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时俱进不辱使命
与时俱进 不辱使命
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专武干部
(2008年4月1日)
尊敬的各位首长、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警备区首长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使我能与在座的各位一起交流参加培训的学习体会。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警备区的领导与我们同吃同住同训练,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关怀和帮助。在这里,我代表五班全体学员向为我们提供这次学习机会并给予精心指导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给予我班工作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位战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是2005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担任*****街道武装部副部长。重新穿上军装,心中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我曾经在部队带过兵、在军校当过教员、在机关任过参谋,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可以说也算是一个老兵了。刚开始领导让我担任街道人武部副部长时,我还想,有自己在部队的工作经历,从事武装部工作应该是绰绰有余。但是,“事非经过不知难”,事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当我真正接触武装工作,想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大干一番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武装工作、民兵预备役建设与部队带兵、院校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也有所不同。此时此刻,转变思想认识、强化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成为了我做好武装部工作的迫切需要。
在我最需要学习提高的关键时刻,警备区组织了这次专武干部集中培训,这充分体现了警备区首长对基层武装部建设和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给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十多天的培训,时间不算长,但学习内容丰富充实,训练方式灵活多样,日常管理严格规范。既有国防法规知识,也有兵役制度常识;既有军事信息化知识,也有计算机基础应用;既有理论讲解,也有军事技能操作和典型人物的现身说法。培训的内容紧贴基层武装部工作的实际,适应民兵预备役形势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学习训练,培养了过硬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提高了军事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基层武装工作的信心;使我认清了做好武装工作的重要性,对当前基层武装部建设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我掌握了信息化战争的有关知识,增强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各种考核和比赛中,进一步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共同的学习经历,增进了了解,培养了友谊,在培训班这个大集体里,使我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和提高,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完善,思想政治素质更加成熟和稳健,在学习训练中,不知不觉地经受了磨练、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为做好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是为了强化素质,培训是为了提高能力。培训班虽已接近尾声,但我们从事武装工作的道路才刚刚开始。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能力,才是我们这次培训的真正目的。下面,结合这次学习培训,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专武干部谈几点体会。
一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专武干部。这是当好专武干部的前提。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克服“民兵组织,可有可无”、“专武干部岗位是跳板”的思想,坚持把武装工作作为履职尽职的本职工作来抓,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制度落实到位,主要活动到位,解决问题到位。要真正热爱武装工作,不断培养自己对武装工作的感情,只有爱上了这一行,才能干好这一行,专武干部这个称号才能当之无愧。我是转业后从事武装工作的,因为有从军的经历,可以说对这项工作有独特的兴趣。经过这次培训学习,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武装工作的认识,积累了武装工作的经验,掌握了武装工作的规律,使我更加热爱了这项工作。要切实突出特色。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给民兵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增强民兵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开创武装工作的新局面,努力提高基层人武部全面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要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当好一名专武干部,做好民兵工作,没有过硬的本领不行。要想有过硬的本领,首先必须充分利用和珍惜有限的集中训练时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同时还必须加强平时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时代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基层武装部工作也会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政策水平,提高军政素质,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做好纷繁复杂的基层武装工作的能力。切实通过参加在职学习和平时的工作积累,自觉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切实当好民兵工作的指挥员,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战斗员,当好军地交流的联络员,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军事部门命令、指示的传播员。三要心系大局,无私奉献,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在单位,我们大多都兼任地方职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也都有所体会。上面各个部门、各项工作的上传下达,文件起草等等都要落实到基层,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正确处理中心工作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就是要把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摆位,分出轻重缓急;集中主要精力,抓好主要工作;挤出时间抓好急需解决的问题,使中心工作与本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要充分认识武装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增强爱岗敬业的意识,正确对待个人荣辱,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头,不在名利上争高低,自觉服从大局,默默无私奉献,高标准完成党委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以突出的作为赢得武装工作的地位。
同志们,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学到的知识将受益终生,我们建立的友谊将地久天长。在这片绿色的军营里,使我不仅重新认识了军人、认识了部队,而且顺利地实现了从一名地方干部向一名合格专武干部的真正转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带着警备区首长的嘱托,带着一身的“兵味”,我们即将奔赴新的征程。我坚信,这次培训使我们养成的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素质,将助我们披荆斩棘,一路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在金石林业工作站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李国荣
尊敬的各位领导,全体员工:大家好!
