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文献阅读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5 09:2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文献阅读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文献阅读读书报告》。

第一篇:《毛概》文献阅读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应老师教学要求,在本学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时,我阅读了《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十六大报告》、胡锦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和《十七大报告》,共计七部文献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并深度学习这门课程。下面是我对这七篇文献的概述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的学习体会。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在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前途和步骤,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提出了革命阶段论和革命发展论辩证统一的重要思想,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批判了故意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所谓“一次革命论”以及割裂这两个互相衔接的革命阶段、企图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的谬论。著作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阐发了文化同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指出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和宣传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阶段具体行动纲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文化工作在整个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党对古今中外思想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方针。《论十大关系》

该文献是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当时中国正处于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就是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建国初期的经验,为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作。它从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的矛盾出发,通篇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从十个方面科学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正确方针,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纲领性文献,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是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被迫切需要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问题,在讲话中,他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阐述了处理遗留问题是为了向前看,并且要研究新情况来解决新问题,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需要与时俱进,与时代相结合,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当时禁锢的,死气沉沉的,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的现状,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作了充分准备。《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期间,就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当时国际形势重要的转折时期,和平与发展逐渐取代战争与革命而成为时代主题,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这样的国内形势,邓小平强调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强调经济要加快发展,力争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强调改革开放要迈开新的步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强调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进新的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在我们今后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建设中过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历程中标志性的命题。《十六大报告》

江泽民同志向党的十六大的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报告总结了13年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0条基本经验,阐述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建设和改革工作,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关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着重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传承关系。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讲话》首次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同时,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也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就进一步地指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七大报告》

该文献是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报告先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以及我们取得的成就,全面、客观、理性的总结了过去,之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根本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注意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注意、发展马克思主义。报告从实践中总结,做出了符合客观规律、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工作部署。重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并且要于是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深入研究其中包含的额深刻内涵,彰显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鉴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的信念。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的学习体会 “三个代表”,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的科学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界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然而,胡锦涛主席在“七一”的重要讲话在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当代的价值的同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它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胡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交流学习,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推动全党更好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成而又与时具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这是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最主要之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具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标。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作用的集中体现。

《讲话》首次阐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使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中,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把关心群众和人民的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要发扬胡总书记这种开辟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将我们耳熟能详的道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将更适用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学习《毛概》这门课也是如此,课本上比较枯燥的方针政策,理论体系,时代背景等难以记忆,但是当我们把这些文字与我们身边的生活点滴联系起来就赋予了它色彩,例如政策的改变引起我们生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等等,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学习这门课程。这样的想法不仅仅是帮助我们学习,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也需要这种态度去创新提高。

第二篇:毛概读书报告

毛概读书报告

摘要:本读书报告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对材料的内容要点进行概述,其次简要陈述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学习体会亦分为两部分,首先将以总体性的视角与纵向的眼光对所概述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简要说明,二是分析一下社会的个别现象。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新民主主义论

现代社会发展

一、内容摘要

按照本次课程要求,我阅读学习了相关重要文献。本读书报告拟主要就《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的内容要点以及笔者对之的学习体会分别进行简要陈述。《新民主主义论》:

这是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该讲演目的在于粉碎国民党的进攻,驳斥其谬论,打破民族资产阶级的幻想,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演讲中,科学地总结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从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典范,为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在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及其基本矛盾后指出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已不再属于旧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中国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会因彻底打击帝国主义而不为帝国主义所容许,而能为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国际无产阶级所援助。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同时,中国的近代史表面,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双重特点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充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只能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他们与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力量。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构成形式是民主集中制。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和民主集中制的政体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也同时被制定: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纲领;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并促使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的经济纲领;发展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帮助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以及各解放区政策的统一,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指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强大思想武器。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是邓小平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是在党和国家面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恶果,我党应该要全面清理和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和以前的“左”倾错误问题,而当时的党中央主席却继续坚持原有的错误主张的背景下发表的,这次讲话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理论准备。邓小平同志在这篇讲话中,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全文共分为4个部分:①明确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强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二者相互统一。论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强调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论述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我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要依靠民主调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动脑筋、想问题的积极性,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并且强调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并且必须坚决保障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③强调要实事求是地处理过去的遗留问题,科学地、历史地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文化大革命”,有些事情要经过更长的一段时间来充分理解和做出评价,并且强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要向前看,处理问题的原则是“有错必纠”,同时要保证安定团结;④提出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强调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管理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管理制度上要特别加强责任制,通过赏罚严明,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对于西北、西南等群众生活还很困难的地区,国家应当从各方面给以帮助,特别要从物质上给以有力的支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发表,对我们今天和今后坚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这是毛泽东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进入高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十大关系是: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投资比例,在仍保证重工业是投资重点的基础上,增加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以此来稳固重工业的基础,更多更好的促进其发展;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此为底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要适当降低军政费用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以此来促进国防建设;④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必须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既要发扬艰苦奋斗,又要解决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的问题,对工厂要赋予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⑤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⑥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广泛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共同努力建设祖国;⑦党和非党的关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原则,团结民主人士,反对官僚主义,精简党政机构;⑧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要分清敌我,按照不同情况,对反革命分子采取杀、关、管、放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⑨是非关系,对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使之改正错误,继续革命;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要有批判地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既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亦不能一概照搬。十种关系虽然都是矛盾的,但只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我国就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这是邓小平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期间发表的重要谈话,是在国际形势处在重要转折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在关键时期,就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发表的,简称“南方谈话”。其在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是小平同志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①ı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主要论述两个问题:(1)革命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应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 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只有这样才会取得的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②ı 改革开放要在理论上和政策上要解决四个问题:(1)姓“社”和姓“资”的问题,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凡事都要问一问姓“社”姓“资”的“左倾”思潮以及人们思想受到束缚而迈不开改革步子的状况,明确提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2)计划和市场的问题,针对人们长期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解除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3)“先富”和“共富”问题,针对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的问题,指出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后富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反“左”和反“右”的问题,针对以往关于“左”“右”的错误观念,指出“左”“右”都可能葬送社会主义,并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状况指出要警惕“右”,防止“左”。在此,小平同志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ı 要抓住时机,加快经济发展。主要论述两个问题:(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抓住时机,加快经济发展,提出“台阶式”的发展战略思想;(2)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领域的突破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④ı 主要包括三个问题:(1)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是指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只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2)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3)要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

⑤ı 论述了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并且关键在人。要清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领导人必须是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此外还叙述了另外两个问题,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和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要提倡实事求是。

⑥ı 主要包括三个问题:(1)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2)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尽管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3)鼓舞人民要埋头苦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用一百年的时间把中国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强调要利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强调发展经济,主要应依靠科技和教育;强调应对苏东剧变的消极影响,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讲话主要针对当时的国内形势,强调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强调经济要加快发展,力争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强调改革开放要迈开新的步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强调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进新的领导班子。

二、学习感想

从经济上看,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从经济角度看,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差距长期过大,会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制约社会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地区差距长期过大,容易加剧地方利益竞争,出现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贸易壁垒等情况,区域间的经济摩擦和利益冲突会增多,直接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进而降低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

发展不平衡--西部贫困地区

而且在过大的发展差距下,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资源、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会不断流入东部地区和城市。这将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它们形成自我发展能力,从而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成员身心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发展差距过大,会导致沟通理解障碍,滋生冷漠、不满、对立、仇视情绪,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一些地方社会仇富心理滋长、群体性事件增多等,与发展差距过大有很大关系。

发展不平衡问题若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一些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当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纠结在一起时,往往成为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诱发因素。

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对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发展不平衡,说到底就是发展不科学的表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要靠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说到经济,跟我们大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就业了,再来说说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妥善解决就业问题尤为重要。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近8亿,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特殊的人口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让更多的劳动者获得工作岗位。

