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死刑的不合理性

时间:2019-05-15 09:4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死刑的不合理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死刑的不合理性》。

第一篇:浅谈死刑的不合理性

浅谈死刑的不合理性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商务英语1班

邬畅

死刑是当代多数国家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刑罚方式,该制度自古以来一直是刑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视罪行严重程度予以死刑惩罚,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是曾经最能体现刑罚实质的刑罚方法,在中国一直以固定形式存在,直至今日,其在中国仍为一种威慑力极强的一道刑法,但是在当代许多国家刑法中其已走到了尽头(当然不能排除特定时期还可能还可能卷土重来)。由此,中国刑法中的死刑也如歧路亡羊,是继续强调所谓中国的具体现实抑或是重新放眼世界,还是一个问题。但我认为,当代社会,死刑的存在是不合理的。

首先,死刑的方式是十分残暴和不可挽回的,从古至今,死刑的执行途径不管是活埋、火刑、十字架、断头台还是枪毙,都令人毛骨悚然。不论是出于人道主义还是出于理性主义,这都是对人权的一种不尊重和对生命的漠视,虽然中国有杀人偿命的说法,但已故的伟大印度领袖甘地曾说过:“以暴制暴只会两败俱伤。”经过社会长期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不得不承认,杀人偿命的说法无疑是一种道德伪善。

其次,我不得不提死刑造成的最为重大的问题——根本无法补救冤假错案造成的后果。众所周知,司法机关出错的几率并不低,比如人尽皆知并轰动一时的“呼格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年仅18周岁的职工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一起奸杀案凶手,案发仅仅61天后,司法机关对其判处死刑并决定立即实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可见,死刑的存在让背上冤案的公民再无沉冤得雪的机会,事后就算国家赔偿呼格吉勒图家庭再多的赔偿金,也于事无补。

并且,死刑的存在并没有减少严重罪行的发生,这个事实很早就被人们发现并思考,中国古代明清时期,无疑是死刑执行最广泛的时期,其威慑力虽然不可言说,但是却适得其反。在放眼当今社会,死刑对于严重罪行的发生依旧是杯水车薪。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死刑的存在可能会造成更多的社会恐慌,死刑犯被判决死刑后,其家属必然是十分痛苦的,一方面他们承担失去亲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他们背负社会仇恨,尤其对其未成年子女的伤害巨大,如果不对其家人和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走上“复仇”之路的可能性是极大的,死刑是国家法律,如果他们的悲痛化为仇恨,那么他们的复仇举动将会对整个国家造成威胁,这不但容易让社会陷入恐慌,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再者,从经济角度分析,死刑的存在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对于终身监禁无期徒刑、重审以及专家证人而言,从判处死刑到执行死刑,或者死缓罪行的花费更高。这些费用都由纳税人承担,这里有一份数据可以使我们理解:1973年至2011年,美国纳税人为8300起死刑案件缴纳了近25亿美元,即使美国大众并不强制执行死刑,但所有的美国纳税人要为少数人的审判承担费用。与之相比,终身监禁花费的明显较少。

综上,死刑的不合理性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截止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者事实上废除了死刑,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中,除中国外,还有美国,日本和印度还保留死刑,但美国、日本和印度执行死刑数量很少,且都限于严重谋杀罪。可见,死刑的设立,与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观念以及素质有关。如果不设立死刑,罪犯可以用劳动来赎罪并实现社会价值,这既是给他们一个机会改过自新,也是给社会一个机会创造新的价值。

由此我的结论是:无论从道义上,理论上,经济上,社会影响与效益上,死刑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在国民经济与素质一同发展的今天,死刑的废除指日可待。

第二篇:论“中医药应退出国家体制“的不合理性

中医药结课论文

论“中医药应退出国家体制“的不合理性

班级:国贸1312班

学号:201321063054

姓名:李依蓉

目录  引言„„„„„„„„„„„„„„„„„„„„„„„„„„„„„3  为何斥退中医药的呼声越来越高?„„„„„„„„„„„„„„„„31、“中医大量挤占我国资源。”

