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汉语言文学07565自考鲁迅研究复习大纲

时间:2019-05-15 09:5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汉语言文学07565自考鲁迅研究复习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汉语言文学07565自考鲁迅研究复习大纲》。

第一篇:辽宁汉语言文学07565自考鲁迅研究复习大纲

辽宁汉语言文学07565自考鲁迅研究复习大纲

1童少年时期对封建思想、封建思想文化封建教育的批判

对宣扬封建道德观念的的《二十四孝》极为不满(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对封建家长制度、封建教育制度,对迷信、封建落后的陋习的不满。后来于五四文化运动时期对于封建传统的猛烈扫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南京求学时期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依照生存竞争,自然淘汰的规律发展着、严复结合当时的中华民族危亡的客观情势,由此发出“学习西方,与天争胜,自强保种”的救国思想。鲁迅接受了这一观点:新的必胜旧的,将来必胜过去,青年必胜老年。这就构成了鲁迅进化论信仰即社会发展观的基本特点,而特别强调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取得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解放。

3日本留学时期思想经历

在哲学上提出了“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强调主观精神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扬人物内在精神,强调少数天才和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宣扬主观唯心主义与唯意志论的看法(暂时迷误)个性解放毕竟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范畴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却建立在革命民主主义场上,与尼采不同。4辛亥革命前后的主要思想状况

对辛亥革命热烈欢呼到严重失望,并没有单纯地沉湎于忧愤之中,他对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反思①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妥协。②中国革命任务的艰巨性、长久性③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在苦闷和寂寞中继续奋进、战斗(辛亥之后,**不止)缅怀古代先贤。从历史遗产中汲取精神力量,重视反抗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积累了充足的资料。从学术意义上看。也给研究中国字体史和文学史做了必要的准备)

5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

在政治思想上,基于强烈的民主主义要求,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就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向封建主义。揭露“吃人”的本质,并根本否定。②1919年10月《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抨击了封建的的“孝”道观念,对三纲愤怒声讨。③鲁迅对保古派的批判,主要着重在对“二重思想”(新旧并存中体西用)的挞伐上,充分体现了鲁迅反对封建主义的彻底性。

6五卅前后能用阶级观点分析社会问题

首先表现在他对青年的看法上。其次鲁迅阶级论的思想因素的增长,还表现在他对某些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对中国菜的分析)。还十分明确地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意义,尤其重视“国民性”的改造问题。对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本时期文艺思想的主导倾向是现实主义,艺术应当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7厦门时期认识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是历史的必然,在厦门期间,用阶级观点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全面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不同的解释,因为阶级属性和社会地位不同的缘故)

8广州时期“已经基本跨入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门槛”的几个重要标志,第一,进化论的“思路”已彻底“轰毁”。第二阶级分析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解剖刀(中国文化)。正是从阶级斗争观点出发,认识到被压怕的人民必须重视武装斗争。第三在头脑中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已占主导地位。鲁迅认为,实践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此外还正确阐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对辩证法的掌握也更加熟练了。第四更加相信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第五深刻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本质。

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几个重要原因

① 严酷的阶级斗争现实的教育,使鲁迅认识到进化论这一思想已经不中用了。

② 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教育、信赖促进了他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确立。

③ 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使鲁迅掌握了新的思想武器。④ 鲁迅世界观的转变,也是他严于解剖自己的结果。

9《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国的文坛,标志着中国文学现代化时代的到来。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开拓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给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艺术圭臬。它最早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重点掌握《呐喊》、《彷徨》的思想成就;形象及典型意义。

一控诉封建宗法社会及其吃人礼教的罪恶(《狂人日记》所描写的狂人,从表面上看,他有着变态心理、敏感多疑、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等病理症状。通过狂人形象的描写,以象征、比喻、暗示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和深广的忧愤。可以说,这一篇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反封建的战斗宣言。二是关切贫苦农民的前途与命运。《社戏》和《故乡》一样也带有鲜明的自述的性质。作品洋溢着欢乐情绪和强烈信念,表达了作家对农民命运和农村前途的热烈关切。还有《**》等,解释了农村劳动者的苦难三剖析落后的“国民性”阿q精神胜利法,通过这些看客群像的描写,对国民精神的糊涂和麻木,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四反映被压迫的劳动妇女问题。祥林嫂这个“回头人”出嫁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残酷迫害,从而表明了只有彻底地推翻旧制度和旧礼教的反动政治,才能使祥林嫂那样的劳动妇女们得到真正的解放。《离婚》爱姑形象的塑造,有力地说明了被压迫人民必须克服自身的思想弱点,才能进行更坚决、更彻底的反抗斗争。《明天》单四嫂子守寡丧子的不幸遭遇中,对万恶的旧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五描写各类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孔乙己》《白光》陈士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肥皂》里的四铭《高老夫子》里的高尔础,则是两个封建卫道者形象。《在酒楼上》里的吕纬甫、《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伤逝》里的子君和涓生,都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新知识分子形象。

六、歌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德《一件小事》和《社戏》中热情地赞扬了农民和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七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经验教训①革命必须彻底推翻封建势力②革命必须依靠广大群众③革命必须铲除封建意识形态

11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不同之处;《明天》结尾的深刻寓意。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虽然借鉴了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它以“表现得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页。《明天》的结尾有着深刻的寓意:作品“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失手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12《呐喊》、《彷徨》在典型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

