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习旅程之见闻感受2
实习旅程之见闻感受
在大三这个紧张忙碌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实习,我们的首站是榆次老城,那是一座散发着古老气息的城,我喜欢那种古色古香的韵味,一下车,我就看到了一座刻有榆次老城的门楼,我们蜂拥而至,一道赋予了古韵的街展在我们眼前,我们欢跳着迈进这座城,当然,我们不是仅仅来游玩的,牢记使命的我边观察着老城中建筑的结构,边用手机拍下了这意义颇深的地方。一:老城之行,深味底蕴。
榆次老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融晋商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三晋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同时,晋中古朴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了是这次拜访更加富有意义,我们还在网上了解了很多关于老城的历史。榆次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不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桑芸故居遗址公园、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风格及宏伟景观。
这么伟岸的工程的修复和保护也是一件重大的事,本世纪初,榆次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根据老城实际,对老城改造提出了“部分改造、部分保存、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新思路。榆次老城改造工程分四期完成,总投资10亿元。即:一期工程投资4亿,完成老城南区主街道和部分景点建设;新建北区商业街和文化中心建设;二期工程投资1亿,完成文庙、凤鸣书院修复建设工程;三期工程投资2亿,完成大乘寺佛学院建设和完善南区大街游购住功能;四期工程投资3亿,完成老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使其成为旅游要素齐备、功能齐全、有个性特色的旅游景点。
榆次老城修复改造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达到“旧城改造、文化保护、旅游开发”三性叠加的建设目标,区委、区政府聘请了北京古建园林设计院、上海同济大学、西安古建设计院等多家单位制作规划方案;多次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郑孝燮、罗哲文、周维权等实地考察指导、反复论证,确保规划设计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准。
老城内主要景观共分7个部分:
1、城隍庙:国保单位,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距今480多年历史,被世界历史遗址保护基金会列为全球濒危最精美100座古建筑之一;
2、县衙:包括集南北园林风格为一体的西花园、集民间艺术收藏之大成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县级衙署-榆次县衙,占地21000平方米,房屋400余间,由于宋太宗迁并州治所于榆次,榆次县衙留下了“古并州治”的古称;
3、文庙、凤鸣书院:占地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堪与山东曲阜文庙媲美的榆次文庙、始建于宋代,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明清时代最大的书院之一的凤鸣书院由于西晋榆次县令荀藐廉洁“凤集于榆次”的故事得名;
4、瓮城遗址公园:见证榆次老城千年战争风雨的瓮城遗址、是榆次仅存的古城门,公园占地17万平方米;
5、清虚阁广场:广场占地8万多平方米,中心主体建筑为民成化5年所建清虚阁,高21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广场四周二层602间商铺;
6、大乘寺:中国最大的尼众佛学院大乘寺,占地7万平方米;
7、商业街:感受晋商遗风感悟经商之道的明清一条街、市楼、思凤楼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老城总体规划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风格及宏伟景观。
城隍庙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庙内主殿建筑结构精巧细致。主殿前 有玄鉴一座,高达25米,颇为壮观,1999年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城隍庙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茗籍之神。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
西花园因位于城隍庙西侧而得名。小巧玲珑,布局得体,东有厅堂、西有游廊、北有假山瀑布、其中还有造型奇特的多景楼和石舟坊,亭榭结合,浑然一体。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北方园林中别具一格。
榆次县衙,是我国保存教完整的县级衙署,有“三晋第一署”之称,位于东大街北侧,占地2万平方米,始建于宋朝,5堂26个院落,整体布局、规模形制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教思想。内有思凤楼、寅宾馆、牢神庙、县丞院,衙神庙,马王殿等艺术品刻工精细、刀法娴熟、生动古朴、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县衙得以奇迹般地保存,成为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珍贵的历史活标本,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它又是一座宝贵的文史资料库,其中大量的楹联,流连盛广,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榆次文庙,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是榆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棂星门是文庙的大门,始建于宋真宋成平二年(公元999年),坐落在1.3米高台上,面阔三楹,山琉璃瓦顶,棂星门里,是半月形水池叫泮池,上面的石桥叫做状元桥,在桥北是大成门,通过大成门就是大成殿。