带着丰收的憧憬,迎着金色十月的来临。在县林业局和各镇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今天金石林业工作站挂牌成立了。从此,金石工业工作站将肩负起原金石老区所辖三镇一乡的林业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历史重任。
作为首任林业站长,我将认真学习党的林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林业专业知识;虚心向林业系统的各位同仁学习,向群众学习,自觉提高执政能力建
设,正确分析判断林业形势。我将带领金石林业工作站全体同仁依法治林、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滥用国家权力,不能利用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和部门小团体利益。廉洁自律,做人民的公仆,自觉地接受人民的监督。要多向地方党政和人大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
当前,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破坏与治理的相持阶段,金石、新鲁、黎术、云同三镇一乡共 个行政村,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林业用地 万亩,木竹材加工企业 户,发展林业任重道远。因此,林业工作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让林农、业主作为投资主体,通过让利和优惠政策,激发投资热情,通过示范带头和科技服务营造山地综合开发的氛围,使部门林业转变为政府推动的社会林业。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与监督、激励和约束机制。为构
建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社会和谐,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与工作机制。
我们将向社会承诺“您种树、我服务;您发展、我帮助;您收益,我保护”,努力打造一个人人都为林业加快发展献力献策的良好环境。全体林业人愿意为自己崇尚的绿色事业而奉献不惑的年华,为构建山清水秀、业兴民富、诚信文明的大金石而不懈努力。
现在我宣布金石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分工情况:
李国荣:主持林业站全面工作。重点负责站内财经、林政执法和协调做好金石、云同森林管护工作。
丁发兴:林业站工作人员。协调做好新鲁、黎术森林管护工作。
张 超:负责金石镇林业工作、森林管护站工作和负责林业站内勤工作。
陈从富:负责新鲁镇林业工作、森林管护站工作。
吴孔宪:负责黎曙镇林业工作、森林管护站工作。
尹发勇:负责云同乡林业工作、森林管护站工作。协调张超做好林业站内勤工作。
原各镇乡聘任的专职护林员要按照聘用合同继续坚守岗位,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
最后我代表金石林业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祝原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预祝国庆、中秋节日快乐!
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九日
第三篇:坚守岗位 不辱使命
坚守岗位 不辱使命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该看他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要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而这种贡献,是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得以实现的,当人生的旅途匆匆向前迈进的时候,我们都在无数个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作为一名检察人员,在我们的检察岗位上,维护公平正义,执法为民就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使命,这种使命是一种无怨无悔的担当,也是我们持之以恒的目标。如何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如何不辱没我们神圣的使命,作为一名年轻的检察人员,我觉得应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坚守岗位需要敬业。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我国古代思想家就非常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业,以事其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全身心的投入,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实际行动,努力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件工作,以认真负责、高效严谨的态度完成每一次任务。
其次坚守岗位需要上进。知荣而待进,知耻而后勇。我 1
们要在工作、生活中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行动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尽力从小一点、远一点、浅一点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来完善自我,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本领用在会干事上,把目标放在干实事上。在各自岗位中积极追求思想上进,刻苦努力学习专研,精益求精,在工作上热心服务,大胆创新。
三、坚守岗位需要认真履职。在检察岗位上,我们应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确保始终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牢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在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坚守岗位需要廉洁奉公。温家宝总理曾引用两句诗,“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威而畏吾公”,这句廉洁奉公的诗句如果运用到检察工作中来,恰恰就是“秉公执法,廉洁自律”的含义。在检察工作中,免不了太多的诱惑,只要我们时刻不忘我们的使命,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树牢为民的宗旨理念、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我们就可以抵制一切诱惑,切实担负起神圣使命。
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持一份勤恳、无私的态度,用一颗忠诚、淳朴的心,以热爱与激情干出最出色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豪的高喊出“坚守岗位、不辱使命”这样响亮的口号。坚守岗位是一份责任,不辱使命是一种承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一直会热爱着检察事业,在我们共同的岗位上,坚定信念、奋发图强,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第四篇: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尽职尽责不辱使命-----***在当选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时的讲话
主任、副主任、各位代表 :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赞誉我做辽宁省人民政府的省长。我深知这个赞誉的分量,因为在你们的身后,是辽宁省4200万人民群众的重托。
辽宁这块土地,浸透着我们产辈的热血和新中国骨和代建设者的汗水。当年,我们的党中央在这里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五十年代,又在这里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石。几十年来,辽宁人民在历任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勤奋工作,不懈追求,在新中国的建设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今天,我当选为辽宁省的省长,感到无上的光荣,并愿在今后的工作中尽职尽责,不辱使命,以回报辽宁民的信任。
在感到光荣的同时,说心里话,我更感到巨大的压力,而且大家的掌声越响,我的压力就越大。我现在听到的是同志们的鼓励,想到的是几年以后怎么向辽宁的父老乡亲交账。我省长期积累的结构性、机制性的矛盾,以及尚存的众多困难企业,决定了振兴辽宁的大事业必将是持久战,不会是速决战。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大刀阔斧,只争朝夕的锐气,更需要卧薪尝胆,长期坚持的韧性,对我来说,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会扎扎实实、尽职尽责地去做,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直到卸任的那一天。我的能力有限,水平不高,但我相信勤能补拙,愿意“笨鸟先飞”。我相,只要像愚公移山那样,每天挖山不止,就一定会有成效。更重要的是,我们辽宁省人才济济,只要能够把大家组织好,调动起千军万马,辽宁的事业就一定大有希望。
我在中学念书的时候,特别喜欢毛主席的一句话,“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今天,我就是要在辽宁当这样一个“好同志”。
尽管我刚刚到省里工作,但已深深感受到了会省上下振兴辽宁的强烈愿望。正月初一展开的全省扶贫帮困的大行动,使我亲身体会到,辽宁的班子是团结的辽宁的干部是肯干的,辽宁的人民群众是很有觉悟的。阜新市七十多岁的离休干部乔德龙同志,他的五个孩子相继下岗,家里十分困难,但在这次扶贫帮困活动中,还主动捐出了二百多元钱,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在辽宁省委的领导下,有人大、政协的通力劫持,有这么好的干部和群众,省政府一定可以挑起这副担子,把本次大会通过的报告落到实处。
辽宁 有4200多万人,但我看,振兴的关键是16万政府公务员的精神状态和业务水平。各级政府的作风与形象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情绪,引导着社会的风气。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努力建设一个勇于创新的政府、勤政务实的政府、廉洁为民的政府,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信于民,使我们的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信赖的政府。
时间过得很快,我还记得16前到辽宁省委组织部报到的情景,当时我35岁,虽然对辽宁知之不多,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成为辽宁的一个干部,在大连工作了16年,和辽宁人民共同耕耘这块土地。人在一个地方呆长了,自然会有更多的感情,而人生有限,我想今后不论在其他任何地方工作,也不会再干16年了,辽宁已经实实在在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刚在大连做市长的时候,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叫我“大大”,一晃8年过去了,小朋友叫我爷爷了,我今年夏天就满52岁,已经是“知天命”之年,我理解,我的使命就是和全省人民、和在座的各位一道,共同奋斗,把辽宁的事情办好。
在此,我也诚恳地希望各位人大代表劫持、都督、帮助政府的工作。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