一典型人物塑造的特色①《呐喊》、《彷徨》特别注重“穿掘”典型人物的灵魂。

②重视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二典型人物塑造的途径都经过典型人物的过程三典型人物塑造的技巧①人物的命名艺术(手法丰富多样,具有鲜明地政治倾向性,成为人物性格有机构成部分,体现鲜明民族风格)②人物的出场艺术:“先主后宾”与“先宾后主”。注重对人物亮相的描写③人物对比的艺术在敌对阶级的人物思想性格的对比中,来扁他剥削阶级的反动本性(阿q正传)。在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中,来刻画人物性格(一件小事)。用同一人物形象前后性格的变化进行对比(故乡杨二嫂闰土)四典型人物描写的方法①肖像描写:“画眼睛”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多次展现(祝福祥林嫂)。鲜明表现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心理描写:通过动作行为表情披露心理状态(药)。进行大段心理剖析(高老夫子)。“我“直接倾吐的方式(一件小事)。②选取富于典型意义的的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行动描写含蓄凝练,意在言外。对话描写高度个性化,简洁凝练。③细节描写注重真实性与景物描写显示驱使人物行动的环境,显示人物心情和性格特征。

13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艺术特色。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落后雇农的典型形象。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一)①不正视现实②妄自尊大③自欺欺人④健忘麻木⑤自轻自贱⑥凌弱畏强⑦讳疾忌医。

(二)①具有相当浓厚的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也是阿Q的一个重要性格特征。②具有劳动人民勤劳、质朴的特点和自发的革命要求。阿Q形象具有深刻典型意义。小说通过对阿Q的形象和悲惨一生的描述,鞭挞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劳动人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从而实际上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对整个社会各阶层都具有普遍教育意义。艺术特色:①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②运用白描手法,传神地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采用叙述体的结构④运用了杂文式的笔法,小说以漫画式的夸张进行叙述和描写。⑤此外,语言精练、质朴、准确、鲜明。

14前期杂文的主要思想特色

《热风》第一本杂文集批判国粹主义,早期进化论思想和个性解放思想,开始接受马列影响的印记。《坟》介绍科学进步,抨击洋务派复古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抨击封建传统观念(孝道、男尊女卑)和封建道德、文化。封建主义的广泛批判。反映了鲁迅前期思想中唯物主义因素的增长。《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揭露帝国主义者,北洋军阀政府及其帮凶文人们的罪行,标志着着鲁迅的杂文已从过去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了激烈的政治斗争。《而已集》反革命政变的控诉,揭露虚伪本质。第一批判传统封建道德文化。第二揭露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第三提倡“韧”性战斗精神。第四重视剖析落后的国民性,积极探讨国民性问题。

15后期杂文的主要思想特色

鲁迅的后期杂文创作,数量最多,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第一鞭挞国民党政府的投降卖国政策。第二声讨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第三反击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第四歌颂列宁、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第五批评革命文艺内部的错误思想倾向。《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此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16掌握鲁迅杂文强大的逻辑力量,杂文特点

总能一下子就抓住问题的关键,一针见血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把道理阐述的简明深刻,无懈可击。善于利用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来痛加驳斥,使论敌无以辩驳。

善于创造典型。特点:①强大的逻辑力量②鲜明的形象性③辛辣的讽刺④战斗的抒情⑤文体风格的多样化。

17《朝花夕拾》的主要思想特色

回忆录性质的散文集,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②批判封建思想、对封建制度对青少年的毒害。③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反动嘴脸。④作者以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各个侧面

18《朝花夕拾》在人物性格上的刻画上,善于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手法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一些特点,以简练的笔墨,清新明快的语言,勾画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19《野草》的主要思想特色

一、歌颂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

二、用于严肃地进行自我剖析。

三、对黑暗冷酷的社会现实和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20《野草》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具有象征性的人物形象(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颇具象征色彩的故事(过客),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秋夜),象征意义的故事(死火、腊叶)、利用宗教材料表示象征意义(复仇其

二、失掉的好地狱),通过梦境来象征现实(死后)。

21诗歌的主要思想特色,艺术特色

一、抒发高远的革命志向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莲蓬人),揭露反动派的黑暗和残暴,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描写人民群众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害下苦难生活,热情讴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及坚韧的战斗精神。艺术特色:1多种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的完美结合(比喻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渲染、反复强调)2活用典故。3形象而凝练的语言艺术特色

23故事新编(八篇)的主要思想特色

第一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歌颂“中国的脊梁”.第二批判文化思想战线上的复古逆流,刨坏种的祖坟。《补天》是第一篇历史小说。第一层寓意是批判封建的孝道观念。第二层思想寓意是对以瞒和骗为特征的封建阶级旧文学的批判。《铸剑》歌颂了被压迫人民对残暴的反动统治者的永不妥协的复仇精神《奔月》。

24《故事新编》中“油滑之处”的插入所起到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积极:增强小说的现实性与战斗性,使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与现实革命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我国传统戏曲中“二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在表现形态上也是不拘一格的。消极:将宏大的结构破坏了。造成了小说时代风貌的某些不协调。

25对文艺真实性问题的独到见解

首先要做到描写客观实在的真实,主张“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要求作家主观的真情和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真相的统一。

26文艺功利观的主要特点。

首先表现在他对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立人”主张。认为文艺是一种宣传工具,文艺要为革命服务。

27对悲剧概念的阐释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对悲剧概念的这个解释,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几乎无事的悲剧”的美学命题的提出,是鲁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发展的又一突出贡献。“英雄悲剧”和“平凡悲剧”

28对作家修养问题提出的几点重要意见

第一要求革命文艺工作者必须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并注重世界观的根本

转变。其二要求革命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实践。其三要求革命文艺工作者注重文艺本身的特殊规律,加强艺术技巧的学习。其四要求革命文艺工作者必须批判继承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复习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升本复习大纲

一、语言知识

识记文言文作品的常见实词,主要识别古今意义有所区别的词语,应特别注意在现代汉语中仍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和成语。