2、“中医药难以科学定义。”

3、“中医药材无法鉴别。”

 中医药正在稳步发展„„„„„„„„„„„„„„„„„„„„„„51、中医基本术语和针灸穴位两个部分的标准化

2、吴仪强调坚定不移发展中医药事业

 结论„„„„„„„„„„„„„„„„„„„„„„„„„„„„„6

论文摘要:

现在的“中医不科学”论者,是以西医作为参照物,认定西医是科学,而中医不能融入西医这个体系,所以中医不科学。这一三段论逻辑推理,形式上正确,但大前提不准确,所以结论错误。科学是多元的,西医也只不过是科学医学的一大门类。西医与中医的不相融好比话剧与京剧,它们属于不同的表演体系,互不取代,但都属于表演艺术。

关键词:

科学,实践,对症下药,文化精粹

 引言

自人类文明发展以来,中华文化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我们要尊重科学和历史,放眼未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去芜存菁。

中国有关“中医药是否应该退出国家体制”的争论趋向激烈,中医药退出国家体制的呼声见高。我认为,现如今国民跟风跟潮,弃根忘本,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许多我天朝之国粹不知善加珍惜和保护,不知批判继承,反而吹毛求疵,全盘否定,以至于出现类似“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签名”的谣传,我国以中医药为典型的古文化岌岌可危。

谨以此拙文对“中医药不该退出国家体制”作一二见解,才疏学浅,望导师多多指点。

 为何斥退中医药的呼声越来越高?

1、“中医大量挤占我国资源。”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从科学医学转向传统的土著医学,创办了中医学院、中医医院、中药厂、中医研究院(所)。这样一些建制,大量挤占了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政策资源甚至法律资源。为了中医“基础概念”(如“经络”、“脏腑”、“营卫气血”、“穴位”)砸资金,为“祖传秘方”砸资金,为“针刺麻醉”砸资金,如此等等。可是,收效甚微,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效果。“医院”、“护士”、“检验”,都是西医概念,中医本不需要医院,办什么中医院?中医本来就是土著医术,以“师傅带徒弟模式”延续这种医术已经足够,要办什么中医药大学?” 任何文化在去粗取精的过程中难免受挫,甚至是诸如此类的不可预计的损失。这类观点并未完全要求剔除中医药,有欲使中医药完全成为一种民间文化而存在发展的意图。但有一点不可小视,中医药虽然同样是国之精粹,相比民俗节日、风俗习惯等,中医药面临更大的外来威胁和挑拨,西医为中医钉上“伪科学”的定钉,如若不以国家体制作为有力保障稳住中医药的地位,只怕中医药将在混

沌的国民眼皮底下,重演一出国家的耻辱——“端午节的闹剧”,抑或是有以为“此举甚妙,净省了我些香火钱”?

2、“中医药难以科学定义。” “首先,什么是‘中药’,至今不清楚。在我国中药体系中,‘药品’、‘食品’、‘毒品’概念模糊,有的甚至就是穿肠而过的‘异物’,既没有营养价值,也没有药用价值,居然也被列入了“中药”。其次,我国传统中药的入药方式非常混乱,有的过于精细,不可能进行鉴别。再其次,中药包含动物、植物、矿物,等等,这些已经有相应的学科在做,动物有动物分类学,植物有植物分类学,矿物有矿物学和岩石学,昆虫有昆虫分类学,这些都有人在做,估计一个中医学院毕业的博士不会比他们做得更好,而且,至今没有人可以说清楚,齐州的半夏与郴州的半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立项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该类观点重在对中医药进行细究,以至于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一,作为一个面临各方压迫却经久延绵的学术,如今遇到外来压力已倍受打击,风雨飘摇,而我炎黄子孙却崇洋媚外,毫无包容怜悯之心,中医药长势正如襁褓中的婴孩,一息尚存,怎敌外强内患意欲将它掐死腹中!殊不知任何学术的发现或崛起不可能一帆风顺。

