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的描写(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9:0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的描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的描写》。

第一篇:新农村的描写

“尊敬的各位领导: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咱们希望小学的开学典礼,今天有幸请到了县里的领导,现在请领导为我们致辞。‘各位老师,同学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区委、区公所向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全体教职工致以新学年的祝贺,对新调入17名老师和新入学的250名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去年暑假木头凳中学调整了领导班子,在短短的一年里,以孙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他们年富力强,抓本务实,通过对校风、校貌,学风及校园的综合治理,整个学校恢复了青春般的的活力,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学校秩序井然,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今年参加高考的48名同学中,上高考录取分数线27名,取得了高考升学率56%的好成绩,高于河北省的平均线(43.6%)和全国的平均线(48.6%),博得了社会的一片赞扬声。至此我由衷地说一句:学校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

木头凳中学一定会成为一流的学校。待到遍地桃李时,再回首,人们不会忘记送给他们芬芳的---母校。

最后祝全体师生在新的学年里心想事成,再造辉煌!

益阳中午请领导与同学们吃的饭,吃完饭把领导送走之后,才与同学们商量计划白鹭新村的事情。

”春夏之交的翠微大地,一派春耕忙碌景象。在新兴县簕竹镇,极目乡村田野,如画的村庄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路畅、水清、房靓、村洁,农民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到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干部群众鱼水情深的动人场面。被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簕竹镇,正以自己的方式,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中先行一步,演绎着今日粤西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春天的故事”。

“城”与“乡”的融合 城市农村加速一体化

初夏,新兴县簕竹镇良洞村里的果子,正在树上慢慢孕育出成熟的黄色。水泥村道从公路向田间房舍延伸,新型社区整洁的农民聚居点里,健身器材静静地躺在路边空地上;往房舍中央走去,曲径通幽之处,正是村里的文化广场……“要到晚上,村民下班回家,这里才热闹,有跳舞的,也有锻炼、健身的。” 村党支部书记秦木养言语中充满自豪,在这个普通的乡村,村民看得见的变化是不断丰富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村民们在“新型农民”角色里,正渐入佳境。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粤西地区什么问题最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最大。读不懂“三农”,就读不懂粤西的发展。在新兴,三产的融合,加速推动了“城”与“乡”的融合,“三农”这部恢弘的“大书”正悄然翻开了崭新一页,一把破解农村“最大问题”的“金钥匙”在云浮山水田野间开启。

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为建设新农村示范点,新兴以簕竹镇为示范点,力图从体制机制入手,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中存在的种种深层次问题,并努力探索出一套“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工作机制。该镇立足城乡主体统筹,培育新型农民,强化农民主体意识,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变革,促进农民群众在心理上、技能上和文明习惯上进城,加快融入城市生产生活,让农民住进“新农村”、变成“新农民”,进入“大县城”、变成“新市民”。引导部分村办工厂或加工企业将生产加工点设置在农村社区或农村商贸中心,以加工点辐射带动周边半小时行程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下转第三版)(紧接第一版)鼓励支持新型农民和城镇居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多元化、可持续增收。制定《簕竹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实施方案》和《簕竹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要点》,提出发挥新农村建设可复制的示范作用,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中先行一步,提供经验,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点。要求既要重视“物的新农村”建设,更要重视“人的新农村”建设,两者同步推进三条原则。重点内容是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推进村庄整治;注重大地景观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四个方面。

“建”与“享”的兼顾 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公式城镇和乡村,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两条腿。身为农业畜牧大镇,簕竹镇十分重视农村这个薄弱点。

建设新农村,从何入手最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清垃圾、清路障,改水、改路,这些是农民最容易得实惠、最乐意干的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簕竹镇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按照“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即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的理念付诸于实践。走平坦路,住整洁房,喝干净水,近年来,该镇投入大量资金,解决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引导改造点往城区、镇街和中心村集中,既解决生活问题,也解决生产、就业问题,让城镇化与工业化互促共进。

2016年,该镇计划投入资金646.5万元,重点打造良洞、榄根、五联、红光、云龙五个村(居)委和石头冲等64条自然村。拆旧及搬迁面积约25730平方,修葺房屋108间。环保设施预计投入资金958.4万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预计投入资金147.8万元;绿化美化预计投入资金1234.6万元;自来水工程预计投入资金332万元;亮化预计投入资金257万元;农田水利预计投入资金686.4万元;文化设施预计投入资金2945万元。突显以省道113线簕竹段为主轴、簕竹河两岸整治和温氏养殖场升级改造为参观廊道的建设亮点。计划投入资金3亿多元,升级改造涉及良洞种鸡场等8个厂场,计划投入资金2950万元,对15户农户家庭农场和养殖小区进行产业升级。

“特”与“强”的竞相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走进簕竹镇非雷村竹笋收购现场,成堆的竹笋映入眼帘,还不时闻到竹笋散发出的淡淡清香,工人们围坐在一起正忙着把新鲜采摘的竹笋削皮加工。采用技术入股、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新兴县簕竹镇筠诚竹笋专业合作社仅用三四年时间,便从当初的几户农户发展至辐射带动农户90多户,户均年增收7000元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成为新兴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缩影。

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簕竹镇将目光和行动聚集到“发展特色产业”上,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唱主角”,引导采取订单生产、合作经营、土地入股等方式,探索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释放产业资金、管理技术、销售渠道等放大示范效应,由单纯的生产环节服务向信息、加工、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扩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下,该镇农业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促进了精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带动几千户村民发展“绿色经济”。簕竹镇筠诚竹笋专业合作社,立足当地笋竹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在全镇办起了4家笋竹加工企业,引导200户农户参与笋竹种植,产品以鲜笋、泡笋、腌笋、笋干等食用笋制品为主,产品通过互联网主要销往珠三角等市场。一张贴到县委大院的喜报