各位代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已经保持了全国经济连续11年健康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这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生逢盛世,更当努力,让我们大家在中共辽宁省委的领导下,以问心无愧的工作来最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最后一句话:尽管能力有限,我将尽其所能。谢谢大家!
第五篇: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内容摘要: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诞生时的情况已大不相同。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社会、与诞生列宁主义的俄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现在的中国与五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的中国也大不相同。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的状况,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需要作出理论的概括,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呼唤着理论的创新。本文从马克思时代、列宁时代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的几个时代论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以及讨论如才能与时俱进。
关键词: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谐社会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变化着的实际不断探索、创新,为他们创立的科学理论不断增添新内容。
一、早在1872年的《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①马克思、恩格斯时时在关注实践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理论的同时,还满怀信心寄希望于未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自己创立的学说。
马克思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声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明确提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变革的社会。”②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不认为这一著作中的论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实践和形势的发展,他们一旦发现有的论断已经“过时”,就通过再版的机会及时修改和丰富原来的认识。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在以后的几十年中,马克思、恩格斯为它的不同版本写了多篇序言,在序言中对《共产党宣言》加以说明、订正或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他们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宣言》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
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了革命措施没特别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有不同写法了。”“由于近25年有了巨大发展的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也发展起来了,所以这个纲领有些地方过时了。”以上这些足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在订正、丰富、发展自己的理论。
二、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现和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的时代特征以及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一种既继承又发展的科学态度,而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列宁认为,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俄国当时就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在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取得成功。列宁的这一论断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这一理论指导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证明。列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体现。
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同志是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的典范。他带领全党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同样强调要以这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9年他指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四、邓小平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鲜明地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并引发了一场“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胜利而告终,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正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邓小平提出要对我们以往的错误,从理论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他还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既然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手段,那么,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这就为我们确立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正是以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为基础,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找到了一种体制上的保证。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集中体现
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庄严历史责任。江泽民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成不变和干巴巴的教条,变成了简单的说教,脱离了群众活生生的实践,那就不会有说服力,也就会丧失生命力。”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江泽民同志说:“‘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求全党“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江泽民同志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论断很深刻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六、以胡锦涛为代表提出的和谐社会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食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协万民”。此外还有很多古今对于和谐及和谐社会的描述。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挚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观。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和谐社会的核心是: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与当前的经济文化相适应的,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七、怎样做到“与时俱进”
1、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历史及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证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科学把握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胡锦涛同志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用历史的与时俱进的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2、要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首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出现曲折时经受住考验,并做到敢于与时俱进,善于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有助于更好地在坚持中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3、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继承,但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思维。
4、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就是要面对新的实践,揭示新事物的本质,得出正确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结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摆脱传统陈旧观念的影响,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认识和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从而不断开拓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五、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才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崇高精神,对于我们在当今世界剧烈变动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四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