二、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发展观早已深入人心,九年义务教育的高等教育教材中再三教诲“切莫以书本为真理,以条条框框为人生教条,因为书本是知识的汇总,而真理有且只有一种来源渠道,那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一干驳斥中医药不成系统的“科学公民”在中医药的辩驳中竟统一沦作“庸儒”,不知书本和理论只是传承文化的工具,不知身体力行,只坐台不动,逞尽口舌之快,妄图扼杀我天朝上下五千年实践中传承、实践中发展、延绵不绝、代代相传的中医国粹。

三、,各方奇术见解尚未统一成册,中医药的传承者们遍布五湖四海,各尽已绵薄之力,力挽狂澜。奈何双拳难敌四掌,但凡有心怀不轨、愚昧无知的乌合之众质问中医药的科学性统一观点无果,叫嚣之势便一发不可收拾;但凡有发展过程中必经的损伤牺牲,必引得一票愚者口沫横飞,追风逐流。有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啊。

3、“中医药材无法鉴别。”

“《本草纲目》区别了公老鼠屎和母老鼠屎,但没人有理由否认,老鼠的饮食不同,老鼠屎的成分也会不同。类似的还有人中黄(人粪便)、夜明沙(蝙蝠屎)、猪零(猪屎)、狗屎,在中医中都是入药的,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人会相信,所有的人中黄成分都是相同的,都能治相同的病。”

我以为这正是中医药的科学性所在。世界人口千千万,体质的多样性怎是一纸文书得以概述?西药以同样的药方治疗不同人种同样的病症,向人体勒索的代价却鲜为人知,我国大量进口西药,国民服用后身体素质整体下降,造成对药物的依赖。国家早有出台提升公民身体素质的方针政策,国民且不珍惜。反观中医药,人生于自然终将归于自然,中医药材取自天然动植物精华,由着体质有异,药方也无严格定数,剂量多少理应对症下药,一针见血;况且中医药旨在调理身体免疫机能,支持人体自行抗争疾病,甚至对病后体质恢复和提升大有裨益。

 中医药正在稳步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中医临床指南》自2005年开展编写工作以来,已经完成了中医基本术语和针灸穴位两个部分的标准化,成功搭建了《指南》中眼科部分的框架,肿瘤部分的框架也接近于完成。

报道称,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和中方联合举行了指南编写工作会议,就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版本的《中医临床指南》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标准化、国际化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导性文件。指南由中国科技部支持,主要由中国中医药学界专家撰写,日韩等国专家辅助形成。这套《中医临床指南》预计将涵盖27个病种。

——人民日报

“要切实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一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是辨证的统一,必须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既不能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也不能舍弃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本质。要统筹兼顾文献整理、科研立项、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和中药研发,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规范和管理办法。二是必须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要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有利于重大疾病的防治、独特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优秀临床人才的成长、具有良好疗效中药的研制等方面的课题,坚持医、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攻关,实现突破。三是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要牢牢把握整体观、辨证论治等科学思维,认真挖掘整理、大力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方法,进一步做强做大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领域,注重从确有疗效的院内制剂中开发中药新药、注重对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注重挖掘和传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要切实增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现行制度并发挥其激励作用,研究建立适应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需要的专门制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

 结论

力荐中医药退出国家体制的呼声源自国民浅薄的学识、民族自尊心的淡化和光说不做的国民通病。对中医药认识尚浅而妄下定论;且不驳斥新青年理应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崇洋媚外的劣根性促使国民对中医药全盘否定、打击乃至扼杀其于摇篮中的的冷漠和残忍实令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如若国民身体力行,励精图治,用千年传承的、最科学的检验真理的方法——实践,来了解中医药,深入中医精粹机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以国家体制作为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稳固中医药的学术地位,加之以不断推进中医药知识普及,增加国民对中医药疗效和地位的认可,引导国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评判走向科学、理性。

第三篇:死刑演讲稿

《死刑与人权保障》演讲稿

老师好,同学们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死刑与人权保障》,以下是我的演讲内容:

一.概说

死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刑罚,也是我国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惩罚手段,至今已存续了数千年。从它的产生、发展并盛行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其存在是有生命力的——它以最强的威慑效果在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中独树一帜。

关于死刑的产生,我国学者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死刑在原始社会末期既已存在,如蔡枢衡在其《中国刑法世中》认为死刑产生于五帝时期,宁汉林在其《中国刑法通史》中认为死刑产生于虞舜时期。另一种观点认为,死刑产生于奴隶社会,如高铭暄主编在《刑法学原理》中持此观点。当然后一种是我国学界的通说。

布鲁诺 奈德尔在《死刑的文化史》中对死刑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分析后说:“直至今日,死刑的最深刻的本质是活人祭祀这一点没有改变——无论怎样试图将其纳入理性体系,都是徒劳无益的。”

二.死刑存废之探讨

(一)死刑存废之论证

关于死刑存废观点,本文先将文献针对死刑存废之正反不同的意见整理如下,大致上可以分为人道主义的观点、刑罚目的、刑事司法及犯罪被害人的立场: 1.死刑存置论

综观死刑存置的论点,可以大致整理以下四点:

(1)人道主义的观点。罪大恶极之人释放出狱继续危害社会,对于其它人亦是相当不人道。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亦不人道

(2)刑罚目的之观点。支持死刑存置论主要在于,死刑基本上就是一种应报刑。(3)刑事司法的观点。在责任刑法的原则之下,刑事诉讼程序以及证据制度的改革将可避免死刑之滥用。此外,误判可以透过程序救济来解决,产生误判与死刑并无直接关联,不论任何刑罚,都有可能产生误判,且对于重大犯罪,只要精确的实践追诉审判程序,谨守无罪推定与罪疑唯轻原则,经过多层的反复审查,应可将误判降至最低[。

(4)从犯罪被害人的立场。被害人情感而言,受害者的亲属,面对加害人因为尊重生命的人权呼吁而受到法律保障,情何以堪。不论被害人或是被害家属的正义情感被如何解读,死刑所具有的应报功能与被害家属情感之满足,均为重要社会感受关键。2.死刑废除论

针对死刑废除论,文献中有以下的看法:

(1)人道主义之观点。死刑为野蛮、残酷之刑罚,基于人性尊严与生命的绝对价值,国家并不具有赋予生命的权能,若允许国家执行死刑,将会助长轻视生命的风潮。

(2)刑罚目的之观点。就刑罚目的之观点,死刑并没有达到一般预防的功能。从刑罚的特别预防功能来看,死刑存在并无意义。

(3)刑事司法之观点。死刑宣告欠缺客观标准,裁量未能尽合公平。死刑执行后,生命权即无法回复,如因误判,将造成无辜者无救济机会。酷刑与死刑应加以严格区分,况且,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亦相当不人道。死刑犯的处遇可以透过改革监狱制度或是矫治制度的方式来进行。

(4)从犯罪被害人的立场。死刑的存在或可满足被害人报复心理,然而,对于被害人的赔偿并无实益。若能改为长期的监禁,将加害人于监狱中之劳务收益赔偿被害人,反对被害人家属更有利。

三.死刑与国际人权保障

从20 世纪后半叶起,特别是近30 年来,废除死刑的步伐明显加快。截至 2011 年 5 月中旬,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已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除了死刑。这些最新的数字变化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即废止死刑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国际潮流和趋势。在全球废止死刑的进程中,国际组织发挥了突出的作用。1.《世界人权宣言》———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个全球性国际人权文件

《宣言》第 3 条规定了基本生命权: “人人有生命、自由和个人安全的权利。”尽管对生命权的规定并不完整,但《宣言》应被视为支持生命权的基本宣言。《宣言》的法律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后来据此制定的一些国际公约权利规则逐渐演变成国际习惯法,成为有约束力的合法的国际规则,可以说《宣言》是当代人权的基石。