“今天,俺再给县委报个喜,在乡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又承包了10亩土地,且 全部种上了葡萄,目前,葡萄秧苗长势良好„„”

4月30日上午,一张红彤彤的喜报显眼地贴在了许昌县委院内。

“贴喜报的人叫张栋。去年10月,她曾会同本村5名妇女给县委送了一张喜报,说她家种的7亩多葡萄收入达4万多元。”该县宣传部的同志介绍。

在该县长村张乡于楼村最大的一块葡萄田中,50多岁的张栋脸上“绽”开一朵花:“我刚从县农技推广中心‘学成归来’,种葡萄的信心更足了。瞧,这一片是美国红提,那一片是日本巨峰,还有黑提、青提、白玛瑙等品种„„”指着周围的葡萄藤架,张栋一一介绍。

透过张栋的致富之路,我们了解到,许昌县去年共投入培训资金300万元,让1.5万农民接受了1到2门实用技术培训。随着素质的提高,农民的增收步伐不断加快,连续3年实现了2位数增长。

学校修道路,群众放鞭炮

4月26日,在许昌县榆林乡二中大门口。当聚拢起来的村民们看到县交通规划人员的身影时,立即点燃了一挂2万响的爆竹。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持续了5分多钟。

二中校长李军营说:“从校门口到公路有1公里多的路面常年凸凹不平,遇见泥泞天,经常出现教师背着自行车送学生到公路上的现象。不但给学生造成了不便,也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担心,怕学生摔到路边沟里。今年一开春,县、乡就投入近10万元资金,要修这条路。你说大家能不拥护吗!”

县交通局副局长胡智勇接过话茬说,今年县里规划了85公里“村村通”里程,总投资1275万元。工程完成后,全县乡村公路将“扯手相连”,44个村群众出行难的状况将大为改观。

据了解,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该县大力实施“兴教富农”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中小学公用经费、困难学生就学“四个保障机制”,年财政支出近1亿多元,去年累计救助困难学生2万人次,全县中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了99%以上。

初秋的早晨,阳光从树林的缝隙洒向地面。100岁的谢碧英坐在轮椅上,享受着只有乡村才有的宁静。饱含着泥土气息的风,吹动着老人的白发。这是在江北区五宝镇敬老院的大门口左侧,今天,谢碧英的五个儿女都会来,老人带着微笑,等待着。这一刻,安详与沧桑同时写在老人干瘦的脸上。

“那晚救火回来,我捡到谢妈妈。”

村支书不好意思地笑着,这个妈妈的年龄比他祖父母还大。

知道谢碧英老人的故事,是在今年3月。那天,她百岁大寿,五宝镇上的居民为她办寿。这位百岁老人一下多出数不清的后辈。

老人生了6个儿女,可只养活一个儿子。2001年,儿子死于肝癌。“我命太硬,都怪我。”想起自己的子女,老人流泪了,“没想到,我还能享福。”干儿子干女儿比亲儿子亲女儿还好。

老人是被丢弃在五宝镇大路上的。那是2004年5月9日。“那天远处山上起火,当时镇上的人都跑了。我被太阳晒得遭不住,就爬到了茶馆背后的一条小巷子里躲着。”老人说,当时以为自已要死了,“活了快一百岁,结果就是这样。”

夜幕降临,万缘村村支书胡文救完山火,正好从那条小巷经过。“我看到地上躺着一位老婆婆,冻得全身发抖。”胡文背起老婆婆,就往村委会跑。

第二天,5月10日,谢碧英被胡文送到五宝镇敬老院。如今,老人已在那住了3年。胡文时常去看她,陪她说说话。“我们不准备去状告老人的后代,就让老人平静地度过晚年吧。”胡文说,他找过老人的后代理论,也向有关部门要了证明,而这些都没有向老人提起过。“就当我的妈妈来孝敬吧。”胡文说。

“我真的没做什么,照顾一个老人是应该的。”

李书记认为,大家一起照顾百岁老人,加强了政府的凝聚力

“老人很可怜,父亲被拉壮丁,她14岁就嫁人,晚年还失去了家。”五宝镇书记李悦很了解老人。他是老人眼里的大儿子。

“他要真是我儿子,我就享福了。”老人说,每一次,李悦来陪她聊天时,都会给她按摩双腿和手。

老人喜欢说话,一个劲地夸李悦。“我生病了,他背我去输水。”上个星期,老人突发高烧,正在值晚班的李悦接到敬老院的电话后,立即跑来。

李悦说,老人从来没输过水,心里怕。李悦好说歹说,才把老人说动了。然后背起老人赶到镇医院。守着老人输完水,睡着后,李悦才回办公室。

“李悦呀,四十岁了。他辛苦啊,家里人都不在身边,一个人住在镇里头。”老人知道李悦的很多事情。李悦也知道老人很多辛酸往事。在无数次聊天中,两人就像母子一样交谈。

李悦说,照顾老人一年以后,他开始考虑,通过照顾这位老人,教育镇里人敬老爱老。五宝镇地处江北最北端,历来贫困,镇里1.3万余人,三分之一在外打工。“这里爱老敬老的风气比较差。”李悦说。

今年3月11日,借着给老人办百岁大寿的机会,李悦提议评选首届“五宝镇十佳女婿、儿媳”,当选十佳的最重要条件,就是对家里老人孝消息一出,立即得到村民的支持。老人生日那天,老人的后代被请到现场,结老人磕头祝寿,算是给老人道歉。接着,十佳女婿、儿媳被评选出来。李悦说,围绕这位百岁老人,镇里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基层政府的凝聚力大大加强。