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重点掌握“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文言虚词。对文言句式,主要认知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状语、名词做动词用、宾语前置、判断句和被动句。

理解古今作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比拟、夸张、对偶、用典、借代、反语等。

二、文学知识

识记作家作品,包括作者姓名、笔名、所处时代、思想倾向、文学主张、创作风格、所属文学流派及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品集名称。

认知领会古代诗文常见问题分离。散文如语录体、纪传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诗如楚辞、乐府、歌行、律诗、绝句、词、曲、赋等。认知理解四种问题知识的具体内容:

1、论说文

论说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式: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法和类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观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2、记叙文

记叙文的概念及范畴

叙述概念、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分叙)

叙述概念、叙述方法(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以及描写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理等方式抒情)以及抒情的三条基本原则。

3、诗词曲赋

诗歌的共同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的具体分类、主要特征,词在形式上不同于古代律格诗的主要特点。散曲不同于词的主要特点。

掌握铺叙、白描、比兴、用典、动静结合、叠词等表现手法。

4、小说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形式。

构成小说世界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小说文体的三大基本特点。

三、课文阅读分析

识记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以及名言和名句。

识记每篇课文作者及其所属时代或国别;识记每篇课文所属文体类型及其主要文体特征。

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旨,识记其思想意义。如论说文的中心论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要思想等。

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归纳其大意。

理解并评价课文的主要创作特点,对各种文体常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联系课文做简要分析。

识别和理解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设问、借代、反复、层递等,并联系课文语境说明其修辞作用。

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富于表现力的精彩词句,分析其含义和在课文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作文

考核篇目

论说文:

《赵威后问齐使》、孟轲《寡人之于国也》、庄周《秋水》、李斯《谏逐客书》、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鲁迅《灯下漫笔》、蔡元培《北京大学周刊发刊词》、朱光潜《咬文嚼字》、余秋雨《废墟》、培根《论学问》

记叙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郑伯客段于鄢》、钱钟书《说笑》、韩愈《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侯方域《马伶传》、郁达夫《故都的秋》、巴金《爱尔克的灯光》、史铁生《我与地坛》、张洁《拣麦穗》

诗词曲赋

《氓》、屈原《国殇》、《饮马长城窟行》、曹操《短歌行》、陶渊明《饮酒》、高适《燕歌行》、王维《山居秋瞑》、李白《行路难》、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杜甫《兵车行》、杜甫《登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杜陵叟》、李商隐《锦瑟》、陆游《关山月》郭沫若《炉中煤》、闻一多《一句话》、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普希金《致大海》、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马致远《夜行船秋思》、王实普《长亭送别》、苏轼《前赤壁赋》

小说

刘义庆《石崇与王恺争豪》、曹雪芹《宝玉挨打》、鲁迅《**》、老舍《断魂枪》、茹志鹃《百合花》、莫泊桑《米龙老爹》、契诃夫《苦恼》、沈从文《萧萧》、蒲松龄《婴宁》

第三篇:(0360)鲁迅研究复习大纲

(0360)《鲁迅研究》复习大纲

本课程共分为七章,考试的内容全都在此范围内,下面分别将各章、节的知识点与重点、难点做一个详细地分析。

第一章:五四以前:鲁迅的人生体验与文学活动

第一节人生痛感与知识分子的生命自觉

知识点:

1、人生之痛

2、日本体验

第二节:鲁迅留日时期的思想追求

知识点:

1、留日中国知识界的一般状况

2、鲁迅“立人”思想的独特性

重点及难点:鲁迅“立人”思想的独特性

第三节:鲁迅的文学活动:创办杂志与翻译外国文学

知识点:

1、创办杂志与翻译外国文学

第二章 五四:鲁迅的“呐喊”与“彷徨”

第一节:《呐喊·自序》的含义

知识点:

1、“文学革命”失败的教训

2、铁屋子的意义

第二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意义

知识点:

1、是否摧残生命是鲁迅关注的中心

2、重点考察中国人生存态度的真诚性

3、弱小者人群中的相互残害

重点及难点:弱小者人群中的相互残害

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知识点:

1、悲喜交集的风格

2、环境整体的独立意义

3、象征主义色彩

第三章: 《野草》与《朝花夕拾》

第一节 回到内心世界的鲁迅

知识点:

1、《新青年》群体的分化

2、兄弟失和

3、女师大事件与“三一八惨案”

第二节 《野草》

知识点:

1、《野草》的基本主题

2、《野草》的艺术

3、重点及难点:《野草》的基本主题

第三节《朝花夕拾》

知识点:

1、《朝花夕拾》的基本主题

第四章《故事新编》

第一节 为人生:鲁迅小说的基本线索

知识点:

1、鲁迅小说的基本线索

第二节 《补天》、《铸剑》与《奔月》

知识点:

1、三部小说所洋溢的主观色彩与理想色彩

第三节 《非攻》与《理水》

知识点:

1、两部小说的主题

第四节:《采薇》、《出关》与《起死》

知识点:

1、小说高度的理性批判意识

第五章 鲁迅杂文

第一节 鲁迅走向现存政权的对立面

知识点:

1、四一二”事变与鲁迅对政权态度的改变

2、革命文学论争

3、左联的成立

4、重点及难点:革命文学论争

第二节:关于鲁迅杂文的论争

知识点:

1、关于鲁迅论争的几种观点

第三节 学习鲁迅杂文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知识点:

1、鲁迅杂文是不是文学

2、鲁迅杂文内容上的演变

3、鲁迅杂文独特的文学形式

第六章鲁迅旧体诗歌

第一节鲁迅旧体诗歌创作与传统的研究概况

知识点:

1、鲁迅旧体诗歌创作与传统之关系

第二节 社会批评:鲁迅旧体诗歌的思想追求之一

知识点:

1、鲁迅旧诗社会批判的特点

第三节 生存的思考:鲁迅旧体诗歌的思想追求之二

知识点:

1、鲁迅旧诗的生存思考

第四节 鲁迅旧体诗歌的艺术贡献

知识点:

1、鲁迅旧诗艺术创造性的三个方面

重点及难点:鲁迅旧诗艺术创造性

第七章 “为人生”:鲁迅思想的重要基点

第一节“为人生”

知识点:

1、“为人生”的具体内涵

第二节回到鲁迅的语言方式

知识点:

1、回到鲁迅的语言方式中去对理解“为人生”之意义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大致10分)

1、鲁迅留日思想可以概括为“立人”,这一概念首先就是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答案:《文化偏至论》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大致20分)

1、《野草》

答案:《野草》是鲁迅创作于20年代左右的散文诗,其基本主题是对生命感触的诗性述说。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世态人生的感悟,以及自我精神世界的拷问,语言采取了一种自言自语的方式。

三、简答题(每题8分,大致30分)

1、《呐喊》、《彷徨》的思想意义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答案:

1、鼓励和慰藉前驱的猛士。在《呐喊》、《彷徨》中,鲁迅主要考察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是否摧残生命,以及考察中国人生存态度的真诚性,即是否属于一种真实的生存态度,鲁迅尤其揭示了发生在弱小者人群中的相互残害,因为这往往就是中国人丧失自我意识的悲剧的集中体现。

2、继续自己的人生思考与人性探索,既然自身的这些思考都还在“进行”之中,那么对其他中国人生存方式的深沉的同情也就是理所当然了。在这里,鲁迅对于现实的批判与对生存艰难的理解,对传统文化的抨击与对生命的怜惜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矛盾。其中,也渗透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

四、论述题(大致20分)

1、为什么说“为人生”是鲁迅思想的重要基点?

答案: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鲁迅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表述:“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在启蒙派、社会派的鲁迅研究者看来,这正是理解鲁迅全部文学活动的基础,是他自觉理解和接受现代文学的社会性使命的明确表述。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传统的鲁迅研究将这一表述发挥到了极致,作为鲁迅这面新文学运动的大旗区别于其他形形色色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流派的重要标志。

在鲁迅的全部著述中,“人生”、“为人生”都反复出现,可以说已经构成了鲁迅的核心语汇,他们与鲁迅文学追求及思想追求的密切关系是不言而喻的。例如他批评传统的文学:“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他特别强调了“现在的文艺”与人生的紧密联系:“现在的文艺,是往往给人不舒服的,没有法子。要不然,只好使自己逃出文艺,或者从文艺推出人生。”这也就是说,现代中国的文学是不可能离开人生而存在的。即便是那些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家,在鲁迅看来,其实也仍然生活在人间与人生当中:“有

一派讲文艺的,主张离开人生,讲些月呀花呀鸟呀的话……或者专讲„梦‟,专讲些将来的社会,不要讲得太近。这种文学家,他们都躲在象牙之塔里面;但是„象牙之塔‟毕竟不能住得很长久的呀!象牙之塔总是要安放在人间,就免不掉还要受政治的压迫。打起仗来,就不能不逃开去。”如果说,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鲁迅将“为人生”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相联系,突出了文学“为人生”的特定的社会作用,那么,在其他更加广泛的论述中,鲁迅则深刻地分析了“为人生”之于文学的普遍意义,——不仅现代的文学将人生作为自己主要的关注对象已经成了现代的文学的特征,而且就是那些号称要离开人生的作家其实也并没有真正地达到目的。只有回到鲁迅自己的语言世界里,我们才可以发现他对于“人生”的格外重视。

而且这样的重视也并不仅仅能够在“社会功利性”追求的意义上加以理解,因为鲁迅每当论及这样的文学观与一般人的“艺术”追求的差异时,总是充满了反讽、调侃与揶揄的口吻,他是以自己的方式显示着对于“艺术精神”的新的认识。鲁迅表示,自己“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既然如此,鲁迅在这里所完成的关于“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的表述,就并不能够作为单纯的“功利性”的表白加以阐释,它的确包含了鲁迅对于文学社会作用的关注,但其细微的思想指向又超过了一般意义的“功利”,从本质上讲,代表着鲁迅对于现代文学意义的新的建构方式。在其他的许多表述中,鲁迅则更加鲜明地传达出了对于传统的主流文学观念的差异,甚至常常流露出对于这样的文学认识的厌恶和轻蔑。他声称,自己写小说“并不是为了当时的文学家之所谓艺术”,谈及自己的杂文,鲁迅说:“也有人劝我不要做这样的短评。那好意,我是很感激的,而且也并非不知道创作之可贵。然而要做这样的东西的时候,恐怕也还要做这样的东西,我以为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么麻烦的禁令,倒不如不进去”。他讽刺性地为我们勾勒了所谓的“艺术之宫”:“一听到下层社会的叫唤和呻吟,就使他们眉头百结,扬起了带着白手套的纤手,挥斥道:这些下流都从„艺术之宫‟里滚出去!”