2.《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限制死刑适用、有法律约束力的人权公约

1966 年《权利公约》获联合国大会通过。至此,联合国才真正为人权保护提供了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人权公约》对生命权作了界定,对死刑的适用作了限制。《权利公约》第 6条再一次重申《宣言》规定的基本内涵———生命权,保护生命权免受任意剥夺,寻求限制继续使用死刑的国家对死刑的适用,并鼓励最终废止死刑。《权利公约》规定,在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判处死刑只能是作为对最严重的罪行的惩罚。

3.《旨在废除死刑的 <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第二任择议定书》——第一个号召世界范围全面废除死刑的国际公约

1989 年 12月,希望全面废除死刑的国家最后成功地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旨在废除死刑的 <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第二任择议定书》。《第二议定书》是联合国采取坚定立场建立国际标准,号召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的结晶。联合国安理会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刑事法庭决定刑罚时,其审判自然受到《第二议定书》的影响,对被告排除了死刑的适用。

4.联合国废止死刑运动的最新发展

1984 年 12 月,根据《人权公约》,联合国通过了《关于保障面临死刑的人的权利的措施》,规定对适用死刑的限制以及对面临死刑的人的权利的保护。尽管当时联合国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的行动,但是《保障措施》向保留死刑的国家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国际组织承认,死刑是对人权的侵犯,需要予以规范和监控。

1997 年 4 月 3 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通过具有重要意义的《联合国关于死刑的决议》。为了全面废除死刑,该决议号召,所有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应考虑延缓死刑的执行,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应进一步控制可适用死刑的犯罪数量,保留死刑的国家应及时公开死刑执行情况。

2010年11 月 11 日,人权委员会第三次通过号召在世界范围内中止死刑的决议,107个国家赞成、38个国家反对,36个国家弃权。这是继 2007 年之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三次表决中止世界范围的死刑决议,与 2008 年的决议相比,该决议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确认了终止死刑适用的世界趋势。

四.国际社会废除死刑的现状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就有着关于死刑的废除趋势。1977年,16个国家废除死刑。19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民主化运动使废除死刑国家的数量大幅提高。东欧剧变后,大量中欧和东欧国家为了进入欧盟而纷纷废除死刑(欧盟要求其成员国废除死刑)。在这些国家中,对死刑的公共支持虽各有诉求,但逐渐减少[35]现时欧洲就只有白俄罗斯一国保留死刑。另一方面,许多亚洲国家的死刑仍然有强烈的社会及民众支持,死刑事务也很少引起政府和媒体的关注。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和中东国家,支持死刑的比例一直很高。现今有95国明确废除死刑,9国规定只在特殊环境下执行死刑(比如战争),有35国虽然规定死刑但近10年内并无死刑执行案例。剩下58国仍然保留死刑[36]。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在废除死刑问题上有反复期。譬如美国曾经在1967年废除死刑,但在1977年恢复。菲律宾,在1987年废除死刑后,于1993年重新规定,但2006年再次废除

五.中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和趋势

1.毛泽东对死刑立法的基本观点

毛泽东的死刑思想主要包括:(1).杀人要少,但是决不废除死刑。(2).必须坚持少杀,严禁乱杀。

(3).判处死刑一般经过群众,并使民主人士与闻。(4).提出死刑缓期执行制度

2.邓小平关于死刑问题的基本观点(1).死刑保留论。(2)死刑功能论。(3).死刑正当论。

(4).强化死刑与慎用死刑相结合 3.1979年刑法的死刑立法

“保留死刑但严格限制死刑”的死刑政策

该法共分8章,总则和分则中都对死刑做出了规定。总则中,将死刑的适用条件限定在“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同时又规定“犯罪时未满18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并将死刑核准权赋予最高人民法院行使。规定了死缓制度,以期减少实际执行死刑的数目。分则共用15个条文在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四类罪中规定了28个死刑罪名。

一是保留死刑。1979年刑法的起草过程中,30多个刑法草案中始终有死刑的规定;