就业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古人说:“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一个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某项工作,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才能获取生活资料,维持生计、改善生活。同时,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还能够享受劳动的喜悦,体验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成就感,实现有尊严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说,就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前提。只有人们都有工作干,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人心才会思安,才会增强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社会才会稳定发展。充分就业也有利于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发展的事实也说明,失业率过高往往成为引发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就业关乎经济健康发展。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加,归根到底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就业岗位上创造出来的。如果大批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不创造财富却在消耗财富,必然削弱经济增长的活力。同时,只有实现充分就业,使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才能刺激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在逐步扩大,各类人群的就业压力增大。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学历要求的提高,大学生队伍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拿到毕业证便海潮一样冲进各大中小城市,但就业岗位的有限和大学生的择业需求共同造成他们的就业状况不如人意。于是,许多大学生开始放弃所爱职业梦想,开始尝试一次一次的考试,招录公务员、教师等全国范围的考试给他们提供了获得就业的机会,来不及思考自己是否喜欢、适合这一工作,来不及思考这一职业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生活和人生。因此,我国的很大部分年青公务员并非真的都是“自愿”从政报国,而是“被挤进”公务员这一队伍。

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家庭的普遍关注,有些人过于夸大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这种思潮大大地影响了正在就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在经历了找工作的四处碰壁后,由积极变为消极,由主动变为被动,甚至开始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抱怨自己长相不好等等,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找借口,而最终放弃就业,成为“后大学生”,即一些毕业了仍然住在学校附近,不急着就业的“大学生”。他们通常以明年继续“考研”为“目标”,表面上是一批为了美好前景而奋斗的热血青年,实际上是意志品质薄弱,逃避就业的弱者。当然其中也有少数意志坚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真正考研“坚持者”。

我们不鼓励毕业后不就业,应该选择先就业积累实践经验,越不就业对社会就越不了解,也越没有实践经验。如果再花一年的时间准备,再考不上研究生又怎么办呢?那时,可能会使自己的心理负担加重,自信心下降,会加大找工作的难度。

这些就是我个人对就业和实事求是之间的观点。

参考文献: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论十大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新民主主义论》

第三篇:毛概读书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论》读书笔记

学号姓名

专业班级

摘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关键字:毛泽东理论 实践 启迪

一、《实践论》的内容归纳总结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文章。写于1937年7月。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并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它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该著作说明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二、《实践论》的理论意义

(一)《实践论》是对传统知行关系的科学总结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的争论,既有唯物主义的,又有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者认为行先知后,坚持了正确的认识论路线,但割裂了知行统一。唯心主义者提倡“知行合一”看到了知行的辨证关系,但最终走向“销行以归知”。所有这些观点都是不全面的,但又都或多或少有合理的因素。知行问题的发展,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提出了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是把知和行即认识和实践在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恢复它们之间的本来面目。这一任 1

务历史地落到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的肩上。毛泽东的《实践论》对哲学史上的知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清理。旗帜鲜明地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 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就是唯物论,也是“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毛泽东在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知行问题进行了考察之后,又系统地进行了科学总结。一方面,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另一面,理论要服务于实践。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二)《实践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发展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典体现,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获得灵魂。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关于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道理。关于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道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讲清楚。列宁也没有讲清楚。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只讲清楚了唯物论,没有完全讲清楚认识论。所以《实践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实践论》的现实意义

现今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改革面临着了诸多困难,改革开放三十年改掉的都是一些易于改革的,遗留的都是一些难以改革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发现实践论中“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的观点, 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论》把实践看成一个动态序列, 这种需要随着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发展的观点, 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体现着深意: 一是从根本上说,改革开放是个无限广大、极其复杂而且处于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之中的事物。我们现在达到对它的规律性认识, 还是非常有限的。在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践中,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主观与客观的矛盾, 一个解决了, 另一个又产生了。这就要求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要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实践的深化而深化, 不能僵化、停滞不前和墨守成规。要善于在实践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进行分析、研究、加工, 不断地从中探索新的规律, 使认识跟上实践的发展。二是党的理论总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总是要在前进中不断增添新的内容。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经验可照搬, 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 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困难, 用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 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 表现在理论方面, 就需要我们党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地为党的理论增添新的内容。

四、《实践论》给我的启迪和感受

(一)《实践论》给我的启迪

首先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它是成就事业、实现理想、达到目标的风帆。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能开阔人的眼界、拓宽人的思路、提高人的认识与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主席说:“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 “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因此,我们要更多地掌握理论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学习中积极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吸取他人失败的教训,才有可能做到处世不惊、遇事不乱、临危不惧,甚至于“长袖善舞”。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加强学习,要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学习。

