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000字论文《试论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试论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赵禹承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省辽阳市 邮编:111000)内容提要: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一生影响很大。在平日的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广泛阅读诸子百家的文章,特别是儒家学说,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谐”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石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明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
关键词:谦逊,诚信,仁义,责任意识,民族力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传统伦理道德曾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与我们整个民族的血脉融为一体。在相当长的时间长河里,并成为历代前人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评判标准。到近现代,尽管对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一些具体问题还存在着矛盾与争议,但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许多东西都成为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道德观。特别是儒家思想提倡的谦逊、诚信、仁义等,这些都值得今天的人们继续发扬光大。从总体上看,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倡导整体和合精神,强调为社会、国家、民族效力的爱国主义信念。
二、推崇“仁爱”与人际关系和谐原则。
三、弘扬人伦价值,讲究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道德责任和品格。
四、追求精神境界完美,宣扬个人修养的持之以恒。
弘扬爱国为民诚信精神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反映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从总体上看,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倡导整体和合精神,强调为社会、国家、民族效力的爱国主义信念。
二、推崇“仁爱”与人际关系。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兴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民族是一个历史性的民众概念。因此民族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自然性的,如同人们所说的被“大地”和“鲜血”所规定,民族必须宽广地理解为文化性的,这就是说一个民族在根本上是被思想和精神所铸造的。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一个民族就表现为其民族精神。
说起中华民族精神,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无疑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它并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事实上,美国和欧洲的国家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甚至极端化为一种白人中心主义。人们之所以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民族的欺凌、压迫和剥削,而需要以爱国主义来凝聚人心,努力奋斗而获得民族解放。
除了爱国主义外,人们还认为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饶、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各种具体的表现。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确显现了这些美德。但也必须承认,世界上其他优秀的民族也拥有这些美德。这就是说,它们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本性,而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人性。因此我们必须揭示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不同的精神。但何处可以寻找到它呢?民族精神不仅表现在其一般的日常生活和伟大的历史事件,而且表现为其智慧,并主要包含在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形态之中。其实,西方的民族精神也就是西方的智慧。古希腊的智慧结晶为《荷马史诗》,它要人成为英雄。所谓英雄具有如下美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中世纪的智慧表达于《新约全书》,它要人成为圣人。作为圣人的美德就是:信仰、希望和博爱。近代的智慧见于卢梭等人的著作,它要人成为公民,也就是自由人。一个公民的基本美德为: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不同时代的智慧铸造了西方人的民族精神。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拥有其独特的智慧。中国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儒道禅(佛)的思想当中。儒家主要是主张仁爱天下。它要人如同爱自己的亲人一样而爱天下大众,因此就有“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类的箴言。仁义道德成为了中国人做人的基本规范。与儒家不同,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它认为文明压抑了人的天性,因此希望回归自然,让人性得到自由成长。作为外来的文化,佛教在中国却生根、开花和结果。佛教宣扬的悲智双运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心灵的觉悟获得慈悲和智慧。大乘佛教所具有的菩萨情怀不仅渡己,而且渡人。唐宋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都行走在儒道禅(佛)之间,他们的思想也影响了一般大众的生活、思考和言说,从而陶冶中华民族的气质、性格和精神。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双运。这使中华民族不仅不同于西方民族,也不同于东方的其他民族。毫无疑问,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传统也影响了每一个当代的中国人。对它任何简单的否定或者肯定都是无济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批判地对待中华民族精神。所谓批判就是区分,也就是说要判别出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从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真正的发扬传统。在发扬传统的同时,还要面向世界。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主要是西方文明)的交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丰富自己,从而建立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得它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富。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最近这段日子,国人们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是关于奥运火炬的传递,其中在海外传递的过程中,部分藏独分子阻碍火炬传递的行为令人震惊!而其中又牵扯出关于法国企业家乐福暗地里资助**集团的事件。这件事情使得很多人都开始了抵制家乐福的行动。毫无疑问,大学生们是这项抵制行动的先锋。就我的亲身经历而言,一些大学生们在网络上将自己的网络用户名换成与爱国有关的名字或是标有爱心的图片;大学生们转发关于爱国的短信“中国人万众一心,团结起来”的标语条条可见;在海外的留学生们更是集结在一起,上街游行,表达对于自己祖国的热爱,对于各国歪曲西藏事件的报道的愤慨,对于某些国家插手中国内政的强烈反对;而在部分城市家乐福超市的门店口,很多人都拉着反对家乐福的横幅,进行抵制活动。以上的种种行动使得现在家乐福的营业额节节下跌。这些事例充分的表现了我们大学生对于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当今,我们一直在强调,倡导要使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我们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意气奋发的一代,是这一主旨的先锋者。同学间我们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在人和人的相处过程中,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睦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住在学校的,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间远远多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在家里,父母会照顾,谦让我们,但现在我们是和同学相处在一起的,这种相互之间的谦让,人际关系之间的和谐就变得格外的重要了。而且,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我们成人的开始,是我们远离父母的开始,大学四年之后我们会踏上工作岗位,到那时,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着我们去处理。
所以在平日的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广泛阅读诸子百家的文章,特别是儒家学说,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谐”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科克骄防矜。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谦敬即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父母就教我们的道理。人一定要谦虚,不要骄傲。和别人相处时一定要礼貌。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是特别的重要,因为我们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大家对于我们标准就越严格。
在平时乘车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会起身让座给年纪较大的人,会让座给怀抱婴儿的人„这些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国民素质在某一方面的提高。但有时在食堂买饭的时候,仍旧会看到一些同学插队的情况,所以希望这些同学可以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不妥,以后改正。(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事以诚为本,取信于人。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大学的集体生活中,是人际关系的磨合十分重要,大学是个小社会,我们需要在四年生活中结交朋友,这些朋友中或许其中部分人会成为你终生的好友,所以诚信在这其中担任了很重要角色。朋友之间,最重要的莫过于——诚信。假如双方连诚信都没有的话,何谈友谊呢?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因而,人们除了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道德需要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要实现这种追求,就应当明智。