文庙还有敬一亭、尊经阁、东西学宫等建筑。
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县学,是榆次的最高学府。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称凤鸣书院,院名来源于西晋荀藐,任榆次知县,卓有政绩,有凤集榆次之说,书院占地2700平方米,书院呈园林式布局,湖光山色,中间的湖名为砚水湖,占地4800平方米,古建主体为两贤祠和和讲堂、还有六角亭、四角亭、绿花轩、祭坛等。
在榆次老城的南北大街上聚集着众多的老字号商铺,这些遗留着明清古典风格且中西合璧建筑的 老商铺,至今仍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众多的老字号不仅保留了榆次曾经辉煌的商业历史,同时更让今人看到了榆次商贸长盛不衰的繁华。
榆次老城作为三晋旅游第一站,华北最大影视城,晋商文化起始点,中国艺术博物馆,其所具有的文 榆次老城文化(19张)化内涵是全方位的。下面从几方面概括:
一、历史文化
榆次是山西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太原的南大门,素有并南重镇之称。早在战国时期,史书就有了榆次城郭的记载。现在榆次老城是隋开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较完整地保留到20世纪40年代。
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新兴的城市化建设中,榆次老城才逐渐消失了。21世纪初,开始修复的榆次老城,西至西门瓮城,东至俞家街,南至清虚阁,北至小井巷。老城可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建筑宏伟、功能齐全。南北大街市场繁荣,店铺林立,是古城经济中心。城隍庙、县衙、凤鸣书院等建筑相依而立,是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充分体现了榆次老城历史文化和城的意向,初步构成了榆次老城的城市体系。
修复后榆次老城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古建筑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等。榆次老城中的一楼、一阁、一砖、一瓦、一口枯井、一棵老树,都折射出千年老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二、建筑文化
山西古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座宝库,榆次老城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集宋、元、明、清、民国各期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在晋商文化土壤的孕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榆次老城的古建筑,沿革有序,风格多样、用材考究、做工精细,粗犷而不失细腻,工细而少近奢侈,历久弥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榆次老城的建筑以清代、民国时期建造的居多,而一些建筑修建的年代更为久远。文庙中的棂屋门修筑于明代。这些建筑历经岁月的沧桑,向世人展示了历史积淀的厚重美。从榆次老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中,可以大致领略到中国古建筑由粗简到繁细,由保守到开放两条线索交织发展的脉络。榆次老城宋、元历史时期的建筑格调是粗犷而质朴的,明代的建筑风格则相当成熟,朴实中洋溢着高雅的美。清虚阁和玄鉴楼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玄鉴楼被世界文化遗址基金会公布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100处建筑之一。
榆次老城中的园林布局紧凑有序,手法灵活多变,亭、台、楼、阁、廊、轩、榭点缀其间,将北方建筑的大气与江南水乡的灵韵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出了老城园林豪放与秀美的风韵。榆次老城古建筑中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绘多以民间历史故事喜庆吉祥的图案为表现内容,起娴熟的工艺着力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二:美特好配送中心之游,颇感严谨。
我们感受完博大精深的古城文化后,又一路欢歌来到美特好配送中心,到了之后,我们先饱餐一顿,接着热情的美特好员工开始了介绍,美特好总体工程占地面积约400亩,一期工程占地约300亩。项目建设分三期进行,预计总投资6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将包含常温物流配送仓库和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两个部分,建筑面积分别为30000平方米和28800平方米。其中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低温工作环境,包括蔬果检验、分拣、包装,厨房半成品加工、包装及储存,生肉检验、分割、整理、包装和储存等加工内容。中心由国际SPAR物流专家进行工艺设计,并匹配美国红色草原公司研制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美国JDA零售管理系统,直接对接国际前沿新技术,在满足终端销售的前提下,将库存量压缩到最少,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并对公司将采购触角延伸到生产工厂、田间地头提供有力支持。中心还将与美特好的门店一起建立起严密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放心的食品。