“帅哥来了!这顿饭吃得很爽。”

小女儿燕子是谢碧英的开心果,她教会老人很多时髦词汇

如今,谢碧英还有一个小女儿,今年24岁的晏敏,她是老人的开心果。

老人平常都叫晏敏“燕子妹妹”。昨天人多,心情大好的老人开起了“燕子妹妹”的玩笑。“圆子妹妹、圆子妹妹”地喊个不停。女孩不依,抚着老人肩膀,一定要老人改口。

晏敏是五宝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就住在镇上。“百岁老人的遭遇在镇上传得很广,我应该来照顾老人,爸爸妈妈也同意。”晏敏说,老人最喜欢学一些新鲜的名词。

怪不得,刚才进门时,老人指着在场男士大声说“今天来了好多帅哥”,原来是晏敏教的。

燕子妹妹平常下班后,都会去看谢碧英。每天下午5点过,只要不下雨,老人就会在敬老院院内的树荫下,等着燕子妹妹。在燕子妹妹的调教下,老人已学会“爽”、“帅哥”、“郁闷”、“搞笑”等新鲜名词。

“好久带你的燕子哥哥来看我嘛。”老人每次见到晏敏,都会这样说。昨天人多,老人一说,大家跟着起哄,晏敏红透了脸,借口拿东西,跑出门去。

“她也会生我的气,但我当她是我妈妈。”50岁的裴绍花如今是老人的大女儿,3年来她一直照顾老人的起居

大家说着,闹着。这时,裴绍花端着老人的午饭进来了,老人的午饭时间到了。午饭是一个炒豇豆、一个肥烧腊、一盘卤鸭子。这都是老人最爱吃的菜。“老人最喜欢吃胡豆、麻花等很硬的食物。”裴绍花说,老人最近新长了三颗牙,就更喜欢吃硬东西了。

裴绍花已照顾老人3年了,她是一名社区工作者。“老人很有脾气。”裴绍花说,刚开始时,她受了不少气,后来照顾久了,摸清了老人的脾气,也就没事了。现在老人一会儿不见裴绍花,就会问,绍花到哪去了呀?

“我们发现老人很喜欢热闹,就让镇上的居民都来陪老人家玩。”裴绍花说,这个主意是社区的副书记余永祥出的,很受镇里人欢迎。

余永祥同时也是五宝镇敬老院的院长。“我们没有想到,收养谢碧英老人,给全镇带来这么大的改变。”余永祥说,围绕着这位百岁老人,镇里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把敬老爱老、爱心互助等思想,植入到镇民心里。

现在每到傍晚,很多人就带着麻将、象棋等,到敬老院来玩。“大家都来玩,敬老院的老人也跟着一起玩儿。”余永祥说,大家还会给老人带好吃的来。

收养这位百岁老人后,五宝镇还发生了很多改变。居民参加政府公益活动的次数明显增加。“他们觉得,政府工作人员很有人情味。”李悦说,我们又适时推出很多公益活动,比如开办夜校,为老人们办了坝坝舞。“这让五宝镇的居民有了归宿感。”

“在大家的要求下,我们在每一个村都新建了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李悦说,这在主城区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一个贫困镇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记者看到,这些敬老院盖得很规整,居民们也喜欢到敬老院坐坐。“通过处理百岁老人被弃这件事,居民信任我们了。”李悦说,现在更好开展工作了。

傍晚,夕阳下,我们离开五宝镇。小镇山清水秀,人们闲适地坐在门前,与邻居拉家常。谢碧英现在的5个儿女,都成了镇里村上的明星。他们走过,邻居们会大声问好。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平凡故事,故事里有一个爱心团队。他们来自政府的最基层单位:一位镇委书记、一位村支书、一位社区副书记和两位社区工作者。他们都有家,他们为人父母,也为人子女。同时,他们在那个偏远的小镇上,还有一位共同的妈妈:百岁老人谢碧英。他们爱着这位捡来的妈妈,他们通过这位妈妈,把镇上的居民,带进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环境。他们用如此特殊的方法,建设和谐新农村。

关于村子的形成,东张营村党支部书记曹海滨告诉记者,相传在辽代,该地为辽军统帅韩昌所部之营盘,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姓张名桐的人定居在营盘遗址附近,成村后以人名命名为张桐营。清朝以后,由于人丁繁衍、聚落扩大,部分居民迁出另立新村,称为西张营,原村则对应称为东张营。该村古为武清一景“西郊花柳”地带,曾发掘出战国、唐朝村落遗址及辽时军营遗址,被定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在东张营村村委会,有一座10余米高的水塔,水塔上悬挂有一口古钟,关于古钟的来历曹海滨也不是很了解,几经辗转,我们找到了村里的老人张廷佑。“现在村委会所在的位置在清康熙年间是一座观音庵,这口古钟当时就挂在庙里。古钟上刻有康熙61年、通州府武清县西门外东张营观音庵以及信释弟子等字样,而人名已经模糊不清。大家猜测,古钟应该是信徒们捐钱打造的。解放之后,佛像被损毁,庙宇保存下来改为学校,当时古钟仍然留在学校里。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初,村里建了新学校,庙宇才被拆除,建成了村委会。”张廷佑回忆道。关于古钟,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在1958年前后,古钟突然不见了。村两委班子通过多方走访寻找,最终在一名村民家里发现了古钟。原来,当时古钟被当作“镇村之宝”,那位村民便起了歹念,将其偷回了家。古钟找回后,村两委担心会再次丢失,便将其埋在了地下,直到2002年水塔建成,古钟才得以“重见天日”。张廷佑还告诉记者,在水塔两侧,各有一棵柏树,这两棵柏树当年就立于观音庵前,已有上百年历史。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积极带动村庄发展,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硬化主干道路、绿化美化村庄、修建健身广场,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提高。衷心希望,东张营村能够迈着时代的步伐,发展得更好、更快。