通过这些追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么一个重要的事实,即鲁迅的思想与艺术世界是由他自己一系列十分独特的概念所构成的,鲁迅有着属于他自己的语汇,也有着他自己的对于文学思想和艺术建构的追求,但我们不能够最充分地考虑到这样的“独特”性,而仅仅满足于从一般的主流思想概念出发完成对于鲁迅的解读和阐释,就很可能严重地曲解着鲁迅,毕竟,鲁迅的思想与艺术观念直到今天也并不是中国大多数人的思想,并没真正属于过现代中国的主流(虽然在十年“文革”期间他也曾意外地受到了推崇)。这也就是说,过去我们单纯从社会革命的追求来肯定鲁迅和今天有些人又从“功利性”追求来否定鲁迅都很可能远离了鲁迅本身。

第四篇:自考 鲁迅研究

【名词解释】(鲁迅自考笔记)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 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12.“民族魂” 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鲁迅是现代中国“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13.“为人生” 鲁迅创作的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主张,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4.“叛逆的猛士” 是鲁迅对自己的期望。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觉醒者,他毅然肩负起了唤醒民众的责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国。

15.《坟》是鲁迅最早的一部杂文集是作者对五四后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题目含有埋葬过去开拓未来之意。

16.“叭儿狗”是鲁迅杂文中议论形象化的典型,社会相的一种。指中国社会中奴才的嘴脸。17.宴之敖者“ 是鲁迅的《故事新编》中《铸剑》中的人物。是向残暴的统治者反抗和复仇的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理想。

18.“进化论”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开始接受的进步思想。他采取批判的继承态度最终在四。一二政变后彻底放弃了此思想。【填空题】

1.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先驱者)。

2.阿Q是鲁迅小说(阿Q)中所塑造的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3.前苏联著名的作家(法捷耶夫)(论鲁迅)一文中,高度赞扬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的。„„是中国文学的骄傲”。4.鲁迅在小说(《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的屈原的《离骚》诗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6.《秋夜》一文出自鲁迅题为《野草》的散文诗集中。

7.“立义在反抗,指归在动作”是鲁迅对(摩罗诗人)的总体评价。

8.鲁迅对民族心理的探讨,特别是在前期,偏重于解剖国民性中的(劣根性)。

9.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10.《域外小说集》是鲁迅与他弟弟周作人合译编的一部外国小说集。

11.鲁迅一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与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而分不开的。12.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所塑造的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13.鲁迅的杂文是植根于时代生活的,但从杂文的历史线索来看,它又是对(我国古代散文)的承传与发展。

14.1911年,鲁迅用(文言文)写了一篇题为《怀旧》的小说。15.在鲁迅的后期,他更加集中精力从事(杂文)的创作。16.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17.“(宁信而不顺)”是鲁迅整理古籍所采取的基本方法。

18.与正视现实的人生哲学相联系的是鲁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对(奴才)哲学的否定。19.鲁迅也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著名学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杰出之作。

20.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药》等小说的发表,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21.1927年,(巴特勒特)教授在美国《当代历史》上发表的(《新中国思想界领袖鲁迅》)一文,高度赞扬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台柱”。2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高度称赞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2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24.“拿来主义”是鲁迅主张的对外来文化所采取的态度。25.鲁迅认为“真实”是“讽刺的生命”„„。

26.《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学术著作。27.鲁迅曾称《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29.《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部学术著作。30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由于“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31.杂文是鲁迅一生文学革命中的主要艺术形式。

32.《阿Q正传》是鲁迅要写出一个沉默的、现代的国民“灵魂”,暴露国民弱点的小说。33.“象征主义”是鲁迅创作散文诗《野草》的主要艺术手法。35.“兴感怡悦”是鲁迅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36.鲁迅一向主张“翻译”的路子要宽,一是选材不宜过严,二是批评要慎重。37.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中的部分人曾指责鲁迅是落伍者和封建余孽。38.瞿秋白于1933年写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鲁迅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41.鲁迅认为“知事论人”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的好方法。

42.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奴才哲学)。43.伯夷是鲁迅小说《采薇》中的人物形象。44.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花环),增加了作品的“亮色”。45.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46.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

47.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48.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49.“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铲共大观》。

50.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旨博而深 ”。他称赞《儒林外史》的“蹙而能谐,婉而多讽”。

51.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16本,其中三本是以(且介亭)为题。

52.在《野草》中的《立论》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53.《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对应物),使诗意显得富有(暗示性)和多层次性。

54.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意象”,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55.鲁迅认为《诗经》中,《风》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56.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57.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58.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59.鲁迅认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视(文化)的观念分不开的。

60.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的中国文学史《汉文学史纲要》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61.鲁迅对待文学艺术遗产主张“拿来主义”,他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62.鲁迅从事古代小说的学习、整理和研究,辑录了《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抄》和《唐宋传奇集》三部书。

63.鲁迅推崇的唐人小品文《谗书》的作者是(罗隐)。64.鲁迅赞扬拜仑:“苟奴肃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65.鲁迅《孤独者》的主题与阿尔巴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有内在联系。66.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67.鲁迅在谈到芥川龙之介的《鼻子》等作品时写道:“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68.鲁迅将(拜伦)作为摩罗诗宗的宗主。

69.鲁迅翻译了日本(鹤见佑辅)的《思想山水人物》。

70.鲁迅在谈到阿Q时,曾说他要“画出这样的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单项选择题】

1.(史家)手法是鲁迅杂文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

2.鲁迅在南京求学时,主要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3.鲁迅认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儒林外史》)的主要特点。

4.在天物、思理、美化、神思等艺术美的要素中,鲁迅特别强调的是(思理)这一要素。5.鲁迅认为,文学总是(环境)的产物。7.鲁迅指出,幽默应“(有倾于对社会的讽刺)”。10.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的是(普实克)。注;史沫莱特、巴特勒特是美国人。11.鲁迅小说的悲喜剧交融的特点,既表现了作家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透视力,同时也表现了他所一贯坚持的(为人生)的创作主张。12.鲁迅的文学史研究著作,主要有(《汉文学史纲要》)。13.鲁迅的叙事性散文集是(朝花夕拾)。14.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的是两类,即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另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命运)。15.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6.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热风》)。17.鲁迅的杂文向来有形象与逻辑相统一、(抒情与议论相统一)的特点。18.鲁迅早期的翻译,曾受(严复)的影响。