二是严格限制死刑。

二、80年代初期到1997年刑法制定之前的死刑立法

(一)适用死刑的罪名大幅度增强,造成死刑的适用范围急剧扩张。

(二)死刑复核程序等期限被简化、缩短,导致死刑适用的程序性限制弱化。

(三)绝对适用死刑罪名的出现。4.1997年刑法生效之后的死刑立法

一是修改了死刑适用条件的基本规定,将1979年刑法的“罪大恶极”修改为“罪行极其严重”;

二是缩小了死刑适用对象的范围,删除了1979年刑法“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规定,将不满18周岁的犯罪人完全排除在死刑适用范围之外;

三是放宽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条件,严格了死缓犯执行死刑的条件,将死缓减刑条件由1979年刑法的“确有悔改或者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降低为“没有故意犯罪”,将死缓期满立即执行死刑的条件由“抗拒改造情节恶劣、查证属实”修改为“故意犯罪”。5.目前中国立法对死刑的限制

一、死刑作为相对确定的法定刑而存在在1997年刑法中,没有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二、严格限制死刑案件的审判主体及其复核程序

三、规定了严格的死刑适用条件 其一,1997年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其二,1997年刑法删除了1979年刑法关于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可适用死缓的规定。其三,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即使属于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也不能适用死刑,四、放宽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条件

1979年刑法第46条将死缓减刑条件规定为确有悔改或者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五、死刑不适用于具有某些情节的罪犯

依照刑法规定,凡具有总则规定的从轻、减轻情节,便应当或者可以判处较轻的刑罚而不判处死刑。这可以分为应该不判处死刑的情节和可以不判处死刑的情节。这类应当从轻的情节包括: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中止以及共同犯罪中的从犯与胁从犯。

六.总结

第一,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赞成废止死刑和保留死刑都是基于保护人权的需要,反映保护人权的要求;

第二,即使在现行法律的框架内,将死刑的实际适用减少90% 完全可行的 第三,死刑消亡是历史的必然,但死刑的消亡这一历史的进程在我国现阶段还只能体现为真正按我国参加和签署的有关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严格地限制死刑

第四篇:处理不合党实施办法

大名县供电公司处置不合格党员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从严治党的方针,为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处置不合格党员必须采取“坚持标准,加强教育,区别对待,严肃处置”的工作方针。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处置,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定性准确,处置恰当,手续完备。

第三条 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主要有限期改正、劝其退党、除名三种形式。限期改正的时间为一年。是预备党员的,按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延长预备期的办法处置。

第二章 组织处置条件

第六条 限期改正。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限期改正:

1、凡属革命意志衰退,不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散布错误言论,并造成不良影响,情节较轻、后果不严重,可留在党内以观后效的;

2、属于劝退对象,本人坚决要求留在党内,且态度诚恳,已有改正表现的。

第七条 劝其退党。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以劝其退党:

1、意志衰退,丧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散布错误言论,并造成恶劣影响的;

2、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挺身而出,不敢与坏人坏事做斗争的;

3、不能完成工作任务,不遵守工作和劳动纪律,拉帮结派,拨弄是非,严重破坏团结的;

4、不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在工作、生活和各项社会活动中消极落后,长期不起党员作用的;

5、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低下,故意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的;

6、不遵守国家法律、法令、政策和法规,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7、限期改正期满,仍不符合党员条件的;

8、其他不够党员条件的。

第八条 除名。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以党内除名:

1、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

2、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党费的;

3、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

4、放弃马列主义信仰,笃信宗教,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痴迷于封建迷信活动,确属劝退对象,本人坚持不退的;

5、属于劝退对象,而在限期内不能改正的;

6、本人要求退党的。

第九条 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预备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1、入党动机严重不纯,或入党时隐瞒了重大问题的;

2、不履行党员义务,不起党员作用,经教育仍无转变的;

3、思想作风差,个人主义严重,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4、违法乱纪、品质恶劣,在群众中造成很坏影响的;

5、确定延长预备期,期限已满仍无转变的;