其次是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践。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即把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和知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用于研究解决工作上存在的实际问题。“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实践活动、实际工作之中,把自己拥有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工作任务之中,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检验自身的知识的作用,进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并在实践中发展自身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认识。

(二)《实践论》给我的感受

有人说毛泽东的《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确实如此。毛泽东在“哲学就是认识论”(1964年)就说过,“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关于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道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讲清楚。列宁也没有讲清楚。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只讲清楚了唯物论,没有完全讲清楚认识论。”在整个《实践论》中,毛泽东都没有脱离认识而独写实践。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就是我读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的心得,也是我所领悟到《实践论》的精华内容。

有人说毛泽东的《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确实如此。毛泽东在“哲学就是认识论”(1964年)就说过,“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关于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道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讲清楚。列宁也没有讲清楚。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只讲清楚了唯物论,没有完全讲清楚认识论。”在整个《实践论》中,毛泽东都没有脱离认识而独写实践。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就是我读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的心得,也是我所领悟到《实践论》的精华内容。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选第一卷.282页至298页

2.陈世珍.《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当代价值.前线2010/5

3.陈仕伟.从《实践论》谈实践.《实事求是》2011年第2期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毛概读书报告

是谁改变了新中国走向?

在我看来,毛泽东创造了新中国,而邓小平却改造了新中国。在读了邓小平传记后知道了:邓小平同志早年的生活,战争,十年战乱,改革开放等等,让我知道了他一生的功勋卓著给了我很大的教育,正如书中所写20世纪,是中国最高潮,是改天换地关键,在这种最关键的时代,拯救民族于苦厄之境的人是邓小平。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GCD,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汉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 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在正式地了解邓小平同志之前,我以前只在课堂的学习和长辈老师的讲述中,知道邓小平同志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他提出了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上了新的轨道,改名了中国的面貌。然而,在阅读了《邓小平传记》后,让我对邓小平同志的辉煌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书中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讲述了邓小平同志的早年生活、战争年月、十年战乱、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历史时期的经历。在阅读中,让我在了解了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一生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他“三起三落”的经历,他对待生活的乐观

态度、坚强的毅力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正如本书的内容简介所描述的一样:20世纪,是中国革命风雷激荡,改天换地的世纪,就在这样大动荡的年代,一个拯救民族于困厄之境的伟人诞生了,他就是邓小平。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3年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时,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僵化的政治思想局面。他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同时,他还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同志还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同时,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是的,可以说邓小平的一生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热爱党,热爱人民,时刻以国家的命运和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大局为重,在任何问题和困难面前都保持着坚忍不拔的态度,心怀坦荡、不气馁消沉,不畏缩退让,而是深刻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从未忘记过自己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和责任。他不仅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创立者。

然而,在称赞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事迹之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背

后的艰辛与努力。在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最受启发的还是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相信所有了解过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的人都会被他那宽阔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以及非凡的智慧所打动和鼓舞。

(1)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因执行毛泽东正确路线遭到掌握中央权力的“左”的势力的批判和斗争,被撤销所任职务并受到党内 “最严重警告”处分,贬为区委巡视员。

(2)其次,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邓小平就被指责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全国范围声势浩大的声讨和批判。他当时担任的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未经任何正当程序便被撤销了。接着,随着林彪“一号令”的发布,已经65岁的邓小平又被发配至江西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当了一名普通钳工。

(3)最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北京许多干部群众为悼念周恩来逝世,反对“四人帮”倒行逆施,自发地掀起了“天安门运动”。为此,邓小平又被指责为“天安门反革命事件”的“总后台”,并被撤销了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党内外一切职务,只“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这三次政治打击,每一次都惊心动魄、来势凶猛,大有泰山压顶之势。我想,一般人如果遇到接连三次的严厉、沉重的政治打击之后,往往就会一蹶不振,悲观丧气了。然而,邓小平在这些困难面前却越

