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流程
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治疗流程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下为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步行能力的评定 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体位转换
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3、恢复期的治疗
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
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 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 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 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4、后遗症期
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
1、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行为障碍的评定
言语障碍的评定
运动障碍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其它功能障碍的评定
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 床上良肢位摆放; 定时翻身与拍背; 指导体位排痰引流; 各关节被动活动;
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 功能位;
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的练习; 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等。
2、恢复期的治疗
认知障碍的治疗,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运动障碍的治疗,包括肢体的肌力、运动控制能力等 感觉障碍的治疗,包括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练 行为障碍的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
3、后遗症期的治疗
继续加强ADL的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矫形器与轮椅的训练
继续维持或强化认知、言语等训练
物理治疗因子与传统疗法等
三、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脊髓损伤评定的主要内容: 运动和感觉平面的评定 脊髓损伤程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2、急性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保持正确的体位或功能位
呼吸训练,包括吸气训练、呼气训练、肺活量的训练、排痰训练等
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主动运动与助力运动训练
3、离床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体位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减压动作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主要是增强残存的肌力
功能性动作训练,包括体位变换、坐起和躺下、坐位支撑、坐位支撑移动、坐位平衡等动作
转移动作训练,包括床椅转移、轮椅到坐便器的转移
4、后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平行杠内基本动作训练,包括骨盆向一侧倾斜训练,双脚离地时的骨盆控制训练等 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持拐步行训练 上、下阶梯训练
肌力耐力增强训练,包括残存肌力和损伤部位的肌力
第二篇:康复科康复流程(共)
康复科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流程 现将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总结归纳如下:
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下面是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步行能力的评定 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体位转换
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3、恢复期的治疗
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 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 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 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 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 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4、后遗症期
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
1、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行为障碍的评定
言语障碍的评定
运动障碍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其它功能障碍的评定
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 床上良肢位摆放; 定时翻身与拍背; 指导体位排痰引流; 各关节被动活动;
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
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的练习; 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等。
2、恢复期的治疗
认知障碍的治疗,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运动障碍的治疗,包括肢体的肌力、运动控制能力等 感觉障碍的治疗,包括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练 行为障碍的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
3、后遗症期的治疗
继续加强ADL的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矫形器与轮椅的训练
继续维持或强化认知、言语等训练
物理治疗因子与传统疗法等
三、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脊髓损伤评定的主要内容: 运动和感觉平面的评定 脊髓损伤程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2、急性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保持正确的体位或功能位
呼吸训练,包括吸气训练、呼气训练、肺活量的训练、排痰训练等
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 主动运动与助力运动训练
3、离床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体位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 减压动作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主要是增强残存的肌力
功能性动作训练,包括体位变换、坐起和躺下、坐位支撑、坐位支撑移动、坐位平衡等动作
转移动作训练,包括床椅转移、轮椅到坐便器的转移
4、后期的运动治疗方法 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平行杠内基本动作训练,包括骨盆向一侧倾斜训练,双脚离地时的骨盆控制训练等 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持拐步行训练 上、下阶梯训练
肌力耐力增强训练,包括残存肌力和损伤部位的肌力
第三篇:康复科工作流程
病区工作流程
【流程一】早晨7:50~8:00 工作内容 :打扫卫生。
【流程二】早晨8:00~8:15 工作内容 :扫床、做好晨间护理,保持病房清洁整齐。
【流程三】早晨 8:15~8:30 工作内容: 核对液体,为输液病人输液。
【流程四】早晨 8:30~11:30 工作内容 :巡视病房,加药,及时更换液体;处理医嘱,核对记账项目,迎接新入院病人。协助做好理疗项目(中频、低频、压力波等)并及时整理治疗区、整理床单位,保持整洁。
【流程五】中午11:30~13:30 午饭时间(如有输液病人做好交接班)。
【流程六】 下午 1:30~3:30 工作内容 :为患者测量体温、血压并绘制于体温单上。核对医嘱,协助做好理疗项目
【流程七】 下午 3:30~4:30 工作内容 :整理各类护理文件,完善记录,擦拭康复大厅设备、仪器、地面,整理床单位位,保持清洁卫生。
第四篇:走进康复科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
走进康复科——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手术的进步,骨科术后康复已逐渐的被医务者及广大患者所认知,成为骨科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骨科与康复科形成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康复医学是采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使各种原因导致身心功能障碍的伤病患者和残疾者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功能得到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学科。康复医学针对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后身体功能、个体活动功能和社会参与功能的改善。骨科康复是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不论从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还是从康复医学与骨科的治疗对象来看,康复医学与骨科都有较其他学科更为密切的关系。骨科康复的具体作用
1、肌肉收缩能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肌肉收缩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与骨骼,促进骨愈合,防止骨脱钙。
2、维持一定的肌收缩运动,可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3、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其缩短,并能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循环,从而预防关节内粘连。
4、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减轻水肿与粘连。
5、改善病人情绪,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功能,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树立现代骨科康复新理念现代骨科治疗理念是针对四肢及脊柱等运动系统伤病的学科,不仅包括手术药物等治疗,还应包括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即“骨科--康复一体化”,达到运动功能恢复,回归社会的目的。
我国骨科技术水平紧跟世界发展,骨科康复发展水平滞后,使得治疗效果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这就一方面要求康复医师紧跟骨科的发展,努力学习骨科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了解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了解手术治疗过程,与骨科医师沟通取得骨科医师的信任。另一方面,骨科医师要加强康复的相关知识学习,要有康复理念,开展康复治疗,这样才是一位现代骨科医师,才能在骨科治疗上真正全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骨科康复能够给患者带来福音骨科及康复科的医师已经认识到了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康复医学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将瞄准骨科康复的世界水平,推动骨科康复的发展!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学术信息只能作为科研和临床教学用途,只面对各医疗机构的医生和科研教学机构的师生,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第五篇:康复科住院患者康复治疗工作制度
康复科住院患者康复治疗工作制度
1.实行组工作制,每个康复小组包括医师、治疗师及护士。
2.康复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入院评定,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康复计划,小组成员、患者或家属均在制订的康复目标和康复治疗计划上签字。
3.康复医师负责协调整个医疗诊治过程(包括在必要时请其它临床医生会诊),与患者及其家属相互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康复计划、康复目标及预后预测。让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签署康复治疗知情同意书。
4.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价,帮助处理患者各方面的护理情况,包括各项观测指标、吞咽情况、活动度、膀胱直肠功能、皮肤完整性、疼痛控制和预防并发症。
5.治疗师对患者实施治疗计划,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内容、训练目的、禁忌等,对患者实施治疗前确认患者病情及所承受能力。
6.康复小组对入院患者1-2周内进行中期评定,共同评价康复治疗效果。
7.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舒适程度、愿望与意见等项目进行评价,在组内汇报讨论。
8.康复小组对将出院或转诊的患者在出科72小时内行出院评定,提供出院后或转诊后康复训练方案。
9.任何一位康复小组成员对患者的无效康复训练均可提出中止建议,经小组病例讨论后可中止无效康复训练。
10.其他科住院患者需康复治疗者,由该科主管医师发出会诊,我科康复医师接到会诊后在规定时间去该科查看、评估患者,与该科主管医师共同商定治疗计划/方案,由我科康复治疗师实施康复治疗。