美特好清徐县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是美特好公司战略投资发展项目和国际SPAR的重点合作项目。从建筑规模来看,目前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物流项目,总投资额6.8亿元,项目一期占地面积247亩(第一期工程4.2亿,其中常温区1亿、低温区2亿、配套设施1.2亿)。项目设计可满足300余家综合超市物流配送需求,未来年配送商品额约80亿yuan,清徐美特好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中常温配送中心约3.5万平方米,农产品加工中心1.5万平方米,生鲜加工区(PC部分)1.3万平方米,配套用房2万平方米。
在那个大哥的带领下,我们观察了好多地方,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那里的环境和员工的作风,一步入那个地方我就觉得那里的环境特别干净,员工的管理很严谨,整个厂房内井井有条。在厂房内托盘货物堆放时采取方式多种,有重叠式,交错式,压缝式,纵横交错,旋转交错等,而且,在所收货物超过安全高度时需要缠绕保护膜予加固,一期建筑分为南北两栋,建筑西侧为二期项目预留地,项目分为常温配送,低温农产品配送,生鲜加工三部分。常温配送中心位于北侧,一层面积近3万平方米,加上二布局的特殊商品区与办公室,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一层为常温包装商品储存区,有货位3.6万个,可满足8000~12000个商品品项的收货、储存、拣选、拆零、越库、发货等作业。附属区域,如维修间(电瓶叉车充电区和电池存放区)、电瓶叉车临时存放区、笼车存放区、办公区、RF扫描枪充电区等均设在一层。二层南侧为特殊与高档商品库区,东侧为物流中心的功能区与办公区。低温农产品配送与生鲜加工中心位于南侧。一层为蔬菜水果加工配送中心和冷冻冷藏品库区以及收货区、发货区等,面积约1.5万平方米;二层为生鲜加工区,加工类别包含畜产粗细加工、蔬菜精加工、水产加工、主食面条加工、配菜与冷菜加工、熟食制作、香肠加工等,面积约1.3万平方米。低温部分设置了若干个温度带,其中,肉类急冷为-35℃;肉禽及冷冻水产品类冷冻温度为-25℃;鲜活类水产、蔬菜、水果保鲜储存温度带为0℃左右;加工工作温度带为6~12℃。生鲜加工中心设计满负荷运作时,每年可加工畜产约70多万头,农产品12万余吨,熟食近5000吨,面点3600多吨,鸡类副产品3600多吨。
感想:在为期不长的实习期里,我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巩固和应用于实践。短暂的实习已经结束,在实习期内着实让自己增长不少知识,榆次老城古韵的文化,特色的建筑,让我感受到古人的智慧,看到的美景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想象他们是通过什么样的双手打造出这么一座赋予深深文化气息的老城,这让自己了解到在学校及书本上不曾了解到的东西,而且短暂的实习也让自己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及努力方向。而在美特好的实习又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厂房里工作的员工身上所具有的素质,如果要想在自己所学专业有所发展,我们就必须选好发展方向,综合外界各个因素(地理、经济、环境、薪资、企业发展前景等)选择就业,同时要在自己选中的单位努力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晋升目标,并且为自己的目标付诸行动加以坚持。此外,为减少自己心理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落差,我们自己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工作是辛苦的,但是辛苦与所得是成正比的,相信坚持下来我们就会拥有我们所期 望的。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在心理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学习是一件没有尽头的事情,坚持是一种可敬的品质,如果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再加以坚持,我相信任何事情都难不倒青春的我们。
第二篇:见闻感受
见闻感受
——拒绝施舍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忽然打了个寒颤,因为心得的沉重,我知道很偏激,只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走过繁华的商业街,触目惊心的是衣不遮体的、残疾的、面部脏兮兮的乞丐的人群,这其中孩子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人大多数有组织或规模,或软求或硬讨,给一个城市抹黑的同时,也渐渐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这一条街上有多少乞讨者?一个城市又有多少?其他的城市呢?哪里来的如此庞大的群体?
乞丐,词典里释为“生活没有着落,靠乞讨过活的人”,可是时代在变迁,很多词汇的释意已经不准确了,陈旧了落伍了。现在的乞丐,绝大多数不是什么“生活没有着落的人”,而是一种职业,一种出卖尊严,嘲弄善良人的善良的职业!让这个世界失去了温情,逐渐冷漠的丑陋的职业。
如果你心中存有疑惑的话,那不妨去试试,你双手端一碗米饭给一个乞讨者,看看会不会遭到拒绝甚至是辱骂?!因为他们根本漠视你递过去的温情,眼中有的只是金钱!曾经有个笑话:某人走到乞讨者面前,摸摸口袋发现没有零钱,收了声抱歉要离开,乞讨者开口问:“你是多大票的?我可以给你找零的。”多可笑,一个足以让施舍者大哭一场的笑话!
君不见,多少乞讨者,几年光景回到家乡盖起洋楼?君不见,农闲时节,多少村落不见了人烟,整个村子的人涌进城市,把乞讨当做第二职业?
最可悲的,还是那些孩子!各自的境遇并不相同,由父母离婚遭遗弃的,有自己离家出走的,又遭坏人拐骗的„„这些孩子的最终下场,往往是归于某个乞丐黑老大的旗下,每天工作一样沿街乞讨,需上交多少比例的财务,才能换的每日的温饱,否则棍棒伺候,皮肉难免受苦。那些乞丐黑老大,住的是宾馆,下的是酒店,洗的是桑拿,泡的是酒吧,善良的依靠工资生活的人们,可曾想过,那些令人咂舌的消费中,有多少是来自你善良的口袋?
世界上还有一种人,或者根本不应该称一个“人”字,因为无知因为愚昧因为对金钱的贪婪,居然可以“出租”自己的骨肉,只要付给他一笔钱,你可以把他的孩子领走当做乞丐的工具!也许他根本不知道,他的贫穷就因为他的无知,为了金钱,他又让他的孩子走上了无知而且无耻的路!为什么乞丐乐此不疲?甚至为此拐骗、雇佣、伤残一些孩子?因为无本万利,因为钱来的太容易,因为这世界有着太多善良的人!善良的人们啊,你可知因你的善良,这是上才会多了一种无耻?!才会有人才丧尽天良?!请对乞讨者说声“不!”,哪怕他真的无辜!拒绝施舍!净化这社会,我们的孩子,应该远离人性的侮辱!