挫越勇,用顽强地毅力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一颗乐观的心态,以国家的命运和大局为重,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做借鉴。同时,继续坚持事实就是的正确路线,从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导致在“三落”之后最终出现了“三起”。他的一生“三起三落”,被错误的打倒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不屈不挠,表现了他无私无畏的品德、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海纳百川的胸怀。邓小平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毋庸置疑的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开辟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他走过的人生历程,为人们奉献了一部厚重的20世纪历史教科书。

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此,我们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并学会认真的回顾历史,回顾伟人的历程,学习他们的思想,看看一代代的先人是如何努力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

在邓小平通知带给我的启示当中,我最最赞同并且一直坚信的话语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的,我们所有的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不管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是我们从生活中得来的经验知识看,归根结底都是来源于实践活动。只有实践才能得到知识,真理。

而真理也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地证明其自身的价值。现在的社会,尤其是学术上,只留于表面的夸夸其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我觉得我们身为有学识、有素质的大学生,一定要剔除只说不做,沉迷空想空谈而不落实于实践的弊病。

同时,身为新中国的新一代,我们也不能忘记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带给我们人生美德,如艰苦耐劳,敢于创新,打破常规,不迷信与权威,不屈于强权。我们应该时时汲取老革命家的思想光芒来发展自身,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干的四有青年。

第五篇:毛概 读书报告

毛中特1班期中读书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中作业

花名册序号: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主管老师:

二〇一六年十月

目录

一.文献概述........................................................1 1.1《新民主主义论》............................................1 1.2《论十大关系》................................................1 1.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 1.4《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

二.阅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心得体会............................................................3

三.参考文献........................................................3

一、文献概述

1.1.《新民主主义论》

1949年春,抗日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革命关键点,毛泽东于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后来进行登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论》。

它深刻论述了中国革命作为世界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是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是以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这是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着明显区别的。同时阐明了中国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同时,毛泽东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并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并且没收官僚资本,并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节制资本”;文化上,发扬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反帝反封建。

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创造性结合的成果,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论十大关系》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论十大关系》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在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发展沿海工业来带动内地工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适当降低国防建设的费用来支持经济建设,继而带动国防建设;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必须三者兼顾,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解决群众生活中迫切的问题;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领导前提下扩大地方权力;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族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要分清敌我,继续镇压反革命。在是非关系问题上,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善于向别的国家学习,但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论十大关系》对国内各种关系矛盾做了明确分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整个讲话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现大多领导干部处于思想僵化的状态。但是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解放思想。

其次,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要实行真正的无产阶级民主集中制。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要加强法制建设为民主提供保障。扩大民众经济权利,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性。

再次,处理遗留问题要着眼于大处,给犯错误的同志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今后犯错更要严加处置。选拔干部要严格。在文革问题上还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定论。

最后强调了研究新问题的重要性,要有信心。要走群众路线,加强管理和经济政策创新。要加强责任制管理,革除官僚主义思想;要允许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它在文革刚结束,党中央讲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而人们思想却停滞不前的情形下,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1.4.《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这是1992年初,邓小平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

首先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要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充分利用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抓住机会,推动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和打击犯罪活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警惕“右”,但更要防止“左”。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强调培养人才,按照“四化”标准选拔的人才。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最后,要坚定社会主义信仰,要吸取经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这次南方讲话,结合中国国情,在总结过去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中国面临发展的分叉口处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阅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被誉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言书。彼时中国刚刚历经文革创伤,“四人帮”为篡夺政权,四处煽风点火,加剧文革局势,大搞扣帽子,抓辫子。“两个凡是”盛行,加之中国长期以来封建主义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桎梏。文革结束后,中国站在迈向未来的关键点上,却被僵化的思想、体制牵制着步伐,以至于文革后两年,虽然党提出过一些目标,还是一直徘徊不前。邓小平深刻意识到,要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在历史问题和中国何处去的问题上做出正确判断,需要对“两个凡是”做出更深层次的批判,需要破除思想桎梏,解放思想。

邓小平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三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其又以解放思想为中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鲜亮旗帜。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如果不解放思想,固步自封,在经验主义,个人主义的条条框框下,人们若是失去了思考和创新的活力,形成“思维惰性”,只会对上面的人惟命是从,对改革将要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无法以新思维去面对,是谈不上实事求是的,因此解放思想本身就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然而解放思想不是天马行空,毫无根据,解放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内核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是为了能够团结一致向前看。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要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不断调整上层建筑来适应经济基础。如果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无法正确地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就无法正确面对遗留问题,被遗留问题牵绊住,就更谈不上改革、发展。