一、穷则思变 发力整治村容 百折不挠

2008年,新一届党支部,村委会班子走马上任。他们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精神,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瞅准科学发展观的路子,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立志大干三年,彻底改变村容村貌。

决策容易实施难,真正动起干戈,首先是党员,干部中新居陆续建成后旧房占住不拆的就占40多户,大部分村民更是持观望态度不肯动手。为迅速打开局面,双委会深思熟虑,采取果断措施:一是组织一支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了搬迁协调小组,严格落实责任,细化分解任务;二是公布奖励制度,对前三名主动拆房户分别予以奖励;三是选定清明节这天召开了全村回乡祭祖的在外职工和所有老干部座谈会,明确思路,集思广益,共商发展大计。有位村民代表提出自己的归房拆后会致新屋一侧敞开,村上立即为其买来毡布遮风挡雨;一在外职工家属借口没有劳力推三阻四,双委会当即派出40多名劳力,一鼓作气溜瓦放墙;残疾人耿来来提出拆后无力重建,村干部跑上跑下,费尽周折,为其申请了困难救助款三万元„„这是一段雷厉风行的日子,凡过去房前屋后多余侵占集体地皮的,村长耿江河无私无畏,亲自开动铲车,一推而就,新街谋定,顺便招标施工队以垫支的办法将全村街道全部硬化。

首战告捷,福音又至,胡家庄又及时抓住县政府“农业综合开发”这一契机,再接再厉,新打机井6眼,修U型水泥渠4000米,铺设底埋管道2800米,完成人畜饮水工程4000余米,使户户通上自来水。

这次大的村容整治工程,村干部在集体账面没有一分钱积蓄的情况下,一是求人借支7万元,二是开掘卖掉一片废弃荒地的沙石,三是尽量紧缩开支,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展。由于双委会一班人齐心协力,吃苦耐劳,敢于打硬仗,原计划三年整改的工程只用了一年时间,并给各条街道栽花种草,一个活脱脱的新型农村昭然入目。

二、抓住机遇 走农村转型道路 锲而不舍

村容变了,怎样把全村的经济搞上去,又成了横在双委会心头的一大难题。村内实行整改,经济上的艰难使他们刻骨铭心。

大胆调整思路发展葡萄种植像一缕春风,随着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在天桥落户,2009年,天桥镇政府也适时提出了打造“万亩葡萄”的宏伟构想,这使双委会一班人受到启迪,依据本地土壤和温差的特殊优势,他们决心放开胆量,冲破历史上农民只种粮食的樊笼,闯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道路。10月,胡家庄村破天荒的组建了一支“产业结构调整小组”,积极引导村民转变传统观念,发展葡萄种植。为了不失时机,村上没钱,村主任耿江河主动拿出自己的4万元积蓄为群众垫资购苗,那知几千年来农民割了麦子播玉米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在一部分守旧村民的挑唆下,苗子运回后,原本动员好的80%农户,真正领苗子的只有20%,有人勉强栽种了果苗,仍不肯犁掉麦子,唯恐鸡飞蛋打。恰在这时,西安天慧集团和他们洽谈承包耕地栽种葡萄的事宜,为了借此机会带动村民种植,村上以500元的承包额将村东近200亩耕地和天慧集团签约了土地流转合同。

抓住机遇攻坚克难 2010年胡家庄村双委会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千企扶千村”的信息,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于是干部们费思索,跑关系,积极争取,最终和荣华集团确定了结对帮扶关系。刚开始,荣华集团提出三年内帮扶60万,后又答应支持村西硬化水泥道路110万,对于这样的财力资助,双委会一班人高瞻远瞩,他们的思路始终锁定在葡萄种植上锲而不舍,最终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和荣华确定了由单纯资金帮扶为产业帮扶的路子,将村西300亩耕地再次通过由村民入股的方式流转给荣华集团。这无疑又是一场攻坚战,双委会的决策立即遭到了一股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到处散布谣言,说这次的土地流转是搞房地产开发,将来每个干部都有一套楼房。对此,双委会一班人心存正义,无私无惧;接着在村干部动员村民入股腾地的同时,那些人也加大了反宣传力度,亦挨户串联入股村民签字退股,为此村上及时组织了50多户股民亲赴成都,参观了“五朵金花”农企合作的模式,借用外地的成功经验,消除了农户的顾虑。一计不成,个别人又在夜晚刻意选用调和油漆,于村内墙壁,到处涂写“耿江河不死,村民不得活”等醒目标语,对主要领导进行攻击,恐嚇。对此村双委会一班人坚定信念,不屈不挠,于是他们又策动、教唆几位70岁的老人,在别人地里横卧车前,以命挡车。双委会和产调组同志一起上手连劝带拉,确定一家,犁掉一家,直至连片,不离不弃。至于后来仍有10户坚持反对者,不惜跋涉,逐级上访,终因理由苍白无力徒劳而返,双委会不予计较一视同仁,对个别有困难的上访户同样设法予以帮助。

胡家庄和荣华的联姻,村民将土地作为股本,荣华负责资金、技术,果农将个体分散种植变成集群发展,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权,这种集劳务工资、股份分红加上土地流转金的分配模式,一下子将这个村的人均收入提高到万元以上。