第三篇:运动会见闻感受
伴着秋日艳丽的阳光,和着凉爽的秋风,我们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一大早,全校师生就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有的安排场地,有的整理服装,忙得不亦乐乎,原本寂静的赛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随着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始,各班队伍依次入场。此时进行曲骤然响起,一个又一个班级排着整齐的队形,大踏步向主席台走来。他们个个衣着鲜艳,面带笑容,昂首阔步,展示出青年特有的朝气与活力。
当大会宣布运动比赛正式开始,整个赛场顿时沸腾起来,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你看那径赛场上的运动员,一个个如利剑般飞离起点,冲向终点,捍卫班级的荣耀,引得在场的观众兴奋不已。不论选手是否获得第一,他们都会得到观众的赞美和鼓励。因为在观众的心中,这些运动员都发挥出了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他们是运动场上的英雄,是我们的骄傲。
长跑是考验选手体力的项目。在比赛中,选手要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心理上的考验。参加这个项目的运动员真正体现了努力拼搏,永不服输的运动精神,它给我们的感受远比成绩要丰富的多。
再看那田赛场上的运动员,也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跳高跳远的运动员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拼尽全力,即使失败也毫不放弃。他们面对目标跨出坚定的步伐,跳了又跳。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是个人的巨大财富,更是将来能够走得更高更远的稳固基石。参加铅球比赛的选手互相竞争,成绩越投越远。他们手中的铅球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许愿球,不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运动会是展示学生青春风采的舞台,它锻炼的是体力,激活的是生命,弘扬的是个性和青春活力,收获的是笑脸和精神风貌。我虽只是看台上的一名观众,但我也学到了很多珍珠般宝贵的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第四篇:春节回乡见闻感受
春节回乡见闻感受
又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本人利用春节回乡探亲时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农村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了解社情民意,体验群众生活,共同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农村的人民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
一、农村变化日新月异
走在乡村平坦的水泥路,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回乡欢度春节的人们纷纷感受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外出的人们普遍感到,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
村级道路硬化升级改造全面完成,部分路段配套太阳能路灯、绿化带等设施。如老家在近年解决了水利渠道渗水浸泡道路的问题,回乡的人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扰。
现在农村看着电视、开着空调,再也不用担心电压不稳会跳闸了;村里的群众小型自建楼一幢连着一幢,当年的旧屋瓦房越来越少。
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村里都发现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
农民看病‚不差钱。一位老人拿出新农合的小册子,高兴地说:现在的政策真正好,不用再担心没钱看病,自从参加了城乡居民医保,我们农村人医保待遇和城里人的待遇一样了。近年来县里做好社保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高覆盖率和参保率,确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关怀,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现在群众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更方便了。每个镇都大力开展就业社保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每个村都建立就业服务站工作。目前村和社区已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联网,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招用工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一点登录、多点查询、就近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格局。有的村还建立了农民工创业示范点。举办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多次电话联系,了解其就业、培训情况,并介绍宣传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信息。
二、发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系列活动的开展,村屯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收效明显,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有的群众思想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大家虽然期盼有好的卫生环境,也积极参与整治活动,但往往活动过后在日常生活习惯中没能转变随手乱丢垃圾的习惯,要改变群众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还需长期不懈努力。基础设施管护仍然不够完善。虽然村里水泥路相继修通,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导致有一些路段出现破损,路灯无人维护。
三、群众的新期盼、新愿望
这些年村里整体经济逐步在提高,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民人均收入还是相对偏低,群众都期盼农村文化建设再给力一些,农闲时间多举技能性培训班,让村里人外出务工好就业、多挣钱。
在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在家乡务农的群众现在更多的期盼是今后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现代农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期盼多请专家到基层为他们提供中药材、林果业农业等方面的培训、指导。
第五篇:顶岗实习感受之化零为整
成功正是一个化零为整、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坦途。正如很多人容易颓废,觉得任务太难了,完不成,所以产生了焦虑心理,只好选择暂时逃避,明天再做吧。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拖再拖。而一旦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降低任务难度,推迟自己放弃的心态,则每天都能完成更多的任务。
如果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够不断的将行动与目标加以对照的话,那么他们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这样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的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目标,我遇到过许多人,他们心中都有一张很清晰的目标地图,但是因为面前有太长的路要走,有些无从着手,甚至望而生畏,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在忙碌中丧失信心,我们需要将目标分解,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来不断激励自己,将长距离划分成为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不要畏惧遥远的目标,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忙碌于一个又一个眼前可以企及的小目标,就是追求理想的第一步。不要抱怨每天忙碌于如此多的琐事,成功从来都无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每天的忙碌都发挥功效,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