19.在谈到文学翻译的信达不可兼得时,鲁迅早年主张(宁信而不达)。21.鲁迅认为,(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22.收入鲁迅早期用文言文撰写最多的杂文集是(坟)24.1923年,茅盾,沈雁冰在《读〈呐喊〉》一文中,称读鲁迅的小说简直感到“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

27.鲁迅的学术著作(汉文学纲要)是我国第一部用新观点写成的文学史。28.鲁迅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30.鲁迅的杂文创作塑造了一系列(象征性)的形象。31.鲁迅说,《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32.鲁迅认为幽默的审美特征是笑中多苦,幽默含讥)。33.鲁迅评价雪莱的诗歌创作具有“(理想主义)”的特点。34.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反映了(辩证的进化的)观念。

35.在日本求学时,鲁迅主要受到(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的影响。36.《野草》的第一篇《秋夜》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37.鲁迅小说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但却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精粹凝练、深广浑厚)。39.鲁迅整理古籍的态度十分严肃认真,到了“(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地步。40.鲁迅的杂文作为一部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41.鲁迅在《野草》中着重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创作了富有诗意的(思想分析)的散文诗篇。42.(《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43.鲁迅整理古籍的基本方法是(实事求是)的方法。44.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风是(自然飘逸,和平冲淡)。

45.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的进化的观念。46.鲁迅在一篇小说的结尾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篇小说是(故乡)。

47.“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灯下漫笔》。48.赞扬《野草》“内含哲理,用意深邃”的作家是(许寿裳)。鲁迅把清代小说分为若干类,其中属于讽剌小说的是《儒林外史》。【双项选择题】

2.鲁迅称自己创作的小说特点具有(表现的真切、格式的特别)的特点。

3.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反映生活的深刻性、描写内容的历史纵深感)。

4.(解剖民族心理、挖掘社会病根)是鲁迅杂文创作的一大特点。

5.散文诗《野草》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追求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实、追求表现上的蕴藉、含蓄)。

8.中国现代小说的大多数样式,包括(幽默小说)、(讽刺小说)、写实小说等,都可以从他的小说中找到典范性的先例。9.鲁迅的杂文是适应“五四”(“文学革命”)以至(“文体革命”)而问世的。10.鲁迅重视杂文的批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

11.鲁迅力主抗争的美学思想,主要内容有(主张发扬真美、移人性情)、(提出“不用之用”的观点)。

12.鲁迅整理的古籍,主要有《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稽康集》。14.外国文学对鲁迅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学术研究)。

17.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理性精神、反映生活的深刻性)。18.鲁迅说自己杂文创作的任务是(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与抗争、针砭时弊。)19.鲁迅要求的美,主要是“有力”与“愉快”,(而非狂欢和粗暴。真挚,却非固执、美丽,却非淫艳)。

21.鲁迅说,在他看来,中国文学可分两大类,(写实文学、抒情文学)22.对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介绍,鲁迅突出了他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特点。24.鲁迅小说创作特点。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25.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理性精神、反映生活的深刻性)。26.(解剖民族心理)和(针砭时弊)在鲁迅杂文创作中占据相当大的篇幅。27.散文诗《野草》着重表现了鲁迅(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具有(追求表现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的特点。

28.鲁迅介绍的摩罗诗人,主要有(拜伦)、(雪莱)。

29.鲁迅整理古籍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史记,古代小说)。【简答题】

1.鲁迅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有哪几个突出的方面?

答:艺术格局的丰富多彩、简洁深厚,悲喜剧交融,白描传神。

2.《野草》中哪些篇章体现了鲁迅的这种态度,他又是怎样揭示奴才性格的核心的?

答:主要有《复仇》、《求乞者》等。以讽刺的笔触,揭示其苟活的人生,对中庸哲学的否定。

3.鲁迅的悲喜剧观有哪些特点?

答:鲁迅将“人生有价值”的观念引入对悲剧和喜剧的认识之中,使“悲剧”、“喜剧”与有“价值”意义的内涵相联系。鲁迅揭示了悲剧就是要以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悲愤感来感动读者、观众的心,激发他们强烈的爱憎情感,而喜剧则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使人们在诙谐、幽默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4.哲理与诗情是鲁迅杂文艺术的一大特点,大致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类的特点是什么?

答:两大类。第一类的特点是叙述与抒情相互渗透,第二类是以说理为主,理中见情,在哲理的诗化中做到情理交融。

5.创作《野草》时,鲁迅正处在世界观矛盾而复杂的时期,思想变化有哪些特点?

答:1)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病态;(2)歌颂韧性战斗精神;(3)严于解剖自我,真诚坦露心胸。

6.鲁迅的杂文创作有哪些艺术特色?请简要说明之。

答: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要点:(1)逻辑性;(2)形象性;(3)讽刺性;(4)抒情性;(5)多样性;(6)常用曲笔。

7.鲁迅的比较文学实践,具有哪些作用与意义?

答:鲁迅企望通过翻译的作品来唤醒和激发中国人民的斗争意识,体现出一位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思想。,所以他的比较文学实践《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站在被压迫人民的立场上,为中国介绍欧洲积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想。

8.鲁迅是怎样概括白描艺术手法的?其要点又是什么?