三 持续发展 胡家庄一步一层楼

胡家庄的村民富裕了,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整整齐齐;党支部、村委会大楼巍然耸立,幽雅大气;2012年来,村子里又建起了便民服务中心、图书室、棋牌室,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七号路两旁安装了透视墙400米,全村铺设排水管道4800米,既安全又美观;村内南北400米樱花大道宽敞平坦,四季飘香;一幅幅靓丽的农民画上墙使全村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各家各户门前,女儿墙整齐得体,村外除450米西干渠加了棚盖外又新打机井4眼,更换了新变压器,实现了电力增容,基本上保障了全村的土地灌溉和用电用水问题。如今的胡家庄村已成为周边村的商贸服务中心,人气旺盛,更多的是一股蓬勃气息迎面扑来。目前胡家庄村被天桥镇确立为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商业便民,政策法律、产业培训等各类服务项目,犹如无尽的光源向周边八个行政村辐射。远近的单位纷纷前来参观取经,然而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并没有以此作为骄傲的资本,他们决心一如既往,继续坚持创新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思路,立志将胡家庄村打造成为户县乃至西安市“中国梦”发展领域的典范。(

第二篇:新农村调查报告

关于马山村如何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2011年9月5日至11月3日,我分别到荣成成山镇的马山村考察调研。调研期间,分别召开村长、村民座谈会,深入多户村民访问,发放调查问卷等,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现状概述

马山村位于荣成市成山镇东部,是全市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主要阵地之一。村庄共500户,总人口1800人,党员37人,社会总产值3927.2万,人均收入6452元,集体可用资金12万人,固定资产138万元,耕地面积947亩,山村面积1797亩,果林30亩,农业总产值240.4万元。私营企业3家,工商服务16家,工业总产值1300万元,利税30万元。马山村土地覆盖面积较多,空气环境质量良好,适应农业种植与旅游业开发。

经过多年来乡镇工作的加快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辐射带动,马山村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快推进和经济社会加快转轨转型的关键时期。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达3680元,社会总产值达到2957万元以上,小康户达到486户,占总户数的95%,村全体经济提高到25万元。计划生育率达99%,新发展党员3-5名,培养积极分子5名。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三个代表”的指导下,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马山村加快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全村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住房饮水,文化卫生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和改善。2008年起,马山村进行自然水改造工程,目前自来水入户率已达100%,村民的饮水问题基本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马山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下列因素制约着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1、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土地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2、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不足。虽然一再加大农业基建投资,但农业基建投资占全区基建投资的比重并没有提高,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居民住户设施配套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的现象相当普遍,有些村没有文化设施,村民没有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马山村由于村庄面积大,完善基础设施需要投入的资金大,早期改建的道路由于日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污水横流,改善村内的环境已是该村的重点问题。

3、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素质低突出表现在: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0%以上。农民科技知识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

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4、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目前,农村大部分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科技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三、对策及建议

1、以新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确立城乡互动发展理念,从农村实际出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优势互补的城乡关系。加快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劳动力、资金、信息、技术、土地等要素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交通、水利、能源、环保、科教文卫等资源的城乡共享。加速城乡经济融合,从而形成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例如:马山村,残旧的村落,大刹美丽的星湖景区,可否借力借资旅游等部门,共同改善村容村貌,使之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2、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政府主导,主要是服务、调查研究,同时制定政策、创造条件、把握方向。在动员社会参与方面,政府应采取措施,抽调干部到基层帮扶,例如:马山村的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市直单位到社区挂点结对,开展社区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等共建活动,建出了成效;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各个村、各个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一样,要尊重农民的发言权。马山村坚持群众自愿原则,通过宣传教育,村民纷纷要求改厕、拆除猪舍、粪棚及整治房前屋后卫生环境。在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以及市规划局、区文明办和爱卫办、外经贸局等市区部门在人力、资金及技术上的大力支持下,在“五改五有五化”中,循序渐进地完善各项设施。

3、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政府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的内外环境,让老百姓持续增收,分享发展的成果。抓住招商引资,突破征地难点,加快工业发展。加大村镇工业园区和物业建设力度,建造适租对路的厂房。发展城市经济,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房地产商合作,使房地产业逐步向河旁、岩前、沙湖、石牌、东岗等延伸。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培育新产业,发展城市特色农业,例如:引导花卉园林业的发展;引进、推广养殖“名、优、特、稀”水产品,丰富本地产“菜篮子”等。

4、培育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民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才能村村谋发展、户户思创业,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要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开展法律知识学习,使农民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完善乡村文化设施,扶持发展各种文化团体,充实、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5、改善农民生活状态,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抓好环境综合治理,解决长期影响农村环境文明的老大难问题,以农村的道路、电网、饮水、通信、市场设施等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实现村庄绿化、路面硬化、村道亮化、环境美化。

通过两个月的走访、调查,我深深体会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重要性。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我们应当深刻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新农村申报材料

龙溪镇省级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区申报材料

一、申报龙溪镇省级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区覆盖龙镇村、东彰村、东迷村和南坡村共四个行政村,该区国土面积1505公顷,耕地面积1999亩,人口3531人,1023户,其中龙镇村693户,2425人;东彰116户433人;东迷52户,159人;南坡162户,514人,2010年人均收入2855元。

二、产业发展以铁矿石采选及马铃薯种植和深加工、优种玉米种植为主,由于龙溪镇属传统的农业大镇,马铃薯深加工具有一定的基础,并在周边城市小有名气。现有鑫源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马铃薯精淀粉加工厂一处,年加工生产能力达10000吨以上。铁矿石采选企业2个。