6、其他不符合党员条件的。

第十条 延长预备期。预备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延长预备期:

1、入党时有缺点,在预备期间转变不明显,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但本人愿意继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决心按照党员标准去做的;

2、入党时基本具备党员条件,但入党后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一些较严重的缺点,经党组织指出后,愿意改正的;

3、入党后犯了一般性错误,本人检查认识深刻,下决心改正错误的;

4、入党后虽然一般表现尚好,但政治素质较差,党组织认为应该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的。

第三章 组织处置程序

第十三条 确定对象。根据基层党组织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党内外测评及党内评议的结果,由基层党组织初步确定处置对象。属一般党员的,由支部委员会确定;属党组织负责人或中层领导干部的,由公司党委确定。

第十四条 调查核实。党组织对被初步确定的处置对象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应找被处置对象谈话,写出笔录,由被处置党员本人写出书面说明材料。对需要取证的,由当事人、知情人写出书面旁证材料。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由调查组写出专题报告。

第十五条 初步结论。党支部委员会集体研究分析调查结果,对被处置党员的错误事实及性质予以认定,形成初步结论材料。材料内容一般包括:党员简况,主要问题,评议意见,本人态度等。并听取被处置对象意见。

第十六条 支部大会讨论处置决定。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宣读结论材料和支部委员会对处置党员的意见,提交党员大会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作出处置决定,形成书面材料。被处置党员应在材料上签署意见。并与核实的材料一并报送公司党委审批。

支部大会讨论处置决定时,被处置党员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做证和辩护。

第十七条 党委审批。公司党委在研究对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处置时,要认真分析党员的错误事实及其性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作出处置决定,并在上报的材料上签署党委意见。

党支部收到公司党委的批复意见后,要及时与被处置党员谈话,传达公司党委的审批意见,做好思想工作。党支部要在党员大会上宣布党委的决定。

第十八条 材料归档。组织处置材料,除限期改正的党员的材料装入党支部文书档案外,以其它形式被处置党员的材料,一律装入本人人事档案。无人事档案的,交其所在党组织保存。

第十九条 党员要求退党的,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后宣布除名,报公司党委备案。不必办理审批手续。公司党委将其退党的有关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第四章 限期改正党员的教育管理

第二十条 受限期改正处置的党员,由所在党支部负责教育管理,继续参加党内生活,享有党员权利。基层党组织要指派专人分工负责,帮助制定整改措施,并分配适当工作,因人制宜进行帮助,促其尽快改正。

第二十一条 党支部每季度对限期改正的党员进行一次考察,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教措施。

第二十二条 限期改正期满后,应及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听取限期改正党员的汇报;由支部负责人介绍其在限期改正期间的学习、思想、工作等方面表现情况;全体党员讨论是否合格。支部大会认为确已合格的,报公司党委审批,并办理有关手续;限期改正期满,支部大会认为仍不合格的,应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党内除名,不得再延长限期改正时间。

第五章 延长预备期党员的教育管理

第二十三条 对延长预备期党员的教育管理,同限期改正的党员一样。延长期满后,合格的转正;不合格的,要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形成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的决议,报公司党委批准后,在党员大会上宣布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第二十四条 将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处置意见填写在其《入党志愿书》中的备考栏内,加盖公章。公司党委组织部将其取消预备党员的有关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大名县供电公司党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不合的造句

不合拼音

【注音】: bu he

不合解释

【意思】:(1)不符合:~手续|~时宜。(2)<书>不应该:早知如此,当初~叫他去。(3)合不来;不和。

不合造句:

1、这出戏不合他的胃口。

2、这种食物不合她的胃口。

3、这样做对我来说是不合逻辑并且毫无意义的。

4、这些节目不合我的口味。

5、福凯与欧文斯曾经是并肩打击偷猎者的盟友,但彼此在策略上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了。