答:鲁迅尤其重视运用白描手法。鲁迅曾给白描下了一个精到的述说:“‘白描’却没有秘决。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9.鲁迅对悲剧的认识是什么内容?请简要说明鲁迅的悲剧观。

答:鲁迅的悲剧观。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首先,鲁迅认为,悲剧反映的对象是实体性的,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着的。其次,鲁迅指出悲剧是一个“毁灭”的过程,毁灭的对象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鲁迅对悲剧的论述,涉及面广,他从以上对悲剧内容的美学特征的理解出发,还在许多方面对悲剧创作提出了一系列主张。

10.鲁迅在杂文《坟写在〈坟〉后记》中提到,“中间物”概念的内涵指的是什么?

答:是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11.鲁迅在“五四”时期写的“随感录”有哪些特点?

答: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的独特个性。12.鲁迅在创作《野草》象征主义表现艺术的手法

答: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的意象,赋予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其途径有以下几种:其一,自然景物的象征;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的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的意义。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13.对于讽刺艺术的论述,鲁迅提出了哪些精辟的观点?

答:其一,夸张;其二,反语;其三,摹拟;其四,谐趣。14.鲁迅杂文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有哪几个突出的方面? 答:鲁迅的杂文展示着“时代的眉目”,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值得后人认真研读的一代“诗史”。首先,鲁迅的杂文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主要动向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次,鲁迅的杂文中活现着一批栩栩如生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再次,鲁迅的杂文形象地描绘了许多社会世象和心态。

15.简述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

答:从祥林嫂的悲剧中,不只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残酷地钳制着劳动者的命运,并且还戕害人的精神,把人变得迟钝、麻木和愚昧。16.《影的告别》如何表现作者的内心矛盾? 答:现实生产中形影相随,不能分开。鲁迅在《影的告别》中巧妙地构想出影形告别的场景,从影的告别词可见,它既想决别,又对形留恋,但最后是决绝而去。影和形的告别象征着鲁迅一个自我向另一个自我的诀别。“影”的形象是鲁迅内心思想矛盾的化身,“影”的告别词也正是鲁迅当时内心矛盾的坦露。17.“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说明鲁迅这段话所包含的美学内容。答:(1)说明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剥消,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因而在爱憎美丑的认识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立。(2)说明属于不同思想体系的人,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美感,共同的“喜怒哀乐。18.鲁迅关于唐、宋传奇两者区别的看法。

答:传奇小说,到唐亡时就绝了。至宋朝,虽然也有了传奇的,但就大不相同。因为唐人大抵描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极多教训。19.简述鲁迅对《聊斋志异》艺术上的评说。

答:鲁迅认为《聊斋志异》艺术上特色有二:一是描写详细而委曲,用笔变幻而熟达;二是说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并不觉得可怕。缺点是“用古典太多”,使人不容易看下去。【论述题】

1.试分析论述鲁迅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答:①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美的本质;②美的本质离不开现实社会和时代的制约;③美的本质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也有民族文化的个性。

2.试分析论述鲁迅在《野草》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哲学思想。

答:①体现了鲁迅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思想。②体现了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思想。③体现了鲁迅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和自我牺牲的思想特点。3.结合对《野草》的阅读理解,试分析论述《野草》“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思想特点。答:(1)揭露社会之黑暗犹如地狱(《失掉的好地狱》);(2)嘲讽“中庸”和奴才哲学(《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求乞者》);(3)抨击精神麻木的“戏剧的看客”(《复仇》、《复仇(其二)》);(4)鞭挞青年空虚无聊、忘恩负义的灵魂(《我的失恋》、《颓败线的颤动》);(5)揭穿“正人君子”虚伪的假面(《狗的驳诘》、《死后》)。《野草》对韧性战斗精神的歌颂:(1)为刚强不屈的战斗者唱赞歌(《秋夜》);(2)赞美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过客》);(3)颂扬无私无畏的献身品格(《死火》);(4)热情歌颂叛逆的猛士(《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

《野草》确实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用诗的激情和诗的形象来展现自我内心世界矛盾和斗争。这种自我解剖、渗透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哲理探索意味。

4.鲁迅对中外文化遗产采取什么态度? 试论述鲁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历史贡献。

答:鲁迅基于中国社会现实的考虑,特别注意提倡现实主义精神,但作为艺术表现的方法,鲁迅则在提倡现实主义方法的同时,也兼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鲁迅一向认为,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不但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只要有利于更好地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写出成功的作品,对任何表现方法都可以采用“拿来”的办法。鲁迅在这方面的主张以及创作实践,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仍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的。

5.试分析论述鲁迅所提出的“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的本质的美学思想。

答:鲁迅解释什么是美?“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

③美的本质是超功利的,并非致用。他在另一处说:“主美者以为美术目的,即在美术,其于他事,更无关系。”

④这便是文学上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所主张的。他说美术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想,三曰美化,“美术云者,即用思想以美化天物之谓。” ⑤他强调“神思”,即发挥想象力达到理想境界。美的社会功能就是“涵养吾人之神思” ⑥。我们欣赏美术作品,便受到薰陶,使人气质受到影响。鲁迅打了一个比方:“如游巨浸,前临渺茫,浮游波际,游泳既已,神质悉移。” ⑦我们欣赏美术作品好像在大海中游泳。而且科学知识给人的启迪和艺术作品并不相同,科学知识靠推理,艺术作品靠直觉,直接能感受到人生的哲理,能接触到人生的真理的隐密幽深之处。这是美术供人享乐功用的一方面。

6.结合你对《野草》的理解,试论述《野草》的哲理性和文化意识 答: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的意象,赋予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其途径有以下几种:

其一,自然景物的象征;