三、“十二五”期间铁矿石采选实行资源整合,实现利益最大化,进一步扶持壮大马铃薯精淀粉加工厂这一龙头企业,改造并扩大规模,带动周边发展,进一步推动马铃薯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优种玉米种植实现地膜,力争粮经种植比例4 :6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水、电、路等资源共享,就是以龙镇村深机井水保证安全饮水,龙镇变电站确保居民及生产、生活用电,逐步完善现有道路基础上,实现街巷硬化和户户通水泥路。龙镇村自来水改造二期工程,修筑600立方高位水池一座,铺设主管道6500米;集镇街道改造2400米,石桥两边安装护栏1200米,路灯安装120盏;小城镇集贸市场建设一处1400多平方米,建污水处理站一处,新增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新建四个村的休闲文化体育场所四处,街巷硬化10公里。

第四篇:新农村对联

执政无私,领导村民同致富 ;奉公有节,繁荣经济共描春 凭科学发展,三农有靠 ;仗社会和谐,四季常兴

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区域差 别,民心在望; 迈开大步伐,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福运可图

立党为公,万丈豪情辉日月 ; 亲民执政,一腔热血谱春秋

奋三春,致富千家万户,壮志永 为民造福; 战四化,振兴百业千行,宏图长 与国争光

驾驭村舟,直奔全面小康路 ; 追求胜境,欣创旷时幸福天

励大志 谋大业 真抓实干 为人雪中炭抓细节 做点滴 呕心沥血 做事锦上花 励大志 谋大业 真抓实干 前程锦上花抓细节 做点滴 兢兢业业 劳苦似甘甜

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 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建设新农村 倡导新生活 培育文明新风 构筑和谐农村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农村 开发新能源享受新生活

弘扬“三创”精神,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农民生活 户户倡树新风人人遵守公德 大家一条心 建设新农村

保持党员先进性,建设和谐新农村

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积极推动创建和谐新农村活动开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建和谐新农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为加快实现创建和谐新农村目标而努力奋斗

增强创建意识 明确创建要求 实现创建目标

四季有花香,环境更优美

勤劳是幸福的右手,节俭是幸福的左手 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树立婚育新风尚,建立和谐新农村

上联:种田免税农民高兴 下联:财务公开百姓放心 上联:减负兴农 广开致富路 下联:强基固本 共建小康村 上联: 居有楼,行有车,昨天如梦 下联: 田免税,学免费,今日成真 上联:升载春潮,科学发展牛犊勇 下联:三农喜讯,生态文明燕赵和 上联:讴歌时代强音 新村崛起山河壮 下联:续写春天故事 骏业腾飞景致新

上联:水疏通,物流通,心沟通,政令畅通,党政兴修幸福路 下联:路硬化,家美化,乡进化,改革深化,村民跨进小康门 上联:社会和谐新境界 下联:科学发展大文章 上联:新农村引领新风尚 下联:大手笔挥书大有年 上联:且喜燕山逢澍雨 下联:还听赵水荡春潮 上联:千掌同鸣国策好 下联:万喉共唱党恩亲 上联:财如晓日腾云起 下联:利似春潮带雨来 上联:春风浩荡蒸牛气 下联:社会和谐展韶光

上联:政策惠三农,万民栽下摇钱树 下联:乡村流七彩,五谷端来聚宝盆 上联:大路张琴弦,乐事赏心弹雅调 下联:平畴铺画卷,春风助我绘新图 上联:盛世普天乐山川毓秀呈新景 下联:中华遍地春庭院生辉映小康 上联:改革播惠雨,三农不负神州愿 下联:开放布春风,百业当思善政情 上联:神州崛起,岁月流金,春风吐翠铺锦绣 下联:国运长安,江山如画,燕赵飞歌咏和谐 上联:科技驱贫,贫如落叶随风去 下联:勤劳致富,富似春潮逐浪来 上联:政惠三农,飞进新村皆笑语 下联:民兴百业,迎来盛世尽春晖 上联:农不纳捐,纵观史上无先例 下联:国还贴补,何患人间少富民 上联:山水蕴灵光,矢志耕耘金土地 下联:乡村添秀色,纵情歌唱好生活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从西滑封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 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班 级

安全工程1001班

任课教师

边水燕

姓 名

赵路遥

学 号 20100978

2012年 8 月 20 日

从西滑封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安全1001班赵路遥

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 2006 年 1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及时总结实践,发现典型经验”。可见,发现与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很重要。

本文的典型案例河南省焦作市西滑封村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担粮,一年糠菜难顾嘴”的贫困村,改革开放后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在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方面成绩显著,现在已经是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河南省明星小康村”等荣誉。西滑封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始终体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现已成为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对于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的中原农村乃至全国来说,西滑封村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进一步增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针对性,深刻领会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所蕴含的道理,以亲身调查感受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通过对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的参观学习,总结西滑封村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发掘西滑封村成功发展的原因;

3、对西滑封村及其基层党组织深入研究的人不多,将此实践所得结果整理总结之后希望可以对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的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4、作为一名大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到国家正在高速发展,现行的惠民政策切实为广大群众着想,为人民造福,并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农村带去先进的思想与科技,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2.1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 1、2012年8月3日,参观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的村容,进行村民访问。具体路线为“中国农民第一高楼”、西滑封人民医院、西滑封中学、西滑封图书馆、西滑封水上乐园。2、2012年8月4日,在村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景付的带领下参观西滑封村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包括五个制面分公司、一个日化分公司、一个面粉分公司、一个纸箱分公司、调料分公司)3、2012年8月5日,参观造纸厂,热电厂等工厂的作业流程。主要路线是河南西滑封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西滑封造纸厂、西滑封热电厂。4、2012年8月6日,参观村祠堂,阅读村史,在村上的同学王乐天家中住一天感受西滑封村民的日常生活。2.2社会实践的内容 2.工业支援农业