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其实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就是一种对于自身精神境界的高层次的需要。学习党章,上党课,都是我们精神上的追求。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石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
此外,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已经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无数磨难与困苦,但始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说明是同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们,要好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
第二篇: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在观看过2013年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后,我深刻的认识到大学生必须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质、功能与作用及发展历史,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文明大学生。
(一)明确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产生的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主观条件是人类自我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前提是劳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指出“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而北宋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认为道与德是相辅相成的。
(二)为何要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因而道德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人们形成自己关于责任与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道德,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以认识和调节功能为主,辅以导向、激励、辩护、沟通等功能,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主要功能基础上的。正如布夫勒曾说过:“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作为现代大学生的我们也一样,并且更需要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实行法治的同时,更需要道德的制约。因为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深刻的影响着人们意志、行为和品格,
第三篇: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论文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班级:13级电气本科三班
姓名:王凯歌
学号:04991303009 1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摘要: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知道今天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其中也有保留落后的部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取的动力。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必将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爱国主义
仁爱宽容
吃苦耐劳
一.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含义
中国传统的道德乃是道和的两个词的缀合,道、德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深刻的内涵。实质上是一种涵括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多层面、多难度的动态生存方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修为核心兼“道”、”佛“等为辅助的道德理念,包括”仁”、“礼”、“德”等,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便始终是主线之一,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始终是许多仁人志士的抱负所在,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荣,主张舍小家为大家。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倡“夙夜为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国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事情,《尚书》也有”以公灭私,其民吮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代替自己的私欲,这样才会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二)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
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仁”、”礼“、”德”,并把“仁”作为自己伦理思想的核心,这种社会伦理道德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还包括:
提倡“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第一个把”人“和”仁“联系在一起,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仁者爱人”就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的思想。
(三)谦敬礼让的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谦虚礼让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恭敬之心,礼也”,”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孔子说:“不学礼,不以立”,《左传》也说:“礼,人之千也,无礼,无以立”。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克教防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支。谦敬礼让的同时,历史也在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老子曾以江河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诉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谦敬礼让的典范鲍叔牙千年以前就以举贤让位于管仲启示着我们青年:谦敬礼让,将助我们走向成功„„
(四)提倡吃苦耐劳的精神: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之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在这一精神鼓舞下,不屈不饶、艰苦磨练,造就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不朽事业。
二.弘扬传统道德的含义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世纪以来,所有国家的现代化表明,现代化是不能从一个社会外部向内部作直接的嫁接和移人的。西方的现代化技术,实业和市场,都是从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上合乎规律地生长出来的,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批判精神继承传统文化的结果。同样,中国的现代化也应当从自身的传统文化背景的创造性转变中有机地、合乎规律的生长出来的,这必然是一个按照社会主义精神对包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相统一的历史过程。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是和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的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的主干,虽然本质上有别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其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积极因素,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忽视的历史依托于优良的文
化资源,如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应该看到,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和”三德“建设都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知道认真借鉴和批判继承。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应该吸收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青少年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人总是需要精神支撑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共有家园的建设,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判断的标准,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我国现在的道德状况
1.失信现象泛滥。中国目前正处于严重的诚信危机之中,在当领导机关,个别干部钱权交易、买官卖官乱用职权等现象屡禁不止。
2.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近年来,我国社会上一些人的道德感、公德心十分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3.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家庭美德受到了冲击,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出现新问题,为一些不幸的家庭蒙上了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严重危害。
4.价值理想失落。人人都去追逐金钱、崇拜物质、寻求感官刺激,二唯独缺少对自己灵魂、精神、信仰的关注和拯救,使自己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成为经济动物。
四.弘扬我国的传统道德的方法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总的来说对现代的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其中包括两部分,精华和糟粕。其中的精华部分,表现出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既不能全盘否定,亦不能全盘吸收,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第一,要分析。分析,就是如是地把传统文化传统看成一个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综合体。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自有其历史性和阶段性。它主要形成和发展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其中既有占统治阶级地位的地主阶级伦理道德文化,又有以农民为主体得劳动人民的伦理道德文化。就地主阶级的道德文化来说,也不是从