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的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 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的意义。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野草》的文化意识:《野草》的语言文字显得特别优美和瑰丽。《野草》的语言精炼而警拔,往往精炼得近于浓缩,有的成为警句。《野草》的语言又是含蓄而曲折的。《野草》中的对话往往也寓意深警,不管是讽刺还是抒情,常常闪现着诗意的光彩。《野草》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常用排比句式,多结构相似的短语,关键性句子尤其是警句每见重复等等。7.试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两篇小说为例,论述鲁迅小说的现代特征

答:鲁迅小说对我国传统小说艺术实现了大突破,创造了崭新的中国现代小说艺术。首先,在人物与故事关系上,鲁迅的小说突破了传统短篇小说的格局(他的小说淡化情节,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完成了从情节小说向性格小说的转化); 其次,在艺术手法上,鲁迅“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他的小说综合运用了中西方小说的艺术技巧,从作品内容出发灵活而多变,充分显示了鲁迅丰厚的中西方艺术素养和艺术上的独创性;

再次,在小说语言上,鲁迅小说彻底地摆脱文言,改用白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鲁迅小说在形成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主潮方面的贡献与特点:鲁迅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的形成起了主帅作用,他是这一文学思潮、流派的奠基者与旗手。鲁迅小说犹如涉世很深者向人们讲述世态和人心,简约而严谨、冷静而深沉,读后既发人深思,又感人肺腑,可谓理深情挚。

鲁迅的小说,成功地刻画了阿Q等一群出色的人物形象,他们性格鲜明、独特而又有极大的普遍意义。鲁迅小说所特有的质朴、清醒、深沉,使他的现实主义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影响及于几代作家。

8.结合鲁迅的美学思想发展,试论述鲁迅“崇高阔大”审美趣味的特点。

答:五四“以后一直到30年代,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日益深刻,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认识也日臻成熟、深刻,并且也更具有系统性和明确性。首先,鲁迅突出发展了”五四“以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见解,并且在理论上对之加以深刻的阐发、论述,形成了作为鲁迅文艺思想核心的革命功利性的文艺观„„对于文学的社会性问题,鲁迅更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对之做了深刻透彻的阐述。鲁迅从文艺的社会功利性出发,对艺术的起源以及制约着文艺的发展的时代性问题,作了深刻的研究和阐述。从功利性的文艺观出发,鲁迅也很强调文艺的时代性。鲁迅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从文艺的功利性和文艺的审美性出发,鲁迅还对艺术美的几种基本形态作了颇为精到的论述。

(1)关于崇高,深为鲁迅所喜爱。鲁迅在批评30年代的一些作家、作品时,就常常从这一美学偏爱出发。

(2)关于优美,鲁迅不免过于偏激。他抑优美,扬崇高,是从他革命的功利主义文艺观出发的。鲁迅认为,对优美这一艺术美形态的欣赏,是必须有余裕的,“花呀月呀”不出于啼饥号寒者之口。那种心地晶莹的雅致,是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好境遇。9.近二十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主要进展。答:(1)从读后感式的单篇分析进入到综合性的系统研究。(2)从单一的视角进入到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

(3)从单纯创作技巧的分析进入到从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高度来评价。(4)对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入到“多种创作方法”的争鸣。(5)从单一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发展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10.谈鲁迅早期美学思想中的“真美”的内涵。

答:鲁迅的“真美”的内涵,主要是反对以“观念的真实”来代替“感情的真实”,也就是说以“移人情”的观点来对抗“持人性情”的封建主义的传统美学观。所谓“持人性情”,是从孔子流传下来的诗论,目的是要以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伦理观念来束缚人的个性的发展。鲁迅提出的“移人性”说,则是要求文艺创作具有真实感情的形象,来启发人的个性的发扬,亦即个性解放。

第五篇:中山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

中山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招生简章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本科)

毕业学校: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自考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和各级学校的实际工作及语文教学、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广州自考网)

中山大学自考课程设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美学、唐宋词研究、民间文学概论、毕业论文。

选考科目:英语

(二)、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加考科目: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文体写作。说明: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非文学类专业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文体写作。四门课程。

中山大学自考就业方向:

主要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广州自考)

中山大学自考报读说明: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或同等水平的有志社会青年(报读本科需大专毕业或大专在读生)不受性别、年龄、户口、民族等限制均可报读。(免入学考试)

中山大学自考收费标准:

业余:学费4200/年;全日制:6500-9800/年。详细情况请咨询本学院招生老师。

报名电话:020-89104360*** 梁老师

020-84450972*** 赖老师

咨询QQ:107681642

5中山大学自考指定报名中心: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81号城市职业学院门口、中电数码城三楼X309-311自考招生办(地铁八号线鹭江站A出口,公车客村站)

本招生简章出自中山大学自考网:详情请登录网站或者致电给自考招生办

下载辽宁汉语言文学07565自考鲁迅研究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汉语言文学07565自考鲁迅研究复习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山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

    自考汉语言文学美学笔记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

    贵州09年自考汉语言文学5篇

    贵州09年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段)考试计划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是否全国统考 是否全国统编教材 教材名称 教材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 √......

    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docx

    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风格 专 业: 主考学校: 汉语言文学湖北师范大学摘要: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他的散文独特之......

    自考汉语言文学学习顺序(汇编)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顺序建议 刚开始学汉语言文学的时候,其实并不太清楚到底都要学什么东西,只是一门一门的考,直到现在才理出一点头绪,专本加起来一共是24门,抛去公共课,各门......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名词术语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 词 术 语 解 释 1、荷马史诗—— 是指古代希腊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它们形成于公元前九、八世纪,传说中的编定者是荷马,因此得名。这两部......

    华南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21世纪我国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或文字工作......

    云南自考汉语言文学——西方文论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D)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D、柏拉图 C、王尔德2、 贺拉斯写作了 (B) A、《诗学》 B、《诗艺》 C、《为诗辩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