邓小平早在1975年8月就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发达,越要把 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西滑封村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下面将阐述西滑封村几十年间实现快速发展的历程: 西滑封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西部,占地面积 0.7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 330 户,1180 人,村里没有一家私人企业,全部都是集体企业,村办综合企业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组建于 1991 年,是河南省第一家融农、工、商于一体的村办综合企业集团,现辖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造纸厂、电力电缆厂、热电厂、塑胶弹簧厂等 13 家企业。2006 年 7 月,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总资产接近8亿元。

公司宏观管理的特色是:“总公司给分公司定任务,奖罚分明;分公司给员工下指标,量体裁衣“。另外,西滑封村的运行机制是“村企合一”,并且整个“村企合一”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局部服从大局,个体服从整体。西滑封村的管理机制是:“三个牌子一套人马”,即村党委、村委会与村办企业的主要领导至少要“双肩挑”西滑封村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西滑封村党组织领导下艰难而光荣的创业史”。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西滑封村硬是把过去“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石粮,一年糠菜难顾嘴”的贫困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西滑封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开始创业。该村党支部做出“必须发展工副业”的统一决定后,支部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合力地顶住了外界的压力,多方努力,相继办起了一些小鸡孵化坊、酱菜坊、油坊、弹花坊、砖瓦窑场等工副业。西滑封村党支部开始积极探索“以工养农,兴工富民”的发展之路,体现了一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70 年代,西滑封党支部冒着“割尾巴”的危险,利用本地麦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马上办起了造纸厂,当年实现利润六七万元。有了初步积累后,西滑封村进一步干起了大事业,相继办成了酒厂、电缆厂等,同时,西滑封村的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80 年代,西滑封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状况淘汰了过去的小作坊,建起印刷厂、食品加工厂、板材厂等一个个颇具规模的集体企业。90 年代,西滑封村党支部更是把握“抓党建,促经济”的党建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由西滑封村党总支会议,村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必须用集体收入的 80%反哺企业,对造纸厂、电缆厂等老企业进 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又先后建起面粉厂、洗衣粉厂、汽车弹簧厂、料管材管件厂等产品附加值高,前景好的企业。

西滑封村经过工业经济原始积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初步实现了“农业为主,向工业主导的经济转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走“集体经营,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全省率先组建了融农、工、商于一体的黄河集团公司,实行村企合一的运行模式,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基本实现了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该村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智能型的转变,成立了由 12 人组成的农业公司,推广和普及了配方施肥等科学种田技术,耕、种灌、管、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该村还把农业公司作为工业的第一生产车间,专门生产面粉厂和方便面厂所需的优质强筋小麦,实现了工业与农业的互补。

3.1.2科学发展

西滑封村企业多、用气多,造纸厂和方便面厂是两个用气大户,为了满足企业用气之需,过去全村32台小锅炉日夜烧个不停,耗费能源,污染环境,天天浓烟滚滚。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村投资6000万元,建立了一个以供气、供热为主的热电厂,日产气达2000立方米,日发电15万度,不仅满足了生产、生活和办公用气、用电之需,一年还可以节约燃煤3万吨,节省100万元。西滑封造纸厂曾是一个污染大户,为了达到国家COD含量排放标准,该村投资1.4亿元进行污水治理,彻底实现了达标排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3.1.3辐射带动效应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西滑封村的工厂中工作的不光是本村居民,还有大量的邻村村民。目前,周边村在西滑封村集体企业上班的人已达 6000 多人,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工的就近转化,直接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西滑封村的集体企业年支付工资达 5000 多万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斯美特方便面厂年转化小麦 30万吨,为周围农村的小麦提供了销路。另外,调料厂也带动了地方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农作物趋向多品种发展,农民实现了增收。西滑封造纸厂把农民手中的麦草变废为宝,实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西滑封村促进了周边村第三产业的兴起,运输业、餐饮业开始迅速发展。

3.2生活宽裕

3.2.1住房改革

为了全面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西滑封村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在拆旧建新的基础上,建起了村民住宅楼,实现了公寓化,水、电、气、暖设施齐全。同时该村村民做饭还用上了液化气,日常生活变得便捷、卫生。2004 年,该村被誉为“中国农民住宅第一楼”的2栋16 层住宅楼建成,192 户农民入住,楼内还配备了中央空调,这样的楼即使在武陟县城里也实属罕见。在采访中,路边一位卖汽水的大妈和我们讲起了她家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进新楼后,老年人不再为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所困扰,高楼里安装的电梯使老年人也能住高层,遇到村里组织旅游团去旅游,手里颇有积蓄的老年人也会踊跃报名。

3.2.2福利保障

西滑封村的各项福利待遇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在就医方面,村里投资 280 万元修建了村级卫生院,并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小病不出村,大病需要手术的能在村里做,二院上门服务。群众的医疗费用,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凭内部医疗票,每年报销30%医疗费;二是集体为群众免费办理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是设立有重大疾病救助金。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重特大病患者的医疗救助。

在养老敬老方面,村集体拿钱为全村适龄参保对象办理了社会劳动养老保险,男60岁、女50岁以上每年发放3600元生活补助金。村里每年集体举办一次老年祝寿节,定期组织外出旅游,春节按人头发放500元过节费。60 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零花钱,每年的4月15日是西滑封村的“老人节”;独生子女有保险;;干部实行退休制,职工退休有养老保险金“ 3.3乡风文明