来如此、地铁一块的,而是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它们之中也有过不同层次的阶层和集团,产生过革新和保守、进步和反动的斗争。因此,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精神要求,必须承认这种历史性和阶级性、差异性和矛盾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原则,认真地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这种分析是为了揭示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自身的特点,做出正确的事实判断。这是把握事物的一种基本的认识方法。
第二,要鉴别。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精神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要谨慎地鉴别,就是要进行评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是把握事物的有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而要做出这种价值区分,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就必须明确评价的应有主体,树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文化水平有评估对象的复杂构成,这就是: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私利或好恶出发;对待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既要看其历史上是否曾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又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承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就其 整体结构和特定历史形态而言,已经过时了,又要看到这个整体的某些内部构件,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心理定势,却常常具有超时空的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3.弘扬传统美德共建和谐世界
4.中国传统道德和谐思想的解构与现代道德教育模式重构探听
第四篇: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院:美术学院
班级:09(5)
姓名:庄文越
学号:09173325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练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 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 该怎样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一、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说: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 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 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 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具有找寻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突出 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所以每当中 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自1840年鸦片战 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 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 一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以上种种爱国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我们当代 大学生要铭记在心,体现在行动上,继承并把它们发扬下去。
二、奋发进取,立志报国 奋发进取,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 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历史上拥有大志者不乏其人。明代戚继光年仅十七就任文职官,当上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对父亲表示,要做一个“身先士卒,临敌忘身”之士,还写下了“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日后在荡平东南沿海倭寇和防止北方异族的入侵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名垂 史册的民族英雄。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 《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
壮志 凌云。
我们大学生应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把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与为 民造福联系起来。更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 不断地砥砺操行,从而完成大志。
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开拓进取,
中华民族虽也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 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 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惨遭车裂的商鞅,虽牺牲了生命,却使秦国后来 居上,超出东方六国,成为兵革强大,请侯畏惧的天下雄国,为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的 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 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 会儒家正统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 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 后人推崇和尊敬。
四、勤学好问,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 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三上”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 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上大有作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古人这些勤学好问的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我们要从中受到启迪,逐步形成勤学好问 的良好品德。
五、尊敬师长,明礼诚信 尊敬师长,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连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西伯善养老”指的是周文王 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他上孝父母,下关心穷苦平民,并设立“三老五更”制度来侍 奉老人。共产党人的敬老境界更高一筹。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 老人这是人
人之常情”。朱德自1909年离开家乡后仅见过其母一次,抗战时期,朱老总工 作繁忙,生活艰苦,但仍节省下一部分钱寄给母亲。母亲去世了,朱老总非常悲痛地说: “我 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朱德把热爱母亲,热爱人民,热爱党紧紧联系 在一起。今天敬长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 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
外化。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 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 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大邦”之称的 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所以,明礼诚信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 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 中起来,完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尊敬师长、明礼诚信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最后,让我们时刻牢记江泽民同志在《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中的题词“传承中华美 德,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继承这些传统美德,并用自己的实际行 动把它发扬光大。
第五篇: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内容有哪些(范文模版)
再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
中华优良道德传统分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 1
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强调在“义”和 “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
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自从1919年“五四”运动第一次中西文化大碰撞以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以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伦理道德文化,一直是我们在文化和道德建设上进行战略选择的一个重大而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和回答,但直到现在所谓新自由主义、“全盘西化论”和新复古主义、儒家救国论仍然不绝于耳,成为当今意识形态领域里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必要旗帜鲜明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态度,澄清理论是非,扫除思想障碍。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②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③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
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积极内容。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全盘西化的思潮。这两种思潮在对待道德问题上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复古论还是全盘西化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