邓小平在谈到历史问题的时候,指出“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同时也指出“当然,毛泽东同志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要求一个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那不是马克思主义”。这样客观评价毛泽东,既有利于打破“两个凡是”,又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使得我们在接下来的建设中能够继续吸取毛泽东的精华。同时在拨乱反正的问题上“要大处着眼,可以粗一点,每个细节都弄清不可能,也不必要。”。这就使得接下来的工作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点放在向前看,放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邓小平打破书本的局限,结合了中国实践的实际,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而这也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该有的风范。它为中国改革道路提供了方向。虽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发表在上个世纪,但是具有跨时代的指导意义。不是那个时候解放了思想就完了,在强调深化改革的当下,更要解放思想。如果解放思想最终成为一个停留在脑海中的观念,这是不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的。

改革,就是要破除旧的,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发展新的,有远大光明前景的事物。但是旧事物在一开始往往比较强大,它会竭力遏制新事物的萌芽。面对新旧事物的斗争,人们往往会遇到许多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正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不论是邓小平时代还是今天,改革从未结束,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解放思想的步伐不能停下来。

改革总是要历经阵痛,总是会牵动原有的利益阶层并且出现一批牺牲者。邓小平说“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在过去的改革中,有因为企业改革重组而下岗的职工;有因为城乡体制改革而离开故土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有失去土地的农民……而在最新的改革中,同样有“过剩产能要化解,落后产能要升级或者淘汰,僵尸企业要出清。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成本、困难企业下岗人员需要分流,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需要妥善安置等等”【1】这样的问题。要释放社会活力,就要打破旧的僵化的体制,如果没有用解放思想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那么改革不可能进行下去。

诚然,牺牲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至今也仍然在期盼着属于自己的还未得到的改革红利,并且也因此怀念着旧体制。但是他们的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解放思想,同样需要改革去解决。总书记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改革是循序渐进而非一劳永逸的,我们不能够期望一次改革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对于当下社会中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更需要以解放的思想去看待,用新的思维去想办法解决,这样改革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因此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关键性的讲话,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折点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它的意义也是跨越时代的,我们应该永远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大步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下去!

三、参考文献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吴梦寒.化解改革阵痛,守住民生底线[N].甘肃日报.2016-04-20(006)【3】.倪寿明.通过深化改革度过改革阵痛期[J].人民司法.2015.(3):1 【4】.清溪,金草.光辉的历史文献——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体会 [J].云南社会科学,1983(05)

下载《毛概》文献阅读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文献阅读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读书报告终极版

    毛概读书报告摘要:应老师教学要求,在本学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时,我阅读了《毛泽东传》、《论十大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毛概读书报告1500字5篇

    毛概读书报告摘要:本读书报告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对材料的内容要点进行概述,其次简要陈述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学习体会亦分为两部分,首先将以总体性的视角与纵向的眼光对所概述......

    毛概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平凡的世界,但我们不平凡,在懦弱中坚强今年无聊之余,在课后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主要反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令我对那......

    毛概--读书心得

    学校LOGO 读《三国演义》心得 院 (系):专业:班级:学生:学号:xxxx年 xx月xx日 读《三国演义》心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一本经典名著,也是本人完完......

    毛概读书心得

    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感 由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要求,为了加深对马克思中国化的了解,增进对中国话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老师推荐的一......

    毛概报告

    抚州市学生暑期活动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们的压力也与日剧增,导致现如今学生参加辅导班变得非常普遍。本来暑期是给学生们休息娱乐的,但是现实......

    毛概报告

    2011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调研报告 报告名称:《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 班级: ******** 姓名: *** 时间: ************* 政治学院《思修》课教研室 二0一一......

    毛概报告

    关于大学生入党问题的调查问卷 1.你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质、宗旨、程序等了解吗? A 非常了解B 比较了解C 不太了解D 不了解 2、你对身边入党的同学或朋友的印象() A.很好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