3.3.1教育

(一)西滑封村开办了自己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方便村里的中小学生就近入学。近年来,西滑封村投资300多万元改建了学校;

(二)西滑封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狠抓村民教育,努力提升素质,引导群众树立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围绕培养新型农民,他们开办各种岗位培训班,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电脑知识培训。该村大力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村战略,选派企业管理干部到大专院校深造,同时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的引进,近年先后引进大中专生500多人,并高薪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为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3.3.2文娱活动

西滑封村投资 280 多万元完善了小康文化娱乐中心,建起了图书室、门球场、篮球场、卡拉OK厅、电影放映厅、水上乐园等,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们闲暇时大多利用广场上的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或是到图书馆阅读书籍,逐渐养成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多年来,西滑封村及其基层党组织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 等。

3.3.3精神文明

西滑封村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村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村里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明礼诚信进校园”、“八荣八耻进厂区”等以农村新风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村里根据新形势和经济发展的新任务,不断充实内容,把爱党爱国、发展经济、遵纪守法、重视科技、讲究卫生、文明礼仪、邻里和睦等作为文明农户创建的内容;把诚信意识、公德意识、荣辱意识、环保意识等作为文明农户评选的重要依据;把“三理”、“三和”(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行动与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村民广泛参与。

3.4村容整洁

西滑封村不仅生活条件优越,而且生存环境好。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西滑封人先后投资 1000 多万元,对企业进行了排污治理;投资 40 多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并硬化了4 条通往邻村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西滑封村的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分离的,以主干道为主线,分立两边,互不干扰,又和谐地共同构成了西滑封村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整体环境。

3.5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力的尊重和维护。“与经济财富相比,西滑封的另一大财富是民主”,这是西滑封村党委书记的王有利的话。在西滑封村,大事、要事和重大决策都要召开企业管理层、党员代 表、村民代表、企业职工代表会进行讨论,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交由村民大会和职工大会表决,凡得不到70%以上代表赞成的事决不办。

西滑封村定期召开“党员三会一课”,在村民大会和职工大会上,邓小平理论、中央文件、法律法规是必学的内容。西滑封村基层党组织特别重视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章、党史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斗志。

此外,西滑封村还经常组织党员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对外交往等现代知识, 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年来,西滑封村坚持把党员教育和打造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当成大事来抓。村党委经常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新旧社会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比、待遇与贡献对比、自己与先烈对比,在“四对比”中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增动力。为了强化党的领导,村里建立了党支部委员包厂、党员联户、创十星级文明户等长效机制,使党的教育入户入脑入心。特别是近年来,该村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和国策教育从没间断过,每年都要聘请老党员、老干部和老一代创业者上党课、讲党史、讲西滑封村的苦难史和创业史。村里经常利用有线电视播放普法片,请人讲法制课,每年放映科教片和宣传国策的故事片20多部。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苦与乐、公与私、是与非、荣与辱,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地位观,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执政意识。强有力的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西滑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社会实践的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落实和贯彻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

本次社会实践以豫北焦作市武陟县西滑封村作为案例,该村的发展过程、发展路径、成功原因、典型经验等等,都有独到之处;它能够“因地制宜,持续向前,健康发展“。同时,西滑封村的发展非常契合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地印证了 党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它能够“顾全大局,立足长远,服务整体”。在西滑封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该村的发展始终遵循着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通过社会实践,我们感受到农村的广大土地也是有志青年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身为河南省的学生,我们有义务并且有信心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早日实现中原崛起!以上结论均由赵路遥(东北大学)、王艳艳(河南大学)、冯瑞红(河南财经大学)、房人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乐天(河南农业大学)五名同学经暑期社会实践所得,如有错误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5.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82;[2]时代先锋王在富编委会编.时代先锋王在富.武陟:中共武陟县委宣传部,2005,183-191;[3]记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党总支书记王孝江,人民日报;[4]李亚斯.河南新农村印象.农民日报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1-217;

[6] 河南西滑封村“走在通往城市的路上”, 中新社焦作四月二十三日电;

下载新农村的描写(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的描写(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简报

    新农村简报 第32期 房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2009年7月29日 市人大代表到我区检查新农村基础设施及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7月28日,市人大代表到我区检查新农村建设及长效......

    新农村标语

    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3、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农村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

    新农村参观记

    新农村参观记 常听人说,新农村好,今天我们“弄潮儿”小记者有幸要去参加新农村了。 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蜷缩起来,知了扯着嗓子聒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了一层烦躁,树木......

    新农村建设

    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的 分析与处理 引发群众性事件的矛盾,既有政治领域的矛盾,也有经济领域的矛盾;既有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更有许多莫名其妙的偶发事件。要防范群体性......

    新农村建设

    沿着这条道路推进中国革命的毛泽东在他的《论持久战》中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我们同样相信,在今天的建设中,发展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新农村论文

    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 新农村建设探索与实践 史书强1 袁立新2 万惠民3 张鹏1 (1辽宁省农科院科技推广处; 2辽宁省农科院成果转化中心; 3辽宁省水保所) 摘要:本文通过......

    新农村工作总结

    抓住重点 突出特色 兴武林村干群团结构建和谐新农村 通州区台湖镇兴武林村位于镇域南部,凉水河北侧,全村有150户、360口人,2008年人均劳动所得达到9200元。近两年,村两委班子认......

    新农村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圣毅园规划占地3.73万亩,由圣毅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这里既有异国风情园、无公害生态农业、休闲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