6、我离职的原因是和管理层不合。

7、我们的主要困难时很多问题没有打破政党路线,他们倾向于强加不同产业间及国会不同的支持者间的不合。

8、弄清楚你们的不合到底在哪,然后按照下面的提示来挽救你们的婚姻吧。

9、在你们的婚姻维持了那么多年之后,要想简单的走开是很难的。弄清楚你们的不合到底在哪,然后按照下面的提示来挽救你们的婚姻吧。

10、它们不合情理。

11、性传播病毒在美国或在其它地方会消失的期望是不合情理的,但我同意拉里·克雷默的意见,目前确实缺乏新的政策思路。

12、所生成的代码不合我们的意,因此我们要进行大量实现更改,这使得我们很难保持模型与应用程序的同步性。

13、简约主义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仍旧遵循自己的体系,在艺术、音乐和文学上的所扮演的角色也没有不到位,即使这种风格不合大众的口味。

14、考虑到力度问题、性别问题和不合适宜的接触,我们得小心触碰。

15、考虑到几乎每个人正在经历的痛苦,那将是完全不合时宜的。

16、如果意见不合或发生争吵且无法解决,幸福的伴侣们总是默认信任和原谅对方,而不是不信任和吝惜(原谅)。

17、在凯特与萨姆离婚后不久,就有消息称两人在合作拍摄《革命之路》闹出不合后,曾在2009年尝试分居。

18、审查地方上不合时宜的媒体内容,是每个政府的职责。

19、他们的话可能对了一半:问题不在于时间穿梭车是怎样工作的,而是时间穿梭的一些形式没有必要不合情理。

20、如果说它们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的话,那就是每一个种族的建造方式都是与邻近环境不合情理地相悖。

21、颠倒顺序,从代码开始,然后为代码而设计,这可能不合常规。

22、那时,人们怎能不合着太阳与季节的节拍,加入白色石屋与褐色肉体之间的对话呢?

23、通过首先检查这些特征,就可以过滤掉大量不合要求的内容,仅处理最有可能的文档,从而节约了时间。

下载浅谈死刑的不合理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死刑的不合理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观不合的说说

    三观不合的说说 三观不合的说说1 1、这种男人太折磨人了,我怎么会找到个跟我三观不合,性格不合,啥啥都不合的男人,没法过了,真的好折磨。2、三观不合过的真的好累,又不能分开住,每......

    7月份探伤不合情况分析

    YY小说小说_言情小说_玄幻小说_小说排行榜_yy小说 7月份探伤不合情况分析 7月1~23日共产生30个炉号探伤不合74块(按小块),主要集中在连铸首炉,共47块,占整个不合的63.5%。 炼钢采......

    检察机关业务费开支不合规

    检察机关业务费开支不合规 ●常见表现形式 1.超范围列支业务费; 2.滥发奖金、补贴、财物; 3.开支超标准。 ●定性依据 1992年9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财政部印发的高检会[1992]29......

    不合规发票如何处理?

    不合规发票如何处理?在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中,经常会发现企业存在发票问题,比如未取得发票、发票抬头不全、虚假发票(包括假票、真票但流向不符)等。企业取得不合规发票该如何处理......

    六不合读后感(推荐阅读)

    《第六病房》读后感金秉阳《第六病房》是契诃夫的多部作品中比较有名的一部。据说契诃夫曾经赶往库贝岛考察,他在那儿看见了一座人间地狱:正是在俄国沙皇的残暴统治下,许多爱思......

    如何正确区分不合规发票

    发票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更是审计的重要证据。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经常发现被审计单位用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报销支出这类的财务收支违法行为,很多审计人员发现这类行为后,简单地......

    不合实际的梦想故事

    我有个朋友,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写诗了,发誓将来一定当个大诗人。那时候朋友订了一本诗歌杂志,杂志的每一页都至少配有两幅大小不一的插图。他对我说,这家杂志一定稿源不足,所......

    荒唐的“死刑保证书”

    荒唐的“死刑保证书” 因为亲人遇害,原告家属要求法院判被告人死刑,并向法院保证只要合了他们的要求,将不再上访,而法院居然也“照办”了。前天,被曝与被害人家属签订“死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