举办昨晚,由中国民主建国会漯河市委主办,漯河市商务职业培训学校、漯河市商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2首届商道企业家创新论坛”......

    在2010年企业家新春联谊会会上的致辞

    在三九区企业家2010年迎新春联谊会上的致辞(2010年1月28日)各位企业界的朋友们,同志们:伴着丰收的喜悦和奋进的豪情,我们已经迈入生机蓬勃的2010年。值此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诚......

    在2006年企业家春节团拜会上的致辞

    在2006年企业家春节团拜会上的致辞陈文浩2006年1月22日同志们、企业家朋友们: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06年常德市企业家新春团拜会,这是企业界的新年盛......

    在2006年企业家春节团拜会上的致辞

    在2006年企业家春节团拜会上的致辞 陈文浩 2006年1月22日 同志们、企业家朋友们: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06年常德市企业家新春团拜会,这是企业界的新......

    《企业家论坛》邀请函

    湖南农业大学公选课《企业家论坛》主讲嘉宾 邀 请 函 尊敬的先生: 在传统道德教育缺失的今天,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金钱观的蔓延,许多人的价值观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巨......

    企业家论坛主持稿

    尊敬的来宾,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本次“谈商论道”企业家论坛的主持人杨青青。 在此,我谨代表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对给予本次活动重视和支持的研究......

    200310首届黄河国际论坛致辞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李国英 2003年10月21日 中国郑州 尊敬的索丽生副部长,女士们,先生们: 在这秋高气爽、温馨宜人的季节,首届黄河国际论坛隆重开幕了。我谨代